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ppt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及其报告编写,目 录,9.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周期9.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划分9.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阶段主要成果报告,9.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周期,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周期即从监测机构对项目的关注、研究和参与投标开始,直至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并成为支撑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良好材料结束。,监测机构,监测任务委托机构,水利行政管理机构,水保设施设计施工方,水保施工监理方,前期工作,建设单位委托,现场踏查,收集资料、布置场地,编制监测计划,准备仪器、设备和记录表格,监测阶段报告,监测成果统计分析,编写水保监测总结报告,9.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阶段划分,1)监测项目投标竞标阶段2)监测启动准备阶段3)动态监测实施阶段4)监测总结报告编制与提交阶段,1)监测项目投标竞标阶段,十分重要,关系到能否中标,资金和人力投入是否合理开发建设项目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监测可行性分析与决策投标,2)监测启动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技术队伍组建、基础资料收集、设施设备准备、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调查、监测设计和实施计划编制、人员培训等。很大程度决定监测实施的成败。,3)动态监测实施阶段,按部就班地执行监测设计和实施计划编制的内容,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4)监测总结报告编制与提交阶段,完成数据整理分析、编制监测报告、监测档案整理、向相关单位汇报、提交监测总结报告等。,9.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各阶段主要成果报告,1)投标书包括编制依据、监测点布局、监测指标及其观测方法、预期成果、经费预算、监测实施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合理的监测技术内容和合理的经费预算是中标的前提。经费包括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等。,2)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是由监测机构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写的用于规范和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项目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经过现场调查,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时段、监测点布设、监测指标与方法、频率、监测工作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和预期主要成果等进行设计。,3)动态监测实施阶段报告,报告报送机构与要求,监测成果公告,定期公告:接受监测数据的流域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定期公告(至少每年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扰动面积、植被占压面积、取土(石)量、弃土(渣)量、拦渣率、阶段治理成果、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情况等。,监测管理,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定期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和监测成果的核查。对瞒报、漏报、编造数据的生产建设单位和监测机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严重的监测机构和个人,可向我部建议要求监测机构限期整改、注销监测人员上岗证书。,4)监测总结报告,主要包括:监测技术报告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档案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 以关于印发的函(水保监200616号)中的附件2为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制实例 以编制完成的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为例,探讨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编制技术。,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综合说明 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工作过程、组织管理和监测成果质量控制,说明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测内容及其监测方法、主要结果等。例:如下页,挂治水电站位于沅水干流上游河段清水江中下游,是沅水规划梯级的第3级水电站。电站装机容量15.0万kw,枢纽工程属等中型工程。我站成立了挂治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小组,对项目建设区进行了水土流失专项调查,编制完成了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工程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由于监测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晚,因此本报告涉及的监测结果为截止2007年10月各监测指标现状。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建设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48.26hm2,地表扰动区域面积43.19hm2,现存弃渣总量122.60万m3,土壤流失量为93.53t,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较为完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76hm2。项目扰动土地治理率90.7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93.92%,水土流失控制比2.36,拦渣率100%,植被恢复系数76.16%,林草覆盖46.91%。,监测报告,1 编制依据(略)2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2.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2.2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2.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3 水土保持监测布局3.1 监测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2 监测范围及其分区3.3 监测重点地段、重点对象与监测点布局3.4 监测时段与工作进度4 监测内容和方法4.1 不同时段监测内容4.2 各监测分区监测内容与监测点监测指标 以上内容均与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相关部分相同,在此不做详细介绍。,监测报告提纲,5 监测结果与分析5.1 水土流失状况主要针对弃渣场的弃渣量、占地面积、公路的路基开挖量、边坡面积和坡度等与水保方案的设计进行对比,并就水土流失现状作出定性、定量描述。5.2 危害、效果等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6.1.1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6.1.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6.2 建议监测数据附表附图附件,监测报告,2.1开发建设项目概况1)右岸挂治村弃渣场位于坝址上游3.00km,属水库淹没范围,原主要为挂治村农民居住地及部分耕地、林地,占地面积18.00hm2,弃渣来源主要为基坑、岸坡及右岸改线公路开挖。弃渣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拦挡措施结合渣场顶部的派水设施为主。在施工建设期,在堆渣体下部设置挡墙(护脚墙)及排水涵管;堆渣完成后,沿堆渣边坡设置浆砌石护坡,并在渣体表面设置排水明沟。弃渣较好地控制在渣场范围以内,渣场内基本无水土流失。自2007年3月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堆渣体基本稳定,实际堆渣122.60万m3,目前堆渣完毕,渣体顶面部分平整。弃渣场的顶部标高324m,护坡顶部标高323m,水库蓄水后,322.00mm高程以下弃渣被淹没。由于当地的水热条件较好,渣顶表面已经有自然恢复的植被(详见图2),且恢复效果较好。采用多度通用分级标准计算渣场植被覆盖度。,监测报告,图1 弃渣场治理前(2007.3),图2弃渣场浆砌石护坡 图3弃渣场排水沟、自然恢复植被,图4 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2007.10),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监测报告,(2)施工道路区 永久道路本工程永久施工道路为三板溪水电站对外交通改建段,右岸号进厂道路,、号A、B、C区场内道路及号卸料平台道路,路面均为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7.2km2,主要防治措施为挖填边坡的支护与排水。临时施工道路临时施工道路主要指左岸号上游围堰道路,号下基坑道路、号岸坡施工道路,右岸号下基坑道路、号炸药库道路,总占地面积1.80hm2,其中 号下基坑道路、号下基坑道路部分蓄水后已被淹没。永久道路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较为完善:路肩、路堤设有挡土墙、路堑墙,填方边坡设有护坡,开挖边坡已进行锚喷支护(详见图5),排水设施齐全。临时施工道路部分路段设有钢筋笼挡墙(详见图6)。,图5 右岸公路锚喷支护(2007.7),图6 号岸坡施工道路设置钢筋笼挡墙(2007.3),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现场调查显示,施工道路区内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果较为明显,但区内沿河岸两侧公路边坡仍有部分扰动区域尚未进行绿化,面积约0.69hm2。该区域属高陡边坡零散弃渣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侵蚀沟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单位面积侵蚀量为73.25t/hm2,可以推算出该区域年产生水土流失量约50.54t。,(3)项目区年土壤流失量至2007年10月,项目建设区共扰动土地面积43.19hm2(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除外),扰动面积中已治理区域基本无流失;故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面积为扰动面积中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域,其面积共计1.28hm2。根据现场的侵蚀沟调查(详见附表2)结果显示:单位面积侵蚀量为73.25t/hm2a,所以项目建设区产生的年土壤流失量为93.53t。,监测报告,5.2 水土流失危害定性表述在汛期水土流失强度和发展对河道下游周边环境的影响。重点包括面蚀和沟蚀的发育程度和发展、植被的破坏情况、坡面土壤流失状况、对河道或沟道影响情况及趋势、水土保持设施破坏程度等。例,如下:,监测报告,5.2 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植被通过对监测点周边环境的监测分析,监测点的周边原土地利用为林地、旱地、水浇地、灌丛、河滩地、草地、居住地,在施工以前,这些区域的植被生长良好,土壤侵蚀强度依坡度的不同分别为微度之轻度。目前尽管采取了较好的水土保持措施,各扰动面的水土流失强度较施工期有所下降,但由于植物措施自然恢复的滞后性,部分植物措施尚未很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水利水电项目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植被面积的减少,体现在植物覆盖率的大幅度下降;二是植被结构发生了改变,由施工前的林、乔、灌、草的多层复合结构变为相对单一的草或草灌结构。(2)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要求,水库蓄水后,右岸上游弃渣场顶面经覆土后改造为挂职村移民生产用地,覆土层中的理化性质较原地貌的自然土有较大不同,主要是覆土由于空隙增加变得相对疏松,有机质含量下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不利于植被恢复,土质疏松的回填土,缺乏正常自然土壤的结构,抗蚀性显著降低,容易产生土壤侵蚀。,监测报告,5.3 水土保持措施效果主要分析说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运行及水土保持效益,重点有以下两点(1)工程防护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植被措施的植物恢复面积、生长状况、成活率和覆盖度。(2)工程措施实施后的拦挡、护坡、截排水沟稳定性、完好性和运行情况及汛期运行和损毁情况,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监测报告,5.3 水土保持措施效果(1)业主营地及施工营地水土保持措施效果业主营地及施工营地前期已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业主营地种植土回填10000m3,设置排水沟800m、盲沟600m,喷锚200m2,营地绿化2120 m2,具备条件的边坡也采取植物措施进行防护与绿化,后边坡绿化2639m2。使被破坏的植被得到部分补偿,但由于前期的绿化(详见图7)效果未达到较好的要求,后又重新进行绿化(详见图8)。业主营地种植造型龙柏、夏鹃球、香樟、爬山虎等植物共计28068株;种植金叶女贞、双面红继木、杜鹃等23400 m2;植草皮35000m2。业主营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详见表5-3。施工营地设置混凝土网格护坡3212m3(详见图9)、浆砌石挡墙210m、涵管60m,进行土地整治12500m2,并在空隙地进行简单绿化:植草皮4759 m2(详见图10)。施工营地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详见表 5-4。,监测报告,图7 业主营地前期绿化(2007.3),图9 施工营地网格护坡 图10 施工营地绿化,图8 业主营地后期绿化(2007.10),监测报告,(2)枢纽工程永久占区及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枢纽工程永久占区及施工道路区的开挖边坡采取了混凝土喷护(详见图1112)、挡土墙及排水涵(洞)等措施。其中枢纽工程永久占区,左坝肩边坡喷锚322m2,贴坡混凝土875m2,网格梁防护650m2;施工道路区右岸改线公路路肩、路堤挡土墙M7.5浆砌石2236.32m3,填方边坡护坡总长354m,M7.5浆砌石822.6m3,路堑墙总长275m,M7.5浆砌石907.5m3,排水沟总长2629m,截水沟1250m,支护面积约4500m2(详见图13)。号岸坡施工道路设置钢筋笼挡墙共计240m3。这些工程措施基本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到达较好的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监测报告,图13 进场公路边坡防护,图12 大坝上游右岸护坡,图11 左岸坝肩边坡防护,监测报告,(3)弃渣场的水土保持措施弃渣场设计采用挡渣(护脚)墙浆砌石护坡浆砌石网格护坡顶面覆土利用的方式进行防护、排水设计,并拟作为移民生产安置用地。弃渣场现已完成的工程措施较为:挡墙(护脚墙)9559m3(详见图14),浆砌石护坡20900 m3(详见图15),排水沟2800 m3(详见图16),土地整治16hm2。目前,仅余部分渣顶未平整,且尚未完成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中对渣场防护的补充设计。,监测报告,图14 弃渣场前期治理(护脚墙),图15 弃渣场中期治理(浆砌石护坡),图16 弃渣场后期治理(排水沟),监测报告,监测报告,(4)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小结项目建设区设计的工程措施基本已实施,监测期内工程措施运行良好,保持完整、稳定,在经受雨季暴雨冲刷后,没有出现开裂、损坏等不良情况,各截、排水沟布局合理通畅,达到了设计要求。部分植物措施已实施,并在逐步发挥效益。截至2007年10月,项目建设区共实施水土保持措施面积22.76hm2,完成水土保持方报告书设计面积(32.73 hm2)的69.54%。由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不仅遏制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而且减少了污染、绿化美化了环境,促进项目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6 结论与建议6.1 结论6.1.1 水土保持措施分类分级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达标情况用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等构成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分类分级评价指标中涉及土地面积的具体测算:1、根据现场调查在施工布置图、地形图上直接勾绘测算;2、利用影像与施工布置图、地形图直接对比分析测算。,监测报告,(1)扰动土地整治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建设至2007年10月,共扰动土地面积43.19hm2,扰动面积中已治理区域面积为39.18hm2,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0.72%。,(2)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建设区面积48.26hm2,至2007年10月,水域和永久性建筑物及地面硬化等无水土流失面积15.53 hm2,即项目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4.23 hm2,至2007年10月,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76hm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3.92%。,监测报告,(3)土壤流失控制比土壤流失控制比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之比。防治责任范围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为212.28 t/km2a,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36。备注:平均土壤流失量的计算主要是解决类型区分区面积(面积测算方法前面已交代)和相应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报告,项目建设区各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1)原地貌区域侵蚀模数:背景值、原地貌径流小区取样计算值(2)扰动区域:相应设立的测钎小区、插桩小区、简易径流小区、沟蚀调查等计算值(3)弃渣区域:相应设立的测钎小区、插桩小区、简易径流小区、沟蚀调查等计算值(4)借鉴具有相同下垫面的其它项目计算值。,监测报告,(4)拦渣率拦渣率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之比。至2007年10月,共拦挡弃土弃渣量122.60万m3,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弃土弃渣量总量为122.60万m3,拦渣率为100%。备注:弃渣是否实施有效拦挡主要根据现场调查得出。,监测报告,(5)植被恢复系数植被恢复系数是指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据调查,防治责任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27.14hm2,实际恢复的植被面积为20.67hm2,植被恢复系数为76.16%。,监测报告,(6)林草覆盖率林草覆盖率是指项目建设区内的林草面积占项目建设区总面积的百分比。项目区内的林草面积为20.67hm2,项目区总面积44.06hm2(右岸弃渣场至格赛溪往上游部分除外),林草覆盖率达46.91%。,监测报告,6.1.2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针对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保持治理达标情况作出具体的定性定量描述,并进行总结性评价。例,如下:,监测报告,(1)定性评价 通过监测工作的开展可以看出,项目业主(贵州清水江水电有限公司)比较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专门落实计划发展部具体负责水土保持相关工作,并明确责任到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治措施。主体设计时尽量优化施工布置,充分利用三板溪水电站已有料场开采的有用土石料,因此本项目没有设置专门土石料场,减少了对地表的扰动。在施工过程中,业主单位高度重视施工管理,科学调用土石方,项目建设最终弃渣量为122.6万m3,比原设计146万m3减少了19.4万m3,减少了弃渣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项目现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较好地控制了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弃渣以及施工扰动区域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没有超越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范围,施工活动没有对周边产生不良影响。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项目建设区部分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一致,为48.26hm2。项目建设单位能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并结合各工点的特点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符合要求。已完成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能与环境美化有机结合,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业主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增设了部分水土保持措施,弥补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中的不足,完善了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监测报告,监测报告,(2)定量评价为能更好地对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进行评价,本报告采用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标值(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5.1.2实现目标”章节所提出的目标值与“工程特性表”中目标值不相符,经综合分析采用“工程特性表”中的目标值为“方案目标值”)。又因该项目地处:“贵州省重点预防保护区”,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采用“一级标准”对项目建设区的水土保持治理作定量达标评价。具体详见表6-1。,监测报告,监测报告,由于扰动面积中未治理区域面积还较大,其面积为4.01hm2,以至于扰动土地整治率未能达一级标准。由于部分区域的设备尚未拆除,未能恢复植被,导致项目建设区内恢复的植被面积仅为20.67hm2,植被恢复系数尚未达到防治标准;林草覆盖率也仅达到“一级标准”,而未能达到“方案目标值”。本项目的弃渣均有序地堆入渣场,弃渣规范,拦挡措施到位,自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来,所有弃渣均实施了有效拦挡,拦渣率为100%,均已到达并超过“方案目标值”和“一级标准”,土壤流失控制比为2.58,也均已到达并超过“方案目标值”和“一级标准”。,监测报告,(3)评价结论综述综上所述,该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合理,已实施治理区域效果较为明显。经实地监测,截止2007年10月,拦渣率与土壤流失控制比两项指标均已到达并超过“方案目标值”和“一级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与水土流失治理度两项指标均仅达到“方案目标值”,林草覆盖率仅达到“一级标准”,植被恢复系数尚未达到防治标准,但项目业主已将未治理区域纳入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加大了对项目建设区正在治理区域的后续治理工作力度。,监测报告,6.2 建议1、简要概述业主方对水土保持工作所作出的成效。2、对成效的背后仍有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例,如下:,监测报告,项目建设单位认真落实了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及时做好了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施工工作,并落实后期管护制度,但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项目业主还应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项目区内水土保持设施能正常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1)项目建设区内临时施工营地、拌和系统、砂石料系统尚未拆除,建议项目业主加快对其拆迁速度,并依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作好后续的治理工作。(2)弃渣场顶面部分区域尚未平整,建议项目业主尽快将其平整,并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将其渣顶面经覆土后改造为挂治村移民生产用地。(3)左岸上坝公路内侧边坡尚未实施植物措施,建议项目业主尽快将其恢复植被。(4)右岸施工便桥旁边坡尚未进行处理,建议加快对其护坡。(5)建议项目业主在返还地方的临时用地时,应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明确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方。,监测报告,7 附表附图附表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附表2 沟蚀调查表附图1 清水江挂治水电站地理位置图附图2 清水江挂治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范围及监测点布置图附图3 清水江挂治水电站水土流失现状图附图4 清水江挂治水电站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监测报告,附表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 填表时间:2007年 10月,监测报告,续附表1,监测报告,返回,说明:红线区域为观测区域,共分五个观测断面,选择其中较大一条侵蚀作为案例(认为侵蚀沟两观测断面之间的断面面积一定)。S观测区域面积;,观测区域的投影面积;p观测区域坡度;d断面间距;b断面上侵蚀沟宽度;h侵蚀深度;,第n条侵蚀沟体积;,土壤容重;,观测区域内侵蚀沟体积。,沟蚀调查计算,监测报告,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