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1298377
资源大小:130.04KB
全文页数:7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docx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493-200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fordesignofcombustiblegasandtoxicgasdetectionandalarmforpetrochemicalindustry标准分享网wvv.bzfX免费下载2009-03-19发布2009-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58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493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2、3.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8九年三月十九日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戈版第二批)(建标函(2005)124号)的通知,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组织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在编制过程中,针对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中的检(探)测点确定、检测报警系统以及指示报警设备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近年来石油化工企业使用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并征求有关设计、生产、科研和检测器制造单位等方面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认真讨论,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6章和3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一般规定、检(探)测点的确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以及检(探)测器和指示报警设备的安装等。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负责本规范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负责对规范条文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工作。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有关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往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西路27号:邮编:471003)o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1参编单位:北京燕山时代仪表有限公司无锡格林通安全装备有限公司上海理研仪器有限公司深圳市南油诺安电子有限公司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裴炳安王珍珠潘建新卿笃安主要起草人:文科武李苏秦吕明伦朱华兴罗明刘文王爱中马振武目次1 总则(1)2 术语(2)3 一般规定(4)4检(探)测点的确定(6)1.1 1一般原则(6)1.2 工艺装置(6)1.3 储运设施(7)1.4 其他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扩散与积聚场所(8)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9)5.1 系统的技术性能(9)5.2 检(探)测器的选用(9)5.3 指示报警设备的选用(10)6检(探)测器和指示报警设备的安装(13)6.1枪(探)测器的安装(13)6.2指示报警设备和现场报警器的安装(13)附录A常用可燃气体、蒸气特性(14)附录B常用有毒气体、蒸气特性(19)附录C常用气体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表(20)本规范用词说明(21)附:条文说明(23).o.为预防人身伤害以及火灾与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及改建工程中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设计。1.0.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的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可燃气体combustiblegas指甲类可燃气体或甲、乙A类可燃液体气化后形成的可燃气体。2.0.2有毒气体toxicgas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通过机体接触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的气体。本规范中有毒气体的范围是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中所列的有毒蒸气或有毒气体。常见的有:二氧化氮、硫化氯、苯、氟化氢、氨、氯气、一氧化碳、丙烯晴、氯乙烯、光气(碳酰氯)等。2.0.3释放源sourceofrelease指可释放能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有毒气体的位置或地点。2.0.4检(探)测器detector指由传感器和转换器组成,将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单元。2.0.5指示报警设备indicationapparatus指接收检(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发出指示、报警、控制信号的电子设备。2.0.6检测范围sensiblerange指检(探)测器在试验条件下能够检测出被测气体浓度的范围。2.0.7报警设定值alarmsetpoint指报警器预先设定的报警浓度值。2.0.8响应时间responsetime2指在试验条件下,从检(探)测器接触被测气体到达到稳定指示值的时间。通常,达到稳定指示值90%的时间作为响应时间;恢复到稳定指示值10%的时间作为恢复时间。2.0.9安装高度VertiCalheight指检(探)测器检测口到指定参照物的垂直距离。2.0.10爆炸下限LowerExplosionLimit(LEL)指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浓度(V%)值。2.0.11爆炸上限UpperExplosionLimit(UEL)指可燃气体爆炸上限浓度(V5)值。2.1 .12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2.2 .1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min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浓度。2.0.14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2.0.15直接致需浓度ImmediateIyDangeroustoLifeorHealthConcentration(IDLH)指环境中空气污染物浓度达到某种危险水平,如可致命或永久损害健康,或使人立即丧失逃生能力。3一般规定3.0.1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检测时,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1可燃气体或含有毒气体的可燃气体泄漏时,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爆炸下限,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2有毒气体或含有可燃气体的有毒气体泄漏时,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浓度不能达到25%爆炸下限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3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爆炸下限,有毒气体的浓度也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分别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4同一种气体,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时,应只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3.0.2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系统应采用两级报警。同一检测区域内的有毒气体、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同时报警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同一级别的报警中,有毒气体的报警优先;2二级报警优先于一级报警。3.0.3工艺有特殊需要或在正常运行时人员不得进入的危险场所,宜对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释放源进行连续检测、指示、报警,并对报警进行记录或打印。3.0.4报警信号应发送至现场报警和有人值守的控制室或现场操作室的指示报警设备,并且进行声光报警。3.0.5装置区域内现场报警器的布置应根据装置区的面积、设备及建构筑物的布置、释放源的理化性质和现场空气流动特点等综合确定。现场报警器可选用音响器或报警灯。3.0.6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性能认证和消防认证的产品。3.0.7国家法规有要求的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的产品。其中,防爆型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还应采用经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防爆性能认证的产品。3.0.8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场所的检(探)测器,应采用固定式。3.0.9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独立设置。3.0.10便携式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配备,应根据生产装置的场地条件、工艺介质的易燃易爆特性及毒性和操作人员的数量等综合确定。3.0.11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现场固定安装的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宜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加油站、加气站、分散或独立的有毒及易燃易爆品的经营设施,其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可采用普通电源供电。3.0.12常用可燃气体、蒸气特性见附录A;常用有毒气体、蒸气特性见附录Bo4检(探)测点的确定4.1 一般原则4.1.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检(探)测点,应根据气体的理化性质、释放源的特性、生产场地布置、地理条件、环境气候、操作巡检路线等条件,并选择气体易于积累和便于采样检测之处布置。4.1.2下列可能泄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主要释放源应布置检(探)测点:1气体压缩机和液体泵的密封处;2液体采样口和气体采样口;3液体排液(水)口和放空口;4设备和管道的法兰和阀门组。4.2 工艺装置4.2.1 释放源处于露天或敞开式厂房布置的设备区域内,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2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Inu4.2.2 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每隔15m可设一台检(探)测器,且检(探)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有毒气体检(探)测器距释放6源不宜大于Im。4.2.3 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除应在释放源上方设置检(探)测器外,还应在厂房内最高点气体易于积聚处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4.3 储运设施4.3.1 液化燃、甲B、乙A类液体等产生可燃气体的液体储罐的防火堤内,应设检(探)测器,并符合下列规定:1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2当检(探)测点位于释放源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5m,有毒气体检(探)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m。4.3.2 液化烧、甲3、乙A类液体的装卸设施,检(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小鹤管铁路装卸栈台,在地面上每隔一个车位宜设一台检(探)测器,且检(探)测器与装卸车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2大鹤管铁路装卸栈台,宜设一台检(探)测器;3汽车装卸站的装卸车鹤位与检(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5m。当汽车装卸站内设有缓冲罐时,检(探)测器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的规定。4.3.3 装卸设施的泵或压缩机的检(探)测器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2节的规定。4.3.4 液化烧灌装站的检(探)测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封闭或半敞开的灌瓶间,灌装口与检(探)测器的距离宜为5m7.5m;2封闭或半敞开式储瓶库,应符合本规范第4.2.2条规定;7敞开式储瓶库房沿四周每隔15m30m应设一台检(探)测器,当四周边长总和小于15m时,应设一台检(探)测器;3缓冲罐排水口或阀组与检(探)测器的距离,宜为5m7.5m。435封闭或半敞开氢气灌瓶间,应在灌装口上方的室内最高点且易于滞留气体处设检(探)测器。436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装卸码头,距输油臂水平平面15m范围内,应设一台检(探)测器。43.7储存、运输有毒气体、有毒液体的储运设施,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应按本规范第4.2节和第3.0.10条的规定设置。4.4其他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扩散与积聚场所1.1 .1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距加热炉炉边5m处应设检(探)测器。当明火加热炉与可燃气体释放源之间设有不燃烧材料实体墙时,实体墙靠近释放源的一侧应设检(探)测器。442设在爆炸危险区域2区范围内的在线分析仪表间,应设可燃气体检(探)测器。443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的空调引风口、电缆沟和电缆桥架进入建筑物的洞口处,且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有可能进入时,宜设置检(探)测器。44.4 工艺阀井、地坑及排污沟等场所,且可能积聚比重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液化烧或有毒气体时,应设检(探)测器。5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5.1 系统的技术性能5.1.1 检(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宜选用数字信号、触点信号、毫安信号或亳伏信号。5.1.2 报警系统应具有历史事件记录功能。5.1.3 系统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作业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GB12358、可燃气体探测器GB15322和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16808的有关规定;系统的防爆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器设备GB3836的要求。5.2 检(探)测器的选用5.2.1 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选用,应根据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被测气体的理化性质和生产环境特点确定。5.2.2 常用气体的检(探)测器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5.2.3 气体可选用催化燃烧型或红外气体检(探)测器。当使用场所的空气中含有能使催化燃烧型检测元件中毒的硫、磷、硅、铅、卤素化合物等介质时,应选用抗毒性催化燃烧型检(探)测器:2在缺氧或高腐蚀性等场所,宜选用红外气体检(探)测器:3氢气检测可选用催化燃烧型、电化学型、热传导型或半导体型检(探)测器;4检测组分单一的可燃气体,宜选用热传导型检(探)测器;5硫化氢、氯气、氨气、丙烯晴气体、一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电化学型或半导体型检(探)测器;6氯乙烯气体可选用半导体型或光致电离型检(探)测器;7虱化氢气体宜选用电化学型检(探)测器;8苯气体可选用半导体型或光致电离型检(探)测器;9碳酰氯(光气)可选用电化学型或红外气体检(探)测器。5.2.3 检(探)测器防爆类型和级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选用,并应符合使用场所爆炸危险区域以及被检测气体性质的要求。5.2.4 常用检(探)测器的采样方式,应根据使用场所确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检测宜采用扩散式检(探)测器:受安装条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使用扩散式检(探)测器的场所,宜采用吸入式检(探)测器。5.2.5 常用气体检(探)测器的技术性能可按附录C选择。5.3指示报警设备的选用5.3.1 指示报警设备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能为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及所连接的其他部件供电;2能直接或间接地接收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及其他报警触发部件的报警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予以保持。声光报警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再次有报警信号输入时仍能发出报警;3可燃气体的测量范围:0100%爆炸下限;4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宜为0300%最高容许浓度或0300%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当现有检(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直接致害浓度;5指示报警设备(报警控制器)应具有开关量输出功能;6多点式指示报警设备应具有相对独立、互不影响的报警功能,并能区分和识别报警场所位号;7指示报警设备发出报警后,即使安装场所被测气体浓度发10生变化恢复到正常水平,仍应持续报警。只有经确认并采取措施后,才能停止报警;8在下列情况下,指示报警设备应能发出与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浓度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报警信号:D指示报警设备与检(探)测器之间连线断路;2)检(探)测器内部元件失效;3)指示报警设备主电源欠压;4)指示报警设备与电源之间连接线路的短路与断路。9指示报警设备应具有以下记录功能:1)能记录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时间,且日计时误差不超过30s;2)能显示当前报警点总数;3)能区分最先报警点。5.3.2 根据工厂(装置)的规模和特点,指示报警设备可按下列方式设置: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与火灾检测报警系统合并设置;2指示报警设备采用独立的工业程序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等;3指示报警设备采用常规的模拟仪表;4当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合并设计时,输入/输出卡件应独立设置。5.3.3 报警设定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燃气体的一级报警设定值小于或等于25%爆炸下限;2可燃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小于或等于50%爆炸下限;3有毒气体的报警设定值宜小于或等于100%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当试验用标准气调制困难时,报警设定11值可为200%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以下。当现有检(探)测器的测量范围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有毒气体的测量范围可为030%直接致害浓度;有毒气体的二级报警设定值不得超过10%直接致害浓度值。6检(探)测器和指示报警设备的安装6.1 检(探)测器的安装6.1.1 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m0.6匹检测比重大于空气的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应靠近泄漏点,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m0.6m06.1.2 检测比重小于空气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高出释放源O.5m2m.6.1.3 检(探)测器应安装在无冲击、无振动、无强电磁场干扰、易于检修的场所,安装探头的地点与周边管线或设备之间应留有不小于0.5m的净空和出人通道。6.1.4 检(探)测器的安装与接线技术要求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6.2 指示报警设备和现场报警器的安装6.2.1 指示报警设备应安装在有人值守的控制室、现场操作室等内部。6.2.2 现场报警器应就近安装在检(探)测器所在的区域。附录常用可燃气体、蒸气特性*A常用可M体、蒸气触表J-N7物质名称引燃温度(cc1组别沸点CC)闪点CC)炸浓度(v%爆火灾危险性分类蒸气密度(kxB,>备注下限上限甲烷540/Tl161.55015.0甲0.77液化后为甲A乙烷515/Tl88.93015.5甲1.34液化后为甲A丙烷466/Tl42.12i95甲2.07液化后为甲A丁烷405/T20.51985甲2.59液化后为甲A戊烷260/T336.07<-40.01478甲B3.22己烷225/T368.922.17甲B3.88815庚烷215/T398.33.91167甲B4.53辛烷220/T3125.6713.31065甲B5.09壬烷205/T3150.7731.00756乙A5.731O环丙烷500/Tl33.92410.4甲1.94液化后为甲A11环戊烷380/T2469.4<-6.714甲B3.1012异丁烷460/Tl11.71884甲2.59液化后为甲A13环己烷245/T381.720.01380甲B3.7514异戊烷420/T227.8<-51.11476甲B3.2115异辛烷410/T299.2412.01060甲B5.0916乙基环丁烷210/T371.1<-15.61277甲B3.7517乙基环戊烷260/T3103.3<211167甲B4.4018乙基环己烷262/T3131.7350966乙5.0419甲基环己烷250/T3101.13.91267甲S4.402O乙烯425/T2103.7一2736甲1.29液化后为甲.续表AJ.物质名称引燃温度(r>阑别沸点CC)闪点CC)炸浓度M,爆火灾危险性分类蒸气密度dgm3备注下限上限L丙烯460/Tl47.22.011.1甲1.94液化后为甲A二二I-T烯385/T26.11.610.0甲2.46液化后为甲A22-丁烯(顺)325/T23.71.90甲2.46液化后为甲A22-丁烯(反)324/T21.11.897甲2.46液化后为甲AT-烯420/T24.442.012甲2.42液化后为甲A异丁烯465/Tl6.71.896甲2.46液化后为甲乙快305/T2842.5100甲1.16液化后为甲A2丙焕/T12.31.甲1.81液化后为甲A(苯560/Tl80.111.11.371甲B3.62(甲苯480/Tl110.64.41.27,1甲84.01二乙荣430/T2136.2151.067甲B4.73邻-二甲苯465/Tl144.4171.060甲B4.78间-二甲苯530/Tl138.9251.10甲B4.78对一二甲笨530/Tl138.3251.170甲O4.78:1笨烯490/Tl146.1321.16,1乙A4.64环氯乙烧429/T210.56<-17.83.6100甲A1.94环氧丙烷430/T233.937.22.837甲B2.59甲基酸350/T223.93.427'1'2.07液化后为甲A乙醛170/T435451.936甲B3.36(乙基甲基酶190/T410.637.22.010.1甲A2.72-1二甲酸240/T323.73.427甲2.06液化后为甲A二丁194/141.251.7甲5.酸T415682甲醉385/T263.9116.36甲g1.42-1乙醇422/T278.312.83.319甲S2.06-1丙醇440/T297.2252.113.5甲g2.7215续表A物质名称引燃温度CC)/组别沸点CC)闪点CC)炸浓度(v%爆火灾危险性分类蒸气密度kgB,)备注下限上限1丁醇365/117.28.1.11乙3.eT2094.2A36-1戊醇300/138.32.1.1乙3.T30720A881异丙醇399/82.11.2.1甲2.gT28702B721异丁醉426/108.31.1.19乙3.CT2067.0A30-甲醛430/7.7甲1.液化后为T219.40329甲A乙醛175/21.-4.6甲1.1T4137.800B94丙醛207/48.-9.42.1甲2.T397.297B59-丙烯醛235/51.-2.3甲2.T3726.181B46-丙酮465/56.2.12甲2.Tl717.86.8B59-丁醛230/76-2.12甲3.T36.75.5B23-甲乙515/79.-1.1甲3.I酮Tl66.180B237环己酮420/T2156.143.91.181乙4.40:乙酸465118.342.85.416乙A2.72;甲酸甲酯465/Tl32.218.95.023甲B2.72V(甲酸乙酯45554.4-202.816甲B3.37fi1醋酸甲酯50160103.116甲3.62隔酸乙瓯427/T277.24.42.211.0甲B3.88t醋酸丙酯45O101.714.42.O30甲B4.53t4偌酸丁酯425/T2127221.773甲B5.176醋酸丁烯酯427/T2717.77.02.6甲B3.8866丙烯酸甲酯415/T279.72.92.8甲B3.88t映喃39031.1<02.314.3甲B2.97C8四氨吠喃321/T266.114.42.011.8甲B3.23.氯代甲烷623/Tl23.910.717.4甲2.33液化后为甲A氯乙烷51912.2-503.815.4甲2.84,16««AI-LJ物质名称燃匕/弓温度。,组另沸点(C)闪点(C)炸浓度炉>爆火灾危险性分类燕气密度备注下限±限澳乙511/Tl37.8<-206711.3甲B4.91氯烷520/T246.1<-17.82611.1甲B3.49氯烷245/T276.69.4310.1甲B4.14液化后为甲A澳丁烷265/T210218.2666甲B6.08氯乙烯413/T213.93633甲B2.84液化后为甲A('烯丙基485/Tl45322911.1甲B3.367家苯640/Tl132.228.91.37i乙A5.0471,2-二氯乙烷412/T283.913.362甲B4.4071,1-570/37.17.71甲4.C二氯乙烯Tl2836B40卜(硫化氢260/T360.44345.5甲B1.54W1二硫化碳90/T646.2301.350甲B3.36I-J乙硫醇300/T335.0<26.72810.0甲U2.72S乙腊524/Tl81.65.64416.0甲B1.81>丙烯腊481/Tl77.203017.0甲B2.33X硝基甲烷418/T2101.135.07363乙A2.72卜e硝基乙烷414/T2113.827.83450甲B3.36亚硝酸乙酯90/T617.2353050甲P3.36X辄化氢538/Tl26.117.85640甲81.16S(甲胺430/T26.5一4920.1甲2.72液化后为甲A$(二甲胺400/T27.22814.4用2.07C550/T2115.5<2.81.712甲33.53(氢510/Tl25340750.09一(天然气484/Tl3813用$城市煤气520/Tl<-50一40甲10.6517续殖A物质名称引燃温度(c组别沸点CC)闪点CC)炸浓度的>爆火灾危险性分类蒸气密度3/11备注下限上限95液化石油气1O15甲A气化后为甲类气体,上下限按国际海协数据96轻石脑油285/T33668<-20.012甲B23.2297重石脑油233/T365177-2220O6甲B.61汽油280/T350150<-201i59甲B4.14喷气燃料200/T380250<28O6乙A6.47闪点按GB1788-79的数据1O煤油223/15O'34O一乙6.OT3OO56A471O原油甲B注:“蒸气密度”一栏是在原“蒸气比重”数值上乘以1.293,为标准状态下的密度。附录B常用有毒气体、蒸气特性表B懵用有毒气体、蒸气特性表物质名称相对密度气的熔点(r)沸点C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5)间g短时接触容许浓度加m,)最高许浓度Smj直接致害浓度(mgm3)1一氧化碳0.97199.1191.4203017002氯乙烯2.1516013.910253硫化氢1.1985.560.4104304氯2.4810134.51885品化氢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