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1.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公路运输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公路运输研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公路运输研究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电子商务学院 专 业: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摘 要公路运输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对环境和企业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开篇分析了我国物流运输业概况,阐述了传统公路运输方式存在的弊端,从四个方面解释了弊端产生的原因。公路运输绿色化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能更科学、客观地控制公路运输企业现有的运营情况和环境优化程度,支持环保型运输企业的发展和提倡采取集约型的经营方式和采用环保技术,达到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影响的目的。最后进一步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探索我国绿色公路运输的可实施策略。关键词:绿色物流 绿色公路运输 实施策略AbstractThe highway transpor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which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construct our nations economy system from the reformation of China social. But the bad infection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corporations self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is paper shows the nowadays status of logistics in our nation, then analyses the weakness of tradition logistics and find the reasons from four factors. Our country and companies need the green logistics, because it can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companies and optimize environment better. It can better support environmentalist companies to reduce the mangle of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nd environment. At last, this paper explores a doable way to realize the green highway logistics form the position of government and companies.Key words: Green logistics Green highway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 strategy目 录一、前言8(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概况8二、绿色物流和公路绿色物流的概念11(一)、绿色物流的概念11(二)、公路绿色物流的概念12三、公路绿色物流研究的必要性12(一)、传统公路运输的弊端12(二)、公路运输绿色化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14四、怎样实现公路运输的绿色物流15(一)、政府的管理151、对发生源的管理152、对交通量的管理163、对交通流的管理16(二)、企业的措施171、构建绿色运输体系172、共同配送183、建立起对汽车驾驶员的培训及绩效管理体系18四、案例20五、总结25附录27文献综述27参考文献34致 谢36一、前言(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概况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交通运输部门在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输形势平稳发展,铁路、公路、水运是主要的运输方式,2002年的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如下表:表1 总货物运输量(亿吨)2001年2002年铁路19.2620.4公路105.63110.6水运13.2714.1注: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2 总货物运输周转量(亿吨公里)1999年2001年2002年铁路14572.215085.7915477公路6330.46554.886704水运25988.926181.226481注:资料来源: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由于沿海的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快以及对外贸易的增长,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长很快,2001年达到1426亿吨,2002年为16.63亿吨,增长率为1425。由于入世促进外贸,到2005年对外贸易总额将突破7,000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还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走势。有7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港行列,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超过两亿吨,成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个亿吨以上的大港2001年和2002年的吞吐量分别如表3所示:表3 各大港口集货物吞吐量(亿吨)2001年2002年上海2.212.64广州1.2821.49宁波1.2851.52大连1.0051.09秦皇岛1.131.118天津1.1371.303青岛1.041.227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运输行业的重要性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快速提高,不管是旅客运输还是货物运输的发展与变化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在其中公路运输又成为运输行业的重中之重。2004年,全国公路客运量累计完成运输量为162.89亿人,同比增长11.2%,同时旅客周转量全年达到8719.1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5%;完成货运量121.36亿吨,同比增长9.9%,完成货运周转量7621.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1.4%,2004年,全国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7596亿吨公里,比2003年增长7.0%;全国公路旅客货物运输周转量8765亿人公里,比2003年增长13.9%。2005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县道、乡道里程达到147.57万公里,占全国新增公路里程的85.4%,全国公路密度为20.1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81%,通公路的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94.3%,还有75个乡镇和38426个行政村不通公路。2005年全年我国公路运输客运量总计为168.4亿人,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公路旅客周转量总计为9241.7亿人公里,与200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6%;2005年我国全年公路货运量总计为131.4亿吨,与2004年累计同期相比,增长了8.3%,公路货运量周转量总计为8475.8亿吨,与2004年同期累计相比,增长了11.2%。2006年1-10月份,全国公路货运量达到116.8亿吨,公路旅客运输量达到152.4亿人次,公路建设投资达到4869.9亿元。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高速公路连接率将达到90%,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由于目前我国运输业瓶颈效应尚未消除,而陆上运输方式中铁路运力增长有限,因此公路运输将是全社会物流量大幅增长的主体。公路运输随着治超的深入以及降低大吨位车辆路桥通行费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运价水平回落,货运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运输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公路运输在我国整个物流运输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要想实现绿色物流,实现绿色运输,就必须实现绿色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绿色化程度直接关系整个物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绿色物流及公路绿色物流的概念(一)、什么是绿色物流赵丽莉,2007年: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汽车逆向物流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总第80期绿色物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直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H.J.Wu和S.Dunn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环境因素对物流决策有很大影响,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相对而言,对物流负责的物流系统应该使用更有效率的运输方式进行数量更少、规模更大的运输。Jean-Paul Rodrigue, Brian Slack和Claude Comtois等人认为,绿色物流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 RLEC)在研究报告中将绿色物流定义为“生态型的物流”(Ecological logistics),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从国外学者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的概念涵盖很广,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外,王长琼、龚顺清、马燕、陈杰等学者先后提对绿色物流概念的理解和定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综合来看,绿色物流更加注重生态的理念,对传统物流与绿色物流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传统物流更注重短期的影响,而绿色物流思想则倾向于满足供应链各主体的长期影响。(二)、什么是公路绿色物流江暮红,2006年:基于公路运输的绿色物流,物流技术,第8期公路绿色物流是在公路运输过程中抑制公路运输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公路运输的各个系统,加强公路运输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公路运输业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目前,仍然有很多物流企业把公路绿色物流简单理解为,就是要企业投入一大笔资金来改进原有设备和管理模式,或者采购新的有利于环境的设备,总之要增加企业的成本。当然,发展公路绿色物流与一些物流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是存在矛盾的。但是,我们要看到,在所有的运输方式(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管道)中,公路运输对人类的危害是最强的,所以对公路运输实施绿色物流显得尤为重要。三、公路绿色物流研究的必要性(一)、传统公路运输的弊端传统公路运输在物流过程中给整个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冲突越来越严重,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量卡车运输的不良后果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毒害众所皆知,尤其是在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的城市区域,汽车尾气经太阳照射后形成的光合烟雾,使城市空气长期处于污染状态。据日本政府统计,2000年运输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1%,而这21%中的九成是由机动车辆所造成的。大量使用卡车运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破坏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居民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2、“超载”对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卡车运输带来的另一严重问题是“超载”。据统计,超载最严重的时候相当于额定载重的34倍,超载车辆达到运输车辆总量的50%。大部分汽车运输公司依靠超载运输节约成本和提高一时的经济效益,完全不顾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导致车祸频频发生,危及人身安全,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同时极大地缩短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寿命。3、运输过程中对特殊商品保管不当,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有毒有害物质,如酸液、有毒类药品、油类、放射性物品等对环境构成威胁的物质,在物流过程中如果因储存和运输不当而发生泄漏,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尽管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为此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准备了完善的预防措施,但泄漏的事故总还是经常出现,且泄露后即使有最完善的补救措施对环境的影响仍将无法挽回。4、运载工具产生的噪声污染比如公路运输网络的发达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几乎影响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物流载体作为一种移动点污染源,随着运输工具频繁的增加已经逐步转化为线状噪声源。5、其他污染。汽车的废旧轮胎大量堆积将是环境污染的潜在隐患废弃的机油、柴油经常渗入到土壤和水体中,也不可避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货物的装载和卸载、机动器的运行、设备维修、燃料加注解冻和清洗等,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废弃、回收物流形成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质,也会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到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公众对物流绿色化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我们去积极寻找一种可替代的新型运输方式,减少物流作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的浪费,为改善人类居住条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二)、公路运输绿色化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运输活动更加频繁,特别是在物流发达的城市,运输活动给城市环境和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愈加显著。公路运输企业是物流交通运输市场的主体,也是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的绿色化直接影响着整个物流活动的绿色化。公路运输的绿色度是公路运输企业在实现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资源环境的友好程度,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越小,绿色度也越高。而对环境友好要以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为基础,因此绿色度是对企业的环境性能、资源性能、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的一种综合的度量。公路运输实现绿色化的关键是服务于资源环境保护的能力和维持企业盈利的能力取得适当的平衡。对公路运输企业来说,绿色度主要表现在:以运输车辆为主的装备技术的先进;对运输需求的适应性;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上的变化,也最终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实现公路运输绿色化首先是公路运输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最终需求。因此应建立一套面向绿色物流和绿色供应链的公路运输体系,更科学、客观地控制公路运输企业现有的运营情况和环境优化程度,支持环保型运输企业的发展和提倡采取集约型的经营方式和采用环保技术,达到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影响的目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四、怎样实现公路运输的绿色物流(一)、政府的管理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发布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在运输工具的选择方面:我们既要重视能以足够的能力与多样性的服务来满足各种运输数量与运输质量的要求,而且也不能忽视社会对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发展要求。由于目前的运输工具大多以石油制品作为动力,而且各类运输工具每年又需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50%以上麦茵华,缪立新,李春海,2007年:公路运输企业绿色度的综合评价,第6卷第三期,因此在降低能耗和实现能源来源的多样化方面,我们一方面应采取切实措施以真正提高单位燃料所能行驶的公里数;另一方面,又应多角度地去减轻运输工具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积极开发与推广使用以其他能源为动力的运输车辆,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以及其他可用的各种替代燃料的运输工具。考虑到运输工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其排放的废气而引起,因此在重视节约能耗的同时,我们还应切实落实车辆行驶中的清洁性要求;为此,在实践中,一方面应提倡尽量使用以清洁燃料为动力的运输工具。另一方面则要在车辆的生产制造环节就采取各种污染防治措施。除此之外,在运输工具的选择方面,我们还应根据运输对象的具体特点以及相关要求来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多样性选择。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3、对交通流的管理在公路运输设施方面: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公路运输仍是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现阶段建立起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路网络与基础设施,对于发展中的国家与地区来说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此,实践中有必要继续加强公路运输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力争使其增长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匹配、力争使公路运输事业的网络布局能适应工农业生产以及人口分布的需要。不仅如此,在进行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规划时,还应重视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在注重建设新的运输网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现有运输设施的改造、尤其是要采取切实措施以真正减少对稀缺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二)、企业的措施1、构建绿色运输体系构建绿色运输体系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改进一两个因素就可以解决的。首先企业要有一个科学的物流系统来统一安排企业的所有运输资源,实现统一调配,统筹安排,做到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最高化,尽量避免车辆空载或者半载的情况出现。其次,对运输配送线路也要由系统根据具体的所要送到的地点远近,各个送货点所需的货物的数量、体积,交通管制情况、路程中车流量等情况来模拟运输路线,避免在路程中做无效功。再次,企业必须配备现代化公路运输所需的承载工具和现代化的装载工具,实现现代化的装卸和搬运,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转运所耗费的时间。总的来说企业可选择绿色运输策略:有效利用车辆,消除交错运输、迂回运输,减少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等;合理采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使“用绿色”运输工具,如以天然气、酒精与汽油搀和作为燃料的汽车。通过以上诸种运输策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环节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企业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率和社会形象。2、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把多个货主的需求统筹安排统一配送,这样不仅降低了配送成本提高效率,也实现相对也中小批发者的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3、建立起对汽车驾驶员的培训及绩效管理体系应该说对驾驶员的培训与管理对企业与司机两者来说都有好处。对企业来说,表现出色的司机能更有效地降低车辆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同时,也能确保运输安全和运输中各种损失的减少;对司机来说,养成高标准的行为要求,既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能保证安全和身体健康。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对驾驶员的培训与管理甚至比技术进步对环境的意义更大;因为,只有当驾驶员的培训计划能与其他降低燃料消耗的方法相结合时,企业降低燃料消耗的成效才会显著。事实上,欧洲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已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例如蒋满元,2007年: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物流运输绿色化的途径与方法分析_以SHARP公司的绿色运输实践为,环境科学与管理,第32卷第8期,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开发出了一系列的驾驶员培训课程,而接受这些课程培训的司机一般能使公司的燃料消费降低5%10%左右;英国的Blagden packaging公司也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与激励措施而使公司的燃料消耗降低了18%左右;荷兰的Ahold Grootverbruik公司仅仅通过对不同司机驾驶同一车辆的燃料消耗情况进行记录与比较并定期公布相关结果这一措施,就使得公司的燃料消耗降低了5%左右。建立起对汽车驾驶员的培训及绩效管理系统。首先要拟定汽车驾驶员的标准操作流程,这个流程内容要包括从驾驶员进入公司拿到车钥匙到送完货物交还车钥匙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操作细节。只有确定了标准操作流程才能实现情况复杂的操作岗位的高标准,高要求管理。其次,汽车驾驶员的培训内容不只有汽车驾驶操作知识的培训,还要有汽车机械原理,汽车故障排除方法,操作流程原理等原理。要给驾驶员成长学习的机会。再次,在绩效管理中驾驶员的业绩要与他本人的薪酬制度挂钩,充分调动驾驶员的积极性。五、案例(一)、流通中心、物流基地的产生。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环境,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日本推进了为了据点集中化,以加强物流合理化。为减少车辆空驶,解决交通混杂以及城市功能紊乱等问题,除大力推进卡车混载运输、双向运输外,还采取将流通功能从市中心分离出去的办法,建立大型物流团地。这类流通基地属公用流通设施,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1、它们大多是政府以很低的价格将土地卖给开发集团,并由若干私营集团、株式会社向银行贷款建造的。政府考虑到建设流通团地是一项投入资本巨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特别是对改善城市交通、提高城市功能具有特殊意义的举措,要求银行予以长期低息贷款(日本和平岛流通中心是正常利息的30%)或无息贷款(横滨流通中心)。2、针对日本有160万家中小企业、占市场零售总额的58%,其物流业务大多委托“第三方物流”业者承担的特点,日本政府组织建造流通基地、物流团地,开展场地、物流建设出租,或实施“第三主”办理共同物流的方法来开展经营,方式多样、灵活。3、这类流通团地都设在中心城市的边缘,位于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快速干道入口的交汇处。4、这类流通团地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团地内交通道路、绿化、教育、娱乐统一规划,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齐全的服务功能。(二)、日本东京的物流基地建设介绍日本东京是一个极繁华的世界级大都市。东京的道路以市中心为圆心,呈同心圆的环状公路,一环一环地向外拓展,并与市区的高速公路交织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城市从里到外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各种产业的大量批发、经销商,商流与物流混成一体,成为造成交通混杂;车辆空驶率高、城市功能低下的最大原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政府从1965年起,便着手将流通机能从市中心分离出去的艰巨工程。由政府统一规划、集资,在东京近郊的东南西北部分别建设了葛西、和平岛、阪桥和足立四个现代化的流通基地。流通基地内除了商务交易大楼之外,还建有大型仓库团地和公路货物集散中心(物流中心)等物流设施。1、 和平岛物流基地和平岛物流基地位于东京南部,建在填海造地的基础上。西靠东京湾港区码头,南邻羽田机场,附近有高速公路和城市环状公路,是东京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整个物流基地占地50万平方米(740亩),耗资572亿日元,建造了13.4万平方米的流通性综合仓库、14.8万吨冷库、能停靠433辆送货卡车同时装卸作业的22万平方米公路货物集散中心和由7万平方米商务交易馆及35万平方米物流大楼组成的商业物流中心,商品年处理量达700万吨,对整个东京地区及全日本的商品流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商业物流中心。商业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合226亩),总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在商业交易中心是一幢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的商业交易馆。该大楼里有会议室、饮食街、银行、医疗诊所、便利店等完善的服务设施。是一座服务功能俱全的办公楼。流通中心的展示厅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两个展鉴厅和7个会场组成。它是流通中心的信息中心,经常兴办各种国际研讨会、新产品发布会。两幢物流大楼各17.4万平方米。两幢大楼之间为宽24米的中央干道。物流大楼是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长312米、宽90米、高33米,每层建筑面积达2.9万平方米。大楼的平面设计呈双向对称型。南北两端各布置卡车上下楼坡道,坡道平面呈“回”字型,出入分道、单向行驶,可上5吨以下卡车;5吨以上大型卡车在底层装卸货物,用货梯上下运输。每幢大楼各有卡车停靠装卸车位520个。商业物流中心商品年处理量200万吨,每天出入车辆数为送货卡车6000辆、客车2000辆。(2)仓库团地。在现代社会中,商品极其丰富,多品种、小批量是商业经营的总趋势。这么多的商品不是直接从工厂送到商场的,在他们中间是由仓库来解决商品的空间转移和时间转移。仓库团地拥有许多现代化的大型仓库,这种仓库与普通仓库不同,它们不是储存型仓库,而是流通型仓库。工厂生产的产品和批发商、商社的货物,在仓库里进行储存和保管,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配货出仓,再送到零售商店。它具有处理量大,商品周转率高、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商品在仓库里的年周转率超过12次。在面积为7.3万平方米的决定上建造了13.4万平方米的5层钢筋混凝土楼层仓库。它是由112个公司合资共同兴建的,租借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也有一些厂商租用,作为自己管理的配送中心。仓库底层呈高站台式,卡车停靠站台边,可直接装卸货物两侧均建有悬吊式雨棚,宽8米,可满足全天候作用。两幢仓库间的道路宽达40米,卡车停靠、行驶及装卸作业均十分方便。现代化的仓库团地,给日本的仓储业带来新的飞跃。目前,日本各地纷纷建起仓库团地,使日本仓库业的经营方向已从单纯的储存型仓库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流通仓库、配送中心,拥有信息处理系统、兼营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配套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动向。(3)公路货物集散中心。和平岛公路货物集散中心是连接东京和全日本的中转基地。它为49家运输企业所租用,有1516个中转点,遍及整个日本的中小城镇,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运输网络。他们利用长途运输卡车来回双程运输,与市内的短途运输、铁路、港口和空运相衔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全国运输体系,成为日本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平岛公路货物集散中心基地面积22.3万平方米,货运站台和配送中心建筑面积达8.665万平方米,拥有433个供卡车停靠装卸货物的车位,商品年处理量200万吨。为了满足南来北往长途运输驾驶员的休息,该中心还建造了一幢15000平方米的管理楼、为司机提供全方位服务。货物集散中心具有以下七项功能:1、将东京都内运往其他地区的货物,集零为整,成批成车地发运出去;2、将其他地区进入东京都的部分货物,化整为零,分方向、分地区运到市区客户手中;3、将运输、集散、中转、储存、配送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物流的集约化;4、开展国际集装箱海、陆、空综合运输及中转;5、提供订货、储存、运输、销售的服务信息;6、给到达、通过的货运车辆提供维修、加油服务;7、提供配载、合装整车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输里程利用率、降低车辆空驶率。(三)、几点启示1、日本政府放宽有关物流政策,促进物流系统的现代化、高效化。由于经验方式的灵活,物流业的经营范围已渗透到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内部,使这些行业内的物流业务和部分生产加工、经销活动直接由物流企业来承担,从而提高了社会整体的物流效率,降低了社会生产成本。2、为了消除交通拥挤堵塞、促进道路交通畅通,需推进支线及环形公路的建设,并提高交通管制中心的效能。在城镇扩大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相应的措施,如由企业与地方公共团体结合,推行共乘制度,提倡乘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推行共同集中配送,以商业地区为中心,设置货物共同处理设施及停车设施,或设置配送等措施来提高城市内物质流的效率。3、日本政府还利用市街地外缘建物流据点,控制城市内货运车的流入总量,以改善交通状况。还建立货物集配据点,强化市街地区的流能功能。这样就加强了城市流通功能的组织和物流基地的建设,完善道路设施、装卸场地、安全交通设施、批发和零售设施;推行共同配送,减少汽车交错运输;改善城市物流系列化城市功能。 4、在货车运送方面,实施共同配送、建立物流中心等来提高卡车运输业的吸引力,以达到自营转换的目的(即货主改委托营业用货运车配送代替自用货车)。5、加强物流网络化建设。把物流据点建设成区域间干线运输的基地,使其拥有充足的卸货场地和停车空间,以适应联合运输作业;建立内陆贸易中转站,开展以城市为对象的终端运输配送。六、总结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运输对国民经济、对大家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公路运输是物流运输的主体之一。公路运输的绿色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个整个物流活动绿色化的程度,也直接影响大家生活质量和环境条件。从我国物流运输业的概况出发,结合绿色物流的原理、绿色公路运输的原理,明白了公路绿色物流研究的必要性。最终得出,从政府角度出发的措施有:对发生源的管理、对交通量的管理、对交通流的管理。从企业角度出发的措施有:构建绿色运输体系、共同配送、建立起对汽车驾驶员的培训及绩效管理体系。这些措施也在案例中得到了证实。总而言之,绿色物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公路运输是实现绿色物流的必要条件,但是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离绿色公路运输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怎么样去缩短这个差距,是我们要思考的,也是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附录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公路运输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深入,人类生存环境也遭层层破坏,而根据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我们应从环保角度出发,发展绿色经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公路运输是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汽车运输的特殊性和高污染型,直接影响着这个绿色物流的程度。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公路运输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物流理念的兴起有几年的时间了,也有了一些比较很多成功的研究。但是从绿色物流理念的角度来研究公路运输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兴起时间太短,还有很多的不足。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人员的成果,根据中国的物流业的具体情况描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也分析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说明了在论文中需要研究的内容。关键词:绿色物流 公路运输 文献一、前言众所周知,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可以说,没有通向资源与市场的运输设施、没有科学而周密的运输规划,不仅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会受到严重制约,而且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除贫困的目标也往往难以得到真正的实现。当然,不科学的运输规划、运输方式与运输理念也会在加剧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造成稀缺资源的日益紧张和阻碍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正是有鉴于此,现阶段积极构建和推行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公路运输研究,无疑是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二、正文(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大部分学者研究源于绿色物流理论的研究。1、文献1中全面的分析了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是一种经济状态,在这种经济状态下,人和商业对环境的需求在并不降低提供给后代的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就能满足。可持续性意味着你的产品或服务不以超级形象、功率、速度、包装等参与市场竞争。相反,你的企业必须以减少消耗,减少能源的使用,减少销售成本,减少经济集中,减少土地的侵蚀,减少空气的污染与其他形式的环境破坏的方式向顾客交付衣服、物品、食物或服务等。(保罗·霍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绿色物流可以看作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提倡环境保护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绿色制造是实现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的前提,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2)、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其运行过程中不仅涉及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源转化,而且还有价值的转移和实现。因此,物流也就必然联系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传统的物流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现代绿色物流以生态学为基础,将物流中的各种经济行为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研究,谋求经济与生态的最佳结合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平衡发展。(3)、生态伦理学理论1、生态伦理学是从道德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交叉学科,它根据生态学提示的自然与人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从整体上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学使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而且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行为必须在不危害后代人发展的前提下,谋求满足当代人对生态资源环境的需要。当代人不仅要承担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而且要承担对后代人发展的道义上的义务。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运行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到资源的利用和消耗,也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这样下去就不仅要影响了当代人的自身发展,而且也要影响后代人的发展。基于这一原因,绿色物流便势在必行。2、文献2中分析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一种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净化周围的环境,与环境共生的物流。它具有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其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除了追求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一个既具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物流绿色化必须在物流过程的每个功能环节上充分体现绿色物流理念,消除非绿色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