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浅论李清照的艺术风格.docx

    • 资源ID:1246607       资源大小:44.37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论李清照的艺术风格.docx

    试论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学生姓名:周平煌报名号:564指导教师:聂运伟摘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文学作家最出色者,她是两宋时代的重要文学家,是词史上颇有影响的大词家之一。要了解一个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就一定离不开作家及其作品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及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也就是说:文学家的作品是特定时期历史背景下作家人生经历的写照。因此,要了解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就应先了解她所处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关键词:李清照词作人生经历艺术风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在漫长的文明开展史中,各种诗歌流派的作家灿假设星河,熠熠生辉,诗歌的形式也从最早的?诗经?风、雅、颂至楚辞、歌赋、唐诗、宋词至元曲延绵开展,但女诗人却寥寥无几。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女性文学作家最出色者,她是两宋时代的重要文学家,是词史上颇有影响的大词家之一。要了解一个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就一定离不开作家及其作品所诞生的历史背景及作家自身的人生经历;也就是说:文学家的作品是特定时期历史背景下作家人生经历的写照。因此,要了解李清照的艺术风格就应先了解她所处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生于一个学者仕宦家庭。其父李格非曾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经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也出于名门,据?明史?记载“易善文。李清照一生历经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及南宋高宗五朝。宋朝虽是中国历史上六大著名王朝之一,但其无法与其它五大王朝一一汉、唐、元、明、清相媲美,这主要因为其它五大王朝至少在开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武功赫赫、威震八方、四夷来服;而宋朝虽文事繁盛,堪称古代第一,但武事却是一塌糊涂。因此,纵观整个宋朝三百多年历史,战争不断,民生涂炭;尤其北宋末年,宋朝险些灰飞烟灭。李清照的一生正处于北宋末期向南宋早期过度的历史时期,通过对李清照生平词作及记载宋朝历史相关文献查考阅读,我们可简单列出李清照的人生经历,表达如下。李清照五六岁时,其父到东京汴梁(今开封)做官,她跟随父亲从山东老家搬至当时的京城,由于自小受到家庭良好文学熏陶,加之其父母对其文艺才能的培养和开发,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1而且,李清照有觉醒意识,有理想,对于读书、生活、爱情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从她早期抒写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词作中可窥一斑。李清照十八岁时,与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结为夫妻。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家。二人新婚后的生活夫妻恩爱、志同道合,共同收集、研究金石书帖,闲暇时赋诗填词,这段时光也是李清照一生为数不多的甜蜜记忆。李清照婚后不久,由于北宋王朝内部党派之间斗争的激化,其娘家及夫家均卷入斗争的漩涡,先是其父李格非被遣回山东原籍,后虽重返汴京,但夫家公公又遭罢官。约1107年,二十四岁的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回山东青州赵氏故家屏居十年,在这十几年中,李清照经历了前期与丈夫的两地分居生活,后期与丈夫厮守共同整理收集金石书画、文物古籍安静生活,这期间的词作作品较多,描写闺中少妇思念之情的词作十分深刻。其后几年,赵明诚复仕,先后任莱州和淄州太守,夫妻二人也是分多聚少。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最大的变化还是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个人家庭虽也经历了不少变故,但总体相对平静、美满,其词作题材未能脱离常见“婉约派词作的范畴,只是词作艺术表现力出类拔萃。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汴京,次年,徽宗、钦宗被掳北去,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走出闺房、书斋,踏上了流离漂泊的道路。赵明诚在仕途上同样受到山河破碎的冲击,更是转辗反侧,终于于建炎三年(1129年)病故于建康(今南京)。失去唯一亲人后,李清照悲哀欲绝,大病一场。痛定思痛后,李清照携带丈夫遗留下来为数不多的文物追随皇帝逃难路线一路流离失所。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居临安(今杭州),于夏天改嫁张汝舟。婚后不久,李清照因不堪张的虐待且发现其贪赃罪行,乃举官揭露并要求离异。李清照在亲友营救下才免受大宋刑律的“两年牢狱之灾。自此以后,李清照更是孤苦寂寞,在流离失所、伤时怀乡的晚年,以病弱之身完成了?金石录后序?一一她和丈夫赵明诚毕生的事业,并写出了?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词坛巨作。1155年,李清照去世于临安。李清照的后期备尝了国破家亡、逃难漂泊、珍品散失、再嫁离异等惨痛和艰辛。但这种不幸使她和人民在一起,使她的词扩大了内容,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在思想及艺术上也趋于成熟,终于奠定了李清照一代词宗的文坛历史地位。通过以上表达,我们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有了大致了解,下面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词作进展分析鉴赏,试探讨其艺术风格。一、天真得意的小女孩时期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青春气息。如写于少女时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就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2】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少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安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清楚可以看到一个小女孩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而这首风格欢快的词也成为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其“成名作。二、情窦初开、待字闺中的少女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其家庭状况十分优越,父亲在京做官,且官至礼部员外郎。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开展。身为女子,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女子,到了十六七岁,总免不了要论及婚嫁,而处于这个时期的李清照,自然也有少女怀春情思。而且在这一时期所作的词作对少女怀春、思春、幽春、叹春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对爱情向往、对青春赞美、对未来美好生活无限憧憬的写照。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词作有?点绛唇蹴罢秋千?、?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3】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晨香袅袅,或者到院子里理花弄草,荡荡秋千。她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女,她还是喜欢做些顽皮的事。当她“蹴罢秋千,慵整纤手,方觉兴奋,轻衣透着薄汗,“见客人来,原本不羁的她赶紧“和羞走,却发现不知何时“袜划金钗溜。她有着那么一丝惊慌,也有那么一点娇羞。出于女儿家的好奇心,也或出于少女独有的情思,她“倚门回首,想瞧瞧那来的客是何人(亦或是她想见的人?)。寥寥数句,一幅少女初长成时特有的活泼与娇羞便跃然于纸上。最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响中可以猜到,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而她嗅青梅,只是掩饰,并不是真的嗅,是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所以装着假设无其事的样子以掩盖内心的紧张,只为偷偷地看他几眼。这是青春女孩初涉爱情的特有表现,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被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真实与感动。我们甚至可以假设,那个害得她完全失了“大家闺秀体统的“客,或许就是她中意的他,甚至可能就是要与之定下共度一生约定的赵明诚吧!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4】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俊秀多情、敢于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上片写幽会中的少女。作者舍去对时间、背景、地点等的介绍,只写她面对爱人时的头部肖像,以形传神地写出她的多情与荣耀照人。寥寥数笔,把少女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想掩饰又掩饰不住的欢悦、冲动和幸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下片写少女在幽会后写信相约爱人再会。首句承前启后,把上下两片连接得了无痕迹。次句写少女写信时佯嗔诈怒的复杂心情飞结尾运用典故十分自然贴切。纵观这首词,李清照以毫无雕饰的本色,塑造了一位活脱脱的怀春少女形象,其描写幽会和热烈的感情,毫不猥亵低劣,自有一种典雅的闺阁风度,这也是李清照词品高雅的表达。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这首小令描述了一个完整的生活小故事。通过女主人对侍女关切地问及风雨后海棠花的情况,表现了她惜春怜花之情。词中作者通过运用对立的词语“雨疏风骤、“浓睡残酒、“绿肥红瘦,使得事物、情态在浓缩中更显生动鲜明。尤其是“绿肥红瘦四个字,被誉为“人工天巧。这四个字设喻新颖、贴切,“红、“绿以颜色代替叶子和花肥、”瘦以形态突出叶子和花的特点。四个字把风雨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对此词“当时文土莫不击节称赏(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6,由此可见李清照善于用寻常语创造不寻常艺术效果的语言天才。三、初嫁新妇的幸福时光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乐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一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就可以看出她新婚后的酣蜜与幸福: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7】处于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状态下的李清照,沉浸于一种洋溢着快乐与幸福的生活之中。清晨,她买得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甚为喜爱,但却又“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位初嫁新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于是,她将花戴于头上,“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他们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也是对自己美丽的自信。一枝含苞待放、生命力强劲的春花,唤起了女词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徒要教郎比并看,貌似撒娇的执拗中,使人物平添了几分得意;又是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一一口中说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花为饰装扮自己的美丽。在这里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花,两个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的性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到达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四、两地分居及青州十年的少妇时期李清照在约20岁至23岁,由于父亲在朝廷被排挤,只得随父回山东老家幽居;后虽重返汴州和丈夫团聚,不久夫家又遭遇政治变故,公公去世,夫家举家迁山东青州老家。在这期间,先是夫妻二人两地分居;后来虽与丈夫同居于青州老家,但丈夫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且后来又复仕为官,为了前途,感情甚浓的二人不得不忍受别离之苦。在丈夫离开自己的漫长日子里,李清照不可防止的会有无尽的离愁别绪。对于丈夫的思念也是溢于言表;在离别以后,两人时常鸿雁传书,以寄相思之情。她把浓浓的思念之情倾注在她的词作之中,这也是她这一时期词作的最主要题材。?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凤凰台上忆春宵香冷金猊?、?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等就是这一时期词作的典型代表。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8】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感情特点,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那么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9】这是李清照写离愁的佳篇之一,是与丈夫别离时写的。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构思巧妙,词人不写临别之情或别后所思,而是从别前入笔(上片)写到对别后的设想(下片),以虚实结合来拉长时间,增大容量;二是善用铺叙,词人紧紧抓住感情的发生开展过程,运用场景描绘、心理刻划等手段,把她在临别时的满腔心事、欲言还休的神情写得宛然如绘。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之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0】这首词作描写了重阳节这天,女词人的怀人情思。上片写女词人在重阳节这天的感受。首句写室外的自然环境,突出昼愁的感受;次句写室内飘散的轻烟,衬托出室内的清冷气氛和词人孤独的形象;“玉枕二句从夜间情景入笔,突出词人的孤枕难眠和身心俱寒的凄凉。而中间一句“佳节又重阳最值得称赞:一是在构造上联结两层描写,构成完整情景;二是在抒情上说明了永昼难捱、凉夜不眠是由于重阳佳节倍思亲之故。下片写黄昏饮酒赏菊。后三句寓情于景、即景取譬,新颖俊雅,振起全篇,醒明题旨,赋全词强烈的抒情色彩,被公认为古今同赏的精警佳句。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接残蕊,更拈余香,更得些时。【11】这首词以残梅的浓香为线索,含蓄写出来孤寂幽怨的情绪。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采用含蓄的抒情手法,将虚与实统一起来,使诗一般的意境融合了客观的实在性和主观的虚灵性、朦胧性,意味隽永、耐人回味。这首词堪称写“孤寂幽怨情思的经典之作,也可以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佳作之一。五、颠沛流离的中年岁月时世变迁,在词人中年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丧失殆尽,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经历了常年累月种种磨难之后,处于中年时期的李清照陷于愁苦之中。这更加使词人对已故丈夫的思念之情日益浓厚,无奈处,词人只能借饮酒以缓解心灵的苦痛,借作词以抒发自己无尽的思念之情。?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两首词就是这一心路历程的写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12】这首词上下片均采用前景后情的写作手法,采用曲折回环、反复渲染的构造方式,把情景结合,前景后情,景因情而设,情因景而生。从室内到室外,从所见到所闻所思,词人逐层绘景,景景生哀;逐层写情,情情皆愁。情因景而得真实,景因情而获神韵,情景相生相容,水乳不分,到达高度而和谐的统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盆舟,载不动许多愁。【13】这首词上片写暮春的景和愁情。首句通过写风住后的结果写出狂风劲吹,落花阵阵,把暮春景和词人的惜春愁悲高度统一,写出了情景相生的境界。“物是句写情通过“是与“非的反义词构成“物与“人的锋利矛盾,再补之以“事事休,说明“人非范围之大,变化之深刻,也包括了引起悲怨的一切个人和社会、时代的因素,小有个人的亡夫、漂泊逃亡、憔悴病老,大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全部在此。下片写内心活动,词人欲借游消愁,整个下片只写这一件事,却反复缠绵,极尽转折之能事。用“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虚词,写出内心委婉微妙的变化,有反复咏叹之妙。最终收笔归结在一个“愁上。这首词与前期词作相比,其容量很大,且已超出“婉约派的闺中词题材写情的一般高度,而是写出了整个当时的社会历史悲剧背景。六、孤寂深沉的晚年时光经历了中年岁月的种种磨难,李清照的内心情感变得更加深沉,作品中更多表达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这就好比老酒经过了岁月的尘封愈久弥香。她在清醒中逐渐整理好自己愁苦的思绪、疗治好情感的创伤,毅然开场了她和丈夫未完的金石事业和词作事业,给后人留下了?金石录后序?、?李易安文集?等著作。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有?永遇乐落日熔金?、?声声慢寻寻觅觅?,这两首词也堪称其词作的巅峰之作。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14】这首词以元宵为抒怀聚焦点,通篇比照。词人立足现实,笔触从今到昔,又从昔返今,展开多层次比照,抒发凄怆的家国身世之悲。上片以元夕乐景和词人寂寞愁苦情怀作了四层比照。前三层是三组排比句,每组前两句为工整对偶,描绘风光,后一句写情。这三组排比,将景与情作了反向铺叙,前两句正面铺叙,后一反诘句予以否认,形成顿挫跌宕情绪变化,把词人的心理写得既曲折又足透。最后一层以谢绝出游作结,将前三层的人与景比照,翻出人与人的比照,写出了人乐我苦的新境界。下片是今昔比照,表现了词人对过去和平美好生活的深深眷恋。这首词通篇比照,以华语绘景,以淡语抒情,用接近口语的句子和平静的表达语气,构成一种生活中抒家常亲切气氛,但词中所蕴含的爱国思想令读者潸然泪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5这首词把南渡后李清照的故国之痛、乡土之思、亡夫之哀、飘零之苦种种感受,融合为一天的生活实录,写出她极富个性又深寓时代苦难的深悲剧痛。开头的七组叠字,分三个层次写出词人的动作神态、外部感受和内心愁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而且多用声音比较压抑消沉的字,正如梁启超所评注“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16】。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她的愁、她的苦,尽落于世人眼中,震撼了人们的心。?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通过对残秋风光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人将现实经历及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也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通过以上李清照作于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看到了李清照一生的心路历程。她在词中展示的种种情感之所以打动人,并不只是凭着她突出的语言才能,更主要的是她作品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她在不同时期,在经历不同的情感变迁面前,将情感倾注于生活与创作之中,向世人倾诉。“没有真情实感,抒情诗便没有生命。【17】李清照就是这样,从女性独有的视角和女性话语的自身,以女性的感触和明确的自我意识,抒写女性的怀抱与情感,塑造了多方位的女性情感世界,并用自己的话语将它们表达出来。这一个个清晰而深刻的情感形象,肯定了女性生命的独立存在,也开创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情感世界。正如清代陈廷焯?词坛丛话?所评论“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18】另外,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表达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其后期作品从历史的角度看,展示了中国古代广阔妇女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正是由于李清照将其人生经历及情感变化融入其作品之中,才使她的作品更加能够触及我们的心灵。而她在这样的人生变化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也使得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堪称“古今第一才妇,成为名副其实的“婉约词宗【19】。参考文献:1、【1】出自姚晶华、 社1999年版。2、【2】出自姚晶华、 社1999年版。3、【3】出自姚晶华、 社1999年版。4、【4】出自姚晶华、 社1999年版。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大连出版大连出版大连出版5、5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6、【6】出自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7、【7】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8、【8】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9、【9】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10、【10】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IK11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12、12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13、【13】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14、【14】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15、15出自姚晶华、韩传达?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9年版。16、16出自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7、17出自郭预衡?古代文学探讨集之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18、【18】出自徐北文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年版。19、【19】出自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中华书局2007年版。20、本文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所处的历史背景的表达,参阅了清秋子著?南宋前三朝?,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注意事项

    本文(浅论李清照的艺术风格.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