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docx
房山区“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1年9月目录前言1一、规戈IJ背景3(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3(二)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6(三)“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8二、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总体目标13(四)主要指标14三、发展布局15(一)总体布局15(二)主导产业布局17(三)特色产业布局19四、重点任务23(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23(二)推进产业提档升级25(三)提升数字农业水平28(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30(五)确保农业绿色安全32(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34五、保障措施36(一)加强组织领导36(二)整合政策资金37(三)保障产业用地37(四)强化人才支撑38(五)加强联农带农38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实现厚积薄发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也明确了北京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房山区是北京市的农业大区与强区,是全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和旗帜。近年来,房山区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紧扣北京“大城市小农村”“大京郊小城区”特点,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持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供给保持稳定发展,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为北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首都功能的强化和房山区“一区一城”战略的推进,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强化规划引领,明确房山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21年中央及北京市“一号文件”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房山区依托自然环境优势与历史文化优势,统筹农业、农村资源,深入实施农业“调转节”,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农业生产结构持续调优“十三五”期间,全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呈现“四降一升”态势,农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总产值均持续下降,林业产值持续上升。2019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8亿元,与2015年相比下降15.9%。2019年,粮经作物播种面积9.1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29万亩,分别比2015年减少50.8%和14.7%。通过大力发展节水高效设施农业,全区设施农业播种面积和生产效益不断提升,2019年全区设施农业播种面积达到5.19万亩,产值达到5.5亿元。2 .农业示范创建成效显著深入推进农业示范创建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强镇、都市农业示范乡镇、“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工作有序推进。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房山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认定,窦店镇、长阳镇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资格,大石窝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窦店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3 .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全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达26家,农业创新创业团队工作站35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成员22人,创业基地11个,拥有农业科技专利100余项,农村“双创”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率超过40%。建成国家级、市级“星创天地”各3个,组织实施市级、区级农业科技创新项目(课题)32个,市、区两级财政科技经费1925.2万元,农村创业创新领域越来越宽,逐步覆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特色工艺产业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带动农民就业达3万余人,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4 .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全区农业用水量与农用化肥施用量持续下降,2019年较2015年分别下降40.7%和25.9%o完成60个市级生态农业园区和127个区级生态农业园区创建,“三品一标”认证基地273家,“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达到923个,其中绿色食品32个,有机农产品43个。全区畜禽规模备案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4%,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农药利用率达到44%。5 .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蜂业快速发展崛起,已成立14家养蜂合作社和1家区级养蜂协会,以“德蜂堂”、“天蜂奇为龙头的蜂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带动着一大批本区的养蜂专业合作社和广大蜂农,全区蜂群达到3.477万群,蜂农1040户,累计核发养蜂证912个,蜂业总收入1312.94万元。林下经济取得初步成效,林下经济累计发展留存面积达到3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户1700余户,带动农民就业3692人,实现总产值1746万元。葡萄酒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酒庄2()家,安置农民就业2000余人,种植酿酒葡萄L3万余亩,形成了以青龙湖镇为核心的北部生态休闲区和以张坊镇为核心的南部文化旅游区。6 .休闲农业旅游蓬勃发展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传统村落为形、创新创造为径,积极拓展农业新功能,促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推动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区现有登记在册的乡村旅游特色业态8大类42家,全区星级旅游民俗户254户。全区星级旅游民俗村18个。(二)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同全市其他涉农区一样,房山区农业还普遍存在着农业科技优势发挥不明显、农业综合效益偏低等共性问题,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突出。1 .特色高端特征不突出房山区农业体量大,产品种类丰富,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磨盘柿、蜂产业、葡萄酒产业等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没有形成特色拳头产品,所以仍需进一步打造主导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房山区的农业科技含量近年来虽不断提升,但“高精尖”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另外,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用工成本、土地流转费、化肥农药等生产投入品),再加上农业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要求越来越严,使农业生产、经营的利润越摊越薄。2 .农业农村人才匮乏近年来房山区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农民非农就业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农业农村人才缺口较大,农业普遍留不住人、吸引不来人。一是基层农业服务和技术推广人员不足。二是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明显,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三是乡村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新农人”的认定、管理、服务和扶持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的政策环境还不够成熟。3 .休闲农业亟需提档升级受消费升级以及“大棚房”整治等因素的影响,房山区休闲农业从业人员、接待游客和经营收入都有所下降,2019年,全区农业观光与乡村旅游总收入为1.2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约50%。主要原因,一是休闲农业无统一标准,经营水平与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同质化竞争激烈、自产农产品越来越少、品种单一、农事活动体验性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三是部分产业项目多倾向于追求短期效益的餐饮、住宿,而不重视农业产业的发展,脱离了农业产业的基础。4 .产业配套用地亟待解决要发挥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功能,必须建设配套商业和服务设施。但目前农业项目缺乏建设用地指标,对辅助生产的农业设施用地认定较为严格。因此,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打不通,缺乏可操作的措施和指南。(三)“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十九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尽快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2 .都市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要求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为发展方略,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城市现代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同谋划、一并实施,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3 .“一区一城”区域定位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房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QO17年-2035年)指出,房山区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要以科技为引领,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典范。房山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窦店、大石窝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长阳镇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健全分享增值收益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做强“磨盘柿”“上方山香椿”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做专“中华蜂”产业,提升设施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发展特色番茄产业,打造房山葡萄酒“紫色名片”。要落实“菜篮子”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播种面积和产量均稳步提升。大石窝牧原、石楼二商生猪养殖场建成投产。建设新型集体林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花卉和药材。发展数字农业,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以良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打造国家数字乡村试点。4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房山区是北京市农业大区之一,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作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房山区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作用,带领全区建设具有全球视野、紧跟国家战略、体现首都核心功能、突出房山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建成全市的农业科技创新先导区和首都市民休闲游憩的乐园。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立足房山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和科技金融创新城的发展目标,以科技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重点抓住生猪、蔬菜两个品种,稳住首都“菜篮子”基本供应的安全底线,积极组织蔬菜和畜禽等生产,增加肉蛋奶等供给,推进房山区现代农业规模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坚持走资源节约、生态友好、智能现代、高质高效、融合发展、科技引领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二)基本原则1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房山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突出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性再利用。2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根据房山区地形特点、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科学、合理布局主导产业和空间,充分发挥区域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具有房山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坚持平原区、浅山区、山区特色化发展,结合不同类型的农业发展具有特色的多元农业旅游综合体。坚持东部平原乡镇与浅山区部分乡镇主导产业区园区化发展、西部山区乡镇特色产业区集聚化发展。3 .坚持科技导向、开放发展。坚持创新发展、科技引领,立足房山区科技金融创新城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赋能现代农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物联网信息化等方面技术创新。房山区作为京保石轴重要节点,充分利用津冀的广阔发展空间,推进产业、市场、科技、生态协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高效利用。4 .坚持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将农业与生态涵养、文旅体验、休闲康养相结合,大力发展景观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创新互促互动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立足区位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创新、改革、挖潜、提质、增效,使全区成为主导产业强、特色产业优、品牌响、竞争强、影响大的特色魅力产业区,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精尖产业和安全农产品品牌。(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粮经产业、设施蔬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实现提质增效,粮食、蔬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中华蜂、磨盘柿、葡萄酒、林下经济、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实现提档升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取得明显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效益、绿色安全水平、科技应用水平、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示范引领京津冀农业高精尖发展。(四)主要指标表1“十四五,时期房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核心指标指标单位基期值2025年增幅优质蔬菜生产面积万亩-4-蔬菜供应量万吨15.39171.61生猪存栏量万头0.0612.512.44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折纯)公斤/亩20.85<20.85-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折百量)公斤/亩0.2<0.2-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95>5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13.0817.44.32农户参加合作社比重%36.7>37,5-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43.45>45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63.4480绿色、有机农产品覆盖率%8124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9.99>98-农业标准化基地覆盖率%657510三、发展布局(一)总体布局结合房山区“一区一城”的城市空间布局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综合考虑房山区自然文化资源禀赋、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结合种养业、特色产业等空间分布,构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核心,以主导产业集聚区与特色产业集聚区为主战场,以智慧农业示范带、产村融合示范带、高值生态农业示范带为引领的“一核两区三带”现代农业发展格局。1 .一核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信息化为引领,突出首都科技、人才和市场的核心优势,汇集我国不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沉淀重要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创建“良乡优品”公共品牌服务体系,打造农业农村领域的“中国服务”国家品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部经济。2 .两区(1)主导产业集聚区依托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窦店与大石窝镇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长阳与窦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形成园区带动,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推进设施蔬菜提档升级,提高现代化规模养殖水平,扩大林下经济试点规模,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2)特色产业集聚区在霞云岭、蒲洼、十渡“三乡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和带动北沟青龙湖、河北、大安山、佛子庄、南窖、史家营的联动发展以及南沟周口店、韩村河、长沟、大石窝和张坊的联动发展,依托两沟自然文化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重点扶持房山西部景观作物、特色小杂粮、中草药、食用菌、林果、蜂产业、葡萄酒、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打造房山特色产业集聚区。3 .三个示范带(1)智慧农业示范带聚焦“稳产保供,产业,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在良乡镇、琉璃河镇、窦店镇、长阳镇、石楼镇、大石窝镇等形成以信息化为引领的设施蔬菜、生态健康养殖(生猪、肉牛、冷水鱼等)产业体系,在智慧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智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智慧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商平台等方面形成示范。(2)产村融合示范带以深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导,突出农林产业功能拓展与乡村建设协同推进。在布局上,由乡村、农业产业基地、农业园区、民俗接待户(乡村民宿)等多种业态载体共同构成;在功能上,吃在民俗接待户(乡村民宿)、体验在园区,玩儿在乡村;在产品特色上,形成产品生产、田园观光、农耕参与、乡村体验、文化休闲等多元产品集群,在浅山区打造以多主体经营、多节点联动、专业化分工、全产业链构建为特点的产村融合示范带。(3)高值生态农业示范带聚焦“富民增收”,突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共进。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中药材、林下经济、食用菌、葡萄等特色产业高值化发展为核心,打造循环驱动、科技带动等山区高值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提高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新阶段践行“两山”理论上形成示范。(二)主导产业布局1 .粮食产业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在琉璃河、韩村河、石楼、窦店等粮食主产区乡镇,稳定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小麦籽种繁育面积;在浅山区乡镇发展薯类、豆类、鲜食玉米、葵花、花生等高附加值特色产品,为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在山区生态涵养区乡镇结合山区梯田建设,重点发展景观作物、特色小杂粮等,吸引市民旅游观光。2 .设施蔬菜紧抓北京市设施蔬菜产业集群、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契机,推进全区设施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产增效,在蔬菜生产重点区域就近建设净菜加工基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在良乡镇、长阳镇、窦店镇、石楼镇、琉璃河镇、青龙湖镇、周口店镇、城关街道、韩村河镇与大石窝镇等设施蔬菜主产区乡镇突出发展番茄产业,打造具备现代农业水平的房山区设施番茄产业园。3 .养殖业以疏解整治提升优化为主要方向,在窦店镇、大石窝镇、琉璃河镇、石楼镇等建立无害化、规模化生产体系、繁育体系和屠宰加工体系,逐步扩大规模化养殖比重,稳定发展肉牛、生猪、禽类生产。依托大石窝猪场建设,打造种养结合、高效循环的都市型农业园区。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整合现有渔业养殖资源,以石楼镇吉羊村水产养殖业为核心,发展节水、生态渔业养殖,打造集科研示范、特品供应、休闲垂钓、赛事举办、民宿观光、节庆旅游等于一体的特色渔业产业体系。(三)特色产业布局1 .中药材产业依托现有金银花专业村(河北镇)、林下种植中草药材示范基地(石楼镇)、新鲜药材基地(长阳镇)、黄苓茶加工基地(霞云岭乡)、菊花生产基地(十渡镇)等主要中药材种植基地,发挥地域优势和自然优势,以金银花、菊花、黄苓等品种为主,以观赏、采摘、加工为目的,在种植面积、销售渠道、农产品加工设备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壮大全区中药材产业规模,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培育区域知名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就业。2 .“林+”产业以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自然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为依托,在确保造林成果与林地保护的同时,在适宜的林下空间,适量、适度发展以林下种植与生态景观利用为重点的“林产业。加大对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草根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市级大石窝镇集体林场林下经济试点的扶持力度。推动房山磨盘柿、良乡板栗、上方山香椿、琉璃河京白梨、大石窝福临菱枣、九九桃王、周庄菊花等特色产品高质量发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持续推动以优质核桃、仁用杏为主的山区干果产业带、浅山区磨盘柿产业带、以黄金梨为主的优质梨产业带和大石窝菱枣基地、青龙湖鲜杏基地三大林果产业带与特色果品基地高质量发展。深山区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鼓励扩大蜂群规模,建立健全标准化养蜂体系,积极推广科学养蜂技术,保护和发展“中华蜂”,做大做强“中华蜂”文化,突出房山特色。3 .食用菌产业在蒲洼乡、周口店镇、张坊镇等山区与浅山区乡镇开展休闲食用菌产业试点建设,引进种植羊肚菌、灰树花、榆黄菇、白灵菇等适合观光采摘珍稀品种。在城关街道、石楼、琉璃河等平原乡镇,引进适宜本地区栽培种植的平菇、香菇等优质品种,实现食用菌生产主栽品种的升级换代。鼓励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开展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研发、投入、市场调研和市场推广,带动房山区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做响做实房山食用菌品牌。4 .葡萄酒产业依托以青龙湖镇为核心的北部生态休闲区和以张坊镇为核心的南部文化旅游区,壮大葡萄酒产业发展规模,加快已有酒庄手续办理进度,加大优质酒庄品牌的扶持力度,完善旅游设施、发掘葡萄酒文化、提升葡萄酒品质,利用葡萄酒庄自身资源特点,结合周边旅游资源,探索和开发葡萄酒体验、酒庄旅游、科普教育等特色产业项目,推动葡萄酒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把葡萄酒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具有房山特色的酒庄产业集群。持续举办北京房山国际葡萄酒大赛、北京房山葡萄酒文化节,提升房山区葡萄酒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5 .休闲农业依托平原、浅山区、深山区乡镇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观光休闲、风情休闲、康养度假等产业。围绕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休闲农业80余公里幽岚精品线路、提升美丽休闲乡村环境水平、推进生态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改造提升一批闲置农宅,全面构建覆盖乡村、园区与农户的全要素配套、全方位布局、多层次提升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提高休闲农业对农户增收的贡献率,推动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食用菌产业。中药材产业。林.“产业靖特色产业集聚区大安山多。休闲农业ut。葡萄酒产业,41Vl/,/乙食用苗产业。休闲衣业。蹴)酒产业AMt。养殖业。中药材产业主导产业集聚区。设S嗨菜。养殖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普,?产。市徽现代农业产业园IjiA市畿现代农业产业Si;”林厂产业。粮食产业<mx图1房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图22四、重点任务(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1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田长制”,实行接任、离任交清单制度,将耕地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范畴。坚定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规模总量、空间布局达到市级要求,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修复,注重发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规模生态效益,不断提高耕地的生态功能。2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提升根据“国土三调”成果以及上级下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标开展新一轮农田基础能力建设与土地整治,完善“水、路、电、网”等农业生产附属设施,实现农田“五通一平”,提升全区高标准农田覆盖率。对于自然损毁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修缮或补充老旧的沟路林渠、节水灌溉等农业生产附属设施,稳定高标准农田面积,到2025年,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7.4万亩。3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符合房山实际和发展阶段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创新土地经营方式,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合作经营和订单农业等形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二是发展规模经营主体,通过项目支持、典型带动和规范引导,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产业化联合体各类规模经营主体。三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开展统一供应农资、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系列化服务,通过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实现规模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4 .建设美丽生态田园积极打造房山农业景观综合示范区,精心选择景观农作物,通过多色调景观农作物,打造“田园色调景观”;通过种植食用菌、中草药和建设葡萄酒庄打造“林园特色景观”;通过层次丰富、色彩艳丽的林木,打造“山区立体景观”。通过举办系列“花田节”活动,打造“水岸花田”景观旅游线路,发展民俗旅游等,探索景观农业产品的精细加工、精美包装等,增加景观农业附加值。(二)推进产业提档升级1 .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兴农战略,坚持发展节水、高效、高质、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产业。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小麦籽种繁育面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鲜食玉米、特色小杂粮、薯类等高附加值特色农产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在长沟镇、大石窝镇和十渡镇3个京西稻作文化核心保护区,加大“房山京西贡米保护区”保护与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京西贡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提升农业文化遗产与休闲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发展水平。2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稳定基本菜田种植面积4.8万亩,按照规模化发展、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积极发展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种植。优化设施蔬菜的品种结构,发展拳头产品,突出区域特色,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强有规模、有技术的现代化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对原有育苗设施、育苗场提升改造,引进现代化育苗设备与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实现蔬菜种苗生产现代化。推进老旧设施棚室改造提升。在窦店镇、良乡镇等开展高效设施农业建设试点。在全区10()个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开展附属设施改造,环境美化等园区功能建设;为园区配置加温保温设施设备,进行新能源利用改造提升;提升园区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园区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设施设备配置;支持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物联网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加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精准生产、管理服务、追溯体系等领域的应用,提升园区智慧农业水平。依托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施番茄产业园区,以良乡镇、窦店镇、石楼镇、大石窝镇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番茄产业发展。3 .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养殖业突出“智慧、循环、科技”,以提升机械化服务、智慧化管理、绿色化养殖为核心,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现代化规模养殖水平,打造生态健康养殖产业。按照北京市关于发展高效绿色环保产业以及“菜篮子''稳产保供要求,着力推动禁养区外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与屠宰场开展标准化改造提升,实现新建猪场正常投产运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完善的生产资料投入、生产档案、基地准出、产品检测、质量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稳定发展肉牛、禽类生产,引导企业开展育种研究;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发展节水、生态渔业养殖。4 .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以金银花、菊花、黄苓等品种为主的,集种植、加工、销售、观赏、采摘为一体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专业村,建设一批中药材设施园区、高标准示范园区以及生态休闲体验园区,培育房山区中药材产业知名品牌。支持发展食用菌菌种研发、工厂化和设施规模生产,鼓励有条件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或企业开展休闲食用菌产业试点建设,示范推广适合观光采摘珍稀品种。5 .推动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蔬菜加工体系建设,在蔬菜种植重点乡镇就近建设净菜加工分拣基地、特色蔬菜加工基地、蔬菜精深加工基地。以加工流通、品牌营销、主体培育等环节为切入点,开展蔬菜精深加工,如净菜加工、脱水蔬菜、冻干蔬菜、蔬菜腌制、速冻蔬菜等,培育产加销一体化企业。重点发展设施蔬菜产后加工。引导区域净菜加工企业与餐饮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促进净菜加工流通环节的有效衔接。重点在琉璃河镇、石楼镇、大石窝镇等乡镇生猪养殖重点区域,配套与生猪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屠宰加工企业,开展生猪屠宰和肉类产品加工。在山区乡镇,依托当地各类杂粮和干鲜果品,开发生态特色农产品加工。6 .推动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战略,结合全域旅游、加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建设,通过农旅结合、农科结合、农文结合等模式,依托满含京韵、体现“农味”、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点的休闲农业。发展景观农田、休闲农庄、采摘篱园、生态渔家、农业科普展示、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产业。以各类休闲农业观光园区为载体,打造各类以田园观光休闲、农耕文化体验、农产品地产地销、创意文化聚集、农业科技文化等为核心的观光休闲园区。继续举办“花田节”、"插秧节”和“收割节等活动,增加音乐节、观光节、农田景观游等系列活动,打造“水岸花田”景观旅游线路,提高房山景观农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提升数字农业水平1 .建设房山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依托房山区政务云资源,采取全区统一架构、多级联动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横向内部与房山区农业农村局内行业管理应用系统对接,外部与市局大数据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对接自然资源、气象、工商、物流、仓储等其他行业平台资源,纵向上接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下联区域内其他农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成覆盖全区域的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中心,建设集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智能分析、数据与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以完善提升农业农村管理决策体系和数字乡村预警体系,为房山区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分析决策、公共服务提供数字化支撑,为用户提供涉农数据公共服务。力争将房山区打造成为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新样板,引领全市农业农村转型升级、跨越发展。2 .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结推广现有园区实用物联网技术实践经验,加强科技成果引进与规模经营主体对接,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全区农业产前土壤分析与节水灌溉优化、产中水肥与虫害杂草管理以及农机信息化管理、产后产品检验与品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促进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水平。3 .加大智能化种养建设力度鼓励农业产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引进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等,做好农业数据采集、分析、研究与发布,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为支撑,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化、采收存储、追溯管理、市场分析、订单管理的科技服务支撑,通过生产智能化标准体系、经营在线化标准体系、管理数据化标准体系三大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数字中心建设,开展精细化、智能化种养,数字化、智慧化管理。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效智能温室、植物工厂、数字田园、智慧畜水产禽养殖场等,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四)推进产业载体建设1 .加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依托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窦店、大石窝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房山区在科技、人才、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持续推进平原地区乡镇实现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建设与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高效设施农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2 .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推进窦店镇与长阳镇两个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在镇域范围内,聚焦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产业组织方式与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产村产城一体、农民就业增收的农业产业强镇。鼓励和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乡镇积极申报与建设农业产业强镇。3 .扶持专业示范村与特色产业村镇建设精确分析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全区资源优势、传统优势与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产业、食用菌产业、杂粮杂豆产业、薯类产业、中药材产业、蜂产业、葡萄酒产业、民俗旅游产业、精品民宿等特色产业,鼓励、支持与引导“特色农产品+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模式,逐渐形成有特色的、价值高、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与特色品牌,支撑村镇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乡)一业”的特色产业布局,最大程度地避免特色农产品同质化,做好产业差异化竞争,让产品有价格优势,保证农民的利益。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财税、信贷保险、用地用电、项目支持等政策,持续推进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风险防御能力,最终实现利益共享。(五)确保农业绿色安全1 .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节水农业,不断优化化肥、农药施用比例,推进农膜、农药及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和农作物秸秆、林果废枝综合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基本循环利用,推广一批集收、储、运、用的典型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并建立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机制。对养殖场污染实行台账管理,限期治理。实现农业用新水量、化肥与农药施用量等指标持续下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上升。2 .大力扶持绿色防控服务组织大力扶持绿色防控服务组织,依托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业产业园区、农机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队,以农业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为核心,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农机作业、统一关键和重大技术措施、统一农资采供服务,稳步推进区域性统防统治。依托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及生物农药应用力度,提供更安全的生物农药、害虫天敌和高效的植保器械,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蔬菜病虫害防治。提高全区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