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概述及未来发展.docx
注塑成型概述及未来开展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技术概述注塑成型工艺是塑料制品加工中非常重要技术类型,大多数行业的塑料件加工均需要注塑成型工艺来完成。所涉及的行业及领域甚广,如食品、电子电器、仪表仪器、汽摩、日用、化工、农业、运输等行业都可使用到注塑成型工艺制造的塑料元件。下面我们来介绍下注塑成型工艺在国内的开展情况及其未来开展趋势。注塑成型是塑料制品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几乎所有的热塑性塑料、多种热固性塑料和橡胶都可用此法成型。在中国,目前注塑成型制品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0%左右,注塑机占塑料机械总产值的38%左右。注塑成型可制造各种形状、尺寸、精度、性能要求的制品。注塑制品包括小到几克甚至几亮克的各种仪表小齿轮、微电子元件、医疗微器械等,大到几千克的电视机、洗衣机外壳、汽车用塑料件,甚至几万克的制品。注塑成型技术有重大突破南昌大学柳和生教授承当的第二批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方案工程-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研窕及气辅注塑成型机研制工程,日前在南昌通过由江西省科技厅主持的验收。该工程的研制成功,为推动我国注塑成型技术进步,为塑料制品企业改良气辅注塑工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验根底。微型注塑技术开创新时代微型注塑技术是一种可在工作外表上造出微细结构的工艺,从而为成品提供不同的功能,例如不吸水的特性、减少流动阻力、导光性等。目前,微型注塑技术可造出少至20mm的微细结构,09年被北京塑料制品厂引进。实施微型注塑技术镭要特殊的加工及模具技术及设备,例如采用外部加热系统(感应发热元件,其优点有二:可以实现模腔外表温度的局部控制;可以大幅缩短加热和冷却时间。一返回一注塑成型新技术的开展概况DevelopmentSituationoftheNewTechnologyofInjectionMolding刘方辉,钱心远,张杰(1)LiuFanghui,QianXinyuan,ZhangJie(I)-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StateKeyLabofPolymerMaterialEngineering,CollegeofPolymerScience&Engineering,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65,China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注塑成型技术的开展状况,介绍了新型气辅注塑成型、多组分注塑成型、粉末注塑成型、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微注塑成型等技术的特点及最新动向。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inrecentyearswassummarized,andthe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ingtrendofthenewgas-assisted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multi-component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powder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microcellularfoaminjectionmolding,micro-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wereintroduced.关键词:注塑成型;新技术;开展动向Keywords:Injectionmolding;Newtechnology;Developmenttrend评述文章编号:1005-3360(2009)03-0083-06中图分类号:TQ320.662文献标识码:A高分子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压制成型等,其中,注塑成型因可以生产和制造形状较为复杂的制品、易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在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注塑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建材等诸多领域。近年来,这些工业领域迅速开展,给注塑成型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使注塑成型技术在开展速度上、水平上都得到了迅猛的开展,特别是对于注塑成型新技术的开展更是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着眼于注塑成型新技术的最新开展动向,介绍了几种用途较为广泛的注塑成型新技术。近几年来,注塑成型新技术开展动向主要集中在:新型气辅注塑成型技术、多组分注塑成型新技术、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微注塑成型技术等方面。1新型气辅注塑成型技术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Gas-assisled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是自往复式螺杆注射机问世以来,注塑成型技术最重要的开展之一。它通过高压气体在注塑制件内部产生中空截面,利用气体积压,减少制品剩余内应力,消除制品外表缩痕,减少用料,显示传统注塑成型无法比较的优越性。一般气体辅助注塑成型的过程是:先向模具型腔中注入经过准确计量的塑料熔体,再直接注入压缩气体;气体在塑料熔体的包围下沿阻力最小的方向扩散前进,对塑料熔体进行穿透和排空,作为动力推动塑料熔体充满模具型腔并对塑料熔体进行保压,待制品冷却凝固后再开模顶出。近年来,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开展迅速,出现了一些创新性技术,如水辅助注塑成型技术、冷却气体气辅技术、气辅共注成型技术、外部气辅注塑技术及振动气辅技术等。1.1 水辅助注塑成型技术水辅助注塑成型技术(WaIer-ASSiSIedInjectionMoldingTechnology)是以德国Aachen大学塑料加工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人员基于气辅成型原理开发出的新的注塑成型技术。由于气体的热容量比较小、导热性差,气体辅助注塑时,制件相当于单面冷却,因而其成型周期往往比普通注塑长。水辅助注塑成型技术的原理与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根本相同,只是用水代替气体注入熔体中心。其工艺过程为:(1)将熔体注满型腔,进行短暂保压:12)将水注入熔体中心,在水的压力下,制件中心的熔体倒流回注塑系统;(3)经过一段时间保压后,减压将水排出制件。排水所需的压力可以由水的蒸发产生,或者通过参加水中的COz的蒸发产生。在注塑直径为30mm的PP中空制件的比较实验中发现,水辅助注塑的冷却时间比气体辅助注塑减少了75%。按照成型工艺过程的不同,水辅助注塑成型有短射(欠料注塑)法、返流法、溢流法和流动法4种工艺方法1。在气辅成型过程中,尽管气体辅助成型降低了塑件的壁厚,但在工艺过程中,冷却阶段在成型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当气体(氮气)将塑件穿透时,其冷却作用是非常小的。如果制品在脱模时冷却不够充分,那么内部剩余热量会形成外表再结晶,从而导致制品质量降低或者变形,严重的时候制品内部会出现气泡。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延长模具冷却时间或使用次级冷却装置的措施,但会增加本钱。冷却气体辅助成型技术便是针对以上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气辅成型方法。在冷却气体辅助成型工艺中,气体通常被冷却至-2(C18(C.冷却气体形成的过程是:常温气体通过一个腔室,在其中被液氮冷却。这种冷却气体辅助成型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当冷却气体穿透熔体时,在模腔内会产生寒流效应,寒流产生的剩余壁厚比传统气体辅助成型要小;冷却气体也防止了制件内部起泡,并能产生较光滑的内外表2。1.3 气辅共注成型技术气辅共注成型技术(Co-InjectionandGas-AssistedInjectionMolding)是将聚合物共注成型技术与气辅技术相结合而得到的一种新工艺。聚合物共注成型技术是同时或者先后向模腔内注入不同的聚合物熔体,形成多层结构的一种成型技术,而与共注成型工艺相比多了一个注气过程;相对气辅成型而言,那么多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形成过程3-5。气辅共注成型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共注塑阶段。此阶段与一般共注成型工艺类似,只是在形成表/内层结构后,当表层和内层所注入的材料总量占型腔总体积一定比例时,停止注塑熔体,此过程可谓气辅过程的“欠料注塑”,只是注入两种以上的熔体;(2)气辅注塑阶段。气体对内层熔体进行穿透,随着气体的推进,被气体“排挤”的内层熔体又带动表层熔体向前流动;(3)保压冷却,释压脱模,获得制品。为了实现聚合物的气辅共注成型,必须对原有共注成型设备进行改造,即在共注成型设备的根底上增加一套气辅系统。1.4 外部气体辅助成型技术外部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EXtemaIGasMoldingTechnology)是与传统的内部气体注塑成型不同的一种气体辅助注塑方法。传统的气体辅助成型技术是将气体注入塑料熔体内以形成中空的部位或管道,而新型气辅成型技术是将气体注入模腔外表的局部密封位置中(相当于在塑料熔体外部),故称之为,外气注塑,。1.5 振动气辅成型技术一般的气体辅助注塑成型属于非动态成型工艺,而振动气体辅助注塑成型(VibratedGas-AssistMolding)工艺最大的不同便是引入振动波,使常规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时注入的“稳态气体”,变为具有一定振动强度的“动态气体”,从而利用气体作为媒介将振动力场引入到气辅注塑成型的充模、保压和冷却过程中,使其成为动态的成型工艺7。多组分注塑(MUlIi-COmPonemlnjeCIiOnMolding)是由至少两种不同的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得到所需部件的加工过程,其整合各组分的优越性能,可以生产普通单组分注塑过程无法实现的特殊性能制品。这种由两种或更多种材料组成的产品,与传统的由一种材料成型的注塑产品相比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多组分注塑成型的独特之处在于8:(1)可将不同加工特性的材料复合成型;(2)提高制品手感和外观,集多种性能于一体;(3)缩短了产品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周期,降低了本钱;(4)省略了传统注塑成型后二次加工、装配的过程。2.1 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当前,多组分注塑成型主要有共注塑成型、三明治成型、双色注塑成型、包覆成型、多色注塑成型等技术9,而根据各组分在其成型过程中结合形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顺序注塑成型和叠加注塑成型两大类。2.1.1 顺序注塑成型顺序注塑成型是指依次注入物料的工艺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特殊的多组分喷嘴来实现的。其过程是先向模腔中注入第一种熔融组分形成制品表层,然后通过切换多组分喷嘴的切换阀,注射第二种组分,形成制品的内核局部,其过程如图1所示。就常见的双组分夹芯注塑来说,可以将两组分某方面的性能互补,扬长避短,以到达单组分制品无法获得的性能。顺序注塑成型应用最多的有以下三大类:(1)对于大体积制品,内核利用回收的物料,而外层为起装饰作用的新材料:(2)对于要求承受弯曲应力等载荷的制品,其外层使用玻纤增强材料,而内核可以采用非增强材料;(3)对于厚壁制品,常使用发泡物料制成其内核IO-IlloIBl序充示胆Rq.1TIChematKdiagram&MQUenCeE图1顺序注塑成型示意图Fig.lTheschematicdiagramOfsequenceinjectionmolding2.1.2 叠加注塑成型叠加注塑成型过程是通过不同的浇口或流道将多种组分(通常是两种)注塑到一起,或者将一种组分叠加在另一种组分之上。与顺序注塑成型相比,其关键在于模具局部的改良和变化。叠加注塑成型又可分为“熔融/熔融''注塑成型和“固体/熔融''注塑成型两种10J熔融/熔融”注塑成型也就是一般说的共注塑成型,其特点是同时把两种熔融组分经由不同的浇口注入模腔。”固体/熔融”注塑成型的特点是在第一种熔融组分局部固化后,再注塑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第四种组分。如模内自组装注塑成型,是在第一种组分完全固化后,通过内部或外部的传递机构转移至下一成型位置,注入下一组分,实现多组分注塑,如图2所示10,12。图2模内自组装注烫成型示意图Fig.2Theschematicdiagramofnorminnerself-assembledinjectionmolding图2模内自组装注塑成型示意图Fig.2Theschematicdiagramofnorminnerself-assembledinjectionmolding2.2 多组分注塑成型设备不同的成型工艺需要由对应的成型设备来实现。对应于上述多组分注塑成型工艺的分类,相应成型设备的注射单元的主要形式有:(1)数个注射单元水平方向相互平行或互成一定角度的布局(L型或V型)设计或在竖直面内垂直分布;(2)两个注射单元共用一个喷嘴,注塑局部允许两种组分交替顺序注塑或间歇顺序注塑。多组分成型设备的代表有德国(KraUSSMafTei)克劳斯玛菲公司的ReVOlUtiOn旋转压板双组分注塑系统等13。2.3 多组分注塑成型技术的开展趋势随着塑料注塑制品的广泛应用,多组分技术在当代注塑技术中具有巨大的机遇和希望。与单一组分的普通注塑技术相比,多组分技术在设计和功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不同热塑性塑料共成型、弹性体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共成型、超壁双组分成型、装饰性衬里成型等是多组分技术的趋势14。另外,用多组分技术制出的具有磁性、导热或导电性等填充型功能热塑性塑料制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粉末注塑成型(PoWderlnjeClionMolding)是将现代塑料注塑成型技术引入粉末冶金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粉末冶金成型新技术。它是塑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化学、粉末冶金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学等多学科渗透与交叉的产物,利用模具注塑成型坯件,并通过烧结快速制造高密度、高精度、三维复杂形状的结构零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设计思想物化为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功能的制品,并可直接批量生产出零件,是制造技术行业一次新的变革。3.1粉末注塑成型的工艺过程及技术特点粉末注塑成型的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1)选取符合粉末注塑成型技术要求的金属粉末和有机黏结剂;(2)在一定温度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粉末和黏结剂混合成均匀的喂料;(3)用注塑成型机将制成粒状后的喂料注入模腔内后冷凝成型,得到成型坯件;(4)对成型坯件进行脱脂处理;(5)烧结成型坯件,得到最终产品。图3粉末注塑成型的工艺流程Fig.3Theflowchartofpowderinjectionmolding图3粉末注塑成型的工艺流程Fig.3Theflowchartofpowderinjectionmolding粉末注塑成型技术在制造具有复杂形状、均匀组织结构和高性能、高强度、高精度的产品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不仅具有常规粉末冶金工艺工序少、无切削或少切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而且克服了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品、材质不均匀、机械性能低,不易成型薄壁、复杂结构的缺点,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小型、复杂形状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金属零件,采用粉末注塑成型进行大批量生产有较大的木钱优势,生产本钱只有传统工艺的20%60%,粉末注塑成型技术的出现,给各行各业设计和制造人员提供了崭新的设计思路和制造技术,采用粉末注塑成型技术可以大胆采用原来由于可加工性和加工经济性差而不得不放弃的一些结构复杂的设计方案。还可使原来由于加工困难、而不得不采用的组合件、拼装件进行一次复合完成加工15-16。3.2粉末注塑成型工艺的新开展近儿年,粉末注塑成型技术得到快速开展。其最大特点是粉末注塑成型技术与其他成型技术相结合,得到了许多优异的产品。微型注塑成型和双组分注塑成型与粉末注塑成型结合:以微型拉伸试样作为研究对象,证明双组分注塑成型粉末产品切实可行,开发的产品实例为一种微型加热针。Arburg公司注塑了质量为00679g的陶瓷产品,用作绝缘材料I"网。振动辅助注塑成型:殷小春等19对振动辅助注塑成型应用于金属粉末注塑成型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振动力场可以使不同径向位置处的模腔最大压力随振动振幅、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制品性能的条件下降低注塑成型压力,以拓宽金属粉末注塑成型的适用范围。今后,粉末注塑成型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方向是:开发高效、低本钱的预混合粉生产技术;研究和开发工艺性能更佳的新型黏结剂,建立起黏结剂设计原理和数据库20;开发粉末注塑成型过程模拟与仿真技术,为模具设计和注塑工艺制定奠定理论根底;开展低温、快速脱脂利低温烧结技术,减小缺陷和变形。4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微孔泡沫塑料(MCF)是指微孔直径为(M100m,微孔密度达109l015个/cm3,材料密度比发泡前减少5%98%的泡沫塑料。与不发泡塑料相比,微孔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冲击性能、高疲劳寿命、低介电常数和热导率。由于微孔发泡塑料到达了既降低材料的本钱又提高其性能的双重效果,性价比更高,因此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利用气体超临界液体状态在整个聚合体中产生分布均一和尺寸统一的微小的气孔(根据聚合体不同的材质及应用,其尺寸通常为5100m)是微孔发泡注塑成型的技术特点。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技术与传统塑料发泡技术比较21,既不需要化学发泡剂,也不需要以烧基为原料的物理催化剂、泡沫剂及其他助剂。合理利用微孔注塑成型技术可以扩大产品结构形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本钱。按照成型过程的连续性,可将微孔发泡注塑成型工艺分为间隙式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和连续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4.1 间隙式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间隙式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是早期进行微孔注塑成型的一种方法,工艺过程22-23是先在高压下使气体(Co2)均匀地溶解于固态聚合物中(在聚合物玻璃态下进行),形成固态聚合/气体饱和体系,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在高压下注塑成型,并降低温度和压力至某一状态,使聚合物熔体中的气体过饱和,析出形成大量的气泡核,最后快速冷却阻止气泡生长,由此成型微孔发泡塑料。这种利用压力使惰性气体渗入固态聚合物中成型微孔泡沫塑料的方法只适用于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比较低,不及其他连续的微孔发泡注塑技术。4.2 连续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美国Trexel公司提供的MuCell技术24被认为是第一种适合市场推广的微孔发泡注塑技术,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步:(1)超临界状态下的气体(如C02)在螺杆后退阶段通过机简注塑进入聚合物熔体中,形成单相溶液;(2)当高压下机筒内的熔体注塑进人压力较低的模具时,由于压力变化,单相溶液经历热力学不稳定的状态,大量的成核点形成泡沫气室;(3)气体扩散到泡沫中,引起气泡膨胀;(4)当气泡长大到一定尺寸时,冷却定型。MuCell在注塑成型技术上的突破,为注塑制品生产提供了其他注塑工艺所不具有的巨大能力,为新型制品设计、优化工艺和降低产品本钱开拓了新的途径。其他连续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工艺有:Ergocell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24、超临界流体微孔发泡塑料注塑成型25等。5微注塑成型技术近年来,微系统技术的应用已从微电子元件、微型光学仪器、微型医疗仪器、微型传感器扩展到磁盘读写装置、喷墨打印等。为了能够生产具有实用价值的微细组件,许多新兴制造技术随之产生,包括光刻,电铸及脱模技术(LlGA)、紫外光蚀刻技术(UV)、放电加工(EDM)、微注塑成型、精密磨削和精密切削等26-27。其中,微注塑成型技术以容易实现低本钱大规模生产具有精密微细结构零件的优点,成为世界制造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28-29。5.1微注塑成型技术的工艺特点微注塑成型的工艺过程,如图4所示。与普通注塑成型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1)原料利用率提高。微注塑系统可以显著缩小流道的尺寸,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经过优化设计的流道,其物料利用率可达60%;(2)制品精度高。可控制的注射量、缩小的浇口和流道都有利于提高制品的精度,目前微注塑制品的尺寸误差可控制在0.0Imm之内,质量误差不超过0.00008g;(3)生产周期缩短。浇口、流道尺寸缩小及变温控制系统加快了制品的充模、冷却速度,缩短了成型周期。一般采用用微注塑成型的零件,其成型循环时间较从前缩短40%左右30-3图4微型注塑的工艺过程Fig.4Theprocessofmicro-injectionmolding图4微型注塑的工艺过程Fig.4Theprocessofmicro-injectionmolding5.2微注塑成型设备微注射机是微注塑成型的关键。与传统注塑成型技术相比,微注塑成型技术对生产设备有许多特殊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高注射速率;(2)精密注射量计量;(3)快速反响能力。按驱动方式分类,可分为液压/气压式驱动、全电式驱动和电液复合式驱动。按塑化和注射单元的机构设计分类,可分为螺杆式、柱塞式、螺杆柱塞混合式及其他特殊形式。螺杆式微注射机的代表型号有德国Dr.BOY公司的BOY12A,日精树脂工业株式会社的HM7-DENKEY,树研工业的JMW-OI5S-5T及东芝的EC5o柱塞式微注射机代表机型有西班牙Cronoplast公司的Babyplast6IO,英国MCP公司的Rabbit23和美国MediCaIMUrray公司的SeSame。螺杆柱塞混合式微注射机的代表型号有英国MCP公司的12/90HSP,日本SOdiCk公司的TR18S3A及Battenfeki公司的MiCroSySIem5032。6结语目前,注塑成型技术是塑料加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用来生产空间几何形状非常复杂的塑料制件。近年来,各种注塑成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开展总趋势是不断满足高分子制向高度集成化、高度精密化、高产量等方面开展的要求,实现对制品材料的聚集态、相形态、组织态等方面的控制,或实现对制品进行异质材料的复合,最大程度地发挥聚合物的特性,到达制品高性能的目的。深入研究塑料注塑成型技术与注塑成型设备,克服制品中的缺陷,对科技进步与人们高标准的生活要求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略)塑料成型概述2011/12/70086k点击:127收藏:0评论:0unnme2010文章关键词:内容摘要:塑料制品的生产是一种复杂而乂繁重的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各种塑料的固有性能,利用一切可以实施的方法,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形状而又有使用价值的物件或者定型材料。塑料制品的生产是种豆杂而又繁重的过程,其目的是根据各种塑料的固有性能,利用一切可以实施的方法,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形状而又有使用价值的物件或者定型材料。除了加工技术外,生产本钱和制品的质量都应该列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塑料制品生产系统主要是由成型、机械加工、修饰和装配四个连续过程组成的。成型是将各种形态的塑料(粉料、粒料、溶液或分散体)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的过程,它在四个过程中最为重要,是一切塑料制品或型材生产的必须过程。成型的种类很多,诸如各种模塑、层压以及压延等。其它三个过程,通常都是根据制品的要求来取舍的,也就是说,不是每种制品都须完整地经过这三个过程。机械加工指的是在成型后的工件上钻孔、切螺纹、车削或铳削等过程,它是用来完成成型过程中所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够准确的一些工作。修饰的目的是美化塑料制品的外表外观,另外也有一些其它目的,比方,为提高塑料制品的介电性能就要求具有高度光滑的外表。装配是将各个已经完成的部件连接或配套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制品的过程。机械加工、修饰、装配这三种过程有时统称为加工。从比照的角度来说,加工过程常居于次要地位。注射模塑(注射成型)是热塑性塑料成型制品的一种重要方法,除了极少数热塑性塑料外,大局部的热塑性塑料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成型。近年来,注塑成型还成功应用于某些热固性塑料。注塑制品约占整个塑料制品的2030乐特别是在塑料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后,其用途已从民用扩大到各个领域,并逐步替代传统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在开展尖端科技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注塑成型的过程:先合上注塑模具,然后将塑胶原料从注塑机的料斗送进加热的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成为流动状态后,靠柱塞或螺杆的推动,通过料筒前端的喷嘴,注射进闭合的塑料模具中。充满模具的熔融胶料在受压的情况下,经过冷却固化后,就可以保持模具型腔给予的形状。最后翻开模具,取出制品。这在操作上就完成了一个模塑周期,后面就是不断重复上述周期的生产过程。注塑成型的一个周期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制品的大小、形状、厚度、注塑机的类型以及塑料的品种和工艺条件等因素。注塑制品的重量可以从低于1克到几十千克。注塑成型具有以下优点:1.成型周期短;2 .生产效率高,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生产;3 .对成型不同塑料的适应性强;4 .能一次成型外形复杂、尺寸精确、带金属或非金属嵌件的模塑制品。综上所述,注射模塑是一种经济而先进的成型技术,开展迅速,并不断朝高速化和自动化方向开展PP塑料对注塑成型机的要求和加工工艺塑料原料加工过程主要是胶粒熔融、流动、定型后冷却成为成品,是一个加温后再冷却的过程,也是塑料从颗粒改变到各不同形状的过程,以下将就各个不同阶段角度去说明加工过程。1 .熔融装置加温器(Heater)让原料颗粒逐渐熔解成流体状流动,主要以各不同原料适合温度调节,调高温度会趋使原料流动加快,可增加效率但不一定能保证良率,必须取得适宜的平衡。另良好的效果与PP遇高热裂解的特性,都是生产时最好能让原料顺利流畅到模头,以防止充料缺乏或回流现象的产生,回流代表原料流动较产出速率快,最后会造成平均流动效率加大等于MFR提高,是加工可利用的方法之一,但却也造成MFR分布非常态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加大,导致不良率可能加大。不过PP成品因为应用的关系都不是尺寸精密度很富的产品,所以影响还不大。2 .螺杆PP加工绝大部份都是靠螺杆带动流动性,所以螺杆的设计影响非常大,口径大小影响产出量,压缩比大小影响压力值也影响产出量及成品效果,这也包括多种材料(色母、添加剂及改质剂)的混炼效果。原料流动主要靠加温器,但原料翻动磨擦也会产生磨擦热能促使流动性加快,所以螺杆压缩比小带动流动小,转速必须加大所造成磨擦热能必较压缩比大的螺杆多。所以常说塑料加工无师傅,用心了解机器性能的人就是师傅。原料受热不只是加温器而已,必须连摩擦热及室留时间都并算在内。所以这是实务问题,经验有助于生产问题解决及效率。螺杆如果需要混炼效果特别好,有时会设计二段式不同螺杆或双轴螺杆并分设各段不同形式螺杆以达各式混炼效果。3 .模具或模头塑料重新定型依靠的是模具或模头,射出成型成品是立体的,模具也比较复杂更要考虑收缩率问题,其它皆为平面、条状、针状连续式产品模头,假设为特殊形状那么归为异型,需要注意立即冷却定型问题。塑料机器的设计大部份皆像注射针筒,螺杆带动的挤压力量都会在小小出口造成巨大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当模头设计为平面时如何让原料平均分布整个面上,衣架模头的设计就十分重要,讲究的压出时机增加鱼鲤式帮浦稳定原料供给量。4 .冷却射出模具除了浇道浇口灌注原料外,也有冷却水道冷却原料设计。压出成型那么靠滚轮内冷却水道来达成冷却效果,除外也有风刀,冷却水直接淋在吹袋上,以及中空吹气等冷却方式。5 .延伸成品再加工延伸会增强效果,例如打包带靠前后滚轮带动速率不一即造成延伸效果,成品配向延伸部份抗张拉力加强不易撕断,但横向就极容易撕开。分子量分布也会影响高速生产时的延伸效果,所有压出成品包括纤维都有不等的延伸,真空及压空成型也可视为延伸的另一种形式。6 .收缩任何原料都有收缩率的问题,收缩原因来自热胀冷缩与结晶形成时产生内应力所造成。一般而言热胀冷缩较易克服,可在加工上以延长冷却时间,持续保压即可做好,结晶原料较非结晶往往有更大的收缩差异,以PP而言约在千分之十六,但ABS仅千分之四左右,差异很大这部份要在模具上克服,或者往往添加减少收缩率的添加剂克服,压出平板也常添加LDPE去改善颈缩的问题。文章关键词:塑料注塑机加工工艺免责声明:机械专家网对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成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当。机械专家网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局部之错误或疏失。环保塑造塑料机械行业新开展高效、节能、环保型的塑料机械开展,使得各个行业获得了迅速开展的时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塑料机械高效、节能、环保成为了当前的开展趋势,也是开展塑料机械设备行业必须掌握的技术核心。第一,节能型技术:节能型塑料成型和加工装备,如节能型塑料注塑成型机、微发泡注塑机、超高速注塑机,节能型塑料挤出装备的生产研发,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获得能源的节约!第二,大型化技术:大型塑料加工和成型装备,如与石化大型乙烯装置配套的20万V年以上生产能力的挤压造粒机;40,000KN以上锁模力的大型注塑机;200L以上的大型、多层中空吹塑成型装备及三维中空成型设备,大型塑料破碎机等,这样国家大型工程(高铁、高速公路、大飞机等)配套专用设备。第三,高端化技术:高分子材料高端制品制造装备,如微纳复合和微纳制造装备,生物医学材料成型制造装备,新材料制造装备。第四,环保型技术:环境友好型加工装备,如环保型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专用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的绿色化技术及装备,循环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设备。从以上四个方面开展节能环保高效技术,并结合用户实际需求生产塑料机械设备,塑料机械制造业前景必将一片大好塑料成型技术的开展20U年2月25日由anole4留言»1,塑料成型理论的进展塑料的冲模过程中的各种流变行为的研究不断深入:有关挤出成型的流变理论和数学模型已经根本建立,并且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有关注射成型的流变理论尚在进行探讨;注射成型的塑料熔体在一维和二维简单模腔中的充模流动理论和数学模型已经有所解决,今后的工作是如何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塑料熔体在三维模腔中流动行为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塑料成型理论和工艺原理的研究,借以改良成型工艺方法、成型模具和模具设备。2,塑料成型方法的革新对于一些新型塑料和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塑件,旧的成型方法已不适用。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塑料成型方法。如无流道凝料的成型方法、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低发泡注射成型、排气注射成型、反响注射成型、流动性注射成型等等。3,塑件的精密化、微型化和超大型化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塑件的精密化、微型化和超大型化的使用要求,高精度模具和大型模具得到开展,小型和新型的塑料成型设备亦不断涌现,例如,德国研发的注射量只有0.1g的微型注射机。可以生产0.05g左右的微型塑料产品。国内制造的0.5g的注射机,可以生产0.1g左右的微型塑料产品(如手表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