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浙江润海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678044986()3)二o二三年H一月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项目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项目性质公益性(/)经营性()用海面积0.120Ihm2投资金额6638万元用海期限穿山泵站主体工才40年,施工围堰匚理申请用海年限为口请用海期限2年。预计就业人数3人使用岸线总长度90m邻近土地平均价格3400万元Zha自然岸线预计拉动区域经济产值1000万元人工岸线90m填海成本万元Zha其他岸线海域使用类型特殊用而海岸防护工程用海新增岸线Om用海方式面积具体用途构筑物一一非透水构筑物主体工程用海面积0.1121hm2泵站临时围堰用海面积0.0080hm2临时围堰注:邻近土地平均价格是指用海项目周边土地的价格平均值。目录摘要11概述51.1 -vIcitI*彳.I.I51.2 论证依据61.2.1 法律法规6122标准规范71.2.3 项目技术资料81.3 论证等级和范围91.3.1 论证等级91.3.2 论证范围91.4 论证重点11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2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12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13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182.3.1 施工条件182.3.2 施工方案182.3.3 施工人员、设备及进度232.4 项目用海需求262.5 项目用海必要性292.5.1 项目建设必要性292.5.2 项目用海必要性30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313.1 海洋资源概况313.2 海洋生态概况313.2.1 区域气候与气象313.2.2 海洋水文333.2.3 海域地形地貌与冲淤状况543.2.4 工程地质553.2.5 海水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553.2.6 海域沉积物现状调查与评价613.2.7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13.2.8 生物体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633.2.9 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现状调查与评价633.2.10 区域生态系统以及重要水域的分布特征643.2.11 海洋自然灾害644资源生态影响分析614.1 生态评估614.2 资源影响分析614.2.1 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影响614.2.2 海洋生物损失情况624.3 生态影响分析634.3.1 对水文动力和冲淤环境的影响634.3.2 对水质和沉积物环境的影响644.3.3 对海域生物的影响66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615.1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615.1.1 社会经济概况615.1.2 海域使用现状625.1.3 海域使用权属815.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815.3 利益相关者界定845.4 利益相关者协调分析845.5 项目用海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865.5.1 与国防安全和军事活动的协调性分析865.5.2 与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866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816.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816.1.1 宁波市北仑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816.1.2 项目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划816.2 对周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分析1076.2.1 宁波市北仑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1076.2.2 项目周边海洋功能区划1076.3 项目用海国土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086.3.1 宁波市北仑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1086.3.2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分析1096.4 项目用海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Ill6.4.1 与浙江省海岸带与海洋空间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Ill6.4.2 与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符合性分析Ill6.4.3 与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的符合性分析1126.4.4 与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符合性分析1126.4.5 与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年)的符合性分析.1136.4.6 与宁波一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的符合性分析.1146.4.7 北仑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1147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1077.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1077.1.1 区位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分析1077.1.2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适宜性分析1087.1.3 选址与周边用海活动相适宜1097.1.4 选址不存在重大的安全和环境风险1097.1.5 小结1107.2 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1107.3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Ill7.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1137.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1137.5.1 用海界址界定1137.5.2 宗海图绘制和用海面积量算1147.5.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1147.6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1198生态用海对策措施1198.1 生态用海对策1198.2 环境监测计划1208.3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1218.3.1 生态保护措施1218.3.2 生态补偿方案1219.结论133摘要一、本项目工程概况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江大河入海口,现状穿山噢附近,中心坐标为*,*。穿山泵站工程主要由排涝泵站和管理房组成,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进出水池、泵房和厂区道路等。泵站设计排涝流量70m3s,安装高程*九二、本项目用海基本情况本项目主体工程和临时围堰用海类型均为“特殊用海一一海岸防护工程用海”,用海方式均为“构筑物非透水构筑物”。本项目构筑物总长度约112m(主体工程和临时围堰构筑物长度分别为8Om,32m);总用海面积0.1201hm2(主体工程和临时围堰用海面积分别为0.1121hm2,0.0080hm2);穿山泵站主体工程申请用海年限为40年,临时围堰申请用海期限2年,使用人工岸线90m。三、用海必要性穿山泵站作为宁波市北仑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是提升改善北仑区河网水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相应措施包括泵站翻水、硬闸排水等增强水体流动性,提高河水自净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穿山泵站可增加北仑区预泄和排涝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调度的能动性,缩短预泄历时,是提升改善北仑区河网水环境,推进“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四、规划符合性根据宁波市北仑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本项目位于“临港产业片”和“芦江大河”,项目建成后可为陆域后方产业提供安全保障,工程仅在项目区施工,不占用自然公园,因此工程与宁波市北仑区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版)相符;根据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201*2020年)本工程位于“北仑港口航运区(A2-3)”、“北仑港口区(A2-3-1)项目建设可增加北仑区预泄和排涝能力,提高水利工程调度的能动性,工程建设有利于城镇建设,本项目在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海洋功能区影响小。项目用海符合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本工程不涉及浙江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中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基本农田范围,与浙江省海岸带与海洋空间保护规划、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62020年)、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17-2022年)、宁波一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和北仑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相符。五、利益相关者协调情况本工程利益相关者主要协调部门为宁波市北仑区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和宁波市北仑区农业农村局,建设单位已取得相应的协调意见,上述利益相关者主要协调部门均同意本工程的建设。六、资源生态影响(1)资源影响本项目使用岸线为人工岸线,泵站建设不改变使用岸线的岸线类型;本项目对港口、航道、岛礁等海洋空间资源无影响,工程实施会造成部分海洋生物资源损失。施工期主体工程造成再造成潮间带生物和底栖生物永久损失分别为1326kg、12kg,临时围堰造成底栖生物永久损失0.42kg;鱼卵一次性损失13604ind,浮游植物一次性损失797743978479hk浮游动物一次性损失65.31kg,成体动物一次性损失34.97kgo(2)生态影响工程施工仅对项目周围16-25m海域的水文动力有0.01ms0.03ms的减小,工程施工产生的冲淤影响主要集中在泵站周边,淤积量0.0505m,4-5年达到平衡;本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随施工结束,影响逐渐减小;本工程施工期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对附近海域水质、沉积物和生态环境影响很小。七、本项目选址合理性本项目基础设施完善、区位条件良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规划条件适宜,与所在地社会条件相适宜。本项目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和资源影响很小;施工期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运营期不产生污染物,对海域资源生态影响很小,与所在地自然条件相适宜。泵站工程为水利项目,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重大风险,与周边用海活动相适宜。本项目选址合理。八、平面布置合理性穿山泵站工程在符合设计规范和满足防潮和排涝标准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减小用海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工程大部分构筑物均位于陆域,仅抛石防冲槽、导流墙和临时围堰位于海域位于海域,总用海面积0.12(Hhm2(其中主体工程用海0.1121hm2,临时围堰用海0.0080hm2),用海规模较小,对海域水动力和冲淤环境影响极小,也体现了节约集约用海;施工围堰分期布置,减小排涝影响,也减小了环境影响;本工程实施与周边其他用海活动可协调。本项目用海平面布置合理。九、用海方式合理性本工程主要新建穿山泵站,若采用透水构筑物、港池蓄水等其他用海方式无法保证其功能发挥,因此非透水构筑物的用海方式具有唯一性,本工程施工简单,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不改变周边海域的自然属性,不对海域基本功能影响较小。本项目用海方式合理。十、占用岸线合理性本项目泵站主要功能为防洪排涝,穿山泵站工程将必不可少的占用海域,同时泵站建设实施需开缺已建海堤,破堤建泵站后,仍为人工岸线,并提升了防潮排涝标准,而且泵站相对于海堤,还具有通水功能。临时围堰采用钢板桩进行围堰,位于海域一侧,施工结束后围堰拆除,围堰不占用岸线。项目占用人工岸线合理。十一、用海面积合理性本工程根据海岸线、工程设计范围和临时围堰设计范围界定用海范围,符合防洪标准、泵站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项目宗海界址采用2019年修测岸线作为海陆分界线,因此根据泵站及围堰的设计外缘线确定本项目宗海界址边界线;为尽可能减少用海,工程主要结构均布置在现状岸线内,仅抛石防冲槽、导流墙和临时围堰占用海域;临时围堰用海时间短,施工结束后即拆除,用海范围根据施工需求确定。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标准规范的要求确定,海域使用面积已无法再减小。十二、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最高用海期限和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使用年限,本项目主体工程申请用海期限定为40年是合理的;临时围堰使用时间13个月,考虑到围堰施工建设拆除时间、施工延期等问题,施工围堰申请用海期限定为2年。根据上述各项海域使用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用海可行。1概述1.1 论证工作来由北仑区地处浙江省陆地最东端,濒临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地理坐标介于东经*至*,北纬*至*之间。东部峙头洋面与普陀区交界;南部梅山港洋面与普陀区、堇B州区交界;西部自甬江至象山港洋面与郸州区接壤;西北部以甬江中心线与镇海区交界;北部金塘洋面与大榭开发区和舟山市交接,陆地边界线全长44公里。近年来,宁波市防洪能力不断增强,但是距离城市发展的保安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短板。穿山泵站工程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江大河入海口,现状穿山娱附近。穿山泵站是芦江水系排涝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仑区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和北仑区水利综合规划推荐实施完善区域防洪排涝体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改善北仑区河网水环境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强北仑区预泄和排涝能力,大大提高水利工程调度的能动性,缩短预泄历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提升改善北仑区河网水环境,推进“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的重要手段。据此,宁波市北仑区海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拟于现状穿山碘左岸侧新建穿山泵站工程。2023年4月10日,北仑区发展和改革局对本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见附件2)。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基本位于陆域,仅下游右岸空箱式导流墙、抛石防冲槽位于穿山港海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条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规定,为了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产业活动的协调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建设单位应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海域使用权,同时在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海域时,必须出具海域使用论证资料,分析工程使用海域的可行性,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相关涉海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次穿山泵站工程属于涉海工程,计划对泵站涉海区域及临时围堰用海区域申请海域使用权证。根据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穿山泵站工程属于“(十一)水利设施用海”中的“5.水闸、泵站、涵洞、桥梁、道路工程及其管护设施”,因此,本项目涉海区域可通过申请审批的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根据浙江省自然资源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8)2号),建设单位应准备海域审批材料,报省政府批准项目用海。为此,本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委托我单位开展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见附件1)O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建项目组,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现场进行了踏勘、调查和测量,收集了与本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洋环境及其附近海洋资源的开发、相关产业布局及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等最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客观反映该项目用海可能对海域资源、自然环境及相关产业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编制完成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送审稿)。1.2 论证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8年7月31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2017年11月5日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修订,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16年11月7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修正);(6)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2月);(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2017年8月1日修订);(8)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2017年9月30日修订);(9)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2017年9月30日修订);(10)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321号令,自2014年3月13日起施行);(11)用海审批目录(浙海渔发(2(H7)3号,2017年4月7日起执行);(12)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0号,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13)北仑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仑发改基(2022)24号);(14)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080号)。1.2.2 标准规范(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42361202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2)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GB/HY070-2003,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3)海籍调查规范(HYl2a2009,国家海洋局,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4)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5)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6)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GB"17501-1998,1999年4月1日起施行);(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伞2009,2009年6月1日起施行);(8)建设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国家海洋局,2017年1月);(9)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251-2018);(10)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79110-2007,农业部,2008年3月1日起实施);(Il)海域使用分类(HY123-2009,国家海洋局,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12)海滨观测规范(GB14914-2006,2006年8月1日起施行);(1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国家环境保护局,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14)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自2002年3月1起施行);(15)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1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7)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704-2015);(18)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19)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63号);(20)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浙政函(2(H7)47号);(21)浙江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政函201738号);(22)浙江省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6-2020年)G折海渔规201714号);(23)浙江省海岛保护规划(20172022年)(浙政函2018126号);(24)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14-2030)(交规划函2016854号);(25)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国家海洋局,2015年7月;123项目技术资料(1)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2.04);(2)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22.09);(3)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2209);(4)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类资料。1.3 论证等级和范围1.3.1 论证等级本项目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江大河入海口,不属于敏感海域。用海类型为特殊用海一一海岸防护工程用海,用海方式为构筑物一一非透水构筑物。本项目构筑物总长度约112m(其中主体工程非透水构筑物长度约80m,临时围堰非透水构筑物长度约32m);总用海面积为0.1201hm2(其中主体工程用海面积0.1hm2,临时围堰面积0.008Ohm2)。本项目构筑物长度112m,小于250m,用海总面积0.1201hm2,小于5公顷。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AT423612023)中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定依据可知,本项目应实行二级论证。本项目论证等级判定依据见表1.31所示。表L3l海域使用论证等级判定依据本项目用海规模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证级论等长度:112m;面积0.1201hm2o构筑物用海非透水构筑物构筑物总长度N500m:用海面积10公顷所有海域一构筑物总长度(250-500)m;用海面积(5-10)公顷敏感海域-其他海域二构筑物总长度250m;用海面积5公顷所有海域二1.3.2论证范围依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中的规定:论证范围确定应依据项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一级论证向外扩15km,二级论证8km,本次论证范围以项目外缘线为起点向东、西、北四个方向各外扩8km,本次论证范围内海域面积约IOokm2,如表1.32和图1.3-1所示。表1.32本项目海域论证范围四至点坐标四至点纬度A*B*C*D*图1.3/论证范围图浙江润海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101.4 论证重点依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423612023),本项目用海类型属于特殊用海海岸防护工程用海,该类型用海可将选址(线)合理性、平面布置合理性、用海方式合理性和资源生态影响作为论证重点。由于本项目周边开发利用活动较多,因此将“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也列入本此项目的论证重点。因此,最终确定本次项目论证工作的重点为:(1)选址(线)合理性(2)平面布置合理性(3)用海方式合理性(4)资源生态影响(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表1.4-1论证重点参照表用海类型论证重点用海必要性选址(线)合理性平面布置合理性用海方式合理性用海面积合理性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源态响资生»生态用海对策措施科研教学用海,包括科学研究、实验及教学用海海岸防护工程用海,如沿岸防浪堤、护岸、丁坝等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名称:北仑区防洪排涝提升及水资源综合治理工程穿山泵站工程;建设单位:宁波市北仑区海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性质:公益性;项目位置:本工程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芦江大河入海口,现状穿山硬附近,中心坐标为*N,*Eo地理位置见图2.1-1。项目规模:穿山泵站工程主要由排涝泵站和管理房组成。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进水池、泵房和出水池等。泵站设计排涝流量70n%,由3台竖井贯流泵组成,单机设计流量233m3s,装机功率2700kW,安装高程*,泵站等别为11等,泵站规模为大(2)型,泵站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P=5%),另外新建(长210m×宽6m)厂区道路。泵站内河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外海侧主要建筑物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图2.11本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2.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穿山泵站工程主要由排涝泵站和管理房组成。泵站主要建筑物包括进水池、泵房和出水池等。泵站设计排涝流量70ns,由3台竖井贯流泵组成,单机设计流量23.3m%。泵站整体主要呈东西布置,最大长度约183m,最大宽度约57m。(1)进水池(位于陆域)进水池桩号泵0-025.50m泵0+000.00m,顺水流方向长25.50m,共3孔,单孔净宽7.50m。进水池首端桩号泵0-025.5Om后布置拦污栅桥,采用回转式清污机。拦污栅桥后设宽6.00m的工作桥兼顾清污平台,桥顶高程*主泵房上游侧设置8.00m宽交通桥,与现状穿山膜上游交通桥连接,形成厂区主干通道。进水池整体为三孔箱涵结构,基础采用D7050cm双轴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搅拌桩长6.00m,间距2.00m,排距1.20m,矩形布置。(2)泵房(位于陆域)泵房下部采用块基型结构,顺水流方向长42.50m,垂直水流方向宽30.00m,布置3条流道。泵房上部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安装场布置在主厂房的左侧,副厂房布置在下游流道上方。主厂房下部基础采用C30佐DlOOcm灌注桩处理。根据结构功能不同,泵房由下至上可以分为运行层(流道层)、安装场层、副厂房二层、副厂房三层。运行层共布置3条进、出水流道。进水流道长19.95m,出水流道长18.87m,进、出口底高程均为*;泵站机组中心间距为9.25m,装机高程*(叶轮中心线)。运行层主机间0.40m主要布置3个电机井和水泵井,下游副厂房地下一层布置技术供水泵房、自来水箱室等辅机设备房。泵房安装层布置有主厂房和安装场。主厂房内设1台205t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该层四周设交通通道,中间留空,在上游侧设置下行楼梯与运行层(流道层)连通,同时在安装层设置楼梯通向运行层(流道层)。安装场位于主厂房左侧,垂直水流向宽11.00m,顺水流向长36.40m,场地地坪高程为*,下游侧布置楼梯间、卫生间。安装场下层为整体式空箱结构,地下层高程与主泵房运行层平齐,为0.40m。副厂房二层标高*,主要布置屏柜室。副厂房二层安装场侧设置通道与管理房二层形成环通,方便泵站管理。副厂房三层标高*,与下游闸门启闭机室同高,右侧设置露台,以便于采光,左侧布置中控室,两侧均设置通道进入启闭机室。(3)出水池(位于陆域)出海口出水池桩号泵0+042.50m至泵0+057.00m,顺水流方向总长14.50m,最小净宽25.70m。出水池底板顶高程*。出水池左岸为空箱式岸墙结构,兼管理房下部基础。上部布置闸站管理房,管理房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层为架空停车层,上部两层为闸站管理人员办公用房。空箱岸墙下部为D100cmC30碎钻孔灌注桩,灌注桩均布置于空箱隔墙下部。(4)管理房(位于陆域)出水池上部布置闸站管理房,管理房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层为架空停车层,上部两层为闸站管理人员办公用房。空箱岸墙下部为DlOoCmC30碎钻孔灌注桩,灌注桩均布置于空箱隔墙下部。(5)厂区道路(位于陆域)新建泵站位于现状穿山膜管理区内,泵站建成后需新建厂区道路,属于陆域部分,新建道路长210m,路面宽6.00m,路基为5%水泥土稳定层,路面采用C25F50o(6)泵站上游连接段(位于陆域)泵站上游与芦江大河相衔接,芦江大河规划河底高程*,河道堤顶高程*。进水池上游侧设置碎护底+抛石防冲槽与芦江大河相连接,设计底高程*。泵站上游引河与芦江大河轴线约成12。夹角(即引水角),上游连接段左岸翼墙与进水池墩墙采用圆弧段衔接,翼墙岸线转弯半径50.00m,转角12°。上游引河河底高程*,河底设30cm厚C25F50碎护底,其下设IoCm厚C20素险垫层、30Cm厚石渣垫层和10kNm土工布一层;上游引河与芦江大河相交接处设抛石防冲槽,厚1.00m,表层40Cm抛石表层理砌,防冲槽底部设置65kNm有纺土工布一层。左岸翼墙采用双排桩加重力式碎挡墙结构(即导流墙,该导流墙为透水构筑物),岸墙高6.40m,墙后采用粉质粘土回填,岸墙前设置L形墙。双排桩承台结构顶高程1.50m,厚70cm,宽4.80m;承台上部为C25F50碎重力式挡墙,墙高*;承台下部为D80cmC30碎双排桩,前排桩间距1.00m,后排桩间距3.00m;墙前承台下部设C30F50碎L型挡墙,底宽3.60m,墙高*,墙厚0.60m,墙顶高程*,与承台底齐平。L型挡墙底部布置D7050Cm格栅式双轴水泥搅拌桩,对双排桩被动区侧土体进行加固。上游连接段右岸采用迎水面为圆弧形的密排桩式承台结构,承台顶高程*,与穿山闸左岸翼墙平顺衔接。(7)泵站下游连接段(位于海域)泵站下游与芦江大河出海口.穿山港相连接,芦江大河出海口现状河床高程-*,河道堤顶高程*。出水池下游侧设置碎护底+抛石防冲槽与穿山港相连接,设计底高程*。下游出口河底高程*,河底设40cm厚C30F50碎护底,其下设IOCm厚C20素碎垫层、30cm厚石渣垫层和IOkNZm土工布一层;下游出口与穿山港交接处设抛石防冲槽,厚1.50m,表层50Cm抛石表层理砌,防冲槽底部设置65kNm有纺土工布一层。抛石防冲槽上游侧护底齿坎下部设置C35F50碎预制防冲板桩,桩长6.00m左岸翼墙采用双排桩加半重力式碎挡墙结构,岸墙高*,墙后采用粉质粘土回填,岸墙前设置L形墙。双排桩承台结构顶高程*,厚70cm,宽4.60m;承台上部为C25F50碎半重力式挡墙,墙高*;承台下部为D80cmC30碎双排桩,前排桩间距LOOm,后排桩间距3.00m;墙前承台下部设C35F50碎L型挡墙,底宽3.60m,墙高*,墙厚0.80m,墙顶高程*,与承台顶齐平。L型挡墙底部布置D7050cm格栅式双轴水泥搅拌桩,对双排桩被动区侧土体进行加固。(8)施工围堰根据穿山泵站的施工方式,泵站采用分期施工,第一期施工泵站主体、出水池左岸挡墙及上游引河,第二期施工余下出水建筑物。导流方式采用上下游围堰挡水,现状穿山碘过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稳定计算要求,本项目采用钢板桩围堰(土石围堰),对应导流标准取10年一遇,具体如下。1)泵站内河侧:内河侧10年一遇水位2.55m,加安全超高0.75m,取围堰顶高程为*九采用钢板桩围堰,桩长为15米。围堰顶高程为*,围堰宽度5.00m,于1.8Om高程设置一道拉筋。2)泵站出海口:穿山港10年一遇水位2.88m,加安全超高0.62m,取围堰顶高程为*。出海口为现状航道(杭州湾),采用钢板桩围堰,桩长度为15米。围堰顶高程为*,围堰宽度5.00m,于1.80m高程设置一道拉筋。图2.24项目总体布局图3要2.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2.3.1 施工条件(1)对外交通现状本工程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地处宁绍平原,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公路方面有柴狮线等均从工程区附近经过,连通宁波市区交通要道;水路方面附近海运及内河航运发达,能够满足本工程大型设备转运及装卸要求。(2)主要建筑材料及水、电、通讯供应条件建筑材料供应本工程离城区较近,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协作条件成熟,主要的建筑材料碎、块石料等可在当地市场上采购解决。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用水、施工机械用水、施工辅助企业用水、消防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等。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可就近从当地自来水管网接管解决。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区周边有IOkV输电线路经过,施工用电条件较好。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利用电网电,并配备一定容量的柴油发电机作为自备电,以防止断电等突发事件。通信条件无线通信信号已覆盖工程区域,施工现场可采用手机或对讲机联络。2.3.2 施工方案一、主体工程(1)施工工艺桩基工程一土方开挖T主体工程碎浇筑T±方回填T水泵机组及机电设备安装。(2)施工方法1)搅拌桩施工场地整平清除一切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场地低洼处先抽水和清淤,分层务实回填粘性士,必要时可以搅拌石灰或水泥,确保桩机站位处地基稳定。桩位布置按设计图排列布置桩位,在现场用经纬仪定出每根桩的桩位,并做好标记,每根桩位误差±5cm。桩机就位搅拌桩机到达作业位置,由当班机长统一指挥,移动前仔细观察现场情况,确保移位平稳、安全,待桩用断位后,用吊锤检查调整钻杆与地面垂直角度,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在桩机架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以便钻杆入土时观察、记录钻杆的钻进深度,确保搅拌桩长不少于设计桩长。备制水泥浆按成桩工艺试验确定配合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入储浆桶中,制备好的水泥浆滞留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预搅下沉启动浆喷机电动机,放松起重机钢丝绳,使浆喷桩机沿导向架自上而下浆喷切土下沉,开启灰浆泵同时喷浆,边喷浆边旋转,使水泥浆和原地基土充分拌合,直到下沉钻进至桩底标高,并原位喷浆30S以上。提升喷浆搅拌确认浆液已经到桩底时,以试验确定的速度提升搅拌钻头,边喷浆边旋转,提升到离地面50Cm处或桩顶设计标高后再关闭灰浆泵,在原位转动喷浆30s,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重复上下搅拌喷浆机提升到设计桩顶标高时,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浆喷均与,再次将浆喷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到设计加固深度后在将浆喷机提升出地面。提钻、转移将搅拌钻头提出地面,停止主电机、空压机,填写施工记录表,桩机移位并校正桩机垂直度后进行下一根桩施工。图2.3-1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碎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布桩、验线T钻机就位T调整垂直度T钻孔T拔钻T吊放钢筋笼一位浇筑。根据地质勘察及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考虑采用旋挖钻机钻孔,泥浆固壁,IOt卷扬机配合扒杆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