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铁路浙江某标段路基施工组织设计.doc
路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1、路基施工图纸及图纸审核答疑资料。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4、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5、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6、现场勘查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资料。7、集团公司近年来铁路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8、工程承包合同、项目总体施组,轨道工程施工时间安排,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等资源。二、编制范围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HCZJ-7标段DK247+173.41DK257+382.73段路基工程,路基长5252.56m。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工程概况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HCZJ-7标段DK247+173.41DK257+382.73段路基共13段,全长5252.56米,开挖土方m3,填方.5m3。 主要工程内容: CFG桩、岩溶注浆及换填等地基处理工程;桥路、涵路过渡段等填筑工程;桩板墙、路堑挡土墙及C25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防护等防护工程;侧沟、排水沟、横向排水槽等排水工程,路基监测,电力、信号及过轨钢管等预留预埋工程。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 全段处于江山港支流洪积阶地,地形开阔,狭窄呈带状分布。一级阶地较平坦,多辟为村庄、水田;高阶地地势略有起伏,呈垄岗与凹谷相间,略有水塘水库星布,零星地段有剥蚀残丘分布,自然坡度较缓相对高差1025m,呈缓丘状。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全段江山港支流一级阶地:表层Q4al+pl粉质黏土夹粉土,褐黄色,厚度多为25m,软塑硬塑,下为Q4al+pl细圆砾土,分布不均,厚度015.0m,稍密中密,饱和。江山港高阶地,以岗地为主:表层Q4el+dl粉质黏土,棕黄色,厚度多为03m,硬塑:剥蚀残丘:表层Q4el+dl粉质黏土,棕黄色,厚度多为02m,硬塑.下伏基岩为Klz白垩系中戴组泥质碎屑岩,以碎屑、砂、泥质岩为主体,构成频繁韵律构造,褐红色,粉细砂构造,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多为中厚厚层构造:部分为含砾砂岩、砾岩:灰紫色,砾状结构,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砾石砂岩质,粒径110m 不等,含量2080不均,次浑圆浑圆状,多为厚层巨厚层构造,产状多较平缓,水组地质泥质含量高,且局部含有灰绿色斑块,遇水易崩解。全强风化层较薄,一般厚度13m。下为弱风化,构造行迹隐伏。 1)(Q4al+pl):黏土、粉质黏土,软塑0=80100kpa,类 硬塑0=150kpa . 类。2)(Q4el+dl):粉质黏土,硬塑,0=80Kpa.类。3)泥质碎屑岩,全强风化,0=200400kpa,类。2.3、特殊地质、不良地质构造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2.4、水文地质条件全段处于江山港支流,地表水丰富,水位受季节性影响,水位变动较大,河流一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埋深多为0.51.0m。细圆砾土为主要含水层,水量丰富。高阶地地下水为孔隙潜水,水量较少,岗地地下水水位较深,坳谷埋深0.41.5m。剥蚀残丘地下水以层间裂隙水,水量不丰富。四、路基工程技术标准及要求1、路基宽度、形状、结构和填料全段路基面宽度13.6m,线间距5.0m,路基面形状为梯形,轨道混凝土底座范围内为平面,边缘以外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路基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过渡段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加3%水泥,路堑基床底层为A、B组填料。2、路基地基加固及防护工程地基加固处理:设计采用了CFG桩、岩溶注浆、换填等工程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路基施工或运行时产生塌陷,影响路基稳定或行车安全。路基支挡及坡面防护:路堑边坡C25混凝土拱型截水骨架内空心砖客土植草、种植灌木和立体植被网内植草、种植灌木防护,另设桩板墙、路堑挡土墙等,保证开挖边坡不产生沿软弱层滑动。3、过渡段路基过渡段分为:路桥过渡段、涵路过渡段。五、施工总体方案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1.1、施工组织机构以精干、高效的原则,选择有能力、有经验、懂业务的骨干人员,组建杭长铁路客专项目经理部一分部组织机构和路基队,其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见杭长铁路客专项目经理部一分部组织机构框图、路基队组织机构图和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安排计划表。路基队组织机构图施工队伍管理人员安排计划表人员组成人数工 作 内 容管理队长1负责施工现场、调度、全面管理、组织工作等技术主管1负责技术管理工作等技术员1在技术主管的领导下开展技术工作等质检员1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等安全员1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等测量员1负责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工作等材料员1负责物资、设备管理工作等试验员1负责试验管理工作等工班长1负责施工现场施工工作等1.2、施工队伍安排路基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装土,自卸汽车运土的方法分层施工,根据路基的工程特点和工程量情况,编制进度计划,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并根据工程需要适时调整上场施工人数。2、人员、机械、设备的配备进度安排详情见DK247+173.41DK257+382.73路基人员、机械进场计划表DK247+173.41DK257+382.73路基人员、机械进场计划表序号机械设备2010年2011年2012年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月2月1挖掘机4 5 7 7 10 6 6 4 1 1 1 1 4 2推土机3 3 4 6 8 5 5 2 1 1 4 3刮平机0 1 3 3 3 2 2 2 1 1 2 4压路机1 1 3 5 6 5 5 2 1 1 4 5装载机1 2 3 4 6 5 5 3 3 2 2 1 4 6自卸汽车30 40 40 50 80 50 50 30 20 20 40 7施工人员45 55 60 160 200 160 160 120 110 60 80 40 80 8管理人员8 12 12 20 24 20 20 16 16 12 4 4 8 3、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3.1、拌和站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所使用混凝土均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后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混凝土拌和站设置于上墅村,站内配置具备自动计量系统、电脑控制、生产能力均为90m3/h混凝土拌和机2台。3.2、钢筋加工车间钢筋加工车间设置于拌和站内,为保证路基所用钢材质量,所有钢材成品、半成品均由拌和站内钢筋加工车间以工厂化方式进行生产,用平板车运至施工现场。4、生活及施工用水、用电 生活、施工用电从附近电源接口接用,施工用电配备 250KW发电机2台作为备用电源。生活用水利用当地供水网络,施工用水采用水车运至施工现场。5、施工测量、试验5.1、施工测量施工前已经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完成设计院提供控制网的复测工作,成果上报已经批复。DK247+173.41DK257+382.73段路基施工控制网布测和复核工作已经完成。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已经完成,成果上报已经批复。DK247+173.41DK257+382.73段路基高程控制网布测和复核工作已经完成。5.2、施工试验工地试验室设置在拌和站已建立完毕,并通过验收,颁发了试验资质证书。路基施工队配试验员一名,在工地试验室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施工现场试验工作。6、内业资料现场技术员、质检员负责路基施工内业资料的填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定期归档至分部资料室;施工现场测量、试验资料由负责该段路基的测量、试验人员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至分部资料室。内业资料工作由分部资料员负责督促实施。7、施工程序路基施工程序:(1)路堑桩板墙段:施工准备清表测量放样现场核对(开工报告批复)土方开挖至桩板墙顶面(同步施工边坡防护工程)桩板墙施工继续开挖至基底(同步施工边坡防护工程)基底检测基床底层换填A、B组填料(换填底部铺设复合土工膜,安放透水软管及预埋件)基床表层施工(埋设沉降观测桩)变形监测路基工程附属设施、防护及排水工程完善施工。(2)路堑片石混凝土挡墙段:施工准备清表测量放样现场核对(开工报告批复)土方开挖(同步施工边坡防护工程及位移监测桩埋设)基底检测片石混凝土挡墙施工、地基处理基床底层换填A、B组填料(换填底部复合土工膜,安放透水软管及预埋件)基床表层施工(埋设沉降观测桩)变形监测路基工程附属设施、防护及排水工程完善施工。(3)路堤段: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清表现场核对(开工报告批复)基底检测CFG桩褥垫层施工(埋设沉降观测桩)填筑A、B组填料(土工格栅及预埋件)基床表层施工(埋设沉降观测桩)变形监测路基工程附属设施、防护及排水工程完善施工。六、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1、路基工程地质条件核查在开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对地基首先进行地质资料详细核查主要包括:路基地基条件、低矮路堤及路堑基床条件及支挡结构基础条件、地基处理、取土场填料性质等。如地基土的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等有关单位,核实或修改设计。2、路堑开挖2.1、施工准备(1)施工前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及其它影响路基施工的建筑物,对施工有影响的提前拆除或改迁,同时注意开挖边界以外的建筑物是否安全。(2)开挖前,首先测量放线,依据设计挖深及边坡坡率推算测出开挖边界,并及早完成堑顶截水沟的修建。由高到低,从上而下,由外向里逐层开挖,最后刷坡至边坡线,严禁掏底开挖。(3)清除开挖区地表植被、腐植土及其它不宜作填料的土层,弃运于弃土场。(4)根据测设路线中桩、设计图定出路堑堑顶边线、边沟位置桩。在距路中心一定安全距离设置控制桩。对于深挖地段,每挖深3米,复测中心桩一次,测定其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坡率。(5)路堑开挖前以永临结合的原则,先修好临时排水系统,防止雨水浸泡路基。2.2、路堑开挖施工工艺(1)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清除表土施工截水沟挖运土方清理边坡复核控制桩重复挖运至设计标高地基处理检测(2)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见路堑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准备场地清理施工放样天沟施工机械开挖爆破开挖边坡修整边坡护坡、喷播植草等防护桩板墙、片石挡墙等支挡基床检验合格下一步工序路堑施工工艺框图2.3、开挖方法土质路堑及软石和强风化岩石路堑的开挖方法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开挖选择全断面分层开挖法,土方路堑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将土方挖运至弃土场,对土质坚硬地段采用推土机、松动器松土施工,遇岩层坚硬地段采用松动爆破施工。施工时边坡防护采取逐级支挡、逐级防护的方式进行。3、路堤填筑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作业程序进行,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整修验收阶段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填土区段检测区段碾压区段平整区段分层填筑碾压夯实检验施工准备基底处理路基整修摊铺平整洒水晾晒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3.1、基床以下路堤施工根据设计及补勘的地质情况按照设计或变更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地基加固处理完成后,按照设计和有关规范、规定对地基进行检测,在其符合客运专线对地基一般要求及设计要求后,才可进行上部填料的填筑。3.1.1、基床以下路堤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前,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做好土石方调配方案。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临时排水系统,基底、坡脚、填层面应及时做好排水处理,不得积水。(2)基底处理:路堤填筑前,先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并对基底进行翻挖压实,做到平整、密实,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测量放线:原地面处理完成后,进行施工放样,现场放出路基中线和边线、坡脚、边沟等具体位置,以指导施工。(4)填筑试验:为了确保路基填筑施工达到设计及验标的要求,确保工后沉降在允许范围内,在路基施工前,对各种填料进行填筑工艺性试验,以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所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与方式、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等施工工艺参数。(5)分层填筑: 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两结构物之间划为一个小施工区段,每10m设一组标高点,画在两侧放样的竹杆上,挂线控制每层松铺厚度。自卸汽车卸土,根据车容量和填筑厚度计算堆土间距,标点卸料,以便控制松铺层厚度,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超过试验填筑厚度。路堤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为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铺土工格栅处倒退卸土,防止压损格栅。(6)摊铺平整:采用推土机摊铺初平,平地机终平,每一层做成向两侧2%4%的横坡以利排水。为有效控制每层虚铺厚度,推土机摊铺好填料后,根据设置的标高控制桩(10m设一组)挂线检查摊铺厚度不得超过工艺试验确定的最大厚度,否则减料。在摊铺最后一层时,要注意调整下层的厚度,确保最后一层厚度不小于10cm。在进行上一层填料摊铺时,两层之间接头位置错开不少于3.0m。(7)洒水晾晒:填料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检测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再进行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采取洒水措施;当填料含水量较高时,及时进行翻晒。(8)碾压夯实: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按初压(静压)、复压(振压)、终压(静压)程序进行,先两侧后中间,曲线地段先内侧后外侧。振压时先慢后快,由弱振到强振。直线进退,相邻纵向碾压互压50cm,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2m。对观测元器件周围的填料,人工整平,小型机具夯实。对边坡处,碾压前先用履带式挖掘机压边部12遍。(9)质量检测:每层填土压实后,及时进行中线、标高、宽度、压实厚度及压实质量的检测,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才可填筑上一层。压实质量的检测指标有地基系数K30、压实系数K、孔隙率n等。检验合格后,需铺设土工格栅地段,按设计间距、宽度、方向进行铺设。填筑质量控制见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及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填料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土及粗砾土A、B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90110130压实系数K0.9-孔隙率n-<31%<31%基床以下路堤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中线至边缘距离±50mm2宽 度不小于设计值3横 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10)路基整修:包括路基面坡度、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路基整修要达到检验标准的要求。3.1.2、施工注意事项:(1)路堤基床以下路基按设计要求选用A、B组填料,其粒径不得大于6cm。(2)施工严格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3)路堤填筑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两侧超填加宽值不小于50cm,填筑完成后进行刷坡平整。(4)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但分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40cm,也不得小于10cm。(5)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不小于50cm。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4(两层渗水土之间)或D15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之间)的要求。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6)填料的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沿线路纵向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3.2、基床底层施工基床底层填筑施工应在基床以下路堤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同时也需要根据填料种类和施工机械选择长度不小于100m 的区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以确定各项工艺参数。基床底层填筑施工方法与步骤与基床以下路堤施工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填层厚度和压实标准有所提高。基床底层填筑在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大于40cm;当采用砂类土和改良细粒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基床底层压实质量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填筑质量控制见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及基床底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基床底层压实质量标准填料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土及粗砾土A、B组填料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40压实系数K0.95-孔隙率n-<28%<28%基床底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中线至边缘距离±50,0mm2宽 度不小于设计值3横 坡±0.5%4平整度不大于15mm5厚度±30mm4、地基加固处理4.1、CFG桩施工路基采用CFG桩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根据路基的地质特征及工艺性试验,全段CFG桩施工采用长螺旋钻孔芯管泵送混合料成桩的施工方法。P.O桩于桩顶面设置0.5m厚碎石垫层,垫层中铺设一层强度不小于110KN/m双向土工格栅, CFG桩采用普通P.O42.5及以上硅酸盐水泥。桩身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4.1.1、施工准备(1)核查地质资料,结合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2)测量放样,平整场地,清除障碍物。(3)对所用的水泥、粉煤灰、碎石及外加剂等原材料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并进行配合比选定。(4)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成桩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和参数。4.1.2、施工前的工艺试验在CFG桩大面积施工前,在现场选一块场地进行试桩,根据试桩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并对按设计要求(桩径、桩长、桩距)制成的桩进行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CFG桩施工前按照室内配方进行试桩4根。施工前的工艺试验主要是验证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成孔速率复核所选择的长螺旋钻是否适合该区域的地质情况及桩径与桩长;(2)结合该施工机具的走行速率、成桩速率,明确该种施工机具的工作效率,结合安排施工机械与人员;(3)明确该种施工机具对本区域地质在不同钻进深度时的工作电流;(4)明确混合料灌注过程中芯管的提拔速率;(5)验证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4.1.3、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施工放线:施工前,用测量仪器对钻孔进行放线,偏差符合设计及验标要求。桩机就位:调整桩机水平及垂直度,以达到最佳状态。成孔:长螺旋钻机成孔,一般先慢后快,成孔深度在钻杆上应有明确标记,成孔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确保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混合料的灌注:成孔至设计深度后,钻机停钻,并同时开始灌注混合填料,当混合填料充满钻杆芯杆后开始提升钻杆,边灌注混合料边提升钻杆至地表。桩机移位进入下一桩施工。其工艺流程图如下:钻孔至设计标高泵压混合填料拌和混合填料抽取混合填料样品制作试块移机至下一桩位桩机就位调平机身施工放线试 桩钻具提出孔口及清土配合比试验螺旋钻机成孔施工工艺流程图4.1.4、施工中的注意事项(1)长螺旋成孔施工应严格控制混合料坍落度在160200mm,混合料按C15混凝土配比。(2)严格控制拔管的速度,拔管速度太快,将会造成桩径偏小或缩颈断桩的现象,太慢桩顶浮浆较多、混合料离析,强度较低。 拔管速度由试桩确定,以保证工程质量,拔管速度要均匀。(3)保护桩长的设置:保护桩长应不小于50cm。(4)开挖及桩头处理:CFG桩施工完毕,待桩体达到一定强度(一般37d)后,可进行开挖。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设计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4.1.5、CFG桩施工质量检验及效果检验(1)过程检测:施工过程质量检验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混合料坍落度、桩数、桩位偏差、桩顶标高、褥垫层厚度及其质量和桩体试块抗压强度。桩位允许偏差:50mm、桩身倾斜不大于1%、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2)施工后质量检测:施工结束,一般成桩28d后进行桩身完整性、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CFG桩施工后土层也会得到挤密,强度会增加。桩间土检测:施工后取土做室内土工试验,考查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桩间土挤密:做现场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与地基处理前进行比较。(3)CFG桩身检测:成桩过程中,抽样做混合料试块,每台机械一个台班做一组(3块)150mm×150mm×150mm的试块,标准养护,测定28d抗压强度。桩身完整性:抽取不少于总桩数10的桩进行低应变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单桩静载试验测定桩的承载力,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2且不少于3根。CFG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见下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桩位(纵横向)50mm按成桩总数的10%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丈量2桩体垂直度1%经纬仪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3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4.2、岩溶注浆及嵌补4.2.1、岩溶注浆岩溶注浆的孔位布置有正方形与梅花形两种。对于覆盖型岩溶工程原则上以封闭土、石界面,形成隔水帷幕,阻隔上层滞水与岩溶水的联系。注浆过程中如遇溶洞,孔深至溶洞底板下1.0m。P.O泥采用P.O42.5水泥,水玻璃38-43Be,模数2.4-3.0。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对空的岩溶通道、较大溶洞和裂隙处,视具体情况先灌注中粗砂或稀的水泥砂浆对溶蚀腔体进行填充,再采用水泥浆液或双液注浆,全充填溶洞一般采用单液注浆,当岩溶十分发育、注浆量很大时,视需要采用水玻璃38-43Be进行双液注浆,注浆压力参数:灰岩中为0.1-0.3MPa,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1)注浆方式:采用分段前进式,先钻孔后注浆。(2)注浆施工:为了保证注浆施工作业顺利进行和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在注浆段前5m须加强路堑坡面防护。注浆顺序原则上遵循着“先外后内”、“跳孔注浆”、“由疏到密”的原则。注浆施工由外侧钢管开始注浆,最外层钢管注浆结束后再注内侧一环钢管。跳孔进行注浆施工,开始时注浆的浆液浓度要低一些,逐渐加浓至设计浓度。通过此种注浆顺序安排,有利于注浆施工的浆液在设计加固范围内的扩散,先注浆的浆体成为后注浆浆体的约束,而后注入的浆液对先前施工的浆体有起到增加致密度和填补注浆空白区的作用,利于防渗与加固的施工设计要求。待每个环节注完后,可钻2-3个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如未达到预期效果,应以小导管压注1:1的水泥浆液、水玻璃浆液补充注浆。注浆孔位要准确,定位偏差应小于5cm,孔底偏差不大于孔深的1%2%。拌浆时严禁纸屑等杂物混入浆液,拌好的浆液要经过过滤,未经过过滤的浆液严禁进入泵体,以防堵塞。注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泵口及孔口的压力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浆过程中,如发现孔口及工作面漏浆,要采取封堵,缩短胶凝时间及采用间歇注浆方式。做好钻孔、注浆纪录,为分析注浆效果提供依据。注浆结束后,要彻底的清洗泵体和管路,以保证下次注浆安全顺利进行。(3)注浆施工的结束标准: 注浆压力不小于0.5Mpa时,注浆段的进浆量不大于30升/min,维持时间不少于30min;岩层注浆时,孔口压力超过1.5Mpa时,进浆量很小。且达不到上述结束标准时,应清孔再次注浆。(4)注意事项:为保证质量,节省水泥用量,减少工程投资,在注浆液中掺入适当外加剂,但需要在现场进行对比试验。(5)注浆效果及技术要点:注浆前后,物探成果资料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前后,钻孔注水试验的单位长度吸水量对比,检查注浆效果。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应小于注浆前吸水量的35,且不存在明显漏水现象。钻孔检查,检查孔数为5,根据取芯浆液充填情况直观判断注浆效果。土层、裂隙溶岩、洞穴等必须杆钻取芯,岩芯采取率>90%,检查孔同时补浆孔。注浆顺序应自加固范围的周边向中间进行、先两侧后中间、先桥台尾部再其它部位、先大的溶洞再小的溶洞或裂隙。在有空洞时应先灌注机制砂或稀的水泥浆液(可含碎石)直至溶洞充填后再进行注浆,注浆孔应跳孔施钻,不应全部钻孔后再注浆,以免孔位串浆。应通过注浆前注水试验,来调整材料配比及注浆压力等工艺技术参数。注浆过程中应加强地面观测记录(水平位移、冒浆点的位置、地面沉陷等),注浆过程中应做好技术资料和基础数据记录、整理和工作分析。如在注浆过程中单孔注浆超过15吨水泥不见升压时,应考虑浆液浓度、添加粉煤灰双液注浆,必要时,间隔注浆。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准备测量定位钻孔检查岩芯、封口注水试验注浆注浆完成拌制浆液清孔遇空洞孔内注砂水灰比1:10.8:1先稀后稠注不满间歇6h以上再次注浆加压至于0.30.5Mpa岩溶注浆工艺流程图4.2.2、岩溶嵌补(1)基床范围以下,堆积物强度较低,依据计算进行换填或加固。(2)对溶洞无流动地下水且有充填堆积物,顶板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压浆进行处理,能够填充的先充填砂砾石或碎石,再进行压浆。4.3、换填施工4.3.1、施工准备 (1)在施工前首先采取物探和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测试方法进行地质核查。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提出变更设计。(2)设置永久性平面和高程控制基点,测定边界范围,便于开挖两侧排水沟,疏通排干地表积水。(3)清除场内杂物、杂草,按设计要求做好抽水、清淤、回填工作。路堤地段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出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4)施工前仔细查明地上、地下有无管线,提前拆除。 (5)人员及机械准备: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置整套的机械设备和相应匹配的管理人员、施工人员。4.3.2、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下层填筑分层碾压填料的运输与摊铺基底碾压挖除软土排水疏干测量放线换填施工工艺流程图4.3.3、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施工前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包括平面、高程控制桩点设置,换填范围界桩、高程测量与控制桩的设置等工作。(2)排水疏干:按永临结合原则,做好防排水设施。(3)挖除软土:采用挖装设备将需要换填的范围、深度内的非适应性填料挖出,并用自卸汽车运输到指定的弃土场。当换填深度较大时,就是不能一次开挖到位时,应顺路基一个方向留一定坡度。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防止超挖,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预留30cm-50cm土层采用人工清理。当挖至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时,应再挖几个探坑做试验,避免这层是砂层、粘土层之类的,如遇与设计地质不符合,应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当底部起伏较大时可设置台阶或缓坡,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4)基底碾压:采用合适的平整、碾压设备对换填基底进行平整、压实。(5)填料的运输、摊铺与压实:填料运到划分好的施工段后,每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用推土机初平后再用平地机整平,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纵向碾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压实。每层碾压完毕后,检测压实密度和孔隙率,下层的压实质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上层填料的施工。(6)下层填筑:上层换填地基各项指标检测合格,进入下层填料的施工。4.4.4、施工质量控制(1)排水措施保持通畅。(2)根据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要求对填料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并满足要求。(3)换填范围内的开挖与平整符合要求。(4)换填的范围和深度必须满足符合设计。(5)换填地基的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6)换填完成后应该立即进行边坡防护的施工,防止雨水侵蚀。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5.1、施工工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厚40cm,分2层填筑。级配碎石采用厂拌,自卸汽车运至施工现场,摊铺机摊铺,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级配碎石表层按“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四区段”即验收基床底层区段、搅拌运输区段、摊铺碾压区段和检测修整区段;“六流程”即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基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拌和运输区段检测修整区段摊铺碾压区段验收底层区段修整基床底层修整养护碾 压摊 铺运 输拌 和检测试验测量放样检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流程图5.2、施工准备(1)机械设备:铺筑现场配备自卸汽车、摊铺机、平地机、推土机、振动压路机、洒水车、平板振动夯等机械设备。(2)材料准备:级配碎石采用厂拌,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3)基床底层检查、施工放样:基床表层填筑前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符合要求后,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25米设一桩并在两路肩边缘0.30.5m设标示桩。水平测量时,在两侧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每层虚铺厚度。(4)工艺试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在正式施工前,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时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5.3、施工方法(1)拌和: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先调试设备,分两步进行混合料试拌。不加水进行混合料试拌,对拌和的混合料进行筛分检测,调整拌和设备,使其混合料颗粒符合验标要求,当原材料发生变化时,重新调试拌和设备。混合料级配符合规定后,加水进行试拌,测定含水量,拌和后的混合料含水量,视天气情况而定,如果气温较高应比最佳含水量高1%2%,以补充混合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的水分散失。(2)混合料运输:混合料运输采用自卸汽车,自卸汽车尽量用同一种型号。混合料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由于级配碎石材料的特殊性,容易在装料、运输和卸料过程中产生粗细料离析,因此,在装料时,拌和机出料口距车箱保持尽可能小的高度。(3)摊铺整形:底层摊铺采用平地机进行,顶层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采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摊铺时,经常检查控高钢丝和调整传感器,防止标示桩移位;保持整平板前的混合料高度不变,螺旋分料器80%的时间在工作状态,防止粒料离析。减少停机、开机次数,避免运料车碰撞摊铺机,设专人指挥卸料,在摊铺机料仓还余半仓料时,运输车及时缓缓接上料仓,慢速将料卸入料仓,卸完后立即开走。在摊铺过程中由人工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4)碾压:整形后,当表面尚处于湿润状态时立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蒸发较多,明显干燥失水,应在其表面喷洒适量水分,再进行碾压。用平地机摊铺时节,应用轮胎压路机快速碾压一遍,暴露的潜在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和整形。碾压时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碾压工艺、速度、遍数进行碾压。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由两侧路肩向中心碾压,曲线地段由内侧路主肩向外侧路肩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间重叠压实不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5)接缝处理:混合料全断面摊铺不留纵向接缝。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的衔接,从整形到碾压都进行搭接施工,搭接长度控制在一个桩位长度。每天施工最后一段时,在整形结束后,人工将末端修齐,放置与施工层压实厚度相同的方木,第二天施工时,去除方木将下承层清扫干净。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当天未压实的混合料,可与第二天摊铺的混合料一起碾压,但应注意此部分混合料的含水量,必要时,可人工补洒水,使其含水量达到规定要求。(6)检测试验:级配碎石的压实标准采用孔隙率n、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三项指标控制。碾压完的路基,按规定的频次测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进行第二层施工。(7)修整养护:当基床表层施工完后,进行表面整修,测定路基的中线、边线、标高,人工修整路拱,挂线整平。养护期间禁止任何车辆、机械行驶,防止扰动级配碎石。5.4、基床表层质量控制(1)原材料: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应符合下表规定,且不均匀系数U=D60/D10不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大于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料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在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其材料性能还应符合下列规定:粒径大于1.7mm的颗粒的磨耗率不大于30%;粒径大于1.7mm的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粒径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不得含有黏土及其他杂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表方孔筛孔边长(mm)0.10.51.77.122.431.545过筛质量百分率(%)01173213464175679182100100(2)拌制、贮存、运输:级配碎石必须厂拌生产,拌和设备应计量准确;在堆料场地,要防止粘土、杂质及粉尘渗入,确保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清洁,铲装时,要防止将泥土铲入;装车前,车内要进行清扫,车箱应当严密,防止小颗粒渗漏;铺设前若发现颗粒离析,应进行适当有效的搅拌后再铺设。(3)压实质量: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按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标准的要求控制。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标准线路等级填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