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某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

    • 资源ID:1279989       资源大小:580.57K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技术管理办法中铁二十四局某某集团江苏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二一二年十月七日 发布之日实施目 录1.总 则51.1依据和原则51.2施工技术管理体系51.3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61.4施工技术管理要求62.设计文件审核102.1基本要求102.2审核内容102.3相关记录123.施工调查123.1基本要求123.2调查步骤133.3调查内容133.4调查报告144.工程测量144.1基本要求144.2管理职责164.3测量复核制174.4交接桩184.5施工复测184.6施工放样测量194.7建(构)筑物变形观测204.8竣工测量204.9测量仪器管理204.10相关记录215.施工组织设计215.1基本要求215.2施组的分类215.3施组的编制215.4施组的评审245.5施组的实施265.6相关记录266.专项施工技术方案266.1基本要求266.2专项方案的编制276.3专项方案的评审与论证286.4专项方案的实施306.5相关记录317.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317.1基本要求317.2施工作业指导书主要编制依据327.3施工作业指导书的主要内容328.技术交底338.1基本要求338.2技术交底程序348.3技术交底的内容348.4安全技术交底358.5相关记录369.施工计划379.1基本要求379.2施工进度计划379.3材料计划389.4封锁计划3910.开工报告申请3911.变更设计管理4111.1基本要求4111.2变更设计的申报4111.3变更设计费用和量差4212.工程检验和试验4212.1基本要求4212.2检验和试验的基本任务4312.3检验和试验管理4412.4检验和试验主要工作内容4512.5检验和试验资料4513.技术资料管理4513.1基本要求4513.2技术资料的范畴4613.3技术资料的表现形式4713.4技术资料的管理4714.施工技术总结4714.1基本要求4714.2编撰原则4814.3施工技术总结的内容4815.竣工文件的编制4915.1基本要求4915.2竣工文件的组成内容5016.附 则51附件1-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52附件2-测量技术交底记录表52附件3-施工测量放样/复核记录表53附件4-合同段交接桩记录表54附件5-施工组织设计评审申请表55附件6-施工组织设计评审授权委托书55附件7-施工组织设计评审人员签到表56附件8-施工组织设计审批表56附件9-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评审论证申请表57附件10-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评审授权委托书57附件11-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评审人员签到表58附件12-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表58附件13-工程安全风险工点监控记录表59附件14-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5931. 总 则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全部技术活动过程及各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于企业施工管理的全过程。1.1 依据和原则1.1.1 施工技术管理的依据1、 国家各项技术政策、法规、法令、条例。2、 国家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现行行业规范、规则、标准、办法、定额和有关规定。3、 股份公司及集团公司颁发的现行有关技术管理的制度、办法等。4、 建设项目的合同、文件和管理制度及办法。5、 设计文件和图纸。1.1.2 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则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现行的技术政策、基本建设法规、行业技术标准。2、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以及ISO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为“安全、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组织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3、 注重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结合,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宜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4、 立足现场,强化基层技术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一致”的技术管理网络。5、 建立标准、规范、可追溯的技术管理体系。1.2 施工技术管理体系1.2.1 公司及其所属分公司、项目部(或项目分部)应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每个管理层级都应设技术负责人(工点可设技术主管)负责本级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时,每个管理层级还应设技术业务部门,负责日常技术业务工作,并明确管理职责。1.2.2 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归口管理施工技术工作,其它技术管理相关部门按照公司明确的职责分工履行技术管理职能。各单位(项目部)、各部门和各级技术负责人应按照“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做好技术管理工作。1.2.3 本办法所称的局项目部是指局集团公司直管项目(指挥)部;项目部是指公司设立的所有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是指公司参建的、并由局项目部下辖的项目分部、工段或工区。1.3 施工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3.1 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有关技术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做好从工程招投标、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施工过程控制、竣工交验、成品保护、保修等全过程的技术组织、协调、管理工作;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先进、适用的施工技术,科学、合理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技术保证措施,确保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得到有效控制;积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2、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制订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认真做好图纸审核、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工作,优化、变更施工设计,扎实做好工程测量、试验检测以及标准化、计量工作,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广泛开展技术攻关和QC活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建立健全技术工作台账,及时、规范、真实、完整做好日常施工记录和技术文件管理;编制好工程竣工文件和施工技术总结;编写论文、工法、专利和科技成果等。1.3.2 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1、 制订技术工作的管理制度、实行技术管理责任制、执行技术标准与技术规程;2、 施工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交接桩、施工复测;依据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进行施工调查;设计文件(图纸)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含大型临时工程施工方案)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评审论证、审批;技术交底等); 3、 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包括工程测量和施工放样、施工工艺管理、工程检测和试验、设计变更、技术检查及工程质量验收); 4、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包括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编制竣工文件、施工技术总结等);5、 技术开发、交流与应用(包括新技术开发、运用;技术交流和培训;工法、专利、科技成果;QC活动;合理化建议等);6、 技术考核。1.4 施工技术管理要求1.4.1 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根据工程项目所采取不同的组织机构形式,公司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主要采取下列形式:集团公司项目分部作业队(架子队)公司项目部作业队(架子队)公 司局项目部项目分部作业队(架子队)不设置集团公司项目(指挥)部设置集团公司项目(指挥)部1.4.2 各级技术负责人和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下列技术管理制度:1、 技术岗位责任制:根据不同工程项目、不同技术岗位,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2、 设计文件(图纸)审核制度:正式用于施工的设计文件和设计(施工)图纸应审核通过后方可用于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审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分)部相关部门、相关专业工程师进行,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归纳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审核意见,按相关要求报送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予以解决或明确后,方准许施工;设局项目部的,项目分部应先把设计(施工)文件图纸的审核意见上报局项目部汇总后,再报送监理、业主和设计单位解决、答复。3、 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制度:新开工程、新接收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新的施工工艺等均应在工程施工前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交清工程概况、设计意图、安全质量注意事项,以及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交清工程的施工方案、技术标准、工序流程、工艺要求、质量验收标准、各结构物的详细尺寸和标高、材料规格和数量等,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符合质量、技术、工艺要求。4、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为保证施工测量成果的质量,避免出现测量误差超限和错误,对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控制桩(点)、计算数据等进行复核。主要有对设计(或相关方)桩点、建立的控制网、施工测量放样的复核,以及定期对控制网进行的复核。复核内容主要是对外业桩点、测量方法和内业计算资料的复核。公司、项目(分)部和工点应根据职责分工,制定测量复核制度,并根据测量的难易、复杂程度明确需进行一般换手测量和彻底换手测量。涉及局管项目多个分部(工段)的工程贯通测量,应报请局项目部组织进行联合测量。5、 技术资料复核及检算制度:重要的计算、设计、编纂工作的技术资料,应由第二人复核或检算,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自行复核或检算,确保数据及资料准确无误。文整后的文件资料还应进行校对,避免文整错误。6、 技术资料审核签认制度:技术资料(含原始记录)凡需上报、留存备查、零星知识技术档案等均应有编号、计算人、复核人、技术负责人(审核或审批人)正规签章,并标注日期。7、 施工日志填写制度:施工日志是从工程进点开工至竣工交验整个施工过程中最系统、最基本的施工作业记录,是施工全过程的技术、安全、质量、进度等实施情况的真实反映,也是工程安全质量状况追溯和工程维修保养的依据之一,同时也是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施工日志由施工员或指定人员负责填写,填写应及时、规范、真实、完整。项目部(分部)应指定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负责其管辖内的施工日志的填写,明确相关要求,并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8、 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评定记录表的填写、签认、申报制度:验评表一般有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等,以及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检查证、评定记录表。项目部(分部)应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人、职责和分工,根据工程进度、完成时间及时进行填写、签认和申报。填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以及业主、监理、档案馆(室)的要求。9、 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标准、指南、规范、通用图、参考图、标准图、设计文件以及施工过程中反映安全、质量状况的技术文件和日常施工记录等应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文件管理制度,防止使用过期、作废的图纸、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资料,确保在用技术文件资料的有效性,确保安全、质量状况可追溯。10、 技术工作交接制度:工程技术人员调动或因故离开技术工作岗位,应由技术负责人主持(技术负责人调动由上一级或同级其他领导主持),将被调动人所掌握的工程技术资料、未完工作、重要的仪器设备等向接替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接,并办理交接手续,确保技术工作的连续性,确保资料和设备的完好、完整。11、 技术考核评比制度:公司将结合实际制定考核评比办法,组织对项目部技术管理工作情况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评比、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1.4.3 各级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下列主要技术工作台账及统计资料:1、 设计图纸文件收、发文登记台账。2、 设计图纸文件审核记录台账。3、 设计变更和工程联系单台账。4、 工程数量汇总统计台账。5、 设计、施工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台账。6、 施工计划、材料设备需求计划和施工进度统计台账。7、 隐蔽工程检查,单位、分部、分项、检验批等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签证台账。8、 工程测量、变形观测和评估、监控量测记录台账。9、 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状态以及试验、检测记录和报告台账。10、 材料、产品、构配件等质量证明(合格证)台账等。11、 在用有效的标准、规范、指南;设计图纸文件(含变更设计文件)、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手册、作业指导书、工程开竣工报告;上级管理部门、业主、设计、监理等相关方的管理文件、现场检查、会议纪要等技术文件资料管理台账。1.4.4 技术、调度、试验工作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建立上墙图表。主要有:综合及单项工程进度图、工程平面布置图、计划及完成任务统计表,以及混凝土和砂浆、路基质量检验等试验次数多、涉及范围广、影响下道工序施工的试验统计表等。1.4.5 各级工程技术人员应建立、保存下列工程记录:1、 施工日志(工程大事记)。应分工程件名设立,随时记录(采用不易褪色的墨水记录),字迹应正规、不潦草、不乱涂。2、 测量记录簿。应用铅笔(或不洇水的笔)记录,记录应及时、规范、真实、完整(内容、地点、人员、设备、日期等)。3、 质量验评表、隐蔽工程检查证、施工原始记录、工程试验检测报告表和其它各种测试、观测记录等。资料均应正规化、表格化,内容填写完整、文字清晰、签章完备。4、 各种会议纪要、变更设计记录、现场调查记录、技术交底和培训记录等,资料应专人负责,妥善收集保管。2. 设计文件审核2.1 基本要求2.1.1 设计文件审核的目的是通过认真阅读、分析、研究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掌握设计标准、设计规模、工程概况、工程特点,熟悉设计内容,理解设计意图,核对设计图纸,复核设计数量,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存在的问题消除在施工之前,同时,结合施工调查和本阶段的技术研究,提出完善设计、变更设计的建议,并为比选优化施工方案,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奠定基础。2.1.2 项目投标阶段或施工阶段都必须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核,审核工作应与施工调查、施工复测相结合。2.1.3 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审核的领导工作;项目部(分部)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具体指导设计文件审核;项目部(分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工程,按专业及管段分工逐项审核,其审核意见逐级汇总。2.1.4 设计文件审核应先整体后局部,先原则后细节,先分专业后衔接。各级技术负责人应注重界面管理,处理好各专业接口的衔接。2.1.5 项目部(分部)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设计文件审核台账。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对项目部(分部)的审核台账和审核内容进行检查、指导。2.1.6 遇到边设计边施工仅有部分施工设计文件或草图的情况下,应了解设计原则、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文件、设计鉴定意见,尽可能收集更多的设计信息。有疑问和缺乏足够施工数据时,应及时与设计联系或请业主协助解决后方准许施工。2.2 审核内容2.2.1 设计图纸是否为正式施工图、有无设计单位的正式签署;工程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图纸是否齐全、有无分期供图时间表。2.2.2 由多家单位设计的图纸,相互之间有无遗漏、矛盾;各专业之间的接口是否明确;设计图纸中的数据、数量、规格、尺寸、形状等是否存在“差、错、漏、碰”。2.2.3 设计总说明书、专业分说明书:了解掌握建设项目的技术条件、设计原则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应特别须注意并理解设计数据的取舍条件、关键部位的施工顺序、施工(过渡)方案指导意见和要求、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使用的关键指标、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和部位等的说明以及验证施工质量的特殊要求。2.2.4 相关标准图:设计文件中注明采用的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等是否配套、齐全,并结合相关规范与设计文件对照阅读。2.2.5 平面图:各部坐标(里程)、直曲线要素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采用的技术条件;结合纵、横断面图及各专业设计图有无改善设计的条件;导线或控制网的桩点位置、坐标体系、数据。2.2.6 纵断面图: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和技术条件;设计标高与建筑物、与水位之间的关系;建(构)筑物数量、位置、形式等与其它图纸是否一致,是否符合现场情况;坡度、标高和里程等的数据、相互对应关系是否正确,与其他图纸是否一致。2.2.7 横断面图(包括:桥隧纵断面图、结构图、大样图等):设计建(构)筑物的标高与纵断面图对照;设计建(构)筑物的断面尺寸;路基、线路、桥隧,以及排水、挡护墙等附属工程建(构)筑物之间的尺寸、位置关系;工程项目、数量是否有漏算、少算;土石方的数量、软土地基处理、道路改移、桥涵接长等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测量,绘制横断面图、平面图等,结合施工经验考虑设计方案、方法是否可进一步优化,通过计算与设计数据进行量差对比。2.2.8 征地拆迁图:设计地界及拆迁范围与纵横断面图对照,确认拆迁工程范围及数量;红线内设计的建(构)筑物是否与实地相吻合。2.2.9 排水系统图:与横断面图对照,排水系统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外部水系沟通,排水是否通畅,标高是否满足;标高、里程、坡度和变坡点是否对应、正确;排水结构物的形式、种类、与路基和线路的尺寸关系及相关工程数量。2.2.10 土石方调配图(优化的调配方案):土石成分和数量、取弃土场位置、运距运输条件和实际对照;对环境的影响。2.2.11 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工艺,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是否成熟、可靠;是否需要试验研究;施工方法是否恰当。2.2.12 桥梁、立交桥、隧道、地铁、地下工程、水工建筑、挡护结构、涵渠等设计图:审核建筑物总体布局;结构类型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符合性;结构尺寸及所用材料的合理性;基础类型的合理性;与既有构筑物的衔接平顺性;设计参数是否齐全、合理;是否满足抗震、防洪要求。2.2.13 隧道等地下工程结合施工调查,要调查洞口位置、进洞支护方案、影响建筑物的防护方案,结合现场情况审核是否正确有效,是否可以优化。2.2.14 枢纽、站场、机场、工民建筑群等综合建筑设计图:设计的建(构)筑物的名称、种类、形式、数量;建(构)筑物相互位置、布局的合理性;各细部尺寸的核对。2.2.15 既有铁路改造、高速公路和既有道路交叉等过渡性工程设计图:主要审核过渡性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是否有优化的可能;施工方案的安全保障措施等。2.2.16 给排水及四电工程设计图:审核各种管线位置关系;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平面交叉;是否与既有设备兼容。2.2.17 设备制作、安装设计图:设备型号、数量的核对;是否与动力和电源匹配;是否与设备工艺匹配;是否与土建设计图匹配。2.2.18 工程数量审核:对所有设计图内的工程数量进行全面复核,汇总工程数量与设计提供的数量进行对比,作为设计变更的依据。2.2.19 对于设计文件审核存在的问题,应在与其他相关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进行比对、复核确认后,汇同施工调查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审核意见,报业主和设计,或按要求编制工程联系单。2.2.20 所有审核计算资料应专人保存,并作为竣工审价的原始基础资料和依据。2.2.21 设计文件审核应做好审核记录。2.3 相关记录1、 设计文件审核记录表(格式见附件1)3. 施工调查3.1 基本要求3.1.1 施工调查是项目施工前的一项重要技术准备工作,是在掌握一定的设计文件、合同资料、设计或业主交底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了解施工条件,获得翔实的现场资料,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成本预算,合理施工组织,降低施工成本等提供基础资料。同时,通过现场核对设计文件,提出需业主、设计等单位协调解决或明确的问题,为优化、改善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3.1.2 工程中标后,公司应尽快确定项目组织机构进场并进行施工调查。施工调查应根据工程的重要、复杂程度,根据管理职责,分别由公司分管生产的领导(或分管项目的领导)或项目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参加。3.1.3 施工调查前,可邀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地方有关部门进行交底或咨询,了解有关情况。3.1.4 调查前应充分做好准备,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制订施工调查计划,明确施工调查的依据、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参加调查的相关人员和分工等。调查结束后,应编制书面调查报告。3.1.5 调查的依据:招投标文件、施工承发包合同、设计文件、内部划分施工任务的纪要或通知等。3.2 调查步骤3.2.1 阅读招投标文件(合同或协议书)、设计文件以及其它有关文件。3.2.2 编写调查提纲,按业务部门划分调查任务。3.2.3 相关业务部门制定具体的调查计划,明确参与调查的人员、范围、内容、时间等,必要时邀请设计单位总体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或业主有关人员共同进行现场调查。3.3 调查内容3.3.1 设计概况:了解设计经过、主要技术条件和设计原则、方案比选和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3.2 工程概况:主要工程分布情况,重点工程结构类型,施工方案,技术特点。3.3.3 水文气象资料:河流分布、流量、流速、洪水期、水位变化、海水涨(退)潮情况、通航情况;气温、雨量、大风季节、积雪厚度、冻土深度等对施工的影响。3.3.4 地质情况:线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探测,岩层分布、风化程度,以及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良地质对施工的影响。3.3.5 当地交通、风俗民情、治安状况、生活卫生及医疗条件等。3.3.6 砂石料、路基填料等地材情况:地材类别、质量、产量、价格、运输及供应方式。3.3.7 当地可利用的电力、水源、燃料,以及加工厂、取弃土场、专用线等资源情况。3.3.8 用地与拆迁情况:了解当地政府有关征(租)地、拆迁的政策和规定;可以利用的民房、劳力和附属设施情况;站场用地、拆迁农田、水利、交通的干扰及处理意见。3.3.9 涉及地方规划、要求的桥涵、道路、沟渠等工程的位置、形式、种类、数量等是否与实地相协调和匹配。3.3.10 线路中线、各建(构)筑物的位置、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环境要求。在基本确定线路走向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图纸,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分布、种类、数量、位置、埋深以及架空高度等情况是否影响施工,并了解管线的产权归属单位、改拆迁方案和时间;需改拆迁的道路、桥涵、房屋等建(构)筑物的种类、数量、影响范围、改拆迁的方案和时间等。3.3.11 铁路增建二线、既有线及站场改造应调查营业线标准、现状、运输能力,对施工的干扰程度和封锁施工条件。应征求运输、设备管理部门对设计(过渡)方案的意见或建议;封锁方案是否满足铁路运输、既有设备等要求。3.3.12 施工机具设备:结合地形地质、交通条件、水电供应以及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参照本单位的设备情况和当地可提供的资源进行选型。3.3.13 临时工程:大、小临时工程的初步规划、选址和方案比选。在初步明确临时工程的性质、规模、数量等的基础上,实地调查所需用地的面积、地形、形状、地质条件、交付时间和租用价格;既有道路是否进出通畅、道路的路幅、路面、桥梁的额定承载荷载等,有无需要加宽、加固、填筑、搭设便桥、修筑便道便线(岔),并向当地居民和有关单位了解临时工程所在位置有无存在地质、气候灾害隐患。3.3.14 工程造价资料:劳、材、机、运实际信息价格,部门和地方最新定额,费率、概预算编制规定。3.4 调查报告3.4.1 调查完毕后,根据现场情况和收集的资料,结合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和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同时将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报业主、设计进行协调解决或予以明确答复。3.4.2 调查报告按照“谁组织调查,谁负责组织编写”的原则,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完成,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基础资料之一;需报业主的调查报告,还应与设计图纸审核后存在的问题一同形成调研报告,在设计交底前完成并按要求报业主和设计,以便设计交底时一同交底和答疑。3.4.3 主要内容:1、 工程概况:重点介绍经实地调查,现场与设计、招标等合同文件有出入的线路经由所在地及沿线的社会、经济、交通、自然特征、工程量及技术条件和标准、工期等情况。2、 对已到的设计图纸审核后及发现的问题、疑问等;设计图纸与现场不符的问题。3、 施工组织设计意见:资源配置(劳动力、机械设备、风、水、电、通信、物资、资金等)及投入时间,大小临工程的设置、过渡方案、环保措施、进度计划、征地、拆迁规划及施工前期工作等需业主协调解决的问题。4、 对设计方案提出优化的初步意见。5、 其它相关事项。4. 工程测量4.1 基本要求4.1.1 测量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保障建(构)筑物空间位置及其尺寸的准确性,将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以满足建(构)筑物明确和隐含的功能需要。4.1.2 工程测量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相关法规,严格执行相关的测量规范、规定(指南)等技术要求。4.1.3 从事测量工作人员需经过培训,取得执业资格;非专业(职)测量工程师不得主持施工控制测量。4.1.4 测量工作包括:开工前的交接桩、施工复测、施工控制网测量、工序环节中的施工放样、建(构)筑物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工作。4.1.5 测量方法和精度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规定和标准,并积极推广测量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4.1.6 控制网平差及其他数据应由两人独立计算,并及时校核。控制网的平差软件应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评审,或经过业主或设计等相关单位的认可。4.1.7 工程测量应根据人员和仪器设备状态选择适宜的方法,应优先选择具有闭合条件好的方法,避免误差超限和错误。使用全站仪数字化测量时,应有误差监控手段。4.1.8 测量轴线(中线)基点、水准基点应与相邻合同段重叠衔接。对于由两个以上单位施工的长隧道、地铁、桥梁或相应规模的建筑物,应建立统一的控制网,统一平差,统一坐标系。4.1.9 特殊、大型、难度大的重点项目应编制施工测量作业实施细则、测量专项方案或测量作业指导书。4.1.10 测量桩点是指设置在地上和建筑物内的各级控制桩点、施工放样桩点,是测量成果的具体标志,是后续测量与施工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各类测量桩点,尤其是控制桩点(如:设计与施工的控制网、CPI、CP、CP精密控制桩等)应采取措施进行妥善保护:1、 在布设测量控制桩点时,应考虑点位的可靠性,避免因施工、外界影响造成桩点的损坏和移动等。桩点、资料交接后,应立即采取效有效措施对桩点进行保护,并在现场设置明显标志。2、 各类测量桩点在工程竣工前均应长期保存,若因施工需要移动的,必须取得原测量单位同意,并根据需要以同等精度补测新桩后,方可迁移。3、 因各种原因造成桩点被毁、损坏和移动时,不得使用,有关人员应立即通知原测量部门进行补测,不得擅自补测。4.1.11 施工测量成果资料是指设计单位的交桩表、地形图、设计施工图文件、控制测量成果、施工放样数据、竣工测量资料,以及与施工测量直接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各级测量组织应按技术档案管理的要求立卷归档、保存,并加强对施工测量成果资料的管理,更好地为现场施工服务。4.1.12 各项测量原始数据和成果资料(含电子记录资料)必须真实、完整。测量记录应按要求采用专门的记录簿,在现场随测随记,逐项记录,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和留底存档。1、 测量的原始资料、原始观测数据、基桩(点)等,应按测量规定的内容及格式统一填写。记录中测量的项目、范围、内容、闭合差、参加人员、设备、仪器型号、日期、地点等事项应记录清楚完整,相关人员签字。2、 记录的文字与数字应清晰、整齐、美观;对采用电子记录的须遵守相关规定。3、 测量记录不得随意涂抹、撕毁,如有误,可用明显的记号标识。4、 记录的数据应及时校核,录入的数据应准确无误。4.1.13 测量技术人员因工作发生变动,应由同级技术负责人主持工作交接,对其主管范围内的控制桩、施工放样情况及所有测量资料、测量仪器等进行移交,交接清单和有关说明需双方共同确认并签字。4.2 管理职责4.2.1 公司测量管理工作实行三级负责制,公司技术负责人、项目部(项目分部)技术负责人、架子队(工段、工点)技术负责人是各级测量管理工作的主管领导。公司和项目部业务部门应设置专(兼)职测量(主管)工程师,对下级的测量业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并组织施工测量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业务培训和学习。对特殊、难度大、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项目和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测量,应根据测量队伍的能力、测量的难易、重要程度给予指导,必要时参与一同筹划、一同实施、一同计算复核、一同编制测量成果报告。4.2.2 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至少配备1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测量专业工程师,在条件具备时组建成立公司测绘中心,负责本公司测量管理和重、难点工程的控制测量及复核工作;负责组织测量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负责收集和交流测量技术及信息;负责组织、协调和办理测量交接桩、施工复测以及竣工测量;负责1km以上隧道、特大桥以及桥隧群地段的控制测量,其它隧道、大桥的控制测量资料的复核;按要求协助和参与集团公司测绘中心的测量工作,及时上报有关资料。4.2.3 项目部(项目分部)应设测量主管工程师,工程规模较小的项目部(或工点)设专(兼)职测量工程师、测量人员,负责所辖工程项目的测量管理工作和施工测量任务的实施。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职责组织各项测量工作,负责协调解决测量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签认重大测量成果资料(书);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对测量工作进行抽检、指导、督促。项目部应明确有关部门、架子队(工段、工点)的测量工作内容、职责、范围以及分工,组织、协调和实施本项目的交接桩、施工复测、竣工测量,以及重要的控制测量和贯通测量等重要测量工作。4.2.4 1km以上隧道及其它特大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控制测量方案应上报集团公司测绘中心审核;3km以上长隧道、3km以上并不能直接通视的特大桥、大型枢纽站场和高层建筑轴线(基准线)等重、难点工程控制测量应上报集团公司测绘中心进行复核;以确保重、难点工程的控制测量正确。4.2.5 各级测量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范以及本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对各种形式、用途的测量进行必要的测量技术交底,以保证测量工作的正确交接和延续,确保测量成果和使用准确无误。4.2.6 对重、难点工程测量复核工作,按规定由集团公司、公司进行现场测量复核的,须按梯次管理的原则进行申报,并由相应的分管领导批准。特别重要的工程或重要测量应上报集团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4.3 测量复核制4.3.1 工程测量必须实行复核制度,测量复核包括对外业桩点的复核、测量方法和内业资料的复核计算。4.3.2 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必须实行换人、换仪器的测量复核方法,一般项目的施工测量应实行相互复核、检查的方法。4.3.3 内业资料必须对测量计划、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内业测量成果等进行复核与检算,至少二人独立平行计算和相互校核,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复测,确认测量成果准确无误后,相关人员在测量成果上签字确认。4.3.4 测量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标注清楚、计算过程清晰并签署完备。未经复核、检算和签署不完备的测量资料不得使用。4.3.5 测量内外业复核和检算的主要内容:1、 设计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水准基点的设置等重要测量,以及测量精度要求高、施工精度要求高、测量线路长、测量条件差、涉及关键工艺、关键部位等的测量和放样,应采用不同方法或不同路线进行检核测设,并进行换手测量。施工测量的控制网还应定期进行复核。2、 通过内业计算用于外业测量的坐标、标高、坡度、角度、距离、尺寸、里程、计算方法、采用标准、数据等,以及测量放样用于施工的控制桩点与建(构)筑物的尺寸关系、位置关系、施工的项目和内容等资料,均应进行换人复核和检算。3、 对于精度要求高、对下道工序施工影响大的上道工序,以及后续施工与前期施工(或既有)的建(构)筑物的衔接等,应在下道工序、后续建(构)筑物施工前组织相关施工单位对上道工序、已施工(或既有)的建(构)筑物的标高、尺寸、位置等有关数据进行复测和检算,如:无砟轨道各工序的施工;线下路基、隧道等与无砟轨道接口位置的衔接;既有桥涵接长、道路改移;架梁前,架梁单位与下部施工单位对墩位、支承垫石、预留孔位置进行的复核确认等。4.3.6 复核完毕应填写施工测量放样/复核记录(格式见附件3)4.4 交接桩4.4.1 交接桩是指设计单位(或相关方)对施工单位进行的设计控制网的外业桩点、内业资料的交接。4.4.2 项目中标后,项目部应主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联系交桩事宜,并及时参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的交桩工作。现场交接桩时,还应请监理单位参加。4.4.3 交接桩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组织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进行。公司工程技术部门参加1km以上隧道、特大桥、桥隧群地段以及技术复杂桥梁工程的交接桩工作。4.4.4 交接书面资料包括:国家三角点、导线点、GPS控制点、水准点的位置,控制桩坐标成果表、水准基点成果表、中线(基线)桩坐标表、线路资料图表等。资料表所列桩位应在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状态,对缺损破坏丢失的必须做好记录。4.4.5 交桩前应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包括测量仪器、木(竹片)桩橛、红(白)油漆、红布条、钢钎、铁锹等。4.4.6 交桩方法:交桩时,项目部参加交桩的人员应紧跟设计单位交桩人员对控制点桩位和水准点桩位逐一现场查看,认清点位,认真核对,做好标志,并检查桩橛的状态(包括完整性、稳定性等),做好详细记录。严格履行交接手续。4.4.7 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将交接桩的详细情况(包括交桩资料明细、现场点桩情况、交接桩纪要等)、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汇总,形成“交接桩记录”,并经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交接负责人签字盖章。1、 对于重要的桩点因丢失而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或影响施工需要移桩时,必须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补桩(或移桩)补测,并提供补测成果资料。2、 与相邻合同段同样需要做好施工交接桩工作,双方确认所采用的控制桩桩位牢固稳定、数据闭合,必要时可进行联合测量确认准确性,并约请监理参加。确认工作结束后,双方应签认测量控制桩确认记录(格式见附件4),共同保护和使用。4.5 施工复测4.5.1 施工复测是根据设计(或相关方)交接桩资料,校核现场桩位的正确性,恢复和加密网

    注意事项

    本文(某工程有限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办法.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