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虚实结合教考结合专练.docx
古典诗歌虚实结合课内课外融合专练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悄恍的梦境。“学习提示”要求我们:“学习时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J这里涉及的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指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必备知识古典诗歌虚实结合的几种情况一、写景为实抒情为虚人们常用“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来分析诗歌中的虚和实关系,其实,这里的虚是指情、志、理,而实是指情、志、理所依托的景物。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形式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厚意,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是见闻,是实景;诗中让感悟到的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这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言理的写法。二、物象为实想象为虚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象,重现艺术的美好境界。如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齐白石画一对的鲜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这里运用的就是空白的手法,使画面显得空灵而有韵味。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画面内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鹤,优者游者。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在物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象为虚。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诗人在描写景物,正面描绘景物的特征即可,但当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从而达到表现景物的目的。这种侧面描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写法。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帽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在这里,诸人的反映为实写,罗敷的美貌为虚写。四、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情感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诗人常用比喻的手法,通过对具体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抽象的感情。这是虚实结合的又一种情况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国亡家破,妻离子散,一国之君,沦为囚徒,终身受辱,千古蒙羞,胸中怨恨,难以尽言。词人用比喻,极言愁苦之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词人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多而不绝的愁绪被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以实写虚,化无形为有形,比直抒胸臆更形象,所以更富感染力。五、当前为实过去为虚古典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当前景象为实,己逝景象为虚。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二句,望江南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写词人对故国和往昔的追思,都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过去的景况,它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六、现时为实将来为虚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为面前的恋人分别平添了一层惜别伤感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J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七、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这种写法与前一种有些相似,都是在借设想写当前,但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设想着眼于时间,后一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诗人想象他们的重阳登高,遍插茱萸时,因少了出门在外的诗人不能欢聚而十分遗憾。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这种写法,设想的对方不能是景,只能是人。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前一种不一样。如贺铸青玉案“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表达出来的,只是单方面的思念、伤感和断肠之痛。而用对写法,则沟通了双方的感情,思念是双方的,这种思念有愁苦和感伤,也有温馨和慰藉。八、客观为实主观为虚严格地说,写过去、写未来、写对方都是主观之景,这里为了阐释的方便,我们用“主观之景”来特指诗词中所描绘的梦境、仙境、誓愿等等。再如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作者与妻子伉俪情深,虽生死殊途而旧情难忘,积思成梦,悲喜交加,这是虚写,接着写梦醒后的悲伤,这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诗人对亡妻思念之深之切之苦。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乐府诗中,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教考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解题思路步骤1:明虚实准确指出何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具体到哪一句或哪几句为实写,哪一句或哪几句是虚写。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可以先概括相关诗句的内容,指明这些内容为什么是实写,为什么是虚写,前者如眼前景象,后者如想象的景象等。第三步:析效果如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主旨、情感;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参考答案李诗:先写海客之谈和越人之语,描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言梦游之因,此为实写;接着写梦境,描绘了一个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洞天仙境,此为虚写;最后写梦中醒来的感慨,此为实写。由现实到梦境,再有梦境到现实,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辛词:先写深夜酒醉,挑灯看剑,渴望重上前线,言入梦之由,此为实写;接着写梦境,描写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此为虚写;最后“可怜白发生”一句梦后顾影自怜,此为实写。由实而虚,从虚到实,虚实结合,抒发了词人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己年老体迈而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即学即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注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杜若,香草名。海门,河流入海之处。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如琵琶行即为古体诗中的歌行体,本诗和杜甫的登高即近体诗中的律诗。B.诗歌首联下句“水寒”以清冷的江水烘托凄苦孤独之情,与琵琶行"绕船月明江水寒”的“江水寒”异曲同工。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绪随着目光而转动,将无限深情寄托在草上,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D.诗歌尾联上句设问,下句则运用想象的手法,写愁苦如万里春江绕矶远逝,以景结情,使得思乡之情更加绵长浓郁。2 .本诗和杜甫登高再虚实结合的安排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参考答案】1 .B解析B项“以清冷的江水烘托凄苦孤独之情,与琵琶行'绕船月明江水寒'的'江水寒'异曲同工”分析错误。“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2 .杜诗:首联和颔联写景,急风、高天、鸣猿,白沙、飞鸟、落木、江水都为眼前景物,此二联为实写。颈联和尾联抒情,羁旅异乡、晚年多病、国难家愁、护病断酒,都是联想之词,此二联为虚写。全诗将眼前景象描写成天地同悲的宏大意境,再引出自己的悲苦、孤独的情怀,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赵诗:首联和颔联写景。首联写诗人独立杜若洲边,看水寒烟暖的春景而想起柴门,想起故乡,此联为实写。颔联上句故乡风吹杨柳,这是想象中的景象,为虚写;而下联对看到的从南方归来的新雁的细节描写,为实现。颈联和尾联抒情,“原草遍”“浪高”“书稀”“春流绕钓矶”为想象之词,为虚写。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和对江南故人、故园的相思之情。白话译文我是一个未归人,我站在长满杜若的江洲边上;看到眼前水寒烟暖的春景,我想起了故乡柴门,想起了故乡。故乡什么地方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杨柳,新雁从南方飞来时大雪落满了衣裳。极目远望,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而更显渺远,风大浪高的阻隔使得来往的书信愈显稀少。此时愁苦之情有多少呢?就如同眼前的万里春江流水绕矶而行,绵绵不绝。【跟踪练习】(一)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破题,写诗人孤身一人在旅馆居住,没有良伴,只能静静凝思黯然神伤,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B.诗歌颔联融情于景、触景生情,寒灯、孤雁勾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引发诗人的愁绪,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难眠图。C.诗歌颈联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流露出的梦短情长的幽怨。D.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美景幽思委实凄绝,诗歌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2)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二)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思黯南墅赏牡丹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注】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B.白居易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着相同的意趣。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D.两首诗都写庭院里的牡丹,但白诗从细小处落笔,刘诗则强调整体感观。(2)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三)江春望怀江南故人赵嘏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注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杜若洲”“烟暖”“原草”等意象紧扣诗题中的“春望”一词,描绘出春到曲江的无限风情。B.诗歌首联,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曲江岸边、水上的景象想到“人未归”“柴扉”,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C.诗歌颈联写作者思随目转,将无限深情寄托在草上,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D.诗歌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其中下句“万里春流绕钓矶”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写景,以景结情,余韵悠长。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答案与解析】(一)旅宿(1)C(2)对家乡美好风光的喜爱;远离家乡羁旅漂泊之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二)惜牡丹花(二)(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C项,过度解读,无“鸣不平”之意。这句诗的意思是“上天让你暮春开花,赛过其他花朵”,是赞美牡丹花的美艳盖过其他花朵,并非为它“鸣不平”。(2)白诗的“明朝风起应吹尽”是虚写,借助想象设想明天的风会吹尽落花,美丽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表达惜花之情。刘诗整首都是虚写,诗人初次见到牡丹花,恍惚进入仙境,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牡丹的倾城之色,表达了对牡丹花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作答时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虚”指不写眼前所见,而写回忆、想象等情景。白诗中,“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通过设想明天风会吹落牡丹,诗人连夜举火赏花,来表达对暮春时节,牡丹凋零的怜惜之情,表达惜春、惜花之意。而刘禹锡写牡丹更是完全没有正面描写,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却没有直接描写牡丹的姿态、色泽,而是通过相遇时的惊喜,想象花开在“增城”神仙境界的梦幻环境,花开时“倾城”的使人们惊艳无比,以及牡丹晚发艳压群芳的描写,侧面烘托出牡丹的艳丽丰姿,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三)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C.“也苦于曲江浪涛汹涌而无法接到从故乡寄来的书信”错误,颈联第二句说的是,故乡海门浪高,自己寄往故乡的书信变少了。2.颔联上句"故园何处风吹柳”属于虚写,运用想象的手法,细腻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句“新雁南来雪满衣”属于实写,通过对看到的从南方归来的新雁的细节描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上下两句虚实结合,生动而深情地表达了对江南故人、故园的相思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理解颔联的意思。“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意思是“故园何处风吹柳拂,新雁从南方归来,雪飘满衣北然后分析这两联中哪些景是虚的,哪些景是实的。由诗歌标题“江春望怀江南故人”可知,作者此时蠲旅在外,所以上句“故园”是诗人身在异乡想象故园此时是春风乍起,想象故园何处风吹柳拂,这是虚写;而下句是写自己远离故人,忽见南来大雁尽着风雪,这是实写。最后分析虚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表达效果。这两句虚实结合,表达对故人与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