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定点医疗机构DRG_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管理评价表、操作手册.docx
-
资源ID:1311217
资源大小:41.2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全省定点医疗机构DRG_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管理评价表、操作手册.docx
附件12024年全省定点医疗机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管理评价表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指标属性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组织建设(140)建立DRG/DIP工作推进机制建立主要领导抓改革、院内多部门协同抓支付方式改革的工作机制20主要领导抓改革、建立以医保牵头的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成立由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作为委员的医保管理委员会,有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得20分。定性医院填报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20每月召开院内支付方式改革运营分析会议,得20分。定性医院填报-广泛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培训20定期分层级召开院级、职能部门、临床科室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培训,得20分。定性医院填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成本20建立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得20分。定性医院填报20编码人员年度负担出院患者病历数小于或等于同级医疗机构均值的,得20分。定量医院填报编码人员年度负担出院患者病历数=年度医疗机构上传医保结算清单数÷具有编码资质的编码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人员数量建立健全绩效分配制度建立适应DRG/DIP支付特点的医院绩效分配制度40结合DRG/D1P支付方式改革特点,建立完善院内绩效分配制度,并组织实施的,得40分。定性医院填报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20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100%得20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4分,扣完为止。定量系统提取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年度医疗机构上传医保结算清单数÷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人数(120)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20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100%得20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4分,扣完为止。定量系统提取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数÷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上传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清单入组率医保结算清单入组率20根据年度同级医疗机构入组率最高值从高到低排序,以最高值为参照,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4分,扣完为止。定量系统提取医保结算清单入组率=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清单人组数÷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人数医保结算清单严重问题数量医疗机构上传的医保结算清单中,存在严重质40年度医保结算清单严重问题数量与上年同比,下降的得20分。严重问题数定量系统提取-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占比控问题数量量为。的,得40分。医保结算清单一般问题数量占比医疗机构上传的医保结算清单中,存在一般质控问题数量20年度医保结算清单一般问题数量与上年同比,下降的得10分。一般问题数量为。的,得20分。定量系统提取医疗服务能力(230)DRG病组数(DIP病种数)覆盖率年度医疗机构DRG病组数(DIP病种数)覆盖当地病组(病种)总数的比例40年度医疗机构DRG病组数(DIP病种数)覆盖率与上年度同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0分,扣完为止。定量系统提取DRG病组数(DlP病种数)覆盖率=年度医疗机构DRG病组数(DIP病种数)÷总DRG病组数(总DlP病种数)病例组合指数(CMI)年度医疗机构病例组合指数(CMl)的同比40年度医疗机构CMl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提高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CMI值(DRG)=该医疗机构DRG入组病例总权重÷该医疗机构DRG入组病例总病例数CMI值(DIP)=该医疗机构DlP入组病例总分值÷该医疗机构DIP入组病例总病例数三、四级手术比例*三、四级手术占比30年度三级医疗机构四级手术比例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提高的得30定量系统提取四级手术比例(三级医疗机构)=出院患者四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分;年度二级医疗机构三、四级手术比例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提高的得30分。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三级手术比例(二级医疗机构)=年度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230)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及操作组组数年度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及操作组组数情况40年度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及操作组组数与上年同比,每增加1组,加10分。定量系统提取纳入DRG/DIP的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病组数量覆盖占比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方的引导,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40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病组覆盖率100%得40分;90%以上,得30分;80%以上,得20分;70%以上,得10分;60%以上,得5分。系统提取基层病组数量覆盖占比=年度基层医疗机构基层收治病组组数÷基层病组组数纳入DRG/DIP的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病组收治人次占比充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方的引导,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40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病组收治人次占比与上年同比,每上升5个百分点加10分。定量系统提取基层病组收治人次占比=(年度基层病组收治人次-上年度基层病组收治人次)÷上年度基层病组收治人次纳入DRG/DIP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110)临床路径入径数年度医疗机构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30年度同级医疗机构病种临床路径入径数量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提高的得30分。定量医院填报临床路径入径占比=年度医疗机构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指标属性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年度医疗机构总病例数构再住院率*年度出院患者出院后31日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人次数占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的比例40年度医疗机构再住院率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再住院率=患者出院后非计划重返再住院人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IlO)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体现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情况,也间接反映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和临床诊疗过程管理水平40年度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低风险组死亡病例数/低风险组病例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效率(520)费用消耗指数年度医疗机构费用消耗指数40年度医疗机构费用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费用消耗指数=£(医疗机构该病组住院次均费用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该病组住院次均费用×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指标属性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时间消耗指数年度医疗机构时间消耗指数40年度医疗机构时间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时间消耗指数=£(医疗机构该病组平均住院日÷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该病组平均住院日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效率(520)药品消耗指数年度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40年度医疗机构药品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药品消耗指数=£(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药品费用÷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药品费用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耗材消耗指数年度医疗机构耗材收入占总收入比例40年度医疗机构耗材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定量系统提取耗材消耗指数=E(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耗材费用÷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该病组次均耗材费用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平均住院日*年度平均住院时间30年度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定量系统提取平均住院日=年度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年度参保患者住院期间实际补偿比30年度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上升的得30分。定量系统提取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参保患者住院期间医保报销金额/住院总费用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效率(520)参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年度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的同比30年度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定量系统提取参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总人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人次人头比年度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人头比的同比30年度人次人头比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放化疗除外)定量系统提取人次人头比=住院总人次数/住院总人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集采中选药品使用占比达标率*集采中选药品使用比例30达标率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定量系统提取集采药品使用占比=中标药品用量/同种药品用量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集采中选药品完成的中选药品带量采30约定量完成比例100%的得30分;定量系统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纳入DRG/DIP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指标属性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采购协议量完成比例*购协议量的品种数100%8OX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提取比例=中选药品采购完成品种数/中选药品品种总数的全部医疗机构集采耗材使用占比集中带量采购中标耗材使用比例30集采中选耗材使用比例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定量系统提取集采耗材使用占比=中标耗材用量/同种耗材用量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集中采购中选耗材完成比例完成的中选耗材带量购销协议用量的品种数30约定量完成比例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定量系统提取集中采购中选耗材完成比例=中选耗材采购完成品种数/中选耗材品种总数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效率(520)检验检查费用占比年度医疗机构检验检查费用占总费30年度医疗机构检验检查费用占比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定量系统提取住院医疗检验检查费用占比=住院检验检查费用/住院总费用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药备占判配类比谈品种年度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种类占比30年度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种类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增加的得30分。定量医院填报谈判药品配备种类占比=年度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种类/年度谈判药品种类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年度住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包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30年度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增幅的得30分。定量系统提取住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住院医疗服务收入/住院医疗收入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级标一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分值评价标准指标属性数据来源计算公式评价对象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年度医疗收入与上一年同比增加的收入与上一年医疗收入的比值30年度医疗机构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定量系统提取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一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附件22024年全省定点医疗机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管理评价操作手册为有效提升全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充分发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战略购买作用,着力引导定点医疗机构深度参与改革,结合甘肃省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定点医疗机构绩效评价手册。一、评价范围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定点医疗机构。二、评价周期按年度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在年度清算前完成;数据时限范围:2024年1月1日一12月31日。三、评价办法评价指标中的定性指标由市州医保部门组织评分;定量指标由省医保局从DRG/DIP支付结算系统中提取数据统一计算赋分。四、评价指标依据甘肃省定点医疗机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绩效管理评价表进行评价,按照计分制,对不同评价对象设置总分均为100o分,其中: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其中,定性指标5个,定量指标31个。分为组织建设140分,医保结算清单质量管理120分,医疗服务能力230分,医疗质量管理110分,医疗服务效率520分。评价标准说明:"同比”是指该医疗机构本年度与上年度相比较。同级别医疗机构是指省级医疗机构(三甲)、市级医疗机构(三甲、三乙)、县级医疗机构(三乙、二级)、基层医疗机构(一级及未定级医疗机构)。(一)组织建设(140分)1 .建立DRG/DIP工作推进机制(60分)(1)建立主要领导抓改革、院内多部门协同抓支付方式改革的工作机制。(40分)指标属性:定性指标指标意义:评价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内部管理协同推进情况。评价标准:主要领导抓改革、建立以医保牵头的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成立由相关职能科室、临床科室主任作为委员的医保管理委员会,有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得20分;每月召开院内支付方式改革运营分析会议,得20分。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医院填报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2)广泛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培训。(20分)指标属性:定性指标指标意义:评价医疗机构支付方式改革内部培训情况。评价标准:定期分层级召开院级、职能部门、临床科室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培训,得20分。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医院填报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2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40分)3 范医疗行为,合理控制医疗成本。(40分)指标属性:定性/定量指标指标意义:评价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医疗成本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建立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得20分;编码人员年度负担出院患者病历数小于或等于同级医疗机构均值的,得20分。指标导向:逐步提升数据来源:医院填报计算公式:编码人员年度负担出院患者病历数=年度医疗机构上传医保结算清单数÷具有编码资质的编码人员数量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4 .建立健全绩效分配制度(40分)建立适应DRG/DIP支付特点的医院绩效分配制度。(40指标属性:定性指标指标意义:评价医疗机构建立适应DRG/DIP支付特点的医院绩效分配制度。评价标准:结合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特点,建立完善院内绩效分配制度,并组织实施的,得40分。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医院填报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二)医保结算清单质量管理(120分)1 .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2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100%得20分,下降1个百分点扣4分,扣完为止。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提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年度医疗机构上传医保结算清单数÷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人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2 .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2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100%得20分,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4分,扣完为止。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提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率=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清单质控通过数÷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上传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3 .医保结算清单入组率(2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根据年度同级医疗机构入组率最高值从高到低排序,以最高值为参照,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4分,扣完为止。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提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医保结算清单入组率=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清单入组数÷年度医疗机构医保结算人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4 .医保结算清单严重问题数量占比(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保结算清单严重问题数量与上年同比,下降的得20分。严重问题数量为0的,得4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5 .医保结算清单一般问题数量占比(2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保结算清单一般问题数量与上年同比,下降的得10分。一般问题数量为。的,得2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三)医疗服务能力(230分)1 .DRG病组数(DIP病种数)覆盖率(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DRG病组数(DIP病种数)覆盖率与上年度同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10分,扣完为止。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DRG病组数(DIP病种数)覆盖率=年度医疗机构DRG病组数(DIP病种数)。总DRG病组数(总DIP病种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2 .病例组合指数(CMl)(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CMI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提高的得40分。计量单位:无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CMI值(DRG)=该医院DRG入组病例总权重÷该院DRG入组病例总病例数CMI值(DIP)=该医院DIP入组病例总分值÷该院DIP入组病例总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3 .三、四级手术比例*(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三级医疗机构四级手术比例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提高的得30分;年度二级医疗机构三、四级手术比例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提高的得3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四级手术比例(三级医疗机构)=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三级手术比例(二级医疗机构)=年度出院患者三级手术台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手术台次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4 .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及操作组组数(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基层医疗机构手术及操作组组数与上年同比,每增加1组,加1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基层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5 .基层病组数量覆盖占比(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病组覆盖率100%得40分;90%以上,得30分;80%以上,得20分;70%以上,得10分;60%以上,得5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基层病组数量覆盖占比=年度基层医疗机构基层收治病组组数÷基层病组组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基层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6 .基层病组收治人次占比(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基层医疗机构基层病组收治人次占比与上年同比,每上升5个百分点加1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基层病组收治人次占比=(年度基层病组收治人次-上年度基层病组收治人次)÷上年度基层病组收治人次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基层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四)医疗质量管理(110分)7 临床路径入径数(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同级医疗机构病种临床路径入径数量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提高的得30分。计量单位:例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医院填报计算公式:临床路径入径占比=年度医疗机构纳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年度医疗机构总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2 .再住院率*(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再住院率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再住院率=患者出院后非计划重返再住院人次数÷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3 .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低风险组死亡病例数÷低风险组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五)医疗服务效率(520分)1 .费用消耗指数(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费用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计量单位:无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费用消耗指数=E(医疗机构该病组住院次均费用÷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该病组住院次均费用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2 .时间消耗指数(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时间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计量单位:无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时间消耗指数=?(医疗机构该病组平均住院日÷纳入DRG/DIP的医疗机构该病组平均住院日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3 .药品消耗指数(4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药品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计量单位:无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药品消耗指数=£(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药品费用÷纳入DRG/DIP的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药品费用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4 .耗材消耗指数(40分)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耗材消耗指数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20分,下降的得40分。计量单位:无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耗材消耗指数=?(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耗材费用÷纳入DRG/DIP的医疗机构该病组次均耗材费用X该医疗机构该病组病例数)÷该医疗机构总病组病例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5 .平均住院日*(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计量单位:日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年度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同期出院人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6 .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30分)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上升的得3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提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参保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参保患者住院期间医保报销金额÷住院总费用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7 .参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计量单位:元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参保患者次均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总人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8 .人次人头比(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人次人头比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放化疗除外)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人次人头比=住院总人次数。住院总人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9 .集采中选药品使用占比达标率*(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达标率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集采药品使用占比=中标药品用量;同种药品用量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0 .集采中选药品采购协议量完成比例*(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约定量完成比例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完成比例=中选药品采购完成品种数÷中选药品品种总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1 .集采耗材使用占比(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集采中选耗材使用比例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集采耗材使用占比=中标耗材用量同种耗材用量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2 .集中采购中选耗材完成比例(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约定量完成比例100%的得30分;100%80%之间的,每降低1个百分点减1分;80%以下的不得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集中采购中选耗材完成比例=中选耗材采购完成品种数。中选耗材品种总数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3 .检验检查费用占比(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检验检查费用占比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住院医疗检验检查费用占比=住院检验检查费用÷住院总费用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4 .谈判药品配备种类占比(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种类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增加的得3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医院填报计算公式:谈判药品配备种类占比=年度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种类÷年度谈判药品种类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5 .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增幅的得3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正向指标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住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住院医疗服务收入÷住院医疗收入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全部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16 .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30分)指标属性:定量指标评价标准:年度医疗机构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与上年同比,持平的得15分,下降的得30分。计量单位:%指标导向:逐步降低数据来源:系统提取计算公式: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增幅=(本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上一年度剔除有关项后的医疗收入评价对象:纳入DRG/DIP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评价主体:各市州医保部门调取