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管理系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务处编制二零一八年五月管理学1会计学4微观经济学9宏观经济学13市场营销学17经济法24统计学29财务会计34税法43财务管理48审计学52金融市场学57会计信息系统62管理会计70成本会计74投资学78财务分析83财政学88金融学93高级财务管理99税务筹划103资产评估108商业银行经营管理112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115管理沟通119电子商务概论124国际贸易130国际金融136财务管理模拟实验140工商管理英语143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150线性代数15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56生产运营管理158ERP沙盘模拟实验164人力资源管理166管理学教学大纲1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Science)2 .课程类别:口公共课程回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 .课程性质:回必修课口选修课4 .课程总学时:56总学分:45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6 .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管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学科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理论课,属于必修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研究和介绍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木原则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掌握管理基础知识,并能初步运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人际关系技能,培养良好的综合管理素质。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管理概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第二节管理者第三节管理学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管理的内涵、属性及其职能,管理主体的角色与技能,管理客体的特性;熟悉管理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第五节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认识西方管理思想的历史演进规律,重点掌握每一历史时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思想理论,并学会综合、分析和比较各个时期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特点、应用状况及历史作用等。第三章组织环境(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及其功能第二节组织环境的构成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管理内外部环境的构成、特征及分析方法,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组织文化对组织的影响。第四章决策(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决策及其类型第二节决策过程第三节决策的方法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决策的内涵、要素,理解决策的分类,掌握决策过程和方法。第五章计划(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计划概述第二节计划编制过程第三节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制定计划的方法,理解计划的概念和作用,了解计划的种类和表现形式,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程序等。第六章组织设计与变革(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二节人员配备第三节组织变革教学基本要求:本章要求重点掌握组织结构的形式及其特点、适用范围,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集权与分权,分权与授权的关系;熟悉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与依据,部门划分的方法,人员配备的基本程序,直线职权、职能职权与参谋职权的联系,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了解组织变革的动力和阻力,以及组织文化的建立。第七章领导(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及作用第二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领导的含义及实质,权力的实质与作用基础,理解并掌握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其领导理论。第八章激励理论(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激励概述第二节激励理论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领导必须善于适用激励手段,了解激励的机制,掌握三种类型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第一节沟通概述第二节有效沟通的障碍第三节组织冲突与谈判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沟通对领导及管理者的重要性,掌握沟通的内涵、沟通的过程,了解沟通的类型及沟通网络,理解沟通的障碍及克服途径,了解组织冲突产生原因及其解决。第十章控制职能(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控制活动第二节控制过程第三节控制方法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和掌握控制的基本理论、类型、过程,进而发挥控制职能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用的控制方法。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一)课堂讲授:通过对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二)案例教学:在各个章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配套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考勤、讨论发言、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六、教材及学习资源1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张雁,焦叔斌.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执笔人:付焕兰审核人:韩子贵批准人:韩子贵审定日期:2018年5月会计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会计学(ACCounting)2,课程类别:口公共课程3,课程性质:的必修课4,课程总学时:51其中实验学时:175.适用专业:财务管理、E1.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口其他口选修课总学分:3实验学分:1工商管理、市场营销6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一、课程简介会计学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门应用学科。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考核等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用会计语言反映经济业务的能力,对实务中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能予以理解和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社会建设所需的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做准备,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总论(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涵义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会计任务第四节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五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六节会计要素的计量原则第七节会计方法教学基本要求: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会计,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二节账户的设置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等式,会计科目,各类账户及其基本结构,免式记账法及试算平衡,总账和明细账及平行登记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理解会计基本等式意义、借贷复式记账法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以及试算平衡表的意义等,熟悉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复式记账法的原理第二节借贷记账法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理解会计基本等式意义、借贷复式记账法原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以及试算平衡表的意义等,熟悉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方法。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法的运用(9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第二节取得投资和借款的核算第三节供应过程的核算第四节生产过程的核算第五节销售过程的核算第六节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以工业企业为例,主要介绍获得资金、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核算、期间费用和摊销费用的核算,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核算。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资金的业务处理要求、材料的采购和储备过程的业务处理、制造产品及生产费用的业务处理、销售后取得收入的业务处理、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期间费用的会计处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的掌握,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与熟悉会计循环,熟练运用账户与借贷记账法。第五章账户的分类(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第二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分别按照账户的经济内容和账户的用途、结构对账户进行分类,对各类账户的主要用途和基本结构进行了阐述。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掌握和运用相关账户之间的关系。第六章会计凭证(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第二节原始凭证第三节记账凭证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填制和审核凭证”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明确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会计实务工作的了解。熟练掌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掌握会计凭证的种类;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的设计、传递和保管。第七章会计账簿(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账簿的作用和种类第二节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第三节账簿登记的规则第四节对账和结账第五节账簿的更换与保管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登记账簿”这一会计核算方法,加深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熟练掌握登记账簿、结账、对账的基本规则、要求和操作方法;掌握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法、错账更正方法;了解账簿的作用和种类、格式及设置要求。第八章会计核算形式(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核算形式概述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第五节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要求和规律,并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了解财务处理程序的涵义、基本要求及种类;汇总记账凭证及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第九章财产清查(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明确账实核对的意义和作用。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和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正确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知道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汇总和保管第六节财务会计报告分析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编制财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方法,了解主要会计指标的作用和计算公式,掌握会计分析的一般技巧,进一步明确财务报表与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了解会计报表的意义和分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原理和作用。第十一章会计工作组织(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工作组织的涵义第二节会计法规第三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四节会计档案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一般内容、要求和方法;了解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职称的级别、档次和晋升办法以及会计工作交接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熟知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帮助学生对国家在会计机构、从业人员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组织规划能力。了解会计工作组织的涵义、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职责及权限等、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二)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名称内容要求/选开学时实验一建立账户根据以了解的情况,书写会计分录,然后进行总账、明细账的设置掌握会计建账3实验二会计凭证制作对各种单据进行归类,并填写会计凭证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科目,制作会计凭证4实验三登记明细账、总账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采用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登记总账掌握登记账簿的方法6实验四编制会计报表根据科目汇总表和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掌握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4合计17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实验指导书提示的实验内容进行操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完整,实验结果正确。通过本课程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会计的应用,掌握会计做账的基本步骤,能够编制会计报表。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一)理论教学1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南,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了解和熟悉教学案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3 .自学或者研究型教学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利用一定的学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和研究成果。4 .作业:每讲授一章内容都要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通过做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依据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利用实验材料进行系统地操作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完毕要撰写实验报告。五、实验教学的特别说明(一)主要仪器设备各种凭证、总账、明细账、铅笔、黑钢笔或圆珠笔、草稿纸等。(二)课内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内容提要实验学时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要求1建立账户书写会计分录;设置总账、明细账3综合性5-6必做2会计凭证制作选择正确的会计核算科目;制作会计凭证4综合性5-6必做3登记明细账、总账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6综合性5-6必做4编制会计报表根据科目汇总表和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4综合性5-6必做注1.“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2.“实马佥要求”:必做、选做;3.“每组人数”:每套仪器设备上完成本实验项目的学生人数。(三)实验报告要求1.填写基本的实验信息:实验名称、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步骤3 .对实验进行总结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一)理论教学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形式,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理论教学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核,按比例计入本门课程学期成绩。(二)实验教学根据学生撰写的实验报告以及小组所做的证、帐、表进行成绩评定,以任课教师为主,学生小组长为铺,进行评定,按比例计入本门课程学期成绩。(三)课程总成绩评定理论教学占总成绩的80%,实验教学占20%。七、教材及学习资源1李端生.基础会计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2毛洪涛.会计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3王蕾,陈淑贤.基础会计学(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4朱小平.初级会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5徐经长,孙荽莉,周华.会计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执笔人:温婿审核人:赵晋华批准人:韩子贵审定日期:2018年5月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微观经济学(Microeomomics)2 .课程类别:口公共课程口学科基础课程回专业课程其他3 .课程性质:0必修课口选修课4 .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5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6 .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本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微观经济部分,致力于训练学习者建立一个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用以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指导我们的日常决策。微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商品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稀缺资源如何配置到各种产品的生产中去,人们的行为遵循什么样的模式,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率等知识。二、课程教学目标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正确看法;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第三节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四节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第五节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渊源,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之前,对其研究对象,演变过程,主要分析方法与手段等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章所涵盖的一系列诸如经济学的产生、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等知识点是本章的重点知识,需要着重掌握。第二章供求均衡及弹性理论(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需求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第二节供给函数、供给表和供给曲线第三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第四节均衡的含义、均衡价格的决定、均衡价格的变动第五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六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研究市场经济中需求、供给、均衡价格决定等基本概念与理论,并在均衡价格的基础上分析弹性理论。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其中均衡分析方法贯穿经济学始终,所以要求学生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供求两大因素及相关内容,能够对经济学入门,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本章所涵盖的知识点诸如需求、需求规律和供给、供给规律、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和需求(供给)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弹性的概念、计算与分类,都是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8课时)教学要点:第一节效用论概述第二节基数效用论和边际分析法概述第三节消费者均衡第四节序数效用理论及消费者均衡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七节不缺定性条件和风险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要求学生了解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能够用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能够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推导需求曲线和恩格尔曲线;并能够用替代效应理论和收入效应理论分析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形状。本章关于边际效用的分析,是西方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并贯穿经济学始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章的知识点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成因、消费者偏好的含义和假设、预算线、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形成的分析和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推导、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价格一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收入一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商品上的表现,将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多次用到,作为学习经济学知识的方法铺垫,是这一章的重点知识。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第二节生产函数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第四节两种变动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第五节等成本线第六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研究厂商行为,目的在于了解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木章首先分析与此目的有关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量之间的物质技术关系。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借助图形公式掌握并能说明短期、长期生产函数内容,掌握最优组合条件和规模报酬内容。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和技术系数、生产的短期和长期概念、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生产阶段和经济区域的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规模报酬等知识点都是这一章需要着重掌握的内容。第五章成本论(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的概念第二节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从价值形态角度研究成本的一般性质,为厂商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做好准备。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是从图形上和关系上掌握各成本内容,并能基本把握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掌握厂商的生产成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关系、长期成本及其相互关系等知识点是这一章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第三节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第四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第五节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第六节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七节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个别厂商如何确定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均衡。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各该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点,并掌握该类型市场上厂商均衡的条件。第七章非完全竞争市场(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垄断竞争第三节寡头第四节博弈论和策略行为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个别厂商如何确定产量与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厂商均衡。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非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各类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的特点,并掌握各类型市场上厂商均衡的条件。同时理解占优战略均衡、纳什均衡、重复博弈、威胁、承诺等基本概念。掌握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承诺与可信性的内容,垄断厂商的行为及效率、价格歧视、垄断的管制、垄断竞争市场分析、寡头市场分析、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简单博弈与博弈均衡、重复博弈与序列博弈、阻止市场进入的威胁、承诺与可信性难点。第八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第二节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第三节劳动和工资第四节土地和地租第五节资本和利息第六节垄断与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西方社会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侧重掌握引致需求、不同类型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引致需求、卖方垄断都是本章必须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同时还需掌握工资的决定、关于利息合理性的解释、土地的供给以及地租的决定。第九章一般均衡和效率(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一般均衡第二节经济效率和帕累托最优第三节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第四节生产的帕雷托最优条件第五节生产和交换的帕雷托最优条件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雷托最优状态教学要求:理解一般均衡、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等基本概念;掌握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内容及其运用方法;其中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以及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本章学习应该着重掌握的知识点。第十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垄断第二节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第三节外部性第四节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第五节公平和收入再分配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掌握政府应该采取的相应政策。侧重于对垄断、公共产品、外部影响及非对称信息等问题的相应政策。市场失灵分析、政府职能、外部经济效应、公共物品即信息不完全是本章应该着重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应该掌握市场关于公平和效率的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的度量和侧重点。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1.课堂讲授:通过对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2.案例教学:在各个章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配套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考勤、讨论发言、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60%。六、教材及学习资源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朱善利.微观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5.6平狄克.微观经济学f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执笔人:段云霞审核人:段云霞批准人:韩子贵审定日期:2018年5月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1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omomics)2 .课程类别:口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E1.专业课程其他3 .课程性质:回必修课口选修课4 .课程总学时:51总学分:35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6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一、课程简介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以市场经济为制度背景,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及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管理方法的学科。本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总量经济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的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二、课程教学目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宏观经济学,吸收宏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某些正确看法;初步培养学会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第三节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主义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凯恩斯以及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观点。以便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并总体上把握宏观经济学的概况。初学宏观经济学的学生也可以越过本章,从第二章开始。本章的重点是掌握新古典学派的宏观经济学说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说的区别,这也是本章的难点。第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GDP的核算第二节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第三节价格水平及其衡量第四节失业及其衡量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方关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体系,并对国民收入的循环以及宏观经济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介绍几个国民经济的重要变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国民收入的核算体系以及国民收入的循环体系.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在理论上GNP等于N1.而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这二者之间却差两个量:间接税和折旧,同时关于价格水平以及失业水平及其衡量也是本章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点。第三章短期经济波动:产品市场的均衡(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消费与储蓄第三节投资需求第四节政府需求第五节国外需求第六节乘数理论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的目的是阐述凯恩斯主义关于国民收入的需求决定理论以及乘数理论。本章的重点是了解消费、投资、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同时掌握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另外一点是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变量发生变化以后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理论也即乘数理论,对于乘数的计算也是本章需要注重考核的知识点。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产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以及乘数理论。第四章短期经济波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1.M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1.M模型的推导第四节IS-1.M模型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的目的是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及其调节的理论,其所要建立的“IS-1.M”模型,是在考虑到最终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过程。在掌握IS-1.M模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最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两市场如何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木章的重点是掌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自动的均衡机制;货币的需求以及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本章的难点是对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自动均衡机制的理解和IS-1.M模型的应用。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第二节总供求曲线及其变动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四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外来冲击的反应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建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是将最终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在内,再引入价格指标的前提下,利用供求均衡的原理说明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木章的重点是掌握凯恩斯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以及新凯恩斯主义的供给曲线推导。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理论第二节通货膨胀与失业对经济的影响第三节供给学派及其政策教学基本要求:本章概括通货膨胀理论和有关失业就业的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失业以及失业带来的经济影响,同时解释通货膨胀按不同依据的分类以及通货膨胀产生的经济影响,并最终解释了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三种类别的菲利普斯曲线。木章的重点是掌握有关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基本理论,以及供给学派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周期基本问题概述第二节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第三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四节乘数一加速数经济周期模型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的目的是概述有关经济周期的理论和模型。首先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掌握了解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解释,并重点介绍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内容,最后介绍乘数加速数模型导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木章与以前章节的重要区别在于它在方法上不再是静态和比较静态研究,而是动态研究。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乘数一加速数模型以及长周期理论。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二节增长核算第三节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四节内生增长理论第五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六节经济发展指标及要素第七节经济发展的战略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介绍几个典型的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相应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模型,同时介绍经济发展的指标及要素以及各国采取的发展战略。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能够对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各个经济增长模型的特点,难点在于理解掌握哈罗德一一多马模型和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第九章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与汇率第二节蒙代尔-佛莱明模型第三节固定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第四节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整教学基本要求:本章建立一个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所谓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是指将对外经济关系(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其他国际经济往来)一并纳入的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更接近实际的宏观经济运行。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国际收支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及汇率之间的关系;外部均衡曲线的推导;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及其相关的政策。本章的难点是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四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协调第五节供给管理政策教学基本要求:本章的目的是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适用条件,分析其适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手段。本章的重点是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适用情况;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赤字或盈余)的关系;年平衡预算政策为什么被看作是最糟的政策之一;关于发行公债无害的观点以及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等知识点。木章的难点是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两种政策在实践中有效性分析。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1.课堂讲授:通过对各章节基本内容的讲解,尤其是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课程基本内容。2 .案例教学:在各个章节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配套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 .成绩评定标准:平时成绩(考勤、讨论发言、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60%。六、教材及学习资源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1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5罗伯特“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1.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