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探析8400字(论文)】.docx
山东省烟台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分析目录一前言2(一)选题背景2(二)文献综述2二 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及其变化4(一)烟台市农民收入情况的横向对比4(二)烟台市农民收入变化分析5(三)烟台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变化分析5(四)烟台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化分析5(五)烟台市农民财产性变化分析6(六)烟台市转移性收入变化分析6三 烟台市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6(一)农业投入的影响6(二)国家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7(三)农产品价格的影响7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8(一)加大对农业建设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8(二)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强体制建设,完善支农资金监管8(三)发展优势产业9五总结9参考文献H摘要:农民增收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而三农问题的重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而现如今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还是远低于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为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探讨农民收入问题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采用结构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延边州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多方面促进当地农民持续稳定地增收。关键词: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影响因素;农民增收,1/*刖百(一)选题背景农民增收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部分,而三农问题的重心就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现如今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还是远低于同期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进而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收入问题,为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下达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2004年的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因此,探讨农民收入问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剩余的劳动力正逐步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加,在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所占比不断提高,我国农民收入的构成正在发生改变,收入来源向多元化发展。(二)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一些学者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下是他们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ThomasReardon(1997)通过对非洲的非农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事非农产业可使农民家庭收入更多样化;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增加家庭的收入。1.eOnardOeorraI等(2011)通过研究表明,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比重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远大于农业收入。并认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可以提高农民收入。StevenZahniser(2013)指出,农村人口转移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且城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进步。SteinHoldenBekeleShiferaw,和JohnPender(2014)通过研究表明,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对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有很大的积极作用。IddoKantAyalKimhi和ZviLerma(2016)通过对格鲁吉亚农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农场产出与耕地种植规模和耕地质量存在正相关,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对农户的非农收入存在正向影响,农户的文化水平越高,农户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得越快。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有关农民收入结构的研究各不相同,但大体方向基本为农民收入结构现状、变化与趋势研究;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农民增收的建议的研究。(1)关于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变化与趋势的研究张车伟,王德文(2004)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变化的对比得出,尽管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当前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发生了本质变化:由过去靠家庭经营性收入转为主要以来劳动报酬性收入的增长,同时,增长来源出现单一化。这些变化表明这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问题,而是一个越来越多的和非农就业相关联的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解决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而在2013年关浩杰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析中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最大,且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为工资项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且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对农民收入波动均没有明显作用,农民收入波动是农民家庭性收入和农民财产性、转移性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农民工资性的格兰杰原因。冯瑞(2014)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总收入进行研究发现,对一个省市的总收入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就要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2)关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赵永红(2011)通过对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表明随着金融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农民收入也在增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收入效应,但这种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且东部的效应大于中部,而在西部地区,这种影响并不显著。(3)关于农民增收路径的研究钟甫宁、何军(2007)指出,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依靠劳动力转移。并通过研究提出相关措施:政府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逐步消除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杨灿明等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进行分析,并提出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强农民收入支持政策体系等措施多管齐下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张凤龙和臧良对我国农民收入结构进行研究后发现,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从长远来看,农民收入结构不可能发生大的转变。他们认为应该从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转移、突破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瓶颈、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这五个方面来着手促进农民增收。从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结合烟台市区域结构特点,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比较少见。所以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寻影响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的结论并提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关建议。(四)相关理论基础总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总收入是期内全部收入的总和,其中未扣除未获得收入所发生的支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支出。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总收入分为家庭经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报酬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总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划分又可分为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等(共分为十个行业和其他);工资性收入:指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财产性收入:指拥有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农村住户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如利息、股息、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不包括无偿得到的用于固定资产形成的资金。农民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指的是按农村人口平均的“农民纯收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等于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减去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以及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总和并除以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具体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四个组成部分。二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及其变化(一)烟台市农民收入情况的横向对比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烟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91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56元,同比增长11.4%,约合1705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市居民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去年同期的2.20:1缩小到2.15,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工资性收入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51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占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的66.1%;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7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6.6%。经营性收入是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城市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52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占总收入的13.7%;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75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5.6%。(二)烟台市农民收入变化分析国家统计局烟台调查队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烟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91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656元,同比增长11.4%,约合1705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出城市居民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去年同期的2.20:1缩小到2.15:1,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工资性收入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城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51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占城市居民人均总收入的66.1%;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75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6.6%。经营性收入是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城市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520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乐占总收入的13.7%;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759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45.6机(三)烟台市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变化分析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由图3.1可以发现,1985年T992年之间,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重连年下降。1993年,下降趋势受到遏制,所占比重回升到68.43%。1994-1996年,家庭经营性收入一直在68%左右徘徊;1996-2002年,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降幅明显,由1996年的68.90%降低到2007年的56.09%,降幅达12.81乐2008虽然有所上升,但随后的2009年开始,家庭性纯收入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16年末,农民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纯收入仅占42.22%,为历年最低。总体来看,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69.7%到2016年的42.22%,农民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纯收入所占比例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降幅达到27.48%,年均降幅1.84%o(四)烟台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变化分析1985年,烟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为88.71元,所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为23.03%,1992年烟台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为238.49元,所占比重为34.94%,分别比1985年增加了149.78元,增长11.91%。19937996年,农村劳动力的能力由于乡镇企业的改革整顿而出现下降趋势,造成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取的工资性收入减少,从而出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在总量上虽然仍在增加,但是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的现象。1996年之后,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出现回升。20082015年增幅明显,所占比例由2008年的35.03%增加到2015年的48.09%,年均增长4.63个百分点。2015年,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收入。(五)烟台市农民财产性变化分析数据显示,2016年,烟台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24.8%,增幅最大。虽然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很快,但是它在农民收入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小,目前为止,转移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加起来还没有一年所占比重超过10%,比例最高的是2015年,为9.68%。(六)烟台市转移性收入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明显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这一阶段,我国金融体质逐渐完善,扩展了农民投、融资渠道,同时,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但是从数据上也不难发现,与转移性收入类似,相对较低的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不变。三烟台市农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制约和影响农民收入变化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前文在文献综述阐述了多位学者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烟台市自身的实际情况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出以下影响因素:(一)农业投入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趋利行为,使农业资金的流向发生了变化,支农资金从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农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体制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表现在:一是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与农业生产长期各自为政、相互脱节难以发挥整体优势。农业科研人员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缺乏充分了解,其科研成果往往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科技的推广部门也没有对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推广;二是农业科研目标单一、结构不合理。以往农业科研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产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同时,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和产后力量薄弱,造成解决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严重不足。三是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低。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质量较高、数量可观的农业科研成果,但科研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适用于企业或农户的少,转化为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化的更少,造成科研成果闲置、浪费,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二)国家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财政支农即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它是国家通过调控农业生产的手段来进一步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个工具。农业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比较收益较低且带有公共产品性质,这些因素决定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必定是一个弱质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促进“三农”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生产进行补贴,减免农业税费以及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等。烟台市财政涉农支出由2009年32819元到2015年77889元,增长了一倍多。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不仅在农业生产发展有显著效果,而还效地增加了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三)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农业是烟台市经济的基础,是烟台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数据表明,农业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45%左右。农业也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吸纳了近50%的农村劳动力。农业效益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温和通货膨胀己持续了若干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加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又受到卖方垄断,生产资料价格连年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同时受国家宏观政策的限制,农产品价格无法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受国家计划体制制约,使得粮食等价格普遍较低,造成农业收益逐年降低,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收不抵出的亏损状况,双层原因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荒地"现象不断加剧。表3.1显示了2008-2016年之间烟台市各项农业生产资料分类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由表中的数据容易看出2008-2016年间绝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化学肥料,涨幅最大,涨幅最小的是农业手工工具,仅为5.3%o虽然各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这8年间都有起伏变化,但大体上来说,2016年各项指数相对2008年来说都有所提高。表3.12008-2016年烟台市农业生产资料分类价格指数变化表(上年=IOo)年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业手工工具饲料半机械化农具化学肥料农药及农药器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200899.899.8101.694.8100.898.5107.482009106.799.6110.799.7106.4102.9110.092010106.8100.599.299.9112.0101.2102.452011101.6100.8100.099.9101.0100.4100.222012106.9100.1107.6100.4101.6100.6116.152013118.6112.2120.7106.2121.2104.3108.982014100.6104.9100.5100.8101.2100.799.702015104.4105.0108.299.9100.297.6115.132016112.6105.1108.4108.2111.8105.0110.86从表3.1可以明显发现,20014年各项价格指数都大幅下降,但随后这几年,各价格指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升。生产成本的连年上升导致农产品增产空间越来越小,农民农业收益下降,加上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来就不高,这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状况。另外,政府逐步减少对农产品收购,使得本来就低的价格雪上加霜,加上较高的生产成本,使得烟台市农产品市场没有任何竞争优势,让农民通过农业增收遥遥无期。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烟台市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中,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比重高达80%以上,但有所回落,而工资性收入、财产性和家庭性收入比重较小,但其发张空间较大。因此主要提出针对于占主导地位的家庭经营收入以及有较大发占空间的工资性收入的对策建议,相关内容如下:(一)加大对农业建设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要保障。农业科学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政府需做的工作是将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去,更好的对农村进行建设,以此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目前,烟台市乃至全国普遍存在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农业研发是一个持续的投资过程,短期内难以收到成效,我国在农业投资强度方面远不及发达国家。农业研发的投资包括研究、开发和推广三方面,受国家经济发展和省政府的财力能力限制,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科研方面,增加投入科研人员和基础设备,为农业科技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在增加科研投入方面,不能盲目投资,要结合我省农业优势所在和产业结构特点着重发展。(二)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加强体制建设,完善支农资金监管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进行调整,加大国家政府财政支农力度。财政支农可作用于农业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机购置等,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对现行财政制度进行完善,统筹城乡的发展。首先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宏观调控的的基础上,兼顾地方财政收入,以期达到扩大地方财政收入的目标;其次科学地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中央财政供给全国农村的公共产品;而地方财政供给则地方性的公共产品。对于某些欠发达的地区,可对县乡的财政职能重新进行定位,进行分析后再确定转移支付力度,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近期在这些地区的财政支农中的主体地位,以确保这些地区农村公共产品能够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三)发展优势产业各地因为当地的气候、地形等其他问题而拥有相应的生产优势,我们应该就要利用这点,根据不同地方的优势和市场的需求来生产相应的农产品,避免地区之间产业的过度雷同,加快发展,使农业生产布局更加合理化。近年来,绿色、生态等环保健康问题成了公众比较重视的话题,所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可以从绿色、生态农方面着手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展烟台省的畜牧行业、蔬菜水果行业。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畜牧行业的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实施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专项投入试点工作,发展畜产品加工,加强建设和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搞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从而提升畜牧业的规模和水平,提高畜牧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带动能力。对于蔬菜产业,要进一步稳定种植面积,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绿色生产,实施蔬菜绿色品牌战略,提升蔬菜业的竞争力。对于果品业,同样也要加大推进标准化无公害绿色生产的力度,要优化品种的结构,提高果品业的效益。五总结几十年来,中国农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建设作出了牺牲。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成果,其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很不相称。本文认为,城乡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是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它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其收入水平和权益保障的提闻是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方方面面。要实现增收,首先要全面分析近年来农民收入状况和增长趋势,把握其收入变化特点,剖析阻碍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农民快速稳定增收,逐渐缩小城乡差距。10参考文献1ThomasReardon5PromotingSustainableIntensificationandProductivityGrowthinSahelAgricultureafterMacroeconomicPolicyReformlJ.FoodPolicy,1997,04:317-327.2LeonardoCorralandThomasReardon.RuralNonfarmIncomesinNicaraguafJ.worldDevelopment,2001,29:427-442.3StevenZahniser,TheDeterminantsofTemporaryRural-to-UrbanMigrationinChinaJ.Journal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2004,15:939-955.4SteinHolden,BekeleShiferawandJohnPender.Non-farmIncome,HouseholdWelfareandSustainableLandManagementinALess-favoredAreaintheEthiopianHighlandsJ.FoodPolicy,2004,29:369-392.5IddoKan,AyalKimhi,ZviLerman.Farmoutput,Non-farmIncomeandCommercializationinRuralGeorgiaJ.AgriculturalandDevelopmentEconomic,2006,3:276-286.6张车伟,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一一分地区对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4,01:2-13+80.7关浩杰.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2013,03:17-23.8冯瑞.我国农村地区收入结构比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61-65.9赵永红.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1,04:514-516.10罗东,矫健.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12:48-53.11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扩大非农就业机会J.农业经济问题,2007,01:62-70+112.张凤龙,臧良.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研究J.经济纵横,2007,14:2-5.13关浩杰.收入结构视角下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14赵晓锋.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15胡志辉.农业税改革与中国农民的变迂D.南开大学,2014.16关浩杰.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中农民收入结构变化规律及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148-150.17万东见.浅析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发展变化J.智富时代,2016,SG28.18胡志辉.农业税改革与中国农民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4.19江晶.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迁分析D.辽宁大学,2015.20万年庆,李红忠,史本林.基于偏离一份额法的我国农民收入结构演进的省际比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