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心管理常规.docx
小学教学中心管理常规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为促进师生自主发展,特制定*小学教学中心管理常规。一、课程管理(一)课程设置1、严格三级课程管理,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对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自我监控,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2、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二)校本课程3、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开发校本课程。4、发教师为主体,将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三)综合实践活动5、按国家课程计划,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如校内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以及信息化课程资源等。7、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确立时间、内容,开设兴趣班。(四)教材选用8、从正规渠道订购教材,教辅资料严格控制在一种以内。二、教务管理9、合理配备任课教师,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以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10、开学前科学、合理地编排三表:校历表、课程表(包括课外活动表)和作息时间表。按要求做好教材的预订工作。11、强化教学辅助人员的服务意识。实验准备和教学仪器、设施维修要及时,实验室、图书馆等各类功能室要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为教育教学做好服务。12、放假前宣布下学期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要完成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各教学功能室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13、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监控、调整和总结的管理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定期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等工作开展检查、评议及总结工作。三、教学管理(一)教学计划14、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得到贯彻实施。15、开学预备周内,制定出学校教学工作行事历。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每学期授课的周数。严格执行教学工作行事历,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16、指导专题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应围绕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在开学第一周讨论制定完毕。有计划地对各专题组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其落实。17、备课组应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及本年级教学任务,在每学期开学预备周内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教材,联系学生的实际,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填写教学进度表,并报教学中心审批。不符合要求,督促修改完善。有计划地对各备课组教学计划和进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其落实。(二)教学设计18、抓好备课组建设,抓好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的时间、形式、内容等要有明确的要求。学期结束时集体备课记录交教研组长检查,并集中交教导(教务)处存档。19、教学设计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既要体现集体备课的成果,又要体现教师个人的创新成果。20、落实教案检查和交流制度,建立电子教案的管理系统,以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防止从网上照搬或抄袭他人教案。(三)课堂教学21、多种途径听取学生、学生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2、结合教学实际,每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课、示范观摩课,并形成制度。要组织好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并存入教学档案。总结推广教改经验。(四)作业和辅导23、制定学生作业的基本要求,规定作业的基本格式,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及写字姿势。24、加强作业有效性的研究,建立、健全对课内外作业量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学科作业总量,以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25、了解各科作业批改和反馈情况,对不负责的教师加以督促改进。应提倡在作业批改方面作改革和创新。26、加强对教学辅导工作的研究和管理,要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缩小学生学习的分化。(五)教学评价27、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的规定组织实施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测验的科目和次数。28、检测时强化学习能力的检测、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落实到位。非文字学科要主动探索质量检测的方法与内容,要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养举。29加强对命题工作的研究,制定规范的命题程序。注意试题资料的积累,逐步建立学校的试题档案库。30、加强对考试方法、方式的研究和改革,应注重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除笔试外,还可采用听、说、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的考查、考核和考试。31、精心做好考试的组织工作,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考场规则、监考守则,严肃考试纪律,保证教学质量检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2、考试后要及时组织教师做好试卷及成绩的分析和讲评,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要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和反馈制度。33、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队伍管理34、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促进教师、积极进取的管理机制。构建“学习一探究一反思”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35、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引导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将教师读书的质和量作为教师考评重要的依据。36、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读书、研究、探索,让他们自我发现,自我发现。37、全面开展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教师学习、培训I、进修的机会,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38、制订教师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得少于15节,中层不少于25节,校长不少于45节。要有听课或评课记录。39、对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教师应给予鼓励与支持,对教改效果显著,教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40、建立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改进和激励的导向功能。五、科研管理41、建立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和学校发展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宗旨的校本研究制度,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42、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要鼓励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倡导人人参与教改研究。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要把校本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途径,建立一支业务精湛的科研型教师队伍。43、负责指导各研究组,开学做好研究计划,过程中实施计划,收集资料,定期对研究现状作定性定量分析,提升研究能力。44、指导课题组结合课题研究,按计划上实验课,作好课堂评价记录,收集整理资料,及时总结反馈。45、建立相应的制度,对取得优秀成果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并把教研成果同教师的评优相结合。要特别注重对教师教研成果的总结、交流、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