中职《法律常识》教案第19课了解诉讼法.docx
课题了解诉讼法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诉讼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素质目标: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正义意识和证据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睚点: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i并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勤(2min)一案例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3min)*探索活动(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T专授新知(25min)一探索活动(1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5min)【教师】讲述模块导入“王某侵犯刘某名誉权案”“胡某乱刻乱画被行政处罚案”“刘某盗窃案”等案例(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诉讼?(2)这3个案件分别属于何种诉讼?3个案件的诉讼活动分别应遵循哪些法律规范?【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案例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诉讼法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3min)【教师】由解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诉讼主要分为哪几种?【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诉讼主要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3种。其中,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的活动。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查证、核实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及受到何种刑罚的活动。诉讼法是指调整诉讼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相关规定,监督诉讼活动合法性、纠正错误程序和方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等。诉讼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诉讼法仅指关于诉讼的专门性法律,即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三大诉讼法。广义的诉讼法不仅包括上述三大诉讼法,还包括宪法和其他法律中关于诉讼活动的规定,以及其他关于诉讼的规范性文件。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诉讼法有哪些基本原则?【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一)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是指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包含哪几层含义?【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该原则包含以下3层含义: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作为一个整体行使审判权,而不是审判员独立审判,也不是合议庭独立审判;人民法院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独立审判。(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一切案件,都要认真查清案件的起因、经过等事实真相,以与案件有关的客观事实作为审判依据,而不能以主观的想象、推测等作为审判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一切案件,都要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以国家的法律为标准,对案件做出正确的判决。(三)对诉讼当事人适用法律平等原则对诉讼当事人适用法律平等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应当公平对待所有当事人,不能因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而区别对待,对所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依法给予保护,对任何当事人的违法3巳罪行为都依法追究责任,不容许任!可人有超越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四)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并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他们行使这项权利,避免因语言、文字的障碍,影响对案件的审理。【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以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包含哪几层含义?【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该原则包含以下3层含义。(1)各民族公民进行诉讼时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回答司法人员的讯问、发表意见,书写证言、鉴定结论、起诉书、上诉书、申诉书及其他诉讼文书。(2)如果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司法机关有义务指定或者聘请翻译人员为他们翻译。(3)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或者多个民族共同雇主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语言审理案件。同时,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文字制作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及其他诉讼文书。(五)人民检察院对诉讼进行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对诉讼进行监督原则是指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进行检有。对于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执法活动等,人民检察院发现违反法律规定的,有权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这对于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保证诉讼活动的合法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探索活动(15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3-5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A先生和B先生是一对邻居,两人之间存在一些纠纷。一天,A先生将B先生告上了法庭,要求B先生赔偿其精神损失费和医药费等共计10万元。在庭审过程中,A先生聘请了一位知名律师来代理自己的诉讼案件,而B先生则自己出庭应诉。由于B先生没有受过法律教育,不熟悉法律程序,而A先生的律师却精通法律,因此在庭审中A先生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B先生的辩护意见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和认可。判决结果出来后,法院判决B先生赔偿A先生7万元。B先生认为判决结果不公正,因为他认为自己只应该赔偿部分医药费用,且他的辩护意见并未得到充分考虑。在这个案例中,法院在庭审中应遵守哪些原则?【学生】查阅资料、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评价各组的发言,并讲解分析:在这个案例中,A先生雇佣的律师和B先生自己应诉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在庭审过程中A先生的利益被充分保护,而B先生的利益则受到了不公正的限制。根据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无论当事人的身份地位、财力、社会地位等是否相等,都应该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因此,在这个案例中,B先生作为被告方,也应该有权力聘请律师来代理自己的诉讼案件,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法院也应该在庭审中坚持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遵守,充分保障每一个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利益。在这个案例中,法院应该认真听取B先生的辩护意见,并在判决结果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考虑到他的利益和诉求,以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实现。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什么是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授新知(25min)【教师】讲解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三、诉讼法的基本制度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即基本诉讼制度是指在诉讼的一定阶段对审判活动起着指导和决定性作用的规范和准则。【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我国诉讼法规定的基本诉讼制度包括哪些制度?【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我国诉讼法规定的基本诉讼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一)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指由审判人员依照法定人数和组织形式组成合议庭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判的制度。合议制度在实现诉讼民主化,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合理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行使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在遇到可能影响案件客观、公正审理的法定情形时,退出该案件的审理活动和有关诉讼活动的制度。【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请举例说一说,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制度是案件获得公正审理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与法同行】【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张某拖欠李某货款5万元,经李某催促仍不支付。于是李某到所在市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张某履行付款义务。在开庭前,李某得知该案的审判人员是张某的远房亲戚。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该案审判人员需要适用回避制度吗?【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三)公开审判制度公开审判制度是指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过程(合议庭商议除外)和判决结果都应当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的制度。对于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要公开宣判。(四)两审终审制度【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观看“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和实行一审终审的案件”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有哪些?实行一审终审的案件有哪些?【学生】现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如果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做出的一审判决不服,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过上级人民法院审理裁判后,该案件的审理宣告终结,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能再提起上诉。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第一审裁判为终审裁判。【学生】聆听、理解、记忆探索活动(10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3-5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刘某因买卖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冯某履行合同并承担违约责任。法院按照普通程序审理该案件,由于被告要求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理,法院决定由法官张某和人民陪审员乔某、吉某组成合议庭,张某任审判长。刘某得知陪审员乔某是被告的表弟,便要求其回避,但回避申请被张法官当场拒绝。在审理中,被告提出自己未能按照合同未定交货,是由于天降大雨,冲垮了公路。法庭审理后认为,原告未及时告知交货地点是造成被告迟延履行的主要原因,因而驳回了原告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的请求。原告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一审法院组成合议庭对该案件再次进行审理。问:(1)本案合议庭的组成是否合法?(2)张某申请回避的理由是否成立?(3)张法官的作法是否合法?(4)对法院的决定不服,是否可以提出上诉?(5)张法官是否可以参加新的合议庭?新合议庭可否由人民陪审员参加?(6)一审法院对案件的审判是否存在程序上的错误?【学生】查阅资料、思考、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评价各组的发言通过案例讨论分析,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诉讼法的基本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对诉讼法有所了解,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正义意识和证据意识【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诉讼法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模块检测"中的相关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课后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这节课整体节奏较好,但学生主动提问较少。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主导者;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师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