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试验.ppt
,血栓与止血检验,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血栓止血的筛选试验、血小板检验、凝血因子检验和纤溶活性检验。2了解血液流变学检验。.了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筛选检验,一期止血筛选检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共同途径筛选检验,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一期止血,出血时间(BT)血小板计数(PLT),检验,一期止血筛选检验出血时间,【原理】是指刺伤毛细血管后自然出血到自然止血所需的时间。主要用于检测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一期止血筛选检验出血时间,【方法】血压40mmHg,刀片长6mm,刺入皮肤深度1mm,肘前窝下5cm尺侧皮肤。,一期止血筛选检验出血时间,【参考值】6.882.08min,【临床意义】BT延长见于血管性血友病;血管壁结构异常;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增多症;血小板功能异常;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DIC等;纤溶亢进症;药物干扰,如乙酰水杨酸、潘生丁等。BT缩短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药物如促红细胞增多症等。,一期止血筛选检验出血时间,【原理】计数单位容积内血小板的含量【方法】普通光镜直接计数法 相差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参考方法 血分析仪法,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 或blood platelet count,BPC),一期止血筛选检验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G/L【临床意义】减低见于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消耗过多。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脾切除手术后等。,一期止血筛选检验血小板计数,一期止血的筛检试验临床意义 BT PLT 原因延长 减少 血小板减少 延长 增多 血小板增多 延长 正常 血小板功能缺陷 延长 正常 血管异常 正常 正常 血管脆性增加,一期止血筛选检验临床意义,二期止血,一期止血,二期止血筛选检验,TF+Ca2+TF+Ca2+PF3+Ca2+PF3,APTT,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共同途径,二期止血筛选检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全血凝固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离体静脉血发生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反映内源凝血途径功能。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最敏感)硅管法(较敏感)普通试管法,二期止血筛选检验全血凝固时间,全血凝固时间(coagulation time,CT),【原理】向血浆中加入足量激活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和Ca2+,从加入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二期止血筛选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方法】手工法参考方法 仪器法:光学法(比浊法)、电流法、磁珠法,二期止血筛选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和处理 患者准备停药1周以上;抗凝剂:0.109M枸椽酸钠,1:9;采血:止血带、容器、一针见血;立即分离血浆、室温F 易失活,2h内完成。激活剂:白陶土(此时APTT又称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硅藻土、鞣花酸。部分凝血活酶(脑磷脂),二期止血筛选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参考值】2535s【临床意义】APTT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的即为延长。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治疗时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1.53。0 延长: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因子减少或缺乏;血中含有抗凝物质;纤溶亢进等。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等;血栓性疾病。,二期止血筛选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原理】向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凝血活酶(TF)和Ca2+,从加入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二期止血筛选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R=,病人PT值(秒),平均正常PT值(秒),ISI,INR=PTR,【方法】手工法参考方法 仪器法:光学法(比浊法)、电流法、磁珠法,二期止血筛选检验凝血酶原时间,【质量控制】1、标本采集和处理 患者准备:停药1周以上;抗凝剂:0.109M枸椽酸钠,1:9;采血:止血带、容器、一针见血;立即分离血浆、室温F 易失活,2h内完成。,二期止血筛选检验凝血酶原时间,【质量控制】2、组织凝血活酶试剂质量3、国际敏感指数(ISI):表示标准品组织凝血活酶与每批组织凝血活酶PT校正曲线的斜率。4、报告方式 病人PT(s)及正常对照PT(s)PTR;INR,二期止血筛选检验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PT:1115s;PTR:0.851.15,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的即为延长。【临床意义】是外源性凝血因子缺陷的筛选试验。PT延长或PTR增大: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因子减少或缺乏;血中含有抗凝物质;纤溶亢进等。PT缩短或PTR降低: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和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DIC早期。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国人以23为宜。,二期止血筛选检验凝血酶原时间,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检试验 原 因 PT APTT 外源途径缺陷 A N 内源途径缺陷 N A 共同途径缺陷 A A 血中有抗凝物质 A A,二期止血筛选检验临床意义,Fg,FM,Fb,X、Y、D、E,B1-42,A、B、C、H,X,、Y,、D、E,B15-42,A、B、C、H,X、Y、D、E,DD,PL,PL,PL,Fa,FPA/B,Fa,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及产物,【原理】胶乳凝集试验:,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FDP,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g)DP检测,FDP,抗FDP,【参考值】血清FDP5mg/L;尿FDP2817g/L【临床意义】血液中FDP增高:原、继发纤溶亢进,溶栓治疗等。尿中FDP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尿毒症、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妊娠毒血症以及DIC等。,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FDP,【原理】胶乳凝集试验:,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DD,2、D-二聚体(D-dimer,DD),DD,抗DD,【参考值】阴性或0.5mg/L【临床意义】DD在继发性纤溶症时升高,而在原发性纤溶症时正常,这是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和DIC时、血浆DD体明显升高,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DD,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 原 因 FDP D-dimer 原发性纤溶 增高 阴性 继发性纤溶 增高 阳性 溶栓治疗 增高 阳性,纤溶活性增强筛选检验,第二节 血管壁(内皮)检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血浆内皮素-1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检测,【原理】ELISA或其它免疫学方法【参考值】94.1%32.5%【临床意义】减低血管性血友病,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管壁检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检测,【原理】在瑞斯托霉素存在的条件下,vWF通过与血小板GPb/相互作用,使血小板发生凝集。凝集强度与受检血浆中的vWF量和(或)质有关。【参考值】50%150%【临床意义】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的诱导不产生聚集,是vWD的特异性诊断试验之一,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重要指标。,血管壁检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瑞斯托霉素因子(vWF:Rcof)活性检测,【原理】ELISA或其它免疫学方法【参考值】5ng/L【临床意义】可了解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进行血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衰竭、醛固酮增多症、支气管哮喘、妊高征等。,血管壁检验内皮素-1,血浆内皮素-1(ET-1)检测,【原理】ELISA或其它免疫学方法【参考值】TM:Ag 2552g/L【临床意义】是了解血管内皮损伤的最好指标。增高:见于糖尿病、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LE、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血栓等。,血管壁检验TM,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TM:Ag)检测,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检测,【原理】ELISA【参考值】PAIgG 078.8ng/107血小板,PAIgM 07.0 ng/107血小板,PAIgA 02 ng/107血小板【临床意义】急性和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显著增高。,血小板检验血小板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原理】,血小板检验粘附试验,血小板粘附试验(platelet adhension test,PAdT),【参考值】玻璃柱法53.9%70.1%【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vDW、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肝硬化、尿毒症、MDS、抗血小板药物等。,血小板检验粘附试验,【原理】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致敏剂,血小板发生聚集,浊度减低,透光度增加。记录变化曲线,了解血小板聚集程度和速度。,血小板检验聚集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regation test,PAgT),【参考值】因方法和致聚剂而异。【临床意义】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见于高凝状态和(或)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肝硬化、尿毒症、MDS、抗血小板药物等。,血小板检验聚集试验,【参考值】GPIa:(1.540.49)104分子数/血小板;GPIIb/a:(5.451.19)104分子数/血小板【临床意义】增高:反应血小板被活化,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GPI缺乏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GPIIb/a缺乏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检验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检测,【参考值】-TG:6.626.2g/L PF4:0.95.5g/L【临床意义】两者临床意义相同。增高:反应血小板被激活及其释放反应亢进,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贮存池病(颗粒缺陷症)。,血小板检验-TG、PF4,-血小板球蛋白(-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检测,【参考值】(90001100)分子数/血小板【临床意义】增高:反应血小板被激活及其释放反应亢进,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血小板检验P选择素,血小板P选择素检测,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验,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血浆因子、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定性试验,【原理】Clouse法:在受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与Fg含量多少呈负相关。【方法】Clouse法:参考方法 其它:免疫法、比浊法、化学法【质量控制】同PT,凝血因子检验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检测,【参考值】Clouse法:24g/L【临床意义】增高:组织坏死和炎症:AMI发作期、急性感染、急性肾炎和尿毒症、结缔组织病、大手术后、妊娠晚期和妊高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减少: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凝血因子检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检验、促凝活性,血浆因子、促凝活性测定,【原理】于缺乏因子、的血浆中,加入正常血浆或病人的受检血浆,再加入组织凝血活酶(TF)和Ca2+,分别作PT测定。从各自的标准曲线中计算出结果。,凝血因子检验、促凝活性,血浆因子、促凝活性测定,【参考值】F:C 81.0%114.4%;F:C 71.5%133.3%;F:C 85.7%120.3%;F:C 84.0%122.0%【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主要见于减低:主要见于先天性因子、缺乏症;获得性主要见于肝病、VitK缺乏、DIC、口服抗凝药等。,凝血因子检验、促凝活性,血浆因子、促凝活性测定,【原理】于缺乏因子、或的血浆中,加入正常血浆或病人的受检血浆,再加入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和Ca2+,分别作APTT测定。从各自的标准曲线中计算出结果。,凝血因子检验、促凝活性,血浆因子、促凝活性测定,【参考值】F:C 77.3%128.7%;F:C 67.6%128.5%;F:C 81.6%118.4%;F:C 71.7%113.1%【临床意义】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F:C、F:C、F:C减低分别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和F缺乏症。肝病、VitK缺乏、DIC、口服抗凝药等。,凝血因子检验定性,血浆因子定性试验,【原理】于受检血浆中加入Ca2+,将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置于5mol/L的尿素溶液中,若24h内纤维蛋白凝块溶解,表示缺乏。【参考值】24h内纤维蛋白凝块不溶解【临床意义】若24h内纤维蛋白凝块溶解,表示缺乏。,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第五节 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抗凝血酶活性检测蛋白C活性检测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抗凝血酶,抗凝血酶活性(AT:A)检测,【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发色底物S-2238,释出发色基团对硝基苯胺(PNA),显色深浅与剩余的凝血酶成正相关,与AT呈负相关;根据A值从标准曲线计算出AT:A。,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抗凝血酶,【参考值】AT:A:103.2%113.8%【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急性出血期及口服抗凝药。减低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AT缺乏症,后者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抗凝血酶活性(AT:A)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蛋白C活性,【原理】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入PC激活剂,PC被激活为APC,作用于发色底物PCA,释出发色基团PNA,显色深浅与PC成正相关,根据A值从标准曲线计算出PC:A。,蛋白C活性(PC:A)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蛋白C活性,【参考值】发色底物法:87.02%113.38%【临床意义】减低:先天性或获得性PC缺乏症,后者见于DIC、肝病、手术后、口服抗凝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蛋白C活性(PC:A)检测,生理性抗凝蛋白检测TFPT,【参考值】ELISA70.9124.1g/L【临床意义】减低:严重创伤、广泛手术、脓毒血症、休克、DIC、血栓性疾病。增高:老年人、妊娠、肾衰竭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检 测,第六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复钙交叉试验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纠正试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复钙交叉试验,复钙时间(RT)延长的血浆能被1/10正常血浆纠正,则说明凝血因子异常,复钙时间不在正常范围之内(2.23.8min),则认为受检血浆中存在异常抗凝物质。后者见于反复输血的血友病患者、严重肝脏病、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复钙交叉试验(cross recalcification test,CRT),【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从加入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方法】同PT【质量控制】同PT,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参考值】透射比浊法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为延长。【临床意义】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异常。延长: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亢进、抗凝物质存在等。见于DIC、FDP增多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凝血酶时间,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凝血酶时间纠正试验,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甲苯胺蓝后,TT缩短5秒以上,提示受检血浆中有肝素类或肝素类物质增多;若不缩短,表示受检血浆中存在其它抗凝血酶类物质或纤维蛋白原缺陷。在过敏性休克、应用氮芥、放疗后、严重肝脏病、肝叶切除术后、肝移植后患者血浆中有肝素或类肝素增多,肝素治疗的患者,其延长的TT也可被纠正。,凝血酶时间纠正试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第七节 纤溶活性检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测定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活性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性 测定2-抗纤溶酶活性 测定,sct-PA,tcu-PA,scu-PA,tct-PA,PLG,PL,PK,K,FaHMWK,PAI-1,PAI-2,C1-抑制物,2抗纤酶2巨球蛋白,t-PA SK UK,内激活途径(继发),外激活途径(原发),外源激活途径,Fb,纤溶活性检验纤溶机制,纤维蛋白溶解产物,Fg,FM,Fb,X、Y、D、E,B1-42,A、B、C、H,X,、Y,、D、E,B15-42,A、B、C、H,X、Y、D、E,DD,PL,PL,PL,Fa,FPA/B,Fa,纤溶活性检验,纤溶活性检验3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集试验(3P),【原理】FM+FDP FM FM自行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网状、胶状或胶冻状,此为阳性结果【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的早期或中期。,鱼精蛋白,纤溶活性检验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测定,【原理】发色底物法【参考值】0.30.6 U/m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症。减低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纤溶活性检验PAI: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PAI:A)测定,【参考值】发色底物法:0.11.0抑制单位/毫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栓塞时。减低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症。,纤溶活性检验PLG:A,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测定,【参考值】发色底物法:75%14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血栓栓塞性疾病。减低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症、先天性PLG缺乏症。,纤溶活性检验AP:A,2-抗纤溶酶活性(AP:A)测定,【参考值】0.81.2抑制单位/毫升【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血栓性静脉炎和动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和分娩后等。减低见于肝病、DIC、手术后以及先天性AP缺乏症。,第八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血栓烷B2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测定纤维蛋白肽A测定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测定纤维蛋白肽B1-42和 B15-42测定,血栓前状态检验血栓烷,【参考值】28.2124.4ng/L【临床意义】增高:反应血小板被激活及其释放反应亢进,见于血栓前状态和(或)血栓性疾病。减低:见于环氧酶或TXB2合成酶缺乏症,服用抑制环氧酶或TXB2合成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血栓烷B2测定(thromboxane B2,TXB2),血栓前状态检验F1+2,【参考值】ELISA:0.670.19nmol/L【临床意义】升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心梗、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白血病等。,凝血酶原片段1+2(F1+2)测定,血栓前状态检验FPA,【参考值】不吸烟男性1.222.44g/L 不吸烟女性1.183.26g/L【临床意义】升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DIC、DVT、SLE、妊高征、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肺栓塞、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95%血FPA升高。,纤维蛋白肽A(FPA)测定,血栓前状态检验TAT,【参考值】1.450.4g/L【临床意义】升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急性白血病、DVT、DIC等。,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血栓前状态检验纤维蛋白肽,【参考值】B1-42:0.742.24nmol/L,B15-42:0.362.76nmol/L【临床意义】原发性纤溶时B1-42升高;继发性纤溶时B15-42升高。,纤维蛋白肽B1-42和 B15-42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