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公共交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研究文献综述.docx
贵阳市公共交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献综述【前言】公共交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在GDP增长、推动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都是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鉴于此,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对于贵阳乃至全国各个城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以及推进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一、国外研究现状Alterl(1976)分析了吸引潜在乘客流量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可靠性、可达性、客流密度、出行时间、直达系数和服务频率,从乘客角度评价了城市公交系统服务质量水平。StUart(2000)等在调查研究获得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而分析乘客满意度与公交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DavidA.Hensher(2003)通过研究公交乘客的偏好,建立了公交车偏好模型,分析了5个场景变量,强调乘客感知服务质量对公交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美国国家科学院运输研究委员会(2009)从概念和规划出发,系统的论述了交通工程技术、车辆、巴士快速专用通道、车站及设施、巴士运营、财务及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与服务等方面,并提出了具有可执行性的规划设计指引。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2010)建构了一种基于乘客角度用以评价公交的可达性和服务质量的体系;讨论了常规公交、轨道、轮渡服务、公交场站和枢纽通行能力的定量计算方法,并采用典型案例加以验证。ISeki和TayIOr(2010)从安全性、可靠性、信息获得、可达性、设备设施五个方面设计问卷对乘客乘坐公交车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公共交通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最影响乘客的满意度。二、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交通遇到的主要突出问题集中在城市的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不高方面,因此,努力提升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对政府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发展项目。孟杰和赵连生著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他们系统分析了国内外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该论文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评价体系当中的不够完善的问题,从分析其具体影响城市的公共交通的因素出发,并结合了国外的相关类似指标,建立了适合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现状的评价体系,而且运用了大量的实例,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方法来评价城市的公共交通交服务水平。吴肖、吴丹、关山、黄科鸣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研究综述一文中提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长远的发展和改善,目前,我国传统、单一的地面交通体系已经转变成了多功能、复合式的多元交通体系,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却日益严峻。城市交通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国家治理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政府服务理念滞后于公共交通需求,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其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对城市交通的内涵、相关理论、发展现状、拥堵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帮助。陆化普,李瑞敏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分析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角色与作用的基础上,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方面对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案例分析,同时对国内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城市智能交通新技术的应用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与建议。张娟,王花兰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评估研究对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能力等级进行科学评估是指导城市交通规划管理,改善城市交通建设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提出城市客运交通供应链运作机制,并依此建立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及相关指标。以可拓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AHP一燧权复合物元的多级可拓评估方法。最后对兰州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进行能力等级综合评估,并运用MATLAB实现矩阵运算,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汪光素在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对策与理论需求中回顾了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背景;剖析了当前“城市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主要对策;展望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对促进中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涛和陈阳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与指标体系研究中讨论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和公交都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提出了衡量公交优先发展绩效与公交都市建设成效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和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指数,以期引导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公交都市建设回归到“以民为本、乘客至上”的正确理念与轨道上来。窦雪萍、过秀成和赵康嘉在新加坡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策略中研究了新加坡。新加坡正持续致力于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高公众满意度.论文在简要介绍了新加坡公共交通服务提升工作中陆路交通管理局、公共交通委员会和运营企业三方职责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服务考核机制与标准、服务改善策略与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在规范管理制度和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包括建立独立监管体系、稳步推行错时出行计划、持续推进公共交通扩容计划、系统提升公交运行可靠性以及健全法律机制等。种超在我国公共交通管理问题研究中借鉴国外先进的交通管理法律、交通发展规划理念为基础,以国内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为依托,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国家保障交通健康发展具体解决方法为内容,从公共交通规划滞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失、公共交通政策执行缺乏成效、公共交通文化落伍等方面阐述造成的交通问题,并且针对以上问题,针对性的从科学制定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公共交通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宣传先进交通理念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和途径。蒋澧资在城市交通管理中政府职能中认为城市公共交通是与城市中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的,是社会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重要的配套设施,标志着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公共交通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它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是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发展可以改善公共交通的水平,而公共交通的滞后将会制约城市的发展。李晓露在南宁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公共自行车为例中认为公众满意度是衡量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众服务的心理感受。南宁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自2013年底开始试运营以来,改变了不少公众的出行方式,公共自行车作为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工具,成为时下新热点。研究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对于“顾客导向”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周华庆和杨家文在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与策略中认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和区域交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城际社会经济要素加速流动背景下,区域公共交通成为促进区域融合与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梳理跨市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两类区域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归纳实践中存在的权属不清、行政壁垒、利益矛盾和盈利压力等问题,进而从法规制定、治理平台建设、经营权转移和运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引导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的对策。张春勤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中认为我国许多城市都对公共交通服务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在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其运营技术效率,改善其服务质量水平,然而在改革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研究符合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改革之路十分必要。四、文献评述综上所述,通过整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成果,可以得出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必然会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正确的应对新的挑战,及时做好应对措施,这样才可以得到大化发展。五、参考文献1韩琳.哈尔滨市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与政府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王馨晨.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13.1.3张晓利,陆化普.城市公共交通协调调度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4阿丽娜.车里雅宾斯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5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中国交J.中国公路学报,2016.6芮海田.城市交通发展的哲学思考D.长安大学,2017.7孟杰,赵连生.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03):620-623.8吴肖,吴丹,关山.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5,(08):151-155.9陆化普,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4,(01):6-19.10张娟;王花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保障体系评估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06):1-7.11汪光奏.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对策与理论需求J.城市交通.2016(06)12杨涛,陈阳.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目标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13(04)13窦雪萍,过秀成,赵康嘉.新加坡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7(03)14种超我国公共交通管理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215蒋澧资.城市交通管理中政府职能D.陕西师范大学.201316李晓露.南宁市公共交通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一一以公共自行车为例D.广西大学.201717周华庆,杨家文.区域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问题与策略J.城市交通2018(01)18张春勤.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