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docx
-
资源ID:1248389
资源大小:88.3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月光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3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教学重难点1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2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贝多芬生平事迹简介资料,制作阅读卡片资料;查找有关贝多芬写月光曲的传说,做好读书笔记。3 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教学过程板块一播放乐曲,揭示课题1 .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提问:大家听了这首乐曲,最想知道什么?导入: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说。(板书课题:月光曲)2 .学生齐读课题。3 .交流资料:关于贝多芬,你们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年定居维也纳。1796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笔谈与人交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工【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J这一环节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板块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过渡: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2 .浏览课文,理清脉络。请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指名回答)3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思维导图,请用一两句话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学生回答。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板块三聚焦对话,交流体会1 .默读批注:学生默读第27自然段,把三次人物对话画上不同的记号,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2 .品读皮鞋匠兄妹俩的对话,感受盲姑娘的美好心灵。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J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J(1)思考:盲姑娘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指名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预设:从“那有多好哇”体会到盲姑娘特别热爱音乐。从“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体会到盲姑娘善解人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热爱音乐的无奈和淡淡的凄楚。(3)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好“那有多好哇”“太贵了”“又太穷”“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等词句,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贴,对生活的无奈和凄楚苦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兄妹俩手足情深。3 .品读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感动。(1)教师引导: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一一“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2)指名读皮鞋匠和贝多芬的对话,联系上文,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预设: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穷兄妹俩的手足之情深深感动了贝多芬。(3)链接贝多芬名言,感受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4)分组表演读,体会情感。男生:“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教师提示:此处读出惊讶、吃惊之情)女生:“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J(教师提示:此处读出真诚、同情之情)4 .研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1)教师引读: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一一(学生齐读)“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J(2)指名说说“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的意思。预设:“多纯熟哇”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弹奏技巧的高超。“感情多深哪”指盲姑娘赞叹贝多芬情感表现得充分。(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好“哇”“哪二引导学生读好句子中两个“您”,指名学生说说两个“您”表达意思的不同。预设: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稍长一些;第二个“您”表示肯定,语调急促一些。变式朗读,体验盲姑娘内心情感世界。教师: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了,多么激动呀一一学生读:“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盲姑娘真是爱音乐啊一一学生读:“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教师:盲姑娘真是懂音乐啊一一学生读:“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如果你是贝多芬,你此时此刻会怎么想?为什么贝多芬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预设:一个盲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不就是知音吗?知音难得啊!贝多芬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于是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设计意图】课文中人物三次对话的描写很精彩,语言简练,饱含着皮鞋匠兄妹俩和贝多芬的情感,内涵丰富。教学时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语句和短语的意思及其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分层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人物情感变化的层次性。板块四自主写字,评价指导1 .指导写字。(1)出示课件。谱莱茵盲纯键缕陶(2)学生练习写字。提示:“谱、纯、缕、陶”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陶”的部首是邛",而不是“口”;注意“谱”字中点的写法,“纯”字中竖弯钩的写法。2 .认真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3 .认真摘抄课文中描写月亮的短语,并试着选择一两个短语写一两句话。【设计意图】汉字结构虽然复杂,但基本规律还是有的。特别是高年级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字形、比例、布局等特点,感受汉字书写之美,培养汉字审美情趣,力求使学生把汉字写美观一些。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乐曲的美妙。教学过程板块一朗读对话,导入新课1 .引导: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2 .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设计意图】以读代讲,朗读三次对话,顺水推舟导入新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原因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板块二展开想象,品艺术美1 .情境导入:清幽的月光,简陋的茅屋,酷爱音乐的穷兄妹俩,在贝多芬眼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J贝多芬情不自禁按起了琴键一一(出示第9自然段)请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找出体现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语句并画记号。2 .自由朗读,借助关键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三幅画面,体会月光曲旋律的美妙。3 .小组合作填一填,然后展示。想象画面月光曲旋律变化月亮升起微波粼粼轻柔清幽悠扬舒缓越升越高刮风卷浪气势渐强出现转折月光照耀波涛汹涌高昂激越节奏明快4 .配乐诵读第9自然段。(1)教师激情导读: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优美的乐曲!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2)师生接读。教师引读,学生读文中想象和联想的句子。【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没有过多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透过语言文字想象海上生明月的画面,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乐曲旋律的美妙,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板块三创设情境,背诵积累1 .根据图片提示,诵读第9自然段,感受语言之美。2 .播放音乐,根据乐曲旋律变化,指导学生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音乐之美。轻柔清幽、悠扬舒缓一气势渐强、出现转折一高昂激越、节奏明快3 .分组背诵。【设计意图】看画面学课文,听音乐练背诵,这一环节将图、文、乐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视听刺激中熟练地将文字及文字的内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情感、音乐等素养。板块四迁移运用,学习表达1 .写话练习。播放乐曲,仔细倾听。说说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全班交流)2 .听一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模仿月光曲第9自然段的写法,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听音乐,展开想象和联想,并迁移运用第9自然段的写法,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实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板书设计23月光曲弹了一曲再弹一曲记录曲子微波粼粼刮风卷浪波涛汹涌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课文融传说美、语言美、乐曲美、意境美、情感美于一体,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设计成功之处如下:一是抓住人物三次对话,引导学生研读关键语句和短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讲,如,默读,圈点、批注感受,组内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体会,动作表演读,变式朗读,创造改编表演读人物对话,让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心灵美。二是引导学生围绕第9自然段描写月光曲旋律变化的语句,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想象三幅瑰丽的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微波粼粼;月亮升高,刮风卷浪;月照浪花,风卷巨浪体验乐曲旋律的美妙:悠扬舒缓一气势渐强一高昂激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月光曲,真切感受语言美、品味意境美、享受艺术美。23月光曲教学目标1 .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1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3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4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学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3.*一谛时_Wf0标1.认识“谱、莱、茵”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谱写、钢琴、断断续续”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导语: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近贝多芬,去读一个关于他创作月光曲的动人传说。2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过渡:对于音乐家贝多芬,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能说一说吗?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二贝多芬的一生非常坎坷,他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流。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学生自学本课生字新词。(1)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2)小组内学生交流,提醒学生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2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1)通过查资料或查字典记住词语。莱茵河西欧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奥、德、法、荷等国,全长1320千米,流域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2)用比较法理解词语。如:“幽静”“恬静”“安静”这三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但是“幽静”比“安静”更静,多用于形容环境、夜色等;“恬静”可形容人的表情、心情,多表示一种给人美好感觉的闲适、安静。(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入场券指用来进入某些场地的票据。(4)有的词可以采用拆合法理解。水天相接先理解“相接”,即“连接起来二水天,就是水和天。把拆开的两个词合起来理解,就是水和天连接起来。微波粼粼粼粼,水明净的样子。微波,微小的波浪。合起来理解为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2)引发质疑:文中为什么用“传说”这个词语呢?师:传说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个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也正因为人们对贝多芬的喜爱、敬佩,才有了这样美好的传说故事。2 .引导学生划分文章层次。(1)第1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过渡。)(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这个传说故事?(第210自然段。)(3)那么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试着划分一下,概括段意。(课件出示)3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画出不懂的地方。(2)用心感悟课文中人物、环境及音乐带给我们的体验,阅读过程中有问题随时提出来。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鼻叶一_ZP.加N斓标1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贝多芬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怀。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皿*、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贝多芬是一个的人Q月光曲是一首的曲子。2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本文主要讲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关爱。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月光曲的?这首曲子到底有多美?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2 .教师动情描述,学生展开想象,进入情境。师: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户,而且从窗户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当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时,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的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一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悠扬的基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竟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谁能猜得到?预设: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眼前会呈现出一幅画面,学生听着教师的描述开始进入情境,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也就更能走进课文了。3 .自读、提问、解疑。(1)自由阅读第38自然段,在课文的相关地方写上令自己困惑的问题,运用提问的方法来学习。(2)学生展示自己刚才在自读时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3)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问题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使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让学生反复模拟试读兄妹俩的对话,想象他们的神情、语气。读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对哥哥的体贴;读出哥哥对妹妹的内疚和关怀。想象自己就是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自己会怎么想?生:在这样僻者争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音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音乐会的入场券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问题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生:盲姑娘的家境贫寒,从“茅屋”“微弱的烛光”“旧钢琴”“入场券太贵”等词语可以看出来。问题三: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她弹琴的人是贝多芬?生: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后又弹一曲?明确:文章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乐艺术中。她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4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此时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的对话。皮鞋匠: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意外、吃惊。)贝多芬: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平静、肯定。)盲姑娘: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激动、兴奋。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第二个“您”是做出了判断,要读出肯定的语气。)贝多芬: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高兴、真诚。)5 .想象情景,升华感情。(1)探究问题: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预设: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段落(第8自然段),感悟交流。明确: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是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成为贝多芬先生的知音;也是当时月光笼罩下的美妙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景一一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烛光熄灭、月光融融、清幽雅静。情一一兄妹情深、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贝多芬的创作灵感。(2)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谈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过渡:如此清幽的环境,如此酷爱音乐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让贝多芬想到了许多,于是他想把心中这份情感借助于这清幽的月光用音乐释放出来。面对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了琴键一听!预设: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学生静静欣赏。师:在这样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了一幅幅画面?兄妹俩身处这美妙的旋律中,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来学习第9自然段。学生读语段,想象画面。交流语段中的“变”,指导朗读。交流提示:月亮的变化(升起一一越升越高一一穿过微云。)大海的变化(微波粼粼一一卷起巨浪一一汹涌澎湃。)朗读指导:语气由轻到重,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轻柔徐缓到激昂。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第一幅画面:月光照嫌,微波粼嬴第二幅画面T月亮升高,风卷浪涌;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体会到画面及乐曲旋律的变化与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是一致的,这就是曲由心声。它优美的旋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还让我们感受到音乐家深厚的情感,这也是月光曲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思考:皮鞋匠想象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预设: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来思考,盲姑娘的脸是“恬静”的,眼睛是“睁得大大的”,可见她也陶醉在了音乐创设的画面中。“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一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他感觉到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这是一个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预设:可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还可让学生当配音演员,结合课件呈现的画面配上文字。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启发想象,说一说。过渡:当音乐停止,贝多芬悄悄离开后,盲姑娘和哥哥终于从音乐世界回到了现实世界,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将你想象到的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同桌之间合作。2.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文中的作用。(1)引导对比:可试着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生: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显得太平淡,没有那么深刻感人了。(2)指导读和写。师: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些是叙事,哪些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着把现实和联想结合起来。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文中恰当地加入联想和想象,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也就会更加丰富、深刻。(3)教师播放贝多芬的其他名曲,如致爱丽丝欢乐颂,学生静静倾听,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4)学生配乐读自己写下的文字,其他同学可进行点评。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 .选一曲自己喜欢的音乐,听一听,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试着写一写。激动贝多芬听I 琴L穷鞋匠兄妹想象3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弹琴皮鞋匠;面朝大海盲姑娘醉人景色月光曲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无论是乐曲本身还是语言文字、人物情感都优美生动、感人至深,我认为这是一篇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我在教学本文时主要注意了以下问题: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要想了解他,必须多听听他的作品,所以在本次教学中我多次播放了他的作品。在欣赏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的段落时,我播放了月光曲;在进行想象与联想的小练笔时,我播放了致爱丽丝;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贝多芬伟大的人格时,我播放了命运交响曲。相信通过聆听贝多芬的音乐,学生能更好地入境、入情,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感受艺术的魅力。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月光曲这首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水天相接”“微波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透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琴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样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琴?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通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听曲、品文、悟情,月光曲这篇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的情感之美,使学生从中获得了愉快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