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1618.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1266096       资源大小:119.81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618.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

    毕 业 设 计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指导教师 教授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 _评 阅 人 _摘 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2006年12月11日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让本来就竞争激烈的国内商业银行业形势更加紧张,传统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国内各商业银行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对资本无要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强的中间业务。而金融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则使代理基金、代理保险、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一大批金融服务的新业务、新产品迅猛发展,据统计,全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l0,中间业务收入呈逐年上涨趋势。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试办了结算、信托、租赁、代理、咨询、保险等比较简单的传统银行中间业务。近年来,由于贷款风险日益增加,金融业对于贷款越来越慎重,中间业务由于风险较小,由此在经营中倍受青睐,而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与城市的商业银行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少得可怜。研究和促进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其存在问题并加以分析,再借鉴西方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发展经验,进而从经营战略和经营理念等方面提出对策。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中间业务 现状 问题 对策目 录1导论11.1问题的提出11.2研究的意义11.3研究的方法21.4本文内容安排22 本文概念的界定22.1商业银行的定义和种类22.2农村信用社的定义和性质32.3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关系32.4中间业务的含义43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43.1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与特点43.1.1品种少,规模小53.1.2业务技术含量低,主导开发产品少63.1.3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63.2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73.2.1无序竞争,收费偏低73.2.2对新业务开办的监管限制多74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84.1观念落后84.1.1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84.1.2农村信用社没有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84.2业务管理不规范84.2.1管理部门分散,各自为政84.2.2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94.3法律法规不健全94.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保障体系跟不上105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借鉴105.1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115.1.1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115.1.2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状况分析125.2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验借鉴135.2.1荷兰合作银行集团135.2.2社区银行现代小型商业银行136 我国农村信用社拓展中间业务的战略对策146.1转变经营战略156.1.1农村信用社要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156.1.2农村信用社要把中间业务的营销列为主要任务之一156.1.3加强推广宣传,提高公众认识156.2转变经营理念混业经营156.2.1拓展市场,进入证券市场、基金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166.2.2各类银行业务相互联动的综合化经营166.3转变经营模式,规范业务管理176.3.1转变管理模式176.3.2加大技术投入,注重中间业务人才的培养176.3.3建立管理体制,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政策和法规177 结论19致谢20参考文献21英文摘要221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主体己不满足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存贷款业务,而希望银行利用其信用优势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于是银行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中间业务。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涌现、货币市场利率的上升、金融证券化浪潮的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的放松,强烈冲击着商业银行的传统信用业务,使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日趋严峻,经营风险不断增加。在竞争的压力下,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实现其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开始超越单纯货币的狭隘界限,积极开展信息咨询、项目评估、财务顾问、委托代理等中间业务,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水平和技术日益提高,范围也日渐扩大。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中间业务从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一跃成为商业银行三大主导业务之一和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作为一重要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中间业务的发展却十分落后,不要说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就是同国内中间业务尚不够发达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这金融改革的关键时刻,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研究尤为重要。1.2 研究的意义成功经营的西方商业银行,其利润构成中服务性收入所占比重往往高达50%-80%,其种类之多,可称之为“金融百货公司”。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尚处于一种粗放经营阶段,获取利润的主要手段就是资产、负债规模的双重扩张以赚取利差收入。近三十年来,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利率和汇率波动频繁、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技术革命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等等。面对动荡的外部环境,商业银行不得不努力寻求规避金融风险的手段,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中间业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走向综合化、电子化和证券化的道路上迅速发展起来了。可以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水平是银行整体经营的缩影,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到哪里,中间业务就延伸到哪里;客户有什么样的需求,银行中间业务就衍生出相对应的产品。至今,中间业务与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 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研究,找出中间业务在农信社的发展路径,提高中间业务比重,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进而促进农村金融和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发展。1.3 研究的方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对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一般理论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和问题成因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战略对策这样一个思路来研究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1.4 本文内容安排 本文共分为七部分,首先是导论,介绍了本文的背景情况;第二部分是概念的界定,为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做出明确的区分;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现状;第四部分是对第三部分所述问题的分析;第五部分通过介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学习其先进经验;第六部分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对策;最后一部分是结论2 本文概念的界定 对于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容易混淆的概念,本文特此作出区分界定。从广义上说,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从这个定义来看,农村信用社也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的法人机构。但从狭义上说,商业银行是指商业性金融组织,而农村信用社则是合作性金融组织。2.1 商业银行的定义和种类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作为商业性金融组织,它的性质是企业,具有企业的一般特征。如:必须具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和发展动力。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商业银行是特殊的银行。商业银行作为特殊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其次商业银行与各类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我国商业银行的种类主要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2.2 农村信用社的定义和性质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简称农村信用社。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从规范的合作金融标准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应由农村居民自愿入股,其财产属于入股社员集体所有。在组织机构设置上应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信用社的盈余除按股金分红外,其余转为公共积累,充实信贷基金,由信用社支配使用。早期的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村居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入股建立起来的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在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及后来的有关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文件中,将农村信用社定义为是由辖区内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组成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2.3 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关系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以农村合作金融为基础、农村商业性金融和农村政策性金融为主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为补充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关系为例,在服务重点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组建,农业比重较低,因此,在满足“三农”需要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而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则更多地侧重于农户。在经营目的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在保证资金营运的安全性、流动性条件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农村信用社却要根据合作制原则,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主要是在保证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前提下,维护入股社员利益,为入股社员服务。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是性质不同,经营目标不同的金融机构。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性质不清、地位不明等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称为合作社,但它们仍主要按国有商业银行同样的政策法规进行管理,因此当本文论及政策法规时,把农信社归入了商业银行的概念。2.4 中间业务的含义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或较少动用自身资金,依托资金、技术、机构、信誉、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特殊的功能与优势,以中介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业务。西方金融界将中间业务称为Intermediary Business或Fees and Commissions Business(收费及佣金业务),其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这种业务中,银行不以信用活动一方的身份出现,只是以中间人的面目代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一般不会引起银行资产负债的变化。中间业务种类繁多, 不胜枚举。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 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四类:1.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类担保业务。主要包括贷款偿还担保、履约担保、票据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等;2.贷款承诺业务。主要有贷款限额、透支限额、备用贷款承诺和循环贷款承诺等;3.金融工具创新业务。主要包括金融期货、期权业务、货币及利率互换业务等;4.传统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代理、信托、租赁、保管、咨询等业务。而在我国,由于中间业务开展迟缓,业务种类也有别于国际分类。主要分为六大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目前农信社的中间业务主要是结算和代理两类,少数地区开办了银行卡业务。但从行业来看,对比国内其他的商业银行,开办的品种单一;从规模来看,无论是绝对额,还是相对额都很小;从动态来看,农信社中间业务的增长速度很快,品种迅速丰富,收入快速增长。3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一员,其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比国内其他商业银行要落后,更不用与外国银行比较。农信社的中间业务现在只是“创业期”,利润基数小,增速快,经营模式还在摸索和学习中。3.1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与特点3.1.1 品种少,规模小 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业务品种和交易规模都在迅速增多。以工行为例,据统计,到2006年底该行已开办各项中间业务品种达300多个,是目前国内开办中间业务品种最多的银行。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仅经营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业务,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还不能实现跨市、跨省的电子汇兑功能,更缺少承兑汇票、票据贴现、信用卡、网上支付等业务,难以提供高效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金融产品与农业发展的需要相去甚远。2006年度,工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3.44亿元,为1978 年的30倍。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更令人瞩目,1987 年全国信用卡交易量只有0.2 亿元,2006年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达到18万亿元。业务收入也跟着有所增长。1978年我国商业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不到1%,至2006 年底,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达9.11%(王蕊,2007)。表1 十家上市银行2006年中间业务收入状况深发展000001浦发银行600000华夏银行600015民生银行600016招商银行60003606年中间业务收入425.39 891.71 410.61 1,223.71 2,987.64 占总收入比3.55%3.04%2.66%4.28%8.08%同比增长38.52%71.26%38.16%147.69%60.97%兴业银行601166交通银行601328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中国银行60198806年中间业务收入607.56 3,476.00 16,344.00 14,627.00 10,787.00 占总收入比2.38%5.11%9.11%6.36%9.14%同比增长92.22%36.64%54.98%57.94%33.65%注:1. 本处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考察对象,统一对中间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 2. 中间收入的单位为人民币百万元。对比农信社,2002年,广东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其净利息收入的0.2%,明显低于国内商业银行3%-10%的水平。表2 四市(县) 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及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项目地区已开办中间业务种类手续费收入金额占营业收入比重%广州市支付结算类:银行汇票、支票、汇款、托收;银行卡(借记卡);代理类:代收代付、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代理其它银行卡收单;保管箱业务3466.001.33珠海市支付结算类:汇兑、托收、省辖汇票;代理类:代收代付、代理保险、代理外币储蓄394.002.79四会市支付结算类:汇兑、省辖汇票;代理类:代收代付12.000.24新兴县支付结算类:汇兑、省辖汇票;代理类:代收代付13.000.19资料来源:潘志刚,20043.1.2 业务技术含量低,主导开发产品少目前城郊农村信用社其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代收、代付、结算等,代理筹资功能强,操作简单的劳动密集性业务上,很少利用其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等优势,从事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评估、个人理财、电子银行等高层次的智力型业务,更没有针对市场、地区、客户所设计的特色产品。以基本的异地汇款中间业务为例,农村信用社没有全国性的支付结算系统,需要通过人民银行或商业银行进行转汇,汇款业务到帐时间慢的需要7天,最快也要4天,而同样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仅需23小时,甚至实时到帐,竞争优劣不言而喻(潘志刚,2004)。3.1.3 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规模大、效益好、人员素质高、,经营规范,开办新业务容易获得审批,中间业务不但品种较多,而且科技含量高,规模也较大。如珠江三角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深圳、东莞、顺德、南海等联社开办了银行卡、外汇自营、银证联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票据贴现、债券投资及银行间拆借、网上银行等业务,而且业务交易量较大,收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也较高。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只能开办一些科技含量低、管理要求较简单、规模较少的业务,如银税联网、代收代付、代理政府财政支出、保管箱业务等。表3 广东地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开展情况地区开展业务广州、深圳、东莞、顺德、南海等联社资金汇兑,同城结算、委托、代收、代付、代理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银行卡、外汇自营、银证联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票据贴现、债券投资及银行间拆借、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梅江、阳西、揭西资金汇兑,同城结算、委托、代收、代付、代理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缴费3.2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3.2.1 无序竞争,收费偏低从经营管理层到一线从业人员普遍认为中间业务是银行为客户应尽的义务,不讲价格, 不计成本,没有通过规范服务带动社会公众树立金融有偿消费的意识,使中间业务的应得收入流失。农村信用社的市场虽然定位在“三农”,但农村信用社的许多优良客户随着城乡一体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已在空间上出现合理流动,并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目标,有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为了吸引客户,抢市场、争存款、上规模,对中间业务竞相压价,甚至免费服务。无序的市场竞争扭曲了客户的金融消费行为,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本,削弱了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一些中间业务品种收入甚微,甚至亏损,严重地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3.2.2 对新业务开办的监管限制多处于防范风险的考虑,监管当局在业务监管上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限制较多,对农村信用社新业务开办控制较严,造成农村信用社开办新业务申办过程环节多、审批复杂。最近虽然监管当局在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市场准入上有所放开,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准入条件仍然较严。如开办商业汇票承兑业务,从县到市到大区行,层层审查,最终还是大多数地区未获批准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信社开办新业务的积极性。4 我国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用人机制落后、电子化水平低、清算渠道不畅、服务功能不健全等问题,同时还加剧了队伍不稳的局面。4.1 观念落后4.1.1 社会公众对中间业务的片面认识由于目前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中间业务管理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外宣传公关力度不够,各种媒体宣传农村信用社还都是传统业务,多数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尚不认识,知之甚少,中间业务没有全面地渗透到社会公众中去,很多中间业务品种无人问津,使中间业务的拓展存在一定的困难。4.1.2 农村信用社没有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存、贷款等传统业务的开拓,束缚了思想,造成了经营观念的陈旧。以传统的信贷业务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将中间业务视为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和扩充,稳定客户和竞争存款的一种手段,把中间业务当作附营业务项目,往往用能吸引多少存款的标准来衡量开办中间业务的作用,没有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金融产品来开发和运用,没有把中间业务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因而没有像抓存款来源、抓信贷资产质量那样重视和拓展中间业务。乐意对传统业务付出较大成本,不能从经营战略上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的三大主业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明确,市场定位存在偏差,往往把中间业务视为“副业”,惟恐影响存、贷款业务,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4.2 业务管理不规范4.2.1 管理部门分散,各自为政一是中央银行至今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使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无所适从,甚至出现同业往来扯皮;二是农业银行系统今年以来虽然设立了专门以市场为导向的机构,但对中间业务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和协调,缺乏总体和长远发展计划,特别在发展目标、步骤措施、业务种类开发、应用推广方面显得更为无力,以致于经营政出多头、各行其是,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对中间业务的需求,即使在内部也很难形成合力效应,使得中间业务难以开展;三是人民银行承担县以上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职能,经营管理人员既无有效的外部竞争压力约束,又缺乏内部盈利激励,中间业务创新主体缺位、创新动力缺乏。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体系存在缺陷。我国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虽然已基本成形,但具体管理模式尚未定型,多级法人体制和松散管理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虽然外表庞大,分布广泛,在地域管理上却是各不相干,跨地市社际业务往来必须通过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内部结算渠道不畅,难以满足客户办理跨区域业务提出的便捷要求。4.2.2 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不统一到目前为止,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都一直未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进行系统、明确的规定,对中间业务的收费缺乏统一明确的约束。可是,因银行管理体制滞后,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没有自主定价权,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况且,现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项目的审批权在国家计委,剔除经国家计委批准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其余中间业务收费合法合规性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在纠纷中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而且干扰了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虽然明确了商业银行应按银行业协会确定的标准对中间业务收费,但却没有制定明确的处罚措施和执法主体;同时,中间业务种类繁多,究竟什么是恶性竞争、什么是垄断市场等规定没有提供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实际操作中监管人员很难界定。二是银行业协会社会公信力低,定价项目不在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国家计委第11 号令) 范围内,难以为各金融机构接受和遵照执行。4.3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无完善金融中间业务的专项法规,致使中间业务无章可循,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管理体制,限制了金融机构经营证券、保险业务,使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办相关的中间业务,即便开办一些业务,也随时面临着被查处的危险,不但与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模式不吻合,也严重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规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有法律法规主要有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支付结算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等。从其内容来看,现有的法律规定都很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可操作性比较差。一方面,中间业务的经营原则、经营范围掌握不准, 没有统一的规范可循,缺乏规范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由于现行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中缺乏中间业务经营规则,而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没有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监管加以具体规定,各商业银行也没有建立一套自己完善、规范的中间业务经营制度和风险评估与监控制度,政策稳定性较差。一方面使金融机构在开展中间业务时因缺乏法律上的支持而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则使金融机构所开展的中间业务有可能遭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禁止而前功尽弃。比如,在业务操作上,许多中间业务品种没有统一的操作方法,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的需要,有时甚至绕开政策法规;在开展业务的手段上,各银行机构为了吸引客户,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等。同业间竞争的不规范,加上目前银行业对中间业务不具有定价权以及客户对中间业务合理收费接受程度低,导致中间业务普遍成本高、收益小、风险大,农村信用社和各商业银行都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既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影响了金融业的整体收益。4.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保障体系跟不上中间业务的发展创新,归根结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须依托强大的电子化网络和资金清算系统。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所投入,但仍显不足。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滞后,使自助银行、网络银行等依赖新技术的业务品种得不到有效开展。由于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网络普及率极低,即使目前已实现了区域的计算机联网,但由于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慢、功能不全,使远程交易和网络交易难以进行,不适应中间业务的开发需要。同时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我国商业银行懂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熟悉中间业务的人少,尤其是从事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需要精通诸如法律、计算机、资产管理、金融工程技术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大部分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高,营销技能不全面,议价能力较低,制约了新产品研发、推广和中间业务服务质量的提高。5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借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己经有了16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和实施,中间业务业己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重点。国外商业银行在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利润日益下降的局面下,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并取得了成效。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其发展轨迹非常值得我们国内商业银行的借鉴,特别是荷兰合作银行和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更是农村信用社的重要参考对象。5.1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93年至199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 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为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50。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5.1.1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原因一是科技发展的推动。随着高科技产业发展,电脑技术、通讯技术发展,使国际金融融资手段,资本流动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客观上要求金融服务手段和金融工具品种不断创新,从而从物质技术方面为银行有效开拓中间业务提供了保障。二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融资由银行贷款转向具有流动性的债务工具,投资者和借款人绕过银行直接进行交易,这就是“脱媒”现象,证券化趋势发展十分迅速。据统计,1982年证券占资本市场的比例为42%,到1986年高达87%。随着资本市场日益证券化,投资的风险相应地由银行转到投资者即证券持有者身上,投资者为了减少或避免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风险,必然要向银行提出咨询和担保的要求,银行顺势积极推出一些与证券化相关的工具,并通过办理咨询、担保业务收取费用,从而增加收入。这样,银行咨询、担保、代客发行和买卖证券等中间业务便得到迅速发展。三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发展需要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需要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为其在世界范围内贸易扩展和投资服务。银行根据客观需要,创造了各种国际清算工具和证券化资本工具,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服务。而今,银行创造的证券化资本已占国际资本流动中的主导地位。四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70年代末,国际货币体系走向浮动汇率制以来,汇率波动频繁,汇率风险成为主要风险;80年代后,西方国家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和利率管制,利率风险也突出出来。为了防范风险、规避风险、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起来,仅欧洲各国和日本,每年的互换、期货、期权交易额都有数千亿美元。五是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在金融业激烈竞争扩大生存空间、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随着国际金融自由化和多元化,金融竞争的白热化,一些非金融企业也进入金融领域,抢占商业银行的地盘,使传统金融业务比重和盈利日益下降,这就迫使商业银行寻求表外业务新的发展领域。5.1.2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状况分析首先是经营范围和品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其所经营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多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其次是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通常,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一国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西方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据FITCH银行评级公开网站数据,美国大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比为39.67%,小银行为22.29%;新加坡银行为36.9%;香港银行为28.9%;花旗银行为50.4%;JP 摩根银行为66.0%。再次是技术、服务手段。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中心内容的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网络技术发达,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特别是发达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大大降低了成本,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银行正逐渐从传统的实体经营发展模式向虚拟的网络经营发展模式转变。最后是经营观念与管理。当代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中间业务的迅速扩张,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并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提供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适应了各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减轻了资本金对银行业务的限制,带来了稳定的高额收入,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竞争力,因而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一起被称为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都设有专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的综合部门,并在近年先后采用了以客户类别为划分主线的机构设置体制。5.2 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验借鉴说到借鉴西方的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合作银行和社区银行就是两个重要的考察对象。5.2.1 荷兰合作银行集团荷兰合作银行集团,由荷兰农民于100多年前联手创办、该行2001年末的总资产为3650亿欧元,排名世界第45位,它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家被IBCA、S&P及Moodys授予AAA评级的银行之一。荷兰合作银行的租赁和代理经营业务在荷兰排名第一,保险业务在荷兰排名第四,资产管理业务在欧洲大陆排名第一,资产管理总额达1250亿欧元。此外,该行亦包括独立的食品和农业研究咨询部门及荷兰合作银行国际公司。荷兰合作银行国际公司作为全球性的农业和食品工商业银行,在上海也成立了其全资子公司荷兰合作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依靠其在食品和农业方面的全球网络及丰富经验,该行在中国除了提供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及贸易与库存结构融资外,还对独立的项目提供度身定做的项目融资及结构融资。除此之外,该行还为中国客户提供农业及食品行业咨询,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并提供兼并及收购咨询和经营策略咨询,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内部专门设立了一个食品及农业中国研究中心。由以上对荷兰合作银行的产品及服务在全球及中国的拓展可以看出,合作金融机构对大中城市及城郊地带,其服务对象和方式应更趋商业化,除了提供传统的银行服务外,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是大有所为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最缺乏的,高层次的咨询顾问类业务。 咨询顾问类业务主要发展的两个方向:个人财务顾问,经济咨询类。下面重点介绍经济咨询类。经济咨询类业务涵盖面较宽,但合作金融机构应将重点放在农业行业的咨询上。合作金融源于农业和农村,因此对农业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在为“三农”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经验。因对农业即农村市场前景的看好以及政策扶持上的优势,投资机构亟需一些对相关市场及行业的调查及分析报告,为其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而合作金融机构如成立专门的研究和咨询部门,如荷兰商业银行的食品及农业研究中心,则既可拓宽服务领域,又可为其将来的发展积蓄潜在的客户。5.2.2 社区银行现代小型商业银行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 我国社区银行的内涵应该是:资产规模在100 亿元人民币以内,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模式建立,以盈利为目标,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定区域,服务于当地社区经济的现代商业银行。由此不难看出,社区银行具有明显区别于大的主流银行的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小型的现代商业银行,资产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二是草根金融,源于有限区域,服务于特定社区;三是其行业属性为现代商业银行;四是以民营企业或自然人发起为主。社区银行是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既有以花旗、大通、美国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航母,但更有为数众多、分布全国的社区级小银行,美国的社区银行是指具有独立性的在一定区域进行经营运作,其资产规模在1亿至10亿美元之间的小银行。统计资料显示,在当今的美国银行业中,45%的银行资产规模不足1亿美元,可见其家数多规模小,而只有7%的银行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可见其家数少规模大。这种状况表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育程度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呈对称关系。在我国,如果论金融机构的数量也确实不少,但弱势群体(主要存在于农村与城市社区) 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支持与农村、城市社区并无对称关系,而是严重失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抽走了农村资金,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资产不良率极高,人员素质低下,体制构建不顺,发展步履艰难,由此而产生了基层金融空洞现象,也由此为地下金融的滋生提供了空间。因此,确立社区银行模式,加快发展社区金融业务已是当务之急。与大银行相比,美国社区银行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市场定位准确,主要向当地居民、中小企业以及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第二,资金运用属地化。大银行通常将其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投向

    注意事项

    本文(1618.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