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docx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规划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社会建设、改革与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崭新局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三五时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社会治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任务。本规划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全市社会治理总体目标、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全市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的发展蓝图和行动纲领。一、明确奋斗目标,建设和谐宜居之都(一)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面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各类社会矛盾叠加、社会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北京社会建设、改革与治理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持续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持续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持续深刻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使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任务越来越艰巨繁重、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事关首都发展全局。特别是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大城市病治理、社会协同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虚拟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创新等方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这既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更是今后五年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现实课题。为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目标为导向,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加快推进社会服务方式转变,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党和政府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加快推进社会协同,动员社会公众有序参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形成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面对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坚持不懈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坚定不移改革创新、健全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多元共治共赢、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根本动力,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协调、求实创新,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活力,完善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 .基本原则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作为社会治理的首要原则。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着力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落实到社会治理具体实践之中。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快政府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不断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把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大力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在不断完善服务中增进人民福祉、创新社会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突出问题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创新实践,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基层探索创新留下充分空间。坚持依法治理、公平正义。始终把坚持依法治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法调整社会关系、管理社会事务、规范社会行为、破解社会难题。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多元共治、共建共享。始终把各方协同参与、全民共建共享作为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动员和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3 .主要目标一一社会服务更加完善,民生保障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提高服务水平,基本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持续发展、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社会服务供给,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社会服务模式。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社区服务体系全面覆盖。一一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城市服务管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健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机制。基本实现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一体运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社会动员更加广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水平明显提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动员公众有序参与,加快推进协商民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基本实现志愿服务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社会环境更加文明,社会诚信建设、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明显提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全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文明引导活动。加强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注重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严格依法规范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水平明显提高。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完善矛盾调处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调解与信访工作联动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领域党的建设更加深入,党组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明显提高。以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社区党建、社会组织党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面覆盖,推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完善,推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能力不断提升。4 .主要指标详见专栏1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发展指标。专栏1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社会治理主要发展指标类别序号指标目标属性社会服务1城市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99.99预期性2每百户居民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面积(平方米)30预期性3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用房面积达标率()100预期性4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99.99约束性5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张)40预期性6人均期望寿命(岁)>82.4预期性7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98约束性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预期性9义务教育毛入学率()100预期性社会管理10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约束性11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覆盖率()99.99约束性1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20约束性13社区工作者持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比率()50预期性社会动员14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个)25预期性15基层自治组织选举居(村)民参与率()90约束性16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覆盖率()99.99预期性17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例()20预期性社会环境18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75预期性19重点食品安全监测抽检合格率()>98约束性20药品抽验合格率()>99约束性21群众安全感指数()90预期性社会关系22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85预期性23城镇登记失业率()<4预期性24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80预期性党的建设25社区党组织覆盖率()100预期性26“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合党组织覆盖率()100预期性27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预期性28商务楼宇党群工作站覆盖率()100预期性备注L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百分比,是“十三五”期末与2014年相比一为99.99的各项指标,其目标文字表述为“基本实现全覆盖”3.【卜降15%左右2.目标值1内为五年累计数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一)加强依法管理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依法行政的政府管理体制,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推进各级政府依法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加快推进综合执法。充分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和服务社会。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加大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力度,积极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二)履行服务责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形成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供给体系。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公开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大力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三)加快转变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向社会转移事务性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供给职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制订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指导意见和转移事项清单,分期分批向社会组织转移部分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对政府相关部门承担的职能进行梳理,将社会力量能够自主解决、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能够自律解决的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委托社会力量办理。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社会组织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领域不再设立新的事业单位,支持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鼓励企业在社会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履行社会责任。专栏2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指面向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包括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以及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这类公益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确定的公益目标和相关标准开展活动,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主要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四)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加快推进社会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完善责任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绩效考核,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建立健全市级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信访工作、互联网信息管理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联动解决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能力和水平。三、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一)健全服务体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可持续方向,围绕保障基本民生,优化服务资源布局,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让市民共享更多更好的民生福祉。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继续把重点民生项目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体育、养老助残、环境保护等工作,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推进经营性社会服务产业化,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供给的社会服务模式,完善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促进资源整合及合理配置,引导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拓展延伸,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设施向社会开放。专栏3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一般包括保障基本民生需求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保障、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广义上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交通、通信、公用设施、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以及保障安全需要的公共安全、消费安全和国防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二)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提供的,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放开公共服务市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探索政府购买、特许经营、合同委托、服务外包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利用市场和社会机制完善资源配置,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社会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强化政府监管、机构自律、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准入机制,保障社会资本参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竞争环境。大力发展公益服务,推动公益服务与政府服务优势互补、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的作用。专栏4非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是指混合公共服务或政府为满足更高层次的社会公共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产品,一般包括准基本公共服务和经营性公共服务。准基本公共服务是为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须的、同时又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提供或运营的,但由于政府定价等原因而没有营利空间或营利空间较小,尚需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经营性公共服务是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公共服务。政府不再直接提供这类服务,而是通过开放市场并加强监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和经营。(三)引入社会力量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尽可能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可由第三方提供的事务性管理服务交给市场或社会承办;提供非基本公共服务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分工配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统筹协调机制。制订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化流程和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和程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年度购买服务计划、具体购买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按照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承接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制订有利于推动承接主体多元化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建立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市、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窗口平台、桥梁纽带作用,健全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四)发展社会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扶持政策,分类开展试点,大力推动以服务民生和开展公益为重点的社会企业发展。按照政企分开、分类改革、试点先行、鼓励创新的原则,推动政府直接主办的公益类、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企业,引导具有公益性质的养老、助残、教育培训等机构转变为社会企业。制订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购买社会企业服务力度,探索慈善、福彩、体彩等公益资源进入社会企业,鼓励基金会和社会企业合作。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开展社会企业家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社会企业家能力素质。推动建立北京市社会企业联盟,建立社会企业绩效评估体系,发挥市场激励与社会监督作用,提升社会企业服务水平和公信力,促进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激励机制,每年培养树立一批贡献突出的社会企业家。专栏5社会企业目前,国内对社会企业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界定,一般认为社会企业是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的机构,其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英国社会企业联盟(TheSoCialEnterpriseCOaIitiOn)为社会企业的定义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并具有如下共同特征:企业导向:直接参与为市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社会目标:有明确的社会或环境目标,如创造就业机会,培训或提供本地服务。其伦理价值包括对本地社会技能建设的承诺,为实现其社会目标,其收益主要用于再投资。社会所有制:治理结构和所有制结构通常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团体(包括员工、用户、客户、地方社区团体和社会投资者等)或代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施控制的托管人或董事参与基础之上的自治组织。四、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一)完善枢纽型工作体系力口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建设,至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力U强"枢纽型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更好发挥其政治上的桥梁纽带、业务上的引领聚合、日常服务管理的平台窗口作用。加快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行政部门原来主管的行业协会商会,2017年底前全部与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职能、人员、资产、党的关系、外事等方面完全“脱钩,交由相关“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其他相关类型的社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分步有序、积极稳妥地实现脱钩。原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行政部门,通过转移职能、委托项目、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社会组织纳入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龙头作用,有序培育发展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符合产业导向的行业性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城乡社区类社会组织、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力口强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在京国际非政府组织、全国性社会组织、外地驻京商会、高校学生社团以及“草根公益组织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共同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专栏6“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的大型联合性组织,是社会组织之间联系、互动、聚合的核心推动者和组织协调者。其主要职能包括: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负责本领域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的建设工作;业务上发挥引领聚合作用,动员、协调、带领本领域社会组织共同发展业务、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日常服务管理上发挥平台作用,负责本领域社会组织日常业务联系,提供日常服务管理,促进本领域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二)推进社会组织登记改革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北京实际,有序推进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改革,实行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调整登记审批流程及权限,取消社会团体筹备审批环节,将筹备成立和正式成立合并实施;研究制订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设立及管理办法。探索一业多会,允许一个行业按照产业链各个环节、产品分类、经营方式等设立行业协会。健全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服务管理制度,制订本市境外非政府组织登记管理细则,引导境外非政府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健全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制度,对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实行备案,逐步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对本领域相关社会组织备案、引导和管理制度。推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探索建立网络社团备案管理制度。专栏7已认定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目录批次组织名称北京市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第一批(10合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归国华家)侨联合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届联合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市法学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第二批(12北京市体育总会、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北家)京市律师协会、北京工业经济联合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北京市建筑业联合会、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第三批(5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首都民家)间组织发展促进会、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北京企业联合会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北京人民第四批(9调解员协会、北京社会工作者协会、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北京家)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市社会领域党的建设研窕会、北京市慈善义工协会、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三)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功能,各区和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基地,加快形成全市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广一中心、多基地工作网络,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项目指导、信息发布等集约化服务。有效盘活和利用好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及相关社会力量支持、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拓宽社会组织的筹资渠道。推动成立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通过联合劝募、协同筹资和吸收捐赠等多种形式,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深入开展“北京社会公益汇活动,搭建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宣传、展示、合作、交流、推介平台。持续开展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打造一批优秀特色公益服务品牌。探索建立京津冀社会组织协同合作交流机制,在信息共享、项目融合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支持京津冀行业协会商会在制订产业规划、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有实力的专业性社会组织建立跨区域发展联盟。(四)创新社会组织治理充分发挥党建政治引领、政府依法监管、“枢纽型社会组织日常服务管理作用,建立多方联动的依法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外部治理。加快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增强社会组织法人主体意识,引导其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治理结构;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监督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信息公开透明为标准,制订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指标体系,提升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引导社会组织建立服务承诺制度,探索建立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加大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力度,制订信息公开及管理办法,加快社会组织信息部门联网和公开查询。五、深化街道改革,实现工作重心下移(一)推动服务管理重心下沉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夯实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基础,实现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围绕加强区域党建、开展公共服务、统筹辖区治理、组织综合执法、指导社区建设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街道党工委在街道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办事处在辖区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中的综合协调作用,使街道更好地统筹辖区城市治理、维护地区和谐稳定。增强街道社会动员能力,引导和支持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加快街道职能转变,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将街道部分事务性职能转移给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协同办理机制,逐步实现同类别公共服务事项在全市各街道通办。修订街道人员编制、财政保障标准,切实提升街道服务管理能力。(二)理顺街道与职能部门关系按照权责一致、属地为主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街道与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街道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支持帮助。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党的建设,原则上由街道党工委管理,行政管理视情况实施街道属地或双重管理。街道办事处工作由区政府统一组织考核,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区政府职能部门不再组织对街道的专项工作考评。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对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和民主评议,并将考评结果和居民意见反馈给区政府绩效管理部门。(三)健全街道管理委员会制度进一步完善街道管理委员会制度,将街道原有的议事协调机构并入街道管理委员会,作为街道统一的议事协调机构,建立健全责任分工、工作会商、督促检查、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按照集约、高效原则的思路,探索将街道科室、所属事业单位、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及驻区单位等相关力量进行分类整合,与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街道网格化指挥中心工作有效衔接。专栏8街道管理委员会街道管理委员会,是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区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负责人以及部分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驻区单位负责人组成,作为街道的议事协调机构,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辖区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以及社区民主协商反映的重大问题等。(四)加强协管员队伍建设管理建立健全协管员队伍总量控制、准入与退出、待遇保障等机制,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管理规范、工作高效的协管员队伍。优化协管员队伍使用管理机制,协管员队伍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管理,统筹调配使用,区政府职能部门不再负责具体管理工作。健全协管员招录机制,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需要,研究提出协管员岗位需求,报区政府职能部门核定,区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协管员招录工作。鼓励通过购买社会工作岗位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辅助类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作。专栏9社区“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社区“三位一体”治理机制,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社区服务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通过区域化党建、多元性自治、开放式服务,实现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者有机统一、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机制。六、完善社区治理,夯实基层工作基础(一)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完善社区服务管理规范,健全社区服务管理标准。完善社区“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服务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新建500个示范点。扩大社区区域化党建、多元性自治、开放式服务试点。创新社区多方协商共议机制,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的职能作用,增强驻地单位参与社区治理责任,形成共驻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社区公益类、民生服务类、互助类社会组织。加强城乡社区分类治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保障性住房小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农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整体水平。实施十、百、千工程,推进京台社区发展合作交流。专栏10京台社区发展合作交流“十、百、千工程为促进京台两地社区合作交流,通过开展社区发展论坛、社区民俗文化(文化创意)交流、社区养老服务、社区科技发展(智慧社区)、社区环境保护、社区教育、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安全促进、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等10个方面项目,有序实现全市100个街道(乡镇)、IooO个社区(村)与台湾地区乡里间的交流与合作。(二)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社区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助残、卫生计生、文化教育体育、流动人口、公共安全、环境美化、便民利民和志愿互助等社区服务“十大覆盖工程,至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全覆盖。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式社区服务站网络体系。创新社区服务方式,探索将面向社区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委托专业社会服务机构承接,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社区服务机制。(三)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强化社区居委会引领居民自治职能,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动员居民参与、服务居民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和维护基层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快新建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拆迁新建小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实现对社区居民全员服务和无缝隙覆盖。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监督机制,认真收集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的诉求,及时向相关部门如实反映情况。推进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常态化建设,推广居民会议常务会等模式。指导和监督社区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开展工作,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完善公共政策民主听证制度,建立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面日和居民代表定期入户等机制,探索运用居民论坛、网上论坛、民情恳谈、社区对话等形式,让更多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加强楼委会、院委会、网格议事会、楼宇自治理事会建设,充分发挥楼院门栋畅通诉求、化解矛盾、联系群众的作用。继续扩大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试点,创新老旧小区服务治理模式,基本实现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全覆盖。专栏11“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是指社区居民从家庭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适的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力量和居民个人提供的志愿互助服务,市场机制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务以及特色服务等。(四)推进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推进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向农村延伸,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推广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票决制模式,推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行业协会、专业经济组织,探索建立社区共建理事会,鼓励驻村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事项全程委托代理机制,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乡镇建立一个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IOoo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服务管理用房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充分发挥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村级社区服务站的平台作用,推动农村社区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完善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和物流布局,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村社区开展连锁经营。七、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享格局(一)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团结和动员广大群众服从服务大局,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挥作用。推动群团组织结合实际,深入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等活动,动员群众立足岗位创新创业创优。发挥社会公益组织优势,创新和完善志愿服务、应急动员、公益募捐等体制机制,在保障首都重大任务、支援抢险救灾、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支持行业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和维护合法权益工作,着力建设服务型行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就业、心理疏导、大病救助、法律援助、居家养老等帮扶工作,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创新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民主机制,拓宽参与协商民主渠道,规范参与协商民主的内容、程序和形式,使其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反映合理诉求。在巩固传统领域的社会组织体系基础上,注重在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和新阶层、新群体中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构建起纵横交织、广泛覆盖的网络化组织体系,实现在党的领导下、以群团组织为骨干的社会组织工作有效覆盖、作用有效发挥。专栏12群团组织群团组织,是群众性团体组织的简称,是在党直接领导下开展群众工作并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群众性组织。北京市群团组织目前主要包括北京市总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市法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贸促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市黄埔同学会、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16家。(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推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明确各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标准。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企业参与驻地社会建设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动员员工参与社区公益和志愿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和文体活动场地,支持公益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激励机制,定期评选宣传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推荐其经营者参加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等评选表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作用,采取制订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公约、发布倡议书等形式,加快推进行业诚信自律、社会责任履行。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自觉树立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专栏13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维度序号评估指标填报(或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前2年五险缴付金额保障员工权益工资支付率()员工收入增长率()前2年己付工资总额,应付工资总额前2年员工平均工资、岗位津贴等劳务派遣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员工人均年教育、培训经费(元)前2年劳动派遣员工数和职工数前2年职工教育总经费企业组织员工年体检率()前2年员工体检统计表员工享受法定带薪年休假率()前2年应享受带薪休假和实际享受人加入工会员工比例()前2年参与工会员工数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前2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10劳保用品人均经费年增长率()前2年劳动保护用品人均经费数11员工安全事故伤亡率()前2年员工伤亡总人数和职工数12保障员工权益的满意度()向申报企业发放问卷采集数据诚信生产(服务)13企业和解消费纠纷率()前2年数据、相关部门核实经营14法定代表人信用情况前2年情况、相关部门核实15信用评估等级前2年情况、相关部门核实16各类业务合同履约率()前2年数据、相关部门核实17已缴纳税款数前2年数据、相关部门核实18就业贡献率()前2年数据、相关部门核实19年纳税增长率()前2年数据、相关部门核实20残疾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前2年数据、相关部门核实维护国家利益21环保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前2年情况、相关部门核实22人均水消费量前2年水消费量和年平均人口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