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曹操的公文.docx

    • 资源ID:1304751       资源大小:25.7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曹操的公文.docx

    »扇的公文上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公文,本期介绍的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公文。曹操官至宰相,又加封魏王。他消减了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而统一了北方,并推行一系列举措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在政治上的作为比苏东坡要大。而曹操的政治主张、施政理念以及治军谋略、用人思想同样体现在他的公文中。那么,曹操的公文有哪些特点,今人又可获得哪些借鉴呢?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对于政治家来说,“三不朽”是人生追求的集中体现与最高境界。立德居首,中国政治文化历来都有将官员作为道德楷模进行要求的传统,强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无德而富且贵谓之不幸。立功自不必说,原属本业。相比之下,立言的门槛就显得尤高尤难了。例如,我们可以列举出历史上众多声名显赫的政治家,甚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帝王,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青史留名,有的还具有良好的道德形象,但却很难找出其在立言上的过人之处。事实上,这也正是“三不朽”之所以可望而不可即的重要原因。立言虽难,却不能阻止古人对它的孜孜追求与不懈努力。由于对立言的尊崇,古人高度重视文章的写作,正如文心雕龙原道中所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人眼里,文章的涵义极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公文。某种程度上,公文由于宣示国家政策主张的特殊作用,其地位甚至更高,更为古人所看重。也因此,古代不少政治家亲自动手起草公文,以实际行动践行“文以载道”“以文辅政”的理念,自觉不自觉地追求立言的目标,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曹操无疑是最著名的一位。好作政教曹氏三父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特的存在。曹植“独占天下之才八斗”,曹丕的诗文虽不多,但其撰写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其所作燕歌行更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至于曹操,同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不过,主要以政治家身份出现的曹操,其诗文同样不多,曹操集中除不足二十首的诗以及少量的赋和书信外,绝大部分都是他亲自起草的策、令、书、表等公文。这些公文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施政理念以及治军谋略、用人思想,至今仍是研究东汉末年历史以及曹操本人的重要资料。例如,在置屯田令中,他强调“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因此需要大力推行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在抑兼并令中,他抨击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下令厘定百姓赋税,禁止豪强盘剥。在蠲河北租赋令赡给灾民令中,他注重休养生息,下令赈济遭受战乱和灾荒摧残的百姓。在修学令中,他要求各郡国设置掌管文学的官员,重建被破坏的教育体系。在整齐风俗令告涿郡太守令中,他提出整顿社会风气,弘扬贤者风范。在举泰山太守吕虔茂才令下州郡中,他赞扬“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并对治绩突出、品行清廉的地方官员予以褒奖。在求言令中,他指出广开言路的重要性,要求相府官员每月初“各进得失,纸书函封”,供他参阅。在掩获宋金生表明罚令和题识送终衣奁遗令中,他不惧鬼神,不畏习俗,显示出了不信天命的勇气、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度的自信。在败军令和军谯令存恤从军吏士家室令中,他严格治军、赏功罚过,强调对战殁将士的纪念,要求对其家属予以优恤。值得一提的是,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控制朝廷中央,“挟天子以令诸侯”,旋即上书陈损益表,提出革新政治的十四条建议。这十四条建议虽已失传,但其建功立业、求治心切的心情由此可见一斑。正如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自述:“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从上述列举的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文字陈述主张、表明心迹,是曹操“好作政教”的重要手段。“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曹操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定割据、统一北方。如果说曹操的霸业事功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灭,那么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些公文的存在,使得曹操的思想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命。唯才是举曹操的公文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求贤三令”了,即求贤令(建安十五年,210)、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建安十九年,214)、举贤勿拘品行令(建安二十二年,217)。“三令”的篇幅皆不长,总计只有三百余字,却集中体现了曹操的用人思想,并成为中国古代选人用人思想的重要一脉。曹操的用人思想,一言以蔽之,就是求贤令中明确提出的四个字:唯才是举。为了表明对才的重视与渴求,他在“三令”中反亚列举管仲、苏秦、吴起、陈平等人或贪财、或背信、或失义的例子,以佐证“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甚至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不妨使用。这些思想与主张,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极富革命性与冲击力,其在当时所引发的震动,更是可想而知的。某种程度上说,曹操之所以在历史上富有争议,与他蔑视时议、改革时俗有很大关系,而其用人思想的卓然特立、独树一帜显然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唯才是举”的惊世骇俗,历来论者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在对于才的论证上,甚至顺着曹操的逻辑,着重强调才与德之间的矛盾。然而,如果认为“唯才是举'就是对德的否定,那就大错特错了。曹操对于才与德的关系实际上有着完整的、辩证的论述,这就是他在论吏士行能令(建安八年,203)中所说的“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这也与他在以高柔为理曹掾令中所说的“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的思想是一致的。显然,在曹操看来,当时的形势属于“有事”,也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也就是说,相比于“德”,当时对“才”的需求更加急迫,而并不意味着才与德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关系,这也是我们今天全面理解“唯才是举”涵义的关键。例如,在转郁原五官长史令高选诸子掾属令中,他为儿子曹丕、曹植择选属官,便是以清规邈世的那原、德行堂堂的邢颛为标准;在诸儿令中,他更是对诸子明确提出了“慈孝”的要求。可见,曹操对于德绝非置而不论、弃而不用。事实上,我们也很难举出曹操在用人上重才不重德的例子,更难举出他所用之人存在有才无德的问题。恰恰相反,不论是对属下提拔使用还是表彰奖励所给出的理由中,他都将德行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如在爵封田畴令下令增杜畿秩中,他赞扬田畸、杜畿志节高尚、无可挑剔;在请追增郭嘉封邑表悼荀攸下令中,他评价英年早逝的郭嘉、荀攸“立身著行”“真贤人也”。特别是曹操晚年称公称王时,他所重用的荀或、崔琰等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气节与勇气无疑令人敬佩。endprint既然如此,曹操为何还要再以才德相背的情形来反衬唯才是举呢?笔者看来,这正是曹操政治智慧的高明体现。汉代选官实行察举制,如果说这项制度在开始时还为人才的选拔和阶层的流动发挥过积极作用,那么,这项制度越到后期越成为世家豪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工具。在这种情形下,为了打破以门第、出身来选人用人的弊端,出身不算太优越的曹操就采取了巧妙的迂回策略,通过德的引入来为出身开辟道路。试想,如果连有才无德的人都可以使用,那么,对于那些才能突出而出身低微的人,就更没有理由加以歧视和忽略了。事实上,在“三令”中,他也不断感喟“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并以伊挚、傅说、萧何、曹参为例,强调民间大有人才,富贵贫贱并非判断人才的标准。爱才、惜才、求才、用才、奖才,贯穿了曹操的政治生涯,特别是创业时期,而这里的才,主要就是他从基层、民间、草野之中发现、选拔出来的大量人才。例如,文臣中,荀成、郭嘉、满宠等人皆出身州县小吏:武将中,则“拔于禁、乐进于行陈(通“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中有不少原属袁绍阵营,后来才改投曹操,但曹操从未心存芥蒂,真正体现出了一位伟大政治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进军荆州,刘琮在蒯越等人的建议下献地归降,蒯越本人也归附了曹操。大喜之中的曹操在给荀戒的信中情不自禁地写道:“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蒯越字异度)耳。”建安十九年,蒯越病逝,临终前,他给曹操写信请求照顾其家小,曹操回信道:“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举,行之多矣。魂而有灵,亦将闻孤此言也。”意思是为亡友照料家人对他来说是常有之事,请蒯越尽可放心,自己一定不负所托。假使蒯越死而复生,自己再面对他时也不会感到愧疚。言之真、意之切,在展现曹操温情一面的同时,也为他之所以能够广集人才、凝聚人心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文风与人文与人历来是一对有趣的话题。一般说来,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风见人品,但二者有时也会出现错位。正如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所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历史上文风与人品相背离的例子也时常有之。不过,将文如其人这个评价用在曹操身上,可以说是大体不差的。曹操的诗,风骨遒劲、开阔辽远,意气豪迈、慷慨悲凉,有人甚至认为可居“三曹”之首。应当说,这与他的气度特别是作为政治家的眼界和胸襟是分不开的。反映在他的公文中,同样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气魄和笔力。一是大气磅礴,往往起笔不凡,读来令人心头骤然一震。例如,在求贤令中,他开宗明义指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王者之气隐然其中。前述置屯田令举泰山太守吕虔茂才令等文亦是如此。或者起笔虽平,而越走越高,格局境界愈见宽广。如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一句“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儿人称帝,几人称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乐道。此等豪语,恐怕也只有曹操才写得出来吧。二是语言洗练,主题鲜明。曹操的公文中,“令”这种文体最多,主要用以发号施令,加之曹操的身份,因此,意到即止,不故作铺陈,更不长篇大论、滔滔不绝。例如,在立太子令中,对册立太子如此大事,曹操只用了二十八个字便作一了结。避河北租赋令更只有寥寥十五字。这一点还突出体现在“求贤三令”上。曹操深知,德与才的关系原本复杂,三言两语极难说清,他也不可能就此作一篇大文章去进行论证,因此,“三令”便以举例为主,通过列举才德相背的情形来强调唯才是举,言简意赅,论断分明,既有效地实现了宣示政令的目的,又有力地表明了求才用才的决心。三是文采相间,熠熠生辉。与现代公文相比,古代公文并不排斥文学性,有的本身就是文学名篇,这也是其历来被文章选家所青睐的重要原因。曹操的公文应当说文学性并不突出,但由于他是文章大家,便常能在古直的文字中闪现出灵动之气。建安十二年(207),郭嘉随曹操北征乌桓,在回军路上病逝,年仅三十八岁。面对郭嘉的英年早逝,曹操“追念之感深”,在“悲痛伤心”“不能去心”中写下请追增郭嘉封邑表,用典繁复,遣辞精密,既有骈文之美,又不失雅正肃穆。又如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用词朴实,语气和缓,将曹操自己少年气盛、壮年征战、暮年不已的波澜经历、跌宕心路尽化于平实的文字中,读来别有一番惊心动魄。其中,“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俨然可称为政治家的“陋室铭”,自是另一种意境。也因此,这篇文章为后人研究曹操的精神和思想提供了珍贵资料。而这仿佛也是在提醒现在的公文写作者,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字,千百年后,或将成为历史的见证。附:曹操“求贤三令”赏读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土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集卷二)注释:“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二句:出自论语宪问,是孔子的话。孟公绰,鲁国人,性黑欲,廉洁有德。赵、魏,晋国中的赵氏与魏氏两家,世为晋卿,后与韩三家分晋。老,家臣,总管家。滕、薛,两个小诸侯国,均在今山东境内。这两句是说,孟公绰寡欲廉洁而缺乏才能,作为大贵族的家臣是可以的,但作为小国的大夫是不行的。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被褐,穿着粗麻的黑色短衣。被褐怀玉比喻怀才不遇,流于困顿。这句话意指姜尚(即姜子牙)在股商末年钓于渭水岸边,被周文王访到,尊为国师,使周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endprint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陈平曾经和他的嫂子私通,又曾接受贿赂。但魏无知了解他是个人才,就将其推荐给了刘邦。刘邦问魏无知陈平是否有盗嫂受金之事,魏无知回答说:你问的是“行”,我荐的是“才",当前最需人才,此前的盗嫂受金算什么!后来刘邦重用陈平,建功立业。二三子:诸位,你们,指臣僚下属。明扬仄陋:发现并推举那些埋没在下层中的人才。大意: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或者中兴君主,哪个不是得到贤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这些有才能的人时,甚至没超出自己的乡里,难道他们都是运气好偶然碰到的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当权者瞧不上这些人才罢了。现在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需要访求人才的时候。(孔子说:)“春秋时期有个叫孟公绰的人,品德很高尚,让他去当赵、魏两家的家臣还绰绰有余,但叫他去做滕、薛这样的小国的大夫却不行。”如果一定要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录用,那齐桓公怎能成就其霸业呢?当今天下有没有(像姜尚那样)身穿粗衣但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人呢?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背着盗嫂受金的坏名声而没有遇到魏无知推荐的人呢?你们要帮助我识别选拔那些因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有才能的人。只要有才能你们就一定要推荐给我,让我能够得到而任用他们。点评:这道求贤令颁发于建安十五年(210)。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态势已经形成,虽然曹操在这次战争中遭到重创,但他仍有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不仅在军事上、物质上积极准备,而且从人事上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发现、选拔能够为统一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这个措施就是一唯才是举。敕有司取土毋废偏短令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土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土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曹操集卷二)注释: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先以“连横”之术游说秦国,不成;又改以“合纵”游说其他六国。因反复多变,所以说他是不守信的人。苏秦济弱燕一事是指:燕文侯去世后,燕易王继位。易王刚登基,齐宣王就趁其发丧之机,攻打燕国,侵占了十座城池。燕易王请求苏秦替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苏秦深感已故燕文侯的知遇之恩,决定解救燕国的危机。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齐王任用他为客卿。此后,苏秦想办法让齐国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城池,又用计挑起了齐、秦两国的矛盾,并怂恿齐王灭宋,从而转移了齐国对北面燕国的威胁。有司:即官吏,此指与选拔推荐人才有关的部门。大意: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所作为,有作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陈平难道有德行吗?赛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能够帮助刘邦建立汉朝,苏秦援救了弱小的燕国。由此可以说,对于有缺点的人,怎么能废弃不用呢?主管选人用人的部门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让那些有才干的人被遗弃在那里而不予以录用和提拔了,官府里的事业也就不会荒废了。点评:这道“求贤令”中,曹操主要强调的是“人非圣贤”,因此不能求全责备。一个人只要具备了某一方面的才能,就要用其所长,不能因此人有其他方面的缺点就弃而不用,即“取土毋废偏短”。举贤勿拘品行令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集卷二)注释:伊挚:以陪嫁奴仆的身份来到商汤身边。后得到商汤的赏识,并辅助商汤灭了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傅说:本是筑墙的苦工,被商王武丁发现后举以为相,国乃大治,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工管仲:最初辅佐齐国的公子纠。为帮助公子纠取得齐国国君之位,他埋伏于半路射杀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但没有成功。公子小白继位后,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的举荐,任命管仲为相,终成霸业。萧何: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为刘邦战胜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建立后,官至丞相。曹参:早年为秦沛县管理监狱的小吏。后跟随刘邦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陈平:见求贤令篇注。大意:从前,伊挚和傅说都出身卑贱,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敌人,但商汤、武丁和齐桓公却任用他们而成就了自己的功业。萧何、曹参只不过是小小的县吏,韩信、陈平都有不好的名声,受过别人耻笑,然而他们却能帮助刘邦成就帝业,名扬千古。战国时名将吴起为了谋取大将的权位,不惜杀掉妻子以取信于鲁国。他又散尽家产,到处游走,以求做官,连母亲死了也不回去看一看。然而只要他在魏国,秦国就不敢向东侵犯魏国。他后来成为楚国的将军,韩、赵、魏等国都不敢南下攻楚。现在天下还是有品德极高的人流落在民间;也有勇敢不怕死、打仗时敢于和敌人拼命的人没被发现;还有那些整天和法律文书打交道的小官吏,实际上有很高的才能和突出的本领,可以任命他们做将领或地方长官;有的人虽然有不好的名声,有被人耻笑的行为,甚至被认为不仁不孝,但却有治理国家或带兵打仗的本领。你们应当各自推举自己所知道的上述各类人才,不得有所遗漏。点评:这道“求贤令”进一步明确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此令中,曹操列举了那些出身卑微、名声不佳,甚至原来是敌对仇人的人,一旦被重用后,造福国家、成就大业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用人观点。endprint

    注意事项

    本文(曹操的公文.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