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导读.docx
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导读作者:陈彩霞陈春华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0年10期20世纪90年代,我国著名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原院长一一施良方先生,对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概括,并于1994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学习论,2001年再版。学习论分为3部分、16章节,第一部分绪论介绍学习的定义及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从第1章到第15章详细介绍“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研究主张和成果;第三部分,即第16章介绍了学习的原理及策略。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被施良方先生安排在本书的第一章节中的第一小节是有其深远意义的。桑代克与试误学习理论爱德华李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作为一名伟大的创新者,他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用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的人,也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和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享有“教育心理学之父”的美誉。桑代克的成就得益于他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特思考,对哲学取向下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做一番深刻反省,并做出许多新的探索。在桑代克之前,人们一般都是用经验法和思辨法去研究学习。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联想”的概念后,许多学者都认为学习是由“观念联想”构成的,习惯也是一种不需要意志就能获得学习的一种方式。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曾经也试图用联想和习惯的机制来解释心理活动,未果。早期心理学家如冯特等人用实验法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桑代克从这一做法中得到启发:可以用实验法来研究学习,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来研究人类学习的规律。桑代克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迷箱实验”中的猫逃出迷箱、获得食物的学习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猫的学习是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尝试错误并改进的过程。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导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桑代克把经验主义的联想和习惯融合进自己的理论体系,改联想主义为联结主义,形成了最早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即试误学习理论。试误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联结,学习的过程是尝试错误,学习的定律至少包括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三大定律。桑代克认为,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到动机的满足。这个学习过程中的每个“刺激一反应”联结都是在不断地盲目尝试错误,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反应,到最后全部为正确反应,从而获得成功。这种学习过程就是“试误学习”,又称为选择学习或联结学习。刺激与反应关系能否建立、学习能否发生则取决于学习定律的运用。桑代克开创了用实验法和检测法来研究人的学习的先河,他的学习观点中保留着17、18世纪英国联想主义哲学思想中有关观念联想的成分,同时又受到当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被公认为是达尔文物种连续性概念的产物。他的“试误学习理论”体系对后来的学习理论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试误学习理论对各流派学习理论研究的影响迄今为止,在西方教育心理学史上对学习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四大流派。各大流派对学习的研究基本上延续了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研究模式:一是采用以实验为主的研究方式,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核心思想。其实验方式和核心思想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首先,以华生为代表的美国行为主义者格思里、赫尔、斯金纳所主张的“刺激一反应”学习理论的精神实质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精神实质息息相通,他们基本上都是围绕“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规律进行学习的研究。从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到格思里的邻近联结说,再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和试误学习理论一次次地被引用、改良、验证、质疑、完善。其中,斯金纳改良了“桑代克迷箱”,制作“斯金纳箱”,进行操作性脩件实验。操作学习理论严肃地探讨了桑代克的效果律,提出了强化理论。他认为只要控制好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后来的认知主义、折中主义虽然认为学习不一定需要强化参与,但是承认恰当的强化的确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桑代克的效果律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其次,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的实质:个体内在的、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建立了一种实质性的联结。此“联结”与桑代克强调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既有本质区别,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的确在较大范围内揭示出了学习的实质。其“已有的认知结构”作为“知识结构上的准备”更是弥补了桑代克“动机状态上的准备”的不足,后再加上皮亚杰强调个体生理上的成熟准备,至此,对学习上的准备律的认识才算全面。值得一提的是,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格式塔心理学进行了“黑猩猩学习”实验,提出学习的过程是由顿悟实现的。其实“顿悟”与“试误”并不对立,它们是一体两面。“顿悟是学习的结果,试误是学习的过程。在顿悟之前必有试误,在试误之后才有顿悟。”再次,以托尔曼、加涅、布卢姆、班杜拉为代表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要考虑“刺激一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外部刺激是通过中介变量推导内部认知的。这个中介变量是个体的心智活动,可以是认知、要求,也可以是期望、目的。他们并不否定桑代克的试误学习效用,但是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比试误学习更有效。因为许多复杂的技能,如外科手术和开车等不许有试误的过程,而观察能较好地帮助学习者。最后,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联,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的马斯洛却是桑代克的学生。作为桑代克的得意门生,他抛弃了老师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学说,站在了人本主义的立场。即便如此,桑代克依然倾尽全力支持了马斯洛的实验和理论建树,正如马斯洛所言:桑代克是他的福星!由此,一代大师人性的光辉和对科学的态度略窥一斑,至今依然是我们敬仰的典范。试误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虽然桑代克的试误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他的三大学习定律,即使在今天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启发性和实用性。首先,认真对待准备律。桑代克的准备律告诉我们:当一个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即动机准备,学习就能发生;如果学习者没有做好准备,学习就不会发生或低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准备心理,不仅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一定会大大改观。比如,我们幼儿园大班开设了一个“Coco果汁店",一杯果汁4元,当孩子拿着10元、8元、7元去买果汁的时候就会出现找零钱的情况,而找零钱是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技能。必须要有正确的买卖金额才能喝到果汁,为了能顺利喝到果汁,孩子们己经具备了学习的动机,此时开展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数学活动,效果一定非常好。其次,科学使用效果律。桑代克在效果律中指出“满意或不舒适的程度越高,'刺激一反应'联结就越加强或越减弱”,有效则被重复、被加强,无效则被削弱、被淘汰。满意度作为有效性的感性标准,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奖赏,也可能来自学习者内部的、自我的肯定。我们应该谨慎使用外部奖赏在学习中的强化作用,多采取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自信心、满足感,来增强学习的效果。最后,善用、巧用练习律。桑代克的练习律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使用而加强,因不用而减弱。同时,桑代克也发现,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每次练习必须要有新的发现、有满意的感受,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现如今“题海”“卷海”“罚抄”等现象的出现,就是由于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死板的重复练习,忽略了学生通过练习获得满意的效果,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推进呆读死记的苦海。所以,我们教师在使用练习律的时候一定要精心设计,从学生需要出发,让练习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应。施良方先生用一本学习论带领我们穿越百年时光,触摸先哲们深邃、高尚的智慧,汲取沉淀百年的思想精华,激起我们对学习深深的思考。100多年后的今天,桑代克和他的试误学习理论依然是教育心理学上空的一颗璀璨明珠,为后人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