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浅析《曹刿论战》的军事谋略思想及其要点.docx

    • 资源ID:1305155       资源大小:17.04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曹刿论战》的军事谋略思想及其要点.docx

    谢斤曹岁能战点摘要在世界军事科学宝库中,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以其特有的价值与魅力,独树一帜,熠熠生辉;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一文,即取自春秋战国时期鲁庄公十年(公无前684年)春季的齐鲁“长勺之战”;全文寥寥二百余字,不仅记述了该战的全过程,还就该战的核心与关键,阐释了乡野凡夫曹刿助力鲁庄公准确选择反攻时机的个中缘由:曹刿虽非居高位、食厚禄的“肉食者”,但其军事谋略思想却远非肉食者”能与之同语的。关键词曹刿论战;军事谋略思想:要点战争不仅是政治、经济、军事的较量,更是统帅者意志与谋略的博弈。无数战例印证:即便是强敌压境、黑不敌众,只要谋略运筹得法,仍能创造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御敌奇迹。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对战争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指导,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一文,至少蕴含了如下军事谋略思想。一、避敌锐气,待敌疲惫伺机后发制人避敌锐气,是指面对优势之敌的进攻,尽量避开它的锐气,不跟它硬碰硬,而是暂取守势,再伺机打击敌人。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避敌锐气”,并非避而不打,而是暂避不利条件下的决战,常常表现为以退求进、以曲求伸、以守求攻。古代作战,力量的对抗主要表现为人的体力和精力的对抗,士气、情绪受时间影响较大,正所谓“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通常情况下,初战之际士气都比较旺盛,但厮杀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怠惰。防御的方,如在敌方士气旺盛的时候与其交战,显然与己不利。因此,明显劣势的一方,只能暂取守势、先让一步,待敌军懈怠疲惫、锋势顿挫、士气低落,再乘机打击、后发制人,无疑是上乘之策。曹刿的睿智在于:“齐军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攻击又不得手时,士气开始衰落;到第三次击鼓攻击没有成功,就完全泄气了。敌人气竭力衰,我军士气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二、以逸待劳,养精蓄锐坐待地形之利以逸待劳,是指作战时暂取守势、养精蓄锐,待敌军疲劳后再转守为攻,也是以弱胜强、伺机破敌、扭转战局策略之一。孙子兵法军争篇:“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三十六计将“以逸待劳”列为“胜战计”第四计:“因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意指处于防御的一方与强敌作战,迫使敌人处于困境,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按刚柔转化原理,面对强敌的刚锐锋芒,充分依靠有利地形,暂取守势,积极防御,灵活用兵诱敌深入,使敌懈怠,再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敌由强渐弱,我则伺机后发制人、转守为攻。“以逸待劳”,关键在于调动敌人,使之疲惫,再一举歼灭。用此谋略,防御时应保持一定的空间,争取必要的时间,坐待地形之利,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的“以劳攻逸二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故克之。”即为“以逸待劳”的精典范例。三、审时度势,把握趋势超前预见战态审时度势,是指指挥员必须冷静而准确地观察时机,正确估计敌我战场态势。孙子兵法计篇:“计利以听,及为之势,以佑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蔡松坡集(曾胡治兵涪录)序及其按语:“战略战术,须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事拘滞。”“审时度势”要求指挥员,不仅要有审时辨机的急眼,还要有驾驭形势、果断决策的魄力和应变力。须知,战争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指挥员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根据战争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作战策略与计划,使之适应新的形势。惟其如此,方能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不失时机地歼灭敌人。毛泽东曾言:“要从战役战术上研究敌势、我势、地势,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即为其成功运用“审时度势”谋略的典范。“长勺之战”,鲁庄公未待敌人疲惫,就要擂鼓出战,被曹刿劝止。直到齐军击鼓三次进攻受挫,曹刿才瞧准时机,果断建议:“可矣。”结果大败齐军。可见,曹刿在审时度势上确有超群的谋略支撑。四、因敌制变,敌变我变灵活运用战法因敌制变,指作战首先要侦察和判明敌情,视敌情变化而采取相应策略。孙子兵法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能否做到敌变我变,巧妙运筹战势,灵活运用战法,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指挥员必须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制胜对策;依据敌情之虚实变化,调整应战方略,且不可拘泥一格。否则,以不变的战法应付变化了的情况,必然会受到战争的惩罚。欲做到“因敌制变”,必须先摸清敌情,摸清敌之变。只有摸清敌方的各种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制敌之策。刘伯承认为:孙子兵法最可贵之处,就是能从战争实际出发,在了解敌情的基础上制定战略战术。孙武主张:对敌方地域的广狭、人口的众算、粮物的库存等情况,都要查个明白。当然,“因敌制变”并非要求指挥员放弃主观努力,跟着敌人转,而是针对敌情的变化,采取敌变我变的方法和谋略。曹刿论战中,正因为曹刿“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才有了“故逐之”的果断决策。五、结语旨在奠定初中生文言文阅读基础的曹秽论战,虽全文不过二百余字,但从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的视角审之,该文至少蕴含了“避敌锐气、以逸待劳、审时度势、因敌制变”等军事思想。初中语文教师如能通读孙子兵法吴子六韬黄石公三略等兵法巨著,必大有裨益于类此战例的深度解读,尤其是结合教学培植学生的军事谋略思维及谋略意识。参考文献:1袁德金.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探讨J.军事历史研究,1990(04).2帅昌培.曹刿论战赏析J.初中生辅导,2006(15).3李玉平.V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语文知识,2014(09).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曹刿论战》的军事谋略思想及其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