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重庆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修订)》.docx

    • 资源ID:1299312       资源大小:93.3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重庆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修订)》.docx

    重庆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一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修订)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O二四年三月前S41 .适用范围52 .规范性引用文件53 .术语和定义53.1 温室气体53.2 温室气体排放53.3 温室气体排放量63.4 温室气体排放绩效63.5 产业园区63.6 重点企业64 .总则64.1 评价范围64.2 工作任务64.3 评价技术流程85 .三0分析95.1 规划概述95.2 规划协调性分析96 .现状调查与评价IO6.1 产业发展106.2 能源利用106.3 基础设施106.4 交通运输106.5 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能力116.6 温室气体排放统计117 .温室气体排放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27.1 温室气体排放识别127.2 温室气体减排评价指标体系128 .温室气体排放预测与分析138.1 预测因子138.2 预测范围138.3 预测方法与预测内容138.4 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分析与评价139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149.1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149.2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1410 .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建议1410.1 现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解决建议1410.2 减污降碳协同管控途径建议1410.3 低碳管理对策建议1411 .温室气体排放跟踪评价及规划所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要求1411.1 温室气体排放跟踪评价1411.2 规划所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要求1512 .温室气体减排准入1513 .评价结论151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15附录A16附录B20附录C22附录D23前B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事关国计民生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重要指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为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关于产业园区中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要求,引导和推动我市产'也园区绿色低联型,指导我市产业园区等规划温室气恸成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开展,修订本指南。本指南规定了产业园区规&J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工作程序、主要方法和要求。本指南是对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i惭技术指南一做评价(试行)的修订,与原指南相比,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调整、完善了导则结构、工作程序、技术要求等,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HJ1312021)相衔接;一增加规划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符性分析;TMr产业园区规划评价范围,调整并完善了现状调查的内容以及核算方法;一增加并进一步规范评价成果清单、图件相关要求;一调整并优化了评价指标体系T尤化了预测方法、内容要求,修订评价内容与要求;一增加规划优化调整建议要求,增加规划低碳管理相关要求;F善了跟踪评价要求。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订。本指南起草单位:重庆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重庆港力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本指南主要起草人:秦勇军、彭涛、苏晴、冯永超、王姝、王莹、张健、王磊、柯安、李友鹏、王尧、李涵、张力翔、向科、江伟、朱小龙、陈勇志、曹园城。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指南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解释。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重庆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一升威评价(试行)同时废【匕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重庆市行政辖区内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跟踪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重庆市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重庆市近零碳园区建设指南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 温室气体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所指温室气体仅包含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氯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氨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七种温室气体。3.2 温室气体排放指规划实施阶段通过能源活动(本指南包含化石燃料燃烧活动、生物质燃烧活动、天然气系统逃逸以及电力调入调出)、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过程(本指南仅包含废水处理活动)等活动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3 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表示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简称排放量,计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ICO2e)”。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值,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应与重庆市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保持一致,适时调整。3.4 温室气体排放绩效指单位产品(或主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单位工业总产值或单位能耗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单位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Q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温室气体排放量(Q工增)、单位工业总产值温室气体排放量(Q工总)和单位能耗温室气体排放量(Q能耗)等。3.5 产业园区本指南所指产业园区包括重庆市行政辖区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中小企业集聚区等。3.6 重点企业本指南所指重点企业包括产业园区内规上企业、纳入国家或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企业,以及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六大重点行业的企业。4 .总则4.1 评价范围时间维度上,与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时段保持一致。空间尺度上,应包括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并结合规划实施所依托的供电、供气、供热、废(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统筹确定评价空间范围。4.2 工作任务以促进产业园区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为目的,识别产业园区规划温室气体排放源,核算并评价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从应对气候变化角度提出产业园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共管制定产业园区低碳发展途径与管理要求,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形成评价结论。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见图Io资能利上源源用线态境入单 生环准清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与优化调整建议气境量线 大环质底-现有温室气体排 放问题解决建议减污降碳协同管控途径建议低碳管理对策建议图1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流程图5 .规划分析5.1 规划概述5.1.1 产业发展以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六大行业为重点,着重介绍产业园区各行业的产值、用地、产品等相关规划内容。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应介绍其产品方案以及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生产环节等相关内容。5.1.2 能源利用以清洁能源利用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为重点,介绍产业园区各行业能源消费品种与供能设施,明确供热、供气、供电、储能、余热余压利用等能源供应设施(含分布式能源设施)的规模、布局、服务范围。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应介绍能源利用方案。5.1.3 基础设施以甲烷控制为重点,介绍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或依托的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明确设施的处理规模、服务范围、处理工艺、甲烷回收方案等。5.1.4 交通运输以绿色交通为重点,介绍产业园区交通规划,明确充电、加氢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内容,说明园区物流中拟采用新能源运输车辆的相关规划。5.2 规划协调性分析5.2.1 与上位和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分析产业园区规划与区(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内容或区(县)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区(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相关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的符合性,明确在温室气体控制、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协调或潜在冲突。5.2.2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重点分析产业园区规划与区域资源能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关于能源利用、减污降碳等方面相关要求的符合性,对不符合“三线一单”要求的,提出明确的调整建议。6 .现状调查与评价6.1 产业发展调查产业园区各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地面积、产品情况等,明确各行业占园区的比重,涉及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六大重点行业的,应介绍该行业在园区的发展历程、现状。调查产业园区内重点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地面积、产品情况等。说明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业生产环节、原辅料使用情况、在建和已建的温室气体减排设施与减排措施的相关情况等内容。6.2 能源利用调查产业园区的能源供应与能源利用现状。能源供应现状调查,应调查说明园区已建或依托的供热、供气、供电、供能设施的规模、布局、能源梯级利用等情况。能源利用现状调查,应围绕煤炭、成品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净调入电力与热力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说明产业园区各行业的能源消费构成、能耗强度等现状,以及公用照明等主要公共用能设施现状,分析与区域能源利用上线、相关行业低碳发展要求的差距,从清洁能源替代、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等方面识别降碳潜力。调查产业园区内重点企业的能源消费、重点用能设备和节能低碳技术应用等情况,分析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能效水平,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应提出开展清单式管理的要求,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涉煤项目如有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方案的,应说明落实情况。6.3 基础设施调查产业园区已建或依托的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明确设施的处理规模、服务范围、处理工艺、甲烷回收方案等。6.4 交通运输重点调查产业园区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体系与运输工具的现状。交通基础设施重点调查园区现有充电、加氢等配套设施现状,分析园区交通设施低碳化的潜力。物流体系与运输工具重点调查园区内货物、产品运输方式、物流总量以及运输工具类型,分析货物运输方式和厂内物流运输结构的低碳化潜力。6.5 应对气候变化管理能力调查产业园区温室气体管理能力、试点示范开展情况。温室气体管理能力重点调查园区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台账记录,以及纳入国家或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企业的配额履约等相关情况。试点示范应调查近零碳园区等建设内容、实施进展,以及区内企业创建碳中和工厂、零碳工厂、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碳信息披露等相关情况。6.6 温室气体排放统计6.6.1 现状统计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统计旨在摸清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底数,以说明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变化趋势。温室气体排放现状统计应以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六大行业为重点,分行业统计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本指南仅包含废水处理活动)三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园区内存在采用CCUS、副产气回收利用、购买绿电、自建光伏等情况的,应调查或分析其温室气体减排量。应优先收集利用产业园区内已有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资料;若产业园区现状温室气体排放资料不能充分满足评价要求时,应需重新测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方法具体见附录A。以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重点碳排放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原则上统计近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数据;对于建设时间不足3年的或以其他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可结合实际情况统计温室气体排放历史数据。6.6.2 现状分析重点分析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变化与排放绩效水平分析。涉及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六大重点行业的,应结合行业碳达峰、“三线一单”能源利用等要求,分析并识别降碳潜力,提出控碳途径建议。对于产城融合的园区,应分析生活、商业等温室气体排放情况。6.6.3 重点企业排放统计与分析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调查,应优先收集和利用企业已有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资料,其中:针对纳入全国碳市场或重庆碳市场的企业,可收集引用最新的经主管部门审定的碳排放报告中的碳排放量数据;针对纳入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的企业,可收集引用建设项目环评中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数据。应绘制温室气体排放重点企业分布图。7 .温室气体排放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7.1 温室气体排放识别识别产业园区在能源利用、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源、排放因素、排放环节。对于已提出明确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产业园区,还应识别减排措施的降碳潜力。涉及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的产业园区应重点关注能源消耗、工业生产过程和废弃物处理等与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碳排放;产城融合的园区还应关注生产、生活不同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园区应重点关注交通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等高耗电的园区可重点关注调入电力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7.2 温室气体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以温室气体排放识别为基础,结合产业园区规划特点、资源能源现状调查情况以及拟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低碳化、交通运输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温室气体管理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立足于园区现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从温室气体排放绩效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角度提出减排目标并给出具体指标要求,给出依据。评价指标与相应指标要求应符合评价规划所在区域、行业特征,体现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的要求,体现规划的属性特点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评价指标应易于统计、比较和量化,指标值符合相关减排政策、规划中规定的限值要求。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或经过专家论证,给出半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说明。产业园区温室气体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见附录Bo8 .温室气体排放预测与分析8.1 预测因子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因子以二氧化碳(Co2)为主,并根据产业园区主导产业能源消耗、工艺过程及废弃物处理等特征,将甲烷(CH4)、氧化亚氮(Nz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氨化氮(NF3)等六类温室气体纳入预测范围。8.2 预测范围预测范围应覆盖指南规定的时、空评价范围,从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开展预测;交通领域以定性分析为主。8.3 预测方法与预测内容采用情景分析法开展预测,应在基准情景基础上,设置对照情景。预测内容包括活动水平预测与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应分别预测基准情景、对照情景下的能源消费规模、产业发展规模和废水处理规模等活动水平,以及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排放绩效。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方法见附录A,预测成果清单见附录Co8.4 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分析与评价8.4.1 温室气体排放分析重点从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减排潜力两方面开展分析。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变化。根据预测结果,对比不同情景下产业园区规划实施后与现状的变化情况,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绩效、排放结构的变化,明确规划实施后,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绩效下降率。分析减排潜力。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不同发展情景下各行业的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8.4.2 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从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低碳化、交通运输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温室气体管理等方面,分析评价不同情景的减排目标可达性。9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9.1 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论证应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环境合理性论证中,对规划目标、定位、规模等进行论证。9.2 规划优化调整建议产业园区规划中,能源利用、产业结构及规模、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和总量应按照地区气候变化要求、地区或行业碳达峰要求、能源利用管控要求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优化调整后的规划规模、结构等,将调整后的规划方案作为推荐方案。10 .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建议按照“去存量、控增量”原则,对产业园区规划方案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温室气体减排途径,并应注重各要素污染物的协同管控。10.1 现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解决建议针对园区现有企业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分析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建议。10.2 减污降碳协同管控途径建议针对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排放的温室气体,从产业发展低碳化、能源利用低碳化、交通运输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等领域,分析并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建议。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建议见附录Do10.3 低碳管理对策建议明确产业园区温室气体管理能力、试点示范建设与规划目标和要求的差距,从完善管理队伍、建设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与台账等管理能力方面,以及开展近零碳园区、碳中和工厂、零碳工厂、产品碳足迹认证、碳信息披露等试点示范方面,给出对策建议。11 .温室气体排放跟踪评价及规划所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要求11.1 温室气体排放跟踪评价结合规划实施的碳排放特点,明确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跟踪评价计划,跟踪评价取得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资料和结果应能够说明规划实施过程中降碳管控对策和措施的执行效果,并为后续规划实施、调整、修编等提供依据。11.2 规划所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要求分行.业提出规划所含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a)对符合产业园区温室气体减排准入,涉及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需开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项H,可提出简化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政策符合性分析,引用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结论的建议。b)对符合产业园区温室气体减排准入,不涉及电力(含热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不需开展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项目,可按照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提出的相关要求,明确项目温室气体减排要求。c)对依托产业园区供热、清洁低碳能源供应、污水集中处理等公用设施的建设项目,可提出正常工况下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引用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结论的建议。12 .温室气体减排准入结合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结果,细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生态环境准入要求。13 .评价结论对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划协调性、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碳排放管控对策和措施等内容进行概括总结。14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参照执行HJ131要求,将相关内容纳入报告书章节中。附录A(规范性附录)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推荐方法总体计算公式见A.1,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见表A.2,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见表A3,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见表A.4oA.1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见公式:AEH-AE宽球括切+4E工笠生产过*AE提弁物处殍AE於发式中:AEL产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ICChe);AE秘陟L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ICChe);AEN业铲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tCChe);AE附”处L废弃物处理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E御L碳减排措施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tCO2e);表A.2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能源活动类型计算方法式中含义化石燃料燃烧C02排放Ca排放量=c×c11vpEC排放因子(kgfJ);Activity燃料消费量(TJ),以热值表示,需要通过将实物量数据乘以对应的低位发热值获得;Z':燃料类型。J:部门活动;M技术类型。发电锅炉NzO排放MO排放量=(ADij×EFlj)ADi.:化石燃料燃烧量(TJ);EFiy氧化亚氮排放因子(kgN2OfTJ);it锅炉,型(燃煤、燃油、燃气);八%料品种。移动源CH4和NzO排放CH,或M。排放量=(ADij×EFi.)AQj化石燃料燃烧量(TJ);Eq:甲烷或氧化亚氮排放因子(kgCH4ZTJ或kgN2OTJ);/:交通运输方式(道路、铁路、水运、航空);j:燃料品种。生物质燃烧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EF3XACriViWAPEF:排放因子(kg/TJ);Activity:活动水平(TJ);a:燃料品种。b:部门类型;c:设备类型。天然气系统逃逸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量=运输逃逸排放+消费逃逸排放运输逃逸排放=增压站数量X排放因子+计量站数量X排放因子+管线(逆止阀)数量X排放因子;消费逃逸排放=天然气消费量X排放因子。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电力调入(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二调入(出)电量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电力调入是指从区域外调入电力;电力调出是指电力调出该区域。注:排放因子参考重庆市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A.3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与排放因子生产过程类型计算方法式中含义水泥生产Eco:=(AD总-Ao电右)XEFA%:水泥熟料总产量;三:电石渣生产的水泥熟料产量EF:水泥生产过程中平均排放因子。石灰生产Em=AD×EF八力:石灰产量;EF:石灰平均排放因子。钢铁生产Eco.=AD1×EFi+ADdXEFd44+(Ao,×Fr-AD5XGXFd':作为熔剂的石灰石使用量;EF-石灰石排放因子;ADd:作为熔剂的白云石使用量;E电白云石排放因子;40:炼钢用生铁使用量;FT炼钢用生铁平均含碳量:Aa:粗钢产量;F':粗钢平均含碳量。电石生产Ec2=AD×EF人£):电石产量;EF:电石排放因子;己二酸生产EIMO=AZ)XEFAA己二酸产量;EF:己二酸排放因子硝酸生产ENlO=ZADiXEFiz,:高压法(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高压法(安装有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NSCR)、中压法、常压法、双加压法、综合法、低压法等七种技术类型;A。:七种技术的硝酸产量;EFy七种技术氧化亚氮排放因子。一氯二叙甲烷生产EHFC-23=ADXEFad:HCFC-22产量;EF:HCFC-22生产的平均排放因子。铝生产E*=fADjXEF”/=IEC抵=AD1×¾Z=IAD:分别是采用两种生产技术的原铝产量;E%:分别是两种生产技术的CF4排放因子;Eh分别是两种生产技术的C2F6排放因子。镁生产=t,ADi×EFiF-IADi:分别是采用SF6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和镁加工的产量;EF,:分别是采用SF6为保护剂的原镁生产的SF6排放因子和镁加工的SF6排放因子。电力设备生产ESq=AD×EF八。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使用量;EF: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平均排放因子。18生产过程类型计算方法式中含义半导体生产ECFa=AZ)Cp4XEFcf.EHFCX=ADHFGXEFHFGC1Fh=jCiFbXEFgFsESFZ=adsfXEFSFttEfjpi=ADNF×EFNADCF7CF4使用量;EFCF7CF4平均排放因子;ADHFG:CHF3使用量;EFg:CHF3平均排放因子;ADGkC2F6使用量;EFjFJC2F6平均排放因子;AD:SF6使用量;Eah:SF6平均排放因子;ADNFjNF3使用量;EFnf.:NF3平均排放因子。氢筑烧生产Ei=NADiXEFi:是代表不同种类的氢氟烧,包括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AD:第i类氢氟烧产;EF:氢氟燃生产的平均排放因子。平板玻璃生产ECo2=Z(MXE4*耳)IM:消耗的碳酸盐i的重量;EFy第i种碳酸盐特定的排放因子;加第i种碳酸盐的煨烧比例。注:排放因子参考重庆市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A.4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处理类型计算方法式中含义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Eci=X(TOWi-Si)×EFi_尺Z:表示不同的工业行业;TOW1:工业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总量(千克COD/年),共包含两部分,即处理系统去除的COD去除量和排入环境的COD排放量;Sj以污泥方式消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年);EFi:排放因子(千克CH4/千克COD);Ri:甲烷回收量(千克CH47年)。注:排放因子参考重庆市区县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参考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参考指标其他可选参考指标发碳业低产展化重点行业(电力) 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二氧化碳铺集利用量重点行业(钢铁) 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it)下降率 短流程炼钢比例 二氧化碳铺集利用量重点行业(建材) 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原燃料替代比重 工业固体废物(高炉矿渣、粉煤灰等)替代熟料比重 二氧化碳铺集利用量行有金点<,重业色属 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再生金属使用提高率 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 二氧化碳铺集利用量重点行业(化工) 单位工业总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当量计)下降率 清洁原料使用率 二氧化碳利用率 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量其他Z 绿色工厂 绿色供应链 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碳中和工厂、零碳工厂能源利用低碳化/ 单位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单位原料综合能耗下降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温室气体排放绩效参考指标其他可选参考指标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率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余热利用率 副产蒸汽利用率交通运输低碳化/ 充电、加氢设施建设 物流用车中电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车比例基础设施低碳化Z 新建工业建筑中绿色工业建筑比例 集中供气设施数量温室气体管理/ 温室气体数字化管理能力 试点示范建设附录C(规范性附录)温室气体排放量测算成果清单产业园区分行业温室气体清单见表C.1,分领域温室气体清单见表C.2o表C.1产业园区分行业温室气体清单行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当量计)(万吨)重点行业(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小计其他行业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小计产业园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总计表C.2产业园区分领域温室气体清单领域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当量计)(万吨)能源活动化石燃料能源工业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小计生!物质燃烧天然气系统逃逸调入(出)电力间接排放工业生产过程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建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化工和石化行业其他行业小计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总排放量附录D(资料性附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体系表D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措施协同减排领域协同减排方向协同减排路径产业发展低碳化重点行业(电力)结构调整 严控新增煤电项目 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性电源转型 科学发展热电联产,以用电、用热需求引导电力建设绿色工艺技术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重点行J(钢铁)原燃料替代 支持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项目 鼓励实施“以氢代碳” 鼓励增加废钢利用绿色工艺技术控制长流程炼钢产能,引导长流程炼钢就地置换为短流程炼钢引导钢铁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支持采用气基竖炉、氢基竖炉、低碳高炉等低碳冶炼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节能降碳资源化利用推动钢化联产,依托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富含的大量氢气和一氧化碳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绿色产品支持企.业加快高品质绿色建筑用钢、汽车用钢、优特钢、高端不锈钢等产品生产推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高强高韧、耐蚀耐候、节材节能等低碳钢铁产品市场应用重点行业(建材)结构调整 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政策,全市水泥熟料不超过“十三五”时期规模 支持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等方式逐步退出低效水泥熟料生产线 不再新增独立的水泥粉磨产能 平板玻璃产能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原燃料替代引导水泥企业通过利用磷钛氟石膏、矿钢镁渣、粉煤灰等非碳酸盐原料实现原料替代绿色工艺技术 加快工业窑炉节能降碳技术推广应用 支持企业探索应用高固废掺量低碳水泥生产技术点业有金,重行<色属结构调整 调整电解铝规模,推进再生铝发展,支撑轻合金产业发展 鼓励有色、钢铁和建材等企业间区域流程优化整合,实现流程再造,推进跨行业相融发展,形成跨行业协调降碳新模式原燃料替代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绿色工艺技术 探索惰性阳极技术 加快节能降碳技术运用和节能装备利用 新建及改扩建冶炼项目达到能耗标杆水平绿色产品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持续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协同减排领域协同减排方向协同减排路径点业化>重行工结构调整培育生物质化工产业,鼓励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原燃料替代优化原料结构,合理利用再生原料,推动石化原料多元化绿色工艺技术采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推荐节能技术装备,提高化工产业热效率,减少气提蒸汽用量,减少氯化亚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末端回收推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路径研究,探索“以化固碳”产业路径其他领域 不断提升碳中和工厂、零碳工厂、绿色工厂比重 鼓励开展近零碳园区建设 推动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 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诊断评估,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对标提升清洁生产水平能源利用低碳化清洁能源替代 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推动钢铁、化工、水泥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煤炭减量替代,有序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 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多元储能、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等系统的开发运行,构建多能互补的高效能源体系。能源效率提升优化装置换热网络,提高装置整体换热效率。结合余热品位,提高余热余压利用量。集中供热设施支持适当扩大热电联产等项目集中供热半径交通运输低碳化优化运输结构 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加快铁路专用线和管(廊)道、皮带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化大宗货物运输方式和厂内物流运输结构。 支持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鼓励物流用车采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低碳化废物低碳化处置鼓励水泥企业扩大水泥窑协同处置的规模和范围,支持水泥窑、砖瓦窑协同处置城市建筑固废、生活垃圾、污泥、赤泥等。新能源开发 利用污泥厌氧消化工艺产生沼气,在污水处理厂内进行热电联产,实现沼气资源高效利用。 在污水处理设施上加装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回用于污水处理过程。 利用污水水温相对恒定的特点,通过水源热泵提取污水中的热量。 在具有地形条件的地区,利用尾水排放进行能量回收。

    注意事项

    本文(《重庆市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修订)》.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