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稳定物价重大斗争的实践启示.docx

    • 资源ID:1304487       资源大小:28.6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稳定物价重大斗争的实践启示.docx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稳定物价重大斗争的实践启示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矛盾交织,面临多重考验,经济领域的斗争尤其激烈,无论从物质基础、经济秩序、国际环境还是从社会心态看,斗争形势都极其严峻复杂。本文收集整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稳定物价重大斗争的详实史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党在其中展现出来的斗争精神和积累的斗争经验,并以史为鉴进一步提炼出对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几点重要启示: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斗争与团结的辩证统一。关键词斗争精神;经济考验;经济秩序;稳定物价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党的历史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而是历经各种曲折斗争,不同历史时期形势特点不同,面临的矛盾问题也不同,斗争贯穿始终。纵观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百余年的实践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书写了一部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成长、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宏伟史诗。回顾党的历史,是为了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展现了出色的斗争精神,同时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在斗争中不断增强,完美打赢了新中国经济第一战,为国民经济秩序的恢复与人民民主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也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启不O一、斗争背景:新中国面临多重严峻的经济考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宪章,展开了一幅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人民理想的建设蓝图。然而对于各方面日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新中国的成立并不等同于功成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斗争依然在各个领域存在着,甚至有时矛盾斗争会异常尖锐。正如陈云所说,“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斗争。这个斗争不仅表现在军事上,而且越来越表现在经济上”。在经济领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多重严峻的经济考验。(一)优物质基础看,新中国接手的是经过多年战争损毁、处于残破崩溃边缘的经济烂摊子:首先农业危机严重,农村经济凋敝,1949年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含稻谷、小麦、大豆、薯类等),棉花44.4万吨,油料256.4万吨,全国粮食亩产仅为137斤,棉花亩产仅21斤,农业生产低落。其次工业生产也遭到极大破坏,1949年全国电力总产量仅为43亿度,原煤0.32亿吨,原油12万吨,生铁产量25万吨,钢产量仅15.8万吨。第三交通运输设施落后且布局不均衡。铁路侧重于东部沿海及东北地区,西北、西南地区的铁路只占全国铁路里程的5.59«,缺乏干线与沿海地区沟通,且铁路、桥梁、隧道损毁破坏严重;公路方面,各地解放时内地能通车的有5.4万公里,且路况极差;海运方面,华北货轮全被劫走,上海留下可行驶的只有14.5万吨;航空方面,飞机、器材以及驾驶人员都去了香港,交通闭塞造成物资交流困难。(二)从经济秩序看,解放前国民党实行的长期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导致经济秩序混乱、投机倒把盛行:首先农村高利贷猖獗,农业危机严重,1946年春在广东龙门农村,借贷100斤谷连本带利需还300斤以上。其次城市市场混乱,投机资本异常活跃,出现了大量专事投机的商人以及大批从事投机活动的钱庄,上海靠“踢皮球”、“扔帽子”的投机者有20至30万人,平津两市200家行庄中96%的资金直接或间接从事投机。当时有“工不如商,商不如投(机)”的说法,甚至许多正当的工商业家也花费大量资本和精力从事囤积居奇以牟取暴利,整个市场为投机势力所控制。三是由于大批商人参与投机倒把、炒买炒卖,使得物价猛涨。四是工厂停工,大量工人失业。到1948年初,工厂倒闭十之七八,青岛700余家民营工厂全部歇业,沈阳3000多家商号仅存100O多家,广东原400余家还剩不足100家,上海未倒闭的工厂开工率仅20%。到1949年解放前夕,全国809万职工中,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失业职工就有400多万人。(三)从国际环境看,刚成立的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和武装挑衅:1949年11月,美国策划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新中国为其封锁禁运的重点对象;1950年7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取消所有已核准出口中国的特种许可证,8月中旬又颁布了1950年特种货物禁止输出令?;同年12月,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并冻结外汇。在经济封锁的同时新中国还面临着武力威胁,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挑衅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美国政府操纵联合国安理会进一步扩大侵朝战争,10月初悍然越过三八线,战火有烧到我国东北边境的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封锁禁运配合武装挑衅,试图令新中国社会混乱政局不稳,以期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四)从社会心态看,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各界心态不一:支持、观望、不满和敌对等各种情绪同时滋生。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这段时间,党面临的社会形势和社会心态非常复杂,一方面我们拥有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和民主人士的支持和拥护;另一方面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们进行封锁、轰炸、破坏等颠覆活动;同时国内也存在不少心怀不满的分子,此外,还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资本家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怀疑和观望态度。”新生的人民政权能不能站得住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管好国家,这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仍然是一个疑问,要由实践来作出回答。?''上海的经济问题尤其棘手,1948年蒋经国曾经以“上海区经济管制督导副专员”的身份,带着他的亲信“戡建第六大队”到上海整顿经济秩序,最后以彻底失败告终,上海物价猛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上海的资本家更是直接放话,解放军可以进入上海,但是人民币没法进入上海。对于当时的社会心态,陈云同志曾作出精准分析:“国内也有不满分子和观望分子上海的资本家说:'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他们要在经济上同我们较量”?。受这种心态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投机资本不但没有收敛行为、遵纪守法,反而继续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二、斗争过程:党的经济治理能力在斗争中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从1949年到1950年初,敌对势力趁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领域尚未来得及整顿清理,且百废待兴、财政压力巨大之际,开始搅风搅雨,投机扰乱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在粮食、纱布等基本民生领域,造成了四次突出的物价飞涨局面。面对价格危机考验,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化危机为契机、于变局开新局,打赢了一场非常漂亮的经济战役。第一次物价波动始于1949年4月,正是我国北方青黄不接的时节,彼时又遭逢春旱,粮食供应紧张,华北地区冀中农村灾区粮价首先上涨,然后影响到城市,再由城市反过来影响农村。投机商人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大肆抢购套购粮食,掀起“米粮之战”,粮价急剧上涨,影响到山东、苏北和华中地区。粮价上涨带动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涨价风4月中旬已波及华北全区、中原、山东、西北部分地区。这次物价波动中党和政府主要采取了疏通运输、平价抛售和折实储蓄三种应对措施:一是从东北调运大批粮食入关;二是由国营贸易公司分别建立粮食、纱布、百货、山货等专业公司,并在北京、天津建立了40多处粮食、纱布营业处和零售店直接供货,对职工低价供应粮食、纱布和日用必需品,以天津为例,从4月7日起每天挂牌出售粮食200万斤,同时抛售纱布,4月出售粮食7480余万斤、棉布23万多匹、棉纱3043件?;三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同时设法吸收游资、回笼货币、紧缩通货,开办了“折实储蓄”,保证存款者不因物价波动而利益受损?。到5月中旬,各地涨价风波陆续平息。第二次物价波动是1949年7月从上海开始的。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为人民政府发行的唯一合法货币。然而投机商妄图打压人民币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于是趁人民币初始发行、信誉未稳之际,疯狂投机黄金、外币、银元,“银元之战”拉开帷幕。1949年6月上海市军管会查封了证券大楼,武汉、广州等城市解放后也相继查封地下钱庄。投机资本不甘心失败退出,而上海又是中国投机资本的中心,于是投机分子借经济封锁和台风水灾之机,从金融转战到粮食、纱布等民生商品上来,从上海开始掀起第二次大规模的物价波动,哄抬物价活动分外猖獗。为了投机牟利,投机资本狂热地不惜借取黑市高息贷款:7月16日上海的日拆暗息升高到35%。,合月息105%,而拆借出来的黑市放款80%用于粮食投机?。上海物价的上涨,加上投机资本向北转移到京津抢购,使京津物价也急剧上涨。党和政府从华东各省和中原、华北、东北调运粮、棉、煤、盐等物资支援上海,同时上海市人民政府采取多重措施平抑物价:一是控制支出、整顿收入;二是国营贸易公司抛售物资以调节供需、回笼货币;三是加强市场管理,对集中交易的商品批发市场采取统一交易时间、实行成交登记和当日交割等制度;四是实行大米配售,向产业工人、公教人员和学生供应平价米,7月份时又扩大了配售面;到7月下旬,物价上涨的趋势开始缓和?。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严厉取缔投机活动,保持物价平稳,分析了构成此次平津物价波动的主要原因,以及我们应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8月,京津物价也开始下降。第三次物价波动始于1949年10月中旬。当时军费开支增大,人民币发行增加,物资供应不足,10月因晋察地区出现鼠疫,津绥铁路运输暂时中断,北方京津地区粮价上涨,南方投机商趁机抢购纱布,涨价风蔓延到华中、西北地区。以7月底为基期,到11月10日,上海、天津、汉口、西安四大城市的物价平均上涨了3.2倍,24日达到3.7倍?。物价波动中,私营金融业和“地下钱庄”异常活跃。这次物价波动涨势猛、范围广、应对难度大,但党领导经济斗争的能力也更强了。应对物价飞涨,最初采用老办法,抛售物资以回笼货币稳定物价,例如上海国营花纱布公司抛售棉纱,结果上海价格低于其他城市,大量游资涌入上海。中央财经委发现问题后及时果断调整策略作出周密部署:首先加紧把粮食、纱布、煤炭等物资调集到重点地区:从东北运粮入关以应付京津需要;调整上海和汉口两地纱布存量并督促华中棉花东运,以保证汉口及湘粤纱布供应;将陇海路沿线积存的纱布运至西安,等等。其次各大城市先统一调整牌价,使之逐步与黑市持平,然后趁抢购风盛、市场高价时把冷货、呆货抛售给投机商人,再后催征税款并进一步紧缩银根,当投机资本再也吃不动、背不起利息而被迫吐货时,又一致压价。投机资本损失惨重,仅上海粮食批发商就倒闭几十家,而国营贸易公司则进一步增强了调节市场物价的力量。事后,一位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谈到,中共用政治力量压下了6月金银风潮,此次却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物价,令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及。第四次物价波动是在1950年的2月到3月。2月6日国民党轰炸上海,电厂遭到严重破坏,以致工厂停工;又值春节将至,投机分子乘机抢购物资且只购不售,引起工业品价格上涨。富时上海、天津、汉口、西安等15个大城市25种商品批发物价指数2月底较1月上升了一倍。此时,经过与投机资本的多次较量,党领导经济斗争的本领已有很大提升,应对这次物价波动游刃有余。针对上海“红盘看涨”的老“规律”,早在1949年12月党和政府就预先作好了安排:首先是从中南和西南等地调集3.5亿公斤粮食到上海;其次是采取措施迅速恢复生产保证供应。投机资本抢购了三天,用光了借来的资金,国家还是敞开供应,投机资本慌了,只能开始抛售,3月份全国涨价风就停止下来。在这次领导稳定物价的斗争中,党预判风险、把握战略主动,由防御到主动进攻,给予投机资本以毁灭性打击,令其彻底失去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能力,同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斗争中得到发展壮大,掌握了市场和物价的领导权,社会各界对党的领导愈加信服,新中国的经济秩序由此稳定下来。三、经验启示: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几次物价风波原因很多,除了敌对势力和投机资本趁机兴风作浪之外,还有经济基础薄弱、国民党政府之前长期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导致物价不稳、投机盛行的原因;有交通运输落后破坏、物流运输不畅的原因;有国家初建百废待兴、财政支出大财政收入少的原因;种种因素,不一而足。但总的来看,党在这场经济领域的首战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且在斗争中迅速成长。在这几次稳定物价的斗争中,前两次党主要以应对为主,经济手段与政治手段共用,措施准确及时,物价很快平抑下来,成效明显。后两次尤其是第四次斗争,则充分体现了党在领导经济斗争中迅速增长的斗争本领一一准确预判、缜密布局、精准操控、完美阻击,灵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深谙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化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牢牢把握住了经济斗争的主动权,有效领导并指挥夺取了重大经济斗争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投机资本和敌对势力。新中国经济第一战首战告捷意义重大。经济战役的胜利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卓越的经济治理能力,稳定了社会心态,为党领导下人民民主政权的稳固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以物价风波为契机,党迅速稳定上海金融,整顿经济秩序,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日益稳固。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总结党领导经济工作、进行经济斗争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多启示。启示一: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和基础,党的领导力、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是我们克敌制胜最关键的条件,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几次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中,我们之所以能够及时组织调运大批物资,有效阻截投机分子对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迅速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秩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以政治力量撬动经济杠杆、以经济杠杆实现政治目标的强大经济动员能力。在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新的伟大斗争,必须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对经济大局的集中掌控能力,把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启示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理论的力量来自于与实践的结合、与时代的结合。恩格斯在1895年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领导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中,党采取的平价大米配售制度以及折实储蓄等诸多政策措施,在物价风波中保障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人民至上根本立场,也为党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而陈云在1950年全国财政经济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的“要教育做财经工作的同志,认识局部服从全体、目前服从长远的原则,树立整体思想,避免陷入局部观念和本位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财经工作实践中的鲜活应用。党领导稳定物价重大斗争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实践的具体问题。在新时代新的斗争中,我们同样要准确把握大势、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启示三:必须坚持斗争与团结的辩证统一。在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中,我们党面对的不仅仅有国内外敌对势力,也有国内的民族资本,同时还要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我们既要最大限度凝聚革命进步力量以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也要给予敌对势力以最坚决致命的打击,同时还要令持怀疑观望态度的人们转而支持我们、拥护我们。因此,必须坚持斗争与团结的辩证统一,准确区分不同势力的不同心理、不同动机和不同行为,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斗争方法和斗争策略。对于斗争与团结的辩证统一问题,毛泽东早在1940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就曾经谈到,“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实践中,党坚持斗争与团结的辩证统一原则,凝聚起最广泛的革命进步力量,最终取得了这场经济战役的伟大胜利。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稳定物价的重大斗争实践,学习总结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谋进步、在斗争中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凝魂聚力、攻坚克难具有深远意义。“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软弱退让求安全则安全亡;以斗争谋发展则发展兴,以软弱退让谋发展则发展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勇敢把握斗争方向,不断增强斗争意志,努力掌握斗争规律,注重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注释陈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60.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158-159,171-172,244-245.形新春.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的区域布局和空间演进特点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03):135.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99)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89.柳随年,吴群敢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4.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24.柳随年,吴群敢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15.张静如,卞杏英主编.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181页.转引自董辅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0.李德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简编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35.周缸.陈云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05):79.?董志凯.七十年前的中美贸易战N.中国经营报,2020-08-24(45):先锋话题.?中国共产党简史M.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53-157.?中国共产党简史M.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48.?陈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60.?叶善篷.新中国价格简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33.?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03.?薛暮桥.我国物价和货币问题研究M.红旗出版社,1986:30.?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06.?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06-609.?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07.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0-31.叶善篷.新中国价格简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36.柳随年,吴群敢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简史(19491983)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25.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111-112.恩格斯致韦尔纳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691页.陈云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60.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74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285-286.

    注意事项

    本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稳定物价重大斗争的实践启示.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