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三题”:母题·话题·问题.docx
整本书阅读”三题:母题话题问题余党绪在我的整本书阅读中,母题、话题与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三个关键词。总的说来,我的定位是:1、母题。通过母题的辨析和确立,确立阅读讨论的范畴,母题决定了分析与讨论的方向,免得阅读与讨论散漫无边。比如我将西游记定位在成长与成功”这个母题范畴之内,阅读与讨论就围绕这个母题而展开。当然,西游记也有其他理解,那就存而不论。在我看来,中小学生通过这本书更好的理解了成长与成功的关系,也就够了。2、话题。在母题的范畴内,筛选与确立相应的话题,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充分讨论,全面而深入的把握作品,进一步把握作品的独特性。比如三国演义,母题定位为"功名与道义",为了让学生更仔细、更深入的阅读作品,更好的理解"功名与道义"的复杂关系,我确立了以下几个话题,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以此来理解三国演义所包含的“功名与道义”的内涵。(参见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个群雄争霸的故事一群野心家刘备的道德焦虑性命与名节梦断帝王师误读知多少3、问题。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每一个话题下面,设立若干容易展开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些问题相当于毛细血管,依靠它们,深入到文本的最细部,同时又能将整本书连接成一个整体。以下将相关的阐述辑录在一起,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母题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特别是经典名著,博大精深,可挖掘的资源很多。那么,在教学意义上,怎样的切入比较合理呢?中小学生以什么角度切入才是合宜的呢?这就涉及到母题的定位与确立。我的理解是:读名著是为了什么呢?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讲这个离奇的故事(俄狄浦斯王),说说这个剧本的优点。归根到底,读经典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文化,反思自我。俄狄浦斯王关注的是"命运问题,又涉及到真相、担当、选择、忏悔、悲剧等命题,它的思考穿越古今,是讨论和思考"命运"等问题的最佳"资源。(思辨性阅读,我的阅读改进之道)在中学生思辨读写之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的后记中,我这样写道:十多年前,开始为学生开设经典阅读课,有人赞赏,有人厌烦;有人冷眼,有人热望。我相信,引着学生在高中读上三五本经典,总会有其奠基意义的;而读法,也从早期的注重知识与解构,转向了对人生图像和生命形式的思考。读鲁滨逊漂流记,一起思考”流浪与穿越的情结;读西游记,一起思考成长的路径与成功的意义;读三国,思考那些"图王"者们在功名与道义上的抉择;读复活,讨论的却是生命的堕落与自我的救赎人生的阶段各个不同,生命的境遇各自有别,在同一部作品中,每个人都能寻获自己的表达,都能得到智慧的启迪。因此,我把自己定位于一个“陪伴者",我的任务就是陪学生一起读几本名著,一起思考几个人生问题。而名著的选择,就是在我的阅读视野中最能揭示某个人生问题的经典。比如,揭示"功名与道义的冲突,首选三国演义;谈论”命运与"责任,俄狄浦斯王是个最"集约"的选择;而要理解"苦难与罪恶,我想多数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悲惨世界在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这本书的扉页上,我特意加上了一句话:九部名著与你一起思考九个人生问题,用意正在于此。这九个问题就是九个母题。九个母题如下:一、流浪与穿越一一鲁滨逊漂流记二、成长与成功:西游记三、功名与道义:三国演义四、野心与尊严:红与黑五、反叛与规驯:水浒传六、使命与命运:哈姆莱特七、苦难与罪恶:悲惨世界八、堕落与拯救:复活九、命运与担当:俄狄浦斯王话题母题只是界定了阅读一本书的范畴与方向,在同一母题之下,每本书的主题千差万别,可以讨论的话题就更多了。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虽然属于“冒险"这个母题,但它显然不同于西游记的冒险,也不同于金银岛的冒险,不同于基督山伯爵为了复仇的冒险。同是冒险,鲁滨逊漂流记的独特性又在哪里呢?我在整本书阅读:读经典学思辨练读写一一鲁滨逊漂流记思辨读写实践一文中这样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历险小说,我对故事的概括是"一个人,一座孤岛,28年的生存"。在同一题材的作品中,鲁滨逊漂流记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主人公冒险的动机,二是主人公的求生之道。阅读教学应聚焦和观照这些独特性,在其中挖掘潜在的教育意义与内涵。历险,无论是出于自主还是迫于被动,都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日常的生活轨道和正常的社会关系,这也就意味着生命的再度扩张与生活的内涵重建。借助这个“非日常”的状态,我们可以一窥生命与人性的秘密.笛福所处的时代正是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时代。人们相信,通过科学,人类能够掌握世界的秘密;按照理性,人类能够建立一个完美的世界。鲁滨逊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探险及海外贸易的痴迷,对理性、技术与工具的执着,都能折射那个时代的风尚与思潮。小说"让"他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流落到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靠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智慧来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是颇有深意的。鲁滨逊的生存活动,靠超人的体能,也靠不可知的宿命与偶然的运气,但更重要的是,则是人类的理性与知识、信念与智慧。这是一本弘扬理性的书。鲁滨逊对理性与知识充满了信仰。他坚信,只要给他必要的工具,他就能解决生存中的所有问题我没有夸张,鲁滨逊确实能解决所有问题,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他总能开辟新的路径。这正是工业时代的人们的乐观信念,也是科技时代的人们对理性的信仰。如此强调理性与知识的价值,在冒险小说中很少见。这一点,只要我们与西游记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做比较,就不难察觉到。小说的另一个魅力,则来自关于鲁滨逊历险动机的反复叙述与渲染一一这是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神秘力量,一种发乎本能的源源不断的冲动。小说这样写到:”一种神秘的力量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我不思悔改。有好几次,在我头脑冷静时,理智也曾向我大声疾呼,要我回家,但我却没有勇气听从理智的召唤。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该怎么称呼这种驱使自己冥顽不化的力量,但这是一种神秘而无法逃避的定数;它往往会驱使我们自寻绝路,明知大祸临头,还是自投罗网。很显然,正是这种定数使我命中注定无法摆脱厄运。”作为一个文学形象,鲁滨逊对冒险的痴狂世所罕见。无论是家庭的阻挠,生死的考验,还是优裕生活的诱惑,都不能改变他对远方的执着。他无法不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非理性与理性的抗衡,看到了本能与文化的对话。鲁滨逊不仅有求生的本能,更有一种"找死”的冲动为了寻找生命的乐趣,探寻生存的意义他始终游走在"求生与“找死"之间。他"找死"时的"冥顽不化,与其“求生”时的胆识与理性构成了鲜明对比。鲁滨逊是一个既保持着原始的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又不断从科技与文明中汲取理性力量的健全的人。笛福对鲁滨逊的冒险精神高度赞赏。冒险意味着摆脱庸常,超越凡俗,走向创造。在鲁滨逊精神的"家族谱系"上,我们可以开列一长串的人物,古希腊神话中历经千难万险的奥德修斯,中国的张警、玄奘、开创新航路的麦哲伦、哥伦布,穿越南极的挪威人阿蒙森、发现新西兰及诸多太平洋岛屿的库克船长,等等。这些人不畏艰险,不惧死亡,用自己的脚丈量和拓展着人类的生存空间与思想空间。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我筛选出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三个"关键词:生命的冲动理性的精神意义的沉思这三个关键词就是我思考鲁滨逊漂流记的教育意义与课程价值的基石。基于这个理解,我给鲁滨逊漂流记设定了下列话题。通过这些话题的讨论来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冒险内涵。一个探险者的故事 求生与找死之间 冒险,超越凡俗的起点 做个行动的巨人 活下去,这就是意义 生存智慧问题在母题的统领下,选择与确立了相应的话题。但话题的讨论容易陷入空洞与抽象,脱离文本。因此,有必要寻找最切合文本、也最切合学生需求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与讨论。这些问题就是阅读与理解的脚手架":"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在于找到具有生发性与整合性的问题,以问题切入作品,以问题解决来引导和推动整本书的理解和思辨。"整合性"与"生发性是我设计问题的两个考量。好的问题,既能将作品的内容聚合起来,形成清晰的理解与旨归;又能触及到作品的诸多因素,关涉到作品中的局部与细节。这样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思维才能在感性与理性的对话中趋向清明与开放。在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鲁滨逊为什么要冒险?2 .一个人,一座孤岛,28年的生存,何以可能?3 .鲁滨逊靠什么征服星期五?4 .鲁滨逊如何度过绝境下的心理危机?5 .鲁滨逊的理性从哪里来?每一个“主问题下面,又有若干“子问题,“子问题的解决服务并服从于“主问题的解决。比如问题3又分解为若干子问题一一3.1 在抓获星期五的过程中,鲁滨逊的理性表现在那些地方?3.2 鲁滨逊教给星期五的第一个单词是主人,他的用意何在?3.3 如果没有火枪,鲁滨逊能否征服“星期五?3.4 如果鲁滨逊滥用火枪,他能否征服星期五?3.5 鲁滨逊是怎样将不能吃人的观念灌输给星期五的?3.6 由宏观的母题到统摄作品的话题,由大的话题再到具体的问题,由大到小,最终聚焦到作品的具体内容,聚焦到文本的细读与分析上。这是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整本书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区别,主要在于它必须借助精心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安排,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果说课外阅读主要是日常的、自发的,是兴趣导向的,那么,整本书阅读则应该是一种组织性、结构性、有功能诉求的教学活动。在我看来,只有在课程与教学的意义上,整本书阅读的讨论才是一个真命题,否则它与课外阅读并无二致。在课外阅读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倡导者、管理者与督促者,而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则是读写与思辨的教练,是读写结合的示范者,是思想与学术的引领者。(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语文课改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