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昌平区2020年暨“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3月)过去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昌平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真抓实干、砥砺前行,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0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7.5亿元,以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下降17.4%;第二产业增加值358.5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78L2亿元,同比增长22%°“十三五”时期,昌平区经济实力连续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加78.5亿元,年均增长6.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Ll个百分点。图1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不变价)“十三五”时期,昌平“三、二、一”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持续巩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从2016年的L0:33.7:65.3调整为2020年的0.7:31.2:68.E图2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33.733.931.830.331.21.00.90.80.80.7201降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第一产业(%)TI-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表12020年昌平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绝对量(亿元)不变价增长(%)比重(%)地区生产总值1147.54.610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7.8-17.40.7第二产业358.510.731.2第三产业781.22.268.1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8.3-16.00.7工业315.915.427.5建筑业43.8-14.63.8批发和零售业39.9-4.4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6-5.70.6住宿和餐饮业16.1-25.1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8.827.46.0金融业90.18.57.9房地产业145.110.512.6租赁与商务服务业49.2-21.64.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3-2.99.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6.0-0.91.4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0.7-1.60.9教育122.08.710.6卫生和社会工作51.0-0.84.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9-20.60.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9.8-2.44.3财政:2020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0.9亿元,同比增收5.4亿元,增长5.1以分税种情况:国内增值税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10.4%;土地增值税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333.4%;企业所得税完成17.2亿元,同比下降4.7%;教育资金收入13.7亿元,同比下降4.9%;房产税完成9.5亿元,同比下降15.8虬2020年,昌平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65.2亿元,同比增支41.9亿元,同比增长18.8%。图3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一增长速度(%)税收:2020年,昌平区税收收入完成330.2亿元,同比下降0.1虬区级收入93.7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主要税种增值税118.1亿元,同比增长2.9%;企业所得税102.3亿元,同比下降9.3%;个人所得税44.8亿元,同比下降4.3%。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昌平区聚焦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编制实施未来科学城规划,“两谷一园”创新格局基本成型,“能源谷”入驻各类市场主体536家,“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年收入突破600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9倍。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小米科技、好未来教育、丹序生物、明阳智慧能源、京东7FRESH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2.5%、31.l%o优化营商环境:“十三五”时期,昌平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42.3%,调整取消各类证明297项,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超过580亿元。持续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了区级“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开办企业实现一天领执照、当天领发票,累计新增市场主体7.9万户。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2020年末,昌平区户籍人口户数29.8万户,人口6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L5万人,增长2.3%,其中非农业人口49.2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74.1%,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农业人口17.2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5.9%。户籍人口出生率7.24%o,死亡率9.78%o,自然增长率-2.54%o°人民生活:2020年,昌平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8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305元,同比增长3.8%。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962元,同比下降0.6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732元,同比下降1.6虬2020年,昌平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4元,同比增长15%。“十三五”期间,昌平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完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收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45.8%,年均增幅达到7.6%。低收入农户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3%o图4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1.因国家统计局还未反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故暂无2020年昌平区常住人口数据。民生服务:“十三五”时期,昌平区立足共建共享,加强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完善“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累计受理办结群众诉求32.9万件。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充分就业区,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全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达250.9万人次,同比增加ILO万人次,增长4.6%。建设筹集政策性住房2.2万套,2.4万名动迁群众实现回迁上楼。新建养老照料中心14家、养老服务驿站88家。完成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任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保持安定和谐。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三、水资源与环境水资源:2020年,昌平区总用水量2.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7%。其中,生产用水0.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9%;生活用水1.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1%;生态环境用水0.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5.7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14.7%o环境保护:2020年,昌平区污水处理量达到L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5.5%。生活垃圾分类片区覆盖率提高到90%,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虬全区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2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7%;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3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5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9%o“十三五”时期,昌平区突出绿色人文,夯实生态本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昌平。聚焦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215个村煤改清洁能源,改造锅炉3858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8.2万辆,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53.3%,在全市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79天、占比79.2%,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全市前列。深化河长制管理,新扩建再生水厂4座,铺设污水管网295公里,解决了246个村污水处理问题,黑臭水体全面消除,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污水处理率比2015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平原区地下水位上升2.6米。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紧抓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契机,新增造林4.9万亩,新建森林公园5处,新添郊野公园16处,织补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7处,形成了9个万亩以上的大尺度、高品质森林组团和绿色廊道。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分别提高到48%、67%o四、城市建设公用事业:2020年,昌平区自来水销售量5829.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493.6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1%;居民家庭用水2808.1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1%。2020年,昌平地区全社会用电量8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L2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8.9%;第二产业用电1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5羯第三产业用电37.5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2020年,昌平区液化石油气供应总量1.4万吨,比上年下降38乐天然气供应总量9.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8%。年末共有液化石油气使用用户17.9万户,比上年增长1.1%,其中居民家庭用户17.6万户,比上年增长7.3;年末共有天然气使用用户49.4万户,比上年下降6.5%,其中居民家庭用户48.7万户,比上年下降3.8%。道路建设:2020年,昌平区公路里程为1924.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公里,与上年持平。交通运输:截止2020年底,全区共有客运(区属企业)从业人员620人,运营客车538辆,其中新能源运营客车230辆;客运线路41条,运营长度1041.6公里,客运量2082.9万人次;货运从业人员4000人,货运业户1669户,运力4470辆,货物运输总吨位9.6万余吨,货运量2011.3万吨,货运周转量143634万吨公里。境内有轨道交通线路4条,21个站点,运营里程51公里。疏解整治促提升:“十三五”期间,昌平区注重减量集约,突出规划管控,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发布实施昌平分区规划,编制完成32个街区控规、4个镇域规划、215个村庄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加快转变土地开发模式,生命科学园三期、沙河高教园四期等项目全面提速。统筹推进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和规划自然资源领域专项巡视整改,规范整治超标大棚6310栋,拆除违建别墅3616套,同步建立了“村地区管”等体制机制。圆满完成各年度疏解整治促提升任务,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817万平方米、腾退土地4270公顷;45个工业大院全部清退,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62家,疏解提升市场61个、物流中心20个;“开墙打洞”、群租房等保持动态清零,城乡结合部重点村、背街小巷整治成效显著;利用腾退空间留白增绿946公顷,实施“五微”提升项目542个,便民商业网点实现功能全覆盖。协调平衡发展:“十三五”时期,昌平区坚持协调平衡,健全治理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集中推进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回天计划”任务加速落地,117个项目全部开工,林萃路打通、自行车专用路、天通苑体育馆等62个项目建成投用;成功打造“回天有我”品牌,“五方共建”等治理经验得到推广,回天地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力保障京张高铁、京沈客专、京礼高速昌平段建成通车,新增道路里程96.8公里,建成慢行系统17.1公里,新开通公交线路34条,支路以上路侧停车基本实现电子收费。着力提高城市运行保障能力,阿苏卫循环经济产业园投入使用。突出抓好两个“关键小事”,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物业服务覆盖率大幅提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63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全力做好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工作,1.2万户农民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农业:2020年,昌平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3亿元,同比下降12.5%,其中,农业产值完成6.5亿元,比上年下降14.1%;林业产值完成7.9亿元,比上年下降13.5%;牧业产值完成4.1亿元,比上年下降IL9%;渔业产值完成0.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完成L6亿元,与上年下降2.8%o表22020年昌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单位:万元2020年,昌平区粮食播种面积11619.92亩,比上年增加1211.5亩,比上年增长11.6%o粮食产量04万吨,比上年增长15.0%,粮食亩产302.9公斤,比上年增长3.0%。全年蔬菜产量3.2万吨,比上年增长16%;禽蛋产量0.1万吨,比上年下降7.6%。2020年,昌平区拥有农业观光园144个,比上年减少6个;观光园总收入2.2亿元,比上年下降24.1%。乡村旅游实际经营户243户,累计接待游客102.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1.3%;乡村旅游总收入0.5亿元,比上年下降62.9虬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3203.5亩,比上年增长10%;实现产值3.7亿元,比上年下降13.6%。表3202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比上年增长()蔬菜吨32133.216.0水果吨23080.4-12.2鲜奶吨27666.912.1禽蛋吨1241.1-7.6出栏肉牛头881-24.1出栏家禽19.07-7.9出栏山、绵羊只7922-32.1出栏猪头10423-30.9“十三五”期间,昌平区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746.8万人次,累计实现总收入20.8亿元。连续举办了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联合天津、河北等地,推广京津冀三地特色农业,有效带动周边乡镇的乡村旅游发展,累计接待游客494.1万人次,实现收入2.2亿元。工业:2020年,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94.7亿元,同比增长25.9%;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418.8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产销率为94.9%。从重点行业看,2020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554.9亿元,同比增长28.2%;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7.5%;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149.7亿元,同比增长18.l%o从高端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完成366.5亿元,同比增长18.7%“十三五”时期,昌平区工业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3.2%昌平工业经济效益也实现大幅提升,收入和利润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4.4%和18.7%o园区工业:202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9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6.6%。建筑业:2020年,昌平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7.1亿元,比上年下降26.4%。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实现462.7亿元,比上年下降8.7%。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完成215.3亿元,同比下降12.3%。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2020年,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1%。按类型分,国有投资比上年增长73.5%;非国有投资比上年下降7.1%;外商投资比上年下降17.2%o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9.4%,占全区投资比重为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8%,占全区投资比重为5.8队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6乐占全区投资比重为91.9%“十三五”时期,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由“十二五”时期的高速建设阶段转入稳定调节阶段。五年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18.2亿元,年均增速投资总量及增速稳中有降。项目投向更为精准,在补短板、惠民生领域发挥着先导作用。全区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了重点区域建设的步伐,未来科学城、回天地区等投资板块效应在“十三五”末期逐步显现,区域布局在投资项目的带动下更加优化。房地产开发:2020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8%,占全区投资比重为57.5%。房屋施工面积为1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2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5%o表42020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20年比上年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16.8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1229.011.5其中:住宅万平方米573.619.6其中: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265.047.5其中:住宅万平方米181.6140.4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03.81.5其中:住宅万平方米64.823.4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4.859.5其中:住宅万平方米93.561.8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163.6-38.3其中:住宅万平方米102.5-5.6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国内贸易:2020年,昌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0.0亿元,比上年下降9.9%。按限额标准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零总额426.7亿元,同比下降4.5%;限额以下企业实现社零总额243.2亿元,同比下降18.0%。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4.1亿元,同比下降7.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40.0亿元,同比下降8.设;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9亿元,同比下降48.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0亿元,同比下降26.8%。“十三五”期间,昌平区消费品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3.1%。新零售全面融入发展,2020年昌平区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网上零售193.2亿元,占全区零售额的比重达到了28.8%,比“十二五”末提升了20.9个百分点。利用外资:2020年,昌平区新批三资企业35家,比上年减少6家;新批三资企业注册资本12519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3.7%。全区引进外商实际投资161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l%o八、金融存贷款:2020年,昌平区主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292.3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552.9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的47.2%;单位存款余额1219.3亿元,同比增长1.4%,占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的37.0%。年末,昌平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15.0亿元,同比增长13.7%。金Il敬益:2020年,在昌平区纳统的金融业企业资产为9699.2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营业收入759.0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利润490.8亿元,同比增长35.6%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教育:2020年,昌平区共有33所普通高校,大专在校生8803人,毕业生2941人;本科在校生84477人,毕业生14002人;研究生在校生24662人,毕业生6082人;博士生在校生6431人,毕业生1083人。全区普通高中招生2185人,在校生5972人,毕业生1806人;普通初中招生6436人,在校生17171人,毕业生4757人;普通小学招生13329人,在校生60768人,毕业生7957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17000人,在园幼儿44238人;职业高中招生989人,在校生2409人,毕业生856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50人,在校生133人,毕业生33人。“十三五”时期,昌平区组建4个学区和4个教育集团,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人大附中昌平学校等项目建成开学,沙河高教园6所高校新校区全部开学,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8万个,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89%。科技:2020年,昌平区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3026件和847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22.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6500件和2497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31.1%。“十三五”时期,昌平区新建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2个,组建协同创新平台20个,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国际研究型医院、冷冻电镜实验室等平台相继落地。累计获评国家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61项,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L8倍、2倍,华辉安健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诺诚健华抗肿瘤创新药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国家级双创载体21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通过国家验收。文化:2020年,昌平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4个(分馆23个),总藏量83.6万册(件)。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全区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案卷23.6万卷件,利用档案5873人次。卫生:2020年,昌平区共有卫生机构1088个,其中医院8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4个(含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295张,其中医院床位12030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为189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257人,注册护士8418人。全区医疗机构共诊疗1065.9万人次。全年甲类传染病发病率0,甲类传染病死亡率0;乙类传染病发病率71.46/10万,乙类传染病死亡率0.27/10万。“十三五”时期,昌平区医院门急诊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95.4%,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成效显著。顺利通过两次国家卫生区复审。体育:2020年,昌平区共有体育场馆165个,共获得市级比赛奖牌120枚,比上年减少154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49枚,铜牌40枚。注释:1 .本公报中202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的增速为2020初步统计数与2019年最终核实数比较的结果。2 .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3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 .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昌平区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昌平区税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部分农业数据和人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自来水销售、水资源数据来自昌平区水务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昌平区生态环境局;造林、绿化数据来自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用电量数据来自昌平区供电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昌平区交通局;教育数据来自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专利数据和技术合同数据来自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图书馆数据、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档案数据来自昌平区档案局;卫生数据来自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场馆、奖牌数据来自昌平区体育局;其他数据来自昌平区统计局、昌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