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明志怀念感恩——浅析陆羽《歌》之标题及诗意.docx

    • 资源ID:1261900       资源大小:18.8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明志怀念感恩——浅析陆羽《歌》之标题及诗意.docx

    明志怀念感恩一瀚陶3歌之械龈i三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大型盛酒器和礼器,多用青铜或陶制成。不羡黄金爨,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墓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圣陆羽这首著名的歌体诗,在茶人中广为传诵。初看诗意比较直白,其中“黄金雷'、“白玉杯”为珍贵器具;“省”与“台”是朝廷里的重要部门;“西江”为陆羽故乡竟陵(今湖北天门)的母亲河,阐明作者不羡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非常怀念故乡、故人的情怀。但结合陆羽生平和此歌的写作背景,有其更深的含义。古体诗词中,除另有词牌的“词”以外,有长短句的被称为“歌”,有别于“诗”和“词”,如著名的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简称七碗茶歌。古代大部分歌体诗都是有标题的,有些为无题或失题。陆羽的这首歌,在全唐诗中标题为歌,文字略有不同,当代大多称之为六羡歌。本文就这首歌的标题及诗意作些粗浅探讨。多种版本据笔者涉猎的资料,古籍上的六羡歌有多种版本。以年代为序,最早是中唐李肇(?一854)唐国史补卷中的记载: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其略云: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劈。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城下来。这与今天流行的六羡歌有些变化,首先一二两句是颠倒的,“杯”字用作“盏”字。以笔者愚见,“盏”字更为准确,因为古代饮茶以茶盏、茶碗为多,很少提到茶杯。三四两句均多了一个“亦”字。李肇所记“其略云”,说明只是大概而已,而不是确切文字。其次是中唐赵璘(约802约868)因话录记载。赵璘在该书记云:“(陆羽)与余外祖户曹府君,外族柳氏,外祖洪府户曹讳澹,字中庸,别有传,交契深至。”关于歌的记载,则是这样的:余幼年尚记识一复州老僧,是陆僧弟子,常讽其歌云:不羡黄金触,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竞陵城下来。赵璘记载说是幼年时记识复州一位年老的陆僧弟子,常讽此歌。说明也是凭记忆所记的大概而己。可以看出,前四句句式已改。最近发现的文献表明,陆羽卒于803年,与原先记载的804年相差一年。上述两种文献均距陆羽身后不远,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北宋太平年间编成的太平广记则是这样记载的:至大和,复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讽歌日:不羡黄金触,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晋陵城下来。这一记载与赵璘所记相比,第五句只用一个“羡”字。从诗歌朗诵来说,“千羡万羡”比“惟羡”朗朗上口。太平广记记载此说引于大唐传载,笔者网上检索未发现,可能是误记。如果大唐传载有记载,年代则早于唐国史补。成书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全唐诗,是根据明人资料搜集扩充的。该书记载此歌的标题为歌,题下附录:“太和中,复有一老僧,云是陆弟子,常讽此歌工其中“太和”为“大和”之误,“大和”纪年为827835年,其时陆羽己逝世30年左右。歌之内容与太平广记相比,仅一个字不同,“晋陵”被改为“金陵”。上述文献中的“竟陵”、“晋陵”、“金陵”,均作为今湖北天门古地名,但准确古地名为“竞陵”或更早的“景陵”,后两个可能因音节相近而误用。可能系口头流传陆羽文史底蕴丰厚,文笔精妙,著述较多,只是他未能出仕,经济也不宽裕,除茶经夕卜,其它著作均未结集刻印,诚如欧阳修集古录跋陆文学传跋云:“它书皆不传,独茶经著于世。”根据上文所述,古籍上记载陆羽这首多版本的歌,文字是有所变化的,其中较早的唐国史补说只是记其大概;因话录记载为成年或晚年写出的“幼年记识”;后两种则沿用因话录所记。这说明此歌原作已无从查考,而可能是他人、尤其是复州老僧口头流传下来的。一般认为,此歌作于陆羽约56岁寓居饶州(今江西上饶)玉芝观时。陆羽约49岁,应戴叔伦之邀,前去洪州(今南昌一带),准备在太守李皋战胜叛军坐镇湖南后同去入幕。无奈李与叛军相持不下,戴叔伦又因未能及时服从朝廷调谴而被问罪,陆羽因此不得不离开州府移居玉芝观,好在他还能随遇而安,在玉芝观开山种茶,建造山舍。约定成俗的六羡歌题名误导诗意古代没有发达的印刷业,一旦年代久远,失传或失题的著作甚多,由后人标注题目则是司空见惯之事。我们可以想像,此歌陆羽原作是有题名的,由于未能勒石或刻书,后人传诵时不需题名,久而久之就丢了题名。因多种版本写到6个“羡”字,不知何时开始,人们便据此题名为六羡歌。全唐诗以歌为题,仅是根据格式命题的统称而己。按古代诗歌命题惯例,很多无题诗歌以开头几字命题,那么这首歌应命题为不羡歌。而按诗意,也应该命名为不羡歌。而按全唐诗记载,第5句为“惟羡西江水”,那么全诗仅有5个“羡”字,如按六羡歌类推,则应为五羡歌。笔者以为,六羡歌、五羡歌均不能反映诗的原意,因为诗中只有两个或一个“羡”字,另外4个实为意义相反的“不羡”,将“不羡”命名为“羡”,有悖于陆羽的原意,有误导诗意之嫌。因此,六羡歌其实是错误命题,只是约定成俗而已。因悼念恩师而作,明志中蕴涵怀念与感恩从诗意来看,读者首先会感到这是一首明志歌。作为隐士,陆羽地位卑微,他在茶学及诗文方面的杰出才华,朝廷曾先后诏命他担任九品太常寺太祝和六品太子文学,体现了盛唐时代“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制度与气度。也许是害怕“侯门深如海”,也许是看到了很多官场好友及李冶进京后的悲惨遭遇,看清了官场的险恶,淡泊名利、习惯于隐士生活的陆羽,两次诏命均不就,这与他歌中所写的志向完全吻合。据唐国史补记载,陆羽是在他处获悉智积禅师圆寂后,深情怀念恩师的即兴悼念之作:“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在他处闻禅师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诗寄情”虽然歌中既没有点出智积禅师大名,也没有悼念文字,但读者完全能读出其中深深的怀念与感恩之情。在每一位游子的心目中,故乡总是与风土人情联在一起的,尤其是与厚待、善待于己的亲友、尊长、故旧联在一起的。陆羽所怀念与感恩的尊长、故旧,除了恩师智积禅师外,还包括他的养父母兼启蒙师李儒士夫妇、老师邹夫子、太守李齐物、崔国辅及众多善待于他的僧俗人物。虽然他不想过寺僧生活,但是,如果不是恩师收养他,也许不会成就为茶圣。以精行俭德为做人宗旨的陆羽,对智积禅师等人的深情怀念与深深感恩完全在情理之中。笔者以为这比简单地理解为怀念智积禅师或明志之作更加合情合理。综上所述,陆羽这首歌,因怀念故乡、故人而作,明志中蕴涵着深深的怀念与感恩之情。虽然此歌技巧一般,文采平平,但情深意切,富有艺术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功底由此可见一斑。根据诗意,笔者认为将此歌命题为西江水或西江歌更为确切,陆羽早年写的四悲诗中,也有“梦魂和泪绕西江”之句,可见他是将西江视为故乡的。以上是笔者的一点粗浅体会,抛砖引玉,请识者见教。

    注意事项

    本文(明志怀念感恩——浅析陆羽《歌》之标题及诗意.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