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社会功能及变迁研究.docx

    • 资源ID:1246803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社会功能及变迁研究.docx

    清明节三签仪式的社会功能及变迁研究【摘要'尊祖敬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祭祖文化的精神核心,外显于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作为祭祖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具有不同传承载体与途径。家族是传承祭祖仪式的主要实践主体,清明节是举行家族祭祖仪式的重要节日。本文以黎村刘氏家族一支系为例,探究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过程与社会功能,以及在现代化发展中发生的变迁,并提出传承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相关建议。【关键词】清明节;祭祖文化;祭祖仪式;家族成员黎村位于云贵高原,是一个坐落于山脚的村庄,常住人口有两千余人。刘氏家族是黎村人数较多的大家族,约有人口二百四十余人。刘氏家族成员居住相对集中,家族氛围较为浓厚,凝聚力强。家族有族谱一本,家族主要墓地3处,家族内部仍保有一定传统习俗。据黎村刘氏家谱记载,刘氏家族祖先是省外迁入黎村,并长久定居黎村。刘氏家族在黎村生活数年,形成了多个家族分支。生活于黎村且联系相对密切的是近四到五代刘氏家族成员。由于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家族中主要掌事者是中字辈男性长辈,年龄在五十五到六十五岁之间。刘氏家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初级群体,历来重视家族祭祖文化与祭祖仪式的传承。清明节是刘氏家族祭祖的重要节日,也是举行集体祭祖仪式的固定时间,对传承家族祭祖仪式具有重要作用。清明节人文内涵最为重要的是“慎终追远”,体现的是对先人的敬重与怀念,祭祖扫墓是当日最主要的事情。刘氏家族在传承清明节祭祖传统的同时,也在践行具有孝道、伦理、秩序等文化特质的祭祖仪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刘氏家族在清明节当天的祭祖仪式虽有适应时代的调适,但仍保有自身仪特色。一、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内容与过程仪式是一种具有固定程式化的行为表现形式。结合此定义认为,祭祖仪式是祭祖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式化的行为表现形式。祭祖仪式举行的地点多是在祠堂、家庙、墓地等地,具有举行时间、祭祀对象、参祭者、经费、祭品以及仪节等要素。清明节当天,刘氏家族在家族墓地举行的集体祭祖仪式即展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行为,传承着祭祖文化及其外显仪式。刘氏家族秉承祖先优良传统,将家族祭祖文化与仪式传承延续至今。清明节是刘氏家族举行重大祭祖仪式的节日,集体扫墓、祭祖是祭祖仪式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刘氏家族中,清明节祭祖仪式包含家族成员集体前往家族墓地、清扫墓地、挂纸、呈放祭品、集体行跪拜礼、焚钱纸、就地聚餐等环节。祭祖仪式参加者主要是刘氏家族成员,也可携家族成员以外的亲戚朋友参与。家族祭祖仪式所需物品通常是提前准备。祭祖仪式的筹备工作由家族年长、辈分高的中字辈中老年男性主导,家族意字辈青年协助,祭祖前期工作主要是准备清明节当日饮食、钱纸与供品,整个过程准备工作分工明确,有条不紊。集体聚餐饮食则是由刘氏家族十二个中字辈家庭分组轮流完成。十二个家庭分为四组,每组三家,每年由一组负责准备聚餐饮食,依序轮流。准备地点则在每组地点宽敞、炊事方便的家庭中进行。准备集体饮食的经费是在清明节前两日向十二个家庭收取,每个家庭统计自家参与人数,按每人三十元收取家族祭祖经费,经费收取时间一般在清明节当日早晨采购食材前截止。准备集体饮食过程有一定讲究,集体饮食准备的是牛羊肉等,则需为不食牛羊肉的年长者单独准备其他食物,例如猪肉、鸡肉等。餐饮量不可超量太多造成浪费,也不可过少而不够食用,同时还需在有限经费预算内浮动,这个度在年复一年的实践中逐渐摸索清楚。清明节当天,每个家庭需携带自家盛装餐食的餐具,盆、碗、筷等,有的携带一次性餐具,也有的携带家中日常使用餐具。有些家庭会额外携带一些凉拌菜、家常菜一同分享。祭祖仪式所需挑钱、香烛、钱纸、供品等是由每个成户家庭自行准备。挑钱与钱纸形状统一,由于做工、使用材质不同,在色泽、长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大体一致。燃香有细圆形与粗扁形两种。蜡烛有大蜡烛、小蜡烛与电蜡烛。供品即祭品一般有各种水果、饼干甜点、小零食,以及烟、酒、茶等。清明节祭祖仪式一般在下午五点左右,各个家庭到达家族坟主的时间大致相同。到达家族墓地后,家族年轻男性用镰刀将每座坟主上的杂草清理干净,年轻女性则清理每座坟莹碑面积尘。扫墓完成后,家族各个家庭的年长男性将自家事先准备好的挑钱,悬挂于坟中枝干顶端。坟中枝干专门用于悬挂挑钱,相对笔直,一般有1一2米高,几乎每年更换。每个家庭将挑钱、供品、香烛分置每座坟空前,烟、酒、茶每组坟空前统一放置一份作为代表。清明节祭祖仪式对于家族成员来说十分重要,家族成员基本会到场参加祭祖仪式,当十二个家庭齐聚以后,可看到每组坟至前会堆满钱纸与供品,与平日里的冷清相比,清明节这天家族祖莹地热闹非凡。无论婴幼儿,还是七八十岁的年长者皆参与祭祖仪式。十二个家庭参祭者到齐后,年长者宣读祭祀文,所有家族成员一同向先人行跪拜礼。首先全体站立,双手向上合十置于胸前位置鞠躬行礼一次,然后跪地叩首三次,最后起身双手合十鞠躬行礼一次,跪拜礼完成。整个过程整齐划一,严肃而庄重。随后,焚烧钱纸。为践行文明祭祖、森林防火等事项,燃香、焚钱纸现象几乎消失。年复一年,祭祖文化仪式潜移默化地塑造家族成员对家族祭祖文化与仪式的认知,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力量指导祭祖行为。在祭礼结束后,便开始“分菜”,即家族餐饮负责人依照名单将提前做好的餐食依序平均分配到每一家。分餐完毕后,每个家庭各自寻找位置席地而坐进餐。期间,家族成员可以随意流动、相互交谈与分享食物。聚餐结束后,家族成员清理现场垃圾,相互告别,有序离场。二、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社会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祭祖文化承载“孝”文化、“家”文化,是一种表达情感寄托和心理需求的传统文化,祭祖仪式则是祭祖文化的外化形式,并通过清明节当日祭祖仪式将其特有的形式、内容以集体记忆方式传承。文化认同、浓厚传承氛围是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传承至今的重要因素。祭祖文化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清明节集体性祭祖仪式传承、延续。此外,常年举行家族祭祖仪式是保护石碑文化的一种途径。坟至碑体构造工艺、碑面篆刻字体、纹样等多种内容体现了历史石碑文化的延续,家族成员清扫、维护坟主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凝聚与互动功能。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具有家族凝聚功能。祭祖文化承载的祖先崇拜、“孝”文化精神内核、祈求实现美好愿望的精神寄托是家族成员心理、空间凝聚的精神支撑,形塑家族内部凝聚机制。家族成员长久居住于村中,形成共同的社会环境、家族文化氛围、家族共同利益,以及共同祭祖场域、祭祀仪式准备等从精神与形式上塑造了家族共同体。生活于家族共同体中的家族成员,通过祭祖文化与仪式传承,形成内生家族情感与社会联机制,产生凝聚功能。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是家族成员互动的重要形式。承载祭祖文化的清明节祭祖仪式为家族成员聚集提供动因,家族墓地是凝聚家族个体参与祭祀活动的物质场域。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家族每个成员的祭祖行为被行为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特殊场域相互交往,彼此沟通,形成心理、行为互动。家族成员在此过程中,确认新增家族成员宗亲身份,交换各种信息、资源,增强情感与社会联系。情感寄托与祈福功能。祭祖文化源于祖先崇拜,崇拜祖先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有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历史上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由于知识、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人们当时无法科学看待和解决问题。人们心理上认为有一种力量可以解释、消除灾祸。消灾祛病的祈愿精神寄托则由祖先崇拜所接承,祖先崇拜的精神寄托作用逐渐形成。举行清明节祭祖仪式时,刘氏家族成员行跪拜礼时会讲吉利话语,期望在祖宗的保佑下实现美好愿望。人类从产生时起,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就贯穿人类发展始终。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所具有的情感寄托与祈福功能正是人类追求美好与幸福的一种体现。维护社会秩序功能。祭祖文化在黎村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结构,衍生依据血缘、地缘关系建立的稳定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是一种群体性活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推动了家族内部等级秩序、权力关系、调节机制的形成。家族内生等级秩序、调节机制及其形塑的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家族成员的行为方式,有时会外化延伸到村民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维护家族秩序、推动构建乡村共同体,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等作用。清明节家族祭祖文化认同能够产生强家族凝聚力,既是一种积极力量,也是一种需要理性引导的力量,这种凝聚力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当家族利益受到侵犯时,家族成员间的凝聚力是维护家族利益的重要力量,但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排斥异己的行为活动,在一定范围内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一些固化的祭祖思想、落后的祭祖习俗,以及清明节祭祖文化产生的内生秩序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发展进步。清明节祭祖文化与祭祖仪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内生秩序机制在乡村治理与乡村现代化过程中既是积极力量,但也在某些方面也具有消极作用,需理性看待。三、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现代变迁及传承建议(一)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现代变迁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提高信息传播速度,降低信息交换时间成本、地域成本,也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变迁。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中也悄然发生着变迁。其一,祖先崇拜意识弱化。祭祖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意识在年轻家族群体中出现逐渐弱化、消弭现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现代青年的科学教育知识水平逐步提高,接受现代化教育所形成的思维使现代青年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祖先崇拜现象。传承祭祖文化更注重继承“孝”文化与尊祖敬宗的优良传统。其二,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所具有的凝聚功能减弱。随着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人口流动现象频繁,以血缘地缘形成的家族共同体随着家族成员的不断流动逐渐瓦解。居住地域分散、间距扩大,参与清明节祭祖仪式产生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攀升,从而降低了家族成员参与度,祭祖仪式产生的人口空间凝聚功能减弱。由此出现家族社会性互动频次减少,情感联结弱化,心理凝聚功能减弱。其三,家族祭祖仪式集体性记忆消退。现代年轻群体自我意识和经济独立,为追求更好生活质量、社会资源,更愿意生活在现代化城市或城镇中,留守乡村的青年人口较少。乡村中迁出青年群体与留守乡村的家族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结与互动减少。此外,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的精细化,导致家族坟莹迁往不同地点,举行集体性祭祖仪式的可行性降低,参加人数有一定减少。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通过公共空间塑造集体性记忆的功能逐渐消退。其四,人口增加,矛盾增加。由于婚姻、生育使得家族人口增加,人口异质性增强,家族事务增多、矛盾增加,加速家族共同体的瓦解,家族内生秩序机制的调节效力降低,家族内部矛盾增加且更加复杂化。其五,祭祖仪式环保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重要作用,为响应文明祭祖、环保祭祖、安全祭祖号召,清明节祭祖仪式更加环保化。钱纸焚烧现象大幅减少,无烟无火祭祖现象增加。环保祭祖、绿色祭祖行为增多。(二)传承建议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乡村社会必然会随着现代化发展而发生变迁,清明节祭祖仪式的内容形式也将随之进行自身的调整以适应现代生活。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是传统文化,也是传统习俗,对“孝”文化、“家”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乡村现代化发展中传承祭祖文化与祭祖仪式,激发社会发展活力,需要加强实践探索。其一,加强乡村家族公众人物的挖掘与培养。积极挖掘培养乡村社会中重视文化传承、办事公正、奉献意识强的家族公众人物。利用家族公众人物的影响力、积极引领作用,推动祭祖文化与祭祖仪式建设,增强凝聚力。其二,重视现场祭祖。现场祭祖产生的情感、感官体验是非现场祭祖所不能比拟的。现场祭祖的场域氛围、集体性行为,对个人的心理、行为有着深厚的影响力。个体参与文化实践具有深刻文化感知作用,亲身体验祭祖仪式带来的文化记忆、感知更为深刻、持久。在传承祭祖仪式过程中,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家族成员参与现场祭祖活动,通过个体参与文化实践,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其三,加强祭祖文化、祭祖仪式的现代化建设、创新性建设。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具有深刻、丰富内涵,充分挖掘清明节祭祖文化内涵,促进其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推动祭祖仪式的创新发展,以既传承祭祖文化精神内涵,又适应发展实际的方式传承祭祖仪式。其四,注重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教育引导。清明节家族祭祖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身发展机制,影响乡村家族内生机制的生成。在发展中要注重清明节祭祖文化与外化的祭祖仪式对社会秩序机制形成的影响,通过教育引导机制发挥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对秩序机制形成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凝聚与社会团结。注释:赵修义:发掘和弘扬清明节的人文内涵,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4期,第7-8页。邵凤丽:当代祭祖礼仪传统重建的内在生命力,文化遗产2018年第4期,第105-112页。彭兆荣:旅游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李静:论祭祖传统对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第63-66页。参考文献:1李静.论祭祖传统对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63-66.2刘江翔,林坤.中国祭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性J.龙岩学院学报,2008,(04):69-73.3彭兆荣.旅游人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青觉.以文化认同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J.红旗文稿,2022,(07):46-48.5邱收.清明节与中国的民间信仰D.中南民族大学,2011.邵凤丽.当代祭祖礼仪传统重建的内在生命力J.文化遗产,2018,(04):105-112.7王福州.清明节的文化渊源与时代价值J.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2022,(04):73-75.网宣朝庆,葛珊.村庄公共性再生产与祭祖活动公共化的蜕变浙江省G村祠祭仪式考察J民俗研究,2021,(03):52-61.杨丽娟.“寻根祭祖”游的人类学解读:中国传统魂魄观的仪式化J.旅游学刊,2007,(11):66-69.10赵修义.发掘和弘扬清明节的人文内涵J.探索与争鸣,2008,(04):7-8.11朱志平.从节气到节日:“清明”节日化的时间及其历史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5):146-153+160.

    注意事项

    本文(清明节家族祭祖仪式的社会功能及变迁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