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站二期支撑、开挖施工方案.doc
目 录一 编制依据2二 工程概况22.1 工程位置22.2 设计情况22.3工程地质22.4 主要工程数量3三 施工进度计划及管理3四 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资源配制34.1 施工场地布置34.2 人员配置34.3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5五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5.1 土方开挖55.2 支撑施工155.3 降水流程及方法185.4 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19六 质量保证措施226.1 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226.2 钢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23七 安全保证措施247.1 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及保证体系247.2 施工场地安全管理措施247.3 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措施257.4 施工用电安全管理措施25八 应急预案268.1 工程风险分析268.2 应急处理组织机构268.3 救援小组职责278.4 应急处理工作流程278.5 应急处理措施28苏州轨道交通广济路站基坑开挖施工方案一 编制依据 苏州轨道交通广济路站土建工程施工图纸; 现行有效的国家、江苏省及有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和规程等; 多年从事类似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 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力量;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业主相关要求。二 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I-TS-08标土建工程广济路站位于广济路与干将西路交叉路口地下,为一号线和二号线换乘车站,其中一号线车站主体沿干将路方向布设,二号线车站主体沿广济路方向布设。2.2 设计情况本车站由一号线、二号线、北联络线及控制中心四部分组成,其中:(1)、一号线为东西向,车站外包总长度315.2m(净长312.2m),外包总宽度32.4m(净宽29.4m)。2.3工程地质本标段场地所处地域为广阔的冲湖积平原,站体穿越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杂填土层;2填土层;1粘土层;2粉质粘土层;1粉土层;2粉细砂层;粉质粘土层;1粘土层;2粉质粘土层;粉质粘土粉砂层;粉质粘土层。地下连续墙墙底或搅拌桩桩底位于第层(粉质粘土层内),车站地下三层底板位于第层(粉质粘土层)内,其它主体结构底板、地下连续墙及搅拌桩主要位于1层(粉土层)和层(粉质粘土层)内。1号线底板座落在粉质粘土层,车站一般段基坑深度为16m左右,盾构井段深17.7m;2号线底板座落在1粘土层上,一般段基坑深度在22m左右,盾构井段深约23.7m。2.4 主要工程数量序号工序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土方开挖m31340002支撑m5400三 施工进度计划及管理车站主体土方开挖及支撑计划施工时间为160天,土方共134000m3,平均每天开挖约800m3;支撑共5400m。具体施工进度详见广济路站车站主体一号线剩余施工计划横道图。四 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资源配制4.1 施工场地布置基坑开挖及支撑架设施工根据车站总体施工策划和交通疏解要求分两阶段施工,第一阶段进行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施工,第二阶段进行车站出入口、风道等附属结构基坑开挖施工。施工现场布置按照文明施工的总体安排,并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布置,现场设置钢支撑堆料场、拼装场、大型机械停放场、氧气库、乙炔库、杂物间、排水沟、沉淀池、洗车台等。车站基坑开挖现场布置见附后广济路站基坑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4.2 人员配置4.2.1 管理组织机构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管理组织机构,从施工技术、施工安全、施工现场、施工内业资料上监督管理,组织领导现场施工。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图见苏州轨道交通广济路站主体结构基坑施工组织机构图。苏州轨道交通广济路站主体结构基坑施工组织机构图4.2.2 班组人员组织主要工种安排如下表:工 种数 量(人)工 长6人电焊工30人制作钢筋人员15人电 工2人机械维修工3人汽车司机20人机械操作人员10人普 工210人指挥起吊人员3人起吊、架设支撑21人安全员3人环保员3人门 卫3人合 计329人4.3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4.3.1 编制说明为了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下进行作业,须有强力的设备维修机构(维修设备及维修人员),故设置了设备维修站,负责日常的保养和修理。考虑到施工不扰民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需要,在选择施工设备时,尽可能多地选用电动设备,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实在需要选用内燃设备时,则选用性能先进、效率较高的内燃设备,这次选用的内燃设备大多数为进口设备或合资厂生产的设备,且使用时间较短。4.3.2 主要施工设备表广济路站车站基坑开挖工程机械设备配备见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主要施工机具配备表序号机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用途1挖掘机PC-60台6坑内挖土221m加长臂挖机台2坑外挖土3抓斗式起重机台1坑外挖土4自卸汽车30t台20土方运输5起重履带吊50t台1吊装支撑6可控硅整流弧焊机ZX5系列台4支撑钢筋焊接7液压千斤顶台1钢支撑加力8氧气、乙炔套5支撑切割9潜水泵扬程30m台40坑内降水五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1 土方开挖5.1.1 开挖原则基坑开挖在降水施工效果明显后开始,车站基坑开挖总体原则按照 “纵向分段、竖向分层、平衡对称、先支后挖、限时”进行施工。基坑开挖纵向分段和主体结构施工分段相同,一号线整个车站共分为13段,分段情况按照车站内部结构分段长度。基坑开挖时根据支撑竖向布置进行分层开挖,根据支撑平面布置间距进行分步开挖,在基坑南北两侧采用挖掘机对称开挖,保证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力平衡,土方开挖时备足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保证在规范要求时间内完成每一层土方开挖,达到“快撑快挖”的效果,减少基坑暴露变形时间。5.1.2 开挖技术参数基坑土方开挖必须在井点降水进行20天后,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3m后方可进行。 开挖表层土,每小段开挖长度一般不超过30m。 在土体的土层开挖中,每小段长度一般不超过20m,每层厚度不大于3m,挖完每小段(68m)土方、安装好该小段的支撑、施加预应力的总时间应控制在24小时以内;每层土方开挖底面不能低于相应支撑底面;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0mm厚的土方,应采用人工开挖。 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应及时浇筑垫层砼,以封闭基底; 本工程基坑开挖放坡根据现场条件,纵坡尽量满足1:3以上,坡顶面设置截水沟,下雨期间坡面上采用彩条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5.1.3 开挖流程 基坑开挖竖向流程本标段车站一号线部分开挖深度约17.7 m、二号线及二号联络线部分开挖深度约22.34m,控制中心开挖深度约9m,因此车站竖向开挖按照支撑设置情况从上至下分层开挖,分层原则为:以临时支撑面为分界点,每次开挖现施工至支撑底面标高下(0.8m)处,进行支撑的浇注或架设,支撑达到规定强度并形成支撑体系后方能进行下一层土体的开挖。由于部分区段临时支撑需撑于主体结构底板上,该部分支撑必须待底板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架设并进行下一层土体的开挖。基坑土方开挖竖向流程见基坑开挖与支撑顺序图。车站基坑标准段竖向开挖分为4层开挖,表层、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基坑分层按支撑竖向布置划分,表层为地面至第一道支撑设计底面标高,负一、二、三层分别为支撑底面下,混凝土支撑在未施做前在混凝土支撑标高处架设临时支撑,待混凝土支撑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端头井竖向开挖分为5层开挖:表层、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负四层、负五层。换乘段竖向开挖分为6层开挖:表层、负一层、负二层、负三层、负四层、负五层。广济路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分层图:一号线端头井基坑开挖分层图一号线标准段基坑开挖分层图 基坑开挖纵向流程基坑纵向开挖分段按照支撑平面布置及内部结构段划分,基坑开挖纵向由西向东逐段依次推进,纵向开挖采用临时放坡开挖,纵向边坡在合适高度设置台阶,每一开挖层边坡坡脚设置一横向截水沟及集水坑, 基坑开挖时排水采用明沟截流排水。开挖时遵循阶梯状开挖施工顺序,“从上到下,分层、分块,留土护坡,阶梯流水开挖,垫层及时浇筑”的总原则。确保按时完成基坑土方开挖,为盾构过站及主体结构施工创造条件。土方纵向开挖顺序详见广济路站二期土方开挖方案图(SD-17-03)。广济路站一号线基坑开挖纵向分段图广济路站一号线基坑开挖数量标表部位长度(m)开挖深度(m)层数方量(m3)备注N1段16.317.68465318N2段1615.93953968N3段27.3615.87156809N4段27.8715.80357926N5段27.9415.73459405N6段24.3915.63859908N7段26.6215.654513074N8段24.4615.67514616N9段25.7615.686516454N10(N10-1)段2322.34721537N11段24.8715.938510904N12段2915.93856876N13段1817.5657015.1.4 明挖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因车站基坑开挖深度深,表层至负三层土方开挖采用小型履带挖掘机配加长臂挖掘机进行开挖,负四层、负五层采用小型履带挖掘机配伸缩臂挖掘机进行开挖,负六。为避免影响钢支撑架设施工,小型挖掘机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挖掘后,由履带吊机起吊至另一平台台阶面施工。在整个开挖过程中派专人监控和指挥挖掘机司机的操作,以免在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机械力臂碰撞已架设好的钢支撑,危及围护结构的安全。(1)分段、分层 竖向分层情况 一号线车站二期施工土方竖向最深处共分五层开挖:第一层竖向高度为1m,开挖至第一道砼支撑底面,施工第一道砼支撑、冠梁;第二层竖向高度约6.24m,开挖至第二道砼支撑底面,施工第二道砼支撑、围檩;第三层竖向高度5m,开挖第三道砼至支撑底面,施工第三道砼支撑、围檩;第四层竖向高度约2.8m,开挖至第四道钢支撑底面,施工第四道钢支撑、围檩;第五层竖向高度约2.73m,开挖至第五道钢支撑底面,施工第五道钢支撑、围檩,然后直接挖至坑底。在开挖施工中储备足够的钢支撑以备开挖时使用。 纵向分区、区内分段施工二期施工基坑开挖总方量约15万方,纵向划分成三区:第一区位于西端,长度82米,开挖深度约15.5米,土方量约2.1万方;第二区位于中部,长度158米,开挖深度地下二层约15.5米、地下三层约22米,土方量约8.4万方;第三区位于东端,长度73.5米,开挖深度约15.5米,土方量约4.5万方。每区基坑土方开挖方法如下:第一区:明挖段宽度较小,大部分属盖挖土方,采用人工辅助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挖土、翻土、装土至干将路北侧地下连续墙,长臂挖掘机开挖,卸至地面临时堆放点内,夜间安排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配备2台小型挖掘机挖土,1台长臂挖机开挖出土。第二区:明挖、盖挖数量约各占一半。施工时,于干将路北侧地下连续墙和施工围挡之间引入一施工便道。土方开挖采用2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挖土、翻土至北侧连续墙附近,夜间用1台抓斗式起重机、装基坑内土方(小型挖掘机在坑内辅助抓斗式起重机工作),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作业面的布置:明挖段先明挖一段,再侧向盖挖,最后和明挖段齐头向西端并进。第三区:施工时,于干将路北侧地下连续墙和施工围挡之间引入一施工便道。土方 开挖采用2台小型挖掘机在基坑内挖土、翻土至北侧连续墙附近,夜间用1台长臂挖掘机在施工便道上挖、装基坑内土方,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作业面的布置:两台小型挖掘机同步先向东端、后向西端并进。具体施工方案详见广济路站二期土方开挖方案图(SD-17-03)。(2)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支撑材料和浇筑砼支撑的机械设备、施加支撑轴力的液压装置。基坑支撑采用钢支撑时,施加支撑轴力采用两台250t的液压千斤顶。布置测量网点。在基坑开挖前,先布置好每个基坑的测量网点,放出各轴线位置及地面标高。以保证支撑的及时安装和控制挖土标高。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在基坑施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本车站所执行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标准。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基坑开挖前应检查井点降水效果和地基加固龄期,当井点降水持续20天以上,地下水位已降至坑底3m以下;基底加固土体已达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落实好弃土地点。基坑开挖前,应落实好弃土场地。通往弃土地点的道路和桥梁应能承受大型出土车的载荷,否则提前作加固处理。 基坑开挖的截排水措施 根据基坑内水源情况,在基坑四周或中部分别设置排水明沟,在转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5,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至阻塞。较大面积的基坑排水,水沟截面尺寸也应较大。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坑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如基坑周边为渗水性强的土层,水泵出水管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抽出的水再渗回坑内。 纵向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及控制 在车站基坑开挖中保证纵向土坡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为围护纵向土坡的稳定,确保安全生产,在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特采取以下措施:基坑纵向放坡不得陡于安全坡度。安全坡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和施工中的监测反馈信息确定和调整。在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人工修坡,并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篷布覆盖等坡面保护措施。每一小段的土方开挖中,严禁挖成34m高的垂直土壁或陡坡,以免坍方伤人,并严防坍方而导致的横向支撑失稳。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纵向土坡应加强监测,并将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施工,确保纵向边坡的稳定。雨季施工时,纵坡面采用彩条防水布覆盖,每一个开挖台阶设置一个排水截水沟,每两个台阶设置一个汇水井以抽排积水。见纵坡防护措施示意图。纵坡防护措施示意图 土方开挖技术要求 在基坑土方开挖前20天进行降水。基坑开挖时,采取架设支撑和安装拉杆等措施保证降水井管的正常工作。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表面渗漏水要及时封堵。基坑周边应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充分准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排水设备。每一小段开挖前备好出土、运输和弃土条件。保证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高效率地出土,并及时用泥土车运走,严禁在基坑周围堆放大量土方。同时加快支撑速度,减少基坑暴露时间,确保各施工参数能满足基坑允许变形的要求。基坑开挖接近坑底时,为保证坑底平整并控制超欠挖,对基坑设计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修整,对局部的洼坑采用砂压实、填平。为有效控制基坑超挖量,当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测量最后一道支撑中间底部至坑底的高度,仔细测出此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从中判断出为保证浇注底板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标高而需要的基坑开挖量。开挖基坑最后一层土方时,应在每小段开挖完成后,在816小时以内浇筑混凝土垫层。要预先将混凝土垫层及浇筑混凝土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全部做好,以便在基坑挖好后立即进行各道工序施工,确保在五天以内完成结构施工分段钢筋混凝土底板。实行信息化施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的进展,对围护结构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沉降,周围建筑、构筑物及周围地下管线的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基坑外地表沉降,土体倾斜,支撑轴力,基坑内地下水位,基坑回弹观测等。并将监测结果与警戒值进行对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进行处理,控制变形,确保施工正常。基坑分三个台阶放坡开挖,每个台阶放坡坡率为1:2,总坡率为1:3。每个台阶平台宽度为68m。标准段基坑开挖分为五个开挖层组织开挖。(3) 平衡、对称、限时对称、平衡:基坑土方开挖由中心向两侧对称抽槽开挖,两侧的开挖高度基本保持一致,以中心向两侧每台阶放坡坡率为1:2。起到两侧保证连续墙均匀受力和及时架设支撑的作用。限时:基坑每一个开挖分段分层的最大开挖土方量660m3,按机械设备配备每小时最大开挖量60m3/h,每小段开挖时间不超过12小时。(4) 标准段及风道段开挖 表层土开挖:主要采取层挖法施工。安排一台加长臂挖机,采用退挖法向中心挖土装车外运,每段开挖宽度12m左右,每挖完一小段立即安装该段支撑,直至第一层土挖完。 负、层土开挖:安排加长臂挖掘机挖土装车外运,PC-60负责翻挖基坑内土体,每层挖土挖深以支撑中心以下1米,每施工小段挖宽度为68m。待支撑安装结束后,再施工下一施工段。 负、层土开挖: 施工时在安排伸缩臂挖掘机装车挖运,安排一台PC-60挖机负责翻挖负层基坑土,另安排一台PC-60挖机负责翻挖第负层土及清底,坑底20cm厚土体由人工扦土。负层土开挖施工时,按设计坡度分三个平台放坡退挖。(5) 端头井开挖端头井宽度大,且不能满足机械对称作业宽度,拟采用盆式开挖法施工,即先开挖端头井直撑及中间三角区土体,留下基坑内侧一圈抵住挡墙的土体,并及时浇筑该部位的直支撑。然后依次对称开挖斜支撑区的土体,挖方完成,马上浇筑斜支撑,但必须扎钢筋并做好与立柱、地下连续墙内钢筋或型钢等的连接,并保证其强度的可靠性。在斜支撑范围内的土方,应视现场条件由中间向两边分层、分小段限时开挖,并按设计的要求实时浇筑砼支撑,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端头井土方开挖施工步骤见端头井土方开挖步骤图所示:挖土施工时第一四层土主要采用层挖法施工,两端分别由加长臂挖机挖土装车外运,PC-60挖机配合翻土。第五六层土主要采用垂直开挖法施工,换乘段第七层安排一台50T吊车用抓斗挖土,PC-60配合翻土清底。5.1.5 盖挖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为减少车站施工对周围交通的影响,尽早恢复道路交通,在干江西路南侧采用盖挖施工。(1)盖挖施工广济路站盖挖段分三阶段施工:地面表层明挖阶段、放坡盖挖阶段。 地表明挖先将盖挖段地表层土清除,根据临时路面和支撑架设高度,地表土开挖至地面以下1米,施工围护结构圈梁,架设端头斜支撑,施工南侧路面板,开挖方式与明挖段相同。 放坡盖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车站主体基坑土方开挖首先从24轴开始,纵向按照每层开挖土方边坡12、总体坡度13进行放坡,整个放坡开挖深度为地面下3米至地面下17米,从东向西分四层挖土(已经挖除表层土),先使用两台小型挖机挖负一、负二层土,挖完负一、负二层土时,用吊机将挖机吊至负三、负四层开挖。使用小型挖机将路面系下土方翻运挖到明段内,长臂挖机或伸缩臂挖机地面出土到装载车上,直接运至指定的场外弃土场。放坡开挖见盖挖放坡开挖图。盖挖放坡开挖图(2)盖挖施工要点 盖挖施工前,基坑降水施工效果明显且必满足设计要求,增加基坑土体抵抗力,增加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性。 盖挖施工时,由于上方没有出土口,土方必须经过二次翻运才能由地面挖掘机出土,这样必然降低开挖效率,延长每块土方开挖时间,增加基坑暴露时间,开挖时,适当减少单次土方开挖量,支撑架设及时跟进,抵抗变形。 基坑开挖应严格“时空效应”进行施工,开挖分段分部应根据支撑布置和开挖效率等具体调整,确保每小块土方开挖和支撑架设时间满足要求。 开挖时,加强施工监测,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开挖施工参数,指导基坑开挖施工。5.2 支撑施工车站基坑支撑系统以砼支撑为主,局部以钢支撑为辅助。单层部分沿竖向设置1道砼支撑,1号线双层部分采用3道砼支撑(端头井、联络线局部下沉处增加一道钢支撑609mm,t-16mm),地下三层共设5道支撑(端头井内为6道)。砼支撑断面尺寸(mm×mm):ZC1为1200×1000,ZC2为1000×1000,ZC3为600×600。基坑四周设计有冠梁、砼围檩与地下连续墙共同作水平方向支撑点,局部半截墙位置设计砼支墩与结构底板作为水平方向支撑点。一、二号线端头井内设置30cm厚砼角撑。钢支撑布置位置:第二层混凝土支撑与第三层混凝土支撑之间的中部采用609mm×12mm(间距3m)的钢管支撑;一号线端头井第四道采用609×16mm的钢管支撑;二号线地下三层段第五道及端头井第六道采用609×16mm的钢管支撑,并用2根32a槽钢作纵向连系梁,以加强支撑的稳定性,在连续墙上钢支撑的两端头通过加垫1000×1000×20mm钢板直接支撑到墙内壁上。 5.2.1 混凝土支撑施工(1)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见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砼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立模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坑开挖扎钢筋并做好与立柱、地下连续墙内钢筋或型钢等的连接验收钢筋及模板调 整浇注砼养护拆除模板结束(2) 砼支撑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基坑按常规施工方法用机械直接开挖,人工捡底至设计混凝土支撑底面标高。 支立模板采用人工配合简易模型起吊架,吊装组合钢模就位,螺栓连接,扣件式钢管加固成型,确保模板体系定位准确、加固牢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跑模、不变形。 钢筋制作安装钢筋加工场内制作好的半成品钢筋,汽车运至施工现场,人工在基坑内绑扎成型,并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性,特别是要保证支撑梁内钢筋与临时立柱型钢柱、地下连续墙内钢筋的连接,确保砼支撑与围护结构成为整体。 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由商品砼公司提供,砼运输车运输至施工现场,天泵或地泵输送砼入模。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砼浇注完成并抹平收光,达到初凝强度后立即在其表面铺设草袋并洒水养护。5.2.2 钢支撑施工(1) 钢支撑架设工艺流程钢支撑架设与基坑土方开挖是深基坑施工密不可分的两道关键工序,支撑架设极具时间性和协调性,支撑架设的时间、位置及预加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稳定的成败,支撑架设必须严格满足设计工况的要求。钢支撑采用基坑内拼装,两点同时起吊整根安装。钢支撑架设工艺流程见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钢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基 坑 开 挖钢支撑组拼施工监测安装腰梁或垫板吊装钢支撑施加预加力楔块锁定(2) 钢支撑架设方法每节段分层开挖至支撑架设工况的高度后,立即由测量放出支撑位置。在地下连续墙上钻孔安装钢牛腿,并在地下连续墙表面大致凿平作为钢腰梁的支撑面,钢腰梁安装好后再用混凝土填充钢腰梁与围护结构间的空隙,使钢腰梁与围护桩接触密贴;在连续墙围护结构上大致凿平安装钢垫板,墙面与钢垫板间填充砂浆。按基坑宽度组拼成一端固定,一端活动的钢支撑,长度根据断面宽度暂定,微调采用特制钢楔块。 用吊车和卷扬机等机械配合吊放钢支撑到钢牛腿上,并用固定端旋转法使活动端较宽位置支撑于钢腰梁或钢垫板上。采用油压千斤顶施加钢支撑预加力,在活动端沿支撑两侧对称逐级加压,施加预加力为设计支撑轴力的0.85倍,当压力表无明显衰减为止,并采用特制定型钢楔块锁定钢支撑。端部斜支撑的架设安装方法与标准段相同,但必须在围护结构焊好端面与斜支撑轴线垂直的三角钢板撑座,并保证其强度可靠。(3) 预加轴力施加支撑起吊采用二点起吊,并系上防晃绳,做到安全、平稳、精确吊装。钢支撑吊装到位,不要松开吊钩,将两端活络头子拉出放在牛腿上,再将2台200T液压千斤顶放入活络头子顶压位置,并注意保持千斤顶行走一致。预应力施加到位后在活络头子中锲紧垫块,并固定牢固,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该根支撑的安装。支撑施加预应力时应考虑到操作时的应力损失,故施加预应力值应比设计轴力增加10%,并对预应力值作好记录备查。预应力复加支撑应力复加以环境监测数据检查为主,以人工检查为辅。环境监测主要是测量支撑轴力变化,假若轴力值减小,应及时复加预应力。人工检查的目的是控制支撑每一单位控制范围内单根松动的支撑轴力(以榔头敲击无控制点的支撑活络头塞铁,视其松动与否决定是否复加)。复加位置应主要针对正在施加预应力的支撑之上的一道支撑及暴露时间过长的支撑,监测数据支撑轴力某一阶段连续低于预应力值的支撑,应复加预应力。根据支撑轴力监测数据检查须复加预应力的,复加应力的值应不超过设计上限为准。5.3 降水流程及方法各层开挖之前需对降水井实施抽水,按照设计要求20天之后,水位深度低于开挖面3米方可进行开挖,用潜水泵对各降水井实施抽水,保证水位深度低于开挖面3米左右,并将抽出的水排入排水槽,沿排水槽方向排入指定市内地下水管内。5.4 施工监测及信息化施工施工监测是深基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及时、准确的施工监测将为制定施工方法和保证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施工过程完全处于信息化控制中。5.4.1 施工监测组织本标段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干将路地下采用盖挖法,沿线(高层)建(构)筑物多,且工程地质条件差,地下水较丰富,对施工安全及建筑物影响较大。因此,经理部决定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从组织措施上保证监测任务得以顺利进行。监测领导小组具体职能分配见监测领导小组职能分配图。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监测小组对方案及监测结果作决定对监测方案进行审核,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制定监测方案,负责数据处理负责监测点的布置、量测监测领导小组职能分配图5.4.2 监测内容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车站设计单位确定的监测内容要求,确定本车站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1) 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主要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墙体在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情况;(2) 围护结构顶部垂直位移,了解基坑开挖期间墙顶的竖直沉降情况;(3) 混凝土支撑轴力,了解混凝土支撑受力情况;(4) 坑外地下水位,了解基坑围护结构的止水效果情况;(5) 坑周地表沉降,了解基坑周围土体的变位情况;(6) 支撑立柱沉降监测。(7) 地下管线监测,了解在基坑开挖期间周围地下管线的沉降和位移情况;(8) 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了解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情况。监测项目设置表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单位数量连续墙水平位移在围护墙内预埋测斜管,与围护墙深度相同,观测点间距2030m,基坑每边都保证有监测测点。孔28墙顶水平和垂直位移沿基坑周边布置,测点距离不大于25m,且每边不少于3个测点。孔28支撑轴力采用钢筋计,测试截面选择在不产生拉应力的截面布置,一般沿基坑纵向每2个开挖段(约50m)一组。组(个)9(30)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采用围护结构顶同一观测断面布置,量测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地表沉降。组(个)13(52)地下水位沿基坑长边至少布置3个,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加密;孔8地表建(构)筑物沉降及倾斜测点布置在施工影响范围内(2倍基坑开挖深度)的建筑物上,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确定观测点,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角点、中点及每隔5-15m布设。个51地下管线安全监测测点布置在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处,选择典型断面监控,间距不大于30m。管线监测主要针对刚性结构物,对柔性结构物管线不监测,具体根据施工现场作适当调整。个待定立柱隆沉监测沿基坑纵向每2个开挖段(约50米)一个。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测点具体布置在主断面立柱上端,以减小引点造成的误差。个7不同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见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表。 监测项目、监测频率表项 目观 测 频 率地下墙顶水平位移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天测1次,雨天每天2次地下墙主筋应力达到每次开挖面后,测度3次,开挖至设计深度后2周测度1次。地下墙变形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天测1次,雨天每天2次。支撑轴力每2天测1次,至主体结构完成且稳定为止。地下水位开挖阶段每3天测1次。水土压力开挖阶段每3天测1次。建筑物沉降、倾斜开挖阶段每2天侧1次墙顶和立柱沉降基坑开挖及主体施工过程中每2天测1次,雨天每天2次监测中若发现监测值突然增大或达到预警值,立即通知施工现场,引起注意;若达到警戒值时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5.4.3 施工监测(1) 监测控制网的布置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围护墙顶的位移及围护结构测斜等方面的监测。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 A、平面控制网: 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的平面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B、水准控制网: 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控制点具体布设情况将在进场后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测量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C1800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3+1ppm,测角1²。水准测量用苏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相应的铟钢水准标尺,读数精度为0.01mm。控制测量精度要求A、按国家一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水准控制网技术指标表 水准控制网技术指标表 附表6-3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一等水准0.3mm0.5mm±2 mmL为公里数B、一般水平变形监测的等级确定为二级。其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见水平变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水平变形控制网技术要求表 附表6-4等级相邻控制点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主要作业方法和观测要求±3.0150±1.81/70000按三等三角测量进行注:在测量过程中固定观测人员和仪器,测量成果必须严密平差。(2) 测量精度施工期间,地表的沉降、隆起观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倾斜监测等,都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测量规范(GB12897)的精度进行。其余量测项目参照国家相关规范确定量测精度。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见监测精度表。 监测精度表 附表6-5监测项目精度墙顶水平位移±1.0mm墙顶垂直位移±0.1mm地面沉降±0.1mm墙身水平位移(变形)±1.0mm混凝土支撑轴力±1.0% FS立柱沉降和隆起±1.0mm地下水位±1.0mm建筑物及地下管线±1.0mm(3) 技术措施(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产的仪器必须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入使用。(2)水准测量采用附合路线观测方法。(3)尽量做到测量定人,定仪器;观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测量数据有疑问时,应做到反复观测寻找问题原因。(4)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或到达报警值时,应及时发出预警报告或报警,并提请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六 质量保证措施6.1 基坑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由于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的防水作用及基坑土体渗水性能,基坑内积水主要为原地层含水及工程用水。每段基坑开挖时均应超前设置一个1.0×1.0×1.5m的集水坑,将基坑内水汇入集水坑,用抽水机抽排至基坑外的截水沟排放到沉淀池,充分备好排水设备,确保基坑开挖面不浸水,保证开挖作业顺利进行。 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架设支撑,保证基坑正常开挖及在加载卸载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受力符合设计。 为保证坑底平整,控制超欠挖,基坑开挖到设计坑底标高以上20cm时,采用人工开挖找平,局部洼坑用砂填平、压实,同时设置集水井排除坑底积水,并立即进行结构垫层施工。 随基坑开挖及时围护桩间局部渗漏水用湿固性环氧树脂或水溶性聚氨脂、双快水泥等封堵或导管引排。 设立监测体系,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在开挖过程中对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地表沉降、排桩位移、水位变化、钢支撑轴力变化等派专人监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出现异常立即处理。 雨季施工时,每次施工完后对开挖面采用彩条布覆盖处理,以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造成边坡坍塌。 纵向边坡根据土层技术参数及实际情况放坡,长时间边坡喷设混凝土护坡,保证边坡稳定。 施工过程中严禁碰撞钢支撑、钢围檩及临时支撑立柱桩、梁等构件,确保钢支撑受力状况良好。6.2 钢支撑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准备开挖前需备齐合格的带有活络接头的支撑、支撑配件、施加支撑预应力的油泵装置(带有观测预应力值的仪表)等安装支撑所必须的器材。在地面按数量及质量要求配置支撑地面上有专人负责检查和及时提供开挖面上所需的支撑及其配件,试装配支撑,以保证支撑长度适当,每根支撑弯曲不超过20mm,并保证支撑、土体及接头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的安全度。严禁出现某一块土方开挖完毕却不能安装支撑的现象。安装钢支撑安装按图纸设计要求,所有支撑拼接必须顺直,每次安装前先控制水平标高,以支撑的轴线拉麻线检验支撑的位置。斜撑支撑轴线要确保与钢牛腿或托架端成水平垂直,其垂直度误差不大于2%。准确施加支撑预应力每道支撑安装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施加至设计要求加钢楔(塞铁)顶紧后,方可拆除千斤顶。支撑下方的土在支撑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