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住宅区规划理念更新与价值创新概念规划设计的价值.ppt
高品质住宅区规划理念更新与价值创新-概念规划设计的价值,目录,4,概念设计阶段的创新案例,董事长/总经理(及一线高管):如何从多方案中比较与判断规划概念设计的价值方向,规划概念设计的设计深度与范畴,规划概念设计在产品创新中的关键作用,1.价值链系统,营销策划,设计研发,营销推广,市场语言,产品语言,市场语言,客户定位,产品设计,推广策略,序:,2.项目价值体系重塑,形象溢价,营销溢价,全面溢价,土地溢价,产品溢价,规划概念设计的价值与地位,1.规划概念设计的设计深度与范畴 2.规划概念设计在产品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良好的项目概念设计,使项目的土地价值和个性能够充分展示及挖掘出来,形成有力的产品支撑点和特色,体现了项目产品大的价值方向。3.董事长/总经理(及一线高管):如何从多方案中比较与判断规划概念设计 的价值方向(1)设计策划管理与概念设计单位的选择,4.1 概念设计要点4.2 项目的规模分类4.3 多方案比较的规划概念设计优化,4.概念设计阶段的创新案例,(2)把握规划概念设计价值方向的十大原则,4.1 概念设计要点 项目概念设计内容主要涉及项目主题特征的挖掘与描述,以及针对此主题概念展开的规划、建筑、景观等一系列设计概念等。是项目产品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环节,是产品价值的起点和基点。,4.2 项目的规模分类:,4.3 多方案比较的规划概念设计优化,(1)深圳香蜜山(2)深圳梅陇镇(3)金地北京格林小城(4)金地北京格林小镇6(5)金地北京格林小镇(6)金地名京(7)天津亿城华府项目(8)北京亿城西山公馆(9)北京亿城燕西华府,案例1:深圳香蜜山,案例1:香密山概念规划的演变(原规划概念),日清方案模型,日清方案总图,王董方案一,王董方案二,新加坡DP方案总图,新加坡DP方案模型,案例1:香密山概念规划的演变(最终规划概念),最终规划概念草图,案例2:深圳梅陇镇,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小城东南侧隔100米宽市政绿化带比邻50米宽的荣京西街,西北隔30米宽规划路与大雄地产相临,东北隔40米宽规划路和70米宽绿化带比邻凉水河,西南隔50米宽的规划路与三海子公园相望。,格林小城经济技术指标,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案例3:北京格林小城,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金地格林小镇六地块区位:用地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东南方向的马驹桥镇。地块规模: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045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800平方米。北区限高30米,容积率2.0,南区限高18米,容积率1.4。综合容积率约为1.53。4.建筑类型:4.5层住宅、6层住宅、10层住宅、幼儿园、会所及配套商业设施等。,案例4:北京格林小镇6规划概念,绿化用地13900平米,4,6层洋房用地53787平米,小高层用地41925平米,商业用地,教育用地8700平米,案例4:北京格林小镇6规划概念,过程方案1,案例4:北京格林小镇6规划概念,过程方案2,案例4:北京格林小镇6规划概念,项目设计主题以法国浪漫小镇为主题。在建筑规划及景观的层面都能体现到法国小镇之艺术及浪漫情怀。小区分为南片区及北片区两部份,南北片区定位有差别。南片区以精致、细腻为主;北片区以自然开阔空间为依归。,案例4:北京格林小镇6规划概念,交通组织分析交通组织以人车分流为概念,使小区更安全。北片区设半地下车库,南片区设全地下车库。南片区以外环车道配合路面停车,北片区则以车道作部份围绕。小区内的住宅花园空间基本上作人车分流处理。,案例4:北京格林小镇6规划概念,讨论:规划中的行列式布局与空间关系,案例5:北京格林小镇规划概念,案例5:北京格林小镇规划概念,小盘案例6:四惠项目规划概念,以简洁整体的建筑体量形成 与周边社区迥异的规划理。北部300多米长板式建 筑形 成社区背景。南部45度布置5栋方塔,形成 独特城市形象,增加南向采 光面,同时避免住宅视线正 对地铁站24米高建筑。商业及会所布置于变电站周 边,形成丰富的商 业、休闲 空间,同时降低变电站的不 利影响。通过建筑布局形成内庭院、南部与四惠站之间三角形绿 地、东部网球场等不同层次 的景观、休闲空间。,概念设计回顾承孝相,概念设计回顾承孝相,在承孝相方案基础上进行优化,形成“大围合的规划布局。以变电站为界,西部商业及公寓区域对城市开放,形成具有活力的商业街区,东部封闭管理,形成安 静、休闲的纯居住区。内庭院由西向东层层升高,形成具有坡地特色的景观。,案例7:天津亿城华府规划概念,案例8:北京亿城西山公馆规划概念,案例9:北京亿城燕西华府规划概念,规划概念总结(学员总结案例):空间布局及景观架构:充分利用周边有利环境.规避不利环境。2.竖向设计3.住宅户型及类型的分布结合景观资源与朝向要素综合平衡考虑。4.消除传统“行列式”格局:尊重城市肌理,形成平行于城市道路的楼栋布局。保证正南北向采光,形成正南北向的楼栋布局。着重住宅单体山墙部分加强丰富变化,营造富于变化的庭院空间。5.尽量减少高层数量,降低感觉容积率。6.交通人车分流,尽量减少对区内景观及活动的影响。7.创造人文交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