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公路毕业设计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

    • 资源ID:1292916       资源大小:1.18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路毕业设计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设计题目:某某二级公路01标段施工图设计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年 级:xx专 业:土木工程姓 名:xx学 号:xx指导教师:xx 某某 年 5 月 11 日摘要本段公路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属化夏系第二隆起带,由起点向东地形起伏逐渐加大,沿线所经地区沟谷发育,河谷及台地多为水田及旱田,山地多为天然次生林及小面积人工林。沿线以旱田为主,在黄泥河流域内有部分水田。沿线除越岭山地为灌木林及次生林外,余均为季节性农作物。根据本路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和交通量,结合本路的功能,性质几自然状况,公路等级确定为二级公路标准,全线采用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60km/小时。路线线形设计,尽量与实际地形,地貌及周围景观相协调,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线诱导好,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力求纵横配合,线形流畅。2.计起点里程桩号为K0+000终点里程桩号为K2+215.592,全线长2.215公里,路线主要经过重丘区。本标段设了4个圆管涵和2个小桥梁。路基宽度采用10米,路面宽度采用2x3.5米,硬路肩采用2x0.75米,土路肩采用2x0.75米,行车道横坡度设为1.5%,路肩横坡度设为3%。为了顺利的将路基范围内的路面水排出,在路堑两侧设置了边沟。路面设计根据公路等级,以及该路在公路网中的作用,且依据沿线材料种类、数量、质量按照BZZ100重型标准轴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厚度由路面结构图标明。本设计中采用了CAD2004道路软件,较好的完成了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及路基土方、占地等的计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通量;二级公路Abstract this section of roads are situated at southeast Jilin Province west side natural scenery beautiful Changbai Mountain, is the summer is the second upheaval zone, enlarges gradually by the beginning to the east hypsography, passes through the local run-off ditch growth along the route, the river valley and the terrace many for the paddy field and the dry farmland, the mountainous region many for the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and the small area planted forest. By the dry farmland primarily, has a part of paddy field along the route in the Huangni River basin. Besides more range mountainous region is along the route the scrub forest and the secondary forest, Yu Junwei seasonal crops. According to this road's in highway network function and the volume of traffic, unifies this road's function, nature several natural conditions, the highway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for the second-class road standard, uses the two-lane on all fronts, the computation running speed 60km/hour. The route geometric design, as far as possible with the actual terrain, the landform and periphery the landscape is coordinated, linear continuously, the target is balanced, the line of sight induces, in the resilience increases in not the big situation to use the high target as far as possible, makes every effort vertically and horizontally to coordinate, linear smooth. 2. location beginning course station number is the K0+000 end point course station number is K2+215.592, the entire line long 2.215 kilometers, the route mainly passes through Zhongqiu District. This sign Duan She 4 circular pipes have contained with 2 small bridges. The roadbed width uses 10 meters, the surface width uses the 2x3.5 rice, the hard road shoulder uses the 2x1.75 rice, the unprotected shoulder uses the 2x0.75 rice, the lane transverse grade supposes is 1.5%, the shoulder slope supposes is 3%. For smooth discharges the roadbed scope's in road surface water, was cutting the both sides to establish the side ditch. Pavement design basis highway classification, as well as this road's in highway network function, and rests on along the route the material category, quantity, the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BZZ-100 heavy standard axle load, uses the asphalt coagulation earthen road pavement, pavement structure level thickness marks by the road surface structure drawing. In this design has used the CAD2004 path software, good has completed the path even, vertical, the horizontal design and the roadbed folk recipe, the occupying land area and so on computation, raise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greatly.Key word The plane design; the vertical section design;Volume of traffic;class II highway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一章 概述1.1设计依据及过程1.2 路线起、终点及工程概况11.3沿线地段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1.4设计方案拟订21.4.1路线线形设计1.4.2路基横断面设计1.4.3路基路面设计1.4.4路面设计21.5计算机的应用情况1.6设计标准第二章 路线设计42.1路线说明2.1.1沿线地段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1.2设计方案拟订2.2路线设计2.2.1基本设计资料2.2.2 选线52.3 设计原则和设计指标2.3.1平面线型设计2.3.2纵面线型设计2.3.3平纵线型配合2.4设计计算说明82.4.1平面设计复核:(圆曲线复核)2.4.2纵断面设计第三章 路基设计3.1路基设计说明3.1.1设计原则3.1.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3.1.3路基防排水及防护3.1.4取土、弃土设计及环保3.2路基设计3.2.1基本设计资料3.2.2设计原则及设计指标:3.2.3设计计算说明3.2.4防护设计第四章 路面设计4.1设计资料4.2设计原则及相应设计指标4.3沥青路面设计4.3.1轴载分析4.3.2轴载换算4.3.3结构组合与材料选用4.3.4设计指标的确定4.3.5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4.3.6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4.3.7防冻层厚度检验4.4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4.4.1交通量的分析4.4.2初拟路面结构和材料参数4.4.3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4.5防冻厚度检验和接缝设计第五章 排水设计5.1设计资料5.2设计原则5.3相应的设计指标5.4截水沟设计5.5边沟设计5.6排水沟设计第六章 平面交叉设计6.1 交叉口设计原则6.2 交叉口形式选择6.3 交叉口平面设计6.4 交叉口立面设计6.4.1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目的6.4.2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原则6.4.3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第七章 施工组织设计7.1工程概况7.1.1工程简介7.1.2 主要工程量7.2 施工总安排7.3 路基施工7.3.1 测量放样427.3.2 清理场地7.3.3 路堤施工参考文献结论附录一 外文文献附录二 中文文献致谢第一章 概述 1.1设计依据及过程本段公路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属化夏系第二隆起带,由起点向东地形起伏逐渐加大,沿线所经地区沟谷发育,河谷及台地多为水田及旱田,山地多为天然次生林及小面积人工林。沿线以旱田为主,在黄泥河流域内有部分水田。沿线除越岭山地为灌木林及次生林外,余均为季节性农作物。根据本路在公路网中的作用和交通量,结合本路的功能,性质几自然状况,公路等级确定为二级公路标准,全线采用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60km/小时。路线线形设计,尽量与实际地形,地貌及周围景观相协调,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线诱导好,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力求纵横配合,线形流畅。 1.2 路线起、终点及工程概况此次设计起点里程桩号为K0+000终点里程桩号为K2+215.592,全线长2.215公里,路线主要经过平原区。本标段设了4个圆管涵和2个小桥梁。路基宽度采用10米,路面宽度采用2x3.5米,硬路肩采用2x0.75米,土路肩采用2x0.75米,行车道横坡度设为1.5%,路肩横坡度设为3%。为了顺利的将路基范围内的路面水排出,在路堑两侧设置了边沟。 1.3沿线地段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次施工图设计结合构造物布设、平纵面配合等方面作了优化组合,全长2.215公里。本项目路基填料可从路线两侧范围内取土,沿线有丰富的筑路材料,如中砂,粗砂,砂砾,石料,生石灰等。 (1)地形、地质:经过调查区域地质资料,路线地区第四系地址,根据野外地质勘探,地层性为第四系冲击物覆盖,沿线为冲击洪积层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砂砾层组成,现场调查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2)气候、水文: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市区年平均气温4.6 ,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路线通过地区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每年7月至8月是雨季,此间是土方施工的最不利季节。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是施工的黄金季节。但秋未、冬初季节,路面经常出现雨后结冰,景响行车安全。冬季漫长而寒冷,冻胀和翻浆为公路主要病害。 (3)设计时注重与自然景观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在路线平面和纵断面施工图设计时,综合考虑地形、地物、地质、桥位、水利设施、县乡路网、和地方发展等因素,尽量做到少拆房屋、电杆、少占良田、少砍伐树木,并尽可能的保持原有水利排灌设施和地方道路网的完整性。 b充分考虑将来道路网规划,在路线平纵面线型组合设计时,注重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使道路成为自然的一条风景带。 c加强沿线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改善道路行车环境,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1.4设计方案拟订 1.4.1路线线形设计本次平曲线设计设置3个交点,半径最大设为300米。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考虑填挖平衡,满足最小纵坡0.3%,此为限制拉坡的基本因素,此次纵断面设计了5个变坡点,半径最大设为4000米,直线纵坡、长度均已达到标准要求。 1.4.2路基横断面设计 路基横断面设计主要采用“戴帽子”的方法,为了便于排水,设置了边沟。 1.4.3路基路面设计 根据纵断面设计成果,得到相应的填挖高度,路面宽度采用2x3.5米,硬路肩采用2x0.75米,土路肩采用2x0.75米;路拱横坡度为1.5%,土路肩坡度为3%。平曲线按照规范要求设超高,平曲线半径不大于250米,做加宽设计,土石方数量采用平均断面法进行计算。 1.4.4路面设计根据公路等级,以及该路在公路网中的作用,且依据沿线材料种类、数量、质量按照BZZ100重型标准轴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设计,路面结构层厚度由路面结构图标明。 1.5计算机的应用情况道路设计中采用了CAD2004道路软件,较好的完成了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及路基土方、占地等的计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6设计标准(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2)公路工程技术规范(JTJ0112006)(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一2006)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 502004) (5)其他: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等。 第二章 路线设计 2.1路线说明2.1.1沿线地段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地理特征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次施工图设计结合构造物布设、平纵面配合等方面作了优化组合,全长2.215公里。本项目路基填料可从路线两侧范围内取土,沿线有丰富的筑路材料,如粘性土、石灰、碎石、等。 (1)地形、地质:本段公路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属化夏系第二隆起带,由起点向东地形起伏逐渐加大,沿线所经地区沟谷发育,河谷及台地多为水田及旱田,山地多为天然次生林及小面积人工林。沿线以旱田为主,在黄泥河流域内有部分水田。沿线除越岭山地为灌木林及次生林外,余均为季节性农作物。按山岭重丘区进行设计,土质为粘质土。 (2)气候、水文: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市区年平均气温4.6 ,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路线通过地区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每年7月至8月是雨季,此间是土方施工的最不利季节。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是施工的黄金季节。但秋未、冬初季节,路面经常出现雨后结冰,景响行车安全。冬季漫长而寒冷,冻胀和翻浆为公路主要病害。 (3)设计时注重与自然景观及周围环境的协调,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a在路线平面和纵断面施工图设计时,综合考虑地形、地物、地质、桥位、水利设施、县乡路网、和地方发展等因素,尽量做到少拆房屋、电杆、少占良田、少砍伐树木,并尽可能的保持原有水利排灌设施和地方道路网的完整性。b充分考虑将来道路网规划,在路线平纵面线型组合设计时,注重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使道路成为自然的一条风景带。c加强沿线交通工程及安全设施,改善道路行车环境,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2.1.2设计方案拟订 本次平曲线设计设置3个交点,半径最大设为300米。在纵断面设计过程中考虑填挖平衡,满足最小纵坡0.3%,此为限制拉坡的基本因素,此次纵断面设计了5个变坡点,半径最大设为4000米,直线纵坡、长度均已达到标准要求。 2.2路线设计 2.2.1基本设计资料 (1)地形,地貌:本段公路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属化夏系第二隆起带,由起点向东地形起伏逐渐加大,沿线所经地区沟谷发育,河谷及台地多为水田及旱田,山地多为天然次生林及小面积人工林。沿线以旱田为主,在黄泥河流域内有部分水田。沿线除越岭山地为灌木林及次生林外,余均为季节性农作物。 (2)地质、地震及水文情况:经过调查区域地质资料,路线地区第四系地址,根据野外地质勘探,地层性为第四系冲击物覆盖,沿线为冲击洪积层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砂砾层组成,现场调查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土样物理指标:靖宇段天然含水量为26.7、液限36.8、塑限21.5、孔隙比0.683、塑性指数15.3、液性指数0.34;朝长段天然含水量为24.4、液限37.4、塑限21.7、孔隙比0.60、塑性指数15.7、液性指数0.17。 (3)气候: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市区年平均气温4.6 ,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路线通过地区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每年7月至8月是雨季,此间是土方施工的最不利季节。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施工的黄金季节。但秋未、冬初季节,路面经常出现雨后结冰,景响行车安全。冬季漫长而寒冷,冻胀和翻浆为公路主要病害。2.2.2 选线2.2.2.1选线原则(1)沿河线沿河线应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换岸地点三者间的关系。河岸选择:路线应选择在地形宽坦,有阶地可利用,支沟较少,沟长较短,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样。积雪和冰冻地区,应该选在阳坡的迎风的一岸。除汽车专用路以外,一般公路可选在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以方便群众。跨河换岸地点:应慎重选择跨河桥位,处理好桥位与桥头路线的关系。线位高低:路线一般以低线位为主,但必须做好洪水位的调查,一保证路基稳定和安全。以下列局部地段应注意:临河陡崖地段的突出山嘴,可考虑采用深路堑或短隧道方岸:对迂回河弯地段,可考虑改河方案,以提高路线技术指标。通过水库地区时,应考虑水库坍塌,基岸沉陷的影响,以确保路基的稳定。(2)越岭线越岭路线选线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的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垭口选择:垭口是越岭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情况先,应综合地质,气候,地形等条件,从可能通过的垭口中,选择标高较低和两侧利于展线的垭口。对于垭口虽高,但是山体薄窄的分水岭,采用过岭隧道方案有可能成为更合适的越岭位置时,应予以比较选择。过岭标高:过岭标高是越岭线布局的重要的控制因素,不同的标高会出现不同的展线方案。除工程地质不良和宽而厚的垭口外,一般可用深挖方式过山岭,当挖深在25-30以上的时候,应与隧道方案做比较。垭口两侧展现方案:首先应考虑自然展线,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回头展线。回头展线应尽量利用山谷,支脉和平缓的山坡等有利地形,并应尽量避免在一个山坡上布设较多的相距很近的回头展线。越岭路线的纵坡应立求均匀,平均纵坡及纵坡长度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特殊情况下设置反坡,应予以比较论证。(3)山脊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也不悬殊的时候,可采用山脊线。选线的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控制垭口的选择:分水岭方向顺直,起伏不大时,每个垭口均可暂定为控制点;地形复杂,起伏较大且较频繁,各个垭口高低悬殊时,宜以低垭口为控制点,突出的高垭口可以舍去;在支脉横隔时,对相距不远,并排的几个垭口,应选择其中一个与前后联系条件较好的垭口作为控制垭口。侧坡的选择:当分水岭宽阔,起伏不大时,路线以设在分水岭顶部为宜。如需要将路线设在两侧山坡时,应选择坡面较整齐,横坡较缓,地质,水文情况良好,积雪,冰冻和支脉分布较少的一侧。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两控制垭口之间应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平缓。若控制垭口间平均坡度超过规定,则应视具体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深挖,旱桥,隧道等工程措施,也可利用侧坡,山脊有利地形展线。2.2.2.3路线选定设计的道路为二级道路,本段路的地形比较平坦。选线考虑的问题不是很多。主要就是沿线地区有大面积的农田及灌溉区,应从经济方面考虑选线。尽量做到少占地,合理、经济的设置布线。 2.3 设计原则和设计指标 2.3.1平面线型设计平面线型的设计必须于地形,地物,环境,景观等相协调,同时应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面线性相互配合。直线,圆曲线, 回旋线要灵活的应用,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转角处尽量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以确保行车的通畅。相关的二级公路的设计指标如下:山岭重丘区二级道路的一般最小半径为100m,极限最小半径为60m。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应采用大于等于一般最小半径值。圆曲线最大半径<10000m。在地形适应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大半径,但不要超过最大半径。当使用缓和曲线时山岭重丘区二级一般公路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35m。山岭重丘区二级一般公路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2.3.2纵面线型设计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设计成视觉连续,平顺而圆滑的线形,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起伏;相邻纵坡之代数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在的竖曲线半径;纵坡以平、缓为宜;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另竖曲线设计时就考虑挖填平衡,尽量使挖方运作就近设计指标。相关的设计指标:山岭重丘区二级一般公路最大纵坡为7%。山岭重丘区二级一般公路最小纵坡为0.03%。 表2-1竖曲线最小半径 竖曲线线形极限最小半径(m)一般最小半径(m)最小长度(m)凸形1400200050凹形450700120 2.3.3平纵线型配合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合成坡度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尽量避免出现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相应设计指标:合成坡度的控制应与线形组合设计相结合。有条件时,一般最大合成坡度不宜大于10,最小合成坡度不小于0.5。 2.4设计计算说明2.4.1平面设计复核:(圆曲线复核) (1) 交点及圆曲线计算:对于未设置缓和曲线的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 式中:T切线长(m) L曲线长(m) E外距(m) J校正值(m) R曲线半径(m) 转角(°)。 圆曲线1 转角C23°0000半径R270m =55m T=82.581m 计算如下:曲线主点桩号验算计算如下: K0+558.054 - T 82.518 ZY K0+475.536 + L 163.385 YZ K0+638.921 - L/2 81.698 QZ K0+557.229 + J/2 1.65/2 K0+558.054以上计算结果与原平面设计的圆曲线要素相符。(3) 、 、所对应的曲线要素如下表: 表2-2 圆曲线的半径要素交点ZHHYQZYHHZThEhLhLyPQ475.536530.536557.229583.921638.92182.516.008163.353.380.46727.491020.911085.911116.251146.581211.5896.377.302190.660.660.58732.481535.311615.311653.851692.391772.39123.317.92237.077.081.33139.94 均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所以,本路段沿线弯道(圆曲线路段)处均要设超高。2.4.2纵断面设计(1) 纵断面拉坡分析: 以起点作为控制点,其设计高程为358.697m,充分考虑沿线构造物的设置位置及建筑高度的要求;保证路基和路堑的稳定,尽量少挖少填;本路段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较小,路线纵坡可依据实际地形适当放缓,以满足行车的平顺,使行车更舒服。表2-3 拉坡设计 控制点 桩号 设计高程(m) 纵坡() 坡长(m)1 K0+390 349.15 -2.445 332.240 0.441 242.3082 K0+730 350.65 2.725 138.3763 K0+960 356.92 3.886 235.0064 K1+310 348.37 0.387 342.2405 K1+820 368.19 -2.443 350 本路段满足平包竖的原则 ,而且纵坡比较平缓。满足了行车平顺、舒适、快捷,纵坡宜采较缓坡度。本拉坡方案各段纵坡均能满足上述要求,能保证弯道处安全行车。 竖曲线设计 BP处竖曲线 竖曲线计算 式中:相邻竖曲线坡度代数差; L-竖曲线长度; R-竖曲线半径; T-竖曲线切线长; h-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E竖曲线外距。 依据高等级公路按视觉效果要求的最小半径,对应于二级公路行车速度,凹形竖曲线。两相邻竖曲线坡度代数差较小时,应选用大半径的竖曲线以满足竖曲线的最小长度要求。取第一个变坡点所对应的竖曲线半径R4000m(凹形);,则:竖曲线起点桩号(K0+390)-57.7=(K0+332.24);竖曲线起点高程349.15-57.7×2.444%358.679m;竖曲线终点桩号:(K0+390)+57.7=(K0+447.76);曲中点高程390-0.42389.38m。再确定竖曲线上其它各点,以最终确定竖曲线形状与位置。以20m为一桩进行加密: K0+20处:坡段高程:标高改正:竖曲线高程:其它各点计算同,绘制拉坡图。横断面组成参见设计资料说明部分。路面采用1.5%的横坡。土路肩部分采用3%的横坡。本路段圆曲线半径()均大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所以,本路段沿线均设超高。 图2-1横断面图式 第三章 路基设计 3.1路基设计说明 3.1.1设计原则使车辆行驶平稳、顺畅、安全、快捷为目的,尽量采用高指标,但决不孤立地、片面地追求高指标。满足交通量的要求。 3.1.2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横断面布设设计路基宽10m,路拱横坡1.5%,硬路肩宽2×0.75m,土路肩宽2×0.75m,填方边坡1:1.5,挖方边坡土质:1:1.5,边沟均为0.6×0.6m梯形断面。 3.1.3路基防排水及防护设计路段地区夏季多雨,因此设计根据实际,全线路堑段设置边沟。 3.1.4取土、弃土设计及环保取土:设置取土坑。弃土:全线弃土均做妥善处理。3.2路基设计 3.2.1基本设计资料路基宽度10m,其中行车道宽度7.0m,硬路肩20.75m,土路肩20.75 m.路拱横坡1.5%,土路肩为3%.桥涵设计车辆荷载:公路二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50.设计车速60 km/h. 3.2.2设计原则及设计指标:3.2.2.1路基设计3.2.2.2设.计原则(1) 路基设计宜避免高路堤与深路堑。(2) 受水浸淹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以及0.5m的安全高。(3)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段的路基设计最小填土高度应小于路床处于中湿状态的临界高度。(4) 路基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5) 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防护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工程定性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应注意路基边坡防护与支挡加固的综合和耐久。(6) 膨胀土地区路基设计,应避免大填、大挖,以浅路堑、低路堤通过为宜,路基设计应以防水、保湿、防风化为主,结合坡面防护,降低边坡高度,连续施工,及时封闭路床和坡面。(7) 在稻田、湖塘等地段,应视具体情况采取排水、清淤、晾晒、换填、加筋、外掺无机结合料等处理措施。3.2.2.3相应设计指标(1) 路床填料应均匀实心密实,二级公路路床最小强度和压实度如下表 表3-1压实度 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填方路基00.36950.30.8495零填及挖方路基00.36950.30.8495 (2)当采用细粒土时,二级公路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见下表 表3-2细粒土时压实度 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压实度()上路堤0.81.5393下路堤1.5以下290 3.2.3设计计算说明 分析:本路段路堤才用填石路堤稳定性好;且最大挖深(3.22m),最大 (2.58m)均小于20m,边坡开挖或填筑后,只需及时防护,稳定性能满足要求;路基临界高度:依据本路段地处吉林,属(区),土质为粘性土,查路基路面书表19 得: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其中:;而该路段沿线挖方地段地下水位普遍较低,大部分地段据推测地下水位对路堑影响不大;填方地段地下水埋深不大,离地面一般2.08.0m左右,地下水位对路堤影响不大,能够保证路基处于干燥与中湿状态,满足设计要为利于排水路基最小填土高度(路肩边缘距离地面的 高度)规定为:粘性土:0.40.7m。路基工作区(右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1/5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计算: 式中: 路基工作区深度,m;P侧轮重荷载,KN; 土的容重,KN/;n系数,n=510。据此: 2.19m路基工作区内,土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时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对工作区深度范围内的土质选择,路基的压实度应提出较高的要求。设计:路堤:采用填时路堤稳定性较好,边坡坡度上边坡取1:1.5,下边坡1:1.5,上边坡坡高取8m,中部不设边坡平台(考虑最高填方为2.98m),下边坡高度较小。边坡坡脚与路基排水沟之间设b=2m的护坡道,以确保变坡的稳定性。路堑: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之间设1m 落台、从而保证边沟不至阻塞;最大挖深3.22m,设两边边坡,下一级坡度采用1:1.5,中部设b=2m的边坡平台,从而保证上一级边坡的稳定;下一级坡高取8m;上一级边坡坡度采用1:1.5。 地基表层处理:1) 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革皮、腐植土后,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 2) 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厚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 3) 应将地基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一级公路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不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2.19m)。本路段填方路堤全部为填石路堤稳定性好,若胀缩总率不超过

    注意事项

    本文(公路毕业设计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含外文翻译) .doc)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