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单元作业设计(优质案例11页).docx
-
资源ID:1301079
资源大小:71.6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单元作业设计(优质案例11页).docx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七年级第一学期人音版草原牧歌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聆听、演唱银杯欣赏牧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2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欣赏天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拓展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第三单元第二课时3欣赏万马奔腾第三单元第三课时“草原牧歌”是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和介绍中国民歌的单元。本单元主要包含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短调歌曲银杯,长调歌曲牧歌及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两首具有浓郁蒙古族民族风格的当代创作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和一首由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演奏的极具感染力的乐曲万马奔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作业设计是将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重组,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通过学唱歌曲、欣赏歌曲,能够对蒙古族音乐感兴趣,并乐于主动学习、认识、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2 .能够辨别长调、短调的音乐风格,感受体验无伴奏合唱以及人声音色特点,了解蒙古族拉弦乐器一一马头琴,认识作曲家瞿希贤。3 .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高,有表情地独唱,或积极地参与齐唱。4 .在感知音乐旋律和情绪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和介绍中国民歌的单元。该单元主题鲜明,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五首不同风格的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彰显了蒙古族民族音乐在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银杯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它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于酒宴聚会。歌曲旋律优美、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旋律中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牧歌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具有典型的长调元素,即舒展、辽阔、旋律优美、音乐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以牧歌为主题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创作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属合唱中的精品,旋律、和声、织体等要素的精心编配,充分展现了各声部的音色特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是两首具有蒙古族民族风格的当代创作歌曲,两首歌曲旋律优美、婉转、悠扬,广受人民喜爱。万马奔腾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变换拍子和混合拍子的使用,描绘了马群在草原奔跑、经过时的壮观场景。乐曲运用了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法和特有音色,突出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三)学情分析1、心理方面:七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校门,内心世界较为丰富,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着小学时期的天真喜悦,除了注重事物的外表,更注重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生理方面: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期,有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支撑强烈的求知欲。由于他们正处于变声期,嗓音变得沙哑、涩滞,因此在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注重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不要过度使用嗓子,注意保护好声带。3、知识架构: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相对小学生较高,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较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可利用课后时间借助各类学习途径搜集蒙古族音乐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但由于本阶段学生生活阅历较少,蒙古族音乐文化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差距较大,导致对欣赏的音乐作品情感理解不够,共情较少,为学习增添了难度。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一)单元学习目标第一课时:学习蒙古族短调歌曲银杯,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演唱,强化演唱的基本技能,发挥学生歌唱特长。欣赏长调歌曲牧歌,通过聆听、对比、感知蒙古族长调和短调音乐特点,以及理解音乐人文内涵。第二课时:通过聆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边,以及第四单元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感受蒙古族长调的艺术魅力,及无伴奏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了解掌握作曲家瞿希贤的主要作品。第三课时:聆听万马奔腾,感受马头琴音色,了解变换拍子与混合拍子的艺术表现力。在搜集、整理、总结蒙古族音乐文化过程中,增强对多民族文化理解,拓宽音乐文化视野。(二)单元作业目标第一课时: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特点,能够用圆润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银杯,以及牧歌的主题旋律。熟练掌握蒙古族长调、短调音乐风格的同时,尝试将短调改编成长调,或进行简单的舞蹈创编。第二课时:了解作曲家瞿希贤、掌握人声音色特点等本单元知识点,发挥学生特长,进行音乐创编,并通过自主参与演唱实践,增受对无伴奏合唱的感受。通过大单元融合,感知不同艺术作品中人声音色的艺术表现,及歌曲意境的融合。第三课时:初步了解马头琴,掌握其音色特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改编,考察学生对节奏节拍的掌握。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课本进行音乐创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创编和实践能力。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作业内容在双减背景下,以新课标为指导方针,立足课本,通过自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音乐视野。根据作业目标,以及学生具体学情,本单元作业分层设计为以下几个维度:好声音、随心听、善发现、新思维、单元检测。(一)作业形式1.知识技能类作业:好声音、随心听。2 .创编表演类作业:新思维。3 .拓展探究性作业:善发现。4 .启发开放性作业:单元检测。(三)作业难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实现作业分层。进行模块学习与作业展示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并完成擅长的任务。在巩固基础类技能知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的音乐特长和才华。(四)完成方式学生独立完成和团队协作相结合,利用不同的资源平台拓展作业渠道,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1.课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欢的小组,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源搜集,完成相应作业,并在课堂进行2-3分钟展示。2 .课中:教师设置作业难度与评价标准,完成课堂作业后,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3 .课后:用PPT、视频等形式,在QQ班群或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作业展示与评价。(五)评价设计1 .课堂上进行自评、互评、师评。2 .丰富评价方式,根据不同题型设置评价量化标准。3 .结合信息技术,运用各类社交平台,进行展示和评价。五、课时作业(一)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蒙古族音乐文化,课前以图文形式或视频做两分钟介绍。(完成时间:十分钟)课中作业:好声音: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任选一种演唱形式(独唱、齐唱等)表演银杯,课堂上师生互评。(完成时间:八分钟)善发现:用抢答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辨别长调、短调作品,并说出判断的理由。每答对一题加一分。(完成时间:五分钟)课后作业(二选一):新思维:(1)请根据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将短调歌曲银杯改编成长调作品。(完成时间:五分钟)(2)请根据银杯或牧歌的音乐特点,自行选择相应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进行舞蹈创编。以视频的形式上传至班级QQ群或云平台呈现。(完成时间:十五分钟)2 .评价设计评价表作业项目评价标准自评互评师评前业课作善发现汇报内容准确语言清晰简练会课中作业好声音III1b善发现判断准确,理由充分金曲课后作业新思维(歌曲)节拍、节奏准确金符合长调、短调音乐特征会企具有创意会*新思维(舞蹈)节拍、节奏准确金符合长调、短调音乐特征会今动作优美,具有创意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对本单元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课中作业:好声音为歌唱作业。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懂得科学发声,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善发现旨在让学生重点了解长调、短调,能够准确的区分音乐特点和其所表达的音乐情感;课后作业:新思维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通过对课本上作品的深入了解,结合长短调的知识,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提高学生对蒙古族音乐的认识,了解蒙古族民族文化,增强蒙古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理解。(二)第二课时1 .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善发现:第二小组同学参照课本54页或网络资料,将人声分类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并在课前用一到两分钟的时间进行汇报。(完成时间:十分钟)课中作业:(1)随心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参照音色、力度示意图了解合唱的形式。你先听到了哪个声部?主旋律一次出现在哪个声部?用连线标出各声部的音色特点,讨论齐唱与合唱的主要不同之处。(完成时间:五分钟)女高女低男高男低丰满结实明亮宽广深沉浑厚高亢富有诗意(2)新思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下列旋律改编成二声部无伴奏合唱,并现场演唱。(完成时间:十分钟)I=C2/42 1I55I665-I44I33I22I1-|课后作业: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下列声乐作品任选一首,感知不同艺术作品中人声音色的艺术表现,以及歌曲意境的融合,并生成作品评价报告。(完成时间:十五分钟)作品评价报告作品人声分类歌曲速度歌曲情绪节奏节拍旋律走向其它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梦中的额吉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3 .评价设计评价表作业项目评价标准自评互评师评善发现汇报内容准确语言清晰简练会课中作业随心听准确辨别声部构成衾金能准确听辨各声部的音色特点侬食食能分辨齐唱和合唱的不同之处衾新思维节拍节奏会金表演流畅,声音和谐食编创合理,旋律优美流畅会会女课后作业善发现正确把握各类音乐要素食会准确理解人声音色与歌曲意境的融合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时作业以学生和小组为主体共同完成,深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共同探究,达到小组合作的目的。课前作业:善发现:通过提前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对本课时知识点的理解。课中作业:(1)随心听:通过聆听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更准确地掌握人声分类的特点。(2)新思维:此题为创编性题目。根据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将教师提供的旋律改编为二声部无伴奏合唱并展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课后作业:善发现:聆听和分析不同人声演唱的歌曲,通过学生对人声音色的分辨,感知不同人声和音乐要素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同时融入大单元内容,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铺垫。完成作品分析报告,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三)第三课时1.作业内容课前作业:善发现: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蒙古族音乐文化,搜集马头琴的音乐作品及相关知识,例如音色、形制、演奏形式、历史文化等。(完成时间:十分钟)课中作业:新思维:将鄂伦春小调的节拍改为三拍子,然后划拍视唱,体会节拍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完成时间:五分钟)I=C55-53355j,55-553232U2-1333I33|3525|5-2323565232321-|35-5|3-55.1655-|课后作业:新思维: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合适的音源编创节奏,加入万马奔腾的演奏,并以视频形式呈现,发送至班级空间相册或者班级微信视频号进行互评。(完成时间:十分钟)2.评价设计评价表作业自选项目评价标准自评小组互评师评课前作业善发现表述完整流畅,内容丰富课中作业新思维(歌曲改编)能准确划拍视唱并富有乐感和律动会哀会节奏节拍准确,能完整视唱会各种音乐符号运用准确会作业课后新思维(创编节奏)节奏准确能够与音乐作品相融合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课前作业:善发现:搜集马头琴的相关文化,促进学生了解蒙古族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课中作业:新思维(歌曲改编):考察学生对节奏节拍的掌握,做到转换自如,并锻炼学生的律动感,能够做到简单的划拍视唱,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为后续音乐学习以及学生音乐审美打好基础。课后作业:新思维(创编节奏):考察学生对万马奔腾音乐形象的的认知,和对生活中音乐元素的发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想象力。六、单元检测(一)那达慕音乐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畅享草原牧歌,感受民族风情”主题音乐会,借助网络直播平台,邀请家人、朋友及全校师生现场或在线观看,并为喜欢的节目投票,获票数最多的节目将被评为本期“草原精灵”、“草原之星”和“草原骑士”。活动要求:音乐会共有五个篇章,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加入任意篇章,可根据节目创意自由组合小组进行编排,最终每个篇章呈现1-3个完整的作品。第一篇章:【图腾之美】(结合蒙古族图腾文化设计服装,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系列风格作品,可以用任意材料制作成衣服进行服装展示。)第二篇章:【万物之声】(以小组为单位演唱蒙古族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第三篇章:【襟飘带舞】(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段蒙古族音乐进行舞蹈创编并展示)第四篇章:【月亮之上】(以小组为单位,可朗诵蒙古族诗歌,也可自行创作诗歌作品)第五篇章:【苍穹之手】(以小组为单位,可自行演奏蒙古族乐曲,也可自制乐器为蒙古族乐曲伴奏)节目单节目单地点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明蚀 XX年圾XX HI 节目列表 篇章 节目名图魄之美1.×x× 2 .XXX二万物之声I xxx 2.xxx Bxxx 游戏回动 襟絮带舞1 .x×× Zxxx 3xx 四 月亮之上IxXX 2.xxx 游戏互动 fi苍穹之手2 .×x× 2.xx× 3,XXX为你欢的节目投JR吧XXX皿XXXXxX<JXXX评价表篇章评价标准图腾之美服饰美观大方, 融入蒙古族元素齿哀金*现场票数网络票数万物之声富有乐感和律动,表情自然大方,表演完整食自襟飘带舞舞姿优美,能够与音乐作品相融合金女食月亮之上语言优美,声情并茂。富有感召力,内容健康向上,真情实感禽1畲苍穹之手旋律优美,节奏准确,具有表演性窗像*获奖名单草原精灵草原之星草原骑士(二)单元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单元检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音乐会,通过节目展示、现场互动、网络直播等形式达到单元质量检测以及多元化的了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目的。活动内容灵活丰富,提升小组合作的凝聚力,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后记:“双减”政策的落地,将原先搁置在“应试”这一浅滩上的教育之锚拔起,重新抛向全人、全面发展的深海。在这样的变革中,效果最易于看见的、也最为凸显的就是作业的设计与研制如何减轻作业负担,成为教学变革中关注的焦点。基于对“减除”这样的字面简单化的理解,就难免出现流于形式的草率,缺乏理性的研究,过多将目标聚焦在“时间”“场域”“容量”三个方面: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在规定的场合完成;规定每次作业的容量。这样的控制,不但不能带来真正的“减负”,还让作业成为导致教学失效的全新因素。例如,只管作业时间长短,忽视作业应当承载的功能,让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附件”,形式化地强调随堂动笔:只看班级群体,不看独特个体,在迎合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下,设计低于能力生长点的练习,缺乏针对不同个体的差异化设计;只注重在“学生端”落实,遗失了“教师端”的改良,作业依然是教师交给学生的任务,而对作业目标的设定,作业类型的设计,作业难度系数的设置等,教师缺乏应有的构思与系统的布局,作业布置依然是零敲碎打的随机行为。设计作业,需要确认一个前提:为了提升学习力而承担一定的任务。可见,设计作业不是随性的,而是有一定的纪律。安德生提出从“六个维度”进行规范,这可以被视为课程化设计的内部纪律。“六个维度”分别为:目的、定向、主题、范围、形式、复杂性。目的指的是“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比如,在暑假完成作业,不是为了学科学习,而是为了能力提升,也是为了素养的形成。定向指的是完成作业的物理环境,大多时间在家庭,也可以在各个公共场所,如博物馆、电影院、歌剧院,还可以在专用的实验室。不同的学科就是需要认定的主题,例如,将语文学习嵌入作业中,就是设计时的主体,从这个角度看,单纯主张“不要做,去玩儿吧”,也是不负责任的。范围指的是完成作业的时间,如假期的范围是长效的,长效作业设计应该形成一个阶梯提升的趋势。形式指作业过程和结果的呈现,区别于“练习答题”,课程化的作业可以有两种比较经典的形式:一种是行动体验,让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学习;另一种是综合性学习,包容多样,如完成一项作品,进行实物展示,收集一类资料,进行整理归并。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完成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大多是“单兵作战”,而作为课程的作业更为复杂,完成这样的作业,更加倾向于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复杂性相对较高。总之,作业的设计与研制要去除简单草率的形式化,在课程视域下予以理性的重构,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断提升学习力,在课程化的学习中夯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