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研究.docx
徜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会计监督机制也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作为一种内部监督方式,是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经济效益最有效及直接的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会计监督的内涵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运行模式;然后深入分析了目前国有企业在会计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出发,从风险防范意识、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财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能为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和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监督模式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会计信息是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客观表达,是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和预测企业经营状况,合理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参考。会计监督是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经营合法合规而实施的一系列监督活动。因此,会计监督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强化会计监督,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企业经营风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快实现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做优,为我国资本市场信息公开透明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如何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展开研究。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及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运行模式(一)会计监督的内涵关于会计监督,目前我国并无明确的定义。王竹泉(2004)认为,会计监督是为了防范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对会计活动和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而实施的各种监督活动,目的是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会计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单位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所实施的内部监督。广义的会计监督不仅包括单位会计部门及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所实施的内部监督,还包括单位其他部门及人员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所实施的监督,以及股东、债权人、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为保证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而进行的监督。1999年10月31日,我国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监督重新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根据执行机构的不同,分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内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其中,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依据企业内部控制等规章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票据的合规性、是否在预算管控范围内、流程审批是否合理等环节做出的全面管控,是一种最基本、最有效、最重要的监督。而内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和政府会计监督主要是一种事后监督行为。(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运行模式目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运行模式主要采用以下两种:1 .委派财务负责人模式集困性国有企业,上级单位为了避免与下级子企业之间存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通常会采用委派总会计师、财务经理或者财务总监等财务负责人的模式,作为上级单位与子企业的沟通桥梁,并对子企业实行内部会计监督。被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实行定期轮换制,参与到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中,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既能规避派出财务负责人与被服务单位的长期依附关系,又能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保证会计监督的连贯性、真实性和全面性,降低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缺点是财务负责人的工作权限和独立性容易受股东和董事会掣肘,很难保持客观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定期轮换财务负责人,会让财务负责人没有归属感,往往工作效率不高。2 .内、外部审计部门定期检查模式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会内设审计部门,既对本级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也通过监察和审计的方式对下属子公司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除了内部审计,国家也会通过巡视等方式派出专业人员对国有企业的会计账目、业务审批流程等进行检查和监督。内外部审计部门定期检查,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促使国有企业经营者坚守底线、合法经营,规避不合规行为的发生,促进国有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影响力。二、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一)会计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制约在现行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只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所管辖的其中一个职能部门,会计人员必须服从管理者的领导,因此,会计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管理层的意志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首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通常由业务出身,财务思维意识不强,很难深刻认识到会计监督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管理层未明确赋予会计人员监督和检查的权限范围,会计监督人员独立开展工作受限。其次,会计监督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是节约成本费用,降低经营风险,为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这些行为结果很难用数据量化,无法像业务行为那样直接地体现出经济效益,因此会计监督工作很难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会计监督人员开展工作的独立性无法得到保障。最后,当今仍然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还没有从行政部门中独立出来,隶属于综合管理部,听从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无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力,致使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二)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不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企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导航仪。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来保证会计监督的质量。第一,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努力完成国资委等上级单位下达的任期内经济指标,常常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甚至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财务核算,财务部门要为业务部门做好服务工作,重业务轻财务的思想普遍存在,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尚普遍不健全,会计监督作用自然难以有效发挥。第二,内部控制是保证内部会计监督有效实施的制度安排,一些国有企业虽然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制定的制度脱离实际情况,没有及时根据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和优化制度,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加之国有企业的领导者自身对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制度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第三,国有企业针对会计人才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公平,一方面不能筛选出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均强的复合型人才,以保正会计监督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不能激发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经济活动及其信息处理的合法合规,进而导致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难以发挥作用。(三)企业会计监督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互联网技术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可以有效提升会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但目前,首先虽然国企改革要求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多数国有企业依然沿袭传统的纸质传递、线下审批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目前上线的ERP管理系统,普遍仅仅使用了财务模块,对于业务模块,多数企业由于业务人员学习新的信息化知识意识不强而没有上线启用。其次,业务模块不能与财务模块对接融合,导致人工控制和监管耗时耗力,数据的准确性低,不利于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更不利于会计人员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事前警惕、事中酰管、事后审核的效果。(四)会计监督相关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会计监督的质量。财务管理具有政策性强和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职业素养,但是目前Z部分国企的财务人员自身技能满足不了岗位的需求。首先,财务人员进入国企后慢慢失去了奋斗的动力,缺少了职业危机感,懈怠学习,也不积极主动去生产现场了解并熟悉企业的经济活动,只把自己当成财务核算的工具,缺乏风险控制的意识,导致会计监督的效果不明显。其次,经营管理者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关注度不高,不重视财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导致会计人员自身技能满足不了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最后,绩效考核的不健全也会影响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其责任意识不强,会计监督执行不力,直接影响企业会计监督的充分发挥。三、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优化对策(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熟悉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真正认识到会计法中规定的单位负责人才是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第一责任人。首先,管理层应努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深刻认识到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行为是规避经营风险、节约成本费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对管理者自身规避经营风险保驾护航,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把会计监督工作和抓生产经营看作同等重要。其次,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已势不可挡,国企的经营管理者应顺应时代变化,百忙之中抽空学习,一个新时代的管理者是需要具备财务思维的。再次,为保障会计监督人员的独立性,财务部门必须要独立于行政部门而单独设立,独立行使监督权力。最后,管理者应通过制定制度、召开会议等方式明确会计监督人员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时的职责权限,对会计人员的发言权和控制权赋予相应的权威性,并给予大力支持,为会计人员顺利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提供保障。(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一套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一,国有企业管理者应从源头入手,制定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穿插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监控管理,并带领全体员工学习制度体系,提升财务思维,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风险控制,为实现国有企业经济目标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驾护航。第二,健全的监督制度体系可以为管理者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然而,这个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经营环境变化大,国家的各项财税政策不断更新完善,企业的制度体系在保证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也应结合日常经营的实际情况相应调整,完善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促使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第三,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决定着会计监督的实施效果,国有企业应完善会计人才考核制度,选拔专业素养好、法律意识强和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做财务部门的领导者,绩效考核制度应对能力强、贡献大的会计监督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优秀员工的带头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监督的实施效果。(三)加快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步市场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国有企业也应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国有企业顺利完成改革,提升会计监督的实施效率和效果。首先,国有企业管理层应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在企业内部宣传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是增加员工的学习负担,而是帮助员工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效率,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其次,财务信息系统应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高度融合,会计人员要精通熟悉整个信息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在管理者的支持下,带领全体员工学习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确保企业在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审核数据准确性时能及时有效找到对应的经手人,提高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准确性,保证会计监督行为穿插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监控和实时智能预警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应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职业素养来提升会计监督的成效,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性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首先,会计人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需要终身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新的财税知识和财务管理方法,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满足会计监督岗位对人员综合技能的要求。其次,国有企业应鼓励会计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实时更新自身掌握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学习最新规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多与同行业的会计人员交流学习,学习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科学、规范。同时,会计监督人员对法律要有敬畏之心,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增强会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防范廉政风险。最后,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政策,依据个人能力和贡献大小对会计人员落实按劳分配、以岗定薪的绩效机制,保证会计人员公平、公正竞争,提升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能力,激发会计人员的潜能,推动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出成效。四、结束语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发展是国计民生的大事,企业会计监督对提高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实现经济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目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对策。国有企业管理层应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体系,加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监督,不断提升会计监督成效,规范生产经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为管理层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来源,助力我国国有企业保值增值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