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企业风险管理分析—以M企业为例》13000字(论文)】.docx
信贷企业风险管理分析一以M企业为例目录第一章引言2第二章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相关概述32.1信贷风险的经济学分析32. 1.1不对称信息说33. 1.2不完全契约说32.2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分析32. 2.1信贷管理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分析33. 2.2信贷管理运行的信贷企业内部环境分析4第三章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一以M企业为例44. 1M企业的基本情况53.2M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53. 2.1M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54. 2.2M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63.3M企业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73. 3.1宏观政策因素74. 3.2信贷企业自身因素85. 3.3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因素86. 3.4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备9第四章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96.1 我国信贷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96.2 内部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96.3 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10第五章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解决的对策105. 1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从部门管理到流程管理模式的转变105.1.1 信贷管理架构由直线型管理模式改为矩型管理模式105.1.2 实行客户经理、信贷风险经理制度115.2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125.2.1信贷授权和风险控制上的创新125.2.2信贷营销模式和流程上的创新125.2.3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进一步改革创新对策12结论15参考文献17第一章引言近几年来,我国信贷企业业,特别是信贷企业中长期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最突出的风险在我国信贷企业内,信贷风险仍然是信贷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信贷企业作为企业,就必须以盈利为目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寻求新利润并保持现有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尽力化解和防范信贷风险,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降低信贷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益。因此信贷企业需要构建有效的组织架构、合理分配信贷审查权限、制定相应的激励惩罚制度以及形成独立部门的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制度与措失,以科学规范的信息系统和目标经营责任考核制,以权责分明,分工协调为基础,保证信贷管理的有效运行。论文紧紧围绕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这一中心,在分析目前我国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维护市场竞争优势,巩固其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第二章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相关概述2.1 信贷风险的经济学分析不同形式的信贷风险原因各有不同,信贷风险的发生可能是因为企业信用销售管理制度的缺陷;可能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导致无力履约;还可能是因为企业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观念但这些分析都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只有对信贷风险的根本来源进行辨析,发现真正的起因,才能准确把握信贷风险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信贷风险控制的理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信贷风险控制工具和手段。针对信贷风险的深层次理论依据在学术界比较成熟的有不对称信息说和不完全契约说。2.1.1 不对称信息说虽然信贷企业信用风险最终表现在企业环节,但银行在信用关系缔结阶段占据主动,是否发生信用风险可以看作两者博弈的结果.借助博弈模型求解的逆向归纳法不难发现,如果银行能够成功的提出哪些时候证明无法完成的信用关系,就可以彻底免受信用风险的侵扰。然而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经济中根本无从实现,因为在信贷市场上,存在着银行和企业(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信用活动中,不确定性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企业拥有银行所没有掌握的关于项目状态的私有信息,而银行要掌握这些信息必须付出一定的信息成本。相对于大企业,信贷企业信息具有更多的私有特征,更不公开。2.1 .2不完全契约说企业信贷是银行与企业(借款人)之间的一种市场信用契约行为,信用契约是信用关系中连接双方信用主体的关键环节,规定了银行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在逻辑上,只要双方主体都履行契约规定,就不会有信用风险发生。所以制度经济学认为,现实生活中信用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根源在于信用契约的不完全性。由于无法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契约对双方责任的规定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缺口或遗漏,有些情况下甚至只有粗略或者模棱两可的责任划分。2.2 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分析2.2.1信贷管理运行的外部环境的分析信贷管理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较为明显,国内正处于市场经济改革深化期,政府依然在经济中发挥着有形的手的作用,截至2011年末,信贷企业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突破80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商业贷款占相当比例,而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信贷企业贷款,一旦无法偿还,就会给信贷企业带来大量环帐,不良贷款率上升,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政府和信贷企业埋单,从而破环了信贷企业自身的信贷运行管理和效率。其次中央信贷企业的贷币政策周期对信贷企业的信贷的收放有较显著的影响,尤其现在国内并没有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而一旦央行放松政策,充足的流动性又会使信贷企业过度放贷,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信贷需求也会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激励信贷企业的信贷机制创新,也为信贷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动力。2. 2.2信贷管理运行的信贷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现在国内信贷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直线型向矩阵型的转变,按照职能划分部门,随着买方在资金市场占据主动地位,转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按照客户类型和部门专业职能构建矩阵型组织结构,但是信贷企业的信贷授权模式依然是过去“金字塔”型的垂直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管理责任的信息渠道为分级管理,即实行层层审批,逐级上报制度,这样容易造成纵向管理链条超长,不但加大了效率风险和时间成本,而且在一程度上淡化了责任,造成一种缺乏由一个完全责任主体统筹的信贷业务。信贷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信贷风险控制的发展过程,国内信贷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信贷企业的监督往往偏重于事后的控制的惩罚,而缺乏对过程的全程监控,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就已经造成,缺少一个能够监控整个信贷流程,并能够随时提供风险预警的体系。从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看,风险补偿机制依然较落后,体现在信贷损失的补偿渠道单一,由于金融工具的缺乏,信贷企业对冲风险的能力明显受到限制,因此信贷创新是信贷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而国内信贷企业普遍缺失从获得客户需求,到产品部门设计解决的方案,再到实施的完整创新链条。首先,没有相应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去了解客户的新需求,即使发现了新需求,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处理的反馈,其次,由于国内各种金融市场不完善,一些比较先进的信贷技术无法复制,因此国内信贷企业创新模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第三章企业信贷风险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一一以M企业为例2.1 M企业的基本情况目前,M企业作为一家新型企业,他的在职员工有800余名,成立以来,他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发展的新路子,建立起了现代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至2012年12月末,该企业资本净额达5千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达到了折合人民币1亿元,总负债为62.8%o2013年全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所属的企业,市场理念和经营意识是相对先进和敏感的,M企业要求各级业务人员重视信贷管理的意识,以高效率为出发点,对业务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政策基础。到2013年年末,外币贷款余额为1千万元。其中长期贷款为3百万元,占总贷款比例为33.09%;短期贷款为7百万元,占总贷款的比例为66.91机M企业贷款基本集中在短期贷款中,截止到2013年末,该企业的负债率高达61.0%o为了便于分析M企业贷款情况,本文选取2009-2013年贷款情况,如表1所示:20092010较上年增幅2011较上年增幅2012较上年增幅2013较上年增幅年均增长率M企业负债率52%66.3%27.4%63.9%-3.6%62.8%-1.7%61%-3.2%4.7%表1M企业2009-2013年负债率情况通过表3.1可以看出该企业的负债率显年均增长趋势,这表明M企业的负债率在逐年增加,它在由于缺乏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实力,主要还是依靠供应商和金融机构负债来扩大经营规模和资产实力。所以它的负债率会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2 M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M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在经营管理目标的设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上均有体现,通过对信贷企业信贷业务流程的了解,也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对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现状。2.2.1 M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当前,信贷风险管理是M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对信贷企业信贷业务实施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控制信贷业务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利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实现有效覆盖风险损失的资本回报率最大化,是M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为了实现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针对信贷方面从业务总量、风险最高容忍度、信贷资产不良率以及风险集中度几个方面都进行了明确。信贷总额占比不高于该企业信贷资产业务的25初信贷企业信贷不良率最高不得超过2.1%;信贷企业行业集中度不超过全行同一行业信贷总额的5虬从该企业的经营和风险管理目标设计上可以看出,它对信贷的目标设计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同行业间竞争程度息息相关,地区特征十分明显。不过从另外的角度可以看出,这样的设计和制定对该信贷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管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行业集中度较高。为了防范业务风险过于集中,合理分配信贷资产等管理需要,制定该企业信贷总额不超过总体信贷业务的25%,但由于该企业经营差异化较大,地域性管理需要而集中在本地企业,行业集中度过于集中、信贷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难以体现,信贷企业信贷客户行业分布亟需分散化和不断优化。从数据统计看,该信贷企业信贷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经营和物流服务行业上,两个行业客户占所有信贷企业信贷总额占比分别为24.58%和22.74%,两个行业合计占比接近信贷企业信贷总额的50%,行业集中度过于集中。总的来说,M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架构由公司业务部和风险管理部。因为人员数量有限,公司业务部兼授信执行部的工作,风险管理部由主管分权符理。特点在于:风险管理压力比较集中,这主要是因为信贷管理体系成立时间较短,在人员配置方面原因导致岗位没有独立化,不利于实现各个业务部门的更专业化经营。由于信贷企业信贷业务的独特性,独立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模式对风险管理和业务经皆都是十分必要的,M企业信贷面临的企业差异化和市场变化更加频繁,在此情况之下,独立性的管理部门对突出其管理模式的适应程度、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改造以及经办管理人员的针对性技术和理论的提升都是利大于弊的选择。在现实情况下,也由于信贷企业信贷具有的独特性,即使是同行业各家经营机构其专门的业务和管理人员都显得捉襟见射,所以,M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仍不能实现完全的独立化。2.2.2 M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M企业信贷风险防范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置身于当前愈发复杂、莫测的市场环境下,在避免信贷企业信贷风险、保持不良信贷资产比例在低水平运行等方面力度还远远不够,有众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完善。(1)市场定位不明确、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从实际情况看,针对信贷企业的不同发展状况以及国家行业政策支持变化频繁的状况,信贷政策以及宏观环境变化应变不足,导致市场定位不明确,客户结构没有实时进行调整,实行客户准入及退出机制,与之相适应的信贷产品开发力度严重不足,导致信贷企业信贷业务整体在风险度量、资金成木、企业准入以及具体的信贷方案设计上均不能满足经营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2)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不适应对于信贷企业,信贷的业绩考核独立性不是很强,同时对于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其中的问题表现在:a.员工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在M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中,信贷员还普遍存在职业素质不够强、信用风险意识不够敏锐等问题。M企业的职员与一些其他大型机构工作人员相比,在市场竞争意识上存在明显的不足,更谈不上具备超前抗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凡此种种,一方面给信贷企业的信贷的不稳定性埋下了隐患,极易导致信贷企业信贷发生风险,另一方面当信贷企业信贷出现风险时,抗击能力的不足即会显现,风险也不会被很好地化解与规避。b.考核机制针对性不强该行业间竞争非常激烈,对内部人员的考核可以说是残酷现实。针对内部人员而言,经办信贷企业信贷业务的成本效益可以说是不相匹配的,管理成木高,效益低,信贷人员主要意识都会集中在大型企业信贷业务等能给信贷人员带来较高绩效的方面。在产品管理和客户维护上通常是业务能力强、人员素质高的会分配去经营管理更为重要的大型企业信贷业务和重点客户。为了发挥信贷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由于经营和管理信贷企业信贷业务效益低,付出人力成木大,产品设计相对简单和模式化,经营管理信贷企业信贷的人员大多分配给刚刚接触信贷业务的新人或是业务能力提升较慢的人员,这也是导致M企业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薄的人员内在原因。2.3 M企业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M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宏观政策环境、企业自身局限、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四个因素。3. 3.1宏观政策因素信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因此宏观经济环境好坏、政策利弊、自然灾害、社会的稳定程度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信贷企业同。特别是自2008年起,全球性金融风暴对我国外贸行业以及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市场带来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中国信贷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剌激经济的政策使得企业整体的风险水平下降。另外,国家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等各方面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到信贷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大风险积聚。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地域上的优势,使得M企业大受国际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影响更大。商业银行受区域经营的限制,大部分信贷企业信贷以本地企业为主,各商业银行对本地信贷企业的信贷占全部信贷企业信贷的比例超过80%。因此,M企业信用风险的产生受国际贸易条件变化、各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3. 3.2信贷企业自身因素M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几种情况:企业结构治理尚不完善,管理存在漏洞与失误从而引起决策风险和营运风险。管理风险是导致大多数信贷企业寿命短和不能壮大的主要原因。导致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由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时间仍然不长,与内地工业和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或东北等地特点完全不同,M企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受经济基础发展薄弱,大多数信贷企业经营者,存在着文化素质不高、经营理念局限性大,且基本上都实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具有产权结构单一,感情用人现象明显,组织机构混乱,经营决策上集权于一人的特点,企业的规划缺乏有科学性和计划性的长远打算,仅凭个人直觉独断专行。该企业以经营为重,而忽略管理控制,缺乏系统性的内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管理长期处于混乱阶段,而没有具体的相关约束手段,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并且缺少预警和监督机制,基础管理薄弱1。M企业经营还存在着许多先天性的不足,除了缺钱还缺人才,特别是中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和重点大学毕业生。,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核心原因是该市的房价、人力成木较高。人才,尤其是管理型的人才缺乏也是导致信贷企业管理长期处于混乱的内在原因。3. 3.3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因素银行和该企业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相对掌握的估息不对,信息不对称意味着银行要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开展信贷企业信贷的银行客户经理户均数远远无法满足合理管理的要求,加上该企业财务不规范、经营和管理混乱,银行面临的困难是管理成本与经营收益不匹配,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段处于的遮她境地。3. 3.4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备当前,在商业银行管理体系中,失信惩罚体系还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在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的管控上更无实践可谈失信惩罚体系的缺失会对银行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一方面致使在金融机构管理信贷企业经营者时约束力缺乏,另一方面在面对信贷企业失信者打击力度不够,其结果必然是不守信的信贷企业得到纵容,银行债权得不到法律保障。第四章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信贷企业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信贷管理,经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3.1 我国信贷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1)信贷企业内部信贷权力分配不合理。一些基层管理部门的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没有真正起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管理者乱批贷款、乱投资等行为的发生,影响了信贷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2)惩罚措施不明确,奖罚不合理,忽视对信贷人员道德风险的监管。信贷企业与信贷人员之间是委托代理的关系,信贷企业委托信贷人员去了解掌握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信贷企业不明确的惩罚措施和忽视道德风险,使得信贷人员最后获取的收益大于其违规操作而受到的惩罚成本,即贷款的安全性与人人利益不挂钩,在这种情况之下,腐败行为就很容易在信贷人员中滋生,使贷款“寻租”等现象成为普遍。一些信贷人员会利用信贷企业对自己的信赖,在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企业真实情况的前提下,向上级提交信贷材料,影响信贷部门的决策,这增加了形成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和信贷风险。4.2内部人员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大部分信贷企业仍然采用“金字塔”型的纵向组织结构,采和层级结构组织信息传导方式。这样的信息传导方式具有较为严格的等级概念,以非个人感情为主的关系,其命令的指示和情况的汇报都具有较为严格的指挥链条,下经机构的信息层层汇集向上级传递,信贷信息的传递层次多,传递速度慢,偏差大,信贷信息反馈差。这会降低信贷信息的传输效率,而且层层截留导致信息的失真,表现为信息的漏损率很高,最终到达执行者手中的有效信息不准确或偏面,信贷企业可能会因此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增加了商业银选择信贷风险1。信贷企业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流动性过大阳。一方面,信贷企业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学历普遍较低,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不强,使基层信贷工作难以向前突破,信贷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一个具有对企业信用和经营活动把握不准确,导致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在中国金融业逐步开放和外资信贷企业只极拓展国内业务的今天,有相当数量的资深信贷人员为了追逐高薪从中资信贷企业跳槽到外资信贷企业,这不仅会造成国内信贷企业缺失许多高素质的信贷人员,而且还会对信贷企业客户产生影响,使得信贷企业流失很多商端客户,从而导致信贷企业客户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中断,增加中资信贷企业对客户关系的维护成本,信贷人员队伍较高的流动性会降信贷企业对其客户尤其是借款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影响信贷企业的稳健经营。4. 3信贷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我国信贷企业正面临着不断增长的来自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的压力,但很多信贷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重视操作风险控制而轻视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其它风险的研究。将风险管理的目标简单归结为安全性管理,在直接监管目标上存在偏差,忽视监管效率,导致监管成本过大。不能能时预警,在风险发现方面还存在着时滞现象,同时应对风险的措施滞后、管理滞后、查处滞后、整改滞后,落后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信贷企业的信贷安全。此外,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以时应对潜在风险的预见和预防,从而降低了信贷企业对信贷风险的事前控制的应对能力。第五章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解决的对策5.1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从部门管理到流程管理模式的转变5.1.1 信贷管理架构由直线型管理模式改为矩型管理模式信贷企业大多按照以客户为导向的原则,设计了矩型信贷管理模式,但是,有些信贷企业或其分行在矩型管理体制下,仍然地按照直线型管理模式运行的,新成立的市场部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在新体制下虽然原来的信贷人员,分设为客户经理和信贷风险经理两类相互独立的岗位,但由于未能相应建立独立的信贷决策机制和信贷责任考核,信贷企业风险管理仍然存在较大的隐忧1。这个矩阵结构就是以客户和职能作为两个参考因素,以客户为导向重组信贷机构,将原来的按信贷品种设立信贷机构,从上到下实行垂直管理的模式,改为按客户类型和专业职能设立信贷机构的模式,可分别设个人、公司、金融同业三大市场部门(分行层次)和客户经理(支行层次),有的还设立了政府机构部,在后台设立了相应的信贷管理部11,这样改革后,客户办理信贷企业业务时,只要与某一个市场部门接洽就可以了,市场部门作为信贷企业的前台,对外可以为客户提供揽子服务,对内与后台的多个部门(产品部门)进行业务协调。也就是信贷管理架构由直线型管理模式改为矩型管理模式。5.1.2 实行客户经理、信贷风险经理制度信贷组织改革后,各家信贷企业信贷人员的岗位也作了调整,原体制下的信贷员在新体制下分设为客户经理和信贷风险经理,客户经理负责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的营销和产品设计或产品组合等项职能,隶属于前台市场部门,信贷风险经理负责贷款调查、审查和贷后管理等项职能,隶属于后台信贷管理部门。至于客户经理是否对贷款质量负责,各行的做法不一。如有的信贷企业客户经理不对资产质量负责,只对业务发展负责;有的信贷企业客户经理以对来务发展负责为主,对资产质量负责为辅,而信贷风险经理则以对资产质量负责为主,对业和民展负责为辅。信贷企业的市场观念、客户观念大大增强。近年来,信贷企业网点开进了住宅区,信贷企业终端摆上了客户的办公台,手机信贷企业随身带;以前客户办理一项业务要找信贷企业的多个部门,办理多项业务可能要找多家信贷企业,现在不但一个客户办理所有的信贷企业业务只要找一个市场部门就可以了,而且客户的多个子公司、分公司及其不同城市、不同国家的业务,都可以在一个信贷企业内就完成,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加。二是实行流程管理后,信贷企业的信贷管理改革有可能走出前几年“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信贷企业以往都是以部门(机构)管理而不是以流程管理为主,其实,问题常常出现在流程上,而不是机构有问题,如果因为流程有问题而把机构改掉,那时本末倒置。因为先有机构后有流程,流程跟着机构走,而不是机构跟着流程走,机构一般要保持相对稳定,流程则可以不断优化。因此,信贷企业实行以流程管理为主的模式,为根据业务不断优化流程、同时保持机构的相对稳定定提供了可能。这些年来,信贷企业有望走出业务发展“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如今客户经理负责发展,信贷风险经理负责质量,客户经理、信贷风险经理制度有望成为信贷企业兼顾质量和发展的有力制度工具。5. 2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的创新5. 2.1信贷授权和风险控制上的创新正如前文所述,随着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建立,国内的信贷企业都在不断地下放信贷决策权力,根据对于客户经别的分类,按照客户大小,风险级别等给予不同级别的分支行不同的权限,以提供客户便捷,一站式的服务网。在信贷授权和风险控制方面,我国信贷企业大多选择了专职贷款审批人会议加高风险审查制度其和国外的审查委员制度相近,虽然效率较低但是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不些信贷企业也在实行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双签制,这种制度对于市场环境和信贷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但是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另外各大信贷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这一部门更偏向于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这一体系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受到同级信贷企业行长的影响较小,使其能够独立地做出客观的判断,并且有利于对各项贷款进行系统的,长效的过程监督以及时地发现问题,防患未然。5. 2.2信贷营销模式和流程上的创新在信贷的营销模式上,一些信贷企业开始尝试建立分层次的营销模式,对不同级别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尤其对于优质的大型客户,由牵头营销转变为直接营销,也就是总行和一级分行公司业务部的客户经理要直接与客户接触,掌握客户需求,制定客户服务方案,起草贷款调查报告,承担贷后管理责任,肩负大型优质客户的第一客户经理职责。同时在信贷流程上开始简化,压缩审查时间提高效率,并且这种营销体系使得客户需求可以得到更快的反馈,从而使产品开发部门能够更直接了解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5.2.3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进一步改革创新对策(1)继续完善信贷企业信贷组织构架,严格控制信贷风险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发挥信贷管理的作用的基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的产品才是生存的关键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独立垂直的风险控制体系,具体要做到:一是在一级分行设立信用风险官或信贷审批官其由总行直接任命和考核,并独立管理信贷审批部门,与同级行行长实行信贷双签制,在风险控制上直接向总行首度风险官负责,并对贷款承担第一审批责任。二是在二级分行要设授信审批分部和信贷管理分中心。这些分部和分中心都直接隶属于一级分行,其考核由一级分行直接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业务上的独立,从而不会受到更偏好业绩的同级分行的影响,独立作出判断,严格执行总行的风险控制要求。三是设立专门从事信贷审查工作,且定期轮岗交流,独立考核。只有建立了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真正完善信贷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而不会被特别的个人和客户影响,从而信贷企业的信贷风险控制在目标区风。(2)建立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发挥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创新都一直认为人才是一家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如何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将每个人的才能都发挥到极致才是企业成功的经验。而委托代理理论也向我们说明了通过合理的管理促进员工和企业的目标一致才能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在信贷规模约束中要设定具体的总量,行业和客户规模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定量,严防规模失控。在信贷投向上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信贷企业自身的发展占略,在行业、企业和产品三方面都设定明确的可考核指标,做到将有限的信贷投入增长行业的优质企业中去,真正做到贷款的优化配置。信贷质量约束上要切实将不良资产比例和信贷呆帐损失指标纳入到信贷人员的考核中去,同时要将上述所有的指标分解到不同层次和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同他们的个人相关利益挂钩,建立具有自我约束的信贷管理。在激励机制上要以以鼓励在内的完整体系。同时改变原来单一的财务激励措施,建立长效激励管理体制,包括期权,养老计划,升职考核,业务培训等,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推动信贷管理顺畅运行。(3)形成能够自我运行的创新管理,以使信贷管理可以不断革新,自我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贷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处于剧烈变化当中,当时有效的管理有可能会渐渐失去作用,因些要建立自我运行的创新管理,以保持整个信贷管理的自我新陈代谢。首先要建立独立的客户需求获取和分析部门,并且同产品设计部门整合。能够通过基层的信贷人员及时了解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分析整理反映给产品部门,从而将产品设计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真实理解上,同时做好新型产品的意见反馈工作,切实解决产品和客户之间的互动影响问题。其次要完善考核督制度,不但要考核相关人员,并且要创新部门考核制度,在对相关部门的效率,成果等方面做出系统持续的跟踪监督,将考核结果交由相应的战略部门,使其可以结合新的竞争环境,内部运行情况,对于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往往使他们更加了解内部工作的不足,并且通过全员的参民也会增加员工对于企业的认知程度。只有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才能够保持信贷企业的信贷管理的持续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变。(4)弹性处理上下级授信权利由于国内信贷企业的结构为垂直总分行信货审批机构,下级和上级行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合理的信贷权限分配会导致发放信贷效率的低下,还会导致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得不到融资使得信贷企业错失了盈利的机会。作为一级法人的信贷企业总行要整体地、系统地进行管理和调节,在做好信贷风险控制的工作下,弹性地处理总分支行的信贷权限分配,充分利用分支行信息优越的有利条件,调动分行的信贷营销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弹性地分配信贷审批权限,集中体现在总行对分支行的信贷业务授权方面上。在信贷授权上,不但要保证授权规章的明确和稳定,也要在灵活性和创新性上下工夫。明确性和稳定性,体现在信贷企业总行一旦做出授权决定,分支行就必须严格遵守;灵活性和创新性体现在,总行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适当给分支行一些权限,使授权具有一定弹性。如果总行的授权没有明确性和稳定性,容易造成分支行的短视行为,带来信贷风险,也影响客户资源的稳定性;如果总行的授权一成不变,不具有灵活性,会错失一些潜在的优质客户,使得信贷资金盈利不高。总之,信贷企业作为金融企业,要遵循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在信贷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变通地分配信贷审批权限追逐盈利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所发展。(6)提升高业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和信息水平,建立健全的信贷企业信贷人员监督管理。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指标分析体系,通过对企业所能承受的负债最大限度分析,可以有效地抑制借款企业过分的借款欲望,控制企业信贷规模,降低信贷风险。其次,注意运用现金流量指标,及时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反映和判断。再次注意预期收入分析,从动态和长远的角度考虑每笔贷款的安全性,把好贷款的“质量关二最后,根据对不同客户的资信考察等级结果,进行相应的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对每笔贷款进行综合评定坚持贷款“本查”制度,把好贷款“投向关”。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用科学的风险度量化标准代替以定性为主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改变传统模式下的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反应滞后的状况。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风险测算模型、企业信用风险等级模型、内部评级模型,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等信贷风险分析的定量模型,有助于准确评估信贷风险,以便信贷企业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针对信贷权力分布不合理的情况,建议建立有效的贷款审查组织构架,分散权力,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形成腐败。将“信贷制定权”、“贷款发放执行权”和“风险贷款处置权”三权发立,建立相对独立的信贷风险调查系统,不同部门行使相应的职权并将贷款的审查权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上,明确职能范围和目标,并设有专门机构对大额贷款和有疑难问题贷款进行审批和决策,避免出现类似贷款寻租等腐败行为。具体而言,信贷管理部门行使制定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各项信贷政策,制定有效的信贷寂批流程;贷款发放权由信贷业务部门执行,负责贷前贷后的调查和跟踪管理。资产管理保全部门行使风险贷款处置权,负责处理各类不良贷款的问题资产。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传输机制,提高信贷信息的传输效率,就必须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理清信贷信息的传输途径,优化信息专递流程,加强归口管理,杜绝多头传递,政出多门的现象。我国信贷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途径,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坚持精简、效率、效能和效益的原则。精简的核心意义是要求信贷企业人员精明干练、工作高效、机构设置少而精,功能多样,适合需要;组织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坚持从际需要出发,精简层次,坚持层次精简和幅度适当的原则,层次的设置不能过多,信贷信息传输环节也不能过繁,特别要重视对关键传输点的设计,因为这是影响信贷信息传导通畅有序的重要因素。信贷企业应建立一个部门来统一管理各种信息,规范信贷信息的传导,让信息的传输更合理,既不会出现信息传导的盲区,也不会出现信息的重叠和漏损。对于上下层之间的传递,主要是要减少信息传递的上下层级,加强对信息传输的监督,减少信息转输的时滞时间,使得信息能够尽快地传递到终端。另外,由某一指定部门统一管理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这样既能使信息进出一个口,不出现政出多门,也便地信贷企业查找、考核,还使得信息传输速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通过对以上几点分析,我认为目前我国信贷企业风险管理主要还是要加强内部的控制与监督,做到集体决策,权力平衡。对每笔贷款的发放真正做到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企业信贷文化,加强信贷人员和各级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对各级人员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同时,确立科学的考核办法,逐步淡出对贷款发放量的考核奖励;重视对优质贷款的奖励。引导管理者和信贷人员对发放高质量贷款的重视。防范信贷人员以贷谋私,腐败经营,促进信贷业务安全和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山孙洋.邮储银行宿迁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王军.信贷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6.3卓凡.P2P网络信贷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4黄曦.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6.李长亮.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6杨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侯晓曦.交通银行A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8周欣.T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9孟宁.HX银行济南地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海南大学,2014.10张炜秋,孙乾,孙箫笛,吴凌,李慧琳.内部审计方法在小额信贷企业风险控制方面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204.11孙欣.建行Y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12匡东华.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南华大学,2014.13张立东.县域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D.云南大学,2013.14杨彪.商业银行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15陈新新.我国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16石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风险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17林春.光大银行A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D.辽宁大学,2013.18尚倩.商业银行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19王震,张贺.论商业银行信贷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防控J.现代商业,2012,(30):49-50.20刘亚蕾.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