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草案)2005年12月刖百一、形势与现状(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1.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2 .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3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4 .科技普及不断加强,全区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二)新机遇与新挑战。1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2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科技发展开拓广阔空间3 .新的功能定位向科技发展提出全新课题4 .建设现代化新房山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三)主要问题。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科技服务“三农”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1 .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2 .推进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3 .依靠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4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二)增强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促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5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提高科技支撑社会全面发展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1 .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技水平2 .依靠科技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3 .集成运用科技手段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改善4 .大力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四)强化科技自身发展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1.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5 .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6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7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四、重点科技项目(一)关闭矿山后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二)北京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三)新型建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示范(四)“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五)区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系列技术开发和应用(六)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工程(七)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八)新城建设与管理科技示范工程五、保障措施与支撑条件(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三)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四)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五)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房山区“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时期全区科技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制定和组织实施房山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全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文明、和谐、现代化新房山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依据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决策和要求等编制而成。本规划执行期为2006年2010年。一、形势与现状(一)“十五”科技发展回顾。“十五”期间,全区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和优势,各项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科技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l三Jo1 .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十五”期间,大量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培育和发展食用菌、红小豆等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涌现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各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作用。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在农业标准化、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科技作用日益显现。2 .科技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全区共投入资金7.4亿元进行企业挖潜技术改造。一批工业企业积极依靠高新技术改造生产技术、工艺,产品更新换代加快,企业的装备条件、检测手段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家。截止200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累计达到19亿元,利税达到15.8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十五”期间发展169家。截止2005年底,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21.9亿元,利税达到4.5亿元。3 .科技投入逐步加大,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五”期间,科技三项费和科学事业费占区财政支出比例达到0.44%O充分利用国家、市的政策支持,五年共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26项。通过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初步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格局。科技对接渠道进一步疏通,科技对接机制初步形成。通过与首都经济创新体系和创业孵化体系的对接,提高了我区创新服务能力和创业孵化能力;通过与首都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对接,增强了我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与驻区的中央、市属科研、企事业单位对接,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带动了全面科技协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科技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和效率不断改进。4 .科技普及不断加强,全区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区,跨入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区行列。科普型社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以实施科普项目为载体,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品位,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引进工作进展顺利,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千多名。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远程教育网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3万人次;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900期,共培训7万人次;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6300余人取得证书。全区劳动者科技素质进一步提升。(二)新机遇与新挑战。“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区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这为科技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严峻的挑战。1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科技的有力支撑。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统领今后各项工作的纲领。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落实“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科技工作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创新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2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科技发展开拓广阔空间。按照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北京科技工作将按照“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八大主题计划,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这为我区科技发展指出了方向,也带来了新机遇。要求全区科技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我区总体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依据“整合科技资源,服务社会发展”的定位,实现科技发展的新突破。3 .新的功能定位向科技发展提出全新课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我区是“首都城市发展新区和面向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承担“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新的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向科技工作提出一系列全新课题,科技发展任务重大而艰巨。4 .建设现代化新房山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区已经进入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时期,煤矿和部分非煤矿山的逐步关停,新型替代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两城八镇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等任务异常艰巨,这对科技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三)主要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区科技发展仍存在许多矛盾与不足,科技发展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需求:一是区域创新体系尚待完善,科技发展环境仍需优化。区域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科技发展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仍需完善。科技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科技工作比较薄弱。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的主体,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亟待建立。三是科技投入不足,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导致科技项目规模偏小,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十一五”时期,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功能定位把房山历史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技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房山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新城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资源集成,积极利用首都科技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建设文明、和谐、现代化新房山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科技工作特点,“十一五”期间房山区科技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立足区情,体现特色。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依据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迫切需求,确定我区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形成科技工作的特色。2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根据我区科技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基础,明确工作思路,统筹部署科技工作。强化科技自身发展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强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提高科技对社会全面发展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3 .整合资源,创新集成。按照“整合资源,促进发展”的理念,集成和整合区内外科技资源。加强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区内相关部门和行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形成全区上下普遍重视科技工作的局面;加强与北京市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与科技工作八大主题计划的对接,充分利用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服务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4 .突出重点,提升能力。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遴选和组织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牵动作用的科技项目,切实解决科技项目分散、低水平重复的问题。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三)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房山区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显著提高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科技服务“三农”能力、科技支撑社会全面发展能力,以及科技自身发展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全区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完成全区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到2010年,科技发展的具体目标是:1 .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5%;民营科技企业数量超过400家。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等制造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农业和服务业部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处于全市先进行列。2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提升。科技发展为新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 .全区人民素质明显提高。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达到500人;建立比较完备的劳动力培训体系,累计培训人员超过10万人次。科技普及工作取得新进展。4,全社会科技投入稳步增加。区财政科技支出年均递增15%以上,占全部财政支出比例力争达到L3%。区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o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能力为重点,逐步建立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1.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围绕食用菌、豆类、磨盘柿、干果等区域特色或唯一性农产品,加强生产、深加工等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与推广,培育和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增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重点是继续实施“食用菌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大科技项目,力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的生产技术,率先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升级;抓好柿子产业化科技工程,加强柿子的标准化生产、脱涩保鲜、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发,以及树体改造、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适合观光采摘的甜柿品种试验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开展豆类、杂粮等新品种研究开发,以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等,尽快将我区建成全国优质豆类、小杂粮的研发中心和成果展示中心。2 .推进区域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推广,以实施“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点科技项目为契机,以区种植业服务中心、畜牧业服务中心等为依托,整合各乡镇农村科技服务站,大力扶持各类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发展,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食用菌、磨盘柿、豆类、干果、水产养殖等产业服务体系,以及创汇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等。整合并利用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类培训基地、学校和农业远程教育站点的功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吸纳、应用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3 .依靠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充分发挥星火计划的示范和影响,引导乡镇认识自身优势,围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科技资源开发,合理规划和配置科技要素,促进区域内技术、智力、信息、资金等的聚集,提高区域整体吸纳和应用科技的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在现有基础上,结合不同乡镇特点,继续加强十渡、燕山等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新培育琉璃河、长阳、青龙湖等三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十一五”期间,争取建设国家级星火密集区2个,市级星火密集区3个。加强科技强镇富民工作。切实抓好长阳、琉璃河、阎村、十渡、青龙湖等乡镇的试点和示范,针对乡镇发展需求和科技工作基础,通过开展科技规划和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强化乡镇科技工作,提高乡镇科技工作水平,促进乡(镇)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4,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广大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的转变。借助首都的智力资源,提高村镇规划和改造的科学性。在农村建筑、通路、改水、改厕、污水、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大力推广应用各类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增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农民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加强农业节水、废弃物无污染利用,沼气、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等相关技术的开发,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和医疗急救网络建设。(二)增强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促进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围绕“产业立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推动企业尽快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竞争力。1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良乡工业开发区等园区为依托,大力推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在若干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果,显著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强与首都科研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科技成果和人才优势,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带动全面科技协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市有关政策,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专利等多种形式,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2 .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型建材和现代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技措技改,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管理技术和科学组织模式,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取代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工艺为导向,通过组织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引导企业集成应用和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改善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全区制造业的技术水平。重点是整合区域内资源、研发和生产优势,推进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材资源保护和新型建材开发共性技术研发和中试基地建设。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都市型工业,重点是促进服装、食品饮料加工企业在工艺、装备、新产品开发和检测手段等方面水平的提升,打造研发、工业设计、生产、包装、物流及营销产业链,促进都市型工业发展。以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整顿为契机,围绕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培育和发展替代产业。3 .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集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良乡物流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现代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应用先进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依托高教园区,发展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服务业。依托首都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科技、管理、人才、信息、财会、法律等咨询服务业,以及工业设计、工程咨询、技术市场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运用科技手段,促进科普、民俗文化等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区域特色旅游精品项目。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抓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银行、远程教育、数字家庭等信息平台的示范建设,提高全区服务业整体科技水平。(三)提高科技支撑社会全面发展能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奥运科技和新城建设为契机,大力强化科技在房山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医疗卫生、市政交通、食品安全、人居环境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进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依靠科技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为重点,开展循环经济科技示范,逐步构建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我区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加强水、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集成和推广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调查与监测、综合整治等技术;开发和推广水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水环境与流域生态保护等技术;开发和推广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推动能源高效合理利用。利用科技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重点是抓住工业、建筑和交通等能耗大、节能潜力大的部门和行业,开发推广应用各类节能降耗技术。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与示范,集成、推广与应用相关先进技术,为建设高效、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利用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加强环境科技工作。重点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和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等方面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视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促进环保科技产业的发展。2 .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技水平。深入研究新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加强新城建设的科学规划。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加强相关科技成果和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城市或城镇建设和公共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显著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重点是加强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绿色装饰装修材料制备技术、城市灾害应急与救援技术等开发应用,推动建筑业、建材产业的健康发展。3 .集成运用科技手段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坚持以人为本,在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居住、健身等方面,加强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适合城乡基层使用的诊断、治疗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应用,推动建立和完善区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普及卫生知识,促进全区医疗卫生科技事业发展,保障和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状况和水平。围绕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是动植物疫情、疫病预警系统及其相关技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等开发应用。加强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水资源健康循环利用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4 .大力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全国科普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场馆建设,支持发展各类科普示范基地、示范乡(镇)、村、户;坚持每年一个主题,开展“科技周”、“科技三下乡”和“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着力抓好以周口店、石花洞、十渡等为重点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游、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霞云岭大足鼠耳蝠保护基地建设、中国原子能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挖掘旅游的科普价值,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将科普教育、科技知识传播融入旅游之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继续开展科普型社区创建活动。在居民社区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新城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创建一批科普型示范社区,推进科普进社区的深入发展。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积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市场有效推动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四)强化科技自身发展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我区科技工作与国家、市科技工作的有效衔接,提高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科技自身发展能力。建立和完善具有房山特色的、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1 .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区实际需要,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落实各类科技优惠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加快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 .加强科技基础性工作。根据我区功能定位、特色优势和战略重点,结合北京市科技工作八大主题计划的实施,充分利用首都科技资源的辐射效应,以及国家、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委区”合作、共建等多种模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或重点科技项目,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努力提高我区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发挥科技部门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加强行业科技工作,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加强乡镇基层科技工作,依靠科技促进乡镇发展。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科技统计工作,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科技统计体系,为科技发展和管理提供依据。3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实施专利战略,切实贯彻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鼓励和支持专利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支持专利成果在我区转化和产业化。实施标准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形成一批企业、地方、乃至国家标准。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执法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4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发展全局中突出的战略地位。打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多种形式引进各类紧缺科技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充分发挥高教园区作用,重点加强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交流制度,完善社会化科技人才网络。营造平等竞争、协同合作的良好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四、重点科技项目“十一五”期间,将采取“有限目标,重点支持”的方式,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集成有限科技资源,重点实施若干对全区科技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具有较高显示度、能够充分体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具有较明显汇聚国家、市、区以及社会资源的重点科技项目。(一)关闭矿山后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针对房山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整顿后产业转型面临的一系列重要科技需求,在生态修复建设、替代产业培育和发展等方面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将重点实施以下项目:(1)矿山关闭后裸露地生态恢复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2)矿山替代产业开发的科技示范;(3)替代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推广;(4)产业转型期劳动力再就业技术培训。(二)北京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北京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以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绿色园区为目标,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对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重点实施以下项目:(1)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究;(2)石化新材料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设;(3)信息化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设;(4)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建设;(5)资源循环利用、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开发项目;等。(三)新型建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示范。围绕房山建材支柱产业发展,加强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新型建材开发等关键技术开发及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建材产业竞争力提升。将重点实施以下项目:(1)大理石、花岗石等房山唯一性特色资源保护性开采技术的引进和二次开发;(2)新型墙体材料的研发;(3)建材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中试平台建设;(4)建材产业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四)”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北京市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和基础,围绕培育和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构建具有房山特色的“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将重点实施以下项目:(1)“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研究;(2)食用菌、磨盘柿、豆类、干果、水产养殖等区域特色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3)出口创汇农业服务平台建设。(五)区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系列技术开发与示范。主要围绕我区特色唯一性农产品资源,开展深加工配套技术和产品开发,培育和发展区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1)豆类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2)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3)磨盘柿深加工技术开发与示范(六)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工程。选择有基础的乡镇,围绕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集成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科技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1)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重点建设十渡和燕山两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琉璃河、长阳、青龙湖三个市级星火技术密集区,以此来带动各乡镇的科技进步。(2)科技强镇富民工程。重点抓好长阳、琉璃河、阎村、十渡、青龙湖等乡镇的试点和示范。(七)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针对房山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科技需求,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1)节能、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示范;(2)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相关技术开发与示范;(3)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科技示范;(4)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工程。(八)新城建设与管理科技示范。主要围绕新城建设与管理的需求,开发应用一批城市建设、管理中亟需的关键技术,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依靠科技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将重点实施以下项目:(1)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规划研究与制定;(2)城市建设中节能降耗、新能源等关键技术开发应用;(3)城市信息化管理等关键技术开发应用;(4)城市化发展中人口、卫生等领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开发应用;(5)城市化发展中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及其技术开发;等。上述重点科技项目将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采取各种形式,争取获得国家、市资金支持,并由区财政给予相应资金匹配和支持。重点科技项目将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调整进行适当调整。五、保障措施与支撑条件(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领导。完善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科技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提高科技决策、组织和协调水平。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认真抓好科技项目组织实施、科技成果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技信息服务等工作。加强乡镇、办事处科技机构或科技专干队伍配备,完善乡镇科技工作评价机制,形成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良好局面。加强部门和行业科技工作。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各种科技投融资的有效形式,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稳步增加科技财政投入,到2010年,区级财政科技支出达到同级财政支出的1.3%;加强与国家、市的各类科技计划、主题计划和重大专项的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市两级科技资金的支持;积极探索担保、贴息等多种融资形式,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加大科技投入,使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设立专利产业化专项资金,鼓励专利成果在我区转化和产业化;强化对重点科技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三)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结合我区的特点,研究制定鼓励科技富民、科技兴企、科技强区的各项配套政策。健全人才政策,构建培育和引进科技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科技奖励政策,激励科技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四)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二种资源二个市场,开展全方位、宽渠道、多形式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首都丰富科技资源,不断创新科技对接机制,集成和凝聚各类科技资源,服务于我区发展。认真学习和引进区外国际和国内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结合本区条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五)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加大对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科技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形成鼓励创业创新、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良好氛围,逐步扭转科技创新活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倾向。努力形成全区上下关注科技、依靠科技和应用科技的良好氛围。附表:“十一五”房山区拟实施重点科技项目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实施年度拟投入经费争取支持方式1关闭矿山后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2006-2010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2北京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2006-2010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3新型建材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示范2006-2008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4“产业引领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2006-2008国家、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5区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系列技术开发和应用2006-2008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6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2006-1010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7科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工程2006-2010国家、北京市科技项目资金、区财政资金配套8新城建设与管理科技示范2006-2010区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