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海南省乡村贫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行政管理专业.docx

    • 资源ID:1263244       资源大小:110.4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海南省乡村贫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行政管理专业.docx

    目录1引言2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3海南省乡村贫困的空间特征31. 1乡村贫困的不均衡性33. 2贫困乡村的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54. 3乡村贫困的历史传承性63. 4乡村贫困的空间隐藏性74海南省乡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84. 1选取指标84. 2方法选择95. 3结果分析95结论与讨论106. 1结论107. 2建议措施108. 2.1从思想观念上扶贫109. 2.2重视人才资本和科技进步105.2.3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10参考文献11致谢11海南省乡村贫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海南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22个扶贫开发重点省份之一,本文以海南省贫苦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以及核密度估计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海南省乡村贫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省贫困村落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民族性和隐藏性,在时间上具有历史传承性。而教育,交通,地形起伏度以及传统观念等因素是造成乡村贫困的主要因素。关键词:海南省乡村贫困影响因素对策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估计Analysison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ofRuralPovertyinHainanProvinceAbstract:In2015,theCentralCommittee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theStateCouncilmadeadecisiontowinthebattleagainstpovertyandensurethatby2020alltheruralpoorunderthecurrentstandardswillbeliftedoutofpoverty.HainanProvinceisoneofthe22keyprovincesinChina,scentralandwesternregionsforpovertyalleviationanddevelopment.ThispapertakespoorvillagesinHainanProvinceastheresearchobject,andusesgeographicconcentrationindex,nucleardensityestimationandregressionanalysis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andinfluencingfactorsofruralpovertyinHainanProvince.Theresultsshowthatthedistributionofpoverty-strickenvillagesinHainanProvinceisunbalancedinspace,nationalandhidden,andhashistoricalinheritanceintime.Education,transportation,topographicfluctuationsandtraditionalconceptsarethemainfactorscontributingtoruralpoverty.Keywords:TheinfluencingfactorsofruralpovertyinHainanProvinceGeographicconcentrationindexnucleardensityestimation1引言贫困长期以来一直广受世界关注,是所有世界性问题中的焦点。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贫困问题在,尤其是在广大乡村地区仍然有庞大的的贫困人口数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于2015年出了一份文件,为打赢现代脱贫攻坚战做出执行方案,目标是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在2020年彻底实现全部脱贫。但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大、居住人口多,导致如今农村贫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依然很多,且贫困程度依然很深。有关贫困的影响因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政府工作的重点,造成贫困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环境和资源禀赋。我国各地农村地势不同,环境不同,比如闻名世界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坡、蒙新大旱区等地区,我国西北部地区常年干旱,看似地大物博,其实人均耕地面积十分不足,且有些贫困区因地势太高会引发农村耕地的效率。交通不便,贸易不发达,因此相对平原地区十分不易,比如以西南喀斯特地貌和东南丘陵为代表的贫困区就是一个典型,。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就是海南省,海南位于我国最南方,位于热带边缘,被热带季风气候占领,得众人美誉为“天然大温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光、热、水资源、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堪称丰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旅游点星罗棋布。然而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海南省的贫困程度依然比较深。2017年国家统计局组织大量工作人员核定人口数据,数据显示:海南省贫困村规模大,贫困人口约41万,占海南省总人口的4.5%,已经接近减贫异常困难的国际标准线2%,且低于全国5.1%的平均水平。党中央发布了“精准扶贫”这一战略指导文件,党十八大成功召开后,海南省扶贫事业热血沸腾的开干起来,在各大领导的带领下贫困村里的贫困人口数量与精准扶贫前相比减少很多。国家统计局一直在调查、总结全国农村贫困程度,根据最新出台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家庭的测算标准,海南省在2018年的贫困人口数据显示:净脱贫人口15万,贫困人口的数量由41万缩减至7万;减贫率十分喜人,2017年减贫率37.7%,2018年达到了67.6%;与此同时,贫困人口比2017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8年全国贫困率为1.7%,而2018年海南省贫困率为1.3%,大大低于平均率。十八大召开以来,海南省农村贫困人口锐减,从2012到2018年,从65万到7万,形势喜人。然而,当前海南省精准扶贫仍然存在当前精准扶贫仍存在“形式化”扶贫、扶贫产业针对性不强、精准程度不够高以及精准识别问题所导致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区隔等一系列问题。故本研究以海南省贫困村落为研究单元,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为海南省精准扶贫提供更科学、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2.1 研究方法本研究把海南省贫困村落作为点状要素进行研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等方法分析贫困村落空间分布特征。使用ArcGISlO.O中的空间分析工具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海南省乡村的贫困影响因素。2.1.1 地理集中指数在本文中是用来衡量研究对象一海南省贫困村一在海南省整个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分布特征及特点。所用公式如下所示:c=ooOJ2式中各个符号意义:G代表海南省贫困村的地理集中指数,Xi代表海南省第i个贫困市内的贫困村数量,T为海南省省内的贫困村落数量,n为全省县(市)总数。设定G的取值范围为0100oGO表示当贫困村落均匀的分布在全省各个市县时的地理集中指数,若G>G0,说明贫困村落呈集中分布,G越大则说明贫困分布的集中程度越高,反之则说明贫困村落离散分布。2.1.2 回归分析利用SPSS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海南省贫困的因素。根据海南省地形和经济现状,选择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平均占有耕地数等十二个因素作为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海南省乡村贫困的影响因素。2 .2数据来源本研究的基础数据为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2017年发布的2017年海南省贫困情况公示表及贫困村名单、2018年发布的海南省统计年鉴-2018以及农户调查问卷。3 .海南省乡村贫困空间特征3.1 乡村贫困的空间不均衡性利用ArCGiSl0.0绘制贫困村落分布图(图1)。根据地理集中指数公式计算可得,海南省贫困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5.93,即025.93;现在设定贫困村落是均匀分布在海南省各市县的,得出GO=23.57O对比得出G>GO,但二者差别不大,说明海南省贫困村落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但集中程度并不高。为了更直观的分析海南省贫困村落的集中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核密度估计法允许地理事件发生在任何空间位置上,不同位置上发生的概率不一样,区域内的点越密集发生地理事件的概率越高,也就是核密度值越高。运用核密度估计工具贫困村落进行处理,绘制核密度图(图2)。海南省贫困村落空间集聚表现为:2个核密度值109以上的高度集聚区域,位于北部的屯昌县,定安县和澄迈县交界处,以及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和三亚市;1个核密度值87-109的中度集聚区,出现在东方市;8个核密度值87以下的低度集聚区。白沙黎族自治县、陵水自治县、文昌市及琼海市、僧州市贫困村落分布为组团式集中;万宁市、临高县表现为离散分布;海口市贫困村落的集聚特征介于二者之间,既有局部地段的集中分布,也有广大区域的离散分布(图2)O由此可以看出,海南省的贫困村落分布在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主要分布在南部及中部地区。表1海南省贫困村落统计表市县贫困村落个数所占百分比市县贫困村落个数所占百分比海口229.82万宁156.70保亭229.82陵水114.91五指山208.93僧州114.91东方208.93定安94.02乐东208.93白沙73.31临高188.04琼中62.68文昌167.14屯昌62.68三亚167.14琼海52.23澄迈155.83昌江43.05图1海南省贫困村落分布图图例核密度<tt>I|0-12.7751393二12.77513931-28.2117659628.2117659742.5837976955.89123146-70,2632661«-87,82908272-109.6532791-42.5837976855.8912344570.2632661787.82908271109.653279135.7358551图2海南省贫困村落分布核密度图3. 2乡村贫困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海南省的贫困问题长期以来都体现为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在海南省全省164.42万少数民族中,有149.08万黎族,7.87万苗族。目前,在全省重点扶持的五个国家贫困市县中,有四个是少数民族市县,分别为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市,而全省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些县市。民族性贫困突出表现于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少数民族成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于接受新鲜事物,难于把握市场信息的变化。黎族社会整体上具有封闭性,村寨以血缘关系而联结,在自然状态下显得相对稳固,多山的条件使交通阻塞,在生产方式上海南省的自然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模式,随着时代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流入海南省,本地文化劣势越来越大,海南人民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断回避这种外来文化,坚定但默默的守护我们的优良传统。例如黎苗药物有不少治疗损伤跌打和治疗虫叮蛇咬的偏方,临床证明这些偏方是完全有效的,可是直到今天,黎苗族的中草药秘方还是不为外界所知,他们一般采用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的方式传承。又如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很多禁忌,在施肥地、整地、插秧、播种、收割、进山砍树烧荒时都必须选择吉日,村民相信在不合适的进行生产活动会导致灾害或荒年。出猎前要举行鸡卜仪式,不准妇女在场,否则会打不到猎物。大多数禁忌是违反科学常识的,甚至是愚昧落后的,带有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有些禁忌形成了一种强固的禁忌文化模式,力求保护原始和落后,是原始生存状态在思维方式和社会习俗上的延续,是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之中固有的传统力量。3.3 乡村贫困具有历史传承性乡村的贫困境地离不开历史的传承,研究分析这一特性可发现,我们所研究的贫困区域村落分布有迹可循,从古自今,这种村落分布方式稳定性十足。但由于无法找到十分充分的可研究的历史资料,我们无法直接得出海南省贫困乡村在空间上的分布之间的不同。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研究村落密度的特点及他们的演变历史,从侧面探究贫困村落是如何分布的,以此得出海南省贫困村落空间特征。通过查阅海南省地志名和史料,对海南省乡村聚落格局演化及特征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解读。海南省早在元封元年(前110)即已设立,后随区域开发和南北交通线开发的进程发展演变。其中,唐宋时期是海南省聚落快速增长的一段时期。在空间分布上,海口和僧州是海南省乡村聚落增长的核心,且海南地区各时期聚落密度最集中的乡镇均位于海南省北部和东部地区,无论是哪个时期,海南中南部那片山区都属于乡村聚落密度小的区域,发展落后于其他区域,我们称之为乡村贫困地区。为了佐证海南村落空间格局演化所具备的历史传承性。我们选取了5个时间点,分别为:东汉时期、唐宋时期、民国时期及1988年与2006年这段时期,探究这5个不同时间点海南的乡村经济发展的变化以及其格局。史料表明,无论哪个时期,海南省中南部地区都是贫困区的主要分布地点,聚落的发展始终以海口和僭州为中心,基本上符合当下海南省贫困区域的分布特征。由此可看出海南省贫困村落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性,乡村贫困受到历史经济发展的沉淀和积累的影响。3.4 乡村贫困具有空间隐藏性乡村贫困地区所具有的空间隐藏性指的是有些贫困人口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因为这个地区一部分人经济水平很高,另一部分人经济水平很低,合在一起平均下来就隐藏那一半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口就隐藏在了平均经济水平中,极难被发现。下面我们要论证上述观点,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选取了两组数据来分析空间隐藏性,一是选取、收集各个市县的GDP数据,以GDP=I60(亿元)为界限划分贫困区域,探讨个市县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二是统计海南省各个市县的贫困村数量,研究海南省各个市县的贫困发生率一一贫困村占总村落的比率一一之间的差异。分析空间分布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比较两者的差异,使用对比分析方法,第一组数据所划分出的贫困区和由第二组数据所划出的贫困区有何不同,他们的区域重合度高不高,通过这种方法研究海南省乡村贫困人口所具备的空间隐藏性。研究调查后分析发现,分析第一组数据划出的贫困地区主要为陵水、乐东、定安、屯昌、白沙、保亭、五指山;第二组数据中的贫困发生率高(以海南省平困发生率的平均水平一一L3%为参照)的区域为万宁、乐东澄迈、昌江、文昌、白沙、保亭、三亚、。将以上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乡村贫困在空间上的差异(表2)可以看出,贫困发生率较高的三亚、澄迈、万宁并不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域的行列,特别是三亚市,贫困发生率比全省平均贫困发生率高将近1%,可是它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却属于先进行列。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差异并不能如实地反映乡村贫困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不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区域贫困人口规模就更小。这也证实了海南省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隐藏贫困人口。表2各市县乡村贫困发生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统计表市县GDP(亿元)贫困发生率市县GDP(亿元)贫困发生率海口1510.510.94陵水159.140.98三亚59.512.26乐东126.975.42僧州322.970.76昌江125.413.35澄迈299.551.90定安98.510.96琼海264.100.19屯昌77.400.81文昌231.140.53白沙50.221.62万宁224.331.62琼中49.491.29临高180.420.39保亭48.634.57东方177.911.23五指山29.501.344.海南省乡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分析海南省乡村贫困地区特征值得深入分析,通过分析还可以了解其他社会现象,这其中夹杂很多因素,比如自然、社会、经济等,这些因素对海南省乡村贫困地区的空间格局及历史演变影响重大,同时,各个乡村贫困人口所组成的群体生活也受其影响。在大量分析贫困人口调查问卷的数据后,既选取空间也选取社会经济指标,采用行政村尺度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海南省行政村村民的贫困的因素。4.1选取指标指标的选取有两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和可获取性,在经过仔细考虑、比较后,选取了一些空间因素:地形起伏度、农村农业生产用地比例、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比例、道路面积和与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路网距离等,还考虑收集了一些社会经济因素:研究对象的家庭平均人口数和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家庭平均占有耕地数、家庭人均消费、家庭人均医疗支出和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等,通过以上12个解释变量来研究海南省各个县市村落贫困率的影响因素。4. 2方法选择本次研究选择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所需公式为:y=Bo+BX+B2X2+12X12+£。这个公式中:y代表乡村贫困率;BO为常数项;.,32代表线性回归系数;X代表贫困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X2代表家庭平均人口数量;X3代表家庭人均消费;X代表家庭人均占有耕地数;Xs代表家庭人均医疗费用;X6代表家庭人均教育花费;Xl代表农业生产用地比例;X8代表乡村地形起伏度;X9代表村道路面积比;XiO代表农村非建设用地比例;XU代表行政村到达医院的最短路网距离;Xw代表行政村到达学校等公共设施的路网距离;£代表随机变量。表3乡村贫困率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乡村贫困率回归系数标准差T检验值显著性95%置信区间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0.0030.015-0.1870.846-0.0360.028家庭平均人口规模0.1140.0363.2700.0020.0040.186家庭人均消费-0.0000.000-1.0700.295-0.0000.000家庭平均占有耕地数-0.0170.010-1.8790.065-0.0380.OOl家庭人均教育支出0.0000.0000.5210.613-0.0000.000家庭人均医疗支出0.0000.0001.5760.126-0.0000.000农业生产用地比例0.1640.4120.4010.638-0.6690.994地形起伏度0.2980.0853.4300.OOl0.1210.470道路面积比例-0.1420.465-0.3100.762-1.0840.799农村非建设用地比例0.5830.143-4.1200.000-0.883-0.300到达医院的最短路网距离-0.0440.386-0.1100.902-0.8300.742到达学校的最短路网距离-0.1980.423-0.4600.648-1.0560.6644. 3结果分析本次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海南省各县市影响乡村贫困率的常见因素,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们所研究的这12个解释变贴合比例为76.84%,说明此模型拟合的不错。接下来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看。第一个角度是社会经济变量,贫困率与家庭平均人口数量关系很大,甚至包括家庭平均占有耕地数量。贫困率随家庭平均人口数量的增多而增大,随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而降低,即对整个海南省贫困村来说,家庭人口越多,这个家庭就越贫困,自然村落贫困率就上升了。同时,结果还显示,贫困率随家庭平均占有耕地数的增加而降低,随家庭平均占有耕地数的减少而增高,统计结果显示负相关。说明贫困村的经济发展与农业息息相关。第二个角度是空间变量,乡村的贫困率随地形起伏度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与非农建设用地的比例存在正相关。乡村的贫困率随着乡村地形起伏幅度的增大而增高,随起伏幅度的减小而降低,呈正相关。非农建设用地与乡村贫困率的关系也不可小觑,这种关系意味着非农收入对海南省农村的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大力发展农业并努力开拓非农产业理应是乡村降低贫困率的重要途径。再者,人口观念落后也是导致海南省乡村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类的生产可以被划分为人口生产和经济生产这两个方面。前者是实现生命的延续和满足劳动力的需求,后者则是满足生存的需要。经济生产和人口生产是在同一时空结构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贫困村落,人口的生产往往显得比经济生产更加迫切。人们依然抱着“多子多福”“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思想,重男轻女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导向下性别角色天平呈倾斜状态,成为迈向现代化的绊脚石。在以简单劳动投入为主的生产方式下,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数量而不是劳动者的技术和智力。多生子女以增加劳动力,尤其是男性劳动力,是家庭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海南省贫困地区生产力较低的现状使多生孩子有着更为深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直到今天,黎族女孩在婚前能否怀孕生孩子仍然是男方家长同意结婚的重要条件,而胎儿是否属于男方的血缘则并不重要。在人均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抚养子女的经济负担较小,因此多生孩子放在较为优先的位置。反过来,生存在自然经济空间里,对资源环境的最大压力来源于人口的数量。人口的快速增长,降低了家庭人均拥有的社会财富量,同时增加了人口教育的投资,消蚀了扶贫的部分成果,使脱贫人口很快返贫。农民再穷也要生孩子,尤其是男孩,这种落后的人口观念使得农民多胎生育,如果生不到男孩,就会继续生下去,一直生到男孩为止,这种生育惯性导致人口数量的增长,形成了多生孩子,越生越贫的怪圈。另一方面,又无力或不重视智力投资,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导致人口素质低下的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地改变。据深入调查显示大部分贫困户家里劳动人口少,孩子多、因此负担十分重。衡量贫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劳动力负担系数,劳动力负担系数指的是每个劳动力需要承担养活的人口数量,而贫困家庭劳动力少,非劳动力多,劳动系数就大,一个人要负责好几个人。贫困深度随劳动力负担系数的增大而加深。5.结论与讨论5.1 结论海南省乡村贫困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出分布不均衡性、民族性、以及隐藏性和历史传承性。而影响海南省乡村贫困的主要因素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和教育方面的原因,此外扶贫政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精准”、“高效”。因此,海南省精准扶贫要根据民族及区域特色,扶在根本上,扶在长远上,扶在发展上。根据本文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5. 2建议措施5. 2.1从思想观念上扶贫.经济上的贫困和社会方面贫困,首要表现就是观念和思想上的贫困。海南省很多地方只会靠天吃饭,张开大嘴等待国家的补助,这种懒惰的特性由来已久,个别人每天都不思进取,对待这类人不能靠简单的“输血式扶贫,这种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宣传机构,大造舆论,在贫困人口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方面展开一场深刻的革命,树新风、破旧习,使之建构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现代化价值体系,投身社会变革中,向贫困宣战,向发家致富行进。5. 2.2重视人才资本和科技进步能彻底改变贫困现状的决定性措施就是教育,只有吸收了更多知识,人口质量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源上甩掉贫困户的帽子。除此之外,源源不断的提供能源不是长久之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大会上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通过技术培训、文化教育、希望工程等人力资本投资,积极开展丰富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向困地区输入实用技术,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这个素质既包括文化方面也包括科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比如改变原始、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增长方式也随之改变,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政府派专业人员来贫困村指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向他们灌输科学种田,知识与务农两结合的意识,学会使用农药施用、塑料大棚种植、新型农机机械的操作,结合自身多年农耕经验,成为生产致富的有用人才。5. 2.3鼓励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是解决贫困地区人口过多问题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贫困率还会随人口流动率的增加而降低。与此同时,人口的不断流动会带来鲜活的生命力,会通过邻里效应一迎一合的带动其他贫困户外出打工,以此增加经济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流动低意味着贫困率的增高,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若不解决这一问题,该地的贫困现象将会十分持久并极难改变。通过人口流动让打工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会技术。当他们重返故土时,必然会带回现代文明的新观念,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同时,要从先进地区引进人才,扭转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外流严重的局面,从而打破经济封闭型的格局,使贫困地区逐步走上小康之路。5. 2.43.壮大集体经济,多元化扶贫力量将贫困户土地依法流转形成合力,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各类专业的农民合作社等),引导贫困户互相团结一起对抗市场及自然风险。鼓励致富带头人、优势企业的带领作用,及时积极地发放奖励和补助,让他们真正看到带头致富的优势和好处,为贫困户长远脱贫致富树立榜样。积极注入扶贫新鲜血液,例如公益类组织、社会团体等。这些组织不但拥有雄厚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并且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尤其是在挖掘贫困户潜能和评估贫困户需求,调动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上有着更全面的认识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帮助政府减轻扶贫负担并提高扶贫成效。阿参考文献1陈志钢,毕洁颖,吴国宝,何晓军,王子妹一.中国扶贫现状与演进以及2020年后的扶贫愿景和战略重点J.浙江国土资源,2019(02):26.2黄晓野,高一兰.精准扶贫地区人口贫困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基于海南省扶贫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8,33(04):36-45.3张金萍.县域农村贫困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一一以海南省临高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2017:L4高娟.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一以海南省W市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9(06):26-27.5张书荣.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原因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9(01):51-55.6海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海南省志地名志Z.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9:224-2297方迎风,张芬.邻里效应作用下的人口流动与中国农村贫困动态J,中国人口啜源与环境,2016(10):137-1438赵方方.2018年海南省L县精准扶贫追踪调查研究J.科技风,2019(06):206-207.

    注意事项

    本文(海南省乡村贫困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行政管理专业.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