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docx
河南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摘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要方式。随着各省市区域旅游扶贫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扶贫模式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也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贫困人口脱贫的中流砥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业态,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行举措。立足时代背景,研究旅游产业扶贫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区域稳定、脱贫致富,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为研究对象,从调研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现状开始入手,深入研究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现实情况。并参考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关经验后,结合本地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制定具有特色的融合发展道路,以期为当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优化发展对策。关键词:河南地区;旅游扶贫;路径研究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脱贫攻坚战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地方也探索了各种新的扶贫方式,旅游扶贫成为逐步成熟的扶贫模式,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扶贫方面,旅游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扶贫产业的中坚力量,不仅拓展了贫困村的增收渠道,还能使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需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让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旅游扶贫效果也逐渐显现,在偏远的山区等其他经济落后的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主要经济手段,我国在旅游扶贫方面的相关成就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河南是人口大省,无论是完成精准扶贫脱贫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还是巩固脱贫成果、化解返贫和致贫的新风险,进而继续精准帮扶,有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存在很多且复杂的困难,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协同。且河南省又有着优质的文旅资源和文化底蕴,旅游扶贫是既具可行性又有发展潜力的振兴策略。1.1.2 研究意义旅游产业由于广泛的经济关联带动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良好助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对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进行测度,以揭示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提升,对河南省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旅游产业扶贫属于特色产业扶贫,对推动贫困地区转型发展和扶贫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目前国内关于旅游扶贫效率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学者是从省域、某个城市、民族地区或旅游地区进行研究,关于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研究未有涉及。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探索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的发展对策,有助于丰富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现实意义:虽然河南省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绩,但贫困问题依然是困扰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刻不容缓地解决。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围绕旅游产业扶贫效率、精准度及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旅游产业扶贫政策制定提供相应的依据,还可以为其他省份提供示范性指导,对于河南省提升旅游产业扶贫效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实践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内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扶贫的概念。杜江等(1999)乡村旅游学者将乡村旅游定义为以乡野的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肖佑兴等(2010)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O二是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石强(2017)从成因的角度归纳认为乡村旅游存在生态旅游、度假村、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农家乐等模式。文军、魏美才(2013)通过研究广西富川县秀水村的乡村旅游开发,从经营的角度认提出以政府主导模式、旅游投资方与村民合股合作模式和村民自营模式等三种旅游开发模式。郑群明、钟林生(2018)认为乡村旅游开发存在五种参与模式分别为“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和个体农庄模式共五种模式。三是旅游产业扶贫的效应。翟向坤、郭凌树(2016)提出以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陆保一等(2018)指出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度与经济发展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耦合度越高的地区经济、资金、人才等要素集聚效应越强。普荣(2018)提出在旅游精准扶贫中需要注重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这有利于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杨光明等(2018)指出为了实现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需要在保证较高旅游效益的同时还要保证提高旅游扶贫效率四。1.2.2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InSkeeP(1991)将乡村旅游看成一种具有可持续特点的旅游活动。把农庄旅游,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等概念不作区分可相互替换,认为乡村旅游是一种人造旅游形式,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或居住在那里,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并且会参与乡村的一些当地活动“3。AriceReichel,OdedLowengart和Adymilman(2010)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性,如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区域开阔和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ULGiulioSenes(2018)将终极环境阈值用于乡村旅游开发,指出乡村旅游的长远目标是资源环境保护,要重视土地和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H21。Meyer(2010)提出要想达到减贫效果不能只依靠旅游业提供的岗位,旅游业是关联性较高的产业,还要考虑和旅游产业链相关的环节口叫hugo(2016)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创造经济稳定和缓解贫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农村保障贫困人口的利益最大化,创造贫困人口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重要目标口支1.3 研究方法1.3.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收集,归档、研究文件,养成理性的研究方法。本人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并对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整合,抽取部分有效资料,运用到接下来的研究中去。13.2案例分析法对河南省典型的旅游产业扶贫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案例研究,能更直观地展现出产业扶贫模式中的各种问题,使描述更加直观、具体,说服力更强。2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1 相关概念2.1.1 旅游扶贫的概念1991年全国旅游局工作会议上最早提出旅游扶贫一词,后来贵州旅游局在总结扶贫经验的过程中率先提出旅游扶贫的概念。即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实体经济,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贫困人口在参与旅游的发展中获益,旅游扶贫相比起其他产业扶贫具有污染小、耗费资源少和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等特点和优势,但又由于旅游业涉及的关联产业较多,因此旅游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同时注重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总之笔者认为旅游扶贫是以本地区丰富旅游资源为基础和发展前提的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从而达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动。2.1.2 产业扶贫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以来,工业产业拉动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发展的工作手段就已经显现,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产业化扶贫,被当作同时期“一体两翼”(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产业扶贫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和特有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内生机制和扶贫开发主要内容、战略重点,目的是协同发展个体(家庭)和贫困户,根植发展基因并激活动力,阻遏贫困发生的动因。产业扶贫是贫困户、企业和政府间互相衔接协调形成的重要扶贫道路,其主体不仅是政府,而且包括企业和个人等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多元化发展。贫困地区收入来源是产业扶贫主要解决的问题,途径是特色产业的建设和关联。因此,产业扶贫建设重点如下:一通过实地调研明确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二通过相关产业的现实和潜在市场研究,对重点产业发展定位进行确定;三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把当地产业规模做强做大;四产业集群化发展;五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产品方向朝着创新化与品牌化发展。2.2 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的意义2.2.1 丰富河南省的旅游资源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凭借农村地域的广阔、自然资源的丰富、田园风光的优美,开发了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兰考的“梦里张庄”、开封的朱仙镇、焦作的陪嫁妆村、洛阳的重渡沟、信阳农旅结合“村景共建”、三门峡新坪村等。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让河南省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提高河南省的知名度。2.2.2 推动河南省乡村经济的发展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将农村的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满足游客在旅游中的各种需要,这样不仅让游客切实体验到农村的生活环境、了解了当地的民俗风情,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2.3 增加河南省就业渠道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水平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呈增多的趋势,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与其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5个,间接相关的行业124个,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为河南农村地域提供大量就业的机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3河南省旅游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分析1 .1兰考县张庄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3 .L1传承一种精神见证扶贫“蝶变”历程传承焦裕禄精神,见证扶贫“蝶变”历程一一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旅游扶贫成功案例。张庄村位于九曲黄河最后一弯东4公里处,隶属于兰考县东坝头镇。在新中国成立前是有名的大沙窝、大风口,居住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焦裕禄同志带领除三害工作队在张庄村查风口、追风源,寻找治沙办法,留下了宝贵的焦裕禄精神。近年来,张庄村按照“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轮驱动”的旅游发展思路,留住乡愁、记住老家,发展乡村旅游,相继建成了四面红旗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农村干部培训中心、梦里张庄、桐花书馆、黄河湾书画院、年代记忆民俗馆、黄河滩区等多元化旅游景点,落户了张庄布鞋、张庄锦轩麦秆画、文氏醋坊、红晴天旗舰店、春光香油、花生糕、藏红花等业态旅游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至2020年,全年接待旅游团队近1800批次、近1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800余万元,带动周边220余人从事旅游活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2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5600元。张庄村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向习近平总书记兑现了兰考三年脱贫的庄严承诺。张庄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2A级旅游景区”“河南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旅游创客基地。4 .1.2张庄村旅游扶贫做法及展望扶贫必先扶智,治贫必先治愚。在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初期,村民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观望、“等、靠、要”的思想,为了提高村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张庄村多次组织群众到郝堂村和新集村、济源莫沟村等乡村旅游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村干部陈河涛把老房子拆掉,贷款进行农家院改造,改造后的民宿生意异常火爆,带动了115家农户进行院落改造。产业振兴方面,张庄村以“第三方公司运营+固定分红”的模式,与兰考坤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资365万元,建成117座哈密瓜大删,打造梦里张庄品牌;以洛阳奥吉特菌业有限公司为主体,发展食用菌产业,解决180余人就业。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从“脏、舌L、差”到“绿、净、美”,见证旅游环境的改善;从“袖手旁边”到“男女老少齐上阵”,见证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的转变;从“等、靠、要”到“多方协力、共谋发展”,见证群众收入的转变;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见证党建引领管理机制的改变;从“大水灌满”到“精准施策”,见证建设资金投入的转变。张庄一如既往地科学规划,实施精准定位,突出张庄特色,鼓励全民参与,立足市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以及大力宣传,提升张庄旅游形象。“大风口、大沙窝、环境恶劣、贫困山区”都是昔日张庄的代名词。如今的张庄以焦裕禄精神发祥地为亮点,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双发展的旅游道路,在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同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大力振兴农业,打造红色旅游、黄河文化、绿色生态为主的旅游环线,叫响“梦里张庄”品牌,实现致富梦想。3.2三门峡市卢氏县新坪村旅游扶贫案例分析3.2.1 豫西贫困民众脱贫成效彰显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位于卢氏县北部山区,距县城23.5公里。全村346户人家,分为十个村民组,散居在12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中,当地农户以农业种植为主,收入单一,全村贫困户多达92户,贫困率达到27%,属于典型的深山区贫困村,特别是豫西百草园所在的新坪村河沟组几亩薄田,山路崎岖,靠天吃饭,是该村最为贫困的村民组。2015年开始,新坪村利用卢氏“天然药库”的资源优势,借力发力,采用原始资源入股、合作分红模式,开发建设豫西百草园。原来破旧的老院子经过改造变成了美食坊、手工艺坊、酿酒坊等特色院落。景区通过把旅游观光、养生体验、农耕休闲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以金银花、油牡丹、彩芍药、连翘为主的中草药示范园,以樱桃、苹果、石榴、红果为主的四季百果园,以薰衣草、紫薇园、菊花台为主的花卉观赏区,以“光阴故事”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展览区等多个特色功能区,使豫西百草园成了远近闻名集中草药种植加工、民俗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观光和科教研学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每年迎来豫秦晋三省每年近20万游客。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带动35户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0余万元。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期及后期运营,原来的贫困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豫西百草园景区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旅游扶贫开发先进企业”“省研学旅游基地”“县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等称号,新坪村也一举摘得贫困帽子,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芳香草药谷,诗画小山村”获得了广大游客和媒体广泛赞誉。3.2.2 新坪村旅游扶贫经验启示及展望党员群众一条心,生态旅游变黄金。组织引路,团结奋进有干劲,班子配得好,农民少烦恼,选好党支部,带动全村富。为更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2015年,在官道口镇党委的领导下,新坪村党支部进行了调整,补充了新生血液。新支部成立后,充分发挥支部的组织堡垒作用,凝聚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力量,群策群力谋发展,促脱贫。在工作实践中,新坪村党支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的指示,按照把党支部建设成脱贫攻坚的作战部、项目实施的指挥部、帮助企业的调解部、为民办事的服务部、党员活动的俱乐部的“五部”理念,充分发扬践行卢氏县“土坯房精神”,于2017年把党支部搬到了正在开发的河沟村的土坯房里,支部的战斗堡垒真正来到了项目实施的第一线,真正做到了把促脱贫、谋发展、服务村民和企业结合到一起,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理清一条好思路,形成一套好模式。新坪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论证,提出“抓党建促脱贫,抓旅游谋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贫困农户”的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化、农民职业化、种植特色化、销售网络化”的运作模式,打造当地连翘、芍药等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规模化发展,目前已累计投资2800余万元。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坚持创新扶贫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租金、薪金、股金”的三金模式。租金是土地租赁收入,薪金是种耕除草施肥等劳动收入,股金是群众以宅基地入股(占股25%)的形式和百草园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村民再添一份预期收入。中央电视台“走村直播看脱贫”活动2020年8月14日对景区带动新坪村进行深度报道,2020年,卢氏县豫西百草园景区带村创新“三金扶贫”模式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坪村利用“天然药库”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现有的文旅资源,让游客看得见乡景、听得见乡音、触得到乡情,不断提供旅游产品的供给,并丰富其内涵,让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感觉基因真正走到游客的心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文旅资源、村庄特点、基础设施,将最好的景色呈现给广大游客,将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展示给游客;让景区发展结合农村现状,实现农业、工业、林业等多业态融合式发展,这样才能在疫情等突发情况下,增强人民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致富能力。只要团结一心,增强信心,旅游才能发展,才能厚积薄发,持续高质量发展。相信在新坪村两委的带领下,在文旅部门的支持引导下,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坪村的乡村旅游致富道路越走越宽广。4河南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困境4.1 旅游扶贫模式单一,旅游人才缺失从河南省贫困地区旅游产业过于单一,缺乏相应的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的领导,容易造成旅游兴趣的缺失和印象的落差,从而使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同时也阻碍了旅游扶贫的发展。旅游扶贫最主要的发展方式,即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对应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从而实现增加地区财政收入和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双重目标;有些地级市作为中原腹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旅游所承载的文化丰富性有所不足;而且各个地级市之间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均衡,各类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相隔距离较远而且差异性较大,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发展。同时,在经济利益上过于急功近利,发展的目光较为短浅,为了解决发展不均衡、产业不均衡和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上只是单纯地进行资金的投入而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地分析,对文化的融合和旅游产业品牌的建设也仅仅是通过历史文化进行强行渲染单调的表现形式。旅游扶贫的规划开发、建设发展都需要旅游方面专业性的人才,不少贫困地区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却因为缺乏这些人才导致旅游产业的规划不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旅游人才的投入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投入之一,这些地区旅游业服务水平差、体验不佳等问题便是由于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才为更多的旅游服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由于贫困地区的交通不便,教育比较落后,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更加滞后,所以导致贫困地区的人口在从事旅游产业时,只能接受最基础简单的工作和任务,这在旅游产业扶贫的经济分配中极不合理,同时也制约了旅游扶贫效率的提高。4.2 旅游扶贫的规模和技术投入不均衡河南省内各地区的旅游扶贫工作差异较大,有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关联性强,旅游扶贫效果就较高,但是有的旅游效果却差强人意。在旅游扶贫工作的初始阶段,旅游规模效率一定会受到当地经济、政府支持力度和社会资本等情况的直接影响;多年扶贫脱贫工作的进行,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规模大大减少,但是随着脱贫工作进行的脚步,消费者对旅游地的需求更多,未脱贫的地区所面临的挑战更大,这便意味着不能再重复当前传统的旅游扶贫进行之后的工作。此时有的地区会通过规模化的积累和扩大,来解决旅游产业扶贫的发展困局,但是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基本问题,而是要通过科技手段、技术进步、发展和创新旅游扶贫管理与经营来加快旅游扶贫工作的进展从而提高旅游扶贫效率。例如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这些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利于旅游扶贫的开展。在旅游扶贫前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还需对旅游产业的开发进行调研、规划和指导,并且进行大力的宣传等活动,这些对旅游产业前期的发展是关键的,而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是这些关键性节点的基础。4.3 旅游扶贫产业整合规划不完善,缺乏长期效应旅游产业和旅游扶贫的发展不仅是要达到经济增长为目的,而是更应该注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之间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作为扶贫工作中重要的手段,在发展地方旅游业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系统与居民生活环境之间的平衡,使旅游产业成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在河南省一些地级市旅游产业开发的实际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短期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忽视掉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破坏。贫困地区往往都拥有独特珍贵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旅游扶贫便是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力量。如河南省开封市这个历史古城在经济的发展中,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改变,逐渐摒弃了拥有历史性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导致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等问题因素,导致在旅游产品的景点中村民的经营没有组织性,对待游客的服务水平相对较差;更有甚者不遵循市场准则和行业规范,在旅游区私自收费,进行乱占乱搭等乱象行为;对当地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的建设造成损害,严重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4 旅游扶贫工作缺乏主体性和协调性将贫困人口作为旅游开发的共同合作者和经济收益者是旅游扶贫的目的。政府、社会资本和贫困人口是旅游扶贫的三个主体,三个主体只有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合理地分配任务以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促使旅游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旅游扶贫效率才会不断地提升。但是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旅游扶贫工作中三个主体的分配并不明确,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地级市旅游扶贫的工作中各地级市的政府需要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并不代表产业发展的所有进程政府包办包揽;例如郑州市、开封市的政府从旅游业的发展再到扶贫资金、社会资金的投入都全权办理,而洛阳市、信阳市、南阳市等一些地级市则是将这些项目全部托付给相关企业;这两种极端的行为则会造成旅游扶贫的效率低下,扶贫资金的流向不明确,贫困人口的旅游收益分配模糊混乱等问题。并且部分地区忽视了贫困人口也是三个主体之一的原则,在旅游扶贫开发中没有建立良好的群众参与机制,群众的参与度低,贫困人口未能受到正确的引导成为旅游扶贫的合作者;导致了贫困地区经济和人口、社会三者不协调的发展,不利于脱贫致富工作的进行。最后企业在三个主体之中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贫困地区的企业只顾自身的发展不顾他人的利益,未能履行好企业在社会中的社会职责,那么这个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也不会走远。5河南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优化路径5.1 借鉴经验,因地制宜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旅游产业品牌的建设、旅游模式的创新和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些需要开展工作的前提便是资金的筹集。对于河南省南阳市、信阳市等贫困地区来说,由于人口密集,占地面积较大,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是这些地级市扶贫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面;推动地区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不仅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投入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旅游扶贫工作并不是使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的问题同时也要最终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发展。在乡村旅游以及精准乡村扶贫的工作中,日本的“故乡纳税”这个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故乡纳税”的含义其实就是简单的“捐款抵税”。“故乡纳税”是日本一种不是强制要求而是类似捐款的征税体制,这种发展模式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对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等事业的进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得城乡之间发展更平衡。河南省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这种发展模式,这些贫困地区人口众多,知名的企业家也数不胜数;如果这些企业家可以参与到这种发展模式中,那么社会资本的来源便会更加的宽泛,社会资本加上政府的资金支持,会成为效率值处在较低水平情况下的一些地级市扶贫工作中最稳固的推进方式,同样也是旅游扶贫道路上最为坚实的一步。5.2 优化旅游扶贫模式,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从发展的模式分析,旅游扶贫是一种有效创造价值的模式,也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效分配价值的手段。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若是想发挥第三产业和其他产业并且拓宽乡村产业链,需要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从而实现当地相应产业链的发展。例如河南省信阳市、濮阳市、开封市等贫困地区有许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阻碍了旅游扶贫的开发;解决这些贫困地区发展缓慢滞后的问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问题进行相关性的研究分析,积极探索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扶贫工作进展的新模式,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互联网中网络营销和自媒体营销方式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营销宣传模式。河南省洛阳市老君山风景区采取抖音、快手、B站等多个APP网络营销宣传,这个推广方法取得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增加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该风景区一跃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从而使洛阳龙门石窟和白云山这些传统标志性景点黯然失色;所以这种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模式值得推广,根据旅游扶贫的相关政策还可以在这种发展模式后加入扶贫。通过政府、社会企业资本在优化旅游产业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当地扶贫工作的水平,”互联网+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以吸引更多其他地区游客的进入,连接了贫困地区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交流;不仅仅是“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这一种方法,“旅游+多种产业”的发展模式也是可以不断地变化,要根据各地自身的特色,打造特色的旅游扶贫新模式。5.3 培养相关人才,建立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缺乏劳动技能的人通常不能顺利地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旅游扶贫工作的进展也要以相关的专业人才为基础。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贫困地区,政府不仅需要提升当地人口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而且需要在当地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对将要参与旅游服务工作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培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也提升当地人口的知识水平和素质水平。在脱贫攻坚阶段扶贫的重点对象大多数年龄较大,并且劳动技能较薄弱,所以应做好贫困人口从业人员与培训之间的精准衔接。而且应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和知识扶贫,贫困地区积极吸引产业基地、科技示范园区、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来本地建厂投资,从而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扩展更广阔的脱贫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最基础的便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应该重视这些不可复制的财富;在对贫困地区进行旅游扶贫的开发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法律政策,约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给予任何部门任何人以监督之权。只有在全方位的视角下才可以建立旅游扶贫的长效机制,旅游扶贫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多的是旅游产业所延伸的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乡村旅游扶贫最主要的工作价值,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优化体制机制,使扶贫对象平等的参与旅游扶贫,公平的分享成果。5.4 合理规划布局,注重资源的开发保护在旅游产业扶贫开发中,河南省应注意产业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协调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提高旅游产业扶贫的效率。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在自然资源方面,既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又有河流、湖泊,景观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在人文资源方面,河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根脉,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基本上都在这里,中国七大古都中河南占了三座,省内拥有七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达130万件,约占全国八分之一,被史学家誉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这里有杰出的考古发现和遗迹资源,也有独一无二的城市和乡村非物质和物质遗产和景观。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让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历史的沧桑,积淀着文化的血脉,即便今天贫困地区的土地上,也能挖掘许多历史文化标签,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需要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的同时,注重结合生态旅游,以保障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现存的旅游产品扶贫上,河南应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控制,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建设、旅游产品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发展小众生态旅游,增强环保意识,使政府的环保立法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巩固,加强与当地社区的环保合作。高消费的生态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将为环境保护提供经济保障。把小众生态旅游带来的收入回馈到栖息地的保护、恢复和扩大项目中,通过滚动计划,最终吸引更多具有高消费的生态旅游者。针对自驾游,可以采取引导措施:引进自驾游司机绿色出行方案,教育轿车乘客不要在公路上或开阔的乡村地区随意丢弃垃圾;在指定线路沿线设立停车点或休息区,游客可以在这里野餐,使用环保垃圾桶处置垃圾;在信息中心、汽车租赁中心、酒店或停车点,加强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教育;在自然区域加强预防火灾的宣传;制定严格规章制度,对在乡村地区随意倾倒或丢弃垃圾的游客处以罚款;让当地社区了解上述宣传活动,从而使当地人们意识到旅游者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而影响到当地人自己的行为。6结语旅游产业扶贫是河南省要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全面脱贫的一个重要机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为河南省发展地区旅游扶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河南地区旅游扶贫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旅游扶贫发展模式创新性不足;贫困人口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综合素质处于较低水平;对乡村旅游扶贫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实际扶贫效果不佳;乡村旅游产品同化现象较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要想实现以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的战略目标,必须采取实际措施打破目前面临的困境,积极借鉴经验,因地制宜开展旅游扶贫工作;优化旅游扶贫模式,提升旅游扶贫效率;培养相关人才,建立旅游扶贫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布局,注重资源的开发保护,从而实现河南省旅游扶贫事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地区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参考文献山杜江晌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15-18.肖佑兴,明庆忠,李松志.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10,(22):205石强,钟林生,向宝慧.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昆明理工大学郭焕成等主编,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7,310-319.文军,魏美才.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13,(11):103-106.郑群明,钟林生.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以湖南省四县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8,(5):21-25.翟向坤,郭凌.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4):635-640.殷杰,郑向敏,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与安全格局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7,31(4):60-65.网普荣.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策略和绩效评价J.开放导报,2018,(3):82-84.9杨光明,杨航,杨雪程.三峡库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时空演异及发展路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6):868-872+888.10InskeepE.Tourismplanningaintegrated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pproachIM.NewYork:VanNostrandReinhold,1991.Il1REICHEL,A,LOWENGARTO,MILMANA.RuralTourisminIsraelservicequalityandorientetionJ.TourismManagement,2010,21(5):237-248.ll2GiulioSenes,AleessandroToccolini.SustainablelanduseplanninginprotectedruralareasinItaly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18:107-117.ll3MeyerD.Pro-poortourism-canTourismContributetoPovertyReductioninlessEconomicallyDevelopCountriesC.ODI,2010:164-182.14QuarantaG,CitroE.economicandSocoalSustaininableSynergiestoPromoteinnovationinRuralTourismandLocalDevelopment.JISustainability-Basel,20168(7)15张鹤.河南省地级市旅游扶贫效率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21.16杨德进,牛会聪滁虹.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产业价值链治理的模式与路径研究未来与发展,2021,45(04):44-51.17赵亚倩.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07):465.18刘龙龙,方永恒,张红霞等.精准扶贫背景下连片集中贫困区旅游产业扶贫路径研究以陕南地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0,59(19):133-136.19仇逸欧.从旅游扶贫角度探析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5(03):104-108.20乔忠奎.山东省旅游产业扶贫效率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0.21史菲.山西旅游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思考J.当代旅游,2020,18(09):77-79.22刘娟娟.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旅游产业链问题和优化J.农业经济,2019(05):33-34.2引张英璐,杨熙元.旅游扶贫的产业链构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0):162-163.24吕林欣.扶贫背景下的山西乡村旅游产业链优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