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

    • 资源ID:1261329       资源大小:205.98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

    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年4月一、前言1二、现状与形势3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2四、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14五、地质灾害防治区划17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1七、资金估算38八、保障措施41一、前言为保障房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与首都相适应的地质安全体系,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首都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发(2012)20号)和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房山区实际,编制本规划。第一条主要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2003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发201120号)、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京政发(2012)20号)、北京市关闭固体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规划(2011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2013年)、房山区旅游景区地质灾害调查报告(2013年)。第二条规划对象房山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滑坡及不稳定斜坡共五种类型。第三条规划范围房山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019km20第四条规划期限以2015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其中2016-2017年为近期规划年,2018-2019年为中期规划年,2020年为远期规划年。二、现状与形势第五条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房山区现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共计882处,详见表1。其中崩塌394处,滑坡11处,泥石流148处,地面塌陷36处,不稳定斜坡293处,涉及区内16个乡镇(街道)、123个行政村,威胁村民共计9767户25623人。此外,还涉及22个旅游景区、3所学校、2处水库及多条主要道路。(1)崩塌崩塌是房山区最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目前共有崩塌隐患394处,除长沟镇、城关街道及东风街道外其它所有乡镇均有分布,灾害规模有3处为中型,其它均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道路和居民点。(2)滑坡滑坡在房山区总体上不发育,据调查,房山区现有滑坡11处,其中10处为已发滑坡同时存在滑坡隐患,1处为滑坡隐患,滑坡规模均为小型。(3)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区最典型、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房山区现有泥石流隐患148处,泥石流流域总面积348.16km2,其中79处曾发生过泥石流灾害。按照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表1房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序号乡镇(街道)名称隐患点数灾害隐患类型受威胁对象类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道路景区水库中小学其它居民点隐患点行政村数威胁户数威胁人数1城关街道1000010000011392大安山乡633305101533100623896225253大石窝镇271103112910031481453694东风街道1001001000000005佛子庄乡9435019535267008551596030396韩村河镇3219150785002176782707河北镇451229319152001117954314158南窖乡3680602214100219564918129蒲洼乡633525219370011248778204410青龙湖镇1231215100038510940611十渡镇79440120234012104221414335112史家营乡843501892243210533112852642713霞云岭乡2111023353687850112115141827459914张坊镇6134113013125003447351117415周口店镇72231151321480124712367118316长沟镇100010010000000房山区8823941114836293331502362439123976725623标准,23处属中易发泥石流,125处属低易发泥石流,主要集中在霞云岭乡、佛子庄乡、史家营乡、周口店镇和张坊镇;按照泥石流隐患规模,有6处为大型泥石流,其它以中型和小型为主,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和道路。(4)地面塌陷房山区现有地面塌陷隐患36处,大多由煤矿开采引起,集中发育在大安山乡、史家营乡、霞云岭乡、蒲洼乡、佛子庄乡和河北镇等地区,灾害规模4处为大型,6处为中型,其它均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5)不稳定斜坡房山区共有不稳定斜坡293处,主要分布在霞云岭乡、佛子庄乡、周口店镇、十渡镇、南窖乡和史家营乡等地区,灾害规模1处为大型,10处为中型,其它均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和道路。第六条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通过对房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形成条件的分析研究,采用“地质灾害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分区。房山区可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及不易发4种级区,共11个亚区(图1、表2)。(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八)高易发区面积约400.2km2,占房山全区面积的19.8%,灾害隐患点数量共计537处,分为5个亚区:蒲洼乡南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大安山A1高反发区及Ie号BI中1发区及编号C抵岳发K及编号D不勃发区及6*滑坡I.Mt,CI碍定斜坡区JtiMiMin02468千米图1房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2015)表2房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简表名称分布面积(k?)占全区面积比例()区号面积(km2)备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八)400.219.8Al17.4蒲洼乡南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242.4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大安山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323.7张坊镇瓦沟-东关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4102.6周口店镇西部、南窖乡-河北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514.1周口店镇东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95.514.6Bl230.1十渡镇-霞云岭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54大石窝镇韩村河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6.8佛子庄乡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44.6河北镇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746.137C746.1主要分布在房山区西北部山区、半山区,地质灾害较少,居民数量相对较少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577.228.6D577.2房山区东部地势较平坦的平原区乡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2)、张坊镇瓦沟东关上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3)、周口店镇西部、南窖乡-河北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4)、周口店镇东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中易发分区面积约295.5k11E占房山全区面积的14.6%,灾害隐患点数量共计311处,分为4个亚区:十渡镇-霞云岭乡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1)、大石窝镇-韩村河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2)、佛子庄乡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3)、河北镇北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4)o(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低易发区面积约746.1km2,占房山全区面积的37.0%,灾害隐患点数量共计34处,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乡镇内地质灾害数量较少、居民相对分散或数量较少的地区。(4)地质灾害不易发区(D)不易发区面积约577.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8.6%,地质灾害不发育,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第七条地质灾害防治现状1、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扎实推进近年来,房山区先后开展了西山采空塌陷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100000)、突发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000).旅游景区地质灾害调查等多项基础性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现状。同时,加强了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管理,全面落实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新建工程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2、群测群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加强(1)房山区基本建立了区一镇(街道)一村一人的逐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专人负责监测。(2)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排查制度。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在主汛期入驻房山区国土分局,加强了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和应急调查工作。(3)成立了房山区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并编制了房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了组织和管理保障。(4)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开展了突发地质灾害隐患避险场地(所)现状调查、评价及新选址工作,编制了避险场地(所)建设方案并制作了避险明白卡。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显著20112015年间,房山区完成了13项险村险户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为2537.3万元。对受威胁险户实施了搬迁避让工程,共搬迁2700多人,涉及7个乡镇,分别为霞云岭乡、大安山乡、南窖乡、佛子庄乡、青龙湖镇、蒲洼乡及十渡镇。同时,开展了6条道路局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别为京昆路(Glo8)、良三路(S328)、阎河路(S207)、谏宝路(Xol7)、周张路(Xoo2)及贾金路(X019),治理总长度约126.7kmo防治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房山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减轻了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取得实效2014年以来,房山区国土分局与区应急办、区防汛办、区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基于气象因素的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工作,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4-2015年房山区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在全区3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仪器,启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研究工作。5、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得到宣传普及充分利用每年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借助多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大会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总结大会,对各级政府相关责任人进行识灾、防灾、避灾等知识技能的培训。房山区每年还组织险户开展逃生应急演练,增强了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及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第八条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房山区大部分面积为山区,为北京地质灾害发育较为集中的区域。“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落实新时期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房山区地质灾害以突发地质灾害为主,且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和一旦发生灾害负面影响大的特点。虽然近些年加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并采取了一些有效防治措施,防灾演练和群众主动避险意识明显增强,人防、物防、技防力度不断加大,应急调查和处置能力有一定提高,但截止到2015年底仍有直接威胁村民的隐患439处,其中威胁人数大于100人的隐患点有56个,涉及39个行政村,威胁村民共计7121户17491人。地质灾害风险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从薄弱环节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尚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现有1:50000突发地质灾害调查不能满足泥石流高精度预警需求,亟需开展高中易发泥石流沟1:10000调查,地面沉降、地裂缝详细调查需在现有普查的基础上,开展高精度调查,并提出防控对策。二是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密度有待提高。目前房山区仅对极少部分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实施了专业监测,且监测网络“建、管、用”相脱节,功效发挥不够充分。三是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强。20112015年间,房山区仅完成了13项险村险户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仍有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治理,地面沉降、地裂缝发展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掌握。四是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指挥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和应急调查队人员结构、技术水平、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五是地质灾害预警模型、风险评价等问题的科学研究深度不够,地质灾害防灾科技能力仍需提高。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九条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首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战略新定位,紧密结合房山区“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突发地质灾害为防治重点,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特点,全面规划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推动新常态下房山转型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第十条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主动预防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类活动聚集地以及重大工程作为防治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社会防治的综合作用,变消极被动的应急处置为积极主动预防,积极采取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有效规避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构成的威胁。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据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防治工作现状,全面规划,按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躲的推进防治工作。重点抓好易发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优先安排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地区,集中力量加以防治,带动和推进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3、综合治理,保障安全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害程度,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4、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区政府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明确界定地质灾害的责任主体,对于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5、完善制度,依靠科技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体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加强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成效。四、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第十一条总体目标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地方性规章和管理制度;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制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期次;加大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降低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房山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十二条分期目标(1)近期目标(2016-2017年):巩固群测群防“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成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定期排查和应急调查制度;实施9057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让工程,完成受崩塌威胁的1所小学校的避让工程;实施1处避险场地和64处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研究。(2)中期目标(2018-2019年):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实施13326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让工程;实施1处避险场地和82处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开展重要灾种的成灾机理、防治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3)远期目标(2020年):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成重点乡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实施6194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让工程;实施5处避险场地和85处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工程;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综合问题研究。第十三条主要任务1、完善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结合“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成果,完善地质灾害排查制度、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办法及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等。每年保质保量开展防治培训、汛前排查、汛期应急调查、应急避险演练等工作。将专业监测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支撑,更好地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变化,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水平。通过完善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遭受地质灾害的风险,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房山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加强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推进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充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立地质灾害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适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增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3、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在全区“十三五”经济、农业、交通、旅游等重点发展区域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乡镇分别开展1:1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明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和危害,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4、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危害大小、轻重缓急顺序,规划期内将分期对104处威胁居民点、96处威胁道路、33处威胁景区的共2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2处同时威胁居民点和景区)及7处避险场地开展治理,降低地质灾害危害。5、实施受威胁对象搬迁避让工程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危害大小和治理条件等因素,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但不作为治理点的约2.86万人(其中,南沟搬迁人数共约1.84万人,北沟搬迁人数共约L02万人)及1所学校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搬迁避让工程,以消除地质灾害的威胁。6、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开展地质灾害成因机理、预警阈值和预测预报等研究,加强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7、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和教育工作,加强群测群防员的防灾减灾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五、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第十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分区为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明确“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根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不参与防治分区),充分考虑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因素,将房山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三个级别,共分25个亚区(图2、表3)。重点防治区面积约254.6km2,占房山区面积的12.6%,灾害点数量共计573处,分布在12个区域。灾种以泥石流、崩塌及地面塌陷为主,地面塌陷防治措施以搬迁避让、专业监测为主,其它灾种防治措施以工程治理为主。次重点防治区面积约1654k11占房山区面积的8.2%,灾害点数量共计243处,分布在12个区域。灾种以泥石流和崩塌为主,防治措施以工程治理为主。一般防治区面积约1021.8km2,占房山区面积的50.6%,为房山除重点防治区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山区,区内地质灾害数量较少,共发育地质灾害66处。灾种以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为主,防治措施以群测群防为主。第十五条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在地质灾害防治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单点地质灾害隐患张坊镇岳各庄镇的寸河镇A1高危险区及号B1中危险区及号C低卷险区及Ie号"j"叵滑坡m龙布施C不险定堀域日她而塌陷长阳镇IWU薪芦第乡,官道镇窑上乡东南召植友店镇交道镇02468千米图2房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2016-2020)18表3房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表分区及编号面积(km2)占山区面积比例分区名称重点防治区I116.8254.612.6蒲洼村-森水村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285.5芦子水-四马台-北直河-石板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340.7秋林铺-史家营-金鸡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418.6三合庄东关上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54.6大草岭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68.7花港-中窖一南窖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712.7下寺-黄元寺-黄山店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810.1车厂村-黄院村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934.2佛子庄-北辛庄河东村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106.2陈家坟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112.4北车营村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1214.1大安山-寺尚-赵亩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IIl21.6165.48.2西石门-九渡-西关山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235.1西台平六合卧龙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11311.5栗园厂-王老铺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1145.4三流水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56.6后石门-石窝村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614.2大峪沟-水头-三岔村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716.7圣水峪-孤山口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83.3栓马庄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915.9柳林水石板房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lO12.8红煤厂-中山村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ll4.4三十亩地东港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111217.9万佛堂-南观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III1021.81021.850.6其它山区一般防治区点的易发性、危险性及城乡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确定规划期内地质灾害防治重点。1、重点防治灾种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是区内最发育、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不稳定斜坡是区内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因此将以上四类作为规划期内房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灾种。2、重点防治路段对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大、危害严重的路段作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路段。共确定规划期内重点防治路段8条:京昆路(Glo8)、军红路(X209)、红南路(X030)、沫宝路(Xol7)、十霞路(X045)、六石路(X018)、周张路(XOo2)、贾金路(X019)o3、重点防治隐患点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生的可能性和险情等级,结合已采取的防治措施,规划期内需进行工程防治的隐患点共计231处(其中2处同时威胁居民点和景区),其中威胁居民点的隐患点104处,威胁道路的隐患点96处,威胁景区的隐患点33处(表4)。表4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等级划分表序号乡镇名称隐患点受威胁威胁对象类型居民点道路景区1霞云岭乡48162842佛子庄乡2515473史家营乡1751114河北镇87015南窖乡86206韩村河镇115527周口店镇229588张坊镇7I249大安山乡1991()01()十渡镇32919411蒲洼乡1468012青龙湖镇330013大石窝镇16132114长沟镇1001合计2311049633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第十六条总体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应急体系、调查评价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搬迁避让、工程治理、防灾培训及科普宣传等防治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实施,需完成2.86万人的险村险户和1所小学校的搬迁避让工程,以及7处避险场地和231处地质灾害防治点的治理。通过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达到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第十七条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贯穿整个规划期,主要开展以下工作:1、落实防灾责任制,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和群测群防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2、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群测群防员补贴经费由区财政承担,专款专用。建立政府、社会和责任单位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3、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地质灾害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农委、教委、交通和旅游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根据地质灾害最新信息及时更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制定应急避险措施。当发布预警信号后,组织险户按照明白卡上的避险路线到避险场所进行紧急避险,安全撤离危险区。5、实施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与培训,普及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提升群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6、构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依托高水平的专业科研单位,开展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和预测预报研究,加强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能力。7、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在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人员和各级责任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第十八条近期防治措施1、完成9057人的险村险户搬迁避让工程,其中南沟2757人,北沟约6300人(含循环产业园安置约1500人)。对受崩塌影响的黄山店小学1所小学,实施搬迁避让工程。2、开展1处避险场地(表5)和64处(其中1处同时威胁居民点和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其中居民点周边隐患点33处(表6),道路路段17处(35个隐患点)(表7),景区周边隐患点15处(表8)。3、利用专业监测作为群测群防的科技支撑,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模型研究,在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各种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基础上,研究降雨变化规律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建立各种地质环境背景下降雨过程与地质灾害的耦合模型。表5近期开展治理工程的避险场地明细表序号乡镇名称灾害类型治理方案1霞云岭乡霞云岭乡上石堡村村村粮站避险场地滑坡坡面清理+挡土墙工程表6近期开展治理工程的隐患点明细表(居民点)序号乡镇名称灾害类型治理方案1大安山乡大安山乡大安山乡政府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削坡+挡土墙工程2大安山乡大安山乡寺尚村后台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挡土墙工程3大安山乡大安山乡西苑村董立恒家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坡面清理+挡土墙工程4大安山乡大安山乡宝地洼村螟头崩塌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坡体支护十挡土墙5大石窝镇大石窝镇三岔村老黄沟隐患点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挡渣坝+排导沟+沟道清理工程6佛子庄乡佛子庄乡陈家坟滴水岩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主动防护网+挡土墙工程7佛子庄乡佛子庄乡佛子庄村文体中心后部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坡面清理+主动防护网8佛子庄乡佛子庄乡下英水银狐洞口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主动防护网9佛子庄乡佛子庄乡佛子庄村后街姜玉柱等屋后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削坡+挡土墙+截水沟工程10韩村河镇韩村河镇南面窑滑坡隐患灾害治理工程滑坡填充裂缝+截水沟+抗滑桩+挡土墙工程11韩村河镇韩村河镇上中院三区小型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挡土墙工程12韩村河镇韩村河镇罗家峪五队、七对小型崩塌隐患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主动防护网工程13河北镇河北镇口儿村泥石流灾害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削坡+挡土墙+排水沟+拦挡坝工程14南窖乡南窖乡花港村隗家台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坡面清理+挡土墙+排水沟+主动网防护工程15蒲洼乡蒲洼乡宝水村东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沟道清理+排导沟工程序号乡镇名称灾害类型治理方案16蒲洼乡蒲洼乡芦子水村东坡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挡土墙+场地平整+植被绿化工程17十渡镇十渡镇西关上村西坡董贵兰家西侧山坡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挡土墙+排水沟+主动网防护工程18史家营乡史家营乡史家营村底下园子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工程19史家营乡史家营乡秋林铺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拦挡坝+沟道清理+排导沟工程20霞云岭乡霞云岭乡四合村安子沟59号郑书维等屋后崩塌灾害治理工程崩塌坡面清理+主动防护网+挡土墙工程21霞云岭乡霞云岭乡银水村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坡面泥石流挡土墙+排水沟+场地整理工程22霞云岭乡霞云岭乡庄户台村包骨寺史学出等屋后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削坡+挡土墙+截水沟工程23霞云岭乡霞云岭乡庄户台村鱼骨寺黄台陈新国等屋后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坡面清理+挡土墙+排水沟工程24霞云岭乡霞云岭乡石板台村水泉洼李连山等屋后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削坡+挡土墙+排水沟+植被恢复工程25霞云岭乡霞云岭乡堂上村堂上江心台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泥石流拦挡坝+沟道清理+排导沟工程26霞云岭乡霞云岭乡四马台村水泉西大台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坡面清理+挡土墙工程+排水沟工程27霞云岭乡霞云岭乡庄户台村台儿港崩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崩塌坡面清理+挡土墙工程+排水沟工程28张坊镇张坊镇大西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挡渣坝+排导沟+沟道清理工程29周口店镇周口店镇板石矿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拦挡坝+沟道清理+排导沟工程30周口店镇周口店镇泗马沟西沟泥石流隐患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拦挡坝+沟道清理+排导沟工程31周口店镇周口店镇拴马桩村井儿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泥石流拦挡坝+沟道清理+排导沟工程32周口店镇周口店镇周口店村河滩北路不稳定斜坡灾害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挡土墙+排水沟工程33周口店镇周口店镇黄院村黄院新村李素荣家北侧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不稳定斜坡坡面清理+挡土墙工程+排水沟工程表7近期开展治理工程的隐患点明细表(道路)序号名称起止桩号灾害类型治理方案1G108国道77Km+200m77Km+400m崩塌隐患K77+270-K77+310崩塌护面墙K77+310K77+328清理浮石、SNS护网K77+350K77+382清理浮石、SNS护网2G108国道80Km+600m81Km+70Om崩塌隐患K80+747K80+825崩塌护面墙K80+825K80+866清理浮石、SNS护网K80+888K80+927清理浮石、SNS护网K80+938K80+997清理浮石、SNS护网K81+031K81+145清理浮石、SNS护网K81+145K81+177挡渣墙K81+300-K81+375清理浮石、SNS护网K81+375K81+425挡渣墙K81+570-K81+670清理浮石、SNS护网3G108国道96Km+10Om崩塌隐患K96+090K96+130崩塌清理浮石、SNS护网4G108国道97Km+300m崩塌隐患K97+200-K97+260崩塌清理浮石、SNS护网5G108100Km+900m处崩塌隐患K100+805-K100+840崩塌清理浮石、SNS护网K100+900-K100+999清理浮石、SNS护网6G108104Km+250m处崩塌隐患K104+360-K104+440崩塌清理浮石、SNS护网7G108K109+800m至KIlO+80Om崩塌隐患K109+800-K109+997崩场清理浮石、SNS护网Kl10+070-Kl10+135清理浮石、SNS护网Kl1O+2OO-K110+255清理浮石、SNS护网Kllo+380K110+420清理浮石、SNS护网Kl10+430-K110+485清理浮石、SNS护网KlIO+522K110+552清理浮石、SNS护网Kl10+573-Kl10+650清理浮石、SNS护网Kl10+706-Kl10+830清理浮石、SNS护网8X045K3+700K4+100崩塌隐患K3+900K4+000崩塌清理浮石、削坡、SNS护网9X045K4+300750崩塌隐患K4+400K4+550崩塌清理浮石、削坡、SNS护网10X045K5+720600崩塌隐患K5+650K5+680崩塌清理浮石、削坡、SNS护网11X045K6+500350崩塌隐患K6+380K6+400崩塌清理浮石、削坡、SNS护网12X045K7+650500不稳定斜坡K7+600K7+625不稳定斜坡削坡、锚喷13X045K8+3OO崩塌隐患K8+500K8+600崩塌削坡、锚喷序号名称起止桩号灾害类型治理方案14X045K9+750900不稳定斜坡K9+870K9+900不稳定斜坡拦石坝15X045KIO+3OO35O崩塌隐患K10+23

    注意事项

    本文(房山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