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系统平台建设方案.docx
教务系统平台建设方案L背景介绍31.l项目概述31. 2项目建设目标42.项目建设要求72.1 系统设计要求72. 2安全性要求92. 3技术路线要求113.项目建设内容133.1 课程管理133. 2培养方案153. 3教学任务193. 4排课管理233. 5调课管理273. 6选课管理283. 7考务管理313. 8成绩管理343. 9毕业管理383. 10教材管理403. 11教室借用管理433. 12学籍维护453. 13学生管理493. 14学分认定553. 15教职工563. 16教学质量管理573. 17实验管理603. 18实习管理613. 19校外考试643. 20工作量654. 21系统管理675. 22移动端711.背景介绍1.l项目概述我校教学综合管理系统作为核心系统之一,已运行多年,自引进该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以来,从系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进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环节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然而随着教学信息化的推进,目前运行的教务系统设计理念与学校教务管理变革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实现的教务管理功能不能满足当前教务改革需求,还存在如下的问题:(1)系统架构老旧,功能固化:目前教务系统已运行多年,系统架构老旧,不能满足我校的培养要求,不满足完全学分制、专业分流、专业分方向、一人一案、学分预警、联合培养等学生个性化人才培养,提醒监督功能不具备,无法提供精准的管理和服务,不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2)系统流程固化:不能满足学校个性化流程及功能的定制,很多流程都借助第三方工具;(3)系统处理数据效率不高:因管理工作需要,经常需要统计一些数据,但目前系统统计数据不准确,常常需要人工手动处理大量数据,影响工作效率。(4)系统数据交互性不强:因目前教务系统建设较早,部分底层数据字段与学校其他业务系统字段不符,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交换,经常需要人为地做匹配,无法适应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的需要;(5)系统模块耦合度高:经常出现更新某个功能后影响其他功能的使用的情况。(6)安全性问题:现有系统不能解决安全性问题,整体的安全机制都没有做到很好的控制,系统需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身份认证,权限检查,以解决教务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问题,防止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目前的系统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7)系统运行不稳定,用户满意度不高:系统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无法选课、学生成绩绩点显示问题、成绩录入等问题,给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使用带来不便。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学、业务的不断细化,现有教务系统部分功能已不能完全满足我校教学管理日常工作需求。现有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校教学管理能力的进一步展示。系统功能无法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系统不能从底层解决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系统并发访问能力不足,在大规模选课阶段存在不稳定的状态;系统数据处理效率不高及系统数据交互性不强等问题日趋明显,无法适应数字化校园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因素。在充分综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前提下,采购一整套能够适应新的教学体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高校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教务管理系统成为必然。1.2项目建设目标在学校整体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和深化教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多个资源平台共享互通与融合,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服务的运行需求,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项目围绕“教务管理与服务”进行构建,通过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提升学校在教学业务方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包括校内管理人健雄员、教职工、学生及各类其他人员提供统一的业务办理、流程审批、信息查询的综合性教务服务平台。为学校“高水平院校”建设、“提质培优”计划和学校教学改革等工作提供全面支持。具体实现以下建设目标:(I)实现综合教务与服务一体化管理:系统整合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务管理业务,实现全校教务一体化管理,实现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教室资源的有效使用,改变数据孤岛问题,通过组件化与碎片化的方式重构教务管理业务应用,基于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最优的人才培养业务模型进行设计,建立统一的教务服务平台,实现全校统一的教务信息化管理,为未来学校教学管理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3)规范化教务信息管理模式:教学管理业务是学校覆盖范围最广、难度最高的业务,通过教务系统的项目实施,理清业务主线,梳理业务流程,进行教学管理流程的重整与再造,指定明确的业务管理规范,实现管理变革,贯彻学校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软实力,实现教学管理业务的咨询规划、流程优化和规范制定。(3)多级管理与同级协同,打破“信息孤岛”:系统实现学校的多级管理机制,从纵向的教务处、院系、专业间管理到横向的院系间、部门间协同,令整个教学管理活动可以在系统中实现。通过教务系统,实现高水平的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打破惯有的“信息孤岛”现象,让高校真正做到统一化、一体化管理。(4)良好的包容性与可扩展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包括能接纳已有的系统和在今后系统软硬件扩展时,能有效地保护已有的投资。特别是在应用需求变化时,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平台,能比较容易的加以调整。需建立一个标准的、开放的高校教务领域通用信息模型作为信息标准,为不同厂商、不同业务领域建立的系统提供规范和标准,并提供通用的服务接口,提供与学校其他应用系统对接的接口,易于扩展。(5)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在教务信息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布局,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使全校师生可以在任意平台上对所需数据进行访问。(6)系统简洁、易使用、易维护、非计算机人员适用:应用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日常办公运作的需求,功能完备实用,充分满足学校教务部门对高校教学活动的管理需求。系统整体操作应简单、易学,界面清晰且友好,对于计算机人员、非计算机人员操作都十分适用。(7)系统可靠运行,安全保密:系统应具有安全高效的通信机制,身份认证,权限检查,以解决教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问题,防止信息泄密和对保密信息的非法侵入。系统能够避免因为软件、硬件故障造成的数据损失;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安全、保密。(8)系统应支持网络环境,服务器端跨平台使用:系统应支持校园网、互联网网络环境,服务器端程序应能跨平台使用,应支持Linux>Unix系统,所有数据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共享。(9)为系统支撑的教务管理工作提供原生的流程办理、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环境,并逐渐提升到校级跨部门协作,全面构建校级教务信息化,提高管理与办事效率,同时积累全面的教学业务相关的数据积累,为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学生学业发展可追溯,一方面升学、就业、创业精准指导,一方面跟踪学生培养成效和行业需求形成教学质量改进、优化招生培养的数据闭环。同时基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评学与评教相结合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IO)最终使得全校教师教务信息化意识明显提升,达到从“不适应”到“离不开”、从“要我用”到“我要用”,从原先“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主观想要”,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对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愿望。2.项目建设要求教务系统建设本着实用、先进、开放、可靠、可扩展的设计原则,采用数据驱动、分级管理、组件化部署、模块化组装的设计思路,将教学业务管理、用户管理、流程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等模块有机的集成,通过组件化与碎片化的方式重构教务管理业务应用,将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思想和教务管理思想融入系统之中,实现学校教务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的目的。2.1 系统设计要求(1)先进性和成熟性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需从设计思路、开发原则、系统架构、网络拓扑、实施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开发工具的各种角度考虑整体解决方案的先进性,所选主体产品的技术架构具有先进及前瞻性,可以跨平台应用或配置,确保所选主体产品在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延伸,保证系统不落后。系统采用了纯B/S的图形化界面,确保核心应用的客户化程度。(2)开放性、兼容性和标准性教务系统的底层应支持各个层次的多种协议,应支持与业务系统的互通、互联,应用系统采用标准的数据交换方式,保证数据共享。优良的体系结构设计,对于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将来新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系统应采用J2EE规范,遵循SOA标准,采用JAVA语言编写,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应支持跨平台、跨数据库、跨中间件、兼容各种应用软件的特性。在设备选择及网络方案上也坚持开放性原则,使系统对各种硬件设备的互连互通;在软件上应支持跨平台和开放数据接口,便于与其它系统软件互相集成,未来应支持与业务系统、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集成,在可获得相应系统的数据结构情况下,实现与这些系统的应用、门户、数据各层面上无缝连接。(3)可靠性和稳定性教务系统应是高度可靠的,一般的人为和外部的异常事件不会引起系统的崩溃;同时系统有较高的可用性,当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且系统的数据是完整的,不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4)安全性、可靠性和保密性系统的开发设计既需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又注意信息的保护与隔离。因此教务系统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和不同的存储设备,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措施如: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容灾备份、管理安全、密码策略。系统有整体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可统一进行用户/权限的管理,同时应支持二级权限分配模式,二级管理员可以在已分配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权限的二次分配。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的安全手段接口,可在各个环节提供对第三方安全认证系统的应支持。系统基于用户、IP对系统进行管理,提供查看重要数据(如排课数据、选课数据、成绩数据)的操作日志功能,日志内容包括修改时间、使用人(用户及IP)、操作模块、修改内容。更好的保障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5)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系统应基于可移植性较好的编程技术,采用Java编程语言和服务器端JaVa技术开发,可实现跨平台部署,系统用户端和管理端均采用B/S架构,并采用先进的、开放性的J2EE架构,以便能够和学校以后购买的其它软件进行良好的集成。(6)美观性和易用性作为全员应用系统,易用性和用户体验是项目的关键要素。教务产品应采用纯B/S的登录方式,可以支持三个以上主流浏览器使用(火狐、Chrome>Safari>Microsoftedge),并且易读、易理解、易操作,用户界面简洁、美观、友好,易于用户掌握、操作和使用;系统管理的使用及管理也以简便、易于操作、方便实用为准则。需实现从产品的部署、登录、使用、维护、升级、扩展的全方位易用,从而提升系统的黏着度。(7)高并发能力支撑教务系统的开发设计,应支持应用和数据库多重负载均衡能力,应支持附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分离技术,从而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线和同时操作的能力,很好地解决选课业务中高并发下性能瓶颈的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会因为用户数的增长或者信息量的增加,而导致系统响应能力下降。2.2安全性要求系统的开发设计既需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又注意信息的保护与隔离。因此教务系统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和不同的存储设备,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措施如: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容灾备份、管理安全、密码策略。(2)系统有整体的用户/权限管理体系,可统一进行用户/权限的管理,同时应支持二级权限分配模式,二级管理员可以在已分配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权限的二次分配。(3)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的安全手段接口,可在各个环节提供对第三方安全认证系统的应支持。(4)提供查看系统操作日志功能,更好的保障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5)提供成绩数据安全的管理方案。系统应具备自动数据备份功能,按期定时完成数据的备份操作。(6)要求系统具有严格的安全机制,包括真正的三层结构(数据层、应用层、WEB层),提供维护以及查看系统所有数据库表操作日志功能,系统需支持对业务表初始化操作,初始化过程需有初始化进度条以及详细的初始化日志展示,便于用户对初始化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于教务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库表可以提供设置开关,包括启用、禁用、自定义表名、配置可查角色、显示字段、配置字段,显示字段能够作为业务搜索数据,通过该字段内信息对系统日志进行检索查询,配置字段能够自定义表中所需记录修改详情的字段,字段修改详情信息包括字段名、字段名(自定义)、修改前、修改前(外键值)、修改后、修改后(外键值),提供日志机制记录数据的跟踪,用户敏感数据具有加密脱敏机制,更好的保障系统及其数据的安全性。2 .3技术路线要求系统用户端和管理端均采用完全的B/S架构,客户端免安装。;(2)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浏览器兼容性,管理员、教师、学生都能在Firefox>Chrome主流浏览器下进行系统所有的功能操作。(3)系统能够支持学校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包括大类培养、分层培养、主辅修贯通、个性化培养、联合培养、跨学科交叉培养,满足学校未来教学的变革所需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运行模式,全面适配各个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4)系统应支持快捷菜单自定义配置功能,提供扁平化界面风格显示的快捷菜单界面,并且能够通过拖拽方式对各快捷入口进行显示顺序的调整;应能够支持记录最近访问的功能(至少包括十个),在任一界面均可调取最近访问功能,且每个访问功能可以展示多久前访问的,系统根据访问时间由近及远进行排序展示,点击相应功能可快速访问相应功能界面;系统应支持管理员可以在任何操作界面进行功能菜单的检索,应支持模糊查询,输入查询过程中能够实时展示相关功能菜单,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定位所需功能。(5)系统应支持所用菜单均采用系统内部页签,可保留多个功能页面通过页签切换。(6)系统需支持多套上课节次的设置,如:例如A校区8:30上课,一天11节,一节课45min;B校区8:00上课,一天8节,一节课50mino(7)系统需支持管理员自定义设置系统默认每页展示数据条数,支持自定义页面显示字段,例如显示界面共有多个字段,可以任意选择需显示的字段,并支持通过拖拽方式自定义字段显示宽度。(8)系统应支持从开课计划自动生成到教学任务,支持自定义分组进行分组授课,可继承至下学期。(9)系统应支持按照意愿值选课,并且选课可按照意愿值或优先级筛选法进行。(10)为保障用户账号的安全性,系统需提供账号安全管理功能,可由管理员自主配置用户密码组成规则以及密码长度相关要求;需支持按照不同角色进行定期更换密码要求进行配置;具有账号锁功能,可设置启用/不启用,可根据一定周期内连续登陆失败次数进行账号自动冻结功能,要求冻结时长可自定义配置。(11)系统需满足用户在拥有多重身份的情况下(如双肩挑教师),实现一次登录,且不退出登录,即可实现管理员或用户的身份转换,相关数据权限与功能权限随着转换而相应改变。(12)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教务系统及其数据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对于教务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如排课数据、选课数据、成绩数据),提供日志机制记录数据的维护。(13)系统需满足基于同一框架、同一数据库实现多个教学项目(专科交换生、二专、辅修等)的镜像系统式管理,系统登录能够自动判断显示当前用户所属项目,如果一个用户存在多重项目的情况下(如本科、专科),可实现一次登陆,且不退出登陆即可实现教学项目(如本科、专科)的切换,相关数据权限和功能权限与其它教学项目各自独立管理,实现多个教学项目教学资源的统一调度,教学资源冲突判断基于唯一数据源和算法,支持新增、修改、删除教学项目数据功能,教学项目需关联校区、部门、学历层次、学生类别、校历、时间。3 .项目建设内容3.1 课程管理课程库是学校教学资源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务系统的基础资源之一,为培养方案、开课计划提供资源。课程管理功能需支持两种方式的课程来源:教务处管理和维护课程库信息,院系/教师在线申请新增课程。其中,新增课程申请需审核通过后才能加入到课程库中。 课程编码规范提供课程编号的编码规则自定义配置功能:系统可以按照学校的课程代码的编制规则进行配置,在课程维护后可以根据设置的规则自动生成课程代码,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课程编码规范字段包括:名称、前缀(包括自定义前缀及自动生成前缀)、流水号位数、后缀(包括自定义后缀及自动生成后缀)、是否启用;课程编码二前缀+流水号+后缀。 课程维护提供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的新建、修改、批量修改、删除、冻结、激活、查询、查看、导入、导出及标签管理;其中课程导入需要支持新增导入和更新导入两种方式,由系统提供导入模板;导出支持默认导出及选择字段导出;课程基本信息主要包括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英文名、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开课院系、归属教研室、课程标签、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先修课程通过后,学生才能修读该门课。某个课程的先修课程不能为该课程本身)、小项课程(小项课程:比如体育I,在实际开课时,变成了篮球、足球、羽毛球这类的小项;系统需要支持维护课程的小项信息)、学分、是否计算绩点、设立时间、总学时及学时分配信息、是否阶段课及阶段课分配信息(阶段课程:一个课程分为n个阶段,要求学生学n次,全部通过后才能获得学分,如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方式、等级要求、是否交流课程、是否实验课、是否实践专周课程、是否马工课程、是否使用、课程要求、课程简介、课程标签(课程标签: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课程标签及维护标签关联的课程数)及备注信息。 新增课程申请新增课程时除课程代码外所填写的信息基本上同课程库一致;支持查询、查看、修改、删除、提交、批量审核功能;支持课程管理部门/教务处二级审核新增课程中请;审核通过则自动进入下级审核,审核不通过则退回至申请人;终审通过后支持填写或选择课程编码规则自动生成课程代码并进入课程库。 院系课程维护应支持院系查询、查看、修改本院系课程基本信息的功能。 课程查询应提供查询、查看、导出课程信息的功能。 课程日志系统应提供课程日志功能,包括用户名、操作时间、IP、操作内容。 课程大纲课程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是对所讲授课程的细化和量化,每门课程对应有一个课程大纲,当一门课程有多名教师授课时,需指定一名教师在系统中进行课程大纲的上传,支持自定义配置审核流程进行大纲上传及审核的功能,提供大纲附件上传功能,支持教务处二级审核大纲上传申请,审核通过则自动生效,审核不通过则退回至申请人。3. 2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后整体的教学计划,是学生大学学习生涯的指导性方案,系统既能满足传统的按专业进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同时也需要满足未来学分制改革情况下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培养计划形式灵活多样,从而支持和满足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系统应提供专业培养、个性化培养、辅修、双学位培养、大类培养、分层培养、主辅修贯通、个性化培养、联合培养、跨学科交叉培养多种培养方案类型,以满足我校的管理需要。要求支持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编制1.专业培养方案编制专业培养方案包含该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的教学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由基本信息、课程模块、方案内容三部分组成;专业方案支持主修、辅修、双学位多种培养类型;为了方便对培养方案填写内容进行调整,要求系统支持管理和维护培养方案模板,应支持对章节列表进行模板设置,模板配置适用范围需具体到学历层次、语言、适用学生类别,方案内容支持富文本编辑;系统应支持院系在线管理和维护本院系下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功能需包括:查询、查看、新建、修改、删除、复制、批量复制、方案课程的导入导出、批量打印、实践专周课程配置、核心能力指标配置、教学进程的设置、查看及复制功能。其中,审核通过或在审核中的培养方案不能进行修改。当培养方案变动内容较少时,可以复制上一年度的培养方案,通过修改形成本年度的培养方案;应支持维护培养方案课程组功能,课程组可按一级/二级/三级的多级维护;应支持批量添加、批量修改计划课程;应支持自由配置开课学期显示模式;支持院系/教务处/培养方案管理专员三级审核专业培养方案;审核通过则自动进入下级审核,审核不通过则退回至申请人;审核通过后培养方案编制成功。2 .实践专周课程配置应支持配置方案内实践周次信息的功能,且应支持查看实践专周课程详情信息。3 .核心能力指标配置培养方案核心能力指标管理:应支持在培养方案编制中设置核心能力指标新增、删除、修改这门课程的指标;在课程设置中设置权重,并支持批量设置权重,设置成功提交审核后,在培养方案设置了n个核心能力,则该雷达图为n变形,该雷达图可以导出Wc)rd、PDF、打印功能,培养方案展示界面支持自主选择是否展示核心能力指标及雷达图。4 .教学进程设置应支持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进程的功能,应提供批量设置、清除设置的功能。专业方案变更申请各院系想要对审核通过后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需要提交申请单,在教务处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应支持查看、修改、删除、提交、撤回申请;支持模块参数调整、删除/添加课程组、删除/新增计划课程、添加分组及课程参数调整的多种变更方式;应支持导出专业培养方案变更申请信息的功能。 方案内课程维护应支持对专业方案内课程进行维护的功能,包括新建、修改、删除、批量修改、批量添加;提供培养方案编制计划课程的批量导入功能,下载导入模板时能够把当前培养方案下所具有的课程数据导出,在创建同专业新生培养方案时只需微调即可完成新方案课程的设置工作。系统应支持在培养方案中显示各个课程类别的学分占比以及实践周课程的信息,支持批量增加和修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提供在执行计划中统一为全校各专业添加某一门课程的功能。 公共培养方案公共培养方案主要是由教务处进行管理,主要针对学校的公共选修课,为专业/个人培养方案的一部分。要求教务处可以在系统中制定全校公选课的培养方案,维护其中的基本信息、课程模块;系统提供查询、查看、新建、删除、修改培养方案基本信息;提供复制、导出、打印公共培养方案的功能。 个人方案编制我校近几年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对部分学生量身打造符合其个人能力、特长的教学计划,以更有针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培养效果。因此,要求系统支持为学生制定个人培养方案;个人培养方案由基本信息、课程模块两部分组成,应支持新建、删除、修改、查询、导出、打印个人培养方案。 组合培养方案针对学籍异动前后培养计划发生变化的特殊学生,系统提供组合培养方案管理功能,提供查询、查看、修改、删除组合培养方案功能,能够根据学生学籍异动前后方案进行智能组合,形成适用该生的组合培养方案,提供根据组合方案一键生成个人培养方案功能。 培养方案绑定系统应支持对学生和与其匹配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绑定,应支持自动绑定和手动绑定两种方式,当学生对应多个培养方案时,可以手动选择一个培养方案进行绑定。自动绑定时的关联条件应包括:年级、院系、专业、学历层次、学生类别、方向。 课程替代规则库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无法按培养方案内要求进行修读,需要通过其他修读课程进行替代;替代方式应包含: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进行课程替代;应支持对课程替代批次开关进行配置的功能,包括批次名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是否需要开课院系审核、是否需要学生院系审核、替代课程学分-原课程学分的差值要求、面向申请对象,只有在时间开关范围内才可以申请课程替代;由于一些特殊课程不允许进行课程替代,系统应提供不可替代课程维护功能;学生的课程替代申请审核通过后,会进入到学生替代规则库中。系统应支持管理员对学生替代规则库进行维护的功能,包括新建、修改、删除、查询。 教学进程管理应提供计划教学进程设置、学期计划教学进程查看、实际教学进程开关、实际教学进程维护、实际教学进程审核、实际教学进程查询管理功能;各院系管理人员可以设置学院管辖班级在本学期各个教学周的整体安排情况,如第1-7周理论教学周、第8周为集中实习周、第16T7周为考试周等整体教学进程安排情况,支持采用不同的符号命名不同的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支持通过复制快速制定计划教学进程表,依据教学进程表可以快速明确班级在哪些教学周可以排课、哪些教学周不能排课,便于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快速开展。 实践专周一览应支持查询、查看、导出实践专周课程信息。 学生课程替代申请应支持学生自主/学生所在院系代理/开课院系代理进行课程替代关系申请;应支持开课院系/学生所在院系,教务处二级审核课程替代申请;审核通过则自动进入下级审核,审核不通过则申请关闭;在后续学生的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检查中,可以根据学生课程替代信息进行检查,若替代课程修读通过,被替代课程算通过。3.3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是对培养方案的实际执行,要求系统能够实现自动从培养方案生成当前学期的开课计划,能进行校区和开课对象的维护,并根据需要自动生成教学任务。系统需要包含开课计划管理、实践专周管理、教学任务管理、停开课申请、重修管理功能。开课管理系统支持院系和教务处结合当前学期从培养计划初始化本学期计划开设课程,并可以对计划开设课程进行管理和维护,设置开课或不开课,设置开课校区,以及是否生成任务。其中,院系只能维护本学院的开课计划信息。应支持对开课计划开关进行配置的功能,包括设置开课计划填报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适用学年学期、可操作权限、所设置部门及为个别院系单独设置时间和可操作权限;支持教务处结合当前学期从培养计划初始化本学期计划开设课程即生成开课计划。开课计划由计划课程和计划开课对象两部分组成;开课计划支持三种生成方式:1)从公共培养方案生成,2)从全部专业培养方案生成3)从指定专业培养方案生成;应支持开课计划填报,功能包括新建、修改、删除、查询、查看、设置开课、设置不开课及生成任务、取消生成任务、修改生成任务状态为未生成、全部生成任务、设置开课校区、执行计划按开课对象/专业计划导出、执行计划打印、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审核的功能;应支持专业院系开课计划填报,功能包括新建、修改、删除、查询、查看、设置开课、设置不开课、执行计划变更申请审核的功能;应支持对学期执行计划课程管理的功能,功能包括新开课申请、不开课申请、我的申请、全部导出/按专业导出、打印学期执行计划、学期执行计划列表展示及打印。任务管理提供由全程培养方案生成开课计划,由开课计划生成教学任务的功能;应支持维护任务填报参数的功能,包括能否修改任务课时、是否允许填写排课建议,排课建议需能够具备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直观设置,包括教室类型,排课时间,文字建议,教师建议,支持对在编辑教学任务时可以进行分组操作,并提供让系统自动生成分组名单功能(提供按行政班、学生学号和随机三种自动分名单规则);任务填报开关主要设置任务填报的学期、任务填报起止时间以及学年学期。功能包括新建、修改、删除及为个别部门单独设置时间功能;任务填报由开课信息、教学班信息、自动排课建议连排节数、排课建议信息、分组信息五部分组成。应支持查询、查看、新建/批量新建、删除、修改、批量修改基本信息及课程安排、批量修改教学班信息、拆分、合并、复制、估算选课人数、按班级规模设定人数上限、导出教学任务(默认导出/高级导出)、导出学生名单的功能;应支持打印任务列表、登分册、学生名单、教师任务书、点名册(按行政班)、点名册(按教学班)、任务停开、恢复开课的功能;应支持对未提交、未通过、已撤回、退回修改的任务进行停开的功能;应支持维护任务标签,提供任务信息统计功能,包括统计指定起止周范围内教师所授课学分,任务数量统计(按听课班级、按授课教师、按课程类别、按开课院系)、任务审核统计(开课院系、课程类别),按照听课班级对学期内任务数量、周课时、总课时、总学分进行统计并提供根据学年学期、学历层次、院系、专业、专业方向、年级进行筛选统计功能,支持按照授课教师进行学期内任务数量、周课时、总课时、总学分进行统计并提供根据学年学期、教师工号、教师姓名、部门、教师类型进行筛选统计功能;应支持对未提交的任务进行提交的功能;应支持对已提交未审核的任务进行修改的功能;应支持对已审核的任务重置审核状态至未提交状态;说明:其中,院系只能维护本学院的教学任务信息,院系维护的教学任务信息需要提交至教务处进行审核。系统提供任务日志管理功能,能够自动记录教学任务变动前后的详细信息,并在日志详细信息展示界面采用直观对比、通过不同颜色标记的方式显示,能快速的找到微调前后变化的数据,为管理人员提供人性化直观对比服务,日志详细信息还需包括操作人员姓名及IP、操作日期、操作资源、访问资源路径(URL)、基本信息(任务ID、操作类型、教学项目、学年学期、课程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变更理由)以及变更前后字段对比信息。教师授课安排上报:支持自定义配置教师授课安排上报审核流程,支持将教学任务分配至对应教师;并由教师自行填报教学任务信息,并按照流程进行审核,通过开关可直观看到教师提交情况、审核情况等。 分级教学管理对于大学英语等需要分级教学的课程,系统支持按照分级教学的要求,通过为课程设置标签、为学生设置学生能力等级,能够快速准确地在课程及上课班级与学生之间建立允许修读关系,确定分级教学课程,确定分级教学课程等级,确定分级教学课程等级及学生范围,设置分级教学课程教学任务,确定分级教学课程上课班级及学生名单。 重修管理我校支持两种重修方式:重修报名和根据未通过成绩预估重修;重修报名:应支持按学期设置重修报名的开关,包括新建、修改、删除、复制、查看批次信息的功能;应支持对重修报名的详细参数进行配置的功能,提供对详细配置参数的添加、修改、删除,参数包括年级范围、学历层次、是否考虑课程替代、是否仅在校学生可报名、只允许在籍学生报名、可报名分数范围、可报名门数上限(含)、课程模块关系、课程模块;应支持查询、新增导入、删除、导出学生重修报名信息的功能;重修预估规模配置:应支持按学期进行重修预估规模配置的功能,包括新建、修改、删除、复制;应支持对重修预估规模详细参数进行配置的功能,参数包括年级、学历层次、是否考虑课程替代、是否只统计在校学生、是否只统计在籍学生、课程模块关系、课程模块;重修开课:应支持按预估或从报名数统计重修人数,并可以选择是否考虑本学期开课余量;应支持修改、批量修改、删除、按校区生成重修任务、不分校区生成重修任务、导出重修开课信息的功能;应支持取消生成任务,将所选已经生成任务的开课计划取消生成任务,并删除所选记录已经生成的且尚未审核通过的任务。 实践专周管理应支持设置课程是否为实践专周课程的功能;应支持添加、删除、查询实践专周课程的功能,能够对实践专周开课计划进行初始化,实践专周开课计划由计划课程和计划开课对象两部分组成,计划开课对象为根据培养方案找到关联的行政班。一条开课计划有多条开课对象,提供选择课程根据培养方案自动补充开课对象功能,支持手动维护实践专周课程的计划开课对象功能,实践专周课的开课计划单独生成,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与之关联的行政班生成,提供根据实践专周课程开课对象进行教学任务的生成;应支持实践专周排课功能,提供实践专周课程以校区/专业/行政班维度进行实践专周课程的安排,支持行政班可以不跟专业一样,拥有独自的实践专周安排;支持全周和非全周课程安排,提供对实践专周课程上课地点的安排,提供对实践专周课程排课结果的发布/取消发布,能够对实践专周课程进行开课周次向前7向后的整体平移。3.4排课管理为方便管理员进行学期所开设任务时间、地点的安排,系统应支持多种排课模式,包括:大课排课、自动排课、手动排课、批量排课、分组排课、根据建议排课。排课界面采用课表样式,教务处可以把任务分配给所属院系进行排课,并设置院系排课的时间范围。提供排课日志管理功能,便于对排课过程数据的追溯。 排课参数配置支持对排课模块的全局参数配置,包括设置不允许冲突资源(维度包括上课学生名单、行政班、教师、教室)、课表显示已排资源(班级、教师、专业、院系、方向),分组排课已排课时的取值要求(分组最小已排课时/分组最大已排课时),非院系功能无视冲突以及排课状态(已排课时大于O学时为已安排/已排课时大于等于任务课时为已安排)。 排课开关及排课任务指派管理员设置排课的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能够为所有开课院系进行排课时间的统一设置,也支持为个别院系单独设置排课时间功能。教学任务的排课部门可以不同于开课部门,可以设置教学任务的排课部门,支持自动指派、手动指派、取消指派功能,教学任务的排课部门可根据开课部门自动指派。管理员能够依据不同校区及学年学期进行禁止排课时间节次的设置,既能够对所有院系进行禁排时间节次限制,也支持针对指定院系进行禁排时间节次的限制,能够选择是否只限制院系权限禁排,具有添加白名单教师功能,在白名单中的教师不受禁排时间节次限制。 根据建议排课由于一些老师对上课时间、地点有特殊的要求(如老师A只有在周二上午才有时间上课),为了避免排课后不满足老师需求需要重新排课的情况,提供排课建议功能。院系根据老师的特殊要求在线填写排课建议,填写界面需为图形化课表界面,教务处排课时可以根据院系的排课建议进行批量排课。 手动排课教务处和院系可以对未自动排课或需要调整的课程进行手动排课,设置教学任务对应的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系统支持单任务排课、多任务排课、批量排课、分组排课、综合排课,要求使用图形化排课界面,并在界面中显示冲突时间、可排课时间,排课提交时如果存在冲突,系统可以进行冲突提醒。排课完成后教务处可以进行排课信息发布,教师、学生可以在教务系统中查看相关课程安排情况;应支持教学任务设为排课、设为不排、清除排课结果的功能;支持查询、查看排课日志机制,保证排课信息的安全性,对于已经编排完成的任务提供更换教师功能,选择需要变更的原课程安排信息、需要变更的周次,设置变更后的教师。提供平移教学周功能,可针对排课结果进行教学周的向前/向后平移,能够对排课结果进行班级/教师/教室的冲突检测,支持对任务应排总课时及实排总课时的核对,能够对实排应排、实排应排进行便捷筛选,对于异常任务提供手动调整功能。 自动排课自动排课参考模板配置:管理员能够对自动排课模板进行先行配置,提供针对模板的新建、修改、删除及复制操作,参考模板批次信息包括参考批次模板名称、参考批次模板创建时间、参考批次参数及教室/教师/行政班/专业年级/任务约束条件。小节占用模式:系统应支持按连续几小节进行配置节次占用模式的功能,系统会根据已配置的节次占用模式进行自动排课;课程自动排课配置:应支持按课程配置、清除配置、批量配置,可以设置不同周次的周次模式(单周或双周、全部)和小节数,每门课程可配置多条模式;任务自动排课配置:应支持按教学任务配置自动排课模式,可配置的信息如下三部分信息:1)当教学任务在一周内具有多次授课安排时的要求2)星期和节次范围要求3)授课教师安排参数;系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