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激活休闲时间:休闲重塑研究述评与展望.docx

    • 资源ID:1305470       资源大小:97.5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激活休闲时间:休闲重塑研究述评与展望.docx

    第46卷第3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46No.32024年3月ForeignEconomics&ManagementMar.2024DOI:10.16538ki.fem.20231122.302激活休闲时间:休闲重塑研究述评与展望倪旭东,高银(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在可持续职业发展与工作一生活边界日趋模糊的背景下,如何激活个体的休闲时间以及休闲重塑行为成为学界与业界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过往研究,首先,从心理需求满足和要求一资源匹配两个角度阐述了休闲重塑的概念内涵与特征,进而提出了休闲重塑的综合性定义;其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戮寸休闲重塑的理论视角、前因后果以及影响机制进行了梅三与归纳;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为休闲重塑的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同时能够启发个体与组侬挥好休闲重塑行为的积极效应。关键词:休闲重塑;自我呼g论;工作要求一资滴年;未M尝与溢出效应;调节定礴仑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50(2024)03-0053-16一、引言在可持续职业发展背景下,工余时间处理是否得当成为个体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DcVoS等,2020)。实现职业成功不仅需要个体在工作领域“大放异彩”,更需要其在工作以外的领域实现“百花齐放:随着组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增加,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与边界模糊性日渐凸显(谢菊兰等,2022;AShfOrth等,2000),形成“工作时盼望休闲”与“休闲中充斥工作等复杂局面,对个体工悻生活产生诸多不良影响(MareHi等,2021),例如睡眠质量变差、主观幸福感降低、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以及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因此,个体亟需寻求一种稳健有效的主动性行为,既能在工作领域提高自身投入水平以保障组织绩效,又能通过生活领域的再设计行为满足个体需求并有效应对工作压力(deBIoOm等,2020).休闲重塑(leisurecrafting)是个体在休闲领域自主启动的再设计行为,它不仅有助于补偿员工在工作中的"缺憾'(Berg等,2010),而且有助于将休闲领域的积极经验延伸至工作领域,推动工作与生活的相互促进。研究表明,能主动管理自身情感与行为的个体将获得更高的绩效与幸福感(Bakke<,2020;IWaSaki等,2018).因此,休闲重塑的正面效应逐渐成为学界与业界探讨的重要话题。收稿日期:2023-07-03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2021QN059)作者简介:倪旭东(1979-),男,浙江三H学经济管理学屐授;高银(2000-),男,源谑L±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chariesgaok)53近年来,休闲重塑研究迅速兴起,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研究发现休闲重塑对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存在诸多积极影响。例如,特殊时期帮助个体应对压力与缓解焦虑情绪(AbdelHadi等,2021;XU售,2022),帮助特殊职业者激发意义感(Lim等,2022),提升休闲投入度与满意度(SehulZ等,2018;TSaUI等,2021)f增进个体主观幸福感(Le鹿口HWang,2018),提高员工绩效与工作投入(刘容志等,2022;Han和HWang,2021),以及激活W行为与组织公将亍为(Haimck,2022)。然而,由于休闲重塑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多问题尚待属青。例如,从自我决封论视角的,、重构观”出发,休闲重塑是为了满足自主这一基本需求而驱动内部动机的行为;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视角的“资源观”来看,休闲重塑则是实现休闲过程中既定要求与可用资源之间的良好匹配。由于个体在内外部动机与要求一资源的感知能力上存在差异,休闲重塑作为个体的特定资源”时,可能会引发歧义解释。此外,休闲重塑对工作领域的影响结果到底是溢出效应还是尝效应,抑或是两者的前后交替?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得到清楚的解答。鉴于此,本文对休闲重塑的现有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为推进休闲重塑研究做出了如下贡献:第一,通过相关概念辨析与测量分类,明晰了休闲重塑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第二,从自我决定理论和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两个主要视角探究了休闲重塑的形成过程,并根据其理论局限性提出了调节定向的理论新视角。第三,通过对休闲重塑的前因、结果以及影响机制的梳理,构建了整体性框架。第四,从休闲重塑的前因、理论新视角、影响机制中补偿效应与溢出效应的动态关系、干预计划、阴暗面以及本土化研究等角度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议题与思路。二、休闲重塑的概念范畴(一)休闲重塑的渊;原与定义休闲重塑思想最早由Berg等(2010)提出,他4'在质化研究中提出论断当个体觉得无法通过实施工作重塑来实现自己的未应呼唤(unansweredcallings)时,他们更有可能通过休闲重塑行为来实现。“Be等(2010)将未应呼唤定义为个体对某职业的态度。实际上,特定职业并不是个体正式职业角色的一部分,但他们仍把特定领域中体验到的愉悦感与意义感作为自我认同的核心'要素。虽然Berg等人没有明确提出休闲重塑的定义,但他们认为休闲重塑与工作重塑的本质十分相似。休闲重塑行为包括间接体验(vicariousexperiencing)与爱好参与(hobbyparticipating)商形式(Berg等,2010)。间接体验表现为个体通过其他人(家人、朋友或名人等)参与特定领域活动,为自己的未应呼唤领域提供愉快而有意义的体验。换句话说,人们不T要亲自体验他们的未应呼唤,还可以想方设法通过其他人体验呼唤来实现自我未应呼唤。例如,“Rickil过他人追求音乐来满足自己对音乐的未应呼唤二爱好参与则表现为个体参与工作领域之外的活动或志愿者岗位等,并且这些活动或岗位与未应呼唤密切相关。换言之,人们会在工作领域之外的其他社会角色中追寻自身的未应呼唤。例如,“Peggy是一名教师,她通过在一个照顾生病儿童的组织中做志愿者,来实现她对儿童心理学的未应呼唤”。休闲重塑的定义在PegU等(2017)的研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即个体为了目标设定、人际关系、实现学习与发展等目标,积极主动参与休闲活9)的行为(PCgI和BakkCr,2016)中国台湾学者沿用休闲重塑一词(TimS等,2012;Tim相Bakker,2010),以要求一资源匹配为关击而休闲重塑概念化为实现休闲目标的过程和活动(TSaL借,2023),三三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知识与技能来平衡休闲的既定要求与可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因此,休闲重塑的本质是工作重塑在休闲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其实施是脱离工作并且发生在休闲领域的。结合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本研究将休闲重塑定义为:在休闲领域个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对内夕脚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或调整(休闲要求与资源的匹配),以实现个体成长与发展等多样化目标,进而收获健康、意义与统蜡结果,最终翊!工作与生活的相互促进。(二)施斤1休闲重塑与休闲活动尽管休闲重塑以休闲活动为基础,但二者在界定范围上存在差异。休闲活动是个体从事非工作领域事务的具体内容,如开展锻炼、阅读与徒步旅行等活动,它为个体提供了处理工作中负面事件的机会(GoWan等,1999)。然而,在某种程Jg上,非工作活动可能会转化为工作活动。例如,阅读各类书籍既可能是作家在工作领域外的放松活动,也可能是撰写书籍的既定要求。因此,相比休闲重塑而言,休闲活的界磁围更加宽泛。有学者将休闲活动分为“享乐型”与'认真型”两种类型(Stebbins,2007)。淳乐型休闲活动具有即时性、短暂性与低门槛性等待征,如玩网络海戊、,追就以及饮酒活动,短期内对个体来说是有益处的,但是从长期来看则弊大于利。淳乐型休闲活动与刘容志等(2022)所提及的省力休闲较为相似,长期致力于峥活动会引发空虚感与无意义感,甚至加重个体的心理疲劳。,认真型”休闲活动是个体努力获取技能与认知并形成与所选活动相关的社会认同的过程,具有专心致叔辘不懈与克服困难等特性(Stebbins,2008).靓来看认真型休闲活动确实是休闲重塑行为的表现形式,因为它们都具备认真参与、勇于挑战且有助于个体学习与成长等待征。然而,从本质出发,休闲活9)是个体纯粹放松的静态内容,而休闲重塑则是个体通过休闲途径寻求成长与发展的动态行为,强调满足个体的学习与成长等目标动机,因此二者存在本质差异。2休闲重塑与恢复体验恢复体验(recoveryexperience)是指个体通过恢复活动从职业应激中恢复回来的心理体验过程,主要包括心理超脱(psychologicaldetachment)、放松(relaxation)、掌控(mastery)与控制(control)四个方面(Sonnentag和FritZ,2007)。心理超脱放松自缄个体的身心直接从工作压力中剥离出来,侧重被动性恢复;掌控与控制强调的是个体在工作以外的的寻求自阚能感与控制等体睑,侧重主动性恢复。不管是主动休闲(休闲重塑行为)还是被动休闲(享乐型活动),在-三1上都会对个体的身I:健康产生积极影响(YamaShita等,2019),只不过休闲重塑的积极影响更为强烈持久。因此,休闲重塑与恢复体验仅在心理体验的效果上较为接近,它们都强调在工作以外的领域通过自主完成任务收获自我效能感与控制感,进而缓解工作压力对个体的心理侵扰。然而,恢复体验仅反映个体缓解职业应激的心理过程,而休闲重塑是个体寻求成长与发展等目标的动态行为,因此二者存在本质区别。3.休闲重塑与工余塑造国内有学者将休闲重塑译为工余塑造,定义为个体对工余时间的活动边界和人际边界进行的重新调整(林琳,2021),即个体有动机与需求去完成工作领域外的事务(LayIand等,2018)o本研究认为休闲重塑强调个体聚焦于休闲领域,是以以真型”休闲活动为表现形式的重塑行为,还是工作外重塑(off-jobcrafting)的集(KUjan网等,2022),而非涉及整个工作外领域(如家庭、休闲等)。因此,休闲重塑与工余塑造并非同,两者在概念范围上有表1对休闲重塑与相近概念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进行了总结。55表1休闲重塑与相近概念异同辨析相关概念关键相彳以之处关键不同之处休闲活动均强调工作领域之外的放松活动休闲活动:既包括具有短暂性与低门槛等特征的“享乐型”,也包括具有严肃、克服困难与坚持不懈等特征的“认真型”;多指纯粹的静态休闲内容休闲重塑:强调个体通过休闲途径追求成长与发展等目标的动态行为恢复体验均强调主动恢复恢复体验:心理超脱与放搬懂被动恢复,期与辨切憧主动恢复;反映个体缓解职业应激的心理过程休闲重塑:侧重主动恢复;强调个体为实现学习与成长等目标而采取积极主动的休闲行为工余塑造均强调主动行为工余塑造:聚焦整个工作以外的领域休闲重塑:强调休闲领域资淞屎源:根据相关文献整理。(三)休PW磐翎S问卷测量是目前休闲重塑领域最为常见的测量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单维度和多维度量表(参见表2)。首先,Petrou等(2017)开发了第T分单维度的休闲重塑测量工具,包含殖题项,例如“我想要通过休闲活动构建人际关系”“休闲时间会使我收获成长与发展”。基于跨国公司员工娠的分析表明,该量表的结构信窗Q效度较为良好,内部T性信度为0.92。同时,在以企业员工、士兵以及大学生等群体为对象开展的实证研究中,休闲重塑的单维度量表也展现出良好的信8与效度(文熔S等,2022;Lin第,2022;TSaul等,2021;Xi詹,2022)。此外,中鲜者汉化了PetrOU等(2016)编制的单维度休闲重塑量表,有9道题项,例如“我试图通过业余活t提升我的技能我试图通过业余活动获得全新体验)基于1200余名护士数据的分析表明,该量表的结构信鳏效度良好,内部T性信度为0.953(郭玉芳等,2022)。因此,单维度休闲重塑量表在不同群体中已经得到较好的信效度检验,但是对被试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他们清晰地分辨休闲重塑的概念内涵并进行作答,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准确测量的难度。表2休闲重塑的量表分类维度题数衡量标准代表题项提出者单维9内部动机实现成长与发展等目标我想要通过休闲活动构建人际关系;休闲时间会使我收获成长与发展;我尝试通过休闲活动来实现新目标PelrOU等,2017多维23增力啕胡名社会性休闲资源;增加拟俄性休闲要求;减少休闲障碍我尝试去获得更多的休闲经验;嬲待从休闲伙伴SB里获得我的绩效反馈;我选择我能支付得起的休闲活动TSaU蹲,2023资料来源:根据相关文龌理。其次,TSaU年(2023)将休闲重塑概念化为实现休闲目标的过程和活动,从要求-资源模型视角开发了多维度休闲重塑测量工具,包含增加结构性休闲资源(increasingstructuralleisureresources)、增加社会性休闲资源(increasingsocialleisureresources)、增力叫砧性休闲要求(increasingchallengingleisuredemands)与减少休闲障碍(decreasingleisurebarriers)四个维度,共23道题项,例如,屣尝试去获得更多的休闲经验,”我期待从休卤伙伴那里获得我的绩效反馈"我选择我能支付得起的休闲活动;基于两轮共7(X除份有掇5据的分析表明,该量表的结构信嘛口效度狡为良好,组间效度差异性也较为显著(TSalu等,2O23)多维度休闲重塑量表提供了较多参考信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被试准确理解休闲重塑的概念内涵,然而目前尚未得到实证研究的广泛检验。此外,基于中国情境的休闲重塑量表还相对匮乏。三'休闲重塑的理论视角围绕已有文献,休闲重塑的理论视角主要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本文将其分别称为休闲重塑的“重构观”与“资源观二还有部分研究基于自我调节理论、意义维持模型以及S段一阻碍型压力源框架。表3对休闲重塑的多种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表3休闲重塑多视角解析视角分层理论基础关注重点代表研究“重构观”自我决定理论满足自我基本心理需求而驱动内部动机的行为PetrouQBakker,2016;Petnx等,2017;Chen,2020;Tstiur,2021;Xi博,2022、,溶通加”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货厢观(资源保存理论)平衡休闲活动中休闲要求与休闲资源间的关系Peg丽Bakker,2016;Ugwu,2017;TSaUl等,2023;Zhao,2020;AbddHadi等,2021;Ni,2022自我调节理论、意义金寺其他视角模型与挑战阻碍型压力源框架调节自我感受以达到设定目标的后缀亍为:怖在T段医娥后,;饰无法轻易避免阻碍型压力Ilm等,2017;Chen,2020;1.in,2022;Hamrick,2022资料源:根据相关文施耀。(一)视角一:基于自我决霹的'重构观.根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Jetenninationtheorj,),个体有决心满足自身的基本心理需求,在实现成长与发展等方面存在构建性、内在性与先天性的自耨合倾向(Ryan和DCCi,2000)。因此,个体在充分认识自我心理需求以及分析脚环境之后,会积极主动地做出重构行为以改变当下的被动状态。从前述休闲重塑的概念内涵不难看出该行为有望满足个体的三种基本需求,即自主(autonomy)、胜任(competence)和关系(datcdncss)(Dcci,2017)o具体来看,第一,休闲重塑具有积极性与主动性,相比于纯粹的休闲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Crantl2000)个体并不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希望通过改变夕脚环境和条件达到自身可掌控的状态,进而满足自主性需求(Pari蹲,2010)。第二,拟裁性要素是提升自我的核心动力(LoCk丽ILalham,1990),也是休闲重塑概念的核湮素之一。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休闲任务会使个体充满自我效能感、掌控感与成就感(SonnentagfflFritz,2015),最终满足个体的胜任需求。第三,人际关系是休闲重塑的核心要素之一,表现为个体持续改善与其他群体的社交关系。例如与亲朋好友聚餐约会的休闲活动,不仅使个体安得情感期,还有利于提升健康与福祉水平(Braja-anec,2011),最终满足个(的关系需求(Ryan和DeCi,2000)。正如张剑等(2010)所述,满足自主、胜任和关系三种心理需求的环境因素是增加内部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最终提高个体绩效与心理健康的有效路径。因此,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重构观”的休闲重塑是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心理需求而驱动内部动机的重构行为。(二)视角二: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的“资源观”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jobdemand-resourcemodel),每个工作环境都有其独有特征,即工作整体框架内存在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两种特征。工作要求指工作中个体需要达到的物质、组织与心理等多方面要求,如工作量与工作竣等;工作资漏旨工作中个倾有的物质、组织与心理等多方面资源,如薪酬与社会支持等(BakkC闲JDCmerOuti,2007;DCmCrOUti和BakkCr,2011)因此,参照工作重塑行为的特征(TimS等,2012;Tin"11Bakker,2010),休闲重塑行为也存在独W的特征,分为休闲要求与休闲资源(TSaU停,2023)o休闲要求指参与休闲活动所需达到的各类要求(KMy等,2020),对个体的身体与心理产生压力,通常表现为“负作用”;休闲资源是指用于降低休闲机会成本以及刺激个体成长、学习和发展等休闲目标的资源(Lee等,2020),通常表现为、'正作用二休闲要窕田化为打俄性休闲要求(尝鼬默性和责任性任务,体验心流状态等)(TSaUl等,2015)与休闲障碍(来自人际关系和结构等方面的约束,如角色冲突与资源短缺等)(Mk等,2017);休闲资源细化为结构性休闲资源(必要的休闲知识科D理资本等)(LUthanS等,2007)与社会性休闲资源(向亲戚好友等构成的社交网络寻求与休闲相关的情感支持与资源共享等)(SPraCklen等,2015;IwasakiffiMannell,2000)o员工通过增加社会性和结构性工作资源、挑战性工作要求以及减少障碍性工作要求来扩大工作重塑隹职极效应,避免自身资源进田SA资源,损失螺淀'(TimS等,2013)。因此,基于“资源观”的休闲重塑是平衡好休闲活动中休闲要求与休闲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扩大休闲重塑的积极效应,以促进工作与生活的相互匹配。(三)其他视角休闲重塑还有部分研究以自我调节理论(self-regulationtheory)、意义维持t莫型(meaningmaintenancemodel)以及挑战阻碍型压力源框架(challenge-hindrancestressorframework)等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自我调节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调节是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思想与麟口进行调整的过程以及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后续行为(Zimmcnnan,2(XX)。例如,新冠疫情的蔓延导致个体不得不终止正常活动,由此引发的居家无聊感使得他们努力寻找与探索主动性行为,进而通过休闲重塑来满足其特殊时期的心理需求,并获得积极情绪体验(Chcn,2020)。其次,基于意义维持型,当个体的意义系统受损时,他们会尝试在另T榔熔易的领域构建新的意义系统。例如,当特殊职业者难以在工作领域追寻意义时,他们会转向生活中的休闲领域,通过休闲重塑行为构建新的意义系统(Lin霹,2022)。最后,基于拟破T且碍型压力源框架,个体很可能无法戢应对阻碍型压力源,进而引发工作回避动机然而,个体可以通过休闲重塑行为在休闲领域寻求成长与发展体验,以弥补其在工作领域无法克服的不良状态(Hamrick,2022)。此外,本文没有将基于资源保存理论视角的休闲重塑单独列出,是因为资源保存理论的假设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资源”假设基本一致(HObfoll等,2018),并且后者更像是前者在组织情境中的应用,它们都将资源定义为应对威胁性情境而避免自身受损的“保护伞二例如,ICU护士通过休闲重塑行为能有效减轻工作压力所引发的反生产行为意愿,有助于个体节约与保存应对压力的资源以及平衡工作领域的“缺憾''(Ugwu,2017)。类似的研究也表明感知到休闲领域的支持会为员工提供额外的社会休闲资源,以补偿其在工作中耗尽的心理资源(Ni等,2022).综上所述,当前休闲重塑部里论视角颇为丰富,学者们尚未形耐一认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领域的生命力与前景。(四)理i仑局限首先,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前者侧重活动本身引发的满足函瞅乐感,无需借瞅陪B力量发挥作用;而后者侧三陪环境或外部要求的驱动。例如,个体如何激活休闲重塑行为:基于内部动机的解释J我自发追求休闲重塑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沉浸体验”;基于外部动机的解释,“朋友经常劝我进行休闲重塑活动以改善工作中的糟糕状况二显然,基于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不同解释会影响个体休闲重塑的持续时间以及效果。然而,过往研究尚未考虑到激活个体休闲重塑行为的内外部动机差异。其次,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不同个体对同一工作特征所产生的要求与资源解口存在差异。也就是说,个体的工作要求可被视为工作资源,工作资源也可被视为工作要求,最终同一榭正对不同个体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因此,休闲重塑作为个体的特定资源”时,可能会引发歧义解释。鉴于此,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考虑构建更为全面的理论视角。四、休闲重塑的前因、结果与影响机制休闲重塑的前因通过回顾已有研究,下文围绕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展开休闲重塑的前因述评。1.休闲重塑的内部前因首先,个体特质因素。主动性人格(AbdeIHadi等,2021)、职业导向(HaI和Hwung,2021)与自翔端J三求(Ni等,2022;RiVkin等,2018)等因素能够影响个体的休闲重塑水平。例如,主动性人格描述了一种行为倾向,即个体预先识别机会并主动采取行动。AbdelHadi等(2021)研究发现,主动性特质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可能参与休闲重塑行为。多变性职业导向(proteancareerorientation)是通过主动管理职业生涯争取主观成功的倾向,它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职业洞察力和敏锐度。拥有较高水平多变性职业导向的个体会积极主动地寻求成长与发展机会,以保持自我对职业与生活的自主性。基于多角色视角,高水平多变性职业导向的个体能够在工作与非工作多个领域从事具有建设性、发展性的活动(HirSChi等,2020),进而更容易激活休闲重塑行为(Ha11Hwang,2021).此夕卜,Ni等人(2022),自?会从W三物休闲重塑行为。自我控制要求指工作对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具有冲动控制、抵制干扰和克服任务阻力三个特征(SChmid而NeUbaCh,2007)o基于资源保敬能,当个体因承受工作中过多压力而产生资源消耗螺旋时,他们会演他领域努力获取更多资源。通过休闲重塑行为以更灵活与更主动的形式安排休闲活动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获得掌控体验和成就感,最终缓解高水平自我控制要求所导致的压力。其欠,ZM内SEW几因素。(PetroufflBakker,2016;TSaU博,2021)与B3Z寻求(Lim等,2022)等因素受SM究者的关注。例如,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个体有实现自我基本需求的先天动机,存在构建性、内在性与先天性的自我整合倾向,在成长、发展与自融现方面具有潜力(RyanffiDeci,2000)o当个体发现心理需求与夕陪环境条件成熟时,他们会通过休闲重塑行为来满足个体的自主与关系等基本心理需求(TSaU薄,2021).此外,基于意义维持模型,当一个人的意义系统受损时,他们会尝试在另一个相对容易的领域建立新的意义系统(Heine等,2006)o换句话说,处于压力环境中的个体努力碱的领域构建T意义系统,以减少他们所评估的意义和整体意义之间的差异,而这些努力将激活特定的休闲重塑行为。正如Lim等人(2022)的研究所表明的,当个体在工作领域出现意义受损并产生意义寻求动机时,他们更可能在休闲领域开展重塑行为以维持整体意义系统。2.休闲重塑的外部前因除内部特质与动机因素以外,个体休闲重塑的激活亦会受到外甄境影响,如工作因素与家庭因素。首先,在工作层面,工作要求(PetrOU和Bakker,2016)与阻碍型压力源(Hamrickl2022)对休闲重塑的影响得到研究者的关注。例如,PCtrOU等(2017)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工作要求易引发个体的休闲重塑行为。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个体可能将高水平的工作要求视为其发展的“新动力,在休闲领域开展重塑行为以补偿工作中的应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基于挑战一阻碍型压力源框架,阻碍型压力源是指阻碍个体实现所设定目标的组合压力源,通常被认为有消极影响。Hanirick(2022)研究频,企业家的阻碍型压力源与休闲重塑行为负相关,即企业家面临的阻碍型压力源越低,其休闲重塑行为激活的频率就越高。原因是阻碍型压力源被视为企业家在工作领三取自主、控制、掌控与成长等因素的壁垒,使他们较容易转向休闲领域加大投入以未M尝工作领域的“缺憾二其次,在家庭层面,居家无趣(Chcn,2020)与撤环境(AbdclHadi等,2021;RUbaCa等,2022)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例如,Chen(2020)指出面对居家无趣的环境,个体会采取休闲重塑行为以改造当下的环境。自我调节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调节是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思想与感知进行调整的过程以及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后续行为(Zimmennan,2000)。即个体不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共同建设环境的参与者。此外,特殊环境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新冠疫情期间,诸多员工不得不居家办公,短暂地处于一种非同寻常的特殊环境,个体需要面对工作、家庭、社会与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组成的新型压力源。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此时个体的休闲重塑行为更容易被激活并且成为有效应对压力源、缓解危机与保持生产力的重要方法(AbddHadi等,2021;RUbaca等,2022)。此外,研究表明只有当个体所具备的休闲体验机会以及内外部条件成熟时,休闲重塑行为才更有可能被激活(HUbbard和MannCl1,2001;PCtrOU和BakkCr,2016)o正因为休闲重塑行为本身也会消耗个体的精力与心理资源,所以主动性特质与工作压力大等单方面因素并不会立即激活个体的休闲重塑行为。基于过往实证研究,休闲重塑会对个体的态度、状态以及行为产生影响,下文从心理与行为结果两个层面进行阐述。1 .休闲重塑的心理结果首先,休闲重塑一方面有助于个体减少情绪衰竭与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在特殊时期对于维持个体健康与福祉具有重要作用(AbdclHadi等,2021)。例如,基于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AbdelHadi等(2021)研究发现,休闲重塑负向影响情绪衰竭。换言之,将日常休闲重塑行为视作一种,特殊资源”,有助于个体通过对休闲活动的掌控、自主与控制等体验来摆脱工作中的压力与情绪衰竭。另外,在腕疫情期间,个体的许多休闲活动无法IE常进行,加之远程办公进一步模糊了工作一家庭界限,多种组合压力源对个体的健康与福祉造成威胁(Chen,2020)。此刻,休闲重塑是一种应对外部环境突变的有效策略,个体可以通过居家创造有意义的休闲体验来将健康与福祉维持在原有水平,从而缓解环境突变所引发的不适感与无助感。其次,TsaU建(2021)研究发现休闲重塑能够提高个体的休闲投入水平。他们从心理层面将休闲投入概念化为参与者积极与热情地投入休闲活动的心理状态,包括活力、奉献与专注三个维度。活力是指个体休闲时精力充沛的状态、努力投入的意愿以及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的精神;奉献是指IS入休闲活动时个体感受到意义感、自豪感和掌控力;专注是指投入者关注休闲活动,沉浸在愉快体验中,很难从中脱离(SChaU坦普,2006)。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个体采取休闲重塑行为所带来的沉浸体验会使他们身心与工作高度脱离,在休闲活动中感受掌控与自主等体验,进而产生积极情绪与触发心流状态(SonnentagffiFritz,2015).同时,休闲重塑行为通过有意义的休闲活动为个体提供丰富的知识、技能以及体验机会,为未来在工作领域“大放异彩”提供成功的经验准备。有趣的是,休闲投入又会进一步正向影响个体的休闲满意度(SChUIZ等,2018),最终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Lee和HWang,2018)最后,休闲重塑有利于提高个体的感恩水平并且有利于个体构建意义系统。例如,Lim等(2022)在韩国军队中研究发现,休闲重塑正向影响个体的感恩水平,并且有¾于个体构建新的意义系统。军人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得他们难以在工作环境中满足基本心理需求,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又有满足心理需求差异的潜在动机,即个体存在构建性、内在性与先天性的自我整合倾向(Ryan和DeCi,2000),因此他们会在实施休闲重塑行为后重新评估自身情感与心理需求。当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他们的感恩水平会得到步提升。此外,感恩又是构建意义的重要途径之一(Lim等,2022)感恩通过休闲重塑行为提供的资源来帮助个体寻找生活的意义,使他们可以重新积极地解释负面事件或不理想环境,进而将威胁视为机会(Lambert等,2009),最终在相对容易的领域构建一个新的意义系统。2 .休闲重塑的行为结果首先,休闲重塑行为会对个体的角色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资源保存理论强调,个体具有努力获取、保护与培育其资源的倾向,拥有较多资源的个体通过“增益螺旋”进一步丰富其“资源池”,从而有效预解亚Z对压力对自身资源的侵扰。例如,Ni等(2022)研究发现,个体通过休闲重塑行为获得的新资源会进一步促进他们的主动活力管理行为,激活其获得资源增益螺旋的内部动机,最终提高工作投入与工作绩效。类似的研究发现,休闲重塑能够使个体实现工作与生活的相互促进。多变性职业导向的个体有强烈的多元化路径需求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会在工作与非工作领域获得更多有利资源并相互补充以实现工作、生活的“百花齐放”(Han和HWang,2021)。此外,休闲重塑行为所带来的恢复黜,能够帮助个体重振信心继献入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活力与工作投入(刘容志等,2022;ESChleman等,2014;TUiSk造,2016)o在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在线休闲重塑(Onlineleisurecrafting)有利于个体实现家庭繁荣与职业自我管理行为(Chen,2020;RUbaCa等,2022),使个体较好地完成任目标并像寺良好的社交联系。其次,休闲重塑会对个体的创新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例如,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资源观何知,休闲重塑具有相当大的“资源潜力能够帮助个体补偿工作领域的缺憾,研究表明,休闲重塑能帮助个体恢复因压力源而消耗的大量精力,有利于激活他们工作领域的6厮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Hamrick,2022;Ugwu,2017)(三)休闲重塑的影脚H制目前关于休闲重塑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下文分别从休闲重塑的调节机制与中介机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调节机制目前休闲重塑的调节机制研究仍较为单薄,主要聚焦于个体与组织两类因素。(1)zH三S个体因素能调节休闲重塑的影响效应,如时间结构、休闲无趣与工作重塑机会。首先,时间结构是指个体感知时间5湎结构俗暗效悔三度(Wanbe点,1997)0TSaU等(2021)的实证研究发现,时间结构水平正向调节休闲重塑与休闲投入的关系,即高水平的时间结构会增强休闲重塑对休闲投入的正向影响。换言之,个体在日常安排中积极主动地采取休闲重塑行为,将其视为满足自身成长与发展等目标的实现路径,能使个体充满活力感与旺盛感并长期致力于实施此类行为。其次,休闲无趣是个体主观感知当下休闲体验不足以满足最佳唤醒状态而引发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XUe等(2022)以大学生为檐的研究发现,休闲无趣正向调节休闲重塑与内在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即大学生的休闲无趣程度越高,休闲重塑与内在需求满足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密切。换句话说,当大学生感知当下休闲体验无法满足其最佳唤醒状态时,他们会主动获取结构性和社会性休闲资源来采取休闲重塑行为,继而满足自身的内在需求。最后,工作重塑机会是指个体通过工作重塑行为来完成任务的可能性PetroU等(2017)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采取工作重塑行为的机会水平负向调节休闲重塑与获取意义之间的关系,67即当个体采取工作重塑行为的机会水平较低时,休闲重塑与获取意义之间的关系更稳固。换言之,当个体感知采取工作重塑行为的机会较少时,他们会产生满足自身获取意义需求的内部动机,继而通过采取休闲重塑行为来布尝工作中的“缺憾(2)维胭素休闲重塑的影响效应还受到组织因素的调节,如主管休闲运动立寺。Ni等(2022)的研究表明,当个体得到高水平的主管休闲运动支持时,休闲重塑与主动活力管理行为间的关系更牢固。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为避免资源匮乏导致个体技能水平下降或出现紧张状态,个体会产生择S获取、婚寺以及保存各类资源的意识(Hobfoli,2002)换句话说,解QSJ主管休闲运动支持,一方面能为员工三供额外的休闲资源以补充“资源池”,另一方面有助于员工激活主动活力管理行为以保持良好的状态。2.中介机制在已有文献中,仅有XUe等(2022)将内在需求满足因素作为中介变量对休闲重塑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基于要求一资源模型,内在需求满足在休闲重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增加结构性、社会性休闲资源,增加挑战性休闲要求以及减少休闲障碍这四类休闲重塑行为能够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差异,进而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因此,休闲重塑是个体积极主动设定目标的过程,个体能充分调动其休闲资源以降(0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学者们已尝试探究休闲重塑的前因、结果与影响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凝练出休闲重塑的研究框架图(参见图)o心理结果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 ,自我决定理论 yjWSSr 健康与福祉+ 休闲投入+盛恩与意义建构+行为结果 “资源保存理论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2%+' 工作一生活增益+工作投入+ 家庭祭荣+ 职业自我管理+ 创新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十注:+表示积极效应,-表示消极效应,*表示理论基础。图1休闲重塑研究框架图结果五、未来研究展望鉴于休闲重塑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可持续职业发展与工作一生活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背景下,如何激活人们的休闲时间并激发休闲重塑行为已成为学界与业界的重要话题。基于现有研究,本文提供六个研究思路和议题供学者未来进行更全面的研究。1 .丰富休闲重塑的前因研究从已有实证研究来看,多数研究聚焦于休闲重塑的影响结果,其前因研究还相对匮乏与分散。首先,在个体特征因素方面,处在不同层次的个体休闲重塑的激活能存在差异。例如,处在较高层次的个体具有位高权重、工作自主性强等特征,他们会相对容易改善或调整内外部环境以实现休闲领域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处在较氐层次的个体由于工作自主性弱、工作强度大等原因,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到休闲领域,因此在开展休闲重塑时会感受到更多的限制。从事不同类型工作的个体休闲重塑的激活也可能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知识型员工能够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他们在工余时间倾向于开展T有利于个人成长、发展与社会化的活动以更好地丰富自我(

    注意事项

    本文(激活休闲时间:休闲重塑研究述评与展望.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