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9.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1266256
资源大小:221.31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369.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doc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目 录任 务 书. .1文献综述.2开题报告.6正 文.8摘 要.8引 言8新型工业化概念的界定9荣昌县工业化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9荣昌县研究新型工业化的意义.15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分析.17推进荣昌县新型工业化的对策建议.21结束语.24参考文献.24致 谢25指导教师评阅表26交叉评阅表.27答辩记录表.2822文献综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展研究 摘要:本文从新型工业化概念的提出、新型工业化的特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措施、荣昌县新型工业化研究现状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为文章的分析及提出对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荣昌 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化推进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学者、政府组织就开始对原有工业化道路进行反思,新型工业化开始成为研究、讨论的热点。国内外理论界对于新型工业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向导。1新型工业化界定对于新型工业化的界定,可谓莫衷一是。冉启秀、周兵(2008)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中认为,新型工业化是指工业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生产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的过程。它包括城市型工业化和农村型工业化以及城乡综合型工业化1。傅晓华等(2007)则认为,新型工业化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济跃迁过程2。翟书斌(2005)认为,新型工业化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进行界定。狭义角度,新型工业化主要指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的广泛应用,通过提升工业的结构和质量实现传统工业的转型。从广义上讲,新型工业化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实现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是传统劳动方式不断被信息化技术(包括现在的电脑、因特网等日益先进的工具形式、操作方式)所代替,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根本转型和经济社会的整体优化与协调发展,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合的工业化3。江小娟(1996)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相辅相成,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既高速增长又不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既提升结构又能扩大就业、速度与效益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4。2新型工业化的特点王敏正(2007)认为,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的比较下和与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比较上,强调在信息化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5。十六大报告指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江小鹃(1996)认为,和国际国内以往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体现在:(1)新型工业化是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推进的工业化,使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在我国并行发展,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新型工业化是在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推进的工业化。(3)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4)工业发展要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持续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这两个重要方面6。王岳平(2002)认为新型工业化的“新”体现在三个方面:(1)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中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2)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3)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和自动化,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失业问题;中国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要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7。刘超(2003)指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集中体现在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要素组合的变化8。3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措施对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于新匣(2007)在我国县域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中认为以节能降耗工作为抓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任重而道远,而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是进行绿色生产和消费,保护好环境。这是进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9。蒋定平(2007)认为循环经济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延长产业链,这样就可以通过某种组织形式把更多分散的中小企业纳入到同一产业链上来,以一个分工和协作比较紧密的组织形式活跃在市场经济之中,从而使各中小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加速资本积累,提升整个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0。产业融合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佳途径。张继良(2008)认为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产业融合使相关企业群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稀缺资源、雄厚的资本积累以及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产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和市场条件11。王春艳(2008)认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在于推动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12。荣昌县也不例外,无论是发展循环经济还是产业融合离开了技术创新都不行。左正(2003)提出面对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大力培养适应制造业及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把产业与教育相结合,走出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13。吴泓(2007)认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路径是创造新型工业化战略所必须的有效制度安排,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薪技术产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14。4荣昌县新型工业化研究现状近年来,荣昌县工业经济取得显著成就。荣昌县在“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荣昌县的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8:38:34,工业经济迅猛发展推进了全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15。荣昌统计局在强兴工业一文中提出荣昌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工业行业管理,坚持走工业化道路,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16。赵天智(2003)提出荣昌县的工业化之路带来了资源与环境的过度消耗,分散建设又降低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究其原因是在制订全县工业发展规划时,仅以GDP为目标,没有综合考虑到环保、地理位置、物流、资源等诸多因素,缺乏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17。5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评述纵观新型工业化研究,总体上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类,理论研究主要围绕新型工业化的概念、特征、实现模式及发展措施;实证研究主要针对总结国内外新型工业化实践的经验、模式,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从对荣昌县新型工业化的现有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缺乏对传统工业化的负面效应的分析,对现在荣昌县新型工业化的现状缺乏研究;(2)缺乏工业化发展经验总结;(3)缺乏新型工业发展的优劣势、机遇挑战分析,对于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定位研究不足,提出的措施可操作性较差。 参考文献:1冉启秀,周兵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3):39-45. 2傅晓华,欧祝平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新型工业化内在规律J求索,2007,(9):32-343翟书斌中国新型工业化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M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1):4-94 6江小娟世纪之交的工业结构升级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5王敏正中国内生性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初探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1-57王岳平论工业化的理论依据J湖南社会科学,2002,(4)8刘超安徽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M财经问题研究,2003,(11)9于新匣我国县域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J北方经济,200711-910蒋定平加快合川新型工业化进程之我见J决策导刊,2007,(12):42-43.11张继良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J学术月刊,2008,(6):77-8312王春艳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创新探析J科技和产业,2008,():613左正广东工业化进程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南方经济,2003,(7):7-814吴泓论新型工业化的定位及路径选择eb/ol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集WWWCNKJNET2007,(1):135-14315荣昌统计局荣昌“十一五”规划荣昌统计局,2008,(1)16荣昌县统计局荣昌县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2):273-27817赵天智新型工业化道路荣昌应如何走J经济月刊,2003,(7):16. 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荣昌县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荣昌县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荣昌县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快速推进阶段,但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可重复利用难度大;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业矛盾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要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是荣昌县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需要深入认识新型工业化,处理好五大关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破解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瓶颈;一心一意谋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体作用。关键字:荣昌县 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 SWOT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of Rongchang Abstract:This thesis is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of Rongcha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this thesis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of Rongchangs indusrializa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azation and the causes. Having done these analysi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ongchang s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After tha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disandvantage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through SWOT analy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ongchangs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must cooperate consistently.Keyword:Rongchang County Industrialization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 SWOT引言改革开放30年来,荣昌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工业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8年荣昌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0.6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23%上升到46.07%,并且修建了板桥工业园区。但是随着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工业化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的结构问题、效率效益问题凸显,为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谋求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势在必行。1新型工业化概念及特征1.1新型工业化概念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冉启秀、周兵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中将新型工业化定义为工业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生产技术逐渐渗透到农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的过程。它包括城市型工业化和农村型工业化以及城乡综合型工业化1。傅晓华、 欧祝平认为,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的科技成果改造、提升、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道路2。本文采用“十六大”报告中对新型工业化的界定,即新型工业化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注:引自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该界定突出了新型工业化中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新型工业化所要达到的目标,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2新型工业化的特点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提出的,信息化是传统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是在与信息化相互促进中发挥作用、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不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资源、环境、人口相协调,并且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既要注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人力资源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相对于中国以往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强调在信息化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要改革工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等弊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点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注重信息化的作用。应该说,这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2荣昌县工业化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2.1荣昌县工业化现状分析2.1.1工业化发展阶段西蒙·库兹涅茨说过,当第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时,第二产业(注:包括工业和建筑业)的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时,工业化进程才进入中期阶段。(注:出自西蒙·库兹涅茨1933年的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工业阶段划分标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GDP结构在高于32.7%、低于28.6%、低于38.4%为工业化准备时期,在33.7:29.0:37.7期间为工业化初期,在15.1:39.4:45.5期间为工业化中期,在14.0:50.9:35.1期间为工业化成熟期,低于14.0%、低于50.0%、高于36.0%则进入工业化后期的稳定经济增长阶段。)2008年,荣昌县三次产业比重为19451229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6.07%,因此,荣昌县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中期阶段。图1 荣昌县2008年三产业比重图The proportions of the three industies output in Rong ChangS GDP in 2008 资料来源:根据荣昌统计公报(2008)数据计算整理2.1.2荣昌县工业的行业特征(1) 行业规模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单位按照规模大小主要分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工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指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单位。(注:按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截止2007年底,荣昌县共有702个法人单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其中,单产业法人(无分厂的企业)671家,31个多产业法人开办了79个分厂3。规模以上法人单位达到135家,拥有资产4671亿元,1家规模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电力公司)。总体来说荣昌县工业的行业规模不大。 (2) 行业构成从行业来看,有38家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产值182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1%,实现增加值932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3%;制造业产值4728亿元,占678%,增加值1664亿元,占612%,规模以上企业112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422亿元,占61%,增加值122亿元,占45%,规模以上企业6家。制造业中,产值前5强的行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21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923亿元)、纺织业(512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99亿元)、金属制品业(335亿元);增加值前5强的行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行业结构比较合理。 表1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状况The Status quo of the industries enterprises above special scale in 2007行业名称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数(个)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万元比重(%)万元比重(%)合计15667723710027178210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818221626.19322534.3制造业11247281267.816637261.2农副食品加工业229925814.23640813.4食品制造业128901080饮料制造业7132841.947211.7纺织业9510597.3188076.9人造板制造133650.512760.5木质家具制造125940.412620.5炼焦2185142.710170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399125.7106283.9医药制造业10249113.6112544.1塑料制品业352960.81783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2278554118184.3钢压延加工4179952.681153常用有色金属冶炼142120.618910.7金属制品业6335354.870542.6通用设备制造业10148232.158082.1专用设备制造业338600.61657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11205016.13361212.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422096.1121854.5电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4399255.7111594.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13790.24740.2自来水生产和供应19050.15520.2资料来源:荣昌县统计局.“强兴工业”路在何方荣昌工业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OL/DE ,WWWRCTJGOVCN, 2007年5月27日2.1.3荣昌县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荣昌县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在不断增加,2003-2008年,同业产值逐年增长,呈加速增长趋势,从增加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来看,也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见图3)。工业化率逐步提升,2003年至2008年,工业化率从30.12%上升到46.07%(见表2);从图2来看,工业化率(注:工业化率有两种计算方法,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或工业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的比值。本文采用前者。)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工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荣昌县正在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表2 2005-2008年荣昌县工业化率2003-2008 year Rongchang industrialization rate(%)年份生产总值(GDP)(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工业化率2003200420054209265080585842001267831556691920290.30120.30640.328720066610002551710.386020078509003547430.4169200811003005069280.4607数据来源:根据荣昌统计公报(2008)数据计算整理图2 2003-2008年荣昌县工业化率()2003-2008 year Rongchang industrialization rate(%)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统计年鉴和荣昌统计公报(2008)数据计算整理图32003年2008年工业化进程industrialize progress in 2003-2008资料来源:根据荣昌统计公报(2008)数据计算整理2.1.4工业化过程中科技、信息化发展现状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荣昌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荣昌县地处偏远,人们的思想意识相对保守,荣昌县信息化程度较低。21个镇,政府配电脑率都只有70%左右,可想而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政府现在虽然也提供了信息化平台,但信息实效性不高,企业可用信息少。荣昌县的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2007年对科技的投入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5。2.2荣昌县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荣昌县的工业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对荣昌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传统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制约明显、就业矛盾突出、技术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低等各种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2.2.1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工业化使得像赖溪河这样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水质变坏。2008年,荣昌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6%。传统工业污水的排放使河流两岸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特别是夏天,河水上涨,发出阵阵恶臭让两岸的居民苦不堪言。冬天,河水干枯后就能看见河道内的污泥。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传统的工业污染依然存在,虽然政府花了很多资金来治理但并没有多大的改善,现在河面上仍然漂浮着大量的工业排污物和浮萍。传统工业化的发展也造成了荣昌的空气质量指数严重下降,2008年全社会化学需氧量为(COD)536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739吨。(注:数据来源:荣昌县统计局)荣昌县原本清新的空气,被工厂排出的黑烟污染,有时甚至会使天空笼罩在一片黑雾中。与此同时,工业化还带来了大量的生产垃圾,由于当时没有进行有利于环境的处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2.2.2资源利用率低,可重复利用难度大传统工业化对资源的利用很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重复利用。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增加。荣昌县本来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传统工业化对能源的消耗也非常大,2005年能源消费量为210万吨,2008年则为400万吨,资源被损害的程度相当严重。工业取水总量也由2004年的2674万立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6098万立方米。资源的过度消耗使得生态平衡受到威胁,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2.2.3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业矛盾突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长期以来荣昌县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发展隔离,2008年工业化率为46.07,城镇化率只有36.4%。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就业矛盾突出。从荣昌县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导致新的就业岗位提供速度缓慢,城市下岗、失业劳动力不断增加,而农村还有大量劳动力需要转移。2008年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余人,与在农村的人口50.56万相比远远不够。同时由于荣昌地处远郊,劳动者素质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高素质人才比较短缺,荣昌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为9.63年,致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2.2.4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要地位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就业的矛盾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那种经济增长。)长期存在。投入产出比失调,荣昌县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企业的落后设备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改造或更新,不少企业设备陈旧、老化,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粗放型的经济带来的只能是经济的低效益、低效率。2.3荣昌县工业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2.3.1科技投入不足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环境保护能力可以通过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来评价。2007年,全县开展了该活动的企业仅为7家,除6家大中型企业外,只有方通动物药业有此活动。2007年,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09万元,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05,荣昌县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只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2.3.2员工文化和技能素质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荣昌县高新企业少,传统企业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普遍较低。据荣昌统计局提供资料:全县702家法人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中,专业的管理者并不多,企业管理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很多企业都没有规范的管理准则,管理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人治”阶段。员工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777人,仅占21%;大专学历2542人,只占69%;高中学历占236%;674%为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从专业技术职称来看,仅有96%的人员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中级技术职称占33%,初级占55%。从技术等级来看,高级技师仅占03%,高级工占24%,中级工占64%。 2.3.3企业资金不足,无力完成新型工业转变 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资金问题。荣昌县工业企业的规模总体偏小,中小规模的企业占了大约80,大部分企业只能勉强维持正常生产,如果资金链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就将面临危险的境地。并且目前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贷款存在种种制约,比较困难,而从资本市场融资更是不符合条件。与此同时,政府直接向工业企业的进行企业改造投资也严重不足,资金短缺,制约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制约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 。2.3.4扶持、激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荣昌县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给与财政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确定了33家扶持企业,但从政策的贯彻力度和效果来看并不好,政府的部分工作人员、企业对政府的政策没有吃透,传达上的失误,理解上的误区以及企业没有很好的把握利用等情况都普遍存在。从这33家企业2007和2008两年的生产总值来看,变化不大,有的甚至还减少了,有的企业改革的不到位,给人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政府激励政策没有达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因此,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让企业做大做强。2.3.5外部客观因素 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给“煤电油运”带来巨大压力,企业对煤电油的依赖和需求成倍增加,物流繁忙,交通运输压力增大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缩水,加上荣昌县政府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追赶经济强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把关不严,没有杜绝对环境有污染的、资源消耗严重的企业到荣昌开办企业,对企业发展引导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强调经济利益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客观因素与主观意识的作用制约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快速推进。3荣昌县发展新型工业化的意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作出的重要决策,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的4。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虽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也是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同时,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机械化、自动化,出现过严重失业问题。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的限制,荣昌县在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仍与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荣昌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要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坚决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荣昌县实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二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各国经济和市场进一步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荣昌县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响应国家作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策,充分说明荣昌县能够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荣昌县基本情况得出的正确结论,实践证明,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推进工业化,不仅资源难以支撑,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难以为继,而且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妨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着力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就业和劳动者福祉的增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应对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发展新型工业化,契合重庆市“314”重大战略部署。(注: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提出了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简称“314”,具体明确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了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称之为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重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具体的市情。荣昌县发展新型工业化,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提高工业效益,符合荣昌县实际情况。可以为荣昌县制定相应的工业化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也可以为其他兄弟县市发展新型工业化提供借鉴。4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分析4.1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定位分析鉴于传统工业化的低效率、强负效的缺点,走出一条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在眉睫。荣昌县的新型工业化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化工业化的环境,增加工业的科技投入。摒弃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的想法,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此外,荣昌工业总量小,单靠现有企业原始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吸引各方资源,增加对工业的投入。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要以制造业转型为重点,带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即采取改革、改造、改组和加强企业管理综合措施,改变传统制造业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他们带头走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前列。同时,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必须面向国际市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改革畜牧科技、夏布、茶叶、陶、折扇等一批传统工业制造业,使他们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4.2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荣昌县工业发展内部因素、外部环境的分析与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挑战,为制定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对策奠定基础。4.2.1优势分析S荣昌地处成渝经济带,隶属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庆市管辖,虽然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冲击,但远比其他地方影响要小,相反,更有利于工业化的改革。并且畜牧科技力量强,又有四家市属国有企业且优势突出,为荣昌县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由于对工业的重视使得工业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传统产业基础发展良好,自改革开放以来,荣昌县工业经济取得飞速发展。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23%上升到46.07%,比直辖前的比重提高了2157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1303个百分点。从2002年开始,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初步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型。改革开放30年,工业经济年平均增长11%;直辖十年间,年平均增长159%;近3年,年均增长259%。(注: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其中n表示报告年到基期年份的间隔年数)工业经济总量在除去物价与通胀等因素后2008年达到563258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60多倍,直辖前的8倍,2005年的45倍。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由单一、传统的加工型逐步发展成加工、制造、研发与生产等并重,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劳动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高新技术型转变、升级。并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县内有一所市属高校,对企业研究新的技术产品提供有利平台。这一切都为荣昌县实施新型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表3 2008年 渝西川东各区县工业经济排位Industry economy indicators of c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