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编号: 出入段线路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程名称: 某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 地铁里程: RDK0+875.04RDK1+18.29 中国中铁某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施工单位: 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7工区经理部 编制单位: 审批单位: 部 门: 部 门: 项目总工程师: 企业技术负责人: 编 制 人: 编 制 日 期: 年 月 日 审 批 日 期: 年 月 日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3三.总体施工部署4(一)人员组织4(二)机械设备配置6(三)施工进度安排6四.施工方案71.总体施工安排72.路基换填83.基床填筑104.过渡段施工165.挡土墙施工186.电缆沟施工197.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208.排水沟施工21五.施工注意事项22六.质量保证措施23七.安全保证措施25八.文明施工措施27九.环境保护措施27十.冬期施工措施28路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某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出入段线路基工程施工图。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3、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4、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2009局部修订版);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8、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1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13、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16、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路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17、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汇编;18、某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03合同段出入段线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2.5。19、国家以及河南省、某某市有关规范、规程;20、有关会议纪要、公文及政府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二、工程概况:本路基段设计范围为U型槽与高架段连接的路基段,设计里程为RDK0+875.04RDK1+18.29,长143.25米。由于本段路基连接U形槽和桥梁,设计分两段不同结构,一段为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低路堤,一段为高度大于基床厚度的路堤。全段采用碎石道床,轨道结构高841mm。考虑到路基段较短,并且与整体道床和高架桥相接,因此路基基床表层厚度取0.6m,底层厚度取1.9m。同时,在RDK0+936.800RDK1+018.290段,采用重力式挡土墙加固路基。(主要工程数量详见:表2-1 )1、填料要求基床表层:选择级配良好的含土碎石,细粒含量515%。(即A组填料)基床底层:选择57水泥改良土。(即B组填料)路堤:根据勘察报告,可就近取材,采用<5-1>和<5-3>层的低液限粉土。(即C组填料)垫层:砂垫层采用中粗砂,粒径小于0.075mm的粘粒含量小于5%。2、压实标准换填土层、垫层、路堤、基床底层和基床表层均需要分层碾压,分层铺填厚度宜取200300mm,每层压实遍数通过试验确定,各层压实标准如下:基床表层:地基系数K/30不小于1.2(MPa/cm)。基床底层:压实系数不低于0.89或地基系数K/30不小于0.8(MPa/cm)。路堤:压实系数不低于0.86或地基系数K/30不小于0.7(MPa/cm)。路桥过渡段:压实系数不低于0.89或地基系数K/30不小于0.8(MPa/cm)。3、沉降控制标准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下列要求:1)、整体道床与碎石道床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0cm;2)、路基段工后沉降不应大于20cm;3)、路桥过渡段工后沉降不应大于10cm。 主要工程数量表 表2-1项别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清基清表清表清普通土立方米8589清基换填换填土立方米7997基底压实原地压实平方米3957冲击碾压填筑路基路桥过渡段立方米750级配良好碎石土填筑路基立方米750低液限粉土基床表层立方米1935级配良好碎石基床底层立方米6503水泥改良土支挡结构挡土墙立方米890C20片石砼管线保护钢筋砼盖板涵立方米110已完成电缆沟槽电缆沟土方立方米2556C30混凝土立方米437约290延米HRP400HRP300千克83000接触网支柱基础地脚螺栓预埋件套8约700kg基础混凝土立方米33C20基础配筋千克650HRP400HRP300基础顶帽与垫层混凝土立方米4C10水沟M7.5浆砌片石立方米660含路肩三、总体施工部署为确保路基施工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积压浪费,确保资源供应有序,对路基施工进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按分项工程平行流水作业,实行均衡生产,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一)、人员组织为便于管理和协作施工,将组建一家综合作业队按分项工程组成专业班组,在工区经理的领导下,安排一名副经理专职负责。同时安排各部室、作业队配合副经理抓安全、质量、进度。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如下:工区经理 :工区副经理:安全环境监察部综合办公室技术部试验室 财务部物资设备部计划合同部工程部工区总工:路基作业组挡墙作业组机械作业组综合作业组施工组织机构图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序号工种人数1电焊工25混凝土工122钢筋工66电工13模板工47架子工64普工68司机8 (二)、机械设备配置(如下):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 备 注1推土机山推D852201台平场2压路机(20t)龙工LG520A1台碾压3平地机1台平整4洒水车1台洒水5自卸汽车CQ33003台运输6装载机50C1台装料7挖机2201台装料8汽车吊16t1台吊装9电焊机BX1-5002台10钢筋弯曲机1台11套丝机1台12钢筋调直机1台13钢筋切断机1台14路拌机拌制深度大于2540cm1台路拌灰土15水泥(石灰)撒布机 1台摊铺水泥(三)、工期进度安排路基施工拟在入冬期间进行,计划2013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 2014年4月18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45日历天。具体安排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2013年11月6日2013年11月24日;主要工作:填料土工试验;开工报批及施工技术交底;准备材料及施工机械设备。同时,2013年11月25日2013年12月31日,场外组织劳力预制290延米电缆槽及盖板。2、地基处理阶段:2013年11月25日2010年12月5日;清基清表及部分换填。3、路基施工阶段:2013年12月6日2014年4月10日;具体步骤如下:、2013年12月6日2014年1月5日,组织施工182延米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和8个接触网支柱基础。原则上从桥头向U型槽方向分段两侧同时施工,并提前使接触网支柱周围地基夯填到基础底标高位置,再进行8个支柱基础施工。、2014年1月6日2014年1月25日,组织机械设备分层填筑路基。、2014年1月26日2014年2月25日,路基沉降观测控制。、2014年2月26日2014年3月25日,电缆槽开挖铺设施工(或直接现浇电缆槽施工)。、2014年3月26日2014年4月10日,水沟及路肩浆砌片石施工。4、验收阶段:2014年4月11日2014年4月18日,路基修整及组织验收。四、施工方案1、总体施工安排路基施工优先考虑杂填土处理地段,其次按照先高路堤再低路堤地段,先重点后一般,先主体后附属,分段施工,平行作业,整体推进的原则组织施工。按照工程数量结合总体施工部署,平行、流水作业方式组织施工。路基附属工程与路基工程同步施工,确保路基的稳固与安全。为解决工后沉降问题,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核查,以指导施工,完善施工方案。同时做好路基防护及排水设施,以免雨水造成的危害,在施工中,有计划的超前安排地基处理、填料改良与填筑、过渡段施工等项目,争取早日填筑完成,早完成沉降。路堤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填筑前先做试验段,取得技术参数指导施工。路桥、路涵过渡段与路基同时填筑。基床底层水泥改良土采用 “路拌法”工艺施工,摊铺、整平、碾压到位。基床表层碎石土采用集中拌和,人工配合小型机具摊铺。为了方便施工,接触网支座基础采用直接现浇混凝土,提前使接触网支柱周围地基夯填到基础底标高位置,再进行8个支柱基础施工。电缆槽采用直接现浇和路基同步施工,或者按设计路基成型后采用机械法开槽,再安装预制管节方法,综合接地线与路基同步施工完成。路基排水系统要尽早施工并形成体系,以便将路基范围的水顺畅排出,避免水渗入路基造成病害。路基附属工程根据土方填筑进度并考虑沉降及时安排施工,随路基填筑逐段推进。2、路基换填按照设计,RDK0+875.040 RDK0+906.340段基床表层换填级配良好碎石土;RDK0+906.340 RDK0+999.340段基床表层换填级配良好碎石土,基床底层换填57%水泥改良土。2.1换填碎石土碎石土按设计要求直接采购,并按规定对集料的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项目分批进行试验检测。2.2换填水泥改良土1)水泥改良土材料(1)改良土采用路拌法施工。(2)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土料在取土点预拌前必须经过破碎处理。(3)根据试验取得成果,及时优化改良土的配合比。(4)严格控制土料的含水量、混合料的拌和时间,不得出现花白料。(5)拌和前,应对拌和设备进行调试标定。(6)混合料应随拌随用,遮盖运输,防止凝结和水分蒸发。(7)对料源地取样进行土工试验鉴定,其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控制填料的颗粒级配和粒径大小。其土颗粒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mm。2)水泥改良土拌合工艺流程图见图4-1。3)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改良土按规定配合比采用“路拌法”生产。路拌法施工需要一整套设备如:路拌机、水泥撒布机、平地机、压路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机械设备,并配备检测仪器(见表4-1)。在具体配备施工机械时,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具体的配备方法是: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拌制机械为龙头,协调配备挖、装、运、摊铺、碾压机械。 改良填料的拌制场地宜设在取土场附近,并要求有足够大的填料晾晒场地,以便备土过程中可通过摊铺、晾晒来调节填料含水量。对材料改良剂(水泥)进行选择和检测,规划好消解、过筛的场地布置。对取土地点的填料进行检验,检验填料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 按照施工图提供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掺灰量配合按施工图要求分别做重型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素土的液、塑限和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配合比应保证掺入水泥的拌合料的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图4-1 改良土路拌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在大面积填筑前,选取有代表性的、长度不宜小于50m地段作为试验段,进行现场摊铺机摊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摊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组合和施工组织等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工艺试验应使用与工程相同的原材料,采用正式施工中实际使用的机械设备,由具体承担施工的班组完成。 主要检测仪器和设备表 表4-1序号种 类数量1K30平板载荷仪1(套)2环刀1(套)3灌砂桶1(套)4)改良土含水量试验当土的含水量大于塑限时容易形成大粒径团块,不利于路拌机运作。以室内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优含水量Wopt为基准,考虑拌和、运输、摊铺,按照Wopt、Wopt+2、Wopt+4、Wopt+5等工况进行拌和试验,并观察效果。根据拌和质量确定出其含水量范围,压实含水量应严格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1%范围内。5)填料改良质量检验及评判标准(1)填料改良质量检验主要指含水量、颗粒级配及灰剂量检验,破碎效果检验方法采用目测法结合筛分法,拌和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检测。(2)评判标准为了控制好拌和质量,每班拌和前,对计量装置进行校验,每一批料均在拌和前测定其含水量,同一批料雨后拌和前要检验并调整含水量,以达到准确控制改良料数量。评判标准为:要求大于20mm颗粒含量小于20%,最大颗粒在40mm以内。3、基床填筑3.1基床表层以下填筑1)土工试验和工艺试验路堤填筑前,对填料各项指标进行试验,并根据填料及压实机具的不同选择全幅不小于50m的路堤段进行填筑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包括机械组合方式、铺筑厚度、压实遍数、压实含水量及检验方法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控制指标,指导全面施工。路基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路基基床压实标准采用二指标控制即K30、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基床以下细粒土用地基系数K30和压实系数K控制,粗粒土和碎石土采用地基系数K30和孔隙率n来控制。此外,通过填筑试验,还可以考核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试验的相互关系,并得出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以便更加有效地做好质量控制。(1)填料选择路堤基床表层、路堤与桥台及涵洞过渡段选用级配碎石土;基床底层采用水泥改良土;基床以下路堤应选用低液限粉土类填料。(2)填料土工试验路堤填筑前,对填料的各项指标进行土工试验,确保填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土料:颗粒分析试验、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和颗粒比重试验、液塑限试验、CBR试验、击实试验等。岩块:颗粒分析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等。土工试验的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方法执行,试验频率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执行。(3)填筑工艺试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进行摊铺系数、厚度、碾压遍数试验。将经试验选用的最佳含水量的填料,运至试验场地,按计算的间距堆卸并摊铺成三种不同厚度,平地机整平。摊铺平整时考虑机械对松铺厚度的影响。检查平整度、路拱符合设计要求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第一遍静压、第二、三遍弱震,第四、五、六遍为强震、第7遍为静压,第八遍用1821t三轮压路机静压光面。碾压速度控制在23km/h,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40cm。每压实一遍后,进行K30、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检测,然后以压实系数K(n)为坐标系Y轴,碾压遍数N为X轴,分别绘制压实系数与碾压遍数的曲线图及地基系数K30与碾压遍数的曲线图,根据上述曲线图,确定出碾压层控制厚度、碾压遍数,并计算出填料的摊铺系数。第二步:进行碾压含水量试验。在相同的碾压工艺下,按照试验确定的碾压层厚度及遍数下,以最佳含水量为中间值,按照1%增减,进行不同含水量下填料的压实试验,碾压结束后检测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以及地基系数K30。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碾压含水量范围。第三步:进行碾压方式试验:采用最佳含水量的填料,在规定厚度下,用振动压路机和三轮压路机进行不同组合方式下的碾压效果对比,确定压路机碾压组合方式。第四步:试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根据前三步的测试资料,求得填料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关系,确定合理的施工控制含水量范围;并根据施工记录,分析、整理得出各项工艺参数,提出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指导全面填筑施工。3.2填土路堤施工基床底层及其以下路堤采用改良土填筑,用于路堤填筑的填料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如必须利用不符合规定的填料,应按设计要求采取加强压实等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路堤填筑严格依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按水平分层方法组织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由最低处逐层向上铺筑、整平、压实。施工采用自卸车运料,重型振动压路机压实,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填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2。1)地基处理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及腐植土,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对无需作地基特殊处理的一般路基的基底,当为土质地层时,按设计要求挖除表层土,再分层填筑满足设计要求的填料。2)测量放样测出基底处理后的原地面标高,依照设计资料精确测放路基边线及线路中心线,打桩标示;直线地段每20m一个桩,曲线地段每10m一个桩,并在桩上作出虚铺厚度的标记。3)分层填筑整个路基段为一个小施工区段,每1015m设一组标高点,画在两侧放样的竹杆上,挂线控制每层松铺厚度。自卸汽车卸土,根据车容量和填筑厚度计算堆土间距,标点卸料,以便控制松铺层厚度。松铺厚度经工艺试验并结合土工格栅间距确定,一般不超过30cm。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3)摊铺平整采用推土机摊铺初平,平地机终平,每一层做成向两侧2%4%的横坡以利排水。4)洒水晾晒填料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检测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1%范围内,再进行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采取洒水措施;当填料含水量较高时,及时进行翻晒。填土路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理验收阶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监测区段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基整修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洒水晾晒不合格合格图4-2 路基填筑工艺流程图5)碾压夯实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度、碾压遍数,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按先两边后中间,先慢后快的原则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m。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对埋有沉降观测装置的周边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冲击夯进行夯实。6)质量检测每层填土压实后,及时进行中线、标高、宽度、压实厚度及压实系数的检测,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基床底层填料压实标准见表4-2,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见表4-3。7)路基整修包括路基面坡度、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要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 基床底层填料压实标准表 表4-2 层位厚度(m)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cm)压实系数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基床表层0.6碎石土1.2-基床底层1.9改良土0.80.89-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表 表4-3 层位厚度(m)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MPa/cm)压实系数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基床以下0粉土0.70.86-路桥过渡段0碎石土0.80.89508)注意事项不同类别的填料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组别的填料填筑,每种填料累计总厚度不小于50cm。对于不同种类的填料,遵循有利于层间土层的渗透反滤的原则施工。使用不同类土填筑路堤时,将渗水性较大的土填于渗水性较小的土层上时,在渗水性小的土层面做成向两侧14%的横坡以利排水;相反的情况,在渗水性大的土层表面,保持水平坡面,也可做成凸形。渗水性较大的土层边坡上不得覆盖渗水性小的土层。渗水与非渗水的土不得混填,避免在路堤内形成水囊。3.3基床表层填筑基床表层按路基横断面全幅分两层填筑,每层厚度20cm,曲线地段外侧超高均匀分配到每一层。基床表层的填筑严格按照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正“四区段”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1)拌和级配碎石土采用WSC500型稳定土拌合机集中拌合,装载机供料。每班拌合前对拌合机计量系统进行校验。2)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送混合料前将车厢清扫干净,运输过程中根据气候条件必要时对车厢进行遮盖。3)摊铺基床表层采用人工分两层摊铺,每层摊铺厚度20cm。前后错开分两幅进行,自卸汽车往摊铺机供料,整个摊铺作业连续进行,摊铺速度宜均速。对局部出现的集料窝人工及时处理。4)碾压整平结束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时,用洒水车适量洒水后再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弱震、再强震,最后静压收光”的原则。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混合料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5)检测试验碾压结束后,按照规定的频率分别采用灌砂法检测孔隙率,用K30试验法检查地基系数K30值。6)修整养护碾压后的基床表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局部表面不平整部位进行补平并补压。施工完成后即封闭交通进行养护,采取措施控制车辆通行,并做好基床表面的保护工作,防止表层扰动破坏。严禁在基床表层顶面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7)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1)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摊铺碾压区段。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2)将级配碎石土生产厂拌和好的级配碎石土混合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3)摊铺时,配备人员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4)整形后,当表面尚处湿润状态时应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5)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开始采用慢速,以后几遍逐渐加快,但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6)对表面修整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并补压,使其外观质量达到设计要求。4、过渡段施工路堤与桥台连接处、路堤与涵洞连接处均设置过渡段,以保证轨道平顺过渡。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相邻路基及涵洞的地基同时进行,并满足设计要求;过渡段施工时,与过渡段相邻的路堤未填筑时,过渡段路堤填筑的施工长度不小于20m,相邻路堤已填筑完成时,则应将与过渡段相邻的路堤端部挖成台阶状;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并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设施;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在地基和路堤稳定后进行,并与相邻的防护设施构成体系。桥台和涵洞基坑和过渡段基底处理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和填筑施工;桥台和涵洞混凝土或砌体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过渡段填筑施工。4.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施工工艺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3。2)施工方法摊铺与压实:采用小型机械摊铺,分层压实,台后2m范围外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压实,台后2m范围内和大型压路机压实不到的地方,采用手持冲击振动夯和平板振动夯,压实遍数由试验确定;每层虚铺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可先在台背上用油漆划出填挖控制线,每完成一层均需检查地基系数K30、变形模量Ev2、动态变形模量Evd、孔隙率n等,过渡段的基床表层标准和一般路基相同。路桥过渡段主要形式如图4-4所示。3)施工要点(1)过渡段基底处理与桥台及相邻路基的地基同时进行,过渡段填筑与相邻路堤按相同施工区段同步施工。(2)按设计要求对过渡段的基底进行处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料填筑。(3)将填料生产场拌和好的过渡段填料用自卸汽车尽快运输到现场,防止水分蒸发损失过多。(4)过渡段级配碎石土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及Ev280MPa,Evd50MPa和孔隙率n28%。(5)过渡段总长度不得小于20m。与桥台连接的过渡段范围(不小于20)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水泥。(6)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基底处理基坑回填过渡段与路基同步摊铺碾压或夯实检测压实质量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不合格合格填筑基床表层过渡段施工结束图4-3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4 路桥过渡段结构图4)施工控制对生产的掺5%水泥的级配碎石除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取样检验外,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掺5%水泥级配碎石还按每工班不少于一次的频次检验填料的质量。当发现运至路基填筑现场的填料有明显变化时,及时抽样复查,并将检测信息反馈给填料生产拌和站,以对配料比例作相应调整,使生产的掺5%水泥级配碎石符合要求。在每一层的填筑过程中,确认掺5%水泥级配碎石的的质量、铺筑厚度、填层表面平整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参数后,再按工艺试验确定的碾压速度和遍数进行碾压夯实。4.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路堤与涵洞过度段除按照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外,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涵洞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过渡段两侧,待路堤稳定后再施工;涵洞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使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2)过渡段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及Ev280MPa,Evd50MPa和孔隙率n28%。3)涵洞与线路斜交,过渡段采用斜交正做,即沿线路方向结构物与路基的两交点之间部分路基填料全部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内掺入5%水泥,按照与过渡段相同的标准进行碾压,之后设置标准的正交过渡段。5、挡土墙施工5.1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5。5.2施工方法1)片石采用坚硬、不易风化的石块。2)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基底土质和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挡土墙基础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采用分段跳槽开挖,跳槽开挖长度一般1020m。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查,如承载力不足,立即上报设计、监理单位。3)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拼装,钢木组合加固,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现浇砼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荷载,模板接缝用橡胶条填塞压平,保证接缝不漏浆,模板与砼接触面平整光滑,并涂刷脱模剂。4)砼采用C20商砼,采用泵送入模,分层连续浇筑,机械振捣。片石粒径大于15cm,表面干净无锈,抗压强度30MPa,填放量不超过结构体积的20,片石间距10cm,石块与模板净距10cm,最上层石块面与砼顶面25cm。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支模确定商砼厂家基础混凝土浇筑添加片石混凝土养护墙体支模墙体混凝土浇筑添加片石混凝土养护图4-5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过程中,依据设计位置,埋设泄水孔。采用10cm硬塑PVC管,管口用塑料薄膜封闭,呈梅花型布置,并按设计设置沉降缝。路肩挡土墙反滤层随墙后填料一起施工,逐层进行。6)在挡墙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洒水养生,炎热季节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待砼强度达到75%以上,进行模板拆除。6、电缆沟施工电缆槽采用C30钢筋混凝土预制,并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预制构件在现场设小型构件预制场集中预制,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待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毕后,采用专门切割机划线切槽。基础采用人工整平,然后铺设中粗砂并压实后,再安装电缆槽。预制构件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安装,砂浆勾缝。电缆槽与路基竖向接触面间的缝隙按设计采取防水材料填塞处理。另外,为了便于施工(只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也可采用直接现浇电缆槽,与路基同步施工。7、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待基床底层填筑达到其基础底设计标高后进行,采用直接现浇成桩,与路基同步施工。先铺设混凝土垫层后,绑扎或吊装事先加工好的钢筋笼,再立模并安装固定地脚螺栓。安装好地脚螺栓,检查无误后采用泵送法浇注砼并养生。砼在附近商砼拌和站集中拌制,砼运输车运输。地脚预埋螺栓应涂上一层黄油后用塑料袋包裹,防止螺栓生锈。1)工艺要点与技术措施(1)测量标高及定位放线:根据设计位置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施工放样,做好护桩;(2)浇筑垫层砼:路基填筑到基础设计标高后停止填筑,整平清理;现浇混凝土垫层。(3)吊装制好的钢筋笼(或现场绑扎):运输、起吊、焊接、安装、固定,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4)立模:安装模板、固定支撑,确保几何尺寸、位置准确,模板、支撑稳固、牢靠;(5)检查钢筋、模板及预埋件:检查支柱模板搭设,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间距及预埋件是否符合设计和规定要求;(6)浇筑混凝土: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砼罐车运输,人工辅助入仓,振动棒捣固。2)质量控制与要求(1)接触网支柱基础应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高度进行施工,基础施工时应停止周围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施工,不得交叉施工相互影响。(2)接触网拉线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3)接触网支柱基础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接触网支柱距线路中心线位置、沿线路纵向位置、截面尺寸、埋置深度的允许偏差按表4-3控制,同组硬横跨基础底面标高应相等,控制两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线路正线。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允许偏差 表4-3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查方法 1距线路中心线距离0,+20mm按接触网支柱数量抽样检查10%尺量 2距线路纵向位置 ±10mm水准仪测 3形状尺寸±20mm尺量 4埋置深度不小于设计值水准仪测8、排水沟施工施工前应对照现场核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检查路基边沟、侧沟等地表排水设施与天然沟渠及路基面集水井排水、坡面排水、电缆沟槽两侧排水衔接情况,确保设计的排水工程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结合地质、地形情况,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规划临时排水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段按设计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然后再做主体工程。不具备施作排水工程的地段,先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条件许可时及时完成永久排水工程。排水工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1)施工前对原地面复测,检查是否有利于排水,以核实图纸上的位置是否符合实际。2)排水沟的沟壁必须平整密实,沟内不留松土,沟底要平顺,遇有洞穴采用填塞夯实的方法进行,使排水畅通。各类排水设施注意进出口的衔接,以确保施工质量与路基稳定。石料必须质地均匀,无裂缝,其抗压强度符合规范规定,厚度不得小于15cm。砌筑前清除石料表面水锈、泥土等。砂浆采用磅秤计量、现场机械拌和、翻斗车或小推车运输。拌和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配合比,并做到随拌随用。基槽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挖掘机开挖。片石采用挂线挤浆法砌筑,分层、分段进行,每层厚3050cm,分段点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位置。分层砌筑时,先砌角石,然后砌边石和面石,最后填腹石。面石和角石要选择表面较平,尺寸较大的石块,浆砌时长短相间并与里层石块咬紧,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砂浆饱满,浆砌灰缝不大于4cm,也不得小于1cm。勾缝及沉降缝处理:勾缝前先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湿润,然后用1:1.51:2的水泥砂浆进行勾抹。勾缝采用平缝压槽,并注意做到深浅一致。浆砌片石沉降缝一定要上下断开,不得咬错,要用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填塞密实。五、施工注意事项1、充分做好路基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应组织有关技术、质量、试验人员全面熟悉核对设计文件,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2、组织沿线施工调查,为土石方调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收集资料,应着重调查收集下列资料:(1)核对土石方类别及其分布,进行填料复查,当采用水泥改良土时改良土试验,调查高填、深挖的施工环境条件及取弃土困难地段的填料来源、弃土位置和运土条件(包括运距、道路交通情况)。(2)调查核对基床及过渡段填料来源;收集制作供应等有关资料。(3)调查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和附近居民、建筑物、交通与通讯设施等情况。 3、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路基填料。填料必须经取样试验,进行土壤分析试验、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类别,按规定填写土工试验报告,经审查签认后方可使用。4、路基全面开工前,应根据工程土类性质、压实机械条件,分别选择一定长度的试验区段进行试验,以选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及路拌法施工工艺参数;确定新的快速试验检测方法与已规定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