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屏风的创新设计研究.docx
中BH辙屏风的创Wi设计研究关键词:传统屏风;屏风设计;创新设计1中国传统屏风概述中国传统屏风是我国古代传统家具中的一种,发展至今历史悠久,被用于室内外空间中,主要有挡风、分隔空间、阻挡视线、引导气流、引导人流、调节风水,以及装饰空间等作用,通常与其他传统家具搭配使用。屏风从周朝开始初次被记载,演变历程从西周到清代,随着历史的演进、朝代的更迭、工艺技术的进步、社会环境的改变和艺术文化的发展,屏风的形态和意义也在随之发生转变,由象征功能走向实用功能,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中国传统屏风在艺术和历史上也具有很大的价值,从工艺与美学上看,其样式和装饰风格具有值得研究的艺术价值,同时屏风画在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方面,屏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是人们研究历史发展的一个通道,通过屏风能够窥见历史的痕迹与发展。2中国传统屏风的发展历程屏风起源于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屏风又称为“邸”,周礼中有记载:“设皇邸”,表示了屏风是王权和地位的象征。这一时期的屏风为木框架构,绛帛覆盖,绘以斧纹、凤凰花纹样为装饰。到春秋战国时期屏风开始普及,其功能逐渐开始转变,被用以室内装饰,在上层社会中广泛使用,以彰显身份和地位。装饰上多为动物纹样,并且与青铜结合。在功能上出现了分隔性的大屏,以及具有观赏性的座屏。汉代为屏风发展的演变期,屏风使用更为普遍,形制简单,种类和使用方式有所增加。人们会将屏风与床榻、茵席结合使用,用屏风做围合空间。造纸术发明后,材料上除了木板,也出现了纸糊的屏风,装饰上绘制云龙纹、几何纹、仙人异兽等。工艺上除铸铜、鎏金、漆木外,镂雕透孔的木屏风在此时也很兴盛。唐宋以及五代十国这段时期是屏风的发展成熟期。唐代时期屏风为日用家具之一,屏风形制多为矩形,普遍使用多扇横联的折叠式。唐代社会文化昌盛,艺术景象繁荣,屏风的装饰形式也很丰富,以题字、绘画、染缴、刺绣等为主,绘画装饰题材丰富,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同时,唐代出现了高足家具,于是随之出现高大的屏风,这时期的屏风还有对室内空间布局进行重新分配的功能。两宋时期,屏风的使用更加普遍,与其他家具搭配使用,具有局域装饰及区隔空间的作用。宋代社会风气尚俭,所以屏风以素雅、简洁、实用为主。装饰上以书法、绘画、水波纹、圆形图案为主,尤其以书画屏最为盛行,极具人文气息。明清是屏风的鼎盛期,明代屏风的形制以座屏和曲屏为主,造型秀丽,细节精美,款式、装饰、质材、工艺讲究,材质种类繁多。清代的屏风形制沿袭明式,在此基础有所发展,屏风种类繁多,制作工艺技术极其精湛,随着西方文化和美学的传入,屏风的装饰风格和材料也更加多元化,这一时期的屏风设计表现出厚重、尺度宏大、装饰繁复华美的特点。3中国传统屏风的创新设计思路与中国传统屏风相比,受当代人生活需求和空间需求的影响,现代屏风的设计中鲜少出现精致繁复的装饰、厚重的体量和用材,设计趋向于简单及功能化。为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屏风的设计从形态、材质、装饰和功能应用上都应更加多元化,也更具创新性。3.1 形态创新中国传统屏风的形制大致可分为座屏、围屏和挂屏,而形态普遍为单扇或多扇连接的矩形,也有一些其他简单且规整的几何形态,如圆形,常给人以一种端正厚重的感觉。现代屏风在形态设计上则需要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创新性设计,形态设计上要具有现代审美需求的艺术感和造型感。比如运用曲线形态、不规则形状、仿生形态、可自由组合形态、可拆解形态等多种多样的形态,屏风形态的设计要跟随人们对空间装饰的需求及使用的需求。东京设计师仓本仁曾为瑞典家具公司OffeCCt设计了一组名为“风”的屏风,仿生的形态设计,其灵感源于树叶,形态设计为一组不规则的圆润几何形,如风中飞舞的落叶,简洁又灵动,能够为室内空间带来自然的意境。3.2 材质创新中国传统屏风的材质大多以实木、玉石、竹和绢丝等为主,现代屏风则鲜少采用厚重的实木和玉石这类材质,一方面是这样大体量的家具使用上不够便利,另一方面是市场上高质量的实木家具普遍定价颇高。现代屏风在材质的使用上则需更加多样化与便利化,常用的材料有金属、玻璃、竹、藤、亚克力、塑料、人造板、皮革等。设计中除单种材质的使用外,还可以进行多种材质的组合使用,因为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工艺,组合使用则能够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层次感和肌理感。如金属与玻璃或者亚克力面板的结合加上光影则会营造出科技感与未来感,设计师应该通过材质的综合使用进行多元化的创造。法国设计师艾缪尔加利那为家具品牌Ethimo设计的Clostra屏风由模块化的面板与底架拼合而成,其中面板的材质由天然柚木和金属制成,两种不同质感材质的结合使得设计更具层次感。同时在现代家具中会采用一些如纤维板、无纺布、再生纸、有机玻璃等环保材质,这类材质更加符合当下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国内的家居品牌十八纸专注于风琴式纸家具,其中有一款由牛皮纸和亚克力板构成的轻浅纸墙隔断,外形简洁新颖且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造型多变且用材环保,兼具设计感与实用性。3.3 装饰创新传统屏风的装饰大多以绘画、雕刻、镶嵌、镂空等手法为主,以花鸟鱼虫、人物诗词等纹样为饰,这些装饰下的屏风与古代人的生活空间是很协调的,而当代人的生活空间与古代人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时代和审美在发生改变,现代屏风在装饰上也需要进行创新设计,有些空间需要传统风格的绘画题字装饰的屏风,有些空间则需要抽象的现代感几何图案装饰的屏风。在装饰上还能灵活应用各类不同的物品,如以镜子、瓷砖、羽毛、贝壳等为饰物可以做出造型独特的饰面。除此之外色彩也是装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色彩搭配要和谐,同时也要与空间氛围配适。综上所述,设计师应通过灵活的色彩运用、材质的选择和装饰手法相结合来配适不同类型空间屏风的创新设计。在法国装颤艺术运动时期,艺术家让杜楠受东方漆艺术的影响,设计过的漆屏风有的以抽象的几何为装饰,有的以金箔银箔为装饰,有的以金属为饰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创意性。而意大利的现代家具品牌Ethimo的Clostra系列屏风则是以金属和天然柚木组合而成的栅栏树形面板作为装饰样式,错落有趣,灵动简约,能和谐融入现代的室内装饰风格中。3.4 功能创新屏风的功能,从古至今最常应用的就是在室内室外进行分割空间、阻挡视线、装饰美化等。但随着现代生活空间种类的增多,屏风的功能也随着应用场所而逐渐丰富,功能的创新打破了空间和场所的局限性,在不同空间的语境下被赋予不同的功能意义。3.4.1 家居空间在家居空间中,屏风普遍兼顾了实用性和装饰性,常被设置在玄关入口处,被用于分割内部与外部的空间,起到视线遮挡、增加空间私密性的作用,设计上通常会将鞋柜、衣架、置物台等功能融入其中。除了玄关之外,居家空间中也会用屏风做成隔断代替墙面划分不同空间,既可以分隔空间,又可以保留空间的整体感以及通透感,对于本身不够宽大的居家空间,这样的隔断就不会从视觉上缩小整体空间的面积。屏风做成隔断亦可以增加其功能性,增添收纳及置物功能,和普通墙面隔断相比也更具装饰性,比如洞洞板式的置物架隔断,既能作为隔断,也能在板面自由安装架子进行置物。3.4.2 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中也常常会应用到屏风,功能各有不同。办公空间中常用透明或磨砂材质的玻璃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营造私密性的同时不会削弱整体空间的通透感,同时对于工作氛围的营造也有益处,让员工处于整体的工作环境下,但又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餐饮空间中常以屏风对座位进行分隔,增加了一定的私密性还对空间进行了划分,并且能对空间内部整体流线起到规划和引导作用,对于一些面积不大且没有包间的餐饮空间而言,屏风的应用很多。在婚礼现场这一特殊的公共空间中也常常出现屏风,无论酒店室内婚礼还是室外婚礼,新人结婚现场的漂亮布景中大多是以屏风组合搭建场景,一方面在于轻便成本低,另一方面也便于制作与拆装。3.4.3 艺术空间在带有艺术性质的空间中,也常常有屏风的应用,这类空间中的屏风具有艺术感与目的性。在展览空间中,屏风常被用于进行区域划分、流线规划以及展厅布局,能根据每一场展览的需求进行不同的空间布局,有时也会配合展览的内容加入其中,利于对于展厅的装饰布置,也是对大型公共空间的重新解构。普拉达2018早春度假系列女装秀场的布置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屏风在空间中营造场景,长镜与反光粉彩色调的屏风,将秀场与背景融合,结合早春系列设计的细节,创造出真实又梦幻的视觉效果。在戏剧舞台布景中也常会使用到屏风作为道具,通过屏风的不同形态和组合进行场景设计,与舞台装置和灯光配合使用,营造视觉上的体验感。屏风作为戏剧舞台道具时,也是戏剧设计中的一部分,戏剧会通过道具营造氛围,像观众传递当下的情境状态、人物心态及场景说明,如昆曲牡丹亭、越剧玉簪记柳永中条屏的应用。4中国传统屏风的创新设计实践4.1 设计理念来源在研究了整个大历史进程中屏风的演变后,对唐宋时期的屏风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屏风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唐朝有诸多绘画名家,初唐绘画以宗教佛像、贵族人物画为主,盛唐以后人物画以世俗生活为主,山水画日益兴盛。宋代山水画领域名家辈出,郭熙提出山水画的意境这一美学概念,以自然、朴素、简约为美的理念,宋代社会风气尚俭,家具风格朴素简洁。屏风从中唐到北宋末年,是一个属于“文人化”的时期,山水的意趣是文人的偏爱,山水画屏在这一时期大为盛行。笔者以文人化的山水画屏为设计灵感,将中式美学融入现代设计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及审美的创新设计。4.2 设计思路作品名为“远山淡影”,是一扇三折的屏风,可展开使用,也可折叠使用,可根据空间大小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轻巧方便,便于移动。在形态、材质、装饰及功能上的设计都有创新,为当代人们的生活空间而设计。4.2.1 形态设计在形态的设计方面,以宋美学为基调,形制简单大方,文雅秀丽,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是家具也是装饰,更具有意境。形态设计为矩形,单扇高度1.95米,宽度0.9米,展开宽度2.7米。常规的矩形屏风在室内空间的使用更为便利,屏面为镂空的设计,让屏风在展开和折叠的不同模式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图案,通过屏风的形态变化营造不同的效果,带有如同舞台换景一般的戏剧性。镂空设计也会将置于屏风后的景色圈出来,如同园林中的借景一样,使得屏风在美化以及分隔空间的同时,不会完全切断与外界空间的联系,让形态设计上具有呼吸感与意境感,透气又不失隐秘。4.2.2 材质设计屏风的框架采用竹制的外框,比起实木更为轻便,屏面用竹巾条、竹板与绢布的材质拼接形式,用金属对绢布材质的图案边缘固定,多种材料的综合性应用,使设计更具层次感。绢布与竹板皆带有浓厚中式传统美学的氛围,并且材质与形态相结合带来的朦胧感与流动感会给室内空间增添一种虚实结合的美感。4.2.3 装饰设计装饰的图案融入了唐宋屏风的山水画元素,参考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以简化后的几何形态呈现图案装饰,用流线表现山水,以镂空的形式来展现画面,其中曲线的运用具有流动感,给屏风增添了一份流畅随意和悠然自得的意境。装饰虽是极简,但也有诗意,抽象的图案更加简约现代,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生活空间,易于融入室内场景,脱离古典与现代固定风格的约束。最左扇屏风扇面栏栅设计的形式能够在阳光照射的情境下展现光影的流动与斑驳,增加一份韵律感。色彩上运用冷色系和暖色系形成对比,更具视觉冲击力。4.2.4 功能设计功能设计上,第一扇的中下部和第三扇屏风的底部设置了可打开的竹制小面板,不同于常见的屏风组合收纳的形式,小面板更加轻巧方便,更多是搭配空间场景的需求使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第一扇屏风的小面板设置在中下部,可用于放置物品,具有置物架功能,根据场景需求放置花艺或熏香之类的物品,增加室内空间氛围感,具有装饰性及实用性。第三扇屏风的小面板设置在底部,当在使用者席地而坐时候,便可使用底部的小面板做置物架。两块小面板根据使用者的场景需求进行调整,便于使用。4.2.5 设计图样设计演变如图1所示,形态参考南宋牟益的捣衣图,三扇构成,功能设计参考了时下家居中最常见的将置物与隔断相结合的形式,但设计的形态会更具自由性。设计平面图如图2所示,包含展开平面、折叠平面以及侧视图。屏风设计的概念效果图如图3所示。5结论现代空间中屏风依旧具有调和风水、组织空间、增加美观度、营造氛围等功能,除此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形态、意义及使用功能,是现代空间中较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趋势的变化,中国传统屏风需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实现文化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的使用与审美需求。相信在未来随着社会多方面的发展,在屏风的设计上应该会有更多形式和功能被发掘出来,也会有更具创新性的设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