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ppt
,一般、腹部、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体温、脉搏、呼吸,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测温盘-体温计、卫生纸、记录本、笔、有秒针的表、听诊器、石蜡油,体 温,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作解释,根据病情任选一种测温方法。测量前被检查者应安静休息30分钟,测试时体温计读数应小于35。体温高于正常为发 热,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体 温,口温:将消毒后的口表水银端斜置于患者舌下,嘱其紧闭口唇,5分钟后 取出擦干,读数并记录。正常值:36.3度37.2度。腋温:解开衣扣,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10分钟;取出擦净,读数并记录。正常值:36.0度37.0度。肛温:使患者侧卧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头端涂布润滑剂后,轻轻 插入肛门约34cm,5分钟;取出肛表,用卫生纸擦净,并擦净肛门;读数并记录。正常值:36.5度37.7 度。,脉 搏,使患者手臂放置于舒适的位置,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一般患者数0.5min的脉搏乘2;心脏病或异常脉搏者应数1min;脉搏细弱而触不清时,用听诊器听心率1min。记录脉搏次数。,呼 吸,测脉搏后手仍按在诊脉部似数脉状,观察患者胸腹部的起伏状态。一般患者或儿童数0.5min的呼吸乘2;呼吸不规则及婴儿默数1min;气息微弱不易观察者用棉花少许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min。记录呼吸次数。,体温、脉搏、呼吸,终末质量1、测量方法正确、操作熟练。2、测量结果准确地反映患者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问答测量体温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答:测量体温应注意:1、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甩表时不可触及他物,防止撞碎。2、精神异常、昏迷、不合作、口鼻手术或呼吸困难者不测口腔温度,应测腋温,测温时应守在床旁,并用手扶托,以防体温计失落或折断。进食或面部作热敷者应间隔30min后方可测口温。3、腹泻、直肠肛门手术患者,不宜直肠测温。坐浴或灌肠后,须间隔30min后方可测肛温。4、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可在患者床旁监督测温,必要时可作肛温或口温对照,予以复查。5、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误吞水银时,可立即口服大量蛋清或牛奶,使蛋白质和水银结合,以延缓水银的吸收。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给服大量韭菜和粗纤维食物使水银被包裹而减少吸收,粗纤维食物还能增加肠蠕动,加速水银排出。,血 压,准备工作1、工作人员着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2、血压计(应检查玻璃管有无破损,水银有无漏出,加压气球、橡胶管有无老化、漏气)、听诊器。,血 压,操作步骤1、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姓名,作解释。2、患者取坐位或卧位,露出一臂至肩部,袖口不可太紧,伸直肘部,手掌向上。3、放平血压计,驱尽袖带内的空气,血压计“0”点应与肱动脉、心脏处于同一水平。4、平整无折地将袖带缠于上臂中部,其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适宜。5、打开水银槽开关,在肘窝部扪及肱动脉搏动。6、戴听诊器,将胸件贴肱动脉处。7、关闭加压气球气门,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后慢慢放开气门,使汞柱缓慢下降,注意汞柱所指刻度,从听诊器中听到的第1声搏动为收缩压,袖带压力继续下降,搏动声变弱或消失时,汞柱所指刻度为舒张压。8、测量完毕,放松气门,解开袖带并排尽其中空气,拧紧气门上的螺旋帽,关闭水银糟,将袖带折叠妥善放入盒内。9、记录血压,整理床单位。,血 压,终末质量1、测量方法正确,操作熟练。2、测量结果准确,反映病人情况。,血 压,问答正常血压及其生理变化范围是多少?答:正常血压的范围:正常成人在安静时,收缩压为90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为6090mmHg或以下,脉压差为3040mmHg。生理性变化:正常人的动脉血压,经常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保持着相对的恒定,但可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年龄及性别与血压有关:中年以前女子血压比男子低510mmHg,中年以后即无区别。时间和睡眠对血压的影响:一般傍晚高于清晨,当休息和睡眠不佳时,血压稍增高。环境的变化:在寒冷的环境中,血压可以上升,在高热环境中,血压可以下降。其他:一般右上肢高于左上肢,因右侧肱动脉来自主动脉弓的第1大分支无名动脉,左侧肱动脉来自主动动脉弓的第3大分支左锁骨下动脉,由于能量稍有消耗,故测得压力稍低(24mmHg)。下肢血压比上肢高(2040mmHg),因股动脉的管径较肱动脉粗,血流量多,故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高。正常人在精神紧张、恐惧、兴奋或运动时,都可使血压增高,但表现为收缩压增高为主,舒张压多无明显变化。,皮肤检查,主要是用视觉或触觉检查皮肤粘膜的损害(即皮疹)。检查皮肤时光线要明亮,室温要适当。,皮肤检查,操作步骤1、视诊:应注意皮疹的下列特点:(1)皮疹的性质:是红斑、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出血斑(瘀点或瘀斑)、白斑(色素脱失斑)、浅白斑(色素减退斑)、黄褐斑或黑色斑(色素沉着斑)、丘疹、斑块、结节、风团、水疱、脓疱、囊肿,或是鳞屑、浸渍、糜烂、溃疡、皲裂、抓痕、结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等。(2)大小和数目:可用实物比喻,如针尖、针头、米粒、绿豆大,或用直径的几毫米、几厘米来表示。数目要说明单个或多少,多少最好用数字来表示。(3)颜色:如正常皮色、淡红、紫红、鲜红或黄色、黑色、白色、褐色等。(4)边缘及界限:是清楚、模糊不清或整齐、隆起等。(5)形状: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等。(6)表面:干燥、湿润、光滑、粗糙、有无鳞屑或痂皮、有无糜烂、溃疡等。(7)基底:宽阔、狭窄或有蒂。(8)内容物:如皮疹是水疱、脓疱、囊肿时,应注意其内容物是否清亮、混浊,是否有血液、浆液、脓液、粘液等。(9)皮疹的部位、分布和排列:如有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或屈侧,分布对称或不对称,局限性或全身性,散在或密集,带状、环状或不规则等。(10)毛发和指(趾)甲:包括毛发的粗细、色泽,有无脱发;甲的颜色、厚度、形状和表面等。,皮肤检查,操作步骤2、触诊:注意检查皮疹的下列各点:(1)是坚实或柔软,浅表或深在。(2)与其皮下组织有无粘连,是否固定或可推动。(3)局部温度升高或降低。(4)有无压痛或感觉过敏、感觉异常,有无感觉障碍(必要时作此检查)。(5)出汗与皮脂分泌的多少。(6)附近淋巴结有无肿大、触痛或粘连。3、皮肤检查还应包括皮肤色泽,有无脱屑、紫癜、蜘蛛痣、水肿、皮下结节、瘢痕等内容。,浅表淋巴结检查,操作步骤1、检查部位及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等。2、检查内容: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及瘘管等。3、检查方法:用手指滑动触诊由浅入深触摸皮下的淋巴结是否肿大。检查时要使被检查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浅表淋巴结检查,操作步骤锁骨上窝淋巴结:患者的头部稍前屈,用双手进行触诊,左手触右侧,右手触左侧,由浅入深触摸至锁骨后深部。腋窝淋巴结:医师以右手检查左侧,左手检查右侧。先检查左侧:医师以左手握住患者左腕部屈肘外展抬高约45,右手指并拢,掌面贴近胸壁向上逐渐达腋窝顶部,进行滑动触诊,依次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并将患者外展的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同法检查右侧。滑车上淋巴结:左手扶托患者左腕部,屈肘90。,以小指抵左肱骨内上髁上,以右手的食、中、无名指并拢在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间沟中纵行、横行触摸,同法检查右侧。,浅表淋巴结检查,颈部淋巴结群,浅表淋巴结检查,A:淋巴流向和淋巴结群的分布1.颈淋巴结 2.腋淋巴结 3.肘淋巴结 4.腹股沟淋巴结B: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的收集区域5.右腰干 6.左腰干 7.肠干 8.胸导管起始处 9.胸导管注入部位 10.右淋巴导管注入部位,腹部检查,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1)体表标志:包括肋弓下缘、腹上角脐、髂前上棘、腹直肌外缘、腹中线、腹股沟韧带、脊肋角等。(2)腹部分区:九分法-由2条水平线(两肋弓下缘连线、两髂前上棘连线)和2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的垂直线)将腹部发为#字形的9区,即左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中腹部、左右下腹部及下腹部。四分法-通过脐画一水平线及垂直线,两线相交将腹部分为4区,即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腹部检查,腹部前面体表标志示意图,腹部检查,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四分法)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九分法),腹部检查,操作步骤1、视诊:(1)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状腹见于恶性肿瘤及严重失水,局限性凹陷见于手术后瘢痕收缩。(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膈肌麻痹。(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肝硬化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为脐上向上,脐下向下,上腔静脉梗阻血流方向均向下,下腔静脉梗阻血流方向则向上。(4)胃肠型及蠕动波:正常人一般见不到胃肠型及蠕动波。幽门梗阻患者于上腹部可见胃型或/和蠕动波,肠梗阻患者可见梯形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5)腹部其他情况:需注意有无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情况、腹部体毛、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不同疾病,如上腹部搏动见于右室肥大、腹主动脉瘤、三尖瓣关闭不全。,腹部检查,门静脉高压时腹壁浅静脉血流分布和方向 下腔静脉梗阻时腹壁浅静脉血流分布和方向,腹部检查,检 手查 法静 示脉 意血 图 流 方 向,腹部检查,门静脉高压时侧支循环示意图,腹部检查,2、触诊:(1)腹壁肌肉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腹壁紧张度增高见于腹腔炎症、血腹、大量腹水等。(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的炎症累及脏层腹膜时仅有压痛,若累及壁层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三联征包括腹肌紧张度增高、压痛、反跳痛。需鉴别压痛是起源于腹壁还是皮肤,当将痛区腹壁抓起时,若疼痛加剧则起源于腹壁或皮肤。,腹部检查,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点胃炎或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或肿瘤;胆囊;阑尾炎;小肠疾病;膀胱或子宫病变;回盲部炎症、结核;乙状结肠炎症或肿瘤;脾或结肠脾曲病变;肝或结肠肝曲病变;胰腺炎的腰部压痛点,腹部检查,(3)脏器触诊:肝脏:正常成人肋下不能扪及,仅少数人可触及肝下缘,但不超过肋下1cm。剑突下可扪及3cm,质软、光滑、无压痛。肝长911cm。当肝下缘扪及时应叩诊肝上界,以确诊肝脏是否肿大。肝脏肿大见于肝炎、肝肿瘤、肝脓肿、肝淤血等。检查时应注意大小、质地、压痛、表面形态、边缘、搏动、摩擦感。胆囊:正常人胆囊不能触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触及一梨形或卵圆形张力较高的包块,并随呼吸上下移动,即为肿大的胆囊,见于胆囊炎、癌及结石;壶腹癌引起的胆囊肿大无压痛,仅有囊性感。胆囊触诊的检查: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的右肋缘部,将左手大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即胆囊点),嘱患者深吸气,如有压痛,示墨菲征阳性。脾脏: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脾肿大分为轻、中、高度。轻度肿大时,脾下界于肋下2cm;中度肿大为2cm至平脐;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即巨脾。肿大的脾脏可扪及切迹。肾脏:采用双手合诊触诊法。正常人一般不能触及,小儿和消瘦者可能触及右肾下极。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压痛、表面形态和移动度。压痛点:季肋点,即第10肋骨前端;上输尿管压痛点,脐水平腹直肌外缘;中输尿管压痛点,两髂前上棘连线与通过耻骨结节垂直线的相交点,约相当于输尿管第2狭窄处;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夹角的顶点;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肋腰角)顶点。肾及尿路炎症或结石病变时,上述各点可压痛。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在耻骨上方扪及,呈半球形囊状感,排空后消失。胰腺:正常不能扪及。,腹部检查,脾触诊,腹部检查,脾肿大测量法 Murphy征检查法,腹部检查,肾疾病压痛点示意图,腹部检查,(4)腹部肿块:多由肿瘤、囊肿、炎性组织或肿大的脏器所形成。检查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表面状况、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及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腹部检查,正常腹部可能触到的脏器:包括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级、腹主动脉。,腹部检查,(5)液波震颤:病人平卧,医师用一手的掌面轻贴于患者腹部之一侧,另一手指端叩击对侧腹壁,如有大量游离腹水,则可有液波感或液波震颤。(6)振水音: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检查时患者仰卧,医师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上腹胃部,即可听到气、液相撞击的声音。正常人在餐后或进多量液体时可有上腹振水音,但若在清晨或餐后68h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腹部检查,液波震颤检查法,腹部检查,4、叩诊:(1)腹部叩诊音:正常人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鼓音范围缩小见于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及大量腹水。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消失。,腹部检查,(2)肝浊音界:肝上界: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清音转浊音处即为肝上界。正常人肝上界分别位于第5、第7、第10肋间。肝下界:因为与结肠、胃等腹腔脏器重叠,故叩诊准确性差。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或胃肠胀气等;肝浊音界上移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等;肝浊音界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等。,腹部检查,(3)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胃泡鼓音区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的鼓音区,为胃内含气所致。正常情况下应存在。缩小或消失见于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脾脏叩诊:正常左腋中线第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此区扩大见于脾肿大,缩小见于左侧胸腔积液、胃扩张等。,腹部检查,(4)移动性浊音:主要用于检查有无腹水存在。检查时患者仰卧,腹中部为鼓音,两侧呈浊音,左侧卧时左侧腹部呈更大范围的浊音,右侧腹部转为鼓音;再向右侧卧时,左侧转为鼓音,而右侧为浊音,这种随体位变换而改变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一般腹水在1000mL以上才能清楚叩出。,腹部检查,卵巢囊肿与腹水叩诊音的鉴别示意图,腹部检查,(5)脊肋角叩痛:主要用于检查肾脏病变。检查时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师左手平放于其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由轻到重的力量叩击左手背。正常脊肋角无叩击痛,当有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则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腹部检查,(6)膀胱叩诊:当膀胱触诊不满意时可用叩诊来判断膀胱膨胀的程度。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膀胱空虚时呈鼓音,膀胱充盈时,耻骨上方叩诊为圆形浊音区。鉴别: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腹水。,腹部检查,5、听诊:(1)肠鸣音:正常肠鸣音约45次/min,超过10次/min为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肠鸣音高亢呈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只有01次/35min,称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人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胃肠动力低下。35min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2)血管杂音:腹主动脉瘤在中腹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脏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哼鸣音。,腹部检查,问答腹部触诊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检查前请患者排尿。患者体位,一般取卧位,头部垫枕头,双膝屈曲。训练或教会患者进行适当的腹式呼吸运动,以配合触诊。医师站在患者的右侧,以利右手操作,手法轻巧,只能用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的力量,切忌用肘关节甚至肩关节的力量,指尖不能用力,否则引起医源性腹压痛。通过浅触诊,初探患者腹部有无明显压痛,并与患者谈家常或问病史,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放松腹壁肌肉。触诊顺序:由浅入深,由下腹至上腹,由左腹到右腹,由不痛区(非病变区)到有痛感区(病变区),最后一点对腹壁肌松弛至为重要。,脊柱检查,1、站立位:(1)视诊:观察脊柱的4个生理弧度有无改变;观察脊柱有无异常的后凸畸形及侧凸畸形;令患者弯腰,观察有无胸廓的剃刀背状畸形。(2)触诊:逐个脊柱棘突触诊可发现有无后突或侧突畸形,注意脊柱的压痛点以便明确病变的部位。(3)叩诊:用手叩或叩诊捶叩棘突,若该棘突有叩痛,常示该脊椎有病变。(4)运动与测量:身体直立时为0,以颈椎为例,前屈为35,后伸为25,左右侧弯为20,可按下法记录,脊柱有病变时活动度受限,病变治愈后活动度能改善,记录活动度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2、俯卧位:视、触、叩诊同前。特殊检查:髋关节过伸试验(Yeoman征)阳性,示该髋关节或该侧骶髋关节有病变。3、仰卧位:骶髋关节试验(Gaenslen征)阳性,示骶髋关节有病变,四肢检查,1、视诊:观察有无特殊畸形(如神经损伤后的特殊性畸形、先天性畸形、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特殊畸形、佝偻病的下肢畸形等),有无肌萎缩,有无关节肿胀,皮肤色泽有无改变。,四肢检查,2、触诊:注意压痛点的位置、深度,以鉴别病变是位于皮下、肌筋膜或深部组织;压痛的范围;有无反向性疼痛。若有压痛应注意痛的性质,是钝痛、胀痛、刺痛、灼痛、跳痛或是麻痛。,四肢检查,匙 状 甲,四肢检查,杵 状 指,四肢检查,膝 内 翻 膝 外 翻 足内翻,四肢检查,梭 形 关 节,四肢检查,3、叩诊:叩诊常用于检查腱反射以确定有无神经系统的病变或损害。,四肢检查,4、关节运动:四肢不同的关节有不同的活动范围,测定关节活动度的方法是首先确定该关节的中和位为0。如腕关节伸直位为0,背屈(背伸)和掌屈移动的度数称为背屈10、背屈20,掌屈10、掌屈20,肘关节伸直位为0。肩关节站立位肩下垂时为0。髋关节站立中和位为0。膝关节伸直位为0。踝关节在足与小腿相交90时为中和位,为0。,四肢检查,5、特殊检查:髋关节:4字征(Patrick征)阳性表示髋关节有损伤或炎症;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示坐骨神经有压迫。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表示膝关节有关节积液。,四肢检查,浮 髌 试 验,神经系统检查,1、深反射:叩诊锤刺激骨膜或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受器完成的,称深反射。(1)检查方法:肱二头肌反射:叩击肘窝肱二头肌肌腱,该肌收缩,前臂屈曲。肱三头肌反射:叩击肘后鹰嘴突上方三头肌肌腱,该肌收缩,前臂伸展。桡骨膜反射:叩桡骨茎突,前臂旋前,屈肘。膝反射:叩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小腿伸展。跟腱反射:叩击跟腱腓肠肌收缩,足向蹠屈。,神经系统检查,1、深反射(2)临床意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凡是骨膜或肌腱深部感受器传入脊髓,再由脊髓前角细胞发出脊神经运动支到效应器官(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的通路,这一反射弧受损均可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周围神经外伤、肌肉疾病,甚至骨关节疾病可引起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或脊髓急性损伤可发生超限抑制,低级中枢亦受抑制,在一段时间内也可产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称为脑或脊髓休克。深反射亢进:脑或脊髓病变,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对下级神经元控制时,低级反射中枢抑制释放,则深反射增强或亢进。如脑或脊髓肿瘤、脑血管病、炎症、变性病、外伤等均可引起(急性期除外)。,神经系统检查,肱二头肌反射检查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肱三头肌反射检查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桡骨膜反射检查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膝反射检查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跟腱反射检查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Hoffmann征检查法,神经系统检查,髌阵挛和踝阵挛检查法,神经系统检查,2、浅反射:刺激皮肤、角膜或粘膜引起反应称为浅反射,包括角膜、腹壁、提睾、蹠、肛门反射等。,神经系统检查,(1)角膜反射:检查方法:用细棉签毛避开患者视线轻触角膜缘立即出现眼睑闭合。临床意义:三叉神经感觉支、脑桥三叉神经感觉核及面神经核和面神经周围支受损均可引起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如常见于脑桥各种病变、三叉神经及面神经损伤或炎症。深昏迷者此反射亦可消失。,神经系统检查,(2)腹壁反射:检查法:以钝头棉签分别由外向内轻划双侧腹壁上、中、下皮肤引起腹壁肌收缩。临床意义:脊髓反射弧中断或锥体束病损均可引起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胸下段脊髓(78,910,1112)可引起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一侧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脊髓锥体束病损或对侧皮质脑干损害;老年人、肥胖者、经产妇腹壁松弛亦可出现减弱或消失,昏迷病人可全腹壁反射均消失。,神经系统检查,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神经系统检查,(3)提睾反射:检查法:以钝头棉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临床意义:腰12节病损时双侧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老年人或腹股沟疝、睾丸炎等局部病变亦可引起两侧或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系统检查,(4)跖反射:检查法:用钝竹签或骨针从足底外侧足跟由后向前划到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内侧,反应为趾跖屈。临床意义:小儿1.5岁以下尚不会行走即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时,拇趾可为背屈,呈伸性反应,如同病理征巴宾斯基征。,神经系统检查,跖反射检查法,神经系统检查,3、病理反射:锥体束受损时失去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释放出拇趾背伸的反射,1.5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出现均属病反射。,神经系统检查,(1)检查方法:巴宾斯基(Babinski)征:检查法同跖反射,但拇趾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分开。查多克(Chaddock)征:将棉签从外踝下方在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关节处,阳性表现同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师用拇指及示指沿病人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戈登(Gordon)征: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捏压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霍夫曼(Hoffmann)征:医生以右手中指及示指夹持病人中指,稍上提该指并使腕轻度伸位,以拇指速弹其中指指甲,患者拇指屈曲内收和其他各指屈曲为阳性。(注:Hoffmann征反射中心为C7T1,经正中神经传导。有人将该征与Rossolimo征列入病理反射,实际上为牵张反射,可视为腱反射亢进的表现,也见于腱反射活跃的正常人。),神经系统检查,跖反射和Babinski征检查法,神经系统检查,(2)临床意义:脑、脑干、脊髓等部位中枢神经系统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受各种病损均可出现病理反射。霍夫曼征在颈上段以上的锥体束受损出现。双侧霍夫曼征偶可见于正常人,如反应明显或双侧不对称仍具临床意义。以上各种病理反射还可见于正常人睡眠状态及昏迷者。,神经系统检查,4、脑膜刺激征:脑膜受激惹的表现。(1)颈强直:患者仰卧、放松,被动屈曲颈部测试颈肌有无抵抗,如抵抗力增强即颈强直,下颌不能贴近胸壁。(2)克氏征:患者仰卧,将其髋关节屈成直角,再抬高其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过135以上。阳性为伸膝受限,在135以下并有腘部疼痛与屈肌痉挛。(3)布氏征: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师托患者枕部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膝关节屈曲。脑膜刺激征常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晚期。颈强直还可见于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肌肉病甚至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检查,Kernig检查法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Brudzinski征检查法示意图,神经系统检查,问答锥体束受损和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在反射方面可有哪能些异常?答:锥体束受损深反射亢进,腹壁、提睾等浅反射可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阳性;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相应部位浅反射亦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