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docx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研究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信息消费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经济也在加速向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渗透,促使一个新的蓝海市场一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加速形成。XX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抢抓“互联网+”时代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电子商务模式对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和挑战,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全社会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充分借力电子商务助推我县经济转型升级,以期探寻一条农村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之路。一、XX县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做大平台支撑,夯实电商载体。一是加快建设电商集聚区。依托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中心打造的云端XX363电子商务网的服务平台,创建XX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XX县电子商务孵化基地、XX县返乡青年农民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目前,已有53家电商企业和中小企业及电商配套企业集中入驻,集聚发展。本地电商平台“云端XX363”“XX购物网”“购物吧”“惠当家”等已经测试上线,电商综合服务平台“XX在线”、“掌上XX”运转良好,德阳、遂宁、重庆等多地商务部门及多批客商前来考察学习。二是实现“2+N”平台互通。以省级平台“蜀农网”“XX州购”和自主平台“云端XX363”为基础,融合“邮乐网”“融e购”“和小宝”“天虎云商”等知名电商平台,共推“XX州购”XX产品特色馆,依托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带,引导“天天量贩”“易田电子”“百惠通”等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由实体市场采购向网络采购发展。“XX州购”名优农副产品特色馆入驻省级农产品交易平台“蜀农网”后,上线试运营一个月,实现交易2436万元。三是大力发展B2B、B2C、C2C模式。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入驻“蜀农网”“XX州购”电商平台,同时也可依托其他第三方平台直接开设全网旗舰店,试水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020模式,依托电子商务大平台打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对接。我县民营企业自建的“云端XX363”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发展“互联网+”定制农业,在试运行中己实现“定制农业”销售1273万元,为农民直接增收达10万元。通过网上注册对接,现已成为成都XX商会、重庆XX商会、县内酒店等120余家单位、个人的“定制农业”供货方,为农村电商企业发展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四是组织农资企业入驻“XX州购”,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我县农资总体需求量大、个体需求多而分散的特点,利用镇村级电商网点发展农村团购。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个体的分散性的弱点,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资购买成本。五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大力推广移动电商和微商模式。引导本地传统企业加大电商运用,线上展示、线上线下交易;生鲜农产品及水果则更多地通过“XX州购”B2B交易批发平台,线上品牌传播、线下批发销售。同时,开发使用“XX州购”专用APP,依托我县丰富的人力资源,利用QQ、微信朋友圈,随时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既形成了与PC的互补,又节约了网点建设资金,超越时间和空间,让“一切尽在掌握“。(二)做优地方特色,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XX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全国百强,是全国粮食、生猪、油料、桑蚕、油橄榄生产基地,中国“米枣之乡”,中国“麦冬之乡”,鸵鸟系列产品、台沃虫草鸭、富硒黑花生、蜀奇花生、金鼓条粉、潼川豆豉等特色产品深受省内外消费者欢迎。其中,麦冬和米枣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称号。近年来,XX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花园镇、老马乡和里程乡建立的“涪城麦冬”种植基地,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石安镇和景福镇建立的生态水稻种养基地,以及XX州云商公司在协和乡打造的绿色生态种养基地带动了我县名优特农副产品提档升级。同时,引导专合社、家庭农庄、种植大户等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广、个性化定制等,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为我县农村电商构建完善的产品支撑体系。二是突出品牌化战略。创新驱动。未来农村电商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积极引导个体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主动率先求变、上档次,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种和质量,“人优我专,人专我精”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人优我新,人新我创”的主动差异化思路。培育精品。我们主动融入“品牌电商化,电商品牌化”的大趋势,积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品牌电商,力争在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建立并发挥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打击恶意竞争、确保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农村电商主要取向是销售本地农产品,为此,不仅要精心打造自己的个体知名品牌,而且要统一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我县依托现有的涪城麦冬、苏格拉蒂橄榄油、XX州六锦、台沃等40多个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打造“XX州上品”系列特色农产品品牌。以代代为本、台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XX州云商公司绿色生态种养基地为基础,推动名优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体系,建立农副产品溯源机制,助推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现农副产品规模化、品牌化、个性化生产,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提供有效的产品支撑。(三)做强基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一是整合物流模式。物流问题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现有的快递企业灵活、快捷,但服务终端在县城,最多延伸至镇乡;“万村千乡”及邮政物流覆盖面广,但服务周期长、效率低。为使农产品更快的进入流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我们鼓励组织多元化的物流模式,由社会闲散货运车辆业主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在现阶段“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实行订单或成片租赁开发的公司,可以自营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从事物流业务;与邮政、天天量贩、绿洲农资等公司合作,利用其现有物流配送体系,保证商品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用户手中;通过建立物流协会,将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电商物流基地,通过“蜀农网”平台实现信息交换;整合“万村千乡”市场物流、邮政物流及“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公司,开展物流服务,打通农副产品进城“起步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形成物流配送体系对全县村级网点的全覆盖。另外专业物流公司在建设农村物流网络的同时,积极在鲜活农产品的运储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产品物流体系,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二是注重市场导向。既解决了小农户的销售问题,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生产行为。这种习惯性行为常因不了解市场,造成供需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于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同时形成合理的结算体系,积极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合作,确保产值、税收和统计属地化。三是科学布局网点。以电商网点的“成活率”为核心,积极开展“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工程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将我县电子商务终端服务网点建设与广客源、移动、电信、邮政等便民服务网点和知名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新型农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进行整合,实行多行业整合、多业态叠加选点,规划确定的396个电商服务网点已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通过科学规划布局,达到了电商网点“建成一个、成活一个、示范一片”的效果。(四)做实要素保障,营造发展环境。一是注重营造氛围,强化政策引导。编制XX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XX2030),推动我县电商产业合理化、规范化发展。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在机构改革中单设商务局的同时,专门设立电商办,配备事业编制8名,具体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确保了电子商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成立农产品协会、电商协会和电商物流协会。利用会议、网络媒体、有线电视、村通广播、户外广告、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宣传。出台了XX县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和XX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IoOO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县级相关部门也制定了扶持我县电商发展的优惠鼓励政策。借助XX县入选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契机,对评上“电商示范企业”“示范网店”“电商创业先进个人”的给予支持奖励。二是注重发展后劲,强化人才培训。依托XX易网公司等6所培训机构开展培训38期,培训县镇村干部职工、大学生村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以及各村自愿者等共计4500余人。396个服务网点操作员通过“点对点”的培训都已能熟练地进行网购网销。把“大学生担任村官”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学习电商知识,进行网销与网购。积极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对接,定制农村电商适用人才。加大县外电商领域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落实引进人才政策的优惠政策。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一)群众的电子商务运用意识还需增强。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使得农民的消费观念相对滞后。电子商务具有时空的差异性,有别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而农民长期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普通百姓接受,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二)特色农副产品品牌辐射力弱。目前我县大部分农副产品种植、生产都还处于分户经营、粗放管理的传统模式阶段,对于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缺乏认知,产品品种多但品牌覆盖面窄。已有的涪城麦冬、XX州六锦等农副产品品牌辐射力弱,示范效应不强,营销方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新型农村电商服务人才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目前,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开发,并且基层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总的来说,农村电子商务管理应用人才严重缺乏。(四)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模式还有待于探索。电商服务中心的有效运作是电子商务进农村全面推进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是电子商务工作全面推进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团队基础实力不强,技术力量薄弱,还存在平台运营困难,镇村网点管理脱节等问题。三、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仅仅是简单的“城市网购”的拓展与延伸,其核心应该是通过“互联网+农业”,从产品逻辑转到产业逻辑,对农业进行破坏性创新,从而有效促进我县农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一)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运营模式。第一,以XX省的“蜀农网”为依托,建设“XX州购”XX本地电商平台。吸纳“XX州上品”XX农副产品特色馆、"XX州造“XX工业品特色馆和造X州印象''XX旅游展示馆内所有企业入驻,并与“邮乐网”“融e购”“和小宝”“天虎云商”及“云端XX363”等本地其他电商平台进行融合,实现电商产品多渠道、多形式销售。第二,组织农资企业入驻“XX州购”,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针对我县农资总体需求量大、个体需求多而分散的特点,利用镇村级电商网点发展农村团购。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个体的分散性的弱点,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农资购买成本。第三,通过县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本地农产品生产、销售、物流配送及农资需求信息分析提供了依据。既解决了小农户的销售问题,又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绝大多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生产行为。这种习惯性行为常因不了解市场,造成供需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于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准确、实时了解市场动态信息,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为农业生产者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第四,形成合理的结算体系,积极与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合作,确保产值、税收和统计属地化。(二)整合县域物流资源,畅通产品上行、下行双向通道。物流问题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现有的快递企业灵活、快捷,但服务终端在县城,最多延伸至镇乡;“万村千乡”及邮政物流覆盖面广,但服务周期长、效率低。通过建立物流协会,将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电商物流基地,通过“蜀农网”平台实现信息交换;整合“万村千乡”市场物流、邮政物流及“四通一达”等快递物流公司,开展物流服务,打通农副产品进城“起步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形成物流配送体系对全县村级网点的全覆盖。另外专业物流公司在建设农村物流网络的同时,更要在鲜活农产品的运储方面进行探索,进一步完善我县农产品物流体系,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三)注重发展后劲,强化人才培训。第一,依托XX易网公司等6所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培训县镇村干部职工、大学生村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以及各村自愿者,提高全县电商发展的智囊基础。对全县服务网点操作员通过“点对点”的培训网购网销相关工作。第二,把“大学生担任村官”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学习电商知识,进行网销与网购。第三,积极与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对接,定制农村电商适用人才。第四,加大县外电商领域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落实引进人才政策的优惠政策。(四)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大力推广移动电商和微商模式。引导本地传统企业加大电商运用,线上展示、线上线下交易;生鲜农产品及水果则更多地通过“XX州购"B2B交易批发平台,线上品牌传播、线下批发销售。同时,开发使用“XX州购”专用APP,依托我县丰富的人力资源,利用QQ、微信朋友圈,随时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发布,既形成了与Pe的互补,又节约了网点建设资金,超越时间和空间,让“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