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发电水泵房基坑施工方案.doc
循环水泵房土方开挖专项方案目 录一、编制依据3二、概况3(一)、工程概况3(二)、工程地质概况4(三)、本工程基本目标4(四)、工程内容概述4三、方案设计概述4(一)、基坑开挖深度4(二)、基坑侧壁安全等级5四、基坑设计与施工5(一)、坡率法设计与计算5(二)、土方开挖6(三)、边坡施工与维护8(四)、基坑回填程序8五、基坑工程现场监测9(一)、监测目的9(二)、监测内容9(三)、测点布置10(四)、观测方法10(五)、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10六、施工组织机构11(一)、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11(二)、组建项目经理部11七、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文明施工12(一)、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12(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13(三)、安全生产14(四)、文明施工16(五)、防火安全16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6(一)、土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7(二)、工程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7九、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17(一)、应急管理体系17(二)、应急准备18(三)应急措施18十、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19十一、资料整理20一、编制依据(一)、某某有限公司1000万件/年制动鼓铸造项目余热发电工程循环水泵房施工图纸和其他有关资料。(二)、国家及地方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法律、法规及政府授权管理部门的规定及要求等。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J220-2002)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J50300-2001)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J119-2001)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二、概况(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某某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监理单位: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国十九冶集团公司成都设备工程分公司工程名称:某某有限公司1000万件/年制动鼓铸造项目余热发电工程循环水泵房质量等级:合格 该工程为框排架结构,建筑物长24.5m、宽27.55m、高9.3m、基坑深度为6.8。基础为桩基础、池子底板标高分别为-5.9、-6.7米。(二)、工程地质概况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依地层岩性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现分层描述如下:1)素土层2)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特征值180KPa3)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地基承载特征值280KPa (三)、本工程基本目标工期目标:严格按照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完成本工程深基坑施工任务。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合格,达到设计图纸、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安全目标:施工过程中无伤亡事故,排水与支护系统安全可靠,后续工程顺利施工。文明施工:各工序施工应达到工完场清,不影响文明工地的目标实现。消防保卫:遵守施工现场消防、保卫管理规定,不发生火灾,不出现偷盗、丢失及施工成品破坏现象。(四)、工程内容概述1、本次工程需完成的工作内容:1)实施循环水泵房基坑开挖与回填2)基坑坡顶设置地表围栏3)对深基坑进行动态监测工作2、需建设单位协助完成的工作内容:1)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清理地上地下障碍物;2)施工现场最近位置提供至少两个测量放线控制点。三、方案设计概述(一)、基坑开挖深度根据施工图和现场总平面图,各基坑开挖深度情况见下表。基坑开挖建筑物名称±0.000绝对标高(m)底板顶设计标高(m)部位基坑开挖平均深度(m)泵房1065.8-6.7B轴-C轴6.8水池1065.8-5.9A轴-B轴6(二)、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环境及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等因素,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边坡技术规范(B50330-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综合确定情况见下表。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情况表基坑部位边坡高度H(m)边坡类型地下水情况破坏后果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泵房6.8土质边坡无渗水不严重二级水池6土质边坡无渗水不严重二级四、基坑设计与施工(一)、坡率法设计与计算1、根据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物环境特征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本工程基坑开挖以现地表标高为参照系,基坑使用自然放坡,放坡比例为1:0.8,放坡位置为C交1-5轴,1交A-B轴、5交A-B轴和1交B-C轴、5交B-C轴。C交1-5轴开挖深度6.8米、放坡坡宽为5.1米。1交B-C轴、5交B-C轴开挖深度6.8米,放坡坡宽为5.1米。1交A-B轴、5交A-B轴开挖深度6米、放坡坡宽为4.5米。基坑开挖放坡图(二)、土方开挖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后,挑出排水明沟并挖出集水井,以备雨水的排除。协调好各施工队伍衔接关系,全面完成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求,控制施工质量与安全。1、土方开挖程序1.1、土方开挖的总体顺序和方法本工程土方开挖较深,基坑的土方采用分层分步机械开挖,分层厚度由各基坑开挖深度确定,基坑开挖时应注意保护底板下的原状结构,机械开挖深度控制在基坑底标高以上300mm处,其余由人工清除。当基坑挖至-6.8米处时开始进行桩基开挖、桩头破除,基槽挖好后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共同验槽,验槽合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1.2、 机械开挖的方法主要机具:挖土机械有: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20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1.3、作业条件:(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4)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5)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1.4、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防桩位测量放线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层分步开挖挑出排水明沟和集水坑修边和捡底(1)根据提供的有关资料及现场调查,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和现场实际调查,做出边坡稳定性验算分析后实施该方案通。根据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即时情况随时做好基坑围护准备。开挖基坑土方时,由北向南分两层开挖,用自卸汽车运至3km外的建设单位指定的弃土场,挖至基坑底部设计标高上300mm停止开挖,人工修边捡底。(2)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3)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4)修帮和清底。在距槽底设计标高300m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5)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1.5、人工捡底的方法基坑形成后根据已建立的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桩,将轴线标高引测于坑内,并在坑内建立临时轴线控制网,测放出基础垫层外框线,作为人工捡底的依据,人工捡底应采用锹镐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应注意基底标高,防止超挖,人工开挖前应邀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监等部门进行验槽。(三)、边坡施工与维护组织人员跟踪施工,机械挖出边坡后,立即用铁锹修平边坡,对不稳定的悬块或虚土及时铲除。本工程经边坡稳定分析计算,各基坑边坡稳定均满足设计要求,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应加强对边坡的保护。 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保证施工中工作人员的安全。(四)、基坑回填程序1、主要机具:1.1、装运土方机械有: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1.2、碾压机械有:平碾、羊足碾和振动碾等。1.3、一般机具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铁锹、钢尺等。2、作业条件:2.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合理地确定填方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2.2、填土前应对填方基底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中间验收,合格后要作好隐蔽检查和验收手续。2.3、施工前,应做好水平高程标志布置。2.4、确定好土方机械、车辆的行走路线,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加宽等准备工作。3、工艺流程:基坑底地坪上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3.1、填土时应先清除基底的机杂物。3.2、检验土质。回填土采用中粗砂,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3.3、填土应分层铺摊。回填土时应素土分层予以夯实,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500mm,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超过200mm压实系数>0.94。3.4、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重叠0.5l.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3.5、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3.6、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3.7、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3.8、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五、基坑工程现场监测(一)、监测目的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构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二)、监测内容本次现场观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边坡顶部的水平与竖向位移;2、地表裂缝(1.0H范围内);3、自然环境(雨水、气温、风力等);4、地下水位的变化。(三)、测点布置1、基准点的布设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距基坑周边应不少于5H(H为基坑开挖深度),也不宜少于30-50米,且数量不应少于2点。根据现场条件,以打入地下1.5米深直径大于28的钢筋,同时用混凝土将其保护好,每次观测前进行相互校核,确定未被移动后才施测。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根据周围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基坑四周均设置4个观测点,以打入地下1.5米深直径大于28的钢筋,同时用混凝土将其保护好。(四)、观测方法1、观测仪器的选用沉降观测所用仪器使用DS1型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铟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二级沉降观测。支护结构位移观测采用DJ23型经纬仪,二级位移观测。2、执行的规范和规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3)建筑地基基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五)、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1、通过对监测取得的数据及时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基坑边坡的沉降变形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同时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2、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3、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应由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4、在监测工作完成后,由监测人员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六、施工组织机构为实现本工程施工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本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管理体制。(一)、施工管理体制的设置原则1、形成一定权威性的统一指挥系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工程按要求顺利完成。2、根据本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建立管理组织。3、采用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经济合同手段辅助以部分行政手段,明确各方面责、权、利。(二)、组建项目经理部本工程拟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委派我公司实践经验丰富和管理水平高的同志担任项目部主要负责人,选聘技术、管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工长组建项目部。项目管理层由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工程部技术部、质安部、材料部等成员组成,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公司的指导下,负责对本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成本等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对各生产施工要素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项目经理部对过程项目进行计划管理,计划管理主要体现在工程项目综合进度计划和经济计划。进度计划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施工进度控制计划,设备供应进度计划,竣工验收进度计划。经济计划包括:劳动力计划,施工机具计划,工程项目降低成本措施及降低成本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利润计划等。作业层人员的配备:施工人员均挑选有丰富施工经验和劳动技能的正式工和合同工组成作业班组,挑选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好的正式职工带班。为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指令畅通有效,工作安排采用“施工任务书”的形式。要求签发人和执行人签字,项目经理层做为执行的监督者。施工任务书的工作内容完成后由签发人封闭并签字,如未能封闭必须找出原因并对执行人进行处罚。工程部: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运行记录,水电施工现场指挥,直接管理和指挥班组施工生产。技术部:方案制定,资料整理,材料送检。质检部:质量检查、质量预控、质量验收。安全部:安全检查、文明施工、生活卫生检查、现场保卫和食堂管理。材料部:材料采购、装卸、保管、发放。七、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文明施工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组织保证。(一)、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防范要点1、本项目安全目标确定为“六无”即:(1)无工伤死亡事故;(2)无拆迁工程事故和设备安装工程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3)无基坑坍塌事故;(4)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5)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6)无1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故。2、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八个方面(1)防高处坠落事故; (2)防基坑坍塌事故:(3)防起重伤害事故; (4)防触电雷击事故;(5)防机械伤害事故: (6)防行车交通事故;(7)防火灾事故; (8)防台风洪灾事故;(二)、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责任制1、建立完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召开安全分析会议,分析安全保证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积极推动项目经理部全面安全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2、建立健全安全自检制度项目经理部建立二级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设质量安全部,配2名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施工班组设专职安检员、兼职安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分别实施检查任务。同时认真接受建设单位安全监督和监理单位的监理,接受社会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督。 3、编制详细的安全生产计划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实施性安全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复杂、施工危险性大、多发易发事故的高处作业、深基坑开挖等施工项目,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4、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由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或专项进行书面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工程师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针对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兼)职安全员、领工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以及新工上岗、工人变岗和改变工艺等进行培训教育。6、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参加检查人员,经理部每旬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应视工程情况如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采取新工艺、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而进行检查,并要有领导值班,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7、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安全的奖惩办法(1)项目部预留安全奖金(保证金),按完成工程量及施工安全情况奖惩兑现。(2)制定详细的对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领导班子、先进个人的奖励办法。(3)制定详细的对项目经理部、项目部领导班子、责任个人的伤亡事故的经济处罚办法。8、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实际作业情况,建立开挖、车辆运输、机械操作、用水、用电等所有实际发生的各种作业的规章制度,并广泛宣传,做到人人皆知。根据国家有关安全防护规定,结合自己实际经验,编印内容齐全的安全防护规程袖珍手册,人手一册,认真学习掌握,确保安全。(三)、安全生产1、施工前,应清除施工操作范围内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压实机械行驶道路。2、所有成孔设备电路要架空设置,不得使用不防水的电线或绝缘层有损伤的电线。电闸箱和电动机要有接地装置,加盖防雨罩;电路接头要安全可靠,开关要有保险装置。3、施工现场内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专管,电气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电气安装后经验收合格才准接通电源使用;多级作业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机和一闸多用;施工现场电线、电缆必须按规定架空,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4、施工现场由醒目安全标志,在转角、基坑入口处挂有安全警示牌。5、土方开挖施工作业时严禁碰撞支护结构及排水系统。6、当基坑施工深度达到2m时,对坑边作业已构成危险,按照高处作业和规定,基坑周边设防护栏杆。搭设的护栏从选材、搭设方式和牢固程度上都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其基坑邻边防护要求详见如下示意图。7、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坑边堆置材料包括沿挖土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不应离槽边过近(本设计要求1.00米)。8、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槽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土质情况经计算确定(本设计要求1.00米)。9、上下通道:基坑施工作业人员上下基坑必须设置专用通道,不准攀爬边坡、脚手架,以确保安全。其攀登设施视条件可采用梯子或专门搭设,其构造必须牢固可靠,符合高处作业规范中攀登作业的要求。10、机械作业与人工作业配合操作时,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半径内。11、深基坑施工中形成立体交叉作业时,上下设置隔离层,并合理设置人员、运输通道,垂直作业与设备也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检查,防止坠物伤害。12、夜间施工或者自然光线不足的场所进行工作,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13、施工中发现事先未预料到的各种管线、防空洞、井、穴或不能辨认的物品时,应停止施工,及时报告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四)、文明施工1、成立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到人;建立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奖罚制度。2、对于永久性道路及绿化带的占用,提前与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同时要自觉加以维护,不得随意损坏,经常维护清理,保护环境,减少施工污染。3、施工现场主要入口设置警卫室和标志牌,大门横幅书写单位名称,竖幅书写体现企业精神、经营宗旨、管理目标、奋斗方向等内容。4、现场要用彩钢板进行维护外至路面,不准堆放机械材料、杂物等,维护外5米要保持清洁,设专人负责打扫。5、场区内路面平整,不积水,有排水设施。6、现场仓库要清洁、材料摆放整齐有序,账目齐全、清楚。出入库手续完善。7、施工现场有消防制度、消防领导小组,消防设施齐全,要有明确管理制度。8、加强文明施工教育,强化现场每个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9、进入工地服装应整洁,必须佩带工作卡。10、保持作业场所整洁,要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不能随意抛洒物料;物料要堆放整齐。11、在工地禁止嬉闹及酒后工作;应互相帮助,自尊自爱,禁止赌博等违法行为。12、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五)、防火安全1、吸烟应在指定“吸烟点”,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以免引起火灾。2、禁止在宿舍使用煤油炉、液化气炉以及电炉,电热棒、电饭煲、电炒锅、电热毯等电器。3、发现火情及时报告。八、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土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土方施工应按进度要求及施工方案进行,严禁随意调整挖土顺序及开挖深度,保证基坑安全;2、施工机具在进场前应做好保养及维修工作,不得因设备事故影响施工进度;3、运土车辆在现场应停放整齐,保证施工现场的有序作业;4、出场车辆应在专设卫生区进行平整和清扫,严禁遗撒和遗落;清扫区应铺设草帘子;5、施工现场及门口附近应由专人保洁、洒水;6、设置专职安全员,文明施工。(二)、工程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起始依据校验为确定定位依据点是否准确可靠,对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在使用前进行业内核算与外业校测,其限差要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3.2.4条有关规定,发现问题及时与甲方联系解决。2、场区内控制测量在甲方进行校核后,依据复测无误时交桩资料,施工平面图计算各轴线拐点的坐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定位,放样精度应满足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6.3.4条有关规定。3、施工测量轴线及点位定位时,设站于拐点,后视桩轴线方向,依据放线间距排桩定位,间距允许误差为±20mm。高程测定,允许误差为±10mm.九、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本工程为基坑开挖与回填,现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出基坑开挖与回填过程中的应急预案,具体如下:(一)、应急管理体系1、施工现场实行层层安全把关的原则,实行公司项目部、施工队安全管理制度,项目部及施工队各设置专职安全员。2、施工过程中现场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施工前对10名工人进行应急救援培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立即参与救援。(二)、应急准备1、应急材料准备见下表所示:序号名称数量用处1挖掘机1台堆土及荷载2土方100m3堆土临时加固3钢筋10T对边坡进行加固4洋镐20把救援时挖土5铁锹20把救援时挖土6手推车10辆救援时挖土应急材料准备2、施工前进行安全教育制度,各级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有关规范组织施工。3、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开挖,严禁超挖。4、挖掘机保持24小时在现场,并随时做好应急准备。5、保证现场堆土不少于100m3。6、后续结构施工过程中,距离边坡10米范围内地面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20kpa。7、基坑边坡施工完成后,大雨或暴雨过后,及时进行边坡观测,随时掌握边坡动态。(三)应急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因土质较松散而发生局部土体不稳定时,可采取的方法有:1)视土质情况减小土方开挖深度和开挖长度;2)可在土方开挖后立即喷射一层40mm厚的砂浆或混凝土;3)若不稳定土体已塌落,视塌落土体大小用编织袋或草袋等物体装土填充密实后,挂钢筋网并进行压力注浆,再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2、边坡位移发生突变,地面产生较大裂缝,位移未有收敛迹象,处理时立即向施工现场安全负责汇报,即向应急组长和副组长汇报。1)立即组织封锁该区路面,禁止各种车辆及无关人员通行;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场;2)通知技术负责人到场,立即采取坡后卸载,坡脚堆土压重或内支撑等方法减缓边坡位移;3)由负责观测并缩短边坡监测周期并随时上报监测结果;4)由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分析事故原因,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避免事故继续恶化,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十、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1、一旦基坑出现塌方等不可预知危险时,现场人员立即呼叫周边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2、组长现场指挥救人,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副组长现场指挥;如由人员发生事故,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并组织其它人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组员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土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3、负责拨打急救电话“120”或“999”,及时就近将伤员送往医院。同时通知总公司、公司以及总包方的有关领导,增大救援力度,积极营救伤员;4、指挥工人救援伤员;5、负责人工呼吸和包扎伤口;6、负责事故后进一步的安全检查及防护,防止事故扩大。7、事后处理工作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反之此类事故再次发生;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5)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十一、资料整理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有关章节进行整理,对有关资料的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