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优化研究10000字(论文)】.docx

    • 资源ID:1257314       资源大小:36.4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优化研究10000字(论文)】.docx

    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优化研究目录弓I52一、初中生法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一)概念界定21 .法治22 .法治教育33 .初中生法治教育3(二)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4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2 .支架理论4二、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反思5(一)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现状51 .部分学生法治认同度偏低52 .教师缺乏完备的法律基础知识53 .法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缺乏实践性和逻辑性6(二)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成因61 .学生法治实践参与度低72 .法治教育师资配备不足73 .教材法律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8三、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优化8(一)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内容优化81 .整合初中法治教育内容82 .大力开发校外法治教育资源9(二)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途径优化101 .增强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02 .努力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113 .构建初中生法治教育课程体系12结语12参考文献13引言在这个阶段,国家支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和法治具有培养学生道德的效果,可以满足当今的教育需求。初中生是国家兴盛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需要在课堂对初中生实施法治教育,使初中生可以养成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学习法律,使其成为能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重任所需要的合格的法治人才。初中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来获取法律知识。目前,在初中法治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这一目标尚未实现。需要积极探索,从而提高初中法治教育的质量。本文着重于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并针对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提出有效策略。本文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支架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初中生法治教育进行梳理、提炼和归纳。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生法治教育展开研究:初中生法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反思;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优化。一、初中生法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一)概念界定1,法治法治是统治国家的主要手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成果。法治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进行理解,在近代意义的法治角度上,是狭义的法治,它以平等的人权为目标,以权力的保护和制约为要旨,用法律治理国家,使法律成为捍卫人们权利和自由的工具,稳定社会秩序。广义的法治指规则之治,即由立法机关经过严格的制定程序形成的行为规范,使法律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并利用法律去规范和引导社会秩序。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真正的法治,在形式上我们必须依靠适当的体制运行机制,必须遵循宪法法律原则开展工作。在实现途径上,现代社会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照法律法规办事;执法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法律权威,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意识,严格依照科学的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只要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追究,接受法律制裁,这才是真正法治的实现。2 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指一个国家对某一群体或者某一组织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以及教育,使他们在意识中形成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法律知识理念。特别是人们在学习法律时,人们形成法律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作用和方法分为两个领域:一方面,必须通过立法对公众进行影响和教育来有效地执行和实施法律。培养公民权利意识、形成法律观念、提高义务意识、建立责任感和自律观念,乐于遵守法律,并提高人们对使命的认识。另一方面,涉及教育场所和教育机构,例如中小学和大学。该组织针对相关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计划并组织法律基础培训I,以使公众能够理解适用的社会法律,体现和宣扬的法治精神被赋予了合理的思想信息并设定了合理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初中生法治教育初中生法治教育以初中生为主体对象,以国家宪法为核心,把基本法律法规作为为法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坚持法治理念、建立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以坚守法律原则和培养法律精神为价值导向,使学生在法治教育中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法治教育成为法治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过法治教育初中生能够在法制社会中做到学会法律、遵守法律、了解法律并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法治教育的理论基础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人的才能、志向、兴趣、道德修养以及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系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国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我国法治教育的重要理论根基。这一理论为我国法治教育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多方面启示:一是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是一致的,过去的理想已经成为了今天的现实,但我们的理想永远是高于现实的,要实现共产主义,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相结合;二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个人集体主义的培养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人是生活在集体当中的,总是会受到集体的影响,集体的兴衰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个人要增强集体意识。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大力宣传集体主义观念,弘扬集体主义精神。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为法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理论依据。4 .支架理论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能力更强的成年人的指导下展现其发展水平的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他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知识概念和知识框架,来教授一些难理解的知识,“支架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使学生得到受益终身的启示是为了学生能够完成更为有难度的知识框架的构造。而普利斯里认为学习知识是分为多个单元内容的,这些学习单元不仅仅来臼教师,还有来源于校友和亲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同样能采用支架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的教授由教学点单位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中生要将法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加强初中学生对法治的了解,使他们具备的法治思想,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支架理论中将学习列出了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教学。意思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传统的直接教学,目教学方法比较保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更少的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不足,更多的是直接公布问题的答案和见解。二是中介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间接的从一些非课堂学习的活动中得知学生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的进行思考,从思考中得到答案。另一方面,在法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判断违法的行为并引导其从中得到的启示。由于初中生的法治知识较为表面,最好的办法是用基础的道德价值观来辅助其认识问题,必须运用判断力来分析问题。支架理论在初中生法治学习中不仅要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也要注重其育人的质量。二、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反思初中生开展规范的法治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接二连三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表明,我国青少年法治意识较为薄弱,缺乏法治观念,因此对初中生定期开展法治普及教育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法治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现实问题:(一)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现状1 .部分学生法治认同度偏低“认同是指认可与模仿他人或团体的态度和行为,是个人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法治认同则要是对法律规范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接受法治蕴含的价值,并且转化为外在的行为。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思维偏感性,在为人处事方面难以做到客观全面。调查数据显示,在面对持续的校园暴力时,初中生的表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学生选择隐忍,既不告诉家长老师,也不报警,结果导致施暴者为所欲为,受害者自身也遭到更加严重的伤害;另一种学生选择报复,采取以暴制暴的形式,循环往复,双方都受到严重的伤害。可见,在面对校园暴力这样的违法行为时,初中生倾向于自行处理,而没有意识到可以寻求法律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遇到这样的事情报警是没有必要的,警察不忙琐事,报警太大材小用。这说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他们看来法律对他们的意义不大,甚至存在法律无用论,对法治的认同度不高。2 .教师缺乏完备的法律基础知识教师是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的关键,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工程师,教师的法律素养1龚廷泰.法治文化的认同:概念、意义、机理与路径UL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4):41.深刻影响着初中生的法制教育。目前我国思政课的法治教育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要渠道,而思政课的教师在校期间鲜少有系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机会,在入职之后学校也没有组织专门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执教能力,影响初中生法治教育的学习质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教师在讲授一些理论性较强的法律知识时,也就只会依照教材内容做简单的解释,知识讲解不够深入,宛如照本宣科。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能力也不是很强,教学模式单一,执教过程中缺乏灵活性,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容易导致初中生法律知识学习教育的范围有限,法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有限,缺乏法治观念和实践体验。3 .法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缺乏实践性和逻辑性当前我国法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安排缺乏实践性和系统性。一方面是缺乏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当前我国初中生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教材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学生进行有关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且教师在迸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即灌输式教学,教学形式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没能灵活的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执教能力开展角色扮演、话题辩论、模拟法庭等创新形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同时,学校不重视法治意识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使初中生在面对自身利益受损时,缺乏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切实利益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在法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安排中法律逻辑不明显。一是编写道德与法治等法治教育教材的人很多是缺乏雄厚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的教师或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没能很好的把握初中生法治教育的核心原则,没能抓住法治教育内容的精髓,教材中的法律逻辑不明确。二是法治教育主线缺失。初中生法治教育教材应该要以弘扬学生法治理念,增强学生法治意识为主要目标的,理论性较低,理论内容较少的法律知识,而不应该是具要细节性知识的、庞大的法律百科全书,如此只会导致法治教育主线的缺失,影响学生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二)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问题成因进入新时代之后,法治教育这一词在我国普遍盛行。但是,新时代的初中生法律素养普遍低下,法律知识匮乏,法律认识不足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初中法治教育的传授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通过分析初中生法治教育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对新时代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1 .学生法治实践参与度低当前我国提倡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但是现阶段各个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发展并不容乐观,传统式教学的背景下,学校大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只讲授科学文化知识,却忽视学生在法治教育这一方面的指导。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初中生在法治实践行动参与不足,认为学习才是当下重要的任务,所以在对法治实践这一板块充耳不闻。还有传统式教学的方式影响下,教师对法律知识讲解刻板僵硬,对教材的讲解只是照搬照讲,教师即使想在课堂中开展一些小型的法律活动,显而易见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会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使课堂氛围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不上来,日积月累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也会逐渐认识不够彻底。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法治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一种学习倦怠的精神倾向。所渭学习倦怠,即“学生对学业没有兴趣或者缺乏动力却又为外部因素所迫不得不为之时,其对学习的有关认识就会发生改变,从而感到厌倦、疲惫、沮丧、挫折和缺乏热情等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以消极或者逃避的态度对待学习的一系列行为。”例如教师在法治教育课程讲授时,开展一些涉及法律课堂活动的时候,学生大多是因为不想收集信息或收集信息的能力低,在课堂活动中作出负面反应并且参与较少,导致课堂活动开展不顺利,所以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2 法治教育师资配备不足专职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也没有高度专业的知识。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每所初中至少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或经过特殊培训的教师可以但任法治教育工作。但是初中在这一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缺口,初中主要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实施法治教育,但部分学校法治教育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教师担任多个班级或多个年级的教学,并且任务艰巨。同时,教师不是很擅长法律培训I。法治教育的实施需要对法治和法治观念有系统地了解,但实际上,法治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由政治教师和语文教师N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IL等其他学科教师担任。这仍然不足以实现法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将法治纳入生活主流并从社会中升华法治精神,从而使法治教育深入人心。3 .教材法律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在新课改影响下,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和完善,虽然对其内容进行的一部分修改更有利于初中生学习新的法律知识,但仍然存在一些其他问题:第一,教材法律内容与学生认知存在差异。由于初中生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其认知水平有限,对教材中的法律知识难以透彻理解,另外,书中的部分案例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即使由教师进行系统理论讲解,也难以使初中生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使学生以消极的学习态度去接受课堂知识,以机械记忆去识记法治知识。第二,教材法律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冲突。教材编辑者不了解学生生活实际,教材中的知识是根据课标进行编排的,忽视了学生的法治生活经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不对应,学生对法律知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性不强,课堂教学过程形成以教师为主的“独角戏”O三、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优化随着我国初中生法治教育的发展,其内容不断呈现全面性、科学性与系统性。从原来单纯的传授法律常识到现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爱国知法、守法、护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一)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内容优化1 .整合初中法治教育内容在初中生法治教育过程中,要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必须将零散的法律知识有效地整合到系统的知识框架中,使学生得以更系统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促进学生掌握更加系统的法治知识。因此,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增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法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任务以及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确定的。法治教育内容是实现法治教育目标、完成法治教育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原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法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将其与社会教育、公民教育、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融合起来,构建一系列独特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招抽象的法律条文通俗化。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材中增添了许多法律条文和相关的名言警句。然而,法律条文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补充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读懂和理解,这样才能使法律条文的噌添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起到指导作用。如果只是生硬地将法律条文不加解释、原封不动地放在教材中,这样反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要想真正发挥法律条文的作用,就应该为法律条例添加适当的解释,并将其转换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句子,这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真正意义上丰富教科书中关于法律条文内容的解释。三是增加真实情景素材的比重。傅维利教授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一文中就指出:“虚拟的道德情境不包含有真实的道德冲突,也就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我国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实效不佳的部分原因,就在于虚拟道德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果书本中的案例或图片是基于真实生活、事件和人物,那么这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将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形成对现实世界的看法,真实的情感冲击可以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2 .大力开发校外法治教育资源初中生将法治教育的学习内容仅限于道德与法治教材上是远不够,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各种不同的法治教育资源,并充分利用地方性资源、社会公共资源开展法治教学活动。其他法治教育资源主要有:一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发行了多个版本的内容,教师可以广泛查阅,根据初中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书本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有目的的选择、整理法治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使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吸收。二是教师要注重专栏模式的设计。除了教材中原先固定展示的相关链接、综合探王德伟.初中法制教育的教材内容研究同.辽宁师范大学,2016.2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03):13.究、专家点评、阅读感悟等拓展的法治资源,教师还可适当增加与学生互动的专栏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学生共同设计专栏模式,融合学生的思想意识,既能增强专栏模式的合理性,又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引进生活化法治教育资源。”教材中的一些事例或数据虽然经典,但是往往会因经典而显得过时“。在法治课上,如果老师仅仅局限于讲述教材中的案例,会导致学生缺乏真实感,法治教育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将日常生活的资源与教学相融合,增强法治教育资源的时效性,强调法治教育的现代化。四是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法治资源的获取更容易,教师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比如,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法治教育节目,并通过学校的网络平台宣传法治教育知识。对于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纷繁复杂的法治教育资源,教师需要学会取舍,将有用的法治教育资源带进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法治教育的发展。(二)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的途径优化1.增强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的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开展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法治观点,关注学生法治学习情况,利用创新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民主、公正、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和谐、温馨的教学环境。成功体验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较低,因此要想让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并有意识地让更多的学生适应课程内容,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喜悦,满足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培养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动机水平的提高都是在教学活动中1潘海东,陈学忠.生活化:教材回归的桥梁UL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5.徐志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2.进行的,它可以依靠教师的教学策略来实现。一方面,开展有关法治内容的知识竞赛。生动有趣的竞赛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良性竞争的学习意识,避免因恶性竞争而影响学生之间的团结,挫伤其他学生的信心,始终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因此,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教师可以选取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题目来开展竞争性学习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的同时保证学生对学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坚持奖罚分明。面对进步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充分发挥“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存在错误行为或者答案时,教师应注意正确的指导,在面对过度的违规行为时不能置之不理,要进行适当的惩罚,避免学生因没有得到正确教育而重复过错行为,最终变得一味否认自己。教师要意识到,“奖励和惩罚都只是一种督促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因为过度地使用奖励和惩罚而降低一些学生的学习动机。”2 .努力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教师是培养初中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支队伍。新时代是法治社会的时代,教师具备的法治素养水平如何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法治素质。因此,教师队伍不仅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努力提高法律素养、培养法治精神。首先,一个学校法治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学校在招聘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条件一定要限制非本专业的教师不可报的硬性条件,例如招聘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等法学专业的教师,只有落实好师资队伍,才能更好的打造一支术业有专攻,师资力量雄厚的思政课程教师。其次,教师要坚持好终身学习的法治理念。法律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教师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师要向专业的法律人员虚心请教问题,不断扩展额外的法律知识,充实自身法律知识,开阔法律视野。最后,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实践活动。学校应该组织教师队伍开展法律知识讲堂,聘请专业的司法工作人员或者律师开展讲座,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讲堂当中去,使他们之间相互探讨法律知识;组织教师队伍开展校外法律活动,他们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生活中,1张芳.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动力的作用与启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3):240.教师要以实际活动去履行好自身职责,不仅需要传授好学生法律法规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做好一个遵纪守法、懂法、用法的教学讲授者。3 .构建初中生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初中生是未完全发展的人,心理还不够成熟,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学校和老师必须将法治教育内容从简单变为复杂,由浅入深。法治教育不只是考试中的教育,而应为一个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奠定基础。一是要吸引初中生,互联网是信息的来源。每天初中生都会从互联网上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积极的宣传和消极的东西。因此,学校需要避免严格的法治教育,而要从热门话题和初中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不仅要告诉他们何为错误,何为正确,而且还要告诉他们强迫他人进行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法律是保护公民的武器。遇到违法的事要用法律武器去对抗,从而保护自己。二是要利用一切法治教育资源,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家庭,动用了初中生家长和社区的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思想道德课程的封闭和整合,并结合了不同的资源来创建系统的课程。父母监督并指导初中生的家庭生活。老师通过家长会议和家访来激发家长的兴趣,他们不仅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而且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尤其是法律知识。在媒体领域,学校联合杂志社报道与初中生有关的法律案件和常识。提供更多的法律活动,更好的吸引初中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三是学校应培养各学科教师的法治教育技能,探索各学科法治教育的典型案例,并将法治教育内容纳入学科的教育过程。以思想品德课为引领,发挥语文、历史等学科的作用,语文教材中找到法治教育的相关课文,如威尼斯商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夏洛克的自私自利,还需要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剖析夏洛克的行为,从而教育学生不要成为夏洛克这样的人。结语初中生作为人民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接班人,法治教育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校园作为初中生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生作为法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提高初中生的法治认识,培养初中生的法治观念。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为契机,剖析初中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探析,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加上法治教育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这是主要参考他人的文献以及自己身边的现象来写这一篇文章。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王利明.法治具有目的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5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7王萍.现代教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亚里士多.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9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牛汝极.试论“现代文化”的理论与实践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UIl龚廷泰.法治文化的认同:概念、意义、机理与路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04).41.12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03).U引潘海东,陈学忠.生活化:教材回归的桥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5).14张芳.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动力的作用与启发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3)15陈杰.美日两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0)16刘小平,关于加强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J.贵州教育,2011(12)17秦晓峰.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18陈定湘.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N.汉中日报,2015-02-28m19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新方式N.光明日报,2015-04-2220朱国良.当代大学生法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21姚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实施现状的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9.6.22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5.23王德伟.初中法制教育的教材内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24李晓雪.当前中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05).25胡新娥.当代中学生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武汉:湖北大学,2016(04).26HughMcFaul,OmarMadhloom.ClinicalLegalEducationzphilosophicalandTheoreticalPerspectivesM.TaylorandFrancis:2021-04-09.27CharlesJ.Russo.Law,Education,andthePlaceofReligioninPublicSchoolsiIntemationalPerspectivesM.TaylorandFrancis:2021-03-16.

    注意事项

    本文(【新时代初中生法治教育优化研究10000字(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