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工作及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思考.docx
-
资源ID:1302849
资源大小:25.4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工作及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思考.docx
大型商业综合的1筑灭池援工作及消防安辐鲍隔n®考摘要:大型商业综合体具备完善的功能,通常包含日常休闲、购物消费及餐饮娱乐等多种业态,并且大多位于城市的核心地段,人员流动量大、交通易堵塞,所以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火灾现场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城市中心繁华的路段消防车辆很难同行并到达,增加了消防救援任务的难度,极易错失最佳的救援时机,将会导致极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经济损失。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安全管理;对策;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壮大,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数量与日俱增。大型商业综合体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有的可达上百万平方米,体量巨大,且装修豪华,火灾隐患也随之增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10年8月,辽宁沈阳市铁西区万达广场销售中心一沙盘电路故障发生火灾,造成12人死亡,23人受伤;2013年10月,北京石景山喜多隆购物广场因电动车充电过程中发生电器故障发生火灾,造成2名消防员牺牲,直接财产损失1308.42万元;2015年2月,广东惠州市义乌商品批发城儿童过失玩火发生火灾,造成17人死亡,4名消防员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173万元。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火灾特点(一)火势篁延迅速1 .火灾荷载大。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体量大、跨度大,建筑面积可达数百万平方米,综合体内经营的商品大多为衣物和化妆品等易燃可燃物,且各个店铺内装修豪华,均有使用大量可燃装修材料。据统计,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传统商铺的平均荷载密度可达到900MJ/m2,火灾荷载巨大,一旦起火,火势必将迅速蔓延。2 .立体空间和中庭等横向共享空间使各楼层相互连接。如果防火阻隔分离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建筑内大多数空间结构将作为一个整体连接起来,会为高温有毒烟气的流动提供便利,加速火势的发展、蔓延。例如新疆德汇国际广场火灾事故中,德汇广场共有129槿防火卷帘,由于缺乏日常必要的保养,火灾发生时只有30槿正常发挥作用,造成了火势全面失控蔓延。(二)易造成人员伤亡1 .发生踩踏事故。综合商业体内人员密集、客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如:老人、青年、小孩、孕妇等不同人群,导致疏散难度大,一旦商业综合体发生火灾,极易引起人群恐慌,虑于其中的人群可能无法以相同的速度撤离到安全区域内,存在引发严重踩踏事故的风险。2 .吸入有毒烟气。鉴于商业综合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其在修建过程中所设计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分布较普通商业建筑复杂,火灾发生后顾客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就近安全出口,增加了人群疏散逃生的困难程度。工作人员组织疏散被困人群,需要在火灾现场停留很长时间,吸入火灾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这也会对他们的生命构成威胁。(三)灭火救援工作难度大1 .登高类消防车的操作作业伸展度受到限制。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地处繁华商圈,人流量大,交通压力大,灭火救援力量难以及时到场,且为了美化环境,建筑物周围会种植较多的绿化,建设栅栏等,影响登高类消防车进行作业。2 .火灾种类复杂。由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使用功能繁多,同一空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火灾荷载,火灾发生后建筑各部位可能会呈现不同的燃烧模式,这就要求灭火救援工作需要调用不同种类的装备、采取多样的灭火救援方案,大大增加了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保障的难度。3 .内攻搜救路径复杂。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大、建筑结构复杂,内攻搜救的消防员救援装备受限,且在浓烟、高温环境下进入建筑时,极易在复杂的建筑空间内部迷失方向,对生命造成威胁。4 .外墙大幅广告牌阻挡。通常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外墙设有巨型易燃广告牌,当发生火灾呈立体燃烧时,内部的被困人员无法借助外窗进行自救互救,在外部的消防员也无法及时有效地破拆开辟外部救援通道,无法排出建筑内部浓烟以及释放热量,会对内部被困人员和搜救消防员的生命造成威胁。二、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灭火救援措施(一)火情侦察1 .观察并通过询问报警人和内部工作人员迅速了解火灾现场,掌握现场是否有被困人员、是否有受火灾威胁的易燃易爆物品和贵重物品。2 .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1)查看消防控制中心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信号和安全疏散指令的情况。(2)查看自动灭火系统、排烟系统、内部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3)检查着火场所的电源是否切断以及消防电梯的运行情况。(4)查看消防指挥中心对内部固定消防设施联动控制的情况。(5)通过查看监控显示,明确火灾位置、被困人员位置、火灾范围、火势蔓延以及烟雾和火灾对人员的威胁程度,并且根据救人灭火的需要,指导消防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并下达相关指令。3 .内部侦察(1)被困人员数量、所处位置及疏散抢救通道。(2)着火源位置、火灾范围、火势蔓延路径、燃烧材料性质。(3)需要保护和疏散的贵重物品,及其受火势威胁的程度。(4)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可利用情况。(二)疏散和抢救人员1 .利用商业综合体建筑内的应急广播系统稳定建筑内人员的情绪,引导鼓励被困人员使用周围一切可利用的物品进行自救和他救。2 .组成多个救援队,从应急疏散通道内疏散受火势威胁人员,必要时可利用开花水枪进行掩护。3 .设置各种消防梯、软梯,使用救生绳、下降装置、救生气垫等设备进行救援;也可以用商场里的布料和床单等布织物来制作下降绳。(三)设置水枪阵地1 .应选择空旷、便于进攻转移和不受火势威胁的位置,外部则通过登高类消防车进行作业,控制火灾篁延。2 .直流水枪主要用于对火势进行控制和攻击,开花水枪则主要负责掩护、冷却或排除有毒烟气。3 .对于燃烧剧烈且不易接近作战的楼层或房间,可使用开花水枪掩护火势,随后使用直流水枪控制火势。4 .进入建筑内部作业时,要合理利用商业综合建筑体内固有的消防设施,充分发挥内部消防设施灭火、分隔防火区域和排烟的作用。5 .使用高喷消防车抑制、扑灭建筑物外立面的火势,防止综合体建筑外部火势持续向上、向内蔓延。(四)火场供水1 .主要利用室内外消火栓供水。一般选用接入市政消防给水管网的室外消火栓进行供水,进入综合体建筑内部战斗需要水源时,可利用室内消火栓供水。消防泵可通过远程启动泵按钮启动,以固定消防流量和扬程。如果室内消火栓系统无法满足灭火战斗,可使用消防车向水泵接合器内供水。2 .合理利用附近消防水源,采用消防车直接或接力供水。当火场靠近水源时,可直接停在水源处供水灭火。如果水源远离火灾现场,可采用消防车接力供水的方式使用。大功率消防车可停在水源处,向前方车辆接力供水,并可根据消防车水量严格控制主战车辆用水量,确保长时间有足够的消防用水。(五)火场排烟1 .火场的排烟方式有水平排烟和垂直排烟两种。水平排烟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使得浓烟毒气穿过火灾现场同一水平位置的门窗,从而达到排烟目的。垂直排烟是指拆除火灾现场同一竖直位置的高处门窗或屋顶,设置一处或多处高位排烟口,在不影响救援行动的前提下,利用热空气向上的原理进行排烟。2 .机械排烟。一是利用配置的排烟机和排烟车进行移动排烟,二是利用建筑物固定排烟设备进行排烟。3 .喷雾水排烟。大约90%的喷淋水可以在火场中完全蒸发。除掩护救人和冷却降温的作用外,还可用于火场排烟,如果在水中放入添加剂,还具有吸收烟雾的作用。实验证明,喷射压力在0.8MPa,喷雾角度为6062度时,排烟效果最佳。三、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作战安全行动要则(一)做好个人防护1 .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燃烧的建筑物进行火灾探测或救援时,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佩戴前检查气瓶压力,确保在25MPa以上,并检查面罩的气密性。如果需要短畤间内通过火焰,必须穿戴避火服;在开展内攻时,应佩戴消防头盔防止坠物砸伤,穿戴战斗靴以防刺伤和划伤等情况。2 .配备先进仪器。进入建筑侦察、撤退时可借助安全绳、救生照明线或沿水带撤离的方法保证安全撤离。3 .加强通信联络。内攻人员必须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如遇危险,应及时呼救。(二)防止轰燃、爆燃1 .扑灭相对封闭的室内火灾时,内攻人员不得盲目开启门窗。先用手背测温的方式对门窗表面进行测温。如果温度过高,则表示内部烟气温度非常高。此时,盲目开启门窗极易造成轰燃、回燃等情况。可使用开花水枪对门窗进行降温冷却。当发现建筑物内产生大量黑烟时,表明室内供风不足,燃烧受通风控制,并积聚了大量可燃气体。排烟口可在房间的天花板或墙壁上打开,将可燃性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有利于降低烟气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同时,在打开排气口时,应在开口处设置水枪阵地,打水降低烟气温度,防止热解气体点燃相邻建筑物,从而降低烟气着火的可能性。当室内发生相对封闭的火灾时,热解气体不能及时排出现场,消防救援人员不应发起内攻,应对外围打水降温,待温度降到合理范围时方可内攻。2 .运用细水雾技术,防止回燃发生超高压细水雾喷嘴喷出的微水雾在遇到火场高温时会迅速吸热并转化为水蒸气。水蒸气由无数小水滴组成,其体积可膨胀1640倍。它会吸收大量热量,有效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同时,产生的水蒸气会稀释氧气浓度,达到抑制燃烧的效果。此外,它具有很强的冷却效果,使火焰和气流温度能快速冷却到100°C以下,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扑灭火灾,还能有效地保障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3 .在开启门窗或破拆时注意站位安全消防员不得站在面向开口的位置,盲目破拆极易造成轰燃、爆燃等情况出现。在火场内经过具有安全隐患的门窗时,应采取低姿态匍匐前进的方式。如遇火场内部发生轰燃时,不应跳起来,而要采取躺下并向外滚动的动作。特别是对于燃烧时间长、门窗紧闭的高层和多层建筑,消防救援人员不能从外窗和阳台打开和进入,因为一旦发生轰燃或回燃,火风压会将人冲出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三)科学设置力量集结阵地1.火场指挥部的位置灭火救援总指挥部一般设在距火场中心IoOm以外,既能便于得到现场最新情况报告,又能及时传达命令。现场作业指挥部应设在靠近现场相对安全的地方,便于观察、指挥、下达命令,并设置明显标志。一般建筑火灾时,现场作业指挥部应距火场中心50m左右,高层建筑火灾时,现场作业指挥部应距火场中心IOom左右,超高层建筑,根据建筑高度,可适当增加距离,确保安全;前线指挥所(基层指挥机构),一般设在着火层的下一层或两层。2.建筑倒塌范围可如下估算:砖石混合结构、预制楼板房屋为12H1H;砖石混合结构、现浇板房屋为1/2H;砖承重墙体房屋为13H12H0其中H为建筑檐口至地面的高度。一般建筑距离在30m以上,高层建筑距离在50m以上,超高层建筑可按1/2H设计。这样即使建筑倒塌或者有物体高空坠落,也不至于造成重大伤亡及消防车辆砸坏。(四)预防建筑火灾中倒塌造成伤害1 .准确预测建筑在火灾中倒塌的时间根据建筑结构、材料、火灾荷载密度(大于50kgm?,容易倒塌)、燃烧时间及征兆(观察建筑表层有无裂痕、墙体是否出现皴裂、变形、外张等现象,承重部件是否有混凝土、防火涂层脱落,钢筋裸露等现象),准确判断建筑倒塌的可能性,提前预测倒塌时间。2 .采用正确的灭火战术(1)采用降温、排烟、散热等技术和策略,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减少倒塌的可能性。(2)拆除时应小心,小心使用冲击力大的直流水射流。坚持不见明火不射水的原则,避免大量射水、增加载荷,不用强力水流冲击承重构件,以免破坏承重结构。避免因拆除不当和直接喷水造成建筑物二次倒塌,甚至人员伤亡。3 .设置好进攻阵地与路线(1)进入建筑的人员要用水枪探射天花板和地面,坚持沿着边沿、沿承重构件搜索前进的策略,尽量不走中间,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避免踏空坠落。特别是对于大空间和钢屋架建筑,避免整体倒塌,将救援人员埋压。(2)外部水枪位置不宜靠近墙体,防止墙体坍塌伤人;不要设在建筑外的狭窄通道内,阻挡撤退道路;在高温狭窄通道进行消防灭火时,应尽量采用移动水炮、带架水枪、消防机器人、自摆式射水器等无须近距离操作的器材装备进行远距离灭火。(五)做好安全防护1 .进入建筑物的救援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减少救援人员数量,防止人员过多,增加建筑物荷载。2 .进入有倒塌危险的建筑物进行侦察和救援时,可携带支撑套具和加固装置加固危险部位,避免倒塌。3 .救援人员不得进入有明显倒塌迹象的建筑结构;不允许在没有牢固支撑的建筑物废墟下冒险行进。4 .防止撞击建筑。在采用大型机械时,一定要谨慎、缓慢,防止直接撞击到建筑,降低地面剧烈震动,以免加速建筑的倒塌。如果倒塌现场有易燃、易爆气体或化学危险品泄漏,要迅速采取消除措施。(六)及时撤退规定专门的撤退信号,如汽笛长鸣等,一旦发现有倒塌迹象,迅速拉响汽笛,所有战斗人员立即撤退到安全位置。四、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对策及建议(一)推行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标准化管理试点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标准化规范,统一管理标准,从单位档案建立、日常消防管理、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微型消防站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推行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建议在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立“联合办公室”,每个月固定一天时间由消防部门监督人员与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办公,指导单位开展消防工作。(二)充分发挥消防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类消防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管理单位应当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维保、消防安全评估、油烟道清理等工作。在消防检测、维保单位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维保的同时,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专干、工程部等人员应一并参与,由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再培训,熟悉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掌握检查、测试消防设施的方法,学习简单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等。(三)加强区域联防和实战演练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生火袋后,如果在火灾初期没有得到有效扑救和控制,很容易造成火灾蔓延、扩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较大的火灾损失,因此要不断加强大型商业综合体各单位的区域联防,经常性地开展灭火实战演练。通过以练为战,进一步检验微型消防站联动机制成果,促进各单位长效合作、互助互防的体系。大型商业综合体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由辖区消防救援站、各区域联防单位参加的大型灭火实战演练,通过区域联动调动相关成员单位,组织微型消防站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并由消防救援支队统一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