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docx
2004年云南省水土保持监测公报云南省水土流失现状图第一部分综述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孕育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然而,由于人类对她的索取过度、呵护不足,造成的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受到了挑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保持水土,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省地处祖国的江河源头和上游地区,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有水土流失面积1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7%,年土壤侵蚀量5.1亿吨,是全国年流失土壤50亿吨的十分之一。修建公路、铁路,开发能源,兴修水工程,开采矿产资源和坡耕地落后的生产方式等是造成云南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库塘淤积、洪旱交错、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人民的生命、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后果。水土流失,同样是我省的头号环境问题。搞好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实践党中央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下游省份、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现将2004年水土保持情况予以公报。2004年,我省的水土保持工作紧紧围绕"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和“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4项任务,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的各项工作。预防监督方面,已经形成了人大监督、行业监督、舆论监督、技术监督、社团监督、群众监督“6大监督体系”,已经和正在呈现出以下"6个显著的特点”:由抓水保方案的编报“一同时向抓方案的实施、设施的验收"三同时转变;由抓水利行业自身的水保工作向抓交通、能源、化工、矿山多行业的水保工作转变;由抓建设单位防治措施的落实向抓“两费的征收转变;由等靠上级支持撑腰向主动进行监督执法转变;由本行业本部门单独执法向联合多部门综合执法转变;由主观性、随意性执法向理性化、规范化转变。全省各级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879个(其中省部级审批113个),设计投入水土流失防治资金38.97亿元,涉及公路、铁路、电力、煤炭、水利、化工等行业,拦挡弃渣70362.5万立方米,防治责任面积12.497万公顷。省水利厅组织了两个执法检查组,对部分公路、电力、矿山等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省对233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了验收。2004年9月,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领导表扬说:云南省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大踏步前进,在某些方面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综合治理方面,2004年我省一是正在实施的“长治国债珠治工程顺利开展,12个省级重点治理项目县圆满结束;二是楚雄州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大示范区建设,围绕创建全国一流的目标,已基本建成3000平方公里的大示范区;三是世界银行贷款、日本JlCA贷款等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有序的开展;四是民营水保呈上升趋势。2004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2413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方面,按照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个经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有一个效益监测的科研课题和有一个浓厚的水土保持氛围的要求,昆明市西山区等7个市县,充分依靠自然修复的能力,辅之以人工治理和管护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了生态修复的进程,截至2004年底,共实施修复面积21.52万公顷。监测预报方面,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积极配合水利部水保监测中心实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督促昭通、楚雄等8个列入国家级的监测分站,得到了当地编制委员会的批准,挂牌成立。国家为省总站及8个分站配发了包括监测车在内的464.54万元的监测设备全部到位。省总站着手进行了“5个数据库的建设,部分已经建成,协调大专院校开展了对国家重点项目的监测工作。部分监测分站也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了监测科研工作。2004年,加强了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的监管工作,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拟定了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分类编制目录、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检查打分标准,参与修改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等。水土保持,是一项基本国策,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光辉事业!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把生态良好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足见保水保土,建设秀美家园,建设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已是历史的使然。回顾过去,我们尽心竭力,为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有效的努力;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还需社会各界对水保工作的支持、理解,共同为建设秀美家园做贡献。第二部分水土流失状况1.全省水土流失状况根据云南省1999年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41334平方公里,均为水蚀,占土地面积的36.88%,其中轻度流失面积79982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6.59%,中度流失面积52659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7.26%,强度流失面积8111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74%,极强度流失面积408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29%,剧烈流失面积174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0.12%o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51350万吨,平均侵蚀模数134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侵蚀深1毫米。我省有六大流域。水土流失在六大流域的分布状况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2930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0.37%;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3361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6.53%;澜沧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5804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18.26%;红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3160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23.46%;怒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941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7.74%;伊洛瓦底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138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3.64%。长江、红河、珠江流域最为严重,伊洛瓦底江流域较轻。按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域分,滇东北、滇中地区最严重,滇西北、滇西南较轻。潮港江 1H.26云南省水土流失在六大流域的分布比例图云南省各州市土地面积与水土流失面积图开厅造成产立水土流失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垦 形成的土地石漠化2 .重点城区水土流失状况(1)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现状遥感监测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处于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带,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是全国13个重点保护水系之一,是省政府公告的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涉及我省昆明市五华区、盘龙区全部,官渡区、西山区等6个区县及玉溪市澄江县的部分面积,流域面积为2903.5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292.6平方公里。1995年和2002年两次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以TM影象和SPoT影象融合后的影象为主要的信息源,结合野外调查、验证,进行了水土流失对比监测。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2002年比1995年减少了214.82平方公里,中度、强度流失面积增加,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滇池流域两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水土流失面积比较表单位:平方公里调查时间无明显流失面积轻度流失中度流失强度流失极强度流失1995年1951.91709.230.00242.430.002002年2180.82373.3655.75307.842.21(2)澜沧江下游热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监测项目区位于西双版纳州勘腊县中部,属澜沧江水系,为热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地区。面积387.99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5.5平方公里,占40.07%,轻度流失面积为130.32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83.80%o从2002年开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同时开展了修复效果监测。在流域内采取C级GPS控制站、径流实验小区和测流堰等监测方式,到2004年底得到项目区生态修复后的年蓄水效益为28.93万立方米,年保土效益为1.37万吨。(3)金沙江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监测楚雄州姚安县位于滇中北部,金沙江下游,属长江流域,为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冬干夏湿季风气候。2001年至2004年开展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修复区面积292平方公里。通过径流小区监测和抽样调查监测显示,项目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林草覆盖度由修复前的41.05%提高到修复后的87.02%;土壤年侵蚀量由修复前的16.40万吨减少到修复后的4.59万吨;侵蚀模数由修复前的1240吨/年平方公里,减少到修复后的332吨/年平方公里。3 .典型观测场(点)水土流失状况(1)小流域控制站径流、输沙观测成果小流域控制站观测结果表观测单位名称测站名f测站所在位置观测环境(条件)观测结果牟定县水保办双马场东经:101°24,36北纬:25°12,34控制面积19.64年径流量:2400m年输沙量:12.5t土质紫色土年降水量800100Onun小新村东经:101°50,39北纬:25。50740控制面积0.13km年径流量:1100m年输沙量:5.4t土质沙土年降水量467(2)径流小区冲刷量观测成果小流域控制站观测结果表坡面径流场观测结果表观测单位名称径流小区名称小区所在位置观测环境(条件)观测结果大姚县水保办鲁村林果地东经:117°17,25北纬:25°45,20”小区面积0.OOOlkm冲刷量:456.8tAm措施名称梯台经果林有效降水量745mm地形中山区坡度26°土质粽填土大姚县水保办鲁村灌草丛东经:117017,25"北纬:25。45,21"小区面积0.OOOlkm冲刷量:266.98tm措施名称封禁治理有效降水蚩745mm地形中山区坡度26。土质棕填土西南林学院香格里拉县水保办汤满河小流域坡耕地东经:94°32,20”北纬:28°05'16小区面积0.005km冲刷S:886t/km-措施名称坡耕地有效降水量742mm地形坡面中下部坡度11°土质棕填、中填土西南林学院香格里拉县水保办纳帕河小流域天然次生混交林东经:94°32'22"北纬:28°05,17"小区面积0.005km冲刷量:423tkm措施名称自然恢复有效降水量742mm地形坡面中下部坡度26。土质棕填、中填土西南林学院香格里拉县水保办纳帕河小流域人工幼林(5年)东经:94°32'22北纬:28°05,17小区面积0.005km冲刷量:549tm措施名称人工林有效降水量709mm地形坡面中下部坡度25。土质粽填、中填土西南林学院香格里拉县水保办纳帕河小流城荒草地东经:94°32'22”北纬:28°05,17小区面积0.005km冲刷量:732tk措施名称干扰荒草地有效降水量807mm地形坡面中下部坡度11°土质粽填、中填土注:表中“有效降水量”是指当年所有产流降雨量(3)典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效益统计分析成果大姚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成果表监测不同的措项目(或所监测的不同侵蚀强度分级)期初监测情况期末监测状况绝对变化量(km)相对变化(%)面积(k11)占总面积(%)面积(km)占总面积(%)羟度侵蚀区164.4243.92168.8445.184.720.03中度侵蚀区16.134.3612.083.23-4.23-0.26强度侵蚀区1.770.471.340.36-0.43-0.24极强度侵蚀区0.110.210.710.19-0.06-0.084 .典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1)德宏盈江县特大山洪泥石流2004年7月4日22:30分至5日20:30分,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瑞丽市普降暴雨,境内大盈江、南宛河、户撒河等大小河流水位暴涨,全州共有36个乡镇、2个农场发生不同程度山体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灾害,导致农田、水利、交通、电力、民房等严重受损,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全州累计受灾人口达13万多人,成灾人口7万多人,因灾死亡7人,受伤2人,被掩埋等失踪3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400多公顷,成灾面积3338公顷,损坏房屋5200多间,倒塌房屋2600多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44万元(不含电站损失),其中农业经济损失7284万元。盈江县是重灾区,19个乡镇累计受灾人口8万多人,成灾人口5万多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00公顷,绝收面积600余公顷,冲毁经济林果200公顷,家禽死亡1000多只,毁坏公路17条180余公里,冲毁桥梁涵洞500多座,受淹村寨60多个(最深水位达1.5米),房屋受损2800多间,倒塌200多间,10座电站受到威胁,7座被迫停止发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60万元。(2)曲靖市会泽县娜姑镇大型山体滑坡2004年5月,会泽娜姑镇发基卡村发生滑坡,滑坡体积35万立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第三部分水土保持防治情况1.全省总体情况近年来,我省水土流失防治步伐不断加快,相继开展了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国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和省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成效。2004年,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2413平方公里,实施保护面积5000平方公里。修建基本农田1.46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6.89万公顷,经济果木林2.64万公顷,种草0.32万公顷,封育治理10.31万公顷,保土耕作2.51万公顷,兴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3.85万座(口、个),完成土石7123.70万方。截至2004年底,全省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62万平方公里,其中修建基本农田31.18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144.40万公顷,经济果木林45.57万公顷,种草5.87万公顷,封育治理101.31万公顷,实施保土耕作33.42万公顷。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25.76万座(口、个)。云南省2004年度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完成情况统计表项称治理面积(km)新增基本农田(hm')人工造林(hm*)人工种早(hm)小'流域封育面积(h)其它(hm)坡面截水工程生态修复(封禁)面积(km)实施治理小流域累计年增当新坡改梯地乔木林灌木砂棘)林果园控制面积(hm:)长度(km)当年竣正在实.合计36175.602412.7314576.3083836.973837.347630.903161.40103147.802508L882650.50883.505000.00HO145水利部门13777.36824.465477.1420616.00943.621876.48748.8144786.147997.07941.34313.781369.125746其他部门22041.441534.268776.8961070.062795.275558.652398.9356543.7316282.541613.16537.723630.884099面上治理356.8054.01322.272150.9198.45195.7713.601817.93802.2796.0032.0013云南省2004年度水土保持拦蓄工程建设情况统计表项目名称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量(万m,)蓄水U二程(座、眼)保土工程(五水窖(水困)塘坝(蓄水池)保土总量(万m,)保土耕作工程(hm)谷坊(座)拦砂坝(座)合计57.89123872620768.5525884.175911667123.70水利部门7.442248271341.037997.075721604099.6其他部委50.34100692349425.3017084.832985.1面上治理0.11702.22802.2719639.002 .重点工程实施情况(1)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国家1989年实施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我省相继有30个县(市、区)列为重点治理县。十五年来共防治水土流失面积1.098万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7.75万公顷,水土保持林34.55万公顷,经济果木林13.02万公顷,种草1.88万公顷,封育治理39.98万公顷,保土耕作12.64万公顷。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6.90万座(口、个)。2004年度开展重点防治的19个县(市、区)和8个生态修复县共完成综合防治面积291.79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2083.67公顷,水土保持林1305.70公顷,经济果木林1084.60公顷,种草106.20公顷,封育治理22408.60公顷,保土耕作2190.07公顷。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3200座(口、个)。(2)国债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我省自1998年实施国债项目以来,全省16个州(市)的113个县(市、区)先后利用国债资金开展了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15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63万公顷,水土保持林8.03万公顷,经济果木林3.72万公顷,种草0.19万公顷,封育治理9.14万公顷,保土耕作3.44万公顷。兴修小型水保土工程1.28万座(口、个)。2004年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9.29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977.67公顷,水土保持林10576.47公顷,经济果木林3937.4公顷,种草455.67公顷,封育治理14082.73公顷,保土耕作4899.20公顷。新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991座(口、个)。(3)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国家于2003年底启动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我省曲靖市、玉溪市的7个县(市)被列为试点县。到2004年底,共完成综合防治面积179.53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1415.80公顷,水土保持林4813.93公顷,经济果木林1718公顷,种草187公顷,封育治理8799.06公顷,保土耕作1019.73公顷。修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2387座(口、个)。(4)省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为加快我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有效带动长江、珠江流域以外的其他流域(即西南诸河流域)开展重点治理工作,1998年省政府决定分期分批对我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县市进行重点治理,确定元江、文山等12个县市为首批省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五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6.80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3094公顷,水土保持林11493公顷,经济果木林6635公顷,种草554公顷,封育治理8685公顷,保土耕作5219公顷。兴修小型蓄水保土工程484座(口、个)。至2004年底,工程已全部竣工,建成一批高质量、高标准、好效益,具有较好示范作用的小流域。2004年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01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322.27公顷,水土保持林1804.33公顷,经济果木林604.80公顷,种草13.60公顷,封育治理1817.93公顷,保土耕作802.27公顷。兴建小型蓄水保土工程51座(口、个)。3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以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为主,辅之以必要的人工措施,是加快水土流失步伐,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1)试点工程年度实施情况2001年我省姚安县列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2002年又有西山、宣威、大姚、新平、勤腊、香格里拉等6个县(市、区)列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截至2004年底,共实施生态修复面积21.52万公顷。(2)颁行封山禁牧政策情况西山等县(市、区)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制定并颁布了相应的法规、制度。2004年度封禁38.80平方公里,累计封禁2190.8平方公里。4 .防治效果(1)年内新增各项措施效果2004年全省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一定的拦截泥沙和地表径流的作用,减少了土壤流失量,增加了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基本农田、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等措施可减少土壤侵蚀量640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6168万立方米,兴建拦沙坝、谷坊工程可新增拦泥库容1446万立方米,新修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可新增蓄水量58.60万立方米。云南省2004年内新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防治效果表措施名称年内完成数量单位面积拦蓄OS(mhm)单位回积拦蓄泥沙量(thn)土赢遑(方t)(方m)基本农田(hm:)坡改梯1457630150045.0054.662186.45人工造林(hm')乔木(经济)林58685.88165036.00205.401936.63灌木(沙棘)林3837.34150035.0014.5886.34乔灌混交林25151.09180037.50100.601131.80果园7630.90105034.5019.0880.12人工种草(h)3161.4045045.0012.9635.57小流域封育治理(W)103147.8075010.05206.30618.89保土耕作工程(hm)25081.8845020.0025.0856.43坡面截水工程(km)883.5080021.000.7135.34沟道工程措施名称年内完成数Ca里控制面积(km,)可拦泥库容(或保土量)(方JR)可蓄水量(万m)拦沙坝(座)16020.69960.00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座)塘坝(蓄水池)2620752.41水窖(水困)123876.19谷坊57219.73486.20(2)总体效果截至2004年底,全省实施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05亿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12亿立方米,兴建拦沙坝、谷坊工程可新增拦泥库容3870万立方米,兴修小型蓄保土工程可新增蓄水量387.72万立方米。通过多年来水土保持工程的开展,特别是重点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防治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显现,治理区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侵蚀量减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御体系,同时还调整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成了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粮、林、果基地,促进了小流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长治工程区取得了农业人均基本农田增加,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坡耕地面积减少的“三增两减的成效。“长治”I:程区“三增两减”成效图«686何&LIRp8IKZ3L咻6归阱83COLHGK-ZLERMMl 治农业人均人均粮食产我民人均水土流失而职堵移地再取基本农田纯收入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数量及其防治效果表措施名称累计保存数量单位面积拦蓄径流量(m7hmi)单位面积拦蓄泥沙量(thm2)减少土壤流失量(万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万M)基本农田(hm2)坡改梯311856.09150045.001169.464677S.41人H造林(hma)乔木(经济)林169793.0165036.004094.2838603.17灌木(沙棘)林76490.21150035.00290.661721.03乔灌混交林501339.8180037.502005.3622560.29果园152107.8105034.50380.271597.13人工种草(加)58669.8945045.00240.55660.04小流域封育治理(hir1013084.75010.052026.176078.51保土耕作工程(加)334218.945020.00334.22751.99坡面截水工程(km)8570.8880021.006.86342.84沟道工程措施名称累计完成数量控制面积(km*)可拦泥库容(或保土量)(TTm3)可蓄水量(万M)拦沙坝(座)42855.342568.00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座)塘坝(蓄水172607345.21水窖(水曲)8501542.51谷坊153152.821301.35备注:I:程效益没有实测资料,均采用经验指标。第四部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1.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情况2004年我省共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879个,其中部级20个,省级93个,地(市)级82个,县级684个。设计投入防治资金38.97亿元,防治面积12.497万公顷,拦挡弃土弃渣70362.5万立方米。验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项目233个,其中报水利部验收5个,省级17个,州市级3个,县市级208个。实施返还治理工程25个,投入资金428.7万元,治理面积985.4公顷。云南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管理情况表省部市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亩批睑收水士保持设施的开发建设项目(个)实施返还治理示范工程亩批数量(个)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防治责任范围(公顷)设计拦挡弃土弃渣(万方)4a计部级省纵地级县级项目(个)面价(公顷)投入资金(万元)全省合计87920938284389692.5124970.170362.523325985.4428.7部级2020282035.190322.9524425.25省级93936537796500.04651.6176383.0115.0昆明市13141271677.61798.7474.85478.167.1昭通市8612741677.61798.7474.83855001500楚雄州150311776.81063.3237.146411.231.1玉溪市85877264.0859.32442.728243.0红河州486423179.76357.4601.517文山州5712453922.43215.71664.624思茅州4163513670.16979.83277.415西双版纳州22319793.1152.686.511大理州1174914.3326.6115.51保山市185131433.8803.3174.64110.010.德宏州1376319.0143.3134.85丽江市1010319.049.435.5ss怒江州38236694.01390.045.84迪庆州223031.0376.0112.11临沧市3030580.3162.790.5911.00.5随着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加大,加之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率显著提高,2004年省水利厅申批方案93个,其中:电力40个,公路24个,水利20个,煤炭3个,化工2个,钢铁2个,水泥1个,有色冶金1个,设计投入水土保持资金6.54亿元。验收水土保持设施的开发建设项目17个,其中水利15个,公路2个。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情况按照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6号),2004年全省验收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项目233个。通过技术评估或经验综合评价: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0%以上,扰动土地治理率9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2%,拦渣率95%以上,林草覆盖率达35%,植被恢复系数95%以上。第五部分水土保持监测情况1.全省水土保持监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列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的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与昭通、曲靖、楚雄、玉溪、保山、临沧、思茅、丽江8个监测分站,在2004年之前全部得到当地编委的批准,挂牌成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负责配置的包括监测车在内的监测设备全部到位,信息系统建设正在进行。省总站的5个数据库建设已初步完成。3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监测稳步推进云南省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于1991年,现设有昭通二级站1个,预警点7个:昭阳区、巧家(2个)、彝良、绥江、永善和水富。十几年来,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水土保持部门的指导下,昭通二级站及其所属预警点,注重人员培训、加强规范化建设、预警预报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根据水土保持法、水利部令第12号、第16号等有关规定,我省自2003年10月启动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先后有大朝山水电站,昆石、嵩待、元磨、砚平高速公路等一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了水土保持验收监测,为项目验收提供了科学依据。(1)大朝山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受业主委托,昆明理工大学从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对大朝山水电站实施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监测。监测中,严格依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采取了实地调查法及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等地面观测法,结合高精度的GPS定位,利用GIS技术对扰动面积进行了核实,共出监测报告5期,对业主整改提出了建议,为监督执法部门提供了依据。经水土保持监测主管部门初步认证: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6%,扰动土地治理率98%,水土流失控制率达95%,拦渣率95.6%,林草覆盖率61.9%,植被恢复系数96.7%。(2)昆石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监测2004年6月,西南林学院承担了昆明-石林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监测历时半年,主要采用全面的调查法与重点地段布设监测点的重点观测法相结合,对防治责任范围内的降雨、植被、弃土弃渣及拦挡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了重点监测。监测结果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67%,水土流失治理度90%。土壤流失控制比1.5,拦渣率98%,植被恢复系数98%,林草覆盖率为29.35%。该项目已顺利通过由水利部组织的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